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摄影 > 设计 > 建筑设计手绘线稿表现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建筑设计手绘线稿表现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建筑设计手绘线稿表现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建筑设计手绘线稿表现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手绘教程图书,适合入门,精讲草图型、表现型和精细型三大类型建筑设计线稿手绘的创作方法,实拍绘制过程,步骤清晰,便于学习参考

作者:王美达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1-01

书籍编号:30595816

ISBN:978711553168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2400

版次:2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设计

全书内容:

建筑设计手绘线稿表现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建筑设计手绘线稿表现进行了系统而翔实的讲解。从手绘坐姿、线条、透视、配景、材质、构图等内容讲起,渐进至“根据建筑平面图起建筑平透视图和鸟瞰图”的方法,最后从手绘用途和表达内容的角度出发,对建筑手绘线稿的分类做了系统总结,包括草图型建筑线稿手绘、表现型建筑线稿手绘和精细型建筑线稿手绘。同时,本书采用手绘过程实景拍摄的演示方法,将各种线稿的手绘过程,循序渐进、清晰详细地展示给读者,帮助手绘者顺利突破手绘过程的层层羁绊,攀越高峰。


本书不仅详细讲解了建筑设计手绘基础层面的理论和技巧,还加入了很多场景难度较大的建筑线稿手绘演示过程和优秀的建筑线稿手绘作品示范,甚至涉猎建筑外观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应用性,适合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艺术、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在校生、设计师和手绘爱好者学习。无论你是手绘初学者,还是已经具有一定手绘基础的读者,均可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前言


手绘是人类最淳朴、最生动的语言之一。手绘艺术最早源于建筑工程,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身为工程师,同时又是画家、雕塑家的米开朗基罗就已在其众多作品中展现了类似的设计风格。随着现代设计行业的发展,手绘逐渐退去了其神秘的面纱,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坚持一定时间的训练,就可以掌握手绘技法,并运用手绘完成方案设计。


建筑设计线稿手绘,是设计手绘中的重要门类。纵观市面上该类型的手绘书籍,多为临摹展示之作,疏于理论的系统总结和技法的详细解读。因此,笔者将自己十多年手绘教学和手绘设计的经验加以全面总结,并以系统的理论、翔实的步骤、优质的作品铸就一本精细解读建筑线稿手绘的工具书。


本书的撰写过程历经三年。在这段时间里,笔者以著书为目标,结合教学与方案设计,绘制了大量的建筑线稿手绘,并且随着手绘数量和难度的不断提升,笔者对建筑手绘的理解深度和审美能力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磨炼中领悟,在收获中总结,几经修改与调整,本书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非常清晰的表达方式,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建筑线稿手绘的全部内容,并努力实现了建筑手绘理论与实践训练的紧密结合。在理论构架方面,从手绘坐姿、线条、透视、配景、材质、构图等内容讲起,渐进至“根据建筑平面图起建筑平透视图和鸟瞰图”的手绘技法,最后从手绘用途和表达内容的角度出发,对建筑手绘线稿的分类做了系统总结,包括草图型建筑线稿手绘、表现型建筑线稿手绘和精细型建筑线稿手绘。在实践训练方面,本书采用手绘过程实景拍摄的演示方法,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画面从一根线到一个面,再到一个体,最终构成整个建筑场景的手绘演变过程,而且每个过程,即使是最基本的画线过程,都配有详细的照片演示步骤。如同看到老师的亲身示范,读者易于一步步地跟随本书进行手绘学习。在适用人群方面,手绘初学者使用本书,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训练过程,逐渐加强手绘基础能力,轻松突破手绘入门环节,实现建筑场景线稿手绘表现,甚至建筑外观手绘设计等更高层面的目标。拥有一定手绘基础的读者使用本书,可通过阅读本书的理论内容,对自己的知识构架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并可临摹与鉴赏本书中一些较高难度的表现型建筑线稿手绘和精细型建筑线稿手绘作品,提高专业能力与艺术修养。


在复杂的编写过程中,出版社编辑对本书进行了专业上的引导和协助,最终使本书顺利出版,为此我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本书在截稿后,其内容得到国内著名油画艺术家崔全成老师的认可和好评,在此深表荣幸和感激。另外,由衷地感谢在本书撰稿过程中,为我提供各种帮助的燕山大学建筑系和环境艺术系的学生:刘胜禹、袁路、王树平、尹红男、张鹏飞和郝秀阳等。最后,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支持,感谢关心我的家人和朋友们!


手绘是一种艺术,但也是一种未成熟的艺术。随着其广度的发展与深度的开拓,手绘体系将日趋完善,而对于手绘理论的总结与技巧的挖潜,将是我们每一位手绘者未来的责任和义务!


王美达

004-00

第1章 建筑手绘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建筑手绘的工具不拘一格,但成熟的手绘者,必然拥有一套自己最顺手的工具。本章中介绍的工具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手绘经验总结而来的,性价比较高,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1.1 笔


1.1.1 铅笔


铅笔是建筑手绘表现的前期必备工具,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利用铅笔可以反复修改,从而找到画面中合理的构图、准确的透视以及正确的比例关系等,进而为画面效果的塑造打好基础。一般来说,HB和B型号深度的铅笔是比较适合用来起稿的。

009-02

• 拍摄:王美达

1.1.2 墨线笔


1. 中性笔

中性笔适合进行手绘基础训练、草图训练及简单的线稿手绘训练等。中性笔多为子弹头型或针管型笔尖,书写流利,笔迹快干,但是一般中性笔在较厚重的铅笔稿上加墨线,容易出现堵笔现象,影响线条的流畅度。基于此原因我们推荐白雪牌中性笔,它可以轻松覆盖铅笔稿,且价格便宜。此外,一些进口品牌的中性笔同样具有覆盖铅笔稿的能力,但价格稍贵,读者可根据自身购买能力进行选择。

009-01

• 拍摄:王美达

2. 一次性针管笔

一次性针管笔适合进行手绘线稿的轮廓勾线、阴影线、肌理线的表达。该类笔根据笔尖管径的粗细分为多种型号,推荐初学者购买的型号为0.3、0.5、0.8。如选用A3纸作画,应选择0.8号笔绘制整体轮廓,0.5号笔刻画细节;如选用A4纸作画,应选择0.5号笔绘制整体轮廓,0.3号笔刻画细节。一次性针管笔对铅笔稿的覆盖力较强,笔迹干得快,不会出现堵笔的现象,可以画出线条的力度感,但因为一次性针管笔笔尖宽度固定,其绘制的线条不够生动,所以,绘制以划线为主的建筑线稿手绘或绘制精细型线稿时一次性针管笔优势明显,但绘制以拖线为主的建筑线稿时会略显死板。在一次性针管笔的选择上,笔者常用三菱或美辉品牌。

009-00

• 拍摄:王美达

3. 钢笔

钢笔是比较适合建筑线稿手绘的工具之一,适用于多种风格的建筑线稿手绘表现。钢笔一般可分为普通书写钢笔和美工钢笔两种。普通书写钢笔画出的线条挺拔有力且富有弹性。美工钢笔则能根据下笔力度和角度的不同,画出粗细变化丰富且有肌理效果的线条。钢笔对铅笔稿的覆盖力极强,但是笔迹干得较慢,操作不小心会滴落墨点或刮蹭墨痕,影响画面效果。因此,用钢笔绘制精细型建筑线稿时要格外小心。

010-05

• 拍摄:王美达

4. 签字笔

笔者在绘制建筑线稿时较为偏爱签字笔,在此为大家推荐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为鸭嘴形签字笔,代表品牌为派通。该笔绘制的线条有强烈的顿挫感,特别是绘制划线时可轻易体现出其中“力”的感觉,但该笔价格较高,且笔芯不太耐用,适合有一定手绘基础的绘者使用。

010-04

• 拍摄:王美达

第二种为纤维头签字笔,代表品牌为施耐德。该笔绘制线条更为灵活,笔尖在各个角度下出水都十分充足,可画出线条的轻重缓急,该笔价格也比较高,比较适合户外写生或草图修线时使用。

010-03

• 拍摄:王美达

5. 加重笔

加重笔在建筑线稿手绘中一般在后期使用,其主要作用为提炼明暗交界线,加强画面视觉中心,加强画面前景对比,以及深背景效果处理等。在此,推荐以下两类加重笔。


(1)草图笔


草图笔笔头较粗,具有良好的笔触感和灵活度,对于建筑线稿手绘的后期加强效果非常明显。笔者常用品牌为派通和百乐等。

010-02

• 拍摄:王美达

(2)马克笔


马克笔有宽窄两个笔头,其中宽头一侧可画出宽、中、细三种不同宽度的笔触。选择一支油性的黑色120号马克笔,同样可起到加强建筑线稿手绘后期效果的作用,特别是利用马克笔的最宽笔触,可以制作较大面积的深色背景。但是马克笔笔头形状已经固定,因此其线条“硬而不活”,绘制时可根据画面整体的线条风格选择使用。

010-01

• 拍摄:王美达

1.2 纸


1.2.1 复印纸


复印纸纸面光滑细腻,价格便宜,较为适合进行大量基础训练及草图推敲使用。


1.2.2 素描纸


素描纸纸质较厚,比较适合对一些画错的线条进行刮线修改,可进行正式线稿的表现。

011-00

• 拍摄:王美达

1.2.3 半透明纸


半透明纸主要包括草图纸和硫酸纸,该类纸质地密实、薄脆,呈半透明状,较适合手绘初学者进行拓图训练,还可将其铺于坐标纸上进行方案构思与设计,是进行拷贝和临摹的理想纸张。

011-01

• 拍摄:王美达

1.2.4 白卡纸背面或牛皮纸


白卡纸或牛皮纸都具有特殊的背景色,用其进行手绘线稿表现需加重墨线刻画,同时结合白广告色、修正液、高光笔和油画棒等工具提炼画面的高光与亮部,如此画面才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011-02

• 拍摄:王美达

1.3 辅助工具


1.3.1 美工刀


美工刀可以用来削笔和裁切画纸,特别是锋利的美工刀片可以将画错了的墨线刮掉,是手绘纠错的必备工具。

012-00

• 拍摄:王美达

1.3.2 画纸固定工具


美纹纸,可粘贴画纸边缘将其固定,该材料不伤纸面,易于徒手撕扯,性能与操作均优于胶带。

012-03

• 拍摄:王美达

1.3.3 修正液、高光笔


修正液和高光笔,不仅是建筑线稿手绘中的修改工具,还是重要的增效工具。修正液又称涂改液、立可白,是一种白色不透明快干颜料,不但可以用来修改画面,更适合为画面提炼高光,产生特效,但是修正液在画面中对于长线、细线的绘制有一定难度。高光笔,其笔尖和一次性针管笔相似,下水流畅,可画细长线,在深底色上,可以表现某些细节,但是其白色的浓度似乎不如修正液高,因此最高亮度的提炼,高光笔则略显力不从心。在手绘表现时为了画出更生动的效果,建议修正液和高光笔各准备一支,以便互相借助,取长补短。笔者常使用的修正液品牌为三菱和派通,常使用的高光笔品牌为樱花。

012-04

• 拍摄:王美达

1.3.4 直尺、平行尺


尺子在手绘中,一方面可以辅助长直结构线的绘制,另一方面可在草图型线稿手绘的后期,辅助“修型”之用。具体来说,直尺可以辅助各角度线条的连接,操作灵活;平行尺可以连续地画出平行线,有利于排版和平行线条的批量绘制。

012-02

• 拍摄:王美达

1.3.5 橡皮


橡皮的作用在于擦拭铅笔稿,洁净画面,另外橡皮也是手绘纠错的辅助工具之一。

012-01

• 拍摄:王美达

第2章 建筑手绘的基本要求


学习建筑手绘要循序渐进,经过大量基础的、专项的训练,掌握手绘基本要领之后,才能进行难度较高的、综合性建筑场景手绘表现练习。在建筑手绘的初期训练中,通常我们希望初学者能够先具备手绘基础、配景表现、材质表现和审美分析四种能力,再进行下一步的综合应用。


2.1 手绘基础


手绘基础作为建筑手绘的前期必修课,对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主要包括手绘坐姿、线条训练、透视训练、造型训练、明暗与光影训练等五个环节。


2.1.1 手绘坐姿


受手绘的快捷性和建筑结构的准确性等方面要求所限,手绘时大多以伏案式为主要姿势,其中几处要点需着重提示。


1. 手绘的正确坐姿

(1)手绘者躯干尽量坐直,双足踏稳,双眼距桌面保持一定距离,力争做到随时可以通观整个画面,掌控全局。如此,画水平线和垂直线时,可以参照最近的画纸边缘,保持线条方向的准确性。

014-00

• 示范:袁路

(2)手绘者右手持笔,左手按稳画纸,手握笔杆的位置尽量靠后,握笔的手指不要阻挡眼睛监督笔尖的移动方向,这样才能将线条画长、画准。手绘者的目光既要随时通观整体画面,又要深入细节,以便在手绘过程中,分析画面整体与局部的变化与统一。

014-01

• 示范:赵秋雯

2. 手绘常见错误坐姿

(1)下面图坐姿,手绘者的视线与画纸无法保持平行,画水平线与垂直线难以找到正确的参照物,会导致线条失准。另外,左手不按稳画纸,会导致画纸不受控制地移动,严重影响线条效果。

014-02

• 示范:袁路

(2)下面图坐姿,手绘者重心不稳,既难于画出流畅有力的线条,也不利于长期手绘制图。

014-03

• 示范:袁路

(3)下面图坐姿,手绘者头过低,无法通观画面全局,必然导致最终画面在整体关系上失去协调感,同时,该坐姿无法完成长直线的徒手绘制,对视力与颈椎危害也很大。

014-04

• 示范:袁路

2.1.2 线条训练


线条是手绘的灵魂,要在纸面上清晰完整地表达一个事物,先要从线条开始。在手绘中,线条并不是能画出即可,还需要对线条的准确度、力度、流畅度、虚实关系及疏密关系等予以思考,线条质量是衡量一个手绘者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


1. 线条的分类

建筑手绘的线条多种多样,名称繁杂,为了方便掌握,我们将诸多线型概括为两大类,即拖线与划线。从下面两张图可以看出用拖线和划线绘制的立方体各具特点:拖线绘制的立方体生动流畅,有节奏感;划线绘制的立方体坚硬挺拔,有力量感。

015-01

• 作者:王美达

(1)拖线


拖线是手绘者将笔尖紧压纸面,缓慢而灵活地运笔画线来完成的,也叫慢线、抖线。拖线是一种较为轻松、随意、带有节奏感的线条,该线型细节变化丰富,体现着手绘者的个人审美修养,蕴含着深层次的艺术魅力。

015-02

• 作者:王美达

拖线在建筑手绘中的应用如下。


■ 徒手画大型建筑,可用拖线概括性地表达其结构。

015-03

• 作者:王美达

■ 民居或者古建用拖线手绘,有利于表现其沧桑感。

016-00

• 作者:王美达

■ 利用拖线抖动的特征,可表现大面积绿化和植被。

016-01

• 作者:王美达

(2)划线


划线是手绘者在纸上落笔后,先短程反复运笔形成起点,再快速将线条划过,最后收笔停顿,形成一气呵成的挺直线条,也叫快线。划线是一种视觉上类似于尺规作图的线条,该线型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紧张、规整、锋利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手绘者的自信与肯定。

017-02

• 作者:王美达

初学划线时,因为不易掌握划线平直、准确等要领,所以较难上手,但经过一定时间的持续训练,掌握其“手感”之后,会给人耳目一新且专业性很强的感觉。但是,由于划线运笔速度过快,思考时间太短,所以其线条语言较为直观,内涵不如拖线丰富。


划线在画面中的应用如下。


■ 现代风格的建筑常使用划线。

017-01

• 作者:王美达

■ 物体光洁面的表达常使用划线。

017-00

• 作者:王美达

■ 快速构思草图,可用划线迅速找出建筑的形体比例和结构关系。

018-00

• 作者:王美达

■ 手绘前期铅笔稿,可尽量用划线勾勒画面的构图和形体关系。

018-01

• 作者:王美达

2. 画线要领

每个人都会画线,但看似最简单的线条,却是手绘中最重要也最难用好的绘画语言。这里,我们将重点针对线条在建筑线稿手绘中的一些常规要领进行讲解。


(1)画线要有力量


瓦西里·康定斯基认为:“我们在塑造形体时,所注重的不仅仅是外面的形态,而是存在于内部那些力之所在。”一件艺术作品无论外表上装饰得多么好看,若它不能给我们以力的感受,就不能称其为一件好的艺术品,手绘中的线条也是如此。如何画出具有力量感的线条呢?我们将手绘技巧初步总结为以下几点。


■ 无论是画拖线还是划线,务必一笔从头画到尾——线条自信且流畅。


■ 起笔、收笔要顿笔,画线过程要迅速,线条要有张力且富有弹性。


■ 体块转角处要大胆画出头——线条有冲击力、不拘谨。


符合以上特点的拖线和划线绘制的几何造型如图所示。

019-00

• 作者:王美达

通常的书写习惯往往会造成与手绘用线要求相悖的效果,常见问题如下图所示。

019-01

• 作者:王美达

注意


图a,用线一笔接一笔去描,线条不连贯、毛糙。


图b,用线两端没有顿笔,且转角处线条无衔接,线条虚弱,没有力量感,用线拘束、萎缩。


图c,用线过实,画线时运笔再用力,但脱离轻重缓急的技巧,也会事倍功半,线条显得笨拙,没有精气神。

(2)画线要有虚实


画面通常具有“近实远虚”的规律,画线亦遵循此规律,建筑线稿手绘用线的虚实关系要注意以下两点。


■ 距离观察者最近的线条,要通过加实、加粗,或强调起点、收笔和转折点等方式予以加强;远处事物的刻画,线条渐次变细变虚,力度减弱。


■ 距离观察者最近的部分可通过深入刻画结构、质感、光影和明暗等细节,加强对比;远处的形体要逐渐概括,简化其各个方面的关系,削弱对比以达到近实远虚的空间效果。

019-02

如不从整体和空间关系入手构思画面,则常出现违背虚实规律的错误。

注意


下图画面线条强弱、虚实颠倒,细节刻画不考虑空间关系随意乱加,造成画面空间混乱,无着眼点。

020-00

• 作者:王美达

(3)用线要有疏密


根据疏密相间的原理组织画面,并通过相邻物体用线疏密对比的强弱程度来表现画面的空间层次,可使画面达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空间有序的效果。

020-01

• 作者:王美达

不经过整体构思而随意进行疏密设置,往往使画面层次混乱,重点不明确。

021-00

• 作者:王美达

3. 怎样排线

排线是建筑线稿手绘技法中的重点之一,利用排线可以形成面,进而表现形体的明暗、光影和质感。排线的主要用法如下。


(1)当表现一个面的明暗渐变时,先从较暗的部分排密线,再逐渐将线条间距扩大,变疏,最后过渡到较亮的部分。

021-01

• 作者:王美达

(2)当深入刻画一组形体的结构和光影关系时,可灵活利用线条的方向与疏密变化进行排线,表达建筑丰富的质感和光影关系,其具体排线技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 仅利用垂直方向排线,表达形体的明暗与光影。

021-02

• 作者:王美达

■ 利用水平、垂直方向排线,表达形体的明暗与光影。

022-00

• 作者:王美达

■ 按照物体结构的方向排线,侧立面背光部用右上倾斜45°角排线,可更好地表达形体的明暗与光影。

022-01

• 作者:王美达

(3)当表现不同材质时,应当选择合适的线型进行排线。


■ “席形纹”表现破旧的民居墙面。

022-02

• 作者:王美达

■ “小螺旋线”表现绿篱或植物的细节。

023-00

• 作者:王美达

■ 斜向划线表现玻璃光滑而坚硬的质感。

023-01

• 作者:王美达

4. 怎样练线

线条是“最吃功夫”“最枯燥”的训练项目,是初学者练习手绘的第一课。这里为大家提供几种手绘线条的练习方法,以期在训练中帮助大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枯燥感,尽快提高徒手控线能力。


(1)划线练习


■ 两点连线:选用A3规格(够大)的复印纸(经济),先在纸上任意角度点两个点(两点距离一定要远),之后用划线的方式连接这两个点。

024-00

• 作者:刘胜禹

训练提示


a. 划线如一笔连接不上两点可重画,直至一笔连上,再连接另两点做划线。


b. 纸面上各角度的线都要画,要多练习水平线、垂直线、小角度斜线。


c. 正反面都要练满,坚持每天2张,两周后自见成效。

■ 划线准确性训练。

024-01

• 作者:王美达

训练提示


a. 弓字连续训练:水平线和垂直线都是等长的,在画线前先用点确定好线条端点的位置,再进行连线即可完成该练习。


b. 正方形分割训练:先画出上下两条平行线,再以平行线间的距离为标准单位,用竖线将两条平行线分割成若干正方形。


c. V字连续训练:V字线夹角保持90°,所有的上交叉点和下交叉点,力争分别保持在一条水平直线上。


d. 圆心发射线训练:先确定圆心位置,再从圆周上,按照一定的间距点下一圈点,最后进行两点连线即可完成该练习。

■ 划线排线训练。

025-01

• 作者:王美达

训练提示


a. 等宽排线训练:先画出结构线,再用等宽排线法完成该练习。


b. 过渡排线训练:画出结构线,先选择最密点紧密排线,之后逐渐拉大线的间距,变疏,最密点注意避免直接相邻。


c. 不规则排线训练:先画出结构线,再进行综合性排线练习。

(2)拖线练习


■ 拖线准确性训练。

025-00

• 作者:王美达

训练提示


a. 可先用铅笔勾出主要轮廓,再用拖线完成绘制,注意横平竖直。


b. 需从内往外一层层地画,每画一条线需给下一条线“留头儿”,先点好定位点再连线,可保证线条的准确性。


c. 需先画出三个梯形的外轮廓,再逐层绘出内部平行线结构。

■ 正方形载入训练。


步骤01 用中性笔在纸面上徒手画出长方形外轮廓。

026-00

• 示范:王美达

步骤02 在长方形轮廓内,用中性笔按照一定的间距,画出所需载入正方形的顶边。全是水平线,要一气呵成地画出。

026-01

• 示范:王美达

步骤03 参照正方形的顶边长度,用中性笔画出每个正方形的左右两边。

026-02

• 示范:王美达

步骤04 用中性笔同时画出第一行正方形的底边。

026-03

• 示范:王美达

步骤05 参照第一行正方形,用中性笔画出第二行、第三行正方形的所有顶边与底边。

026-04

• 示范:王美达

步骤06 参照第一行正方形,用中性笔画出第二行、第三行正方形的侧边,直至完成。

026-05

• 示范:王美达

■ 拓图训练。


拖线线条绘制能力的提高,是手绘量变积累触发质变的过程,在进行大量基础线条训练之后,我们推荐初学者使用拓图法来提高拖线质量。具体拓图过程如下。


步骤01 找到一张以拖线为主的手绘打印稿(最好为A3规格),将其固定在画板上,作为底图。

027-00

• 示范:王树平

步骤02 将一张A3规格的草图纸蒙于底图之上,并用胶带固定好。

027-01

• 示范:王树平

步骤03 直接用墨线笔在草图纸上描图,先画建筑的整体轮廓和配景轮廓,再进一步刻画建筑的主要结构。

027-02

• 示范:王树平

步骤04 用墨线笔以排线的笔法,刻画建筑的墙面材质肌理和投影,并调节配景与建筑相邻部分的疏密关系。

027-03

• 示范:王树平

步骤05 用一次性草图笔,加重画面需提炼的重色部分。

027-04

• 示范:王树平

步骤06 拓图完成。

027-05

• 示范:王树平

其他领域的优秀线稿亦可作为拓图训练的素材。多进行不同内容的拓图训练,可提高初学者绘制线条的熟练度,亦可增加初学者对手绘的自信与兴趣,但这种练习仅为培养兴趣,不宜集中强化训练,每周适当抽出时间拓图两三张即可。

028-00

• 图片引自连环画《薛仁贵征东》

028-01

• 图片引自连环画《薛仁贵征东》

2.1.3 透视训练


透视是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立体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的表现方法。就建筑手绘而言,透视是构建成图的依据,是一种科学性的体现,熟练掌握透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感觉、一种能力,可为建筑手绘打下良好基础。学习透视,首先必须理解透视的要素与类型。


1. 透视的要素

透视的要素主要分为视平线和灭点两个方面。


(1)视平线


就建筑手绘而言,视平线是观察者观看建筑场景时,与双眼所在高度形成的水平直线。灭点固定的情况下,建筑进深线距视平线的远近,决定建筑进深线的斜度。(见下图线L)


(2)灭点


就建筑手绘而言,灭点是建筑及场景进深线延伸所产生的相交点,即消失点。灭点必须位于视平线上,其位置及数量的变化,决定建筑物的角度。(见下图点O和点O’)

028-02

• 作者:王美达

2. 透视类型

(1)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是指当建筑的各个立面存在与画面平行的面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 一点透视的视角分析。


下图为平面视图,我们分别站在如图A、B、C三个位置,按照箭头的角度和方向观察建筑物时,都会产生一点透视现象。其具体透视现象参见下图。

029-00

• 作者:王美达

029-01

• A视角透视图(作者:王美达)

029-02

• B视角透视图(作者:王美达)

029-03

• C视角透视图(作者:王美达)

■ 一点透视的训练模式及要点分析。


a. 训练模式:一点透视空间立方体训练。


在一张A3纸上,先在纸张纵向约1/2的位置画出视平线,之后在视平线中点画出灭点O。开始画立方体,先画下正方形,然后将正方形各顶点与灭点O徒手划线连接,最后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参照尺度,“目测截取”进深边的长度,形成一个立方体。按照该方法,将整张纸画满立方体。

030-00

• 作者:刘胜禹

b. 要点分析:根据一点透视的规律,在灭点O左侧的立方体画出右侧的面,反之亦然,且距离灭点O越远,侧立面将显得越宽。

030-01

• 作者:刘胜禹

立方体在一点透视空间内与视平线的关系:被视平线穿过的立方体,不出现顶面与底面;在视平线之上的立方体,可看到底面,反之亦然。无论底面还是顶面,距视平线越远,显得越宽。

030-02

• 作者:刘胜禹

■ 一点透视空间立方体训练在建筑手绘中比例关系的应用。


在一点透视环境中,以视平线距地面的高a为单位长度,那么建筑的长度、进深、高度,都可以理解为是a的倍数。这样一个由长方体组合成的建筑,就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组合而成的(结合图中虚线辅助观察)。如果把a换算成一个成人的身高,或者是2m,大家可以据此做出满足真实建筑尺寸比例的透视图,这样,我们的手绘就不仅仅是感性的,而是向科学性迈进了一步。

031-00

• 作者:王美达

(2)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指当建筑的各侧立面都不与画面平行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 视角分析。


下图为建筑平面图,我们分别站在如图A、B两个位置,按照箭头的角度和方向观察建筑物时,都会产生两点透视现象。其具体透视现象参见下图。

031-01

• 作者:王美达

031-02

• A视角透视图(作者:王美达)

031-03

• B视角透视图(作者:王美达)

■ 训练模式及要点分析。


a. 训练模式:两点透视空间立方体训练。


步骤01 在一张A3纸上,先在纵向约1/2的位置画出视平线,之后在视平线两端点下灭点O和O’。

032-00

• 示范:王美达

步骤02 开始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