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套装共8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中国历代诗词(套装共8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刘文忠、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4-03
书籍编号:30463557
ISBN: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968974
版次:
所属分类:文学-诗词戏剧
促织1
[宋]杨万里
一声能遣一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2。
不解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3。
——注释——
1 促织:即蟋蟀,又叫趋织。它在秋冬之际出现,鸣声像是促人快快纺织冬衣,故名“促织”。民间有“趋织鸣,懒妇惊”的谚语。又因其鸣声短促、凄切,听之常使游子生思乡之情。此诗,从蟋蟀鸣声似促人纺织入笔,借咏物讽刺了生活里那种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的人,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遣:使、让。终夕:彻夜。休:停止。
3 解:懂、知道。缫(sāo)丝:将蚕茧抽成丝缕。衣裘:原指皮衣,这里指一般的衣服。这两句说:蟋蟀不知道帮人缫丝、织布,而只会一味地空口催促。
火蛾1
[唐]韩偓
阳光不照临,积阴生此类2。
非无惜死心,奈有趋炎意3。
须穿粉焰焦,翅扑兰膏沸4。
为尔一伤嗟,自弃非天弃5。
——注释——
1 蛾:一种喜光的飞虫,经常急匆匆地围着灯火打转,若是你点起蜡烛或篝火,它便会冒冒失失地冲到火苗里去。此诗借咏飞蛾,讽刺了生活中那种趋炎附势的人,其含意是很深刻的。
2 积阴,长期的阴暗潮湿。此类:指蛾子。
3 惜死:怕死。趋炎:向热、向光。人们常用“趋炎附势”来比喻那些依附权贵的人。这两句字面写蛾,言外讽人。
4 须:飞蛾头部的长须。粉焰:指火苗。兰膏:指点灯的油。
5 尔:指蛾。伤嗟:感伤、感叹。自弃:自己寻死。言外之意是说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人自以为得计,其实是自己走上了死路。
│延伸阅读│
伤心行
[唐]李贺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蚊1
[唐]孟郊
五月中夜息,饥蚊尚营营2。
但将膏血求,岂觉性命轻3。
顾己宁自愧,饮人以偷生4。
愿为天下,一使夜景清5。
——注释——
1 蚊:害虫,它不仅吸吮人血,而且还传染疾病。诗人常常借对蚊的讽刺来表达对生活中某些损人利己、制造谣言之人的抨击。此诗就是这类作品。
2 中夜:夜半。营营:蚊子飞时发出的嗡嗡之声。
3 性命轻:一说蚊子体小身轻;一说蚊子招人嫌恶,一发现就会被拍死,但为了“求膏血”,便忘记了可能带来的惩罚,故云“性命轻”。
4 “顾己”两句说:只顾自己尚且还使人感到自愧,何况靠吸吮别人的血来偷生呢?这里作者表达了对那种损人利己者的痛恨。
5 :帐子,即蚊帐。天下:一顶能罩住整个天下的大蚊帐。一使:达到。
│延伸阅读│
即事
[唐]杨鸾
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蚊子又成团。
每到更深人静后,定来头上咬杨鸾。
六月咏蝇1
[清]张问陶
形秽心偏巧,端居见物情2。
乘时先逐臭,就热亦飞声3。
骥尾身能附,蚊雷势竟成4。
炎威何可恃,怜汝太营营5。
——注释——
1 这首诗借咏蝇,讽刺了生活里那种不辨善恶、苟且偷生、暂时得势的小人,形象生动,含意深刻,确能发人深省。
2 形秽(huì):身体肮脏。端居:端坐。物情:事物的道理。
3 乘时:是说苍蝇一到夏天便自然出现了。就热:近热。飞声:飞时发出“嗡嗡”声。
4 骥尾:马尾。附:依附。蚊雷:指苍蝇飞时像成群的蚊子般嗡嗡作响,声如雷鸣。
5 炎威:炎热的天气,指夏季。恃:依仗、依靠。营营:飞来飞去地奔忙。
观蚁1
[宋]杨万里
偶尔相逢细问途,不知何事数迁居2?
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3。
——注释——
1 这首诗明是问蚁,实为质问生活里那种贪得无厌的人,这大概就是人们所常说的“小中见大”吧。
2 数(shuò):屡次、频频。迁居:搬家。
3 微躯:细小的身体。馔(zhuàn):饭食,这里意为“吃”。猎:出外寻食。后车:即副车,是古代贵族出行时跟随在后面的车辆,这里代指蚊的“猎物”。据说一只蚁能拖带数倍于体重的东西。
游鱼1
[唐]来鹄
弄萍隈荇思夷犹,掉尾扬鬐逐慢流2。
应怕碧岩岩下水,浮藤如线月如钩3。
——注释——
1 来鹄此诗,全从游鱼落笔,写出了它的游姿与神态,十分细致而有韵味。
2 弄萍:指鱼在浮萍中穿行。隈:应为“偎”,意为“紧贴”“挨着”。荇(xìng):一种水生植物,即荇菜。南朝丘迟诗:“荇乱新鱼戏。”夷犹:悠然自得的样子。鬐(qí):即鳍,鱼背上的运动器官,由薄膜和硬刺构成。逐:顺着。
3 碧岩:指生满苔藓的岩壁。浮藤:指藤蔓植物在水中的影子。钩:鱼钩。
咏蟹1
[宋]陈与义
量才不数制鱼额2,四海神交顾建康3。
但见横行疑是躁4,不知公子实无肠5。
——注释——
1 蟹:螃蟹。肉味鲜美,很早就是人们所喜爱的佐酒佳品,南北朝时的毕茂世甚至表示:“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世说新语·任诞》)。此诗看似浅显,却有所托讽,值得回味。
2 不数:数不上。制鱼:鱼名,其味鲜美,《临海博物志》云:“制鱼甚肥,炙食甘美。”《酉阳杂俎》甚至说:“宁去累世宅,不去制鱼额。”
3 神交:指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朋友。顾建康:(南史》载,顾宪之为建康令,为人清俭,深得民心,当地人称味道醇美的酒为“顾建康”,赞扬顾宪之像好酒一样“清而美”,这里用“顾建康”指酒。因为古人食蟹总要饮酒,故云“四海神交顾建康”。
4 但见:只见。横行:螃蟹横向爬行,唐代皮日休《螃蟹》诗云:“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躁:急躁、躁动,《荀子·劝学》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所寄托者,用心躁也。”
5 公子:指螃蟹,因为它横行而无肠,旧时称为横行公子或无肠公子,金代元好问《送蟹与兄》云:“横行公子本无肠,惯耐江湖十月霜。”后两句是说:螃蟹横行,显得很暴躁,其实它腹内无肠,并不可怕。
南宋 无款 荷蟹图页
咏香炉1
[汉]无名氏
四座且莫喧,愿听歌一言2。
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3。
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4。
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连5。
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6。
朱火燃其中,青烟扬其间7。
顺风入君怀,四座莫不欢8。
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9。
——注释——
1 香炉:烧香的器皿。汉以前,人们以萧艾等香草在神灵前焚烧,并无燃香之炉。汉代出现了香炉,诸王出镇地方,皇帝都要赐之香炉。最早的香炉是博山炉,其形如海中博山,后来将香炉制成狻猊、麒麟、凫鸭等各种形状,在中间燃香,使烟从兽口中吐出。本篇语言质朴,从所咏内容看,这是一尊博山炉。
2 喧:喧哗。
3 崔嵬:高峻的样子。南山: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亘千余里,主峰太乙山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这句说香炉形状像南山。
4 铜盘:博山炉底座是一大铜盘。
5 雕文:炉上雕刻的花纹。异类:不同。离娄(lóu):雕镂交错的样子。博山炉自成山形,雕纹多为羽人、走兽等。
6 “公输”句:公输、鲁班实为一人,即公输般。因系春秋时鲁国人,且般与班同音,故又名鲁班。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传说他发明了木工工具,旧时建筑工匠尊之为“祖师”。这里代指能工巧匠。
7 朱火:在炉中燃烧的香料。青烟:香烟。
8 欢:喜悦。
9 久居:久存。蕙草:一种带香气的草,用来作香料。这里的感叹很深沉,值得回味。
镜1
[北朝·北周]庾信
玉匣聊开镜2,轻灰暂拭尘3。
光如一片水4,影照两边人5。
月生无有桂6,花开不逐春7。
试挂淮南竹,堪能见四邻8。
——注释——
1 镜:镜子很早就开始使用了,《庄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曾提到镜子。古代的镜子是青铜制成的,有圆形、菱形等多种形状,镜子背后雕有各种祥兽、吉鸟的图案。此诗对古镜作了细致而形象的描绘。
2 玉匣:用玉石装饰的放镜子的盒子,当时铜镜十分贵重,所以放在玉匣里。聊开镜:打开玉匣,取出铜镜。
3 轻灰:细微的灰尘。拭:擦。
4 一片水:言镜面明亮而平。
5 这句意为:人照镜子时,人与镜子里的影子把镜子夹在中间。
6 月生:指挂起圆镜,古代铜镜背后有一个系绳的纽,用时将绳子挂在镜台上。无有桂:没有桂树,传说月中有桂树,这里将镜比为月,故云“无有桂”。这句说铜镜像一轮明月一样光洁。唐代李益诗云:“明镜出匣时,明如云间月。”
7 花开:指菱形镜,作者由菱形镜想到菱角、菱花,故云。不逐春:说菱镜不论什么时候,都能为人所用。
8 淮南:《淮南子》云:“高悬大镜,坐见四邻”。这里化用此成语。
明 陈洪绶 对镜仕女图
蜡烛1
[唐]罗邺
暖香红焰一时燃2,缇幕初垂月落天3。
堪恨兰堂别离夜4,如珠似泪滴樽前5。
——注释——
1 这首诗赋予蜡烛感情和生命,形象生动,耐人回味。所谓咏物诗的“不粘不脱”,大概所指即是此类。
2 暖香:指香料。
3 缇(tí)幕:浅黑色的帷幕,这里指夜色。
4 堪恨:可恨。兰堂:弥漫着兰香的厅堂。
5 似泪:蜡烛燃烧时,向下淌油,古称“烛泪”。这句说:蜡烛淌油,好像是为人的离别而感伤流泪。杜牧《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短灯檠歌1
[唐]韩愈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2。
黄帘绿幕朱户闭3,风露气入秋堂凉。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床4。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5。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6。
此时提携当案前7,看书到晓那能眠?
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8。
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9!
——注释——
1 檠(qínq):灯架。韩愈由灯檠的用与弃想到了人的变化:贫穷时,借短檠上的灯光,苦读诗书;一朝富贵了,便丢弃那有用的短檠而改用虽排场但不实用的长檠。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对那种富贵后忘本的人表示了不满与讽刺。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借咏灯檠,感叹人才不得重用,而那无用之辈却得到殊宠,亦可通。前人评此诗“有感慨意”“立意好,兴趣亦不乏”,因此是“词浅而喻深”之作。
2 便:方便。光:明亮。这两句从对比中说明长檠无用而短檠使用起来方便且灯光明亮。陆游诗云:“二尺檠前正读书。”
3 帘:帘子。幕:帷幕。朱户:红色的门。
4 寄远:寄给远方的丈夫。泪眼暗:因眼中含泪而看不真切。搔头:女子的一种首饰,即玉簪。
5 太学:唐代学校的一种。儒生:读书人。东鲁:指山东东南部,那里有孔子的故乡,古人常用“东鲁客”来代指读书人。射策:指科举考试。
6 缀语言:指写文章。眵(chī):昏,因眼角有眼屎而看不清楚。
7 案:书桌。
8 自恣:自我放纵。高张:高置,言短檠换成了长檠。珠翠:妇女的首饰。这里代指美女。
9 无不然:没有不是这样的。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二首》之一就这两句诗写道:“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
咏破钱1
[宋]李氏
半轮残月掩尘埃2,依稀犹有开元字3。
想得清光未破时4,买尽人间不平事5。
——注释——
1 钱:本是古代的一种农具名,形状像今天的铁铲,开始即以它为交易的媒介,后来用金属制造货币,就仿照“钱”的形状,名曰“泉”,取泉水流行四处的意思。再后来便出现了“布币”“刀币”等多种形状的货币,而最为我们所熟悉和常见的是“外圆内方”的铜钱。圆周方孔形的钱,出现在我国战国晚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币制,这种形状的铜钱也被肯定下来,一直到清代,一贯二千年,没有什么变化。李氏是宋代毗陵(今江苏常州市)的一个女子,据说写此诗时刚刚十六岁。破钱:残缺不全的钱。
2 半轮残月:指“破钱”,因铜钱形状似满月,现在已“破”,故云“残月”。掩尘埃:带着铜锈和灰尘。
3 依稀:隐隐约约。开元字:唐代改称钱币为“通宝”“元宝”,并且冠以铸造的年号,武德四年(621)铸的铜钱表面带有“开元通宝”字样。这里是说:这枚“破钱”是唐代武德年间铸造的。
4 清光:月亮。指完好的铜钱。
5 “买尽”句:言钱的威力,颇有识见。
清 袁江 关山夜月图
纸窗1
[宋]郭震
偏宜酥壁称闲情2,白似溪云薄似冰3。
不是野人嫌月色4,免教风弄读书灯。
——注释——
1 纸窗:古时将白纸贴在窗框上,以遮风挡土,称为纸窗。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值得一读。
2 偏宜:正合适。酥壁:光洁的墙壁。这句说:纸窗与光洁的墙壁和自己的闲情都很相称。
3 溪云:山谷里的白云。
4 野人:作者自指,因其隐居山间,故云。
咏席1
[南朝·齐]谢朓
本生朝夕池,落景照参差2。
河洲蔽杜若,幽渚夺江离3。
遇君时采撷,玉坐奉金卮4。
但愿罗衣拂,无使素尘弥5。
——注释——
1 席:即蓆,是人们生活中的日用品。古人席地而坐,席子更是不可缺少的,但秦汉以前,地位不同所用的席子也不同:君主用竹席,大夫用蒲席,士人用苇席。以后区别虽然没有了,但竹席仍是很贵重的。此诗所咏是蒲苇制成的席子。
2 朝夕池:泛指湖泊池塘,蒲与苇都生长在水中,故云。落景:落日。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3 蔽:遮住。杜若:香草名,一名杜蘅。幽渚:僻远的水中小洲。江离:香草名,又名蘼芜。这两句说:蒲苇长得高大,遮住了杜若、江离。
4 采
<SECTION....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