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书曲本(传统篇、现代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锣鼓书曲本(传统篇、现代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谈敬德编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4-01
书籍编号:30538618
ISBN:978755202710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86949
版次:1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艺术杂谈
版权信息
书名:锣鼓书曲本(传统篇、现代篇)
作者:谈敬德
出版日期:2019-09-01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27105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自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锣鼓书古称太保书,发祥于上海浦东沿海,起源于汉末晋初。明代,演变为“社书”;清嘉庆年间,开始转型为“说唱因果”,成为“精唱、传情、巧点鼓”的上海曲种;1956年秋,改为“沪书”;1961年,更名为“锣鼓书”。2006年《锣鼓书》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是《锣鼓书》这个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继承与弘扬锣鼓书,做好锣鼓书曲本文学的抢救、收集、整理、编纂工作,是我应当履行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本书的编纂,从1986年起步。当时,上海市南汇县文化局发文任命我为南汇县民间音乐主编,《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上海卷》编辑部让我担任锣鼓书等曲艺音乐的编辑。于是,我在收集各地传统曲牌的同时,收集了一大批传统开篇;2004年至2006年,南汇区文广局返聘我这位退休人员担任区非遗普查办副主任。特别是2008年2月28日,国家文化部命名我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锣鼓书》的代表性传承人之后,我就着手对锣鼓书艺术进行系统性收集整理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实际上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收集与整理。
本书分“传统篇”和“现代篇”两册。传统篇的原始资料来自两个方面:一、采访民间艺人所得;二、本人的资料积累。向民间艺人的采访,主要是收集锣鼓书的传统作品和现代移植长篇。在这三十多年中,我曾先后重点采访了上海市南汇县曲艺团和民间艺人胡善言、吴文熙、宋葆飞、曹永华、姚明飞、张桂汀、汪柏春,南市区春江曲艺团的施春年、瞿祝宾、王俊发、罗一飞、乔春飞,川沙艺人吴燕飞,上海县民间艺人王嘉福、陆文仙、蒋根桥,松江县曲艺团和民间艺人张耀光、李佳本、柴志响、陈竹贤、吴天希、张慰铭,青浦艺人李馥照,嘉定艺人阙锡麟,奉贤艺人周凤鸣;浙江省平湖艺人沈永庆、徐文珠、戎永鑫、郭锦文;江苏省启东艺人陈士斌、龚元亮等;共三十余人。从他们提供的素材来看,由于许多艺人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大多数人只念到小学三四年级,因此大部分是口述资料,一部分是纸质材料,但这些纸质材料,有的是写在烟盒壳子上的提纲,有的是写在账本、学生作业簿上错字别字连篇的草稿,个别也有写得比较工整的毛笔字手抄本、钢笔字脚本。其中胡善言、戎永鑫的脚本最为完整。
在记录20多盘磁带的口述录音资料过程中,我先后用过4种录音机:老式盘式磁带录音机,小红灯、大红灯录音机,CD片音频记录,足足记了两年多。有一段时间天天戴着耳机,“嘀嗒嘀嗒”按揿键盘声,听得耳朵听觉有点问题,服用了两年多“耳聋阻迟丸”。记出来后,再去念给艺人听并校对。在整理纸质材料时,对于别字,采用“想、详、查、考”等方法,做了许多考证。还到上海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辞海》《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国曲艺志·上海卷》,翻阅上海、浙江、江苏各地的《文化志》。由于传统作品有30多万字,工作量实在太大,为此,还曾邀请倪全宝、冯正明、张才根、徐银山、祝德耀、倪晖、丁保国、周春、张建华等爱好锣鼓书创作的同志,分发参与整理。这次出书,为了对读者负责,特地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原总编辑陈军编审修改、校订,为书稿把关。
若说“传统篇”的曲本,主要是来自历代艺人代代相传、口头传承的口头文学,那么“现代篇”的曲本,则主要是来自作者编创、演员按照脚本排练演出的书面文学。现代曲本的诞生,大致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初的专业艺人之手,以及1961年以来的群众文艺创作骨干的笔下。专业艺人创作的现代曲本,主要是根据现代长篇小说和电影剧本来移植;而出现在群众文艺舞台上的作品,则是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推广和倡导下,由各区县涌现出来的业余文艺骨干创作和演出。这些曲本主要分为短篇、联唱、表演唱和锣鼓戏。其特点是:故事简练,人物集中,情节传奇,颇具乡土气息;塑造人物,幽默风趣,语言生动,颇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小见大,贴近生活,健康向上,颇具时代气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各级群众文艺汇演中获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增强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锣鼓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支文脉。这次《锣鼓书曲本》的出版,是我三十多年来对锣鼓书艺术收集与整理的总结。这个过程,虽然尝尽酸甜苦辣,历经多少个早起晚睡,现在回味起来,还是费心费力、伤筋伤脉,但从抢救保护非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也算是做了锣鼓书的前辈从未做过的一件实事,为非遗保护担当起一份社会责任,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践行,从而使我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
这次出书,在筹措经费的过程中,得到了浦东新区非遗办主任徐晓枫、新场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胡晓英的大力支持;在收集现代曲目20多万字的过程中,又得到锣鼓书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康文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顾佳美,以及好多锣鼓书传承基地的指导老师和演员的鼎力相助;在打印录入过程中,又得到张才福、张磊、龚雷、陈广英、乔佩丽、陆燕玲、陆超、李箐、张晓勇等积极配合,对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编书之前,心情惶惶;付梓之际,依然惶惶。虽已尽力,但差错荒谬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谈敬德
2019年春节
一、长篇
长篇,指故事较长、篇幅较大的曲本,说唱时间一般为半个月,每天下午说唱二三回,每回在一小时左右。传统锣鼓书长篇主要由专业人员下茶馆书场演唱,故事情节有头有尾、曲折离奇、描绘细腻;由于听众主要是农民,因此说书人讲究通俗易懂、雅俗共赏,高潮起伏、风趣横生。传统长篇唱作俱全、文武兼备。说书人第一天上台,往往一开始就拎出矛盾,每回有小高潮。每天所说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到最后推向高潮,直至矛盾解决,大团圆作结尾。
传统长篇代表曲目有脍炙人口的《网船过渡》《九更天》《伸冤记》《玉蜻蜓》《珍珠塔》《天宝图》《大红袍》《合同记》《八美图》《文武香球》《双珠凤》《英烈传》《罗通扫北》《呼家将》《征东》《征西》《粉妆楼》《刁刘氏(后部)》等。
过去锣鼓书的专业艺人,每人都必须掌握一两部拿手的长篇锣鼓书,有的艺人在精熟一部长篇书目之外,还得掌握三四部长篇,这样才能长期立足市场(书场),否则,是难以养家糊口的。如南汇县曲艺团曹永华,他在六十多年艺术生涯中,唱过十一部长篇书目,例如《八美图》《九美图》《十美图》《网船过渡》《兰杉记》《双金印》《鹦鹉记》《狄青》《万花楼》《平西》《平南》等;1960年前后,唱过现代书《芦荡火种》。
(一)网船过渡(又名《跌玉杯》)
南汇县曲艺团胡善言 整理、改编
内容简介
《网船过渡》讲的是一个悲欢离合、情节曲折、扬善惩恶的历史故事。改编成说唱曲艺稿后,更加通俗流畅。
从孟润德代父从军开始,故事情节曲折铺开。孟润德征战有功受封九王爷,康素英千里寻夫,网船过渡,逢险脱逃,直到二次进王府,才夫妻相会。大家听了高兴,令人欣慰。孟润德昏倒九王堂,韩素梅将康素英关入空房;孟王醒来将韩氏禁闭,放出前妻;康素英求丈夫放出韩氏,说明了她的贤慧。
后来兵伐南阳,韩飞虎逼迫韩素梅改嫁,韩氏自缢而死,也是一段佳话。孟润德二次出征又平南阳,皆是善恶分明,能挽救人不乱杀一人,因此得到很多人拥护,流芳百世。韩飞虎阴险毒辣设计害人,直到叛国造反,一无好事,落到午门斩决,正是遗臭万年矣。
故事惊而又喜、扣人心弦,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足以令听众欲罢不能。
诗曰:善善恶恶有循环,彰彰果报决非凡。
有朝恶贯满盈日,横行恶势一扫完。
历朝以来有两句话:善恶到头终有报,不论来迟与来早。
第一回 代父出征剿讨火牙山 胜利班师又平西兰乱
话说明朝成化年间,浙江杭州珠兰县十八圆映花村出了一个乐善好施善良耿直的好人。此人姓孟名朝江,官拜至吏部尚书,业已告老还乡。孟夫人康氏所生一子名润德,生得天庭饱满,相貌堂堂。从小聪明伶俐,更可贵的是具有“文中带武、英气勃勃”的气质,十四岁中了秀才,又在岳父康国强那里学得一身武艺。
那康国强是边关总镇统领,与夫人宋氏所生一女取名素英,在七岁那年就与孟润德订婚,结成了姑表之亲。原来,孟夫人康氏乃康总镇的胞妹,因此康国强是孟润德的舅父,现又成了岳丈。
孟润德十九岁那年,正月十六日恰是黄道吉日,两家议定举行婚礼。是日,孟、康两家都邀朋请友、各备喜筵,实实热闹了一番。
单说孟府的热闹,亲朋好友皆来贺喜。孟府上下车水马龙、吹吹打打自不多表,那堂上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红地毯铺满屋里屋外,客堂正中挂一幅“福禄寿三星”,一副对联分挂左右:
上一联:今朝洞房花烛夜
下一联:来日金榜题名时
申酉时分,红灯花轿抬来了康家闺女。新娘正要出轿见礼拜堂,忽有家人急报:有朝廷圣旨到。正是婚事未完官事到,两事齐来难开交。孟家父子听见圣旨到来,不敢延误。赶紧排香案叩头接旨,聆听钦差大人开读圣谕。
圣旨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尚书孟朝江本已还乡,只为山东火牙山草寇作乱,当出兵讨剿。朕知孟卿文武足备,故召汝火速来京,奉旨前往平乱,捉拿匪首,依法究办,凯歌还朝,必加封赏。钦此!谢恩!成化皇帝年月日
上盖国宝玉玺大印:“既受永昌,受命于天”八个大字。
孟朝江一听皇上圣旨,大吃一惊。心想我是文官,又已年老,手无缚鸡之力,何来文武足备呀,是否皇上弄错了呀。但此话又不能说,这如何是好,一时竟没了主张。今日原本是儿子吉日良辰,不料来了个荒唐的“圣旨”搅局。这突如其来的“一盆冷水”,浇得孟朝江心里乌天黑地,不知所措。还是儿子冷静,拉着父亲赶紧领旨谢恩,随即请钦差大人到中堂就座。命家丁摆筵开席。孟润德举杯替父敬酒,“钦差大人请!”钦差哈哈一笑,说孟尚书令郎喜酒,理应承受。三杯之后,钦差推说国事在身,不可延误,就欲告辞,起身说,未知孟尚书有何为难之处,如果没有难处,就可随我进京,早作准备。
“老公公且请用茶,稍坐片刻,容我父子商量一下,然后立即启程。”父子两人来到后堂,孟夫人正在啼哭,见父子俩前来,面露难色,格外伤心,叫声老爷,拉着儿子叫一声“吾儿呀——”
(唱)今日是,喜事冲冲闹盈盈,合家老小齐高兴。
谁知天降横祸到我家,突来圣旨命出征。
文官怎能从军去,分明要你一条命。
此行征山东,岂能去上阵。
非但难平乱,折将又损兵。
败军回京都,无颜见朝廷。
身负误国罪,依法定罪名。
全家老小皆连累,皇法定然难容情。
更可怜,花轿上未婚的康素英。
老夫人哭得肝肠寸断、泣不成声。孟润德见母亲哭得伤心欲倒,急忙上前扶住,“娘啊娘啊,快醒来呀,有孩儿在此何必忧愁。儿能代父从军,奉命剿讨草寇,更能马到成功,待我回京复旨,就能辞驾回乡,重办喜事完婚。”说罢叫声:“爹爹、母亲,儿去更衣,即刻进京。”又对双亲拜了三拜,朝外走去。
孟润德来到喜轿门前,叫声:“康素英呀康素英,完婚忽有圣旨临,当下夫妻难圆叙,且请贤妻安下心,等我胜利回家日,重宰猪羊再做亲。”康素英在轿中听得明白,可怜心似刀割,珠泪纷纷,无奈只得暗暗点头。孟润德见康素英既不出轿也无回音,知道她也心中难过,此时不便多待,毅然回到中堂,命手下备马扛刀,又点了四名卫士和自己一起,随钦差大人取道进京。孟润德提刀上马,回身叫声:“爹爹,儿去半载便可回,请老人家放心。等儿回来重办喜事,爹爹保重,儿去了!”
亲友人等一同送出庄外,孟润德告别众人,飞马赶上前去。孟庄之事暂且不表。
再说孟润德和钦差在路月余,是日已抵京都。钦差大人先进宫去向皇上复旨,将孟润德替父出征之事奏明皇上。皇上大喜,说:“辛苦了,快去休息,明日再议国事吧。”
当夜孟润德在金亭驿歇了一夜,次日早上到午门候驾,见文武百官、九卿四相、六部大堂、十八学士、御史翰林等纷纷上殿见驾。皇上传旨众卿站立两旁,又命黄门官传孟润德上殿。孟润德听有旨召他,立即走进朝门俯首金阶,口称万岁,“臣乃孟朝江之儿,今代父进京,愿往征讨山东草寇,请万岁遣兵部派兵,教场检点,又求皇上御驾阅兵,备粮起程”。皇上准奏,说御教场再见,“朕暂封孟卿为平寇大将军,赐你印信斩军剑,又有两位国舅韩仁、韩亮与卿同往,一是先行官,二是押粮官。到了山东,当和地方文武百官协作、商讨向火牙山进剿。三日内检点完毕即起马发兵”。孟润德领旨谢恩。皇上卷帘,各官员退朝散去。
孟润德三日办妥一切,发炮三声,号令部队一路上不得骚扰百姓,务必遵守军纪、秋毫无犯,务使鸡犬无惊,违者依军法处置。部下各呼遵命。号令既明,就此启程。大军出发,有部分官员送出城外,国丈老奸韩飞虎假意殷勤,敬了三杯上马酒。
忽有一人飞赶前来,大呼孟将军慢行,愚兄有话商谈。孟润德一看,原来是人称“小诸葛”的师兄宋明。此人是孟朝江门生,官居吏部侍郎,因皇上有旨,命他为随征军师,故而赶来同往。孟润德闻之大喜,师兄熟读兵书,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真是好极了。此去山东胜算在握。于是二人并马而行,未满一月便到山东。就有地方文武陪同大军到火牙山下,下令扎寨安营,命部下休整三日后即进攻火牙山,此书慢表。
再说火牙山上的寨主姓孟名蛟龙,此人也出生于杭州,与孟润德同族,本在杭州开设武馆,收了百余门徒教练拳棒,不料被知府之子看中了他貌美如花的妻子,并横行不法强行抢走。孟蛟龙一怒之下将小奸打死,乃被逼成人命大案。眼看将要被捕入狱,只得带了徒儿们逃往山东火牙山。山上有火神庙,就以庙为寨,又招了三百余人,在山上每日学拳练棍。为了活命,不得不以抢劫来维系生计,但他专劫官家富商之物,不动平民百姓。今有大军压境,明知不敌,况且来人又是同族忠良之后,与其叫众弟兄陪自己去厮杀忠良,还不如自己认罪投案。因此与众门徒商定,将大部分弟兄遣散回家。剩下有家难回或无家可归者一百余人,自愿跟随寨主下山投顺。到第三天,孟蛟龙叫徒弟们把自己捆绑起来,送下山去接受国法究治。
且说三日后,孟润德正要下令出兵,营门口早有守军到中军报告,说是山上已有人把匪首绑下山来,请令定夺。孟润德闻讯大喜,就带领卫士到营门口一看,果然如此。见孟蛟龙被捆绑结实,跪在营前恳求宽恕。孟润德命解其缚,请进营去,但见众人一动不动,苦苦求饶。再对被绑人仔细一看,不由大惊,此人乃族兄蛟龙也。孟润德亲自上前扶起,“大哥你在杭州开设武馆,为甚到此落草为盗,使弟惊奇不解,愿闻其详,究为何故?”孟蛟龙见族弟润德善意相待,不觉流下泪来。
(唱)贤弟呀,我与你,
同宗同族同姓孟,一个州府一个村。
自从父母去世后,开设武馆度光阴。
谁知知县之子行不法,寻花问柳抢女人。
竟将我妻强抢去,为兄一怒杀死小奸人。
为此被逼犯了罪,落草山岗做强人。
到如今,罪上加罪身无主,绑到营前愿投诚。
求贤弟,将我捉拿归案到皇城。
孟润德听了一番诉实,长叹一声,此乃官逼民反也。就说大哥请放心,你是被“逼上梁山”,有情可辩,先请进营吧;其余众人,愿者投入吾营为国效劳,不愿者每人给银十两回去自谋生路。又令把火牙山上所有兵器送到营中,山上粮食你们大家分了,然后请各自回家去。众人皆叩头谢罪,但并未听将军吩咐,竟把兵器粮草统统送到营中,曰:“我等都能自谋生计。”众人事毕叩头而去。
孟润德暗暗一想,我本想此次出兵,定有一场杀戮,却想不到不费一兵一卒,马到成功,此乃万岁之福也。就吩咐全营将士和地方文武及各营士卒,大家饮酒三杯以表庆功,然后先请地方官回去,到明日就拔营起寨,班师回 京。
在途中,孟润德同师兄宋明商议,对孟蛟龙之事如何解决才好。宋明说,师弟放心,我想皇上乃圣贤之君,决不会任意杀人,而今不伤一兵一卒,足以使皇上妥善处理。但必须防止老奸弄权乱政,我等定要坚持国法,决不能让老奸得逞。孟润德点头称是,谢师兄指教。
行军数日,不期到了京都,就在御教场宿营,明日早朝上殿见驾。皇上已知喜讯,宣孟润德和众将上殿,各人俯伏金阶,口称万岁……皇上传旨五凤楼设赏宴,特别赏孟润德御酒三杯,孟润德谢万岁道:“这次胜利凯旋非小臣之功,乃是有皇上之齐天洪福,才有小臣之马到成功。”皇上又问匪首孟蛟龙当如何审判。聚众作乱者应该是砍头之罪。孟润德叩头奏曰,万岁容臣奏明。就将孟蛟龙被迫犯罪,被逼落草为寇之事一一奏明。又说,孟蛟龙乃一血性男子,一时惩恶心切,闹出人命乃事出有因,故求皇上宽恕,从轻发落。
老奸就奏曰:“匪首不斩国法难容,依臣之见非斩不可,岂能因孟将军和孟蛟龙有同族之情而徇私作弊、以误国法耶?请皇上下旨,务必将孟蛟龙午门主斩。另外,孟润德也有徇私之罪,但有胜利班师可抵罪,所以只能不罪不封回乡如旧,请万岁定夺。”
此时,宋明大怒,指其骂曰:“你这老奸一贯弄权,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妒忌忠良,意欲乱杀好人,让皇上背上天下骂名,今又想诬害有功之人,尔之用意何在?我皇乃圣贤之君,莫听老奸之言,免误国家大事,况且时值多事之秋,正值用人之际,请皇上三思再作定夺。”
皇上细细考虑,韩国丈所言实是俗人之见,不宜作定论。皇上经再三考虑,立即下旨:“火牙山之事,孟卿有功。对孟蛟龙暂押御营待命,今日散席,明日早朝再议。各位爱卿就此回 去。”
孟润德金亭驿暂宿,又请孟蛟龙到来安慰一番,听明日上朝再议。
到了明日早上,上殿见驾,文武臣等伏阶等候。万岁昨夜已在宫中暗召宋明进宫议定,又命孟润德再去平定西兰之乱。因此,皇上先传孟润德上殿曰:“孟卿对火牙山之功已经肯定。然目前又有西兰之乱,再请孟卿平定西兰,对同往之人请孟卿自选。”
孟润德闻听皇上之旨,内心痛苦。家中婚事未了,又要出兵西兰,但面上不露声色,伏阶奏曰:万岁有旨岂敢不从,对孟蛟龙之事,微臣愿保荐其此次可当先锋,令其将功赎罪,余者众将请皇上钦定。
皇上笑曰:“孟卿之荐甚合吾意,朕当准奏。对于其他众将请宋侍郎决定罢。”
宋明上奏万岁爷,据愚臣之见,还是原班人马为宜,除孟蛟龙之外,韩仁韩亮仍为后队,解押粮草,对微臣之去留,愿听皇上旨意。成化皇帝笑曰:“宋卿你同孟卿还是协力同往罢。孟润德为平兰大元帅,孟蛟龙为先锋,二位国舅后队解粮,宋明为军师,教场集中部队。一切准备不得有误,五天之后即发兵。”
不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平西兰凯歌重奏 回燕京拆破奸谋
且说孟帅率领大军十万,其中有水军一万,战船二百艘,浩浩荡荡直往西兰而去。行程三月已抵西兰,战船在东北一带摆开。命渔民往小港捕鱼,以避免征战之惊。陆军在东南一角,主营扎在南门之外,粮台在河东,三日一运以供主营给养。调定完毕,元帅修书一封,命射入城中,这是先礼后兵,通知地方百姓转移农村,以免战争之惊吓。
城中守将有兄弟两个,兄乃金面天王铁真,弟乃银面二王铁英,兄是总镇主将,弟是巡城总管,防守严密。今见大军压境,格外谨慎。忽见下令官报曰,营中来信,请总镇拆观。铁真拆封一看,见信曰:“平兰元帅孟,书奉于西兰总镇铁大将军麾下。汝为总镇,当为国为民效忠圣上,理应为地方百姓保护宁静,能使工农勤劳,物阜民丰,以求商业繁荣昌盛,民众安居乐业。而今查明,你在西兰万民悦服,此乃汝之功矣,但违背圣命,独霸西兰,乃汝之罪也。见信望速来议和降顺,以免动干戈之灾。汝当三思之后及早答复,静候汝意。平兰大元帅孟润德,年月日。”
铁真阅信后左右为难,因知来军主将是忠良之后,决不会对城中将士乱加杀戮,这便可放下一半心。但总不能免去先决胜负吧,我若取胜即可主动议和,以免损兵折将。但现在就答复议和,令人心有不甘,未战便议和,岂不显得自己惧怕服软。唉,还是先静观其变,看他们如何行动,再作决定吧。
且说城外中军帐里,见城中无回音,猜疑不一。孟帅只得与军师商议对策。宋明考虑再三,就说眼前不能不战。必先一战,让其看到我军威武厉害,方能令对方断了侥幸之心。据我看来,只要首战告捷,则不出五天,定能屈人之兵,开城求和。眼下就可派人城下讨战,请元帅发令吧。
孟帅觉得有理,遂立即升帐,问哪位将军愿先一战。话音刚落,只见孟蛟龙即站出来曰:“末将愿往。”帅曰,将军须要当心,但不管敌方来将如何,不可致死,只许以劝和为怀。
蛟龙曰:“遵命!”遂提枪上马,只听炮声三响,营门大开,先锋将孟蛟龙带五百士兵,各执刀枪弓箭,到城下排立左右,命令讨战。传令兵大喊:城中军士,快报主将速来一战。
城头上,铁真见来将讨战,即命胞弟铁英提刀上马,一千士兵冲出南门大叫,“谁来一战?”孟蛟龙上前互通姓名就即动手,铁英先来一刀,孟蛟龙提枪架开,返身一钻,望中背后打来,对方也即避解,双方交手十来回合未见胜负,孟蛟龙卖一破绽回马就走,铁英哪知是计,挥刀赶来,不料孟蛟龙突然回马,挺枪刺来,铁英猝不及防,那坐骑被一枪挑死。铁英翻身落马,被生擒活捉。阵中军士见主将被擒,纷纷逃进城中,城门紧闭。慌忙去报铁真,暂且不表。
孟蛟龙胜仗回营,将铁英捆到中军,请令定夺。元帅给孟蛟龙记上首功。并吩咐左右为铁英解缚,又请中军上坐。铁英怒曰:“既已被擒,快速斩首,请勿辱我。”孟元帅笑曰:“铁将军勿怒,本帅决不为难将军,我们还是以和为主,请进后营休息,并设宴招待,命孟蛟龙陪席同饮,此书按下慢表。
再说铁真在城中,见弟被擒,甚为忧愁,问部下将士如何是好?众将说我们不能再战,只能加强防御,以待敌营讨战再说。
平兰大军擒了铁英之后,不见敌方城内动静。孟元帅又与宋明再议。宋明说,不必讨战,还是我进城去。元帅说,你到敌方城中去,岂非送死吗?宋明笑曰,请元帅放心,我与铁家乃姑表之亲,我去见见姑母,定有佳音可待。言罢别了元帅,只身步往城下,高喊“城中军士,快报主将说是宋明求见”。铁真闻报,命士兵放进来。宋明到了中军,拱手长揖说:“表弟久违了。”铁真起坐,笑迎表兄光临,“不出迎见,弟之罪矣”,遂命手下奉茶。
宋明告坐,就问:“姑母她老人家福体可好否?”铁真抱拳答谢:“我母托福,她还每早起来诵经念佛,未知尊姨可安?”宋明答而谢之。继而说起自己夫人,“贱内也靠福健康,平时也阿弥陀佛,还常往附近庵中进香祈佑。”
铁真大笑曰:“大凡妇道都这般,贱内也是如此呀。”宋明有意再问表弟府上一只小犬现在一定大了吧。铁真心想,亲戚来往哪有关心犬的道理,真是可笑,故不理睬;宋明又问,表弟府上的那只花猫每夜可捕多少老鼠?老鼠过多要闹得家宅不安呢,连你的耳朵也要咬痛。
铁真大怒,说:“你疯了吗,在我中军胡言乱语,有碍军威,本当以军法论处,今且念姑表之亲,尚能宽恕,吾令中军卫卒将汝逐出门去,下次不准再来,否则别怪我不认你这表亲!”
不料宋明却哈哈大笑,“表弟息怒,我本知书达礼,决不无故讲此笑话,只为表弟中军已有军谕,不准乱谈国事,愚兄因此只谈小猫小狗也。你要把我逐出,请容我见了姑母,我就不逐自走。”铁真心想,文人舌巧,确有一手。好吧,命手下陪同进内。
“姑母大人。”铁夫人见内侄来见,转悲为喜,就说贤侄请起,命丫环奉茶。宋明曰:“姑母因何悲伤,愿闻其详。”老夫人见问更加伤心。
(唱)侄儿呀,我家是数代忠良报君恩,下为社稷抚黎民。
为什么,数次兴兵到西兰地,不知为了啥原因?
我儿一不叛国谋造反,二不做贪官污吏害百姓,
三不做奸淫妇女非法事,四不强征暴敛起黑心,
未知朝廷存的是啥心,屡屡兴兵要捉我们。
说罢大哭起来。
宋明就请姑母先别悲伤,侄儿此来就是奉孟元帅之命,拯救你们合家老小。而且元帅早已查明,表弟奉皇上旨意镇守西兰,上为国家下为百姓,清正廉洁治理有方,是无罪之人。只为朝廷有人诬陷忠良,你们只要开门迎接孟元帅进城,言明以往之事,并同往京师见驾皇上,请求万岁查出诬害忠良,造乱国情之祸首。一旦查实,揭破奸情,表弟必然无事。请姑母命表弟进来,劝他及早开城言和。二表弟虽已被擒在营中,元帅如待上宾,因此请大表弟尽可放心。老太太点头称是,就差丫环速去请大少爷进内,丫头奉命而去。
少顷,铁真进来见了母亲,问有何事。老太太将宋明所言说了一遍,又说,儿呀你快去开城,请孟元帅进城议事。
那铁真本是孝子,母亲之言不敢不听,况且此事也只有如此最为恰当,就说:“母亲放心,儿即照办,表兄可早些回营,请元帅进城。”
宋明见他说得虽好,但为防变卦,就对姑母使了一个眼色,老太太会意,就命铁真将印信解下。铁真想,好个表兄,不愧是小诸葛,果然厉害,事到如今,也只能尊重母命。就把印信解下,交与母亲。老太太叫宋明拿好,说:“请侄儿暂且保管,等元帅进城,你可交与元帅。”宋明道声“遵命”。
此时,那铁真心里还在想,你厉害,我也留有一手,到了门外我可再夺它回来,你是个文人,我无需用力也能轻易夺回来。于是就说:“表兄请。”宋明早料到铁真会有这一手,到了外边你肯定要夺的。就对姑母一望,眼睛一丢,老太太会意。就说,儿啊,你那把斩军剑,命人拿来,老身也到中军,我可代你下令。铁真无奈,就命捧剑官,将斩军剑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