当前位置:
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读物 >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文导读插图版(英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文导读插图版(英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文导读插图版(英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文导读插图版(英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英)马修·阿诺德(MathewArnold)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9-01

书籍编号:30133139

ISBN:9787300164175

正文语种:英文

字数:194000

版次:1

所属分类:外语学习-英语读物

全书内容: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文导读插图版(英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导读


编委会


文化的定义十分宽泛,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几乎包罗万象,因而没有一个定性的定义。其在中国最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文化最早的含义,与人情世态、国家治理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在当今,文化是一个十分泛化甚至被滥化的概念。当我们无法描述、无法形容某事某物时,文化可以来概括;而当某事某物被冠以文化的头衔,与文化搭界时,似乎就具有了某种合理性甚至神圣性——这就是文化。


我们认为,文化是特定地域和特定人群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归纳概括的总和(culture: the way of life of a particular people, esp. as shown in their ordinary behavior and habits, their attitudes toward each other, and their moral and religious beliefs),其核心内容是思想、信仰和行为习惯。在此原则下,一切社会存在和形态都可以具体地细分为各种文化(或者说亚文化),如雅文化、俗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儒家文化、基督教文化、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原始文化、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等。


中国社会目前处在重大转型期,正处在由类似西方工业化阶段向更高阶段(现代化阶段)转化的时期。文化状况如何,应当建构何种文化,是十分急迫也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解决社会转型期一定程度的文化失序、文化无意识、文化焦虑、主流文化意识模糊,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在此意义上,近两百年前西方的马修·阿诺德对于文化的功能和界定有一套独到的见解,体现在他的《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一书,值得我们研读、思考和借鉴。


马修·阿诺德(Mathew Arnold,1822—1888)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评论家兼诗人。他所倡导的“文化批评”理论在西方文学史及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阿诺德自称为“英国文化的倡导者”,后人尊他为“文化使徒”。作为英国19世纪思想领域的代表人物,阿诺德将社会道德批评与文化理想结合起来,对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作为19世纪人文知识分子,阿诺德把文化作为直接进行社会批判的武器,认为文化是恢复社会、实现个体完美的主导力量。


阿诺德对文化的定义和表述很简洁,他认为文化的终极使命是追求完美(perfection),其核心内容是人类普遍和谐的美好与光明(sweetness and light)。


阿诺德的文化观全面、系统地反映在1867年—1868年连续发表的6篇批评文章中。后来,这6篇文章于1869年结集出版,被冠名为《文化与无政府状态》。在该书前言中,他宣称:“全书的目的是大力推荐文化,以帮助我们走出目前的困境。文化作为我们追求全面完美的手段,要了解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所有问题,以及世界以往所有的最优秀的思想和言论,通过这些最优秀的知识,调动起鲜活自由的思想之流,来冲击我们刻板地尊奉的固有观念和习惯。我们现在不屈不挠地却也是机械教条地遵循着陈旧的固有观念和习惯;我们徒然地认为,不屈不挠地走下去就是德行,可以成为机械刻板地固守旧有观念和习惯而造成的后果的借口。”(Preface: The whole scope of the essay is to recommend culture as the great help out of our present difficulties; culture being a pursuit of our total perfection by means of getting to know, on all the matters which most concern us, the best which has been thought and said in the world, and, through this knowledge, turning a stream of fresh and free thought upon our stock notions and habits, which we now follow staunchly but mechanically, vainly imagining that there is a virtue in following them staunchly which makes up for the mischief of following them mechanically. This, and this alone, is the scope of the following essay.)


“目前的困境”是指当时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大工业空前扩张却缺乏文化理想,社会一派稳定、科技进步的繁荣景象下掩盖的自满、庸俗、狭隘和物质崇拜。通过对各阶层的分析,阿诺德把英国社会各色人等分为三类:野蛮人(Barbarians)、非利士人(Philistines)和群氓(Populace)。这里的“野蛮人”指的是英国的贵族阶级(由此可见阿诺德对英国贵族阶级的一般态度),“非利士人”指的是英国的中产阶级,“群氓”指的是英国的劳工阶级。通过对英国社会的分析,阿诺德认为19世纪的英国盛行着地方主义(provinciality)、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庸俗风气,表现出狭隘的小家子气。阿诺德认真检讨英国的国民性、习惯、心理定式,提出人类全面、和谐、整体地走向完美(perfection)的目标和标准,提倡以文化(即广义的教育)作为走向完美的途径和手段,学习、研究自古以来人类最优秀的思想、文化价值资源,从中汲取养分。阿诺德提出了人类全面、和谐、普遍地走向“完美”的目标,并倡导以至臻至美的文化作为追求人类完美的途径和手段,以抵制个人主义和工业化所导致的混乱与迷惘的无政府状态。


在阿诺德看来,文化的最高理想是追求完美,这种完美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完美。它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使人性的各个方面和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Preface: Culture, which is the study of perfection, leads us, as we in the following pages have shown, to conceive of true human perfection as a harmonious perfection, developing all sides of our humanity; and as a general perfection, develop all parts of our society.)。阿诺德认为文化是对个体和社会完美的追求和研究,是个体和社会追求完美的过程。文化有助于人们摒弃诸如财富、进步、阶级、工业和生产这类“固有观念”。通过暴露受这类固有观念蛊惑的人们的庸俗性,文化将引导人们“认识到人性的完美是和谐的完美,开发我们人性的所有方面;作为一种普遍的完美,发展我们社会的所有部分”。和谐完美的目标是个体和全社会的光明前景。


这种寻求完美的文化精神来源于阿诺德对左右文化的两种力量——希腊精神(Hellenism)和希伯来精神(Hebraism)——的批判。“希腊精神最为重视的理念是如实看清事物之本相,希伯来精神中最重要的则是行为和服从。”“希伯来精神一旦抓住了某些有关普遍秩序的朴素的、基本的默示,便以无比的认真和十足的干劲去领悟并遵循其中的道理,而希腊精神的特点则是以灵活的方式密切关注普遍秩序的整体运行,生怕疏漏了任何局部,生怕为了某一局部而不顾另一局部,它不会在有关普遍秩序的某种默示上驻足不前,哪怕是根本性的默示。”因此,希腊精神反对机械、孤立地看待事物和问题,要求了解事物的方方面面及其潜在的联系。希腊精神的主导思想是“意识的自发性”,希伯来精神的主导思想则是“严正的良知”。对文化而言,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同等重要,因为两者都“有着同样的终极目标,那就是人类的完美式救赎”。文化不仅致力于看清事物的本相,获得关于普遍秩序的知识,而且还要付诸实践,使文化所构建的完美理念通行于天下,从而显示出文化的道德品格和社会品格。所以,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不应是分离的,而是融合为一体——科学的观念和坚定的行动,共同促进人性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互相更迭,要么希腊精神占据主导地位,要么希伯来精神引导着人类在黑暗中前行,智性冲动和道德冲动交替出现。


概言之,我们认为文化发展与物质建设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应当是彼此促进、互为表里不可偏废的关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化源于物质,但又应当高于物质。文化必须具有概括功能、前瞻功能和引领功能,但文化又不可能脱离和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缺乏文化支撑的发展是原始的发展和盲目的发展;只谈文化而不顾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则无异于空中楼阁。


我们从《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摘录部分精彩的原文和中文译文,作为此导读的补充:


Culture is then properly described not as having its origin in curiosity, but as having its origin in the love of perfection; it is a study of perfection.(Chapter 1)


——文化便可恰当地表述为源于对完美的热爱,而非源于好奇;文化即对完美的追寻。(第一章)


Culture, in like manner, places human perfection in an internal condition, in the growth and predominance of our humanity proper, as distinguished from our animality, in the ever-increasing efficaciousness and in the general harmonious expansion of those gifts of thought and feeling which make the peculiar dignity, wealth, and happiness of human nature.(Chapter 1)


——文化认为人的完美是一种内在的状态,是指区别于我们的动物性的、严格意义上的人性得到了发扬光大。人具有思索和感情的天赋,文化认为人的完美就是这些天赋秉性得以更加有效,更加和谐地发展,如此人性才获得特有的尊严、丰富和愉悦。(第一章)


And because men are all members of one great whole, and the sympathy which is in human nature will not allow one member to be indifferent to the rest, or to have a perfect welfare independent of the rest, the expansion of our humanity, to suit the idea of perfection which culture forms, must be a general expansion. Perfection, as culture conceives it, is not possible while the individual remains isolated: th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