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外名著 > 中国名著 > 阅微草堂笔记全译(全二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阅微草堂笔记全译(全二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阅微草堂笔记全译(全二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阅微草堂笔记全译(全二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纪昀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01

书籍编号:30442826

ISBN:978753256214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85414

版次:1

所属分类:中外名著-中国名著

全书内容:

阅微草堂笔记全译(全二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清代自康熙、乾隆以来,文言笔记小说极为繁荣,以成就和影响而言,当推《聊斋志异》为第一。可以和它分庭抗礼的,则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号孤石老人,在《笔记》中自署“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二十四岁中举,三十一岁成进士,由编修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在他的一生中,除四十五岁时因泄露消息给行将受到查抄的姻亲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受牵连谪戍乌鲁木齐三年外,可说是宦途通显。乾隆三十八年(1773)即从他四十九岁起主持修纂《四库全书》达十余年,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说是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以后累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达”。他的诗文经后人辑为《纪文达公遗集》十六卷。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各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前后历时九年。嘉庆五年(1800),其门人盛时彦为之校订合刊,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


这五种笔记前都有作者所撰写的小序,并附有盛时彦所作的几则序跋,从中可以窥见纪昀著书的宗旨及其文学见解,其大要有二:一、作者是有所为而作的。小序中虽一再谦称此书是“昼长无事,追录见闻”、“时作杂记,聊以消闲”,然而接着又声明,它“或有益于劝惩”,“大旨期不乖于风教”,诚如鲁迅所指出的:“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二、作者有意识地与《聊斋志异》相抗衡。盛时彦在《姑妄听之》跋语中引纪昀的话说:“《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这段话很有代表性,他把小说分成“才子之笔”和“著书者之笔”,认为小说属于记述见闻的叙事体,因而必须如实记录。显然,纪昀对文学的想象和虚构的看法,今天看来,未免保守和迂腐。但他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他的《笔记》就是有意识地要走一条与《聊斋》迥然不同的创作道路。


《笔记》全书二十四卷,近一千二百则。作者交游广阔,博闻强记,力求每一条都有根据、有来历。一旦发现前书有误记或漏记之处,事后还往往加以补记或订正,其写作态度是颇为严肃的。当时每一卷书成,即不胫而走,并为书肆刊刻流传,扩大了影响,于是又不断有人以新事异闻相告,所谓“物常聚于所好”,其写作过程与《聊斋志异》颇有相似之处。只是由于纪昀的出身门第、社会地位和声望,向他提供素材的,包括尊长、亲族、师友、后辈,多半属于统治阶层的中上层,但是,也有一部分采自贩夫、仆隶、兵士和下层知识分子之口。从题材看,举凡乡里见闻、异地风光、官场世相、民情风俗、轶事掌故、典章名物、鬼狐精怪、医卜星相,无所不有,真可以说上下古今,包罗万象。


纪昀一生居官清要,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而且正如他在《姑妄听之》小序中所说,三十岁以后,即沉湎于典籍。然而他毕竟浮沉仕途数十年,熟悉官场内情,并就耳目闻见所及,笔之于书。所以在《笔记》中,描写那些为官作宦者骄横恣肆、玩物丧志或是颟顸贪婪、草菅人命的为数不少。而对于官场中人的尔虞我诈、排挤倾轧,作者尤为反感。《滦阳消夏录》六《鬼隐》写阴间的官和阳间的官一样难当,以致做了鬼还要找一个鬼迹罕至的深山岩洞去做鬼隐士,作者对于“宦海风波,世途机阱”真可以说是深恶而痛绝了。《滦阳消夏录》六《老僧入冥》指出除官之外,最为民害的有四种人:吏、役、官之亲属、官之仆隶,他们“无官之责,有官之权”,“依草附木,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


《笔记》涉及的社会矛盾是多方面的。全书直接反映民生疾苦虽为数不多,但有一些篇章所记叙的事却骇人听闻。《滦阳消夏录》二《周某》记明崇祯末年河南、山东遇到大旱灾和蝗灾,草根树皮皆尽,以至以人为粮。妇女、儿童被鬻于市,名之为“菜人”,并具体描写了“屠者买去,如刲羊豕”的惨不忍睹的景象。《如是我闻》二《奇节异烈之女》也有类似的记载,令人触目惊心。然而这绝不是一般的“小说家言”,它可以与相关的历史记载相印证。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受束缚、受歧视、受欺压历来是最深重的,特别是那些为生活所迫,被鬻为奴,或被逼为妾媵以至沦为娼妓的,其命运更为悲惨。《笔记》对此作了深入的揭露,并表示了自己的同情。《槐西杂志》二《侍郎夫人》记富贵人家驾驭女奴的“三部曲”以及虐待婢女的残暴手段,令人发指。《如是我闻》三《虐婢之报》记一女孩被拐卖为婢,数年中受尽了种种非人的折磨和摧残。《姑妄听之》四《狐狸为女奴辩冤》记一小女奴在主人的逼迫拷打之下,诬服盗卖金钏,被毒打得体无完肤。她们不仅在肉体上饱受凌虐,同时还遭受人格上的侮辱而求告无门。《笔记》中还写了不少妇女被逼或被鬻为媵妾的故事。《槐西杂志》二《堕楼姬》和《滦阳续录》五《董华妻》,同是写在饥荒的年头,两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两妇分别被鬻为贵官和富翁的姬妾。故事写出了这两个不幸的女子为生活所迫,隐忍苟活,盼望与故夫重新团聚,最终希望破灭,奋身殉情的曲折过程。作者“哀其遇,悲其志”,对她们的悲惨遭遇和凛然正气,表示了由衷的同情和赞佩。


盛时彦在《阅微草堂笔记》序中说:“河间先生以学问文章负天下重望,而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谈,标榜门户。”所以,在《笔记》中对于宋儒的苛察不情,道学家的虚伪迂执,时时有所抨击。《滦阳消夏录》四《巧发奸谋》记两个以道学家自任的迂夫子谋夺一寡妇之田,往来密商的信札在讲学时恰巧为生徒所拾得,他们虚伪丑恶的面目在大庭广众之下霎时间暴露无遗,讽刺不可谓不辛辣。《如是我闻》三《理学害人》写某医生一再拒卖堕胎药,迫使一女子自缢而死,后在冥间状告其杀人。故事中借一冥官之口抨击了“固执一理而不揆事势之利害”的宋儒,也是切中要害的。


《笔记》中有大量谈狐说鬼、搜奇志怪的故事,这是魏晋以来笔记小说中最常见的题材。纪昀是相信有鬼神的,并从理性上接受有鬼论。他认为人们只有相信鬼神的存在,才能够自觉接受“暗室亏心,神目如电”的说教,持无鬼论则不利于劝善惩恶,因而在《笔记》中津津乐道地狱轮回、命运果报。但是纪昀毕竟是有见识、有眼光的学者,不同于一般的愚夫愚妇,所以他既相信有鬼神,但又并不一味地迷信鬼神,甚至还发出过“鬼神茫昧,究不知其如何也”、“或一切幻象,由心而造,未可知也”的疑问。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盛谈狐鬼的《笔记》中,却又有许多精彩的不怕鬼的故事。其中像《滦阳消夏录》一《鬼不足畏》、《滦阳消夏录》六《南皮许南金》、《如是我闻》二《鬼避姜三莽》、《滦阳续录》五《不畏鬼》等篇,尤为人所称道,这几则故事结尾关于畏与不畏的一番议论,亦至为精当,颇能予人启迪。在《笔记》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则显系借鬼狐以说人事,托寓言而寄感慨。《姑妄听之》四《阴司报应》引莫雪崖言,一乡人离魂入冥,见到三数奇鬼,状貌丑怪,实际上讥刺了现实世界中形形色色巧伪谄媚、妄自尊大、忌刻深险的人。《滦阳消夏录》二《青雷寓言》引朱青雷言,一个因避仇而窜匿深山里的人,因为怕鬼而伏不敢起,鬼说:“至可畏者莫若人,鬼何畏焉?使君颠沛至此者,人耶鬼耶?”虚无飘渺的鬼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居心险恶的小人,这话显然是有感而发的。作者在这两篇故事的结尾明白地指出,这当是他们的“寓言”。


此外,《笔记》还记载和表彰了一些乡里或市井细民的言行。《槐西杂志》一《杀虎》记徽州唐姓老翁善于猎虎;《槐西杂志》二《放生咒》记佃户孙某善于击鸟,其技艺的精巧娴熟,令人咋舌。《姑妄听之》二《沉河之石》记一老兵推究沉于河中的二石兽,当于河之上流觅之;《槐西杂志》一《溺尸握粟》记河干一叟剖析投水而死和弃尸于水者的区别,研求物理,鞭辟入里。这些故事表现了劳动者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聪明才智。《笔记》还以肯定的态度写了一些“君子不齿”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女子。《姑妄听之》三《婢女放火擒盗》写一个灶婢的机智和胆略,《槐西杂志》三《太湖渔女》写一个渔家女的沉着勇敢,《姑妄听之》四《妓女智贩灾民》写一个妓女的侠义行为,作者批驳了那些无理的责难,赞扬了她们是“奇女子”和“女侠”,表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


纪昀对中年时远戍乌鲁木齐的经历印象很深,曾作有《乌鲁木齐杂诗》一百六十首。在《笔记》中,也有不少追记西北边陲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篇章。又,纪昀所处的乾嘉之世盛行考据之学,这种时代风气也在《笔记》中留下明显的印记。其中像《如是我闻》三《〈西游记〉作者》借扶乩考论《西游记》中部分官制皆同明制,可证作者非元人而为明人,向为《西游记》研究者所重视。《槐西杂志》一《方竹》考辨《桂苑丛谈》载方竹出大宛国(即哈萨克)、《古今注》载乌孙(即伊犁)有青田核、《杜阳杂编》载芸香草出于阗国(即和阗)诸说,证之以实地见闻,指出“均小说附会之词”,亦确凿有据。


当然,由于纪昀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其世界观,由于他的那种“不乖于风教”、“有益于劝惩”,即不违背封建的伦理道德和有利于巩固现存统治秩序的写作目的,书中宣扬封建礼教,鼓吹奴隶道德以及渲染因果报应、鬼神迷信的地方确是相当多的。这类内容过去甚至被誉为“觉梦之清钟,迷津之宝筏”,今天的读者自然不难识别其局限性。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写作特点,从比较中我们容易看出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


第一,《聊斋》“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在创作方法上,它更多地得力于唐人传奇小说,长于铺叙描绘,形象生动传神,想象丰富奇特,达到了很高的美学成就;《笔记》则着意模仿晋、宋志怪,尚质黜华,以立体谨严、叙述简古为其特色。


第二,《聊斋》中的多数篇章,结构工巧,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极尽其波澜起伏、腾挪跌宕之能事,其体制较接近于近代的短篇小说;《笔记》则一般故事性较弱,篇幅也比较简短。但作者叙写见闻,不拘一格,意匠经营,不露痕迹,每能于不知不觉中引人入胜。其中有一部分体式更近于随笔、小品、诗话之类,这与笔记这种体裁历来就容量很大的特点有关,而非体例不纯。


第三,《聊斋》的语言精雕细琢,华美典丽,尤长于描摹人物对话,有着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笔记》的语言则不事雕饰,淡雅明净,平易自然,使人有洗尽铅华、天趣盎然之感。写景状物,亦时有可观,如《槐西杂志》二《避暑山庄细草》写承德避暑山庄清幽的景色,《如是我闻》二《瑞兆》、《槐西杂志》二《乌鲁木齐野畜》写塞外的奇卉异兽,《如是我闻》四《百兽之王》写雄狮的威武都是传神之笔。作者辨析事理,精微入妙,但有时议论说教过多,或游离故事情节,津津于引经据典,未免令人生厌。


《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在思想和艺术上各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它们代表着文言笔记小说中两种不同的流派,有如双峰对峙,各自拥有众多的读者,对清代文坛和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本书的翻译,由邵海清译《滦阳消夏录》一至六卷和《如是我闻》一、二卷,楼含松译《如是我闻》三、四卷,陈铭译《槐西杂志》一至四卷和《滦阳续录》五、六卷,廖可斌译《姑妄听之》一至四卷,江兴祐译《滦阳续录》一至四卷。各篇的小标题均为译者所加。由于是分头译成,加之时间较为仓促,译笔的繁简和风格容或不尽一致,疏漏之处也在所难免,敬希读者鉴谅并惠予指正!


邵海清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


长生猪


胡御史牧亭说:他乡里有人养了一头猪,这猪看到隔壁老翁就怒目狂叫,奔跑着冲上去要咬他;看到别人则不是这样。隔壁老翁开始对它很恼火,要想买来吃它的肉,后来一想就醒悟过来,说:“这大概就是佛经所说的前世冤业吧,世界上没有不可解的冤仇。”于是用好价钱把它买下来,送到寺庙里做长生猪。以后再见到它,这猪就贴着耳朵亲热地迎上来,不再像过去那副样子了。曾见过孙重画的伏虎罗汉,有西蜀李衍的题诗,诗曰:“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可以为这件事作注解。

狐语


沧州刘士玉举人家有间书房,被狐精所占据。这狐精白天同人对话,掷瓦片石块击打人,但就是看不到它的形体。担任知州的平原董思任,是个

<SECTION....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