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进阶 > 时间管理 > 未来时间使用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未来时间使用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未来时间使用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未来时间使用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洞悉时间资本主义时代的商业逻辑、大势所趋

作者:(日)松冈真宏,张瑞婷译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01

书籍编号:30391228

ISBN:978721009789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86820

版次:1

所属分类:职场进阶-时间管理

全书内容:

未来时间使用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 此处“电脑”指人类借助便携式信息通讯终端设备及技术实现的新的思维方式,与人类生来具有的“大脑”形成对比,并非作为计算机俗称的电脑。——编者注

    时间资本主义时代即将到来


    人们迈入21世纪已经过了十几个年头,世纪初出生的婴儿已经成了初中生,即将跨入本书介绍的“时间资本主义”潮流之中。


    这十几年期间,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他们的行为模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就企业行为而言,日本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成为普遍现象。并购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每年200~300宗,到90年代中后期升至每年1000宗以上,有些年份甚至超过了2000宗。


    企业的经营者选择收购其他公司都有着同一个理由,即比起自己从零做起,收购现成的企业来得更快,他们将此解释为“花钱买时间”。原来时间的价值对企业来说已经变得如此重要。


    消费者也更珍惜时间了。过去,通勤电车里有人看报纸杂志,也有人望着窗外发呆。而今天,车厢内几乎所有人都在不停地用拇指或食指滑动着手机屏幕,有发邮件的,有浏览社交网站的,有玩游戏的,也有在搜索引擎上查找资料的。


    在医院候诊室里,电车站内,路边餐馆中,到处都呈现出和电车车厢里一模一样的情景,仅仅是换了个不同的空间而已。消费者希望随时接收外部的信息,更积极地利用好时间,但人们也陷入了另一种危机:失去了看似没有意义的发呆时间。


    本书的目的不是从负面批判这些企业或消费者的行为,也不是宣扬怀旧主义,呼吁人们重拾过去的企业行为准则或人情味儿。人类从原始的自然状态,借助各种工具和思想来修正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逐渐富足起来。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相应变化,这才是人类的进化之源。在这个意义上,21世纪以来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说不定也是人类新一步进化的萌芽,不应该对其进行负面批评。


    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弄懂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去预测未来,这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在其著作《论公民》和《利维坦》中提出了“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的命题。霍布斯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拥有展望未来的理性”,为了保障自己未来的生存,人对食物和资源具有无限的欲望,因而出现了相互斗争的状态。


    总而言之,人类总是无法割舍想要预测未来的理性。


    本书从“时间价值”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出现的企业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尝试预测人类未来发展的图景。


    我们在小学数学课或者中学几何课上做过很多图形题。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几何图形看起来非常复杂,很难找到头绪,但只要画对一条辅助线,难题就会豁然开朗迎刃而解。本书所画的“时间价值”这条辅助线,就能够为我们看清当前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变化的本质提供有益的启示。


    那么,为什么现在企业和消费者会受到“时间价值”这个既古老又新颖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而改变行为模式呢?


    这里我们需要考虑两点因素。


    第一,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具体来说,就是随着智能手机等便携式信息通信终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和利用定位信息的各种服务软件的出现,让时间的长尾价值(在图表中像恐龙的尾巴一样不断延伸的细小价值)不断提升。


    在智能手机问世之前,人们很难在等电车的几分钟、工作间隙上洗手间的几分钟、放洗澡水的十来分钟零碎时间从事生产工作。另外,没有社交媒体,我们也不可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与别人联系。当我们把一天24小时或者一生中的所有时间按照优先级别来排序时,这些几分钟到十来分钟的零碎时间几乎没有价值,是被我们抛弃的时间。


    但便携式信息通信终端的发展,使我们得以从“计算机屏幕前”的固定空间解放出来。人们在一天之中可以自由移动,并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零碎时间通过随身携带的信息通信终端充分利用起来。在可以用轻巧便携的手机连接互联网以后,我们便不只拥有“大脑”,还变成了地球上唯一一个“能像体内植入了‘电脑’未来时间使用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一样行动”的物种。


    作为一种全新的时间利用方法,我们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不仅可以在搜索引擎上获得各种信息,还可以通过邮件或者社交媒体,与同样也摆脱了“计算机屏幕前”的空间制约而自由移动的朋友们保持联系。


    得益于网络技术的进步,我们从十几年前开始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也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十年前,自己发布信息还很新鲜,“个人媒体化”“Web2.0时代”等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但过去人们一直是在“计算机屏幕前”的固定空间发布信息,虚拟现实也被限定在固定空间之内。


    但是,如今正在发生的变化是,随身携带“电脑”的人从固定空间里解放出来,解放了的每个个体都能形成网络。而且,每个移动中的个体网络同时也是一个以秒为单位不断变化的史无前例的人类网络。此外,单个个体移动时所感受到的虚拟空间,不再是摆放着计算机的房间等固定空间,现在周围空间会随着个人的移动渐变为虚拟空间。


    可以说这个环境变化真正拉开了社会改变的序幕,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进行的生产行为越来越多,零碎时间的价值大幅上升。因此,过去不值一提的零碎时间如今变得大有可为,企业和消费者对时间的认识都发生了急剧的转变。重新审视“时间价值”,使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模式都在一点点地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


    使时间价值受到重视的第二点因素,是我们自身的变化。具体来说,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成为长期趋势,这是其主要原因。


    日本人现在的平均年龄为45岁左右,20年后将会变为近50岁。从明治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人的平均年龄一直在30岁以下。这样想来,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当然,医学的进步会使平均寿命在今后仍然继续延长,但高龄化就等同于全体国民平均的剩余生命年数在减少,从全体国民的角度来看,不得不说时间的稀缺性正在提高。


    与此同时,人口也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大城市。后文还会详细阐述,人口城市化现象是在高附加值服务业扩大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大城市的人口流入,加快了城市里信息、商品或服务的交换和交易速度,也提高了在城市从事高附加值服务业的人们的生产率。这些人中,大多数人的目标是尽可能赚更多的钱,他们愿意为此延长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往往变得更长。这必然会减少购物和闲暇等私人时间。因此可以预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与“时间价值”相关的意识将会得到飞速提高。


    上述便携信息通信终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等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的“时间价值”呈现出几何倍数式增长。因此企业和消费者也会或者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考虑“时间价值”,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可以说这个世界正在迈进“时间资本主义”的时代。


    因此,本书将自始至终借助“时间价值”的辅助线,来分析当今发生的种种现象。在“时间价值”的聚光灯下,剖析决定企业和消费者行为方式的本质问题,这就是本书的目的。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


    第1部分是对“时间资本主义”这一新范式的概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人们越来越关注“时间价值”的原因,分析其导致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发生了哪些本质变化,并讨论“碎片时间”重要性的日益提高,以及可能提高“时间价值”的领域。


    第2部分详细阐述“碎片时间”的重要性提高会带来哪些服务,重点讨论了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的事例,即人们的移动等话题。另外,这部分还会探讨我们在实现了时间的高效利用之后,下一步所要追求的是什么。


    第3部分把人们划分为四种类型,讨论每种类型的人分别会如何在“时间资本主义”大潮中生存下去。谈到“时间价值”,人们往往首先考虑提高时间利用效率,但我还探讨了如何舒适地度过时间,以及如何创造能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时间和环境。


    最后,第4部分探讨的是,为了实现“时间价值”最大化,需要改变“空间”的利用方式,以及我们的居住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存在方式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因为当人们开始带着“电脑”四处活动,其对周围空间的利用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将发生巨大改变。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全社会共享的经验和观念将不断积累下去,怎样的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才能与这样的社会相契合?我也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如上所述,本书从“时间价值”的角度出发,讨论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发生的各种变化,以短篇汇编的形式加以展开。其中有涉及企业行为的内容,也有涉及消费者行为的内容,或者还有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预测,因此可能会让读者有话题略为分散之感。


    但是,“时间价值”重要性的提高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的冲击,正是如此深远而广泛。“时间资本主义”下,企业和消费者根据“时间价值”来决定其行为模式,这个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社会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


    接下来,就让我们打开“时间资本主义”这个新时代的大门吧。

  • 総務省“平成18年社会生活基本調査”‘国民の生活時間・生活活動に関する結果’“表1 男女、ふだんの就業状態、曜日、行動の種類別総平均時間の推移(15歳以上)”http://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bid=000001027249&cycode=0
  • Yahoo!BB是软银公司开发的一种业务名称,该业务为用户提供ISP服务及ADSL服务。——编者注
  • 総務省“平成25年版 情報通信白書”‘インターネットの利用動向’ http://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whitepaper/ja/h25/pdf/n4300000.pdf
  • 同前。
  • 総務省“平成24年度ICT基盤·サービスの高度化に伴う利用者意識の変化等に関する調査研究”http://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linkdata/h24_06_houkoku.pdf

    第1章 制约人类的最后一个因素——时间
    只需漂洗一次的洗衣液
    我脑海里第一次产生“时间资本主义”的概念,是在有一次和公司的年轻咨询师聊天时。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只需漂洗一次的洗衣液,卖得特别好。”
    “是吗,为什么呢?”
    “应该是能够节省洗衣服的时间,所以特别受主妇们欢迎吧。”
    但就算是能缩短洗衣时间,顶多也就是十来分钟而已。这居然也能成为这么大的优势,我感到很不可思议。况且洗衣液这种商品一直都是以“省水”和“浓缩”为卖点,没想到消费者最关注的却是“省时”。
    这件小事无疑体现了人们的时间观念的变化。
    早上的10分钟时间是多么宝贵,只要是家有孩子的人恐怕都有体会。尤其是对于那些要在早晨做完几乎所有家务,为自己上班做好准备,同时还得帮孩子收拾好东西、把他们送到幼儿园的上班族妈妈们来说,能够提前10分钟洗完衣服的洗衣液,哪怕价格贵一些也会很受欢迎。这一点我也能想象得出来。
    然而,过去的主妇们会为了节省10分钟的漂洗时间而支付更高的价格吗?主妇们能从一整天的繁重家务中解放出来,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洗衣机的发明。要知道全家人的衣物如果手洗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现在只要把衣服都扔进洗衣机里,等着洗完拿出来晾干叠好就可以了。这么算的话,相当于把原本3~4小时的劳动时间减少到了30分钟。
    这项发明节省了大量时间。1955年前后,洗衣机的价格为4300日元。当时国家公务员的入职工资是9200日元,因此买洗衣机可以算得上是一笔大花销。但是考虑到主妇们手洗衣服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购买洗衣机仍不失为理智的选择。
    再后来,不仅是洗衣机,其他家用电器也都越来越先进,做家务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1976年主妇们每星期花费107分钟做家务,而2006年只需92分钟便可完成。不断缩短的家务时间当中,还有一些可以继续缩短的时间,也就是漂洗的10分钟。于是,主妇们愿意为了节省下这10分钟而支付相应的费用。
    如今,短短的10分钟,对不是主妇的人来说也正在变得更为重要。因为随着IT的发展,短时间内能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过去人们根本不会放在眼里的几分钟时间,或是重要会谈之间的几分钟,这种“碎片时间”的价值正在迅速上升。“碎片”一词本身含有在重要事情之间附带产生的低廉价值的意味,但未来将很有可能是“碎片时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时代。
    如果以时间为“辅助线”来观察现代社会,过去的理论框架未能完全涵盖的企业经济行为和个人消费行为就会逐渐清晰起来。今后什么事业才具有商机,我们如何利用时间才能走向幸福,这些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有意义地利用时间”是几十年前就有的老生常谈。走进书店可以看到,如何有效运用时间的书已经自成一类。对于总是时间紧张的商务人士来说,如果坐出租车能够10分钟到达某地,那么有些人就不会花30分钟去乘坐电车。他们这是花钱买时间。对于这些人来说,“时间的价值提高了”“实现时间价值的最大化”等都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本书并不仅局限于探讨个人关于时间的理性选择,而是基于更宏观的社会变革视角来考察“时间价值”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IT的进步,人们的时间观念以及时间的社会价值正在改变。这些改变将空间也包括在内,使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开始逐渐改变。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十几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最近十几年的IT进步和社会变革,使人类数千年来所熟悉的时间感觉发生了突破性的转变,带来了关于时间价值的全新概念。其结果是,人类的生存方式、社会及商业的运行方式,都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价值标准。
    永远也无法造出的“时光机”
    本书在把时间看作对人类来说的某种“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展开讨论。人类在时间制约之下的奋斗,是构建新的社会结构的动力,本书立足于这个观点的基础之上。
    对人类来说,制约当然不仅仅是时间。人类生来渴求摆脱束缚、追求自由,通过各种努力克服制约因素,确保自己的自由。至今为止的人类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不断突破各种制约因素的奋斗史。

    图1-1 时间成为制约人类的最后一个因素
    回溯历史,人类首先克服的是自然条件。原始人类依靠打猎为生。打猎行为当中靠运气决定的成分较多,连续几日一无所获就意味着一家老小将被饿死。为了摆脱这种严苛的生存条件,人类掌握了农耕技术。农耕当然也会受气候等外在因素左右,但与打猎相比,其可掌控的程度要高得多。原本靠运气填饱肚子的狩猎民族就这样掌握了农耕技术,从而保障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同样,衣服和武器等工业产品,帮助人类进一步克服了自然状态。穿着衣服不仅能御寒防晒,还能避免因皮肤直接接触地面而感染病菌。另外,很多历史遗迹中发现了石器、铁器等武器或农耕器具,不难想象这些工具大大提高了狩猎和农耕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人类成功地掌握了生火的技能,火使人类从此能够在夜晚活动,也开始加工食物。加热能够产生杀菌效果,人类可以食用的动植物种类也增多了。
    原始的人类通过掌握农耕技术、衣服、武器和火等各种工具,从像其他动物一样被包含在自然之中的状态脱离出来,成为唯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然状态的物种。人类摆脱自然状态以后,不断扩大其团体,逐渐在各个地域形成了社会、组织和国家等框架。设立这些框架的目的原本是为了帮助人们克服自然状态,但值得深思的是,这些社会、组织和国家等框架将其自身的存续作为目的,又转化成了新的社会性制约因素。
    也就是说,在自然条件中幸存下来的人类,接下来又受到了社会性制约的束缚。考虑到人类当时的生产率和思想水平,可能这是集体社会生活所无法避免的情况。但就算是不可避免,这种社会性制约在中世纪时已经成为沉重的负担,向人类发起了挑战。
    例如,身份的制约。我们在历史课上都学过,在中世纪的欧洲和日本,人一出生就属于某个阶级,无论本人是否努力或者有无天赋,出身决定了人的贵贱高低。而且在身份固化的社会,人们所能从事的职业也是出生时就已经决定,无法选择。后来随着各国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身份和职业的不同自然导致经济差距扩大,市民心里的不满越积越多。
    首先对身份和职业的社会性制约提出质疑、引导人们摆脱束缚的是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约翰·洛克(John Locke)提出了自然权利,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这些启蒙思想家们如繁星一般闪闪发光。他们纷纷著书立说,英法等国爆发市民革命,人类以此为契机从社会性制约因素中解放出来。在这个趋势之下,美国爆发独立战争,日本也通过明治维新废除了出身和职业选择的制约,社会性制约的影响越来越小。当然,目前仍有一部分国家或地区残留着身份等级制度,但也正变得不再那么绝对。
    在职业固定的时代,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之相关。因为当时市场贸易还不发达,没有能够自由地交换自己的劳动和产品的机制。不过,西欧以新教教义为精神支柱,日本以江户商人的勤勉性格为杠杆,资本主义和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渗透到近代社会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家获得了技术和财富,能够持续进行扩大再生产,劳动者也获得了身份和居住地的自由,开始追求劳动所能交换到的最好待遇。通过市场机制,工业产品能够卖给出价最高的购买者,扩大再生产的效率由此得到进一步提高。如今,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增加个人收入,比如选择增加劳动量,或者换个条件更好的工作。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好坏暂且不论,人们不仅能够通过劳动赚取收入,还能够通过投资来增加资产。
    空间移动也变得更为自由。在中世纪,人们不仅没有选择居住地的权利,连旅行都必须得到许可才能去。但市民革命以后,法律保障了人们自由移动的权利。另外,无论是技术上还是金钱上的制约都越来越少。过去,从日本去欧洲或者美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而如今,交通工具的发展让我们能够用比过去更低廉的费用、更少的时间,安全地到达任何地方。出国签证门槛的降低,甚至免签政策等,更是进一步帮助人们摆脱了空间活动范围的制约。
    过去,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只被一部分掌权者所控制。这种情况在15世纪德国人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后大为改观。比起只能依靠手抄本或木版印刷传播知识的时代,活字印刷术使知识和信息能够更快地传播到大众中间。其后,各种媒体开始普及,大众能够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随时获取资讯。然而对信息加速传播具有突破性意义的,还是20世纪后半叶以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问世,在某种程度上使民众也能获取过去只被一部分政治家、官僚和经营者所独占的信息资源,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得到大幅改善。
    综上所述,人类史可以说是一部依靠大脑的聪明才智,发挥科学和思想的作用,为了突破种种制约而奋斗的辉煌历史。
    我们摆脱了种种制约。
    然而,还有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克服的制约因素,那就是“时间”。
    一天只有24小时,这个制约因素平等地摆在所有人的面前。尽管一天24小时是人类自己规定的,但即使勉强改变这个规定,也无法摆脱人类寿命的制约。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跃性发展,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平均寿命都在不断延长。但构成人体的细胞的寿命本身是有限的,从这一点来看,寿命也不可能永远无限地延长下去。日本等发达国家正逐步走向老龄化社会,在这些国家,人们的平均剩余寿命逐年变短,所以国民对“时间价值”的认识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讲,时间有限这个客观事实,就充满威严地横亘在我们面前。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哆啦A梦的很多“秘密道具”具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性。比如3D打印技术,就是漫画中只需要放入材料就能造出任何物品的“制造机”。但是,可能我们永远也无法造出“时光机”和“任意门”。哆啦A梦的这两样道具,正是用来改变本书所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这两种制约因素的。我想,可能这两样东西才是人类更想得到的道具吧。
    时间制约因素与金本位制
    谈到时间的制约,我忽然联想到金本位制。可能是因为现在的资本市场及商品市场开始呈现出与金本位制解体时相同的情况。
    1816年英国最早开始实行金本位制。该制度规定1盎司黄金可以铸造价值3英镑17先令10.5便士的金币,并发行了随时可以兑换金币的纸币。
    纸币虽然随时能够兑换金币,但终究只是金币的替代品。也就是说,原则上黄金的储备量就是纸币的发行量。在国际金本位制时代,宏观经济中存在全球黄金储备量这个制约因素,无法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来克服经济萧条和通缩的状况。
    后来,受经济大萧条影响,各国无法继续维持金本位制而纷纷退出,金本位制宣告终结。各国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可以不再受黄金储备量的制约。这一时期,各国领导者和经济界人士一定感到各国经济可以摆脱黄金储备量的制约而自由操控,或者陶醉在仿佛已经获得宏观经济政策的胜利的错觉当中。
    但是,由于实际上很难根据政治上的或者社会上的理由推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市面上流通的纸币数量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行业的发展使资本市场及商品市场不断扩大,货币的发行也随之加速。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过多导致其信用度降低,一直下降的黄金价格便开始回升,人们又重新认识到黄金的价值,尽管黄金本身并不产生任何价值。归根结底,我们可能依旧无法摆脱世界各国的黄金储备量这个制约因素。
    虽然矿产开采技术逐年进步,但全球的黄金储备量却只能一点一点地增加。尽管金融业和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但我们却无法摆脱黄金储备量只能缓慢增长的制约因素。时间亦是如此。人类的寿命可以通过医学的发展和营养的改善得到延长。但这种延长就像黄金储备量一样,只能缓慢地小幅度增加,人类寿命有限这个大前提并不会改变。不如说越是想摆脱时间的制约,时间价值的重要性就越会得到重视。
    时间制约是最根本的制约,这个问题就像“时间就是金钱”这句格言一样,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一直存在。
    面对时间的制约,人类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克服方法,于是便摆脱社会性制约和信息制约作为替代。但社会性制约也好,信息制约也罢,实际上都是人类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制约因素。即使克服了这些制约,也仍旧无法有效地摆脱伴随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时间制约。
    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拥有了信息通信终端等各种各样的设备,可能感到无所不能,但自从人类诞生就产生了的时间制约的问题终究还是没能解决。克服其他制约因素的过程当中,人们可能有意地忽略了本质上的时间制约这个重要问题。但在已经克服了种种障碍的如今,人们最稀缺的便是时间。正因为已经摆脱了其他的制约因素,时间价值问题才作为比以往更加严峻的难题出现在我们面前,不得不说这很讽刺。
    为什么“想要更多时间”
    过去,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曾经寻求长生不老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就已经出现“永恒的生命”“长生不老之草”等内容。印度诗歌集《梨俱吠陀》中也有“不死之水”的记载。通过某些方法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出现在从古至今的各种各样的故事里。
    过去追求长生不老的,几乎都是像秦始皇一样希望“此生永享荣华”的权贵们。而对于处在秦始皇严苛暴政下的劳动人民来说,虽然也害怕死亡,但他们这一辈子活得太艰辛,因此渴望长生不老的愿望大概也没有那么强烈。
    摆脱了种种束缚的现代人,虽不能说人人都是秦始皇,但大概也能算是过上了贵族的生活。现在过得很幸福,所以才希望获得更多的时间来享受。人们害怕生命有限,拼命抵抗衰老,寄希望于医学的发展有朝一日能使细胞重返年轻。
    另外,就算不追求长生不老,大概也有很多人会想“一天能多出几个小时就好了”。现代人从各种制约中解放出来后,就开始为时间的制约而苦恼。不,应该说时间成了唯一的制约,因此这种束缚带来的压力就格外明显。
    我们无法控制时间,不能让痛苦的时间变短,也无法让快乐的日子变长。但我们可以提高单位时间所创造的价值,缩短无所事事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来做有意义的事。既然不能改变时间本身,那么就要理解现代意义上的时间价值,改变自己的意识和行为。
    日立中央研究所的矢野和男在《数据是看不见的手》一书中,利用智能手环收集一天之内的手腕活动数据,来分析人们的活动模式。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应该将自己一天有限的活动量分配给哪项活动,分配多少时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发,通过科学地思考时间的利用方法,而不是依靠干劲儿或者毅力,可以避免过于劳累,科学地提高单位时间的满足感。
    工业经济时代,时间毫无个性
    在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时代,劳动者一天的时间被明确地分为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如何有效利用“工作时间”这种资源,提高生产率,这是经营者最重要的课题。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就是其中的代表。泰勒提
  •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