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与色彩(摄影必修课)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光线与色彩(摄影必修课)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崔承诚著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25
书籍编号:30539527
ISBN:978755142531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7621
版次:1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设计
版权信息
书名:光线与色彩(摄影必修课)
作者:崔承诚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25
ISBN:978755142531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言
摄影受大众喜爱,是因为它可以记录美,定格时光,传情达意。我们通过摄影表达自己,丰富生活,理解世事。摄影像如影随形的朋友,为我们提供一面镜子,告诉我们自己和世界的面貌。这种平易近人、深入生活的特质或许才是摄影深深打动我们的原因所在。在这个数字时代,图像变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容易获得和传播,它的繁盛使其成为一种普世的语言,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只不过,摄影虽然看起来不难,但要真正掌握它的诀窍,使其贴切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思考,却并非易事。“摄影必修课”丛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旨在拨开摄影看似简单的外表,将其内核呈现在读者面前,帮助读者获得对摄影的清晰理解,并掌握摄影这门语言。
学习摄影,要有主次和章法。要首先学习核心知识,如此才能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所以,“摄影必修课”丛书在内容设计上从摄影的主体、客体和本质这三个角度切入,分为四册,将摄影的核心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作为创作主体的摄影者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和能力,怎样审视和表现作为创作客体的拍摄对象,这是《观察与发现》《审美与表现》这两本分册所要解答的问题。摄影的本质是用光线作画,如何理解和运用光线,如何构思和布置画面,《光线与色彩》《构图与取舍》这两本分册将进行专题讲解。通过阅读“摄影必修课”丛书,初学摄影或想在摄影上更进一步的人可对摄影进行深入、系统的研习,从而形成敏锐的摄影意识,拍出引人注目、打动人心的照片。
《光线与色彩》从光线和色彩入手,细致讲解了包括光型、光位、明暗、阴影、光线的色彩、色彩的情感等有关光线与色彩的丰富的拍摄方法和处理经验等精要知识,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在细化的案例讲解和图片分析中得到直观和富有成效的呈现,这对于具有一定拍摄经验的摄影师而言,更具有借鉴性和启发价值。此外,为了帮助较初级的入门读者能够更轻松深入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书中特意添加了相关的提示阅读与技法提高等小贴士,以达到更丰满、更系统的讲解效果。
尽管作者力图将光线与色彩的知识和经验精彩地展示出来,但难免百密一疏,不当之处,还望读者朋友给予斧正。
认识光线
光线有强弱、软硬和明暗等区别,光线的强弱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反差,我们在摄影中将之称为光比。强光容易产生大光比,大光比的画面明暗对比强、色彩鲜明;弱光产生的光比则相对较小,小光比的画面明暗对比弱、色彩柔和。软光也称为散射光,如天空光、柔光箱处理后的光线等,散射光明暗反差较小,光比较小,可以营造柔调效果;硬光也称为直射光,如太阳光、灯光等,直射光明暗反差较大,光比较大,可以营造硬调效果。光线产生的明与暗,使景物产生高光和阴影区域,高光与阴影是相互衬托和对比的关系,我们在摄影中常常会通过控制高光与阴影区域的面积大小、反差大小来塑造景物的形态、质感、色彩、立体和空间感等效果。
根据光源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光线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自然光包括太阳光、天空光、月光等;人工光的形式则更加多样,如钨丝灯光、日光灯光、钠灯光、烛光、烟火光、荧光灯光等。不同的光源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在摄影中,我们将这种光线的色彩变化称为色温,通过控制色温值,就可以还原或改变光线的色彩,从而还原或改变景物的色彩和画面的色调。
而上述这些光线都可以通过我们的视神经捕捉到,我们将这些可见的光线称为可见光,在可见光之外还存在着许多我们视神经无法捕捉到的光线,如紫外线、红外线等。在拍摄中,我们会通过滤镜来对其过滤,如UV镜过滤紫外线;或通过特殊的感光胶片来捕捉,如红外胶片捕捉红外线,以获取特殊的画面效果。
山湖景观
拍摄手法:在清晨日出前后的散射光下拍摄,利用小光比来刻画景观细节;利用水面倒影构成对称的虚实结构;注意前景岩石的构置,其目的是均衡画面,营造空间对比和过渡效果。
作品评析:摄影师通过清晨柔光的运用,营造出柔和的影调效果,景物层次细腻,色彩生动,尤其是水面的反光减小了天地间的反差,并以倒影产生的第二空间成就了画面的构图趣味,营造出静谧、生动的空间意境。
提示
光比是指光线照射在拍摄对象上形成的亮部与暗部之间的亮度值或照度值之比。光比的大小直接影响画面的影调层次、反差,形成不同的色调形式,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光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同一反光率的表面的主光与副光之比;2.相邻部位不同反光率的物体的亮度值或照度值之比;3.被摄景物范围内最高亮部和最低亮部的最大光比。
控制光比的方法分为外景拍摄和内景拍摄两种。外景拍摄中,由于光照范围广,主要依靠提高暗部亮度或照度值来完成;内景拍摄中,可控程度较高,通常是以调整辅助光照明来实现。控制光比是摄影造型中光线处理的关键步骤,是形成摄影造型风格的重要因素。
可见光
光辉遗迹
拍摄手法:当光与物发生关系时,关于时间、天气、角度、色彩、明暗等的选择和处理,是考验摄影师能否发现光之趣味的关键所在;逆光拍摄,将石柱上的散射光线与色彩变化作生动表达;后期裁剪。
作品评析:在左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波长的可见光色彩对画面效果的影响——阳光的暖色与天空光的冷色引起观者不同的情绪,使这一清晨阳光中的古老石柱充满神秘色彩。
提示
我们是如何感觉到光的色彩的呢?从太阳辐射出来的光线只有极狭窄的一部分波长(可见光波段)被我们的视神经所捕捉,而我们的视神经则通过视网膜上的三种细胞来解释可见光信号。这三种细胞分别可以感受到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光,并通过对这三种颜色的不同组合来使我们看到更加缤纷无穷的色彩。而相机的感光元件(胶片)在设计中也采用了与眼睛感受光线色彩相同的原理,来捕捉世界的丰富色彩,只是相机的记录更加客观和均匀,而我们的眼睛则带有主观性和选择性。
光是电磁能的一种形式,电磁能是以波的形式从能量源如太阳、灯具等辐射出来的,这有点像池塘中的涟漪从投石处扩散开来一样。而波有波长,波长是指相邻两个波峰间的距离。波长有长有短,而我们的视神经只对某一特定波长的光敏感,这一波长大约在380纳米至780纳米之间,我们将这一波段的光称为可见光。正因为可见光的存在,我们才能够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的眼睛和大脑赋予这个波段中的各波长光以不同的颜色,其中波长最长的是红色光,波长最短的是紫色光。而在白天,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汇集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光是白光,也称无色光。但是彩虹现象却告诉我们,白光确实包含光谱里的各种颜色。正因为光线具有不同的波长,从而成就了彩色的世界,也让摄影变得丰富多彩。
彩虹
拍摄手法:注意把握拍摄时机,观察光线环境,营造好空间层次;彩虹多出现在雨后的顺光方位上,要有拍摄意识,提前做好拍摄准备。
作品评析:光线突显了地面景物的形貌,并带来戏剧性的暖调色彩,彩虹进一步增加了画面的光线意境和色彩效果。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可见光丰富的色彩特征,以及对景物强大的塑造和渲染效果。
直射光
云隙光影
拍摄手法:把握光影移动的时机,尤其注意阴影对于高光区域的凸显作用。
作品评析:摄影师在构图中通过凸显高光区域,并利用阴影的衬托在画面中形成光影节奏,而且拍摄时机做出了良好的判断——背景和右侧的山地处于云层的投影之中,这增加了画面高光区域的吸引力。
直射光也被称为硬光,是指能产生明显方向性并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包括太阳光和聚光灯光等。直射光的特点是:有明显的照射方向,被摄体分为受光面和背光面,具有光与影的两重性,明暗反差强,光比大。当直射光与其他光源配合使用时,会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没有云层或雾气时的直射阳光一般都是硬光,此时的能见度一般较高,适合拍摄远景风光。硬光的光照强烈,明暗反差大,阴影显著,景物的立体效果鲜明,很多摄影师喜欢用它来表现景物的质感和纹理,凸显立体空间效果。但是,阴影浓重在拍摄另一些景观时也会带来麻烦,比如在拍摄市场、街道、花果等繁忙、杂乱的景物时,浓重的阴影会使画面显得更加杂乱不堪,主体形象不易辨认。
秋晨林景
拍摄手法:在清晨太阳初升时外出拍摄,注意观察阳光在景物身上的光照效果,寻找趣味性强的画面。
作品评析:摄影师以独特的视角着意刻画白桦树的树干,通过侧光位角度的选择,将天空光与太阳光的光影色彩在白色的树干上做了生动呈现,使其成为吸引观者的主要元素,而周围的栅栏则以生动的形式增加了主体的叙事空间,提供给观者深入联想的线索。
晨昏光
彩光
作品评析:晨光在侧光位与雾气相结合后,光线变得柔和,并产生光带效果,将山体形态突显出来;柔美的色彩则在明暗影调中呈现出冷暖变化,增加了对比效果,意境神秘、浓郁。
晨昏光线被称为最美光线,这完全来自它身上所具有的特殊品质,即它别具一格的美感基调和富有生气的温暖气质。早晨和黄昏的阳光因为色温较低,所以容易在画面中呈现一种柔和的暖色调,被照射的景物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极具渲染力。同时,因为此时光线的照射角度较低,再加之天空光对景物暗部的补充,使景物的光比反差保持在较小状态。
晨昏光之运用方法
对于晨昏光,我们有以下几种方法来加以运用:
1.运用晨光来表现明净、空寂的气氛。晨光相对于黄昏光更具有一种清透、纯净的感觉,这是因为大气经过一夜的沉淀,没有了交通和人流的影响,在清晨时更加的空灵,且在万物开始苏醒之际,更易让人在心理上产生纯净、舒畅、安静的感觉。
2.运用晨雾表现朦胧的光影意境。清晨常会有晨雾出现,我们不妨寻找晨光穿透雾气时所形成的线条来表现光线意境;或利用晨雾的朦胧感柔化景物,强化空间感。
3.运用黄昏光表现温暖、祥和的气氛。黄昏光因为尘埃和午后热气的累积,没有清晨光那么清透,但它颇具渲染力的橙红色调还是具有一种温暖、祥和的品质,尤其适合拍摄肖像,柔和的暖色调光线,会使人物脸部洋溢着动人的光辉。
4.选择逆光拍摄。晨昏时的逆光照明可以为画面带来强烈的情感色彩。使景物处在剪影效果之下,并在画面中保持有效的前景成分,可使画面显得安静、祥和,富有生机和活力。
5.把握拍摄时机。一切美好的时刻总是稍纵即逝,晨昏光也是如此,因此必须提前做好迎接晨昏光线的拍摄准备。当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时,我们必须迅速行动,且目标明确,保证不会因为手忙脚乱而错失最佳的拍摄时机。
山河落日
拍摄手法:将西落的太阳纳入镜头,注意控制曝光,确保山脉留有细节层次;后期对天空做压暗处理。
作品评析:逆光角度带来祥和的氛围,同时摄影师在构图中通过水面、山脉和天空的层次过渡和细节呼应,使画面充满了空间联系和视觉趣味。
白光
建筑
拍摄手法:选择中午前后的前侧光照明,使建筑物的明亮部分大于阴影部分;在构图时选择平视拍摄,使建筑物的线条呈现横平竖直的透视感;利用蓝天衬托建筑形态。
作品评析:前侧光角度的白光照明在凸显立体结构、刻画色彩方面有着较显著的优势,这与照片中建筑物的特征相吻合,可以使其丰富的结构和色彩得到充分的表现。
白光多出现在中午前后,此时光照强烈,景物往往会有浓重的阴影,光比反差较大,不利于曝光控制,画面容易缺乏生气。不过,光线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该学会趋利避害。
在白光下拍摄,首先要解决的是反差大的难题。相机的测光系统往往会因为景物明暗反差过大而失灵,出现强光部分曝光过度或者阴影部分曝光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在水边、沙滩或雪地等表面充满强烈反光的地方拍摄时,这种问题会更严重。此时,如果使用点测光模式,不论是对亮部测光还是对暗部测光,在曝光上都可以有较大的控制范围。另外,靠近被摄体测光,消除背景光的影响,或者对手背、中性灰板(反射率18%)测光,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果拍摄一般的街景、风景或建筑物,应当仔细观察阳光强烈照射着的表面和颜色。白墙反光虽然很强,但是如果处在阴影中,则看起来是灰暗的,最终会拍出平淡的照片。对待建筑物应遵循的一般规则是,决不要拍摄处于阴影中的建筑物或物体表面,应当等待阳光照射到建筑上时再行拍摄,那时色彩饱和,反差充分且丰富。还可设法寻找低视点,把一部分蓝天纳入画面上方。选择合适的背景是强光下摄影应当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晴朗的蓝天能为任何被摄体提供美丽的背景。拍摄时不妨蹲下身体,直至看到被摄体后面全是天空时进行拍摄,用天空来衬托建筑的形体特征,可以使建筑物的透视更加夸张,显得更加高耸、挺拔、壮观。
在强光下摄影,浓重的阴影会影响画面美感,此时需要通过对暗部进行补光来缩小景物的光比反差。补光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利用现场环境来补光,比如在拍摄人像时可以让其到一面白墙旁边,利用白墙的反射光来对人物的暗部进行补光,甚至可以直接将自己的白色衣物(如果有的话)脱下来放在地面上当作反光板使用。
白衣女子
拍摄手法:为了削弱中午白光产生的阴影,让人物抬头摆姿,增加面部的高光区域;仰视拍摄,凸显人物的曼妙身姿和优美轮廓。
作品评析:在这张照片中,摄影师通过人物的姿势、服饰、角度以及曝光控制的处理,巧妙平衡了顶光角度下强烈白光在人物塑造上的优势和缺陷。画面明亮富有反差,色彩还原真实,阴影简练,赋予人物以独特的视觉魅力。
散射光
流水
拍摄手法:深入到景观的内部去寻找拍摄对象,会发现别有洞天;在动与静的情势之外,还要注意发现水面上的精彩——其反射光形成的生动色彩。
作品评析:在这张照片中,摄影师采用慢速快门虚化流水,营造与岩石动静虚实的鲜明对比效果,而柔和的光线则为这种对比提供了更加细腻的内容。除此之外,水面上的绿色光影则成为画面异常活跃的色彩,与消色状态的岩石形成色彩反差,带来活力气息, 并为这一水流小景提供了更加真实的环境氛围。
散射光也叫漫射光,它方向性较弱或难以被觉察,能对景物进行均匀照明。自然光中的天空光属于最常见的散射光,而人工散射光则是指从较粗糙的浅色材料上反射或者透射的间接光线。有的散射光也可以从散射式的照明光源中来,而这种散射光往往因为距离景物较近而呈现出相对明显的方向性和明暗特征。散射光的整体特点是:照度弱、反差小、影调柔和,能柔化被摄体在直射光照射下所产生的阴影。
柔光之运用方法
柔光是一种柔和的散射光,在柔光条件下,景物几乎不产生阴影,光比反差小,色彩效果鲜明。在户外,柔光一般出现在云层遮日或者大的阴影中,但是云层往往变化无穷,所以多云天气下的柔光也变化丰富。这对曝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拍摄时要多加测光,保证曝光准确。
1.用柔光表现色彩和形状。柔光条件下的景物缺少了阴影的衬托,虽然丧失了一定的立体感,但减少了浓重阴影给画面带来的混乱感,景物的形状和场景变得明晰可辨,色彩也变得更加柔和细腻。
2.柔光适合拍摄人物照。薄云遮日是拍摄人像理想的天气。此时的云层如同一个大的柔光箱,散发出柔和的光线,可以将人物的皮肤塑造得光滑细腻,人物形象柔美。
3.阴影下的柔光会偏蓝色。当太阳光直射时,有经验的摄影师会选择到景物的阴影中拍摄局部细节或人物肖像。这可以避免强烈阳光带来的大光比效果,但阴影反射的是天空光,所以在拍摄时要注意设置白平衡模式(阴影模式),才能保证还原真实的色彩。
女孩与骏马
拍摄手法:阴天拍摄,以柔和的影调效果渲染女孩与骏马之间静谧、温情的氛围;注意背景的选择,巧妙运用水面的明亮反光来突显主体。
作品评析:散射光下的主体形态细节、色彩影调等因为缺少阴影而表现细腻。柔美的影调、虚化的背景等则为主体提供了契合的情绪氛围。
自然光
沙漠树影
拍摄手法:左图和右页图拍摄于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左图拍摄时间是清晨,右页图是上午;在拍摄中注意树木之间的排列间隙和位置关系,通过左右行走寻找到最佳构置角度。
作品评析:通过左图和右页图两张照片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不同,这方便我们认识光线和色彩:首先是阴影,清晨的阳光位置较低,因此景物的投影更加细长,这从第一张照片中可以看到投影在面积和位置上的变化;其次是反差,同样是对亮部曝光,第一张阴影中的树木有着更为丰富的细节,而第二张图的树干则已呈现出剪影特征,对比更加明显;再者是色彩,阴影区域的色彩变化更为明显,这说明在不同时段,天空光对阴影的影响会因为阳光强度变化而不同。
自然光是摄影中最基本的光线,自然光来自于太阳,但因为太阳在一年甚至一天中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空间上的变化,加之各种天气条件、自然环境等的影响,可以说它的明度、颜色等特征每一刻都不同。面对自然光如此诡异多变的“性格”,我们该如何把握它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研究和掌握自然光在一天和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并理解其对画面的影响。要做到这一点,方法很简单,但需要坚持。选择一个晴天,然后明确一个拍摄对象,并坚持从一个固定位置每隔一小时对其拍摄一张照片,那么我们就可以从照片中发现太阳光线在移动过程中对景物塑造产生的影响。如果你是选择在某一特定时刻围绕拍摄对象拍摄一圈,那么你会从拍摄的照片中发现不同位置的光线对景物产生的塑造效果。如果你有足够的毅力坚持一年四季每天对同一主体进行拍摄,那么在这一拍摄过程中,你会对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你会了解不同的季节、天气状况下,自然光的不同塑造效果。
其次,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控制自然光。在了解不同季节、天气状况和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光线效果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主体选择相应的拍摄时间,运用最理想的光线刻画主体,营造画面气氛。比如晨昏光线的动人色彩适合表现画面的整体气氛;而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2点之后的光线则适合揭示主体的结构和质感;相比12月份寒冷早晨的霜雪和冷色调带来的梦幻效果,10月份的凉爽清晨更多了些许朦胧的意境。
有山的风景
拍摄手法:这里的四张照片是同一景观分别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拍摄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天气造成了光线的变化,进而影响了景物的样貌。
作品评析:左上图是在雨后霞光天里拍摄,此时的光线受天空光和霞光的共同影响,呈现出较鲜明的冷暖效果。同时,因为雨水的浸润,地面影调更加深重,植物的色彩干净、纯粹,富有光泽,地面因为水渍的关系而有较强的反光性,这使得地面的色彩更加丰富。而右页上图的日出时刻,画面虽然同样具有鲜明的冷暖色彩,但是因为直射光的出现,使得景物产生明暗,并使地表纹理得到凸显,画面的反差感增强。左下图的光线则来自于阴云密布的天气,光线柔和灰暗,整个画面的色彩统一在一种灰色的影调之中,缺少明暗的反差,但这种天气条件下,天空与地面的反差往往较大,给曝光带来挑战。右页下图是多云天气下的光线效果,此时阳光被云层遮挡,画面以蓝色的天空光为主照明,虽同是散射光,却与左下图的光线在色相上有更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个画面偏向了冷色调。
天空光
清晨春意
拍摄手法:寻找主要受天空光照明的空间;慢门虚化流水和树枝,以动衬静。
作品评析:在这张照片中,来自天空光的蓝色调不但没有影响画面的美感,反而成为摄影师有意为之的目标,为主题表达提供了很好的渲染效果,营造出生动的清晨意境。这说明了一般经验在画面表现上的局限,我们在实际拍摄中应该根据主题表达需要灵活运用画面元素,而不必墨守成规。
天空光属于散射光线,因为它来自蓝天,所以光线色温相对较高,呈蓝色特征,在其作用下,景物表现柔和,明暗对比不会太强烈。在实际拍摄中,天空光可以为我们的画面表现带来哪些帮助呢?
1.在晴天阳光直射条件下拍摄。此时的天空光主要起辅助照明的作用,即对景物的暗部进行补光,使得在一定时间段内,景物的明暗反差比较适宜。所以有经验的摄影师都会选择在上午10点之前或者下午2点之后拍摄。另外,受天空光影响,阴影中的景物会倾向一种蓝色调。但我们的肉眼对景物有很强的色彩记忆能力,会自动平衡和调节这种色彩区别,这会影响我们在拍摄时对景物色彩的判断。这也是为什么在拍摄前景物的色彩看上去很正常,而当观看照片时却发现变了样的原因所在。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一客观事实,做到心中有数,使画面的色彩对比更加和谐。
2.在太阳未升起之前和太阳落山之后拍摄。这时的天空光色彩最丰富。这一时间段内,很多摄影师更愿意迎着太阳升起或落下的方向拍摄,因为此时的天空色彩变化最为丰富,天空往往成为这一时间段内的表现主体。此外,具有反光性质的景物,如湖面、沙滩等也是很好的表现主体,它们可以反射天空光的丰富色彩和层次,带来别样的画面效果。
3.在薄雾天气下拍摄。薄雾天气下的天空光一般都偏向于冷色调,所以给人一种清冷、空寂的色彩感觉,加上雾气带来的朦胧感,成为很多摄影师制造特殊画面效果的重要工具。
光流
拍摄手法:选择高处俯视拍摄,利用公路的线性特征主导构图,引导观者将视线深入画面;慢门拍摄,令汽车消失,仅保留车灯的痕迹,营造光流效果。
作品评析:画面视角开阔,晨曦薄雾赋予绿色以淡淡的暖色调,与天空光在小反差的明暗中形成冷暖的巧妙变化。而由蜿蜒的公路所带来的构成意味则使画面具有了鲜明的形式感,尤其是流动的灯线,以其明亮的色彩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晨雾则生动展现了清晨静谧、清冷的意境。
霞光
霞晖
拍摄手法:霞光在不同的时段和天气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强度和色彩特征。当太阳西沉时,明亮的霞光映满天地,是霞光强度和色彩最为强烈的时刻,此时的霞光会在景物身上产生一定的明暗,尤其是近距离观察时会更明显。注意观察霞光在风车上的照明效果,并使其前后排列,形成透视效果;合理曝光,确保地面景物有生动的细节层次,尽管天空的高光区域可能会因此曝光过度。
作品评析:霞光满天的意境在摄影师富有节奏的构图中得到精彩的呈现,火红的色调统一画面,色彩和光影富有吸引力,形式和结构也具有层次和趣味。
晚霞
拍摄手法:对天空中的晚霞测光,确定曝光数值;利用水面反光减小天地反差,并营造水天一色的画面意境;树木剪影作为前景,增加空间层次。
作品评析:在这张照片中,浓烈的晚霞色彩成为主要趣味,在云层的层次变化中,格外打动人心。
朝霞或晚霞是风光摄影师喜爱的表现主题,因为它强烈的色彩感很具有画面渲染力。朝霞光或晚霞光也是天空光的一种,只是相比蓝天光,它比较特别而已。拍摄霞光,我们可以突出表现它的色彩属性,将其感染力发挥到极致,比如在顺光下拍摄,就是最能够体现其色彩的角度。此外,迎着霞光逆光拍摄,不仅可以突出景物的形态美感,同时也利用了蓝天光,为画面带来丰富的色彩对比效果。如果天空有云层,那效果会更加美妙。
雪地霞光
拍摄手法:选择较低的角度,利用有霞光的天空作背景,衬托主体,简化画面;在树木的右侧大量留白,增加写意氛围。
作品评析:相比左页图,这张照片中的霞光看上去显得暗淡、冷清,在冷暖对比中,色调整体偏向冷色,渲染出夜幕降临前的静谧意境。
月光
月色小景
拍摄手法:设置钨丝灯模式,营造冷色调效果;注意观察,使树木疏密相称。
作品评析:在我们印象中,夜色是偏冷的,这是因为除了月光,还有天空光的作用之故。但是月光其实是白色的,所以为了突出我们的日常感受,摄影师有意营造蓝色调来渲染月色氛围。独特的构图处理也为这一静谧小景平添了形式上的趣味。
月光因为出现在夜晚,所以带有神秘的特质。要想运用好月光,我们首先应该清楚月光的特性。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光后形成的光线,所以照度较低,对比效果较弱,要想画面清晰,必须长时间稳固相机拍摄,这就需要使用到三脚架,更进一步的话,还要加用快门线。此外,对相机的感光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感光度过高会给画面带来严重的颗粒,尤其是在长时间曝光中,暗环境下颗粒感会更加明显。在月光条件下,我们该如何发挥其特性,营造出精彩的画面效果呢?
1.利用月光制造神秘的画面气氛。月光的照度有限,给人以神秘气息,我们只需选择中意的景物,比如建筑、植物、水面等,再利用光影效果突出表现这种神秘感。
2.加用人工光制造特殊的画面氛围。比如,可用手电筒对景物进行补光,突出表现景物的某一特征,并带来冷暖对比效果;还可用闪光灯对景物进行补光,并通过长时间曝光来为画面制造惊喜。如果是在野外,还可以燃起火把,让温暖的光在清冷的夜色中尽情燃烧。
3.使用B门拍摄夜空,制造星轨效果。找一个晴朗无云的夜晚,支撑好三脚架,并使用快门线,在构图中裁去月亮(如果画面中有月亮,会形成一条长而宽的亮斑,影响画面美观),对星空用B门拍摄,就可获得星轨效果。
星轨
拍摄手法:因为星辰都是以北极星为轴心旋转的,所以先找到北极星,将其构置于画面的中间位置,营造同心旋转的形式感;曝光时间控制在三十分钟至一小时内较为合适,过长的星轨容易产生杂乱感;在天色尚明时,加用中灰渐变滤镜,进行第一次曝光,以保留足够的地面细节,待夜幕降临后,再进行二次曝光,刻画星轨。
作品评析:细观这张照片,我们会发现它有着非常丰富的表达空间。它生动呈现了星轨效果,而细节丰富的山地景观则为星轨提供了真实精彩的环境氛围,能让观者感受到一种来自这个星球亘古不变的时间魅力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