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邬锦雯,孙高洁,邓顺国等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3-01
书籍编号:30041862
ISBN:978781082697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10000
版次:1
所属分类:互联网+-电子商务
学前导读
“智慧旅游”自提出以来便受到国内各大旅游城市政府、旅游业相关企业热捧,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确定为“智慧旅游年”。智慧旅游的提出,一方面有助于实现旅游城市的智慧、环保、便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国家战略支柱产业——旅游业在以游客为中心的前提下快速发展。本章围绕智慧旅游介绍了智慧旅游的渊源、概念与内涵,进而对CAA体系模型及智慧旅游的技术体系进行了说明,最后对智慧旅游的四大应用——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介绍。
学习目标
■掌握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内涵
■熟悉智慧旅游的体系模型
■了解智慧旅游的技术体系
■了解智慧旅游的典型应用
导入案例
新华网北京2012年5月25日专电(记者钱春弦)记者25日从国家旅游局获悉,为积极引导和推动全国智慧旅游发展,北京等18个城市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积极引导和推动全国智慧旅游发展,在自愿申报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和遴选,确定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包括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南京市、福州市、大连市、厦门市、苏州市、黄山市、温州市、烟台市、洛阳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扬州市、镇江市、武夷山市。
国家旅游局要求各试点城市将智慧旅游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政府要在整合资源、组建机构和配套服务方面发挥主要作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建设智慧旅游,建立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科学有效的发展模式。各试点城市要抓紧编制本城市《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方案》。国家旅游局去年提出,用10年左右,在我国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表示,旅游活动作为生活方式的延伸,必然因信息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随着在线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房车旅游、自驾车旅游等快速发展,满足新兴需求,从技术层面说,最重要的是实现基于移动互联、“智慧城市”等内容的“智慧旅游”。
资料来源:新华网。
10.1 智慧旅游产生发展的背景
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旅游业才逐渐从外事接待中脱离出来,步入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际旅行社引进美国PRIME550超级小型计算机系统,标志着我国旅游信息化的开端。步入21世纪,一方面,旅游信息化被确定为提升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四个主要战役,“金旅工程”也在同年启动;另一方面,面对着来自国内外旅游企业的竞争,国内传统旅游企业(旅行社、景区、酒店、餐饮)也加快了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携程、途牛、同程等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也先后成立并快速发展。在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旅游便捷性和亲民化极大地激发了国民的旅游热情,旅游市场欣欣向荣。但是旅游过程中的矛盾也不断凸显:导游或接待人员利用信息不对称宰客、服务态度差;餐饮场所过于拥挤,排队时间过长;住宿条件劣质;强制购物与隐性消费;线路设置不合理等。一时间媒体口诛笔伐,给旅游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解决以上矛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来满足游客的日趋高涨的体验需求;面向未来,如何满足游客日益凸显的个性化诉求,这两个问题成为旅游业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所亟须解决的。尽管在旅游信息化后,相关部门与学者又提出了“数字旅游”、“智能旅游”等概念,强调将信息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旅游。一方面,游客个性化需求日益高涨,自驾游和自由行等旅行方式悄然兴起,对主动感知与获取旅游目的地信息的需求逐渐显现;另一方面,数字旅游、智能旅游等的推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业的信息传递,提高了旅游企业的服务水平,完善了旅游管理部门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但是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不完善,无法更好地满足当下旅游市场需求的变迁。
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提出以游客为中心,改善游客交互体验的“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辟“感知镇江、智慧旅游”新时空。与此同时,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创新与普及,也使得旅游行业信息交流和共享方式、消费模式、经营监督管理等信息化变革成为可能,为智慧旅游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11年7月15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正式提出,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走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争取用10年时间,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这无疑将智慧旅游提高到了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由此,智慧旅游引发了各级旅游城市政府和旅游业企业的极大关注,也引爆了智慧旅游建设的热情。相关学者和专家纷纷表示,如果说旅游信息化建设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是旅游业的第一次飞跃,那么从智能化到智慧化的过程就成为了旅游业的第二次飞跃。
本章内容将围绕智慧旅游从概念、内涵、体系框架、技术、应用等方面来探讨智慧旅游,以期能为读者介绍智慧旅游的基础性知识,也期待着能有更多人参与到智慧旅游的研究与建设当中。
10.2 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的概念源自于“智慧地球(SmarterPlanet)”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SmarterCities)”。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精神指引下,旅游业开始寻求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体系与服务管理模式重构方式,在此过程中受智慧城市的理念及其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启发,“智慧旅游”的概念应运而生。从城市角度,“智慧旅游”可视作智慧城市信息网络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实现“智慧旅游”的某些功能可借助或共享智慧城市的已有成果。因“智慧旅游”是一项侧重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惠民工程,将“智慧旅游”在城市视角下纳入“智慧城市”有助于明确建设主体并集约资源。因此,本节首先介绍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进而介绍智慧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0.2.1 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
2008年,IBM公司首先推出了“智慧地球”的商业计划,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城市的举措。IBM的“智慧城市”理念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我国专家对“智慧城市”有自己的解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智慧城市就是一个网络城市,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形象的说法是“数字城市+物联网=智慧城市”。
被称为“智慧城市之父”的倪会民对“智慧城市”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智慧城市”是指:各城市依据具体要求、条件和目标等情况,选择使用人类现有思想、科技和模式等所有最优资源,实现城市(含农业)的智慧化,例如安全、方便、舒适和三化(人性化、国际化和最优化)。在“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中,我们是把城市看作为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而子系统包括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等。
在“智慧城市”的实践方面,欧盟于2006年发起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基于新工具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来实现“集体的智慧与创造力”的欧洲LivingLab组织。2009年,美国的迪比克市于2009年与IBM合作,建立了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新加坡提出2015年建成“智慧国”的计划。丹麦建造智慧城市哥本哈根(Copenhagen),同时提出在2025年前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城市。国内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8月5日对外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包括83个市、区;20个县、镇以及在2012年首批试点基础上扩大范围的9个市、区。加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其中代表性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宁波、南京、佛山、扬州、浦东新区、宁波杭州湾新区等。
10.2.2 智慧旅游的概念
从字面上看来,智慧旅游的英文表述有SmarterTourism、IntelligentTourism、WisdomofTourism。从技术角度来说,Intelligent对应的是智能,即针对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状态或者是不同的历史经验产生合适的输出反应;而Smarert对应的是智慧,智慧包含了更多、更广泛的内容,同时也对于输出结果有着更高的要求。简而言之,智能是技术范畴,而智慧则更多的是强调技术对人们产生的效果。
国外方面,智慧旅游的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00年,加拿大旅游协会的戈登·菲利普斯在他的演讲中提到,“智慧旅游就是简单地采取全面的、长期的、可持续的方式来进行规划、开发、营销旅游产品和经营旅游业务,这就要求在旅游所承担的经济、环境、文化、社会等每个方面进行卓越努力”。在他看来智慧旅游需要两个方面的技术,一是智慧的需求和使用管理技术;二是需要智慧的营销技巧。
2009年1月,在西班牙举行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第一次委员会会议上,秘书长杰弗利·李普曼将智慧旅游定义为服务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清洁、绿色、道德和质量四个层面。
2011年,英国的“智慧旅游组织”给出的定义是:在旅游部门使用和应用技术称为“数字”或“智慧”旅游。
2011年,台湾学者黄等在其论著中提出了智慧旅行系统(Smart-Travelsystem)——这是一个基于SNS、物联网、UGC的一个新的泛在化的旅游系统,基于云服务的需求,设计一个查找旅游信息的新方式,整合了智能手机、GPS、谷歌地图和AR(虚拟现实技术),为手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体验平台。
2012年3月,Molz教授在其著作中将智慧旅游定义成使用移动数字连接技术创造更智慧、有意义和可持续的游客与城市之间的关联,其认为智慧旅游代表的是更为广泛的公民深度参与与旅游的形式,而不仅是一种消费形式。
同时,台湾服务系统技术中心、CICtourCUNE、Brennan、Wöber以及默罕默德·塔里克都对智慧旅游提出了的各类概念方法、解决方案。
国内方面,北京联合大学的张凌云教授提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
王咏红对智慧旅游的定义是“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延伸与发展,是高智能的旅游信息化,以游客为中心,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为支撑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使游客、企业、部门与自然、社会相互关联,提升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主动性、互动性,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让旅游管理更加高效、便捷,为旅游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李云鹏认为“智慧旅游是旅游者个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接受的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信息服务是对智慧旅游共同属性的概括,但并不是所有的旅游信息服务都是智慧旅游,只有那些为单个旅游者提供的、无处不在的旅游信息服务,也就是基于旅游者个体特殊需求而主动提供的旅游信息服务才算是智慧旅游”。
百度百科中,智慧旅游也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也称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
智慧旅游是智慧地球及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智慧旅游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的融合,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使旅游资源和旅游信息得到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应用,并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的旅游信息化的新阶段。
本书认为智慧旅游并不等同于智能旅游。智慧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挖掘、大数据管理等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