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计划:星空摄影完全攻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追星计划:星空摄影完全攻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星空摄影入门书,随书附赠超长教学视频及后期练习素材,涵盖星轨、银河、流星雨、简单星云、后期制作
作者:史远,赵鹏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01
书籍编号:30566945
ISBN:978712137609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7936
版次:1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摄影
版权信息
书名:追星计划:星空摄影完全攻略
作者:史远 赵鹏
ISBN:9787121376092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0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了笔者近10年来拍摄星轨、银河和简单星云的经验技巧,并剖析了星空摄影后期制作的原理和技巧。从星空摄影常识开始切入,介绍了星轨、银河、流星雨、简单星云等拍摄前准备、拍摄技巧及后期制作的原理和实战知识。
本书对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技法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适合广大摄影爱好者、星空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阅读和学习。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在星空题材的后期制作部分,既注重原理的分析和讲解,又结合了具体的案例实战,相信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能够真正掌握星空摄影的诸多技巧。
前言
10年前,笔者曾经在采风途中,使用一部佳能EOS 400D相机,在冰天雪地的内蒙古达里诺尔湖畔拍摄星轨。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拍摄可真不容易,由于相关知识储备匮乏,笔者既担心数码相机的长曝光烧坏感光元件,又担心会出现特别严重的热噪点;后期技术功底又有所欠缺,所以笔者只能使用B门,将曝光时间设定为25min进行单次拍摄,期间路过的车辆灯光导致好几次曝光失败,好在最终拍到了几张自己还算比较满意的星轨作品。
多年以后,当笔者对学会使用多重曝光拍摄星轨而沾沾自喜时,却突然发现许多摄影师已经借助于新型数码单反相机和高超的后期技术,采用堆栈的方式拍摄银河和星轨了,创作出来的照片在表现力和画质效果上都更胜一筹。也就是从那时起,仿佛整个摄影圈都陷入了星空摄影的热潮中。
经过系统的学习后,笔者拍摄了大量星轨及银河相关的摄影作品,感到了由衷的满足和幸福。
这本书的笔者将多年来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的经验总结,现详细地记录并展示出来,特分享给读者和摄影人。
本书的特点
(1)经验总结。书中所有前期、后期的制作内容,都是笔者真实的经验总结,照片均是笔者及其朋友们所拍摄的。
(2)内容务实。案例照片都是拍摄于国内景点,因此更有参考和实战价值。
(3)注重原理。关于星空后期的制作技术,注重原理讲解,同时展现处理实务,让读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4)安全第一。星空摄影大多是在荒无人烟或人迹稀少的野外进行的,各种不可测的意外因素有很多,所以建议读者最好结伴而行。
如果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欠妥之处,或是对数码后期等知识点有进一步学习的要求,可以加入摄影教学QQ群8572839或QQ群242489291,与笔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可关注公众号shenduxingshe(深度行摄),学习更多知识!
本书中的视频教程及练习素材请根据228页读者服务中的方法领取。
Chapter 1 星空
与一般的题材不同,星空摄影对相机镜头、附件等器材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性能不足的摄影器材无法拍摄出画质完美的星空画面。另外,星空摄影对相机的操控、参数设定,以及数码后期的依赖程度也非常高。
本章将介绍星空摄影的相关常识,包括相机、附件、镜头等,以及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的一些要点。
1.1 深空摄影与广域星空摄影
一般来说,星空摄影可以大致分为深空摄影和广域星空(星野)摄影两种。深空摄影是指拍摄对象为太空深处的元素,如星系、星云、星团等暗淡的天体。
这类题材的拍摄需要使用天文望远镜配合跟踪精准的赤道仪,才能展现出宇宙深处的美景。拍摄这种漂亮的深空对象,不仅是冷冻CCD相机、天文望远镜、大型赤道仪、导星装置等缺一不可,还要经过累计数个、数十个小时的拍摄,最终才能记录下被摄对象的更多细节和色彩。
从截图中可以看到,深空的被摄对象包括各种星云、星系和天体,它们所呈现出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的细节。
这是距离相对较近的天体——木星,体现出了非常多的细节效果。
广域星空摄影与深空摄影的区别很明显,它的元素主要是广域的星空,包括宏观意义上的银河、星座等。摄影师依靠相机与三脚架,拍摄的画面通常以自然景观或者人为前景,背景则是常见的星空或星轨。
对于广域星空摄影,大家最早接触的题材应该是星轨。即便是普通的胶片相机,或是入门级的数码单反相机,拍摄星轨也都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星轨对于照片画质的要求并不高,并且拍摄的方法也比较多,如采用多张照片的堆栈、多重曝光或长曝光等,这些具体的拍摄方法,将在第2章进行详细介绍。
这张照片是采用堆栈方式拍摄的故宫午门上空的星轨,是典型的广域星空摄影题材。
拍摄静态银河等星空题材,难度要高一些,由于要在照片中呈现出足够多的星空纹理,以及清晰的星体颗粒,因此对于拍摄器材及后期处理的依赖程度都比较高。
这是在川西色达县附近的寺庙拍摄的一张夜景星空画面。可以看到,地景与星空中的银河相呼应,展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
这张照片是在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的乌兰布统景区拍摄的,地景是一些蒙古包,天空中呈现出了比较清晰的银河,可以看出天空与地景的效果都是比较理想的。
1.2 相机与镜头的选择
本节将介绍在拍摄广域星空时,选择相机与镜头的技巧。
全画幅相机
1.画质差别
全画幅相机拍摄的画质通常要优于APS-C画幅相机,这是由于全画幅相机内部感光元件的尺寸更大决定的。因为像素之间的距离较大,成像时彼此的干扰就会更小,单个像素的受光率也会更高。所以在弱光环境中,全画幅相机会具有更好的画质效果及更少的噪点。
全画幅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是大于APS-C画幅相机的。
感光元件像素的排列比较。
这是使用APS-C画幅相机拍摄的星空画面,没有借助于赤道仪等附件,但设置了同样的光圈和焦距,可以看出,地景部分整体偏暗,天空的画质也比较差,根本没有呈现出星空的细节。
这是使用全画幅相机拍摄的星空,只要将参数设定合理且清晰对焦,就能够得到天空清晰的纹理效果,地景的细节也是足够丰富的。这张照片是在内蒙古太仆寺旗乡间拍摄的,画面中银河最精彩的部分和地景的小路都是非常清晰的。
当然并不是说APS-C画幅相机就无法拍摄出比较好的星空画面,只要借助于赤道仪等附件进行长时间的拍摄,也是可以的。关于赤道仪的原理及具体的使用方法,将在后续的相关章节进行详细介绍。
2.视角差别
全画幅相机与APS-C画幅相机除画质差别外,视角差别也是非常大的。由于全画幅相机的感光元件较大,那么用同样的焦距拍摄就会得到更大的拍摄视角,容纳更多的景物。因为银河是广袤的,那么有更大视角的全画幅相机自然具有天然优势。
大画幅、中画幅、全画幅及APS-C画幅之间感光元件尺寸的差别。
全画幅相机和APS-C画幅相机所拍摄照片的视角大小。
使用全画幅相机借助于超广角镜头拍摄,即便设置较大的光圈也可以得到足够清晰的景物细节。这张照片是在内蒙古乌兰布统景区拍摄的,虽然使用了大光圈拍摄,但蒙古包与星空银河的清晰度都是足够高的。
光圈大小
星空摄影对于镜头性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般来说,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是星空摄影必备的。建议使用高性能、高品质的超广角镜头。对于佳能和尼康来说,尼康的14~24mm F2.8镜头,最大光圈为F2.8,是拍摄银河比较理想的镜头,虽然它在最大光圈上稍微有所欠缺,但出色的镜头性能可以保证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能拍摄到较为满意的照片;佳能的16~35mm F2.8镜头为第三代产品,相对于前两代产品,第三代产品对于画面四周的暗角抑制有了较大幅度的进步。
除原厂镜头之外,一些副厂高性能的定焦镜头在拍摄星空题材时也会拍出比较理想的画质效果,如适马20mm F1.4和24mm F1.4等超大光圈的定焦镜头。
使用超大光圈定焦镜头拍摄的星空画面,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完美效果。因此,只要光圈足够大就可以降低感光度抑制噪点,而且还可以让比较暗的地景得到足够的曝光量,这是一般变焦镜头所不具备的优势。
尼康的14~24mm F2.8镜头。
适马超大光圈的定焦镜头20mm F1.4,售价在5000元以上。
左侧为适马20mm F1.4定焦镜头拍摄的画面;右侧为佳能16~35mm F2.8变焦镜头拍摄的画面,两者均使用了最大光圈。可以看到,在曝光量整体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定焦镜头拍摄的照片中地景亮度足够,并且噪点相对较少,而变焦镜头所拍摄的照片中地景噪点是非常严重的。
这张照片是使用佳能16~35mm F2.8变焦镜头拍摄的。在对照片进行了大量的堆栈、降噪等后期处理后,地景才展示出了足够的细节。
这张照片是使用超大光圈定焦镜头进行单次拍摄的,在进行简单处理后直接输出的照片效果。地景及天空的画质效果都还是比较理想的,可以最大程度简化前期拍摄及后期处理的工作量。
由此可见,并不是说除了最大光圈F2.8的广角变焦镜头就拍不出完美的星空题材照片,只要使用恰当的拍摄手段和后期处理,也是能拍摄出比较完美的星空效果的。
以上介绍的是在拍摄单一视角时,使用广角变焦镜头和超大光圈定焦镜头的画质差别。但在拍摄银河接片时,这两者的画质差距会更大。
拍摄夜景接片时,超大光圈定焦镜头远胜于最大光圈F2.8的广角变焦镜头。因为如果光圈不够大,接片素材往往需要连拍6~10张照片才能进行堆栈降噪,降噪后再拼接。由于地景静止而天空的星体是移动的,使得堆栈降噪的技术处理相当复杂,从拍摄到最终拼接为完整的银河照片,工作量非常大,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使用超大光圈定焦镜头,只需要拍摄9张左右的照片就可以直接将银河拼接出来,并且画质和细节都是比较理想的。
关于改机
数码相机为了能够正常还原拍摄场景的色彩,都需要在感光元件前面加一片滤镜,用于滤除红外线,该装置称为红外截止滤镜(IR cut)。如果没有这片滤镜,日常拍摄出的照片都会偏红,导致色彩白平衡不准。
由于天空中许多星云、星系发出的光线波长都集中在630~680nm,即光线本身就是偏红色的。红外截止滤镜的存在会使这些波段的透过率低于30%,甚至更低,导致星云、星系的色彩魅力在照片中无法很好地呈现出来,这也是使用普通相机拍摄星空时,画面很少有红色的原因。
为了表现星云、星系等的色彩效果,热衷于星空摄影的爱好者就会对相机进行修改,称为改机。主要是将机身的感光元件,也就是CMOS前的红外截止滤镜移除,更换为BCF滤镜。
改机之后,相机的感光元件可对650~ 690nm波段的近红外线感光,使发射型星云等能在照片中呈现出原本的色彩。
利用改机后的D610相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白平衡严重不准,是偏红的。
小提示
只有发射型星云的颜色是红色的,而许多星云本身并不发光,只是反光体,因此这类星云的颜色偏深,但并不是红色。
改机虽然能为用户带来更为迷人的星空画面效果,但对相机的损害也是不可逆的。相机一旦改机,以后拍摄的所有照片都将偏色,并且是无法恢复的。所以改机前一定要考虑好。
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借助于改机后的相机拍摄猎户座的大星云、巴纳德环,以及仙女座大星云等比较近的深空对象是比较常见的。
这是利用改机拍摄的猎户座效果,可以看到大星云虽然相对较小,但是星云的大致轮廓形态已经呈现了出来。至于巴纳德环,则比较清晰。有关于猎户座中的各种拍摄对象,将在本书的第5章进行详细介绍。
这是结合地景拍摄猎户座的大星云及巴纳德环的画面效果。注意:改机之后,拍摄出来的画面是严重偏红的,图中效果是经过后期调色得到的。
1.3 附件
星空摄影对于附件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三脚架、快门线等必不可少。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用户还可以自行选择柔光镜、赤道仪等附件。
三脚架、快门线和快装板
1.三脚架
对于三脚架来说,较高的稳定程度是必需的。如果是轻便型的三脚架,其称重能力有限,那就需要降低高度,甚至贴紧地面拍摄。因此,兼顾稳定和便携的碳纤维材质三脚架是比较好的选择。
云台要与三脚架搭配使用。拍摄星空时,虽然使用球形云台或三维云台都可以,但更推荐使用球形云台。球形云台也叫万向云台,其主要特点是操作方便,只需要一个锁紧动作就能固定相机,但缺点是承重能力比三维云台要弱,进行细微调整构图操作时不太方便。三维云台可通过三个不同方向的锁扣来确定相机的方向,承重性能好,能够比较精确地调整角度,缺点是操作起来比较慢。
三脚架+球形云台
三维云台
2.快门线
对于星空摄影来说,快门线的选择也有一定讲究,不带计时功能的简单快门线或遥控器是无法满足拍摄要求的。通常来说,快门线要能够支持定时和间隔拍摄,这样才能够满足拍摄延时及堆栈素材等的要求,并能充分提高拍摄时相机的稳定性。原厂的快门线功能相对单一并且售价高,性价比较低。业余爱好者可以使用类似于品色等副厂的快门线,只要确保不严重磕碰,这些快门线的寿命及可靠性还是相对好的,操作也比较方便。
品色快门线+信号接收器。左侧大的器件用于操控,右侧小一点的器件要装在相机顶部作为信号接收器使用。美中不足的是两个设备都需要安装电池。
3.快装板
拍摄夜景星空题材时,经常要根据银河的形状来调整相机的取景角度,如拍摄银河拱桥接片时,竖拍后再进行接片,会呈现更大的视角效果。如果没有特殊的装置,要进行竖拍时就要将相机向中轴的一侧进行旋转,但是这种旋转往往会产生水平线高低位置的变化,不利于接片操作,甚至会导致后期接片失败的问题。
借助于特定的L形快装板,可以将相机竖直放在云台上进行竖拍,这样可以确保接片素材的水平程度,使最终接片能有更好的成功率和画面效果。
L形快装板已成为星空摄影必备的附件。这种快装板的售价相差是比较大的,京东或淘宝等电商平台,有一种几十元的通用型快装板,可以装在绝大多数的单反相机上。还有一种专用型快装板,是针对某些特定机型的,它的售价会高一些。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条件来进行选择。
L形快装板
装好L形快装板的相机
赤道仪
拍星空为什么要使用大光圈+高感光度的曝光组合呢?主要是为了在更短的快门时间内得到充足的曝光,但这样也会损失照片的画质。
如果使用降低感光度的方式可以吗?因为降低感光度后进行长曝光,可以得到细腻的画质,但对于静态星空题材本身来说,这显然不行,因为地球是在不断移动的,如果使用慢速快门拍摄,照片中星星就会有拖尾(拉丝)现象,就变成星轨了,当然就更无法呈现银河等纹理细节了。
也就是说,使用传统手段拍摄是无法得到画质与细节都非常理想的星空画面的,即有了细节就会出现大量的噪点,没有噪点就会变成星轨。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使用赤道仪了。由于星空是静止的,地球不断地由西向东自转,那就设计一种装置与地球反向自转,该装置相对于星空就是静止的了,这种装置就是赤道仪。将相机放在赤道仪上,相对于星空就是静止的,长时间曝光也不会导致出现星星拖尾的效果。这就可以降低感光度进行长时间曝光了,最终会得到画质非常细腻,并且星星不会拖尾的高画质星空照片。
然而,在使用赤道仪拍摄时,又会产生两个新的问题。
(1)怎样确保赤道仪的转动与地球的自转是同步相反的呢?只要让赤道仪也如同地球一样反向绕着极轴转就可以了。使用赤道仪拍摄星空时,将赤道仪装在三脚架上,首先是对极轴,极轴对好后就能完美地追踪银河中的被摄对象了。
(2)赤道仪相对于星空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球又是不停反向转动的。这就会导致拍摄的照片星空是清晰的,地面景物却是动感模糊的。所以,使用赤道仪拍摄天空后,还需要不使用赤道仪对地面进行拍摄地景,最后再将清晰的星空和清晰的地景进行合成。
赤道仪
小提示
摄影广域星空可以直接对天空中一些比较明亮的星体进行手动对焦,或是对地面远处的一些灯光进行自动对焦后再改为手动对焦就可以了。注意,不能直接设定手动对焦后,再将对焦距离设定为无穷远。
那么怎样对极轴呢?将相机镜头朝向正北或正南方向就可以了。如果是身处北半球找到正北会更容易些,在北半球的星空,有一颗星星正好处于正北,也就是在极轴的延长线上,其位置相对于地球来说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使用赤道仪时,利用指星笔对准北极星就可以进行对极轴的操作了。
暗夜中,哪颗星星是北极星呢?可以先找到北斗七星,这七颗星星像一把勺子。右图中标出了七颗星星的中文名称。将天璇和天枢两颗星星进行连线,然后向外延伸5倍的距离,就是北极星的位置。找准北极星之后,再用指星笔指着北极星进行操作就比较容易了。
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位置示意
这张照片的星空部分就是使用赤道仪进行追踪拍摄的,可以看到,最终拍摄的天空画质非常细腻,并且星星基本静止于原位置,没有出现任何拖尾。当然,地景是在不使用赤道仪的前提下进行单独拍摄的,最后再将星空与地景进行合成。
滤镜
1.去光害滤镜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光污染的急剧扩大。现在拍摄广域星空时,想寻找地面光源较弱的拍摄地点已经很难了。地面光源强烈,对于星空摄影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因为它会照亮夜空,使拍摄对象变得暗淡。这种地面的强烈光线,被称为光污染,也称为光害。所谓去光害滤镜,就是为了滤除光害而设计的,在进行星空拍摄时,它可以抑制背景光突出拍摄的目标天体。
去光害滤镜主要分为两类:在城市重度光害环境下使用的UHC;在市郊轻度光害环境下使用的L-Pro。如果从用途来分,UHC适合拍摄发射红色光线天体及星云等,L-Pro则适合拍摄全光谱的反射星云、星系、银河等。
2.柔光镜
星空照片与眼睛直接看到的场景差别是比较大的,在拍摄无月星空时,星星会非常密集,过于密集的星星会干扰到银河的表现力。通常在表现这种题材时,后期会进行一定的缩星处理,弱化单独的星星以强化银河纹理。事实上,对于星星过于密集的问题,前期拍摄时也可以使用柔光镜进行解决。在镜头前加柔光镜,许多比较小的星星会被柔化掉,而比较大的星星也会变得比较柔和,画面整体的亮度变得更加均匀,这样有利于表现银河的结构和纹理,并且星云也会显得更加明显。所以说,柔光镜在星空摄影中也是常用的附件。
去光害滤镜
这张照片的星空是使用柔光镜直接拍摄的,可以看到天空中许多小的星星被弱化、颗粒感下降,天空显得很干净,银河的色彩和纹理明显,使整个星空有一种梦幻般的美感。
其他附件
1.充电宝
数码单反相机的续航一般可以拍摄到500~1000张。但对于拍摄夜景星空题材来说,因为单次的曝光时间比较长,耗电量也会更高一些,并且冬季夜晚在室外拍摄时的低温对于电池的电量也会有较大消耗,所以就需要摄影师多准备一些备用电池。有时候一台相机准备两至三块备用电池,都不一定能满足拍摄量的需求。微单相机用户对于电池的依赖程度会更高,所以最好准备一个充电宝,在拍摄期间随时为相机进行充电。如果直接购买的充电宝无法接到相机上,可以购买特定的USB数据线直接插到相机上,就不用担心耗电问题了。
充电宝
USB数据线
2.指星笔
使用赤道仪拍摄星空需要进行对极轴的操作。指星笔就是比较好的辅助道具。另外,使用指星笔还可以在拍摄夜景星空时进行一些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如将指星笔的光路痕迹拍摄下来,可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
激光笔
3.照明灯
夜晚拍摄时,照明灯具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头灯和泛光灯。头灯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因为不占用双手,还可照亮周边的环境,能避免出现一些磕碰。泛光灯的光线更加柔和,可用于对地景进行补光,使其呈现更多的细节层次。补光时不能使用光线强烈的直射灯,容易出现局部补光不匀曝光过度,或仍然太暗的情况。
头灯
泛光灯
这张照片使用泛光灯对前景进行了补光,可以看到画面的光比较柔和,亮度也是均匀的,整体效果很自然。如果使用头灯进行补光,则前景的光线效果就会特别生硬不自然。
装备和补给
无论是春夏秋冬,户外的夜晚往往会有比较大的风,并且温度也会比较低。因此拍摄星空时用于防风寒的冲锋衣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冲锋衣内层有抓绒或羽绒内胆可用于保暖。当天气不是很冷或风力不大时,也可以只穿内胆,很方便实用。冲锋衣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起到防雨作用。
冲锋衣及抓绒内胆
即便是夏季高海拔地区夜晚的温度也是非常低的,除了常规的衣物,脖套和帽子也是必备的。轻便一些的脖套、帽子基本可以满足大多数环境的保暖要求。但要去高海拔地区进行拍摄,就需要准备保暖性能更高的了。
脖套和帽子
高帮登山鞋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经常会在灌木丛中行走,高帮的登山鞋既可以对脚腕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也可以避免一些杂草或是沙土灌入鞋中。当然,高帮的登山鞋自重大,对体力的消耗要大一些。
登山鞋
专业的摄影手套指尖位置都是可以取下的,这样在拍摄时可露出指尖便于操作相机,平时又可以扣起来起到保暖的作用。这种摄影手套使用起来是比较专业和方便的。
红牛、乐虎等功能性饮料可以缓解白天开车赶路引起的疲劳,或精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熬夜拍摄特别容易上火引起感冒,还可以准备一些脉动等饮料,大量补充维生素C,提高抵抗力。
摄影手套和饮料
1.4 对焦位置与对焦
关于星空摄影的对焦问题可以分为寻找对焦位置和怎样清晰对焦。
寻找对焦位置
在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无论是选择对地景还是对天空进行对焦都是可以的。
这张照片将对焦点放在地景的天文望远镜上,可以看到画面中的地面景物与天空星点的清晰度都是不错的。这是因为使用了超广角镜头拍摄时获得了较大景深的结果。
放大对焦
拍摄弱光夜景时,先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设置为定实时取景,将拍摄的画面显示在液晶屏上,这时改为手动对焦,以5倍或10倍的放大倍率观察取景画面内的一些小的亮点,再转动对焦环就可以非常清晰地判断对焦是否精确,最后按下快门进行拍摄。
在相机的液晶屏上可以看到放大的星空细节,通过转动对焦环实现清晰对焦。
这张照片是使用光圈为F2.8,快门为25s,焦距为14mm,感光度为ISO1600的设置,利用手动对焦+实时显示放大对焦的方法,对天空的某颗亮星对焦,最终拍摄到的清晰星空画面。
峰值对焦
拍摄弱光场景时,如果设定手动对焦,即便放大10倍进行观察,也需要反复旋转对焦环进行对焦。但借助于峰值对焦功能,却可以让摄影师在手动对焦时变得快速、准确。
所谓峰值对焦是指在手动对焦时,一旦实现了清晰对焦,被摄体的轮廓会以彩色方式显示,可以帮助用户判断是否已经完成合焦。这样就让手动对焦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
设定峰值对焦后,还可以设定对焦的灵敏度级别,以及标注被摄主体轮廓的颜色。
需要注意的是,在极高的感光度下,噪点会非常严重,有时会无法辨认出峰值对焦所标注的轮廓。
光源自动对焦
如果视线条件不是太好,采用自动对焦的方式会比较适合,但需要得到其他同伴的帮助。将三脚架放好后,先将相机设定为自动对焦模式,让同伴手持强光源站在十几米以外的地方,然后开始控制相机对同伴打开的光源进行自动对焦,对焦完成后将相机的对焦滑块调到“手动对焦设置”上就可以了。
整个夜晚进行一次对焦操作就足够了,因为星空与我们的距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除非拍摄时不小心碰到了对焦环,而改变了对焦位置,那么就需要再次进行对焦操作了。
这里需要额外说一下,到达拍摄地点后,应该快速地装好摄影器材进行对焦。如果你的动作太慢,可能会引起他人反感。因为夜景拍摄时不断地进行对焦操作,所产生的开关光源会干扰到其他人的观察和拍摄,由于银河的拍摄过程并不算很长,所以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
拍摄银河时,可以提前做好取景、构图及对焦等操作后,让同伴到指定位置站好,打开手机或手电筒几秒后关闭即可。当然,也可以先对光源进行自动对焦,然后再改成手动对焦完成拍摄。
1.5 拍好第一张星空照片
500、400、300法则
由于星空相对于地球是处于转动状态的,如果不借助赤道仪,即便使用15s左右的曝光,拍摄出的星星也会出现拖尾,变为星轨状态的,即星体不十分清晰。要避免这种情况,可以有两种方法:使用赤道仪和尽量提高快门的速度。但提高快门速度是以提高感光度为前提的,这必然会导致噪点大量产生。为了使快门速度更快,感光度更低,就要寻找一个平衡点,尽量兼顾星体的拖尾状态与噪点状况。
广域星空摄影有一个500法则,能确保星体拖尾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即快门的时间是500除以焦距。比如,使用16mm焦距拍摄时,500÷16=31.25s,这就是快门的时间,拍摄出星体拖尾的现象看起来也不是很严重。当然,如果我们放大观看,星星拖尾还是有的,已经变为了星轨。
拍摄时如果想更好地控制边角的星星拉线,建议使用400或300法则,即400÷16=25s或300÷16=18.75s的快门时间,拍摄的星体会更为清晰。
小提示
该500、400、300法则,适用于全画幅相机。如果使用APS-C画幅相机,曝光时间要再除以等效系数(Crop Factor),比如,使用全画幅相机拍摄的快门速度是30s时,换成APS-C画幅相机要再除以等效系数1.5,即快门速度为30÷1.5=20s。
这张照片拍摄时的快门时间是30s,但天空的星体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