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彩绘古韵:工笔彩墨草木情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新彩绘古韵:工笔彩墨草木情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工笔画入门教材工笔花鸟画白描底稿,国画临摹画册国画书籍教材临摹,国画入门基础教程书工笔画集
作者:灌木文化,邰树文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1-01
书籍编号:30594216
ISBN:978711552062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4983
版次:1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绘画
版权信息
书名:新彩绘古韵:工笔彩墨草木情
作者:灌木文化 邰树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1-01
ISBN:9787115520623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内容提要
你有没有想过水墨和颜彩究竟可以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它们又将如何表达草与木中的情和趣?本书收录了12种出现于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植物,它们似乎记载着人与草木的相遇与相知,让我们一起拿起笔墨,用全新手法来表达出这些生活中流淌的自然之美吧。
本书共7章:第1~3章是基础部分,第1章介绍了绘画所需工具和绘制本书作品用到的核心的笔墨知识,第2章讲解了基础的线描和构图技法,第3章讲解了配色知识与染色技法;第4~7章是案例部分,以草、木、花、果分类,展示并详细讲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12种植物的绘制过程,每幅作品都以全新的构图和色彩表现让你耳目一新。书中最后附赠12幅作品的白描线稿图,便于读者临摹学习。
希望本书可以为喜欢传统文化又具有创新精神的你带来乐趣和灵感。
第1章 工笔彩墨基础
1.1 概述
通过具有深沉格调的传统绘画技法,表达具有现代色彩审美的古韵风格绘画作品是我们创作此书的初衷。
在这里,我们通过工笔重彩技法来绘制具有全新色彩表现的植物。工笔画本身具有工整、精致等特征,而配合重彩技法呈现的浓烈色彩表达,使作品在构图、线描、着色以及形象的细化处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进而使画面更具强烈的冲击力。
笔墨下的植物有了新的色彩,希望拥有创新精神的你可以从这些绘画作品中迸发创作灵感,发现新的乐趣,创造自己的艺术生活。
1.2 工具
在开始绘画前,了解绘画工具和材料非常重要。只有了解清楚,我们才能选取最适合、最有效的工具进行绘制。绘画的工具有很多,本章会介绍最基础的必备工具,讲解其用途和使用方法,便于读者做好画前的准备工作。
1.2.1 笔
笔的选择根据绘画的具体需求决定。本书的作品绘制一般需要铺色、勾线和染色等,工具也就依此来选。羊毛刷用于铺画背景底色;狼毫笔用于勾线或绘制细节。白云笔用于染色,需要两支,一支用于着色,另一支用于着水。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笔的作用及特点。
羊毛刷
本书有些作品会铺画底色,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刷,也可用排笔替代。
羊毛刷
狼毫笔
狼毫笔用黄鼠狼尾尖的细毛制成,笔锋较硬,适用于表现流畅挺拔的线条。所以非常适合于勾线。
狼毫笔
白云笔
白云笔多为山羊毛制成,适于进行圆浑厚实的点画,也很适合染色。
白云笔
着色笔
着水笔
染色需要用到着色笔和着水笔,通常先用着色笔染色,再用着水笔将颜色晕染开。两支笔的含水程度有所区别,着色笔的水分大于着水笔的水分,因为水总是由多向少的地方浸。着水笔水分少会很自然地把水分大的颜色引导过来,颜色自然顺着水笔渗开,呈由浅至深的效果。几乎所有毛笔都可以做染色之用,只是根据所绘物象有大小之别的选择(本书中的染色笔皆为白云笔)。
小知识
毛笔的使用方法
使用毛笔前,将新毛笔笔头用温水慢慢地泡开。注意,不要在水中长时间浸泡,否则笔容易失去弹性,缩短寿命。使用完毕后用清水洗干净,然后放入笔帘或挂在笔架上。
毛笔的保养方法
新买来的笔,笔毛有胶,长时间不用会被虫蛀。可以先将其洗净,然后放好。作画时笔不可久置水中,否则毛质容易变软,有碍笔力的挺健。毛笔用完后要洗净,捋直笔毛,挂在笔架上,令笔头朝下。切忌水未干就插入笔筒里。
1.2.2 纸
本书选用了熟宣作为绘画用纸,主要因为熟宣的特性适合工笔技法的表现。
在制作加工熟宣时会用明矾涂抹,故纸质较硬,吸水能力弱,墨和色不会洇散开。由于这一特性,用熟宣作画时水墨较好控制,但画面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感觉。
小知识
生宣是什么?
宣纸中还有一种叫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很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它常用于写意画和书法,能形成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效果。
如何将生宣变成熟宣?
将生宣变成熟宣,我们甚至可以在家里试着做一做!取明矾一份、骨胶两份,分别砸碎研磨,用热水融化,然后调和在一起成胶矾水。如果胶矾质地不纯净,可以用细布过滤一下。使用前可用手指头蘸胶矾水尝一下,略有酸涩之感即可;如果涩得蜇舌头,就是太浓了,要加水再调。调好后用大排笔蘸胶矾水将生宣刷匀,晾干,熟宣就制成了。
1.2.3 墨与颜彩
墨
本书中多用墨勾画线稿。墨的附着力强,不易褪色,且层次丰富,由焦至清可以分出五层色阶。
现在的瓶装墨汁使用非常方便,但要注意在使用时轻轻摇动,让瓶内墨汁浓淡均匀。
颜彩
本书使用颜彩来呈现画作的惊艳色彩。颜彩是用矿物质色粉通过研磨加胶的方式制作,而矿物颜料的特点是不易褪色,也更适宜画面效果的表现,适合薄涂,本书使用的是吴竹颜彩,颜色更为复古鲜亮,适合绘制本书的作品。色卡见下图。
1.2.4 其他辅助工具
喷壶
可以装入干净的清水。用于喷湿画纸表面。常用于铺色或局部染色之前,也可用于做特殊的肌理效果。
纸巾
用来吸去多余水分。
笔洗
用来盛水、清洗笔的器皿。
水胶带
用于湿裱画纸,可防止绘画时画纸凸卷起皱。
调色盘
调色时使用,注意避免颜色之间混合。(推荐买瓷的,不要买塑料的,因为塑料的使用久了会被颜料染色。)
笔搁
亦称笔格、笔架,即架笔之物。
拷贝台
又叫透写台,使用的时候将多张画稿重叠在一起,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底层画稿上的图,即可拷贝或者修改画到第一层纸上。本书中于拓印线稿时使用。
1.3 基础用笔
我们对笔的应用,最终会表现为线的勾绘与色的涂染,以笔画线,以线造型;以笔染色,以色现韵。线为物象之本,画之筋骨;色为事物之趣,画之风度。用笔纯熟可以产生笔力、笔意、笔趣,能变换虚实,使浓淡轻重适宜,巧拙适度。 用笔是绘画的基础。
1.3.1 握笔
握笔就是五个手指合理安排于笔杆之上,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下图是常规的基础握笔法。
勾线握笔
工笔技法要求执笔要正,笔正则锋正;手执笔要牢实有力,但不要握太紧,指要离开手掌,掌心是空的,以便运笔自如。
染色握笔
如图,将两支笔同时握在手中,像拿筷子一样,此时中指和无名指控制着色笔染色。换笔时,拇指放松,让着水笔自然滑落到虎口处,然后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着色笔向上抬,再用食指压下着水笔笔头即可。照此反复转换着色笔和着水笔。初学者可以先反复地练习,久之便熟练自如。
小知识
着色笔的应用
先压下着色笔,沿线稿染色。再快速地将着水笔压下来,用中指将着色笔抬上去,用着水笔继续进行晕染。反复转换着色笔和着水笔,直至画面效果满意为止。
1.3.2 运笔行线
线条是绘画的基础,熟悉不同笔毫硬度的特性和用笔的不同角度产生的线条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画作。在运笔方面,我们要准确把握指腕和肘的运行方向和力度,灵活运用各种顿挫、转折和提按,绘制的线条才能变化丰富。重点要掌握中锋运笔,才能画出挺健流畅的线条。
基本方法
每一条线在笔法上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过程。总体要求是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下先上、逆入平出,以使线条含蓄而劲力内敛。
变化的线条
运笔行线的表现力多种多样,没有局限。下图为初学者示例,同样的线条,少许变化就可以使物象生动自然。下一章,我们还会细致讲解线描技法。
其他笔触练习
点面。画点面时,将毛笔几乎垂直于纸面上,使笔尖与笔肚落下,然后快速弹起。点的大小取决于笔着画面的大小。
折线。毛笔在旋转的位置稍微停顿一下,将笔杆转向所画的方向。手、笔要稳,用均匀一致的笔力控制线条。
曲线。画曲线的时候,毛笔不需要停顿,顺势顺畅地转换方向即可。注意控制好手腕的旋转力度。
蚊香线。从中心向外旋转,用力均匀,保持线条流畅。初学者可以通过此线条的绘画练习腕力,以便后期更好地运用。
小知识
线条的表现力
线是主要造型手段,通过不同的力度、速度与方向来画线条,可以产生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都离不开线条。
浓淡
色彩深重者可用浓墨线条表现,色彩浅淡者则多用淡墨线条表现。如碧绿的荷叶色重,宜用浓墨线条勾勒,而浅淡的粉红荷花则宜用淡墨线条来表现。
干湿
质地柔软者,多用“湿”的线条表现,如画润泽轻盈的花瓣,表现出其柔嫩。而画断枝老节,为表现其坚硬则多用“干”的线条。
粗细
一个物体用近粗远细的线条来表现。或者背光的部分用重墨粗线,受光的亮部用略淡的细墨线来表现。在形象简单的画面中,如透视感较大的莲蓬,枝干的上下段或粗枝的左右两边,尤其要表现其明暗深浅变化,而且要注意整体统一。
1.4 彩墨基础
本书中多用墨勾线、点睛和打底。也用墨与颜彩结合调制出别具韵味的彩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1.4.1 墨五色
墨色通常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不同的色阶。勾线时,要根据所描绘物象颜色的明度,调出不同深浅的墨色。而画作进行设色时通常也先用墨分染来表现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焦墨
将瓶中的墨汁直接倒入碟中,毛笔不用蘸水,直接蘸墨,得到的便是焦墨。焦墨浑厚华滋、深沉而浓黑。焦墨很难控制,画不好就会使画面一团漆黑,初学阶段尽量先不用。
浓墨
换一个调色盘,在新倒出的墨汁中加入少量的水调和,便得到浓墨。浓墨厚重有神,比焦墨润一些,用浓墨时要“薄”。
重墨
往碟子里继续加水,浓墨稀释后便得到了重墨。
淡墨
将小碟子中的墨倒掉一半,继续加水调匀,便得到了淡墨。淡墨清新透明,适合晕染。
清墨
调清墨时要再换一个干净的调色盘,在淡墨的碟子中蘸一笔淡墨到新碟中,多加清水即可调出清墨。
1.4.2 彩墨配
颜彩和墨相结合,会出现新的色彩和特有的韵律。这里展示几种主要的颜色。
第1章 工笔彩墨基础
1.1 概述
通过具有深沉格调的传统绘画技法,表达具有现代色彩审美的古韵风格绘画作品是我们创作此书的初衷。
在这里,我们通过工笔重彩技法来绘制具有全新色彩表现的植物。工笔画本身具有工整、精致等特征,而配合重彩技法呈现的浓烈色彩表达,使作品在构图、线描、着色以及形象的细化处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进而使画面更具强烈的冲击力。
笔墨下的植物有了新的色彩,希望拥有创新精神的你可以从这些绘画作品中迸发创作灵感,发现新的乐趣,创造自己的艺术生活。
1.2 工具
在开始绘画前,了解绘画工具和材料非常重要。只有了解清楚,我们才能选取最适合、最有效的工具进行绘制。绘画的工具有很多,本章会介绍最基础的必备工具,讲解其用途和使用方法,便于读者做好画前的准备工作。
1.2.1 笔
笔的选择根据绘画的具体需求决定。本书的作品绘制一般需要铺色、勾线和染色等,工具也就依此来选。羊毛刷用于铺画背景底色;狼毫笔用于勾线或绘制细节。白云笔用于染色,需要两支,一支用于着色,另一支用于着水。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笔的作用及特点。
羊毛刷
本书有些作品会铺画底色,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刷,也可用排笔替代。
羊毛刷
狼毫笔
狼毫笔用黄鼠狼尾尖的细毛制成,笔锋较硬,适用于表现流畅挺拔的线条。所以非常适合于勾线。
狼毫笔
白云笔
白云笔多为山羊毛制成,适于进行圆浑厚实的点画,也很适合染色。
白云笔
着色笔
着水笔
染色需要用到着色笔和着水笔,通常先用着色笔染色,再用着水笔将颜色晕染开。两支笔的含水程度有所区别,着色笔的水分大于着水笔的水分,因为水总是由多向少的地方浸。着水笔水分少会很自然地把水分大的颜色引导过来,颜色自然顺着水笔渗开,呈由浅至深的效果。几乎所有毛笔都可以做染色之用,只是根据所绘物象有大小之别的选择(本书中的染色笔皆为白云笔)。
小知识
毛笔的使用方法
使用毛笔前,将新毛笔笔头用温水慢慢地泡开。注意,不要在水中长时间浸泡,否则笔容易失去弹性,缩短寿命。使用完毕后用清水洗干净,然后放入笔帘或挂在笔架上。
毛笔的保养方法
新买来的笔,笔毛有胶,长时间不用会被虫蛀。可以先将其洗净,然后放好。作画时笔不可久置水中,否则毛质容易变软,有碍笔力的挺健。毛笔用完后要洗净,捋直笔毛,挂在笔架上,令笔头朝下。切忌水未干就插入笔筒里。
1.2.2 纸
本书选用了熟宣作为绘画用纸,主要因为熟宣的特性适合工笔技法的表现。
在制作加工熟宣时会用明矾涂抹,故纸质较硬,吸水能力弱,墨和色不会洇散开。由于这一特性,用熟宣作画时水墨较好控制,但画面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感觉。
小知识
生宣是什么?
宣纸中还有一种叫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很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它常用于写意画和书法,能形成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效果。
如何将生宣变成熟宣?
将生宣变成熟宣,我们甚至可以在家里试着做一做!取明矾一份、骨胶两份,分别砸碎研磨,用热水融化,然后调和在一起成胶矾水。如果胶矾质地不纯净,可以用细布过滤一下。使用前可用手指头蘸胶矾水尝一下,略有酸涩之感即可;如果涩得蜇舌头,就是太浓了,要加水再调。调好后用大排笔蘸胶矾水将生宣刷匀,晾干,熟宣就制成了。
1.2.3 墨与颜彩
墨
本书中多用墨勾画线稿。墨的附着力强,不易褪色,且层次丰富,由焦至清可以分出五层色阶。
现在的瓶装墨汁使用非常方便,但要注意在使用时轻轻摇动,让瓶内墨汁浓淡均匀。
颜彩
本书使用颜彩来呈现画作的惊艳色彩。颜彩是用矿物质色粉通过研磨加胶的方式制作,而矿物颜料的特点是不易褪色,也更适宜画面效果的表现,适合薄涂,本书使用的是吴竹颜彩,颜色更为复古鲜亮,适合绘制本书的作品。色卡见下图。
1.2.4 其他辅助工具
喷壶
可以装入干净的清水。用于喷湿画纸表面。常用于铺色或局部染色之前,也可用于做特殊的肌理效果。
纸巾
用来吸去多余水分。
笔洗
用来盛水、清洗笔的器皿。
水胶带
用于湿裱画纸,可防止绘画时画纸凸卷起皱。
调色盘
调色时使用,注意避免颜色之间混合。(推荐买瓷的,不要买塑料的,因为塑料的使用久了会被颜料染色。)
笔搁
亦称笔格、笔架,即架笔之物。
拷贝台
又叫透写台,使用的时候将多张画稿重叠在一起,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底层画稿上的图,即可拷贝或者修改画到第一层纸上。本书中于拓印线稿时使用。
1.3 基础用笔
我们对笔的应用,最终会表现为线的勾绘与色的涂染,以笔画线,以线造型;以笔染色,以色现韵。线为物象之本,画之筋骨;色为事物之趣,画之风度。用笔纯熟可以产生笔力、笔意、笔趣,能变换虚实,使浓淡轻重适宜,巧拙适度。 用笔是绘画的基础。
1.3.1 握笔
握笔就是五个手指合理安排于笔杆之上,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下图是常规的基础握笔法。
勾线握笔
工笔技法要求执笔要正,笔正则锋正;手执笔要牢实有力,但不要握太紧,指要离开手掌,掌心是空的,以便运笔自如。
染色握笔
如图,将两支笔同时握在手中,像拿筷子一样,此时中指和无名指控制着色笔染色。换笔时,拇指放松,让着水笔自然滑落到虎口处,然后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着色笔向上抬,再用食指压下着水笔笔头即可。照此反复转换着色笔和着水笔。初学者可以先反复地练习,久之便熟练自如。
小知识
着色笔的应用
先压下着色笔,沿线稿染色。再快速地将着水笔压下来,用中指将着色笔抬上去,用着水笔继续进行晕染。反复转换着色笔和着水笔,直至画面效果满意为止。
1.3.2 运笔行线
线条是绘画的基础,熟悉不同笔毫硬度的特性和用笔的不同角度产生的线条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画作。在运笔方面,我们要准确把握指腕和肘的运行方向和力度,灵活运用各种顿挫、转折和提按,绘制的线条才能变化丰富。重点要掌握中锋运笔,才能画出挺健流畅的线条。
基本方法
每一条线在笔法上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过程。总体要求是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下先上、逆入平出,以使线条含蓄而劲力内敛。
变化的线条
运笔行线的表现力多种多样,没有局限。下图为初学者示例,同样的线条,少许变化就可以使物象生动自然。下一章,我们还会细致讲解线描技法。
其他笔触练习
点面。画点面时,将毛笔几乎垂直于纸面上,使笔尖与笔肚落下,然后快速弹起。点的大小取决于笔着画面的大小。
第2章 古韵格物之趣
2.1 精致线描
画笔下的线条变化,多样且精彩,勾勒出千万种的物象。
游丝描
此描法所用线条用尖圆匀齐的中锋笔尖画出,有收有起,流畅自如,显得细密绵长,富有流动性。这是一种平滑、圆润、流畅、舒展的描法。可用于勾画植物花瓣及叶片脉络,突出饱满的形态,丰富姿态变化。
行云流水描
此描法用中锋运笔,笔法如行云流水,活跃飞动,有起有倒。在植物的绘制过程中可用于绘制类似荷叶状的轮廓和不规则波浪形等。
柳叶描
这种描法所画的线条形状如柳叶,轻盈灵动,婀娜多姿,画面呈现一种清新、灵动、轻盈的美感。可用于绘制植物花朵盛开后花瓣的边缘。
竹叶描
用笔起伏顿挫明显,使线条粗细变化较大,很像随风飘动的竹叶,飘逸活泼。竹叶、柳叶、芦叶这三种叶子从外形上看都很相似,只有依靠手腕下笔的轻重、刚柔和长短等变化来加以区分。在描绘菊花时可用此技法勾画花苞中花瓣交缠之状。
钉头鼠尾描
钉头鼠尾描,落笔处如铁钉之头,线条呈钉头状;行至收笔,一气拖长,如鼠之尾,头秃尾尖,头重尾轻。采用中锋劲利的笔法,线形前肥后瘦,形同钉头鼠尾,适合表现花瓣或叶转折处,也可勾画叶的脉络。
铁线描
此描法用中锋圆劲之笔描绘,丝毫不见柔弱之迹。其起笔转折时稍微有回顿方折之意,如将铁丝环弯,圆匀中略显刻画之痕迹。适合表现枯枝或花的枝茎。
橄榄描
此描法用笔起驰极轻,头尾尖细,中间沉着粗重,所画线条如橄榄果实,故而有“橄榄描”之名。此描法用颤笔画出,用笔切忌两头有力而中间虚弱。适合表现诸如繁花开放,花瓣舒展交错之景象。
战笔描
此描法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笔法简细流利,线条呈现出曲折战颤之感。可用来勾画细小枝干的线条。
2.2 闲逸章法
章法即是构图或称经营位置,受画面效果、内容及作者的立意所支配,一般都是在苦心经营和反复推敲下产生的。植物作品的构图一般有上插、下垂、横倚几种主要形式,而无论哪种形式都要遵循一些基础原则。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落幅位置
初学画的人可以从“三七停起手式”入手,就是一张纸分成十等分,将十分之三(三停)或十分之七(七停)处作为重点,把画面焦点放在这两点之一,再向对方延展画面;倘若是从纸外向内伸枝的构图,把纸边分成十等分,从三停或七停处向内伸枝,画面会感觉比较匀称;不要对五出枝,上下或左右相等,不好布局;亦不要从一停或九停入手,一边太多一边太少则太偏;更忌讳从角上入手成对角线,三线归一左右相等很是难看。
均衡稳定
植物作品中常会出现折枝,其构图里要注意4条自然生长规律,即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如折枝向左的枝多时,一定要有向右的枝相衬,画面才不会有倒伏之感,向左的是主,向右的是从。以此法欲上先下也就是向上的枝为主,向下的枝为从,主从得体方能均衡稳定。即使只画一个方向,也要有互相对立、互相依赖的关系,才能使画面均衡稳定。
聚散疏密
画面的聚与散、密与疏,需要应用得当,画面才能平衡稳定,达到统一美观。要注意,聚密是由于所绘之物的多层次而形成,不能聚得过分紧密;而疏散的出枝也不需太多,一幅画中做到“疏密相间”层次分明即可。
呼应开合
画中有两枝以上的花,不能各不相干,要顾盼生情,相互呼应,方能生动活泼。相互位置不能平行,要使几枝花穿插得当,有开有合,相互呼应。
曲直粗细
如果植物枝干较多,必须有粗细的变化和曲直的区别才好看。在一幅画中枝干的线条有曲直粗细、苍老光润的变化,就既符合实际的自然规律,又具备了艺术所追求的自然美感,切忌随意造作,任意弯转,有失形神。
圆缺参差
所画花朵或果实在画中切忌形成规则的几何形体,既要统一又要有变化。最好有初开、盛开的花,还有若干含苞待放的花蕾,这样画面既丰富多彩,花序也有圆、缺、参差的变化;果实,则有多颗聚拥或多颗生长,位置排列,也可多些变化。
空白
一张画除了所画部分,余下来的就是空白,空白也很重要,给予画面与观画者呼吸的空间。对于有“空白”参与的构图要进行一番精心布局。
案例示范
我们以这幅灵芝线描作品为例,实际领会一下线条描绘和章法布局。
本幅作品的构图既做到了聚散疏密,又体现了曲直粗细—线条灵活多变,画面中的灵芝栩栩如生。在绘画时应用到铁线描、战笔描等手法。
1首先勾勒灵芝的菌盖,绘制菌盖要使用弯曲的线条,不要使用太生硬的线条,然后由上而下地绘制灵芝的菌柄轮廓线。
2纹理也是一幅作品的基础和关键,在了解灵芝纹理的前提下,通过线条的力度和弹性勾绘出灵芝纹理的动向和走势。纹理有短有长显得更加自然。
3最后绘制灵芝后面的石头。绘制石头时稍微重用线,要强调线条的精准和流畅,注意转折处要有棱角,体现出石头的坚硬。
第3章 古韵色彩之美
3.1 基础配色
有些颜色经过调和后会呈现出鲜亮的效果,而有些颜色调和后的效果却很晦暗。颜彩的调色规律与水彩颜料类似,但有着不同于水彩颜料的特性和色彩倾向,所以建议初学者试着在调色盘上将最基本常用的几色颜彩两两互相混合,熟悉一下调色后色彩的变化再开始作画。下面展示一些常用色混色效果。
3.2 染色技巧
本书采用线条勾勒和色墨润染相结合的方法,绘制了形象生动、色墨润泽、层次丰富的作品。因此,用色也成为绘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下面为大家讲解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
案例示范
线稿
灵芝常生长于岩石之下,为了体现它生命力的顽强,线稿要构图饱满并富有层次感。
分染
蘸取淡墨,沿着轮廓为灵芝菌柄部分染颜色。趁颜色没干的时候快速拿着水笔将墨晕染开。重复这个步骤,就是“分染”。分染的目的是为了在着色之前表现出所绘制物象基本的明暗关系。
皴擦
蘸取重墨,侧锋运笔为石块皴擦上色。注意保留石块上的亮部,暗部用浓墨加重,表现出石块的立体感。
罩染
在分染过后的灵芝上,罩染一层黄色。用清水将灵芝表面铺湿后,再用笔尖蘸黄色沿灵芝边缘上色,然后再用水将颜色晕染开。
接染
用两支或两支以上的笔蘸不同的颜色,给物体上色,然后用水或者另外的颜色趁湿润的时候将颜色接染融合在一起。这里就以红色接染黄色而成。此法如运用适宜,画面会湿润自然,气韵生动。
醒染
在罩色之后可能画面颜色会略显发闷,可用深色重新分染,使画面更加醒目,这种染法即为醒染。此处醒染的方法是蘸取红色再次对灵芝菌柄部分染上色,通过颜色的深浅对比表现出灵芝间的空间关系。
复勒
设色完成以后,用墨线或色线重新勾勒一次物体的边缘或纹路。如本图所示,用墨复勒出菌盖的纹路,线条会更清晰,在红色衬托下也会显得柔润许多,这就是复勒的效果。
点染
用接近写意的笔法,蘸钛白在菌盖上连点带染,表现出灵动之感。处理背景或小型植物的时候时常用到此法。如本图所示的菌盖细节即为点染法所绘。此法妙在能让画面显得活泼不呆板。
提染
分染接近完工时用某种颜色小面积地做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如本图所示,用清水将石块铺湿,蘸取浓墨,进行局部加深,转折处用浓墨小面积加重,就是提染的画法。
完善细节
(此步并不是染色方法,但是绘制必需过程,故也在此提示大家。)
蘸取钛白色在石块转折位置添画细节,注意颜色的自然衔接。接着分别用笔尖蘸墨和青草色在石块上适当点画出青苔,丰富画面。
第4章 草
4.1 苍耳·相思
苍耳,一种极其普通的植物,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它普通的外表下却寄托着古人无尽的相思。“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注:卷耳即苍耳。)语句虽短却将相思之情表于纸上。
本作品通过简单的构图突出了苍耳的蓬勃生机,枝叶的残缺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
分染叶片
1用铅笔画出植物整体轮廓。在画叶子时注意叶子间的遮挡关系。用笔蘸取清水将画面铺湿。蘸淡墨,从叶脉部分开始对叶子进行分染。注意水分的把握,分染的颜色要自然。
2 蘸取清水将颜色晕染开,对叶子进行铺色。注意颜色要自然向两侧晕染,不要超过轮廓线。
分染果实
3蘸清水将苍耳果实部分铺湿。笔尖蘸淡墨在苍耳果实轮廓内分染颜色,再将颜色晕染开,表现出苍耳果实的立体感。
分染花茎
4蘸取淡墨为花茎分染上色。笔尖蘸清水将颜色晕染开,注意不要超过轮廓线。
罩染叶片
5 着水笔蘸清水,将叶片部分铺湿。半干时蘸青草色为叶片上色,再将颜色均匀地晕染开。
小知识
第一遍铺色,主要是为了明确画面的明暗关系;染色时要认真、仔细,颜色不要超出“界限”。
6继续用罩染法画完其他叶片。注意前后遮挡关系和叶片翻折的表现。
添画叶片细节
7蘸取青草色加水调浅,画出苍耳下方小叶片的颜色。接着将叶片残缺位置铺湿,再蘸取焦茶色调浅沿叶片边缘进行上色。以相同方法分染其他残缺叶片的边缘,注意颜色的自然衔接。
绘制花朵
8调和青草色为下方新生苍耳分染上色,注意苍耳由下向上颜色逐渐变化。蘸焦茶色为上方苍耳分染颜色,注意颜色的深浅变化。
绘制花茎
9蘸取青草色为茎部分分染上色。蘸焦茶色加少量墨色调和为上方花茎分染上色。颜色衔接要自然。
绘制昆虫
10蘸岱赭色加少量焦茶色调和,画出蚱蜢的眼睛以及翅膀的颜色。趁翅膀部位未干混入少许黄草绘制身体,并勾勒出外轮廓。
小知识
趁湿接色是一种常见的技法,尽量选取相近色相接,能够避免颜色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