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比较快——成为插画师的30周学习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慢慢来,比较快——成为插画师的30周学习手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殷尧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01
书籍编号:30601809
ISBN:978711552767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8598
版次: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绘画
版权信息
书名:慢慢来,比较快——成为插画师的30周学习手册
作者:殷尧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01
ISBN:978711552767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写给插画师的学习手册,主要内容包括绘画前期的准备、习惯的养成、素材的积累、风格的形成、自我的创作,以及寻找突破和探索性的尝试等,用30周的时间,带你了解插画师的成长心得。“慢慢来,比较快”,书中含有大量创作插画,配合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读者慢慢培养自己的绘画习惯,最终可以进行独立的个人创作。
本书适合想学习画画或想成为插画师的人,也适合有一定基础,但是多年不曾练习,想重新拾起绘画技能的朋友。愿本书能够帮到你,离梦想更近一步。
前言
常常会有人问我:怎么才能像你一样变成一个很会画画的人呢?
有一些在其他领域工作的朋友,常常跟我说起他们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画画,一直也特别想学画画,但由于各种原因耽搁下来,直到年纪渐长,有了些空闲时间,才想捡起画笔,实现曾经的梦想。
还有一些朋友曾经学过画画,但因后来所从事的工作跟画画的关系并不大,所以就渐渐放下了,后来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似乎变得不怎么会画画了。偶尔聊起,他们说很羡慕能一直坚持画画的人,只是现在的自己总是眼高手低,画不出来自己脑海中想要的画面。
还有一些学生说,他们画了很多年的素描、色彩,可当自己创作的时候,却总是不知道从何处画起。
每次遇到这样的朋友,我给他们的建议都很简单——只要坚持画就行。
学画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开始画,然后坚持画。即便不能每日一画,每周也不要少于三张。上图计算机显示器上方的那两层,是我十几年来画完的速写本。从开始的稚嫩,到后来慢慢拥有自己的风格,所有的变化都记录在这些速写本里。
在本书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跟大家做一些分享。把一个个看似遥远的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事实上,本书更像一本训练手册,把我在《YY的运行轨迹》中十二年来走过的路,进行了去芜存精的总结,也许可以让朋友们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走过我十二年才走完的路。
当然,我们不可能通过30周的学习,就突然变成大师,但我们可以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自己变成一个习惯绘画的人。做到开始画,并坚持画,绘画技法的提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绘画是很感性的,事实上它并没有那么高的门槛,它对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只有热爱,你才有可能付出时间,而你付出的每一分钟,都会得到回报。
不要着急,因为有的时候,慢慢来,才能比较快。
第1章 前期的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很多人都说,真正的大师,飞花摘叶都可以伤人,随便拿根木棍儿都能画出优秀的作品。可是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一定也是先拿剑习武,先拿笔画画儿的。
根据我的经验,与其买很多便宜但没有那么好用的工具,还不如买几套真正经典实用的工具。只要不是糟蹋着用,一些工具看似价格昂贵,其实是相当经济耐用的。
如果你真的热爱画画,甚至有志于成为这一行业的专业人士,又何必吝啬于购买一套好的画材呢。
1.1 本子
很多插画师都有随身携带速写本的习惯。本子可以用来记录生活点滴,也可以用来记录各种灵感。本子可以是很公开的,用来跟朋友交流分享素材;本子也可以是很私密的,承载各种无须对人展示的思考。养成携带速写本的习惯,是成为插画师的第一步。
MOLESKINE速写本
MOLESKINE速写本可以说是插画师的必备本子,只要搜索一下关键字就能知道插画师使用这个本子是多么普遍了。
我最常用的系列是sketchbook,这个系列本子纸面的光滑度和厚度都非常好,画画的时候,既不会觉得纸面太光滑而不容易控制笔触,又不会觉得纸面太涩而导致线条不够流畅,而且墨不会浸透纸面,不会在后面一页留下痕迹。无论用勾线笔描线,还是用彩铅绘画都很合适。本子采用锁线装订,翻页很方便,而且可以完全打开,画一些跨页画也很适合。A4尺寸的本子价格在180元左右,虽然有点贵,但物有所值。
MOLESKINE水彩本也很好用,纸质很好,纹理属于中粗,适合画风景,也适合画人物。这个牌子还有很小的口袋本,特别适合写生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MOLESKINE本子非常结实耐用。我常常需要随身携带速写本,其他本子往往在包里装几个月就散开了,但是这个本子无论装多久都依然完好。
MOLESKINE水彩口袋本
1.2 纸张
白卡纸
不同的白卡纸在纸面的光滑度和粗糙度上有很大区别。通常如果是画线条为主的黑白稿,我喜欢用纸面光滑一些的纸,因为容易画出流畅的线条。光滑纸面适合用彩色勾线笔或者马克笔上色。而纸面相对粗糙一些的白卡纸,如康颂的素描纸等,比较适合明彩铅上色。
在画一些完整的大图时,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绘画和反复修改,推荐使用厚一些的白卡纸。纸张的克数是跟厚度相关的,我通常用的是200g以上的白卡纸。厚一些的纸在使用马克笔的时候不容易透色。
总之,纸张的效果很微妙,甚至有的时候在同一家店买的不同批次的纸张都会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具体使用什么样的纸还是要自己多做尝试。
水彩纸
康颂阿诗水彩本,A4尺寸的价格在150元左右。这种本子使用很方便,四面自带封胶,也就是说画的时候不用再裱纸了,直接画就可以,画完以后晾干,纸也还是平展的。这种本子按纹路粗细分为三种,粉色封面的是细纹路的,绿色封面的是中粗纹路的,还有一种更粗纹路的。个人感觉,细纹路的适合画人物或者小清新类的小品,粗纹路的适合画风景写生。
这几种水彩纸除了水彩本外,也单独卖纸,使用的时候需要配合标志胶带。在画画的过程中,纸张是否会起皱跟纸张的厚度紧密相关。通常300g以下的纸最好要裱纸,300g以上甚至600g的纸,因为纸张本身很厚,所以即使不裱纸也会保持平整。
以上推荐的两种纸是大部分插画作者经常使用的。水彩纸还有很多不同的品牌,有些人甚至习惯用宣纸来画水彩。对于刚开始学画水彩的朋友,不建议使用水彩纸以外的纸来画水彩,因为控制不好水量,容易把纸张涂得起毛,也达不到很好的晕染效果。学习初期购买一两款基本的水彩纸足矣,等熟悉了水彩的特性,可以慢慢用其他的纸多做一些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牛皮纸
牛皮纸自带底色,可以用来形成一些很微妙的效果。但是牛皮纸的纸面比较粗糙,用硬笔勾线很难画得顺滑。同时,如果用橡皮反复擦改,纸张容易起毛。对于厚一点的牛皮纸,可以尝试结合使用水彩、马克笔、色粉笔、彩铅等工具,在其上形成遮盖的效果。
用牛皮纸营造怀旧复古的画面效果。
黑卡纸
表面粗糙的黑卡纸可以和色粉笔搭配使用。表面光滑的黑卡纸可以尝试与金银勾线笔、遮盖力强的丙烯笔、颜料或者彩铅搭配使用,可以形成很有趣的效果。
Tips|纸张使用小贴士
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上来就画大图,或者直接在本子上画画会觉得比较有压力,难以下笔。其实有个比较好的方法来克服这种压力,就是裁切一些小一点的卡片,在上面进行涂鸦,一来方便携带,可以走到哪里画到哪里;二来能减轻自己“一定要画一张厉害的作品”的压力,放下包袱,反而能创作出一些有趣的小图,最后的成果还可以制成名片或书签。
1.3 勾线笔
自动铅笔
樱花自动铅笔分0.3mm、0.5mm和0.7mm三种规格,绘制草图习惯用0.5mm,给水彩稿描线时则会用到0.3mm,价格为15元左右。
德国原产的红环自动铅笔价格为200~300元。笔身很沉,但是配重比较合理,所以手感还不错,很适合画画,尤其是在画一些长长的线条时,会因为惯性大而比较容易画出流畅挺拔的线条。
根据我的经验,通常画小图的朋友会比较喜欢轻便的樱花,而习惯画大图同时又追求重量感的朋友则会更喜欢手感沉一点的红环。
自动铅笔笔芯:日本三菱自动铅笔笔芯NanoDia,画的时候特别上铅,适合打稿,也适合画一些素描的效果,通常铅笔稿推荐4B硬度。如果是画水彩底稿,则推荐用相对硬一点的铅芯来描线,如B硬度的会比较合适,不容易浮铅,画面会更干净,价格都是8元左右。
彩色自动铅笔及笔芯:日本百乐自动铅笔笔芯的价格为10元左右,笔迹是可以擦掉的。虽然只有8种颜色,但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以用来起稿,方便用橡皮擦拭修改。画水彩的时候,如果想让起稿的线稿较轻,用这个品牌的铅笔与水彩搭配是非常好的选择。关键是这种笔芯使用起来比彩铅更方便,画出的线条和色调也比彩铅更细腻、柔和。
针管笔
针管笔推荐三菱品牌,根据粗细不同,价格为5元到10元不等,出水相对来说比较顺畅,很适合以线条为主的绘画风格。
另外,还有一种画建筑效果图用的针管笔,为双笔头,可以做出双勾线的效果。
秀丽笔
斑马牌秀丽笔,分大楷、中楷和小楷等多种款式,个人感觉中楷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用来描线和画速写都很有感觉。秀丽笔笔头有弹性,可以实现笔触粗细的变化,同时笔触又不像毛笔那么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很好掌握。它的价格不贵,6元左右一支。
当笔快没有墨的时候,还可以实现枯笔的效果。
便携毛笔
日本派通便携式口袋毛笔,可更换墨胆,笔头比秀丽笔要软一些,更接近毛笔的质感。有国画绘画功底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种笔特别容易上手。此笔笔尖的聚拢效果和笔头的弹性都很好,适合勾线。
还有一款日本派通便携毛笔,是可加墨水的。秀丽笔的墨出水很实、很流畅,而这一款笔则有一些枯笔的效果。如果想实现写意的效果,或者画一些气氛效果图,这款笔是不错的选择。
金银白笔
三菱中性笔,10元左右一支,有金色、银色和白色,出水非常流畅,而且遮盖力很强,是我用过的最顺畅的金银笔。金色适合画装饰感强的画,白色可用于点高光。
1.4 上色笔和颜料
马克笔
油性马克笔推荐选择美国三福品牌,也叫霹雳马,双头油性,一支8元左右。可以实现颜色之间很微妙柔和的过渡,个人感觉比较适合画概念设计图等。
因为马克笔本身比较粗,出水流畅,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用来铺大面积色调,然后用勾线笔或者彩铅添加一些细节,形成更丰富的效果。
彩色勾线笔
德国施德楼彩色勾线笔,单支价格为5元左右,完整的一套有36色,其中的6种颜色是荧光色。该笔的颜色整体比较鲜艳,如果买的是全套,相邻色之间还可以实现渐变过渡。这套笔会溶于水,所以该笔的用它来画水彩的线稿,上色的时候会形成很有趣的浸染效果。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套笔,颜色、手感、出水流畅度等都让人很满意,尤其很适合我这种非常喜欢用线条的画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笔有防干功能,即使一个晚上没盖笔帽,笔也不会变干,依然出水流畅。
便捷水彩笔
推荐日本樱花奈良笔匠水彩毛笔,20色,价格在200元左右。水性墨水,软毛笔头,可以用来勾线也可以溶于水来画水彩。只是颜色不太容易融合,适合画纯度高一些的作品,比如漫画、商业插画等。
彩铅
德国施德楼水溶性彩铅,推荐36色或48色套装,颜色相对比较丰富。水溶性彩铅的特性是可溶于水,在绘画的过程中,可以先打一层彩铅的调子,然后用毛笔蘸水在上面晕染,形成更加柔和的过渡效果。水溶性彩铅相对油性彩铅来说比较细腻,但颜色的饱和度就没有那么高。
美国三福霹雳马油性彩铅,比水溶性彩铅的颜色更鲜艳,遮盖性也更强,但是相应地在细腻程度上会比水溶性彩铅稍微差一点。油性彩铅的特性决定了它的颜色融合不会像水溶性彩铅那么自然,所以,如果经济允许的话,推荐购买颜色更丰富的套系。
水彩
荷尔拜因固体水彩是大师级水彩,36色的价格为900元左右。很多水彩都分为大师级和学生级,其区别就是大师级颜料中的某些颜色需要用贵重的矿物质制作,而学生级则以一些相对廉价的矿物质来代替。虽然颜色看起来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在颜色调和及绘画时,颜料的颗粒度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我一般使用荷尔拜因固体水彩,史克明、温莎牛顿等品牌也有大师级水彩。
水彩笔
推荐达芬奇画笔428、418系列。画笔越大,价格自然就越高,初学者买两支最小号的就够了。428系列使用的是雪貂毛,毛质较硬,用来刻画局部很棒,0号的价格大约为200元;418系列使用的是松鼠毛,毛质相对较软,适合大面积的晕染,1号的价格大约为200元。
以我个人的经验,画水彩时用好的工具和颜料,技能会提升得非常快。使用好的纸张、笔、颜料时,会感觉颜色特别“听话”,而且颜色和纸张交融出来的效果常常会比预期的还要好。好的水彩颜料其实很耐用,而且颜色特别好看、舒服,随手一涂就能画出漂亮的效果。价格看似昂贵,但给你带来的成就感远比一套便宜的颜料多得多!
以上只是我个人觉得值得推荐的工具。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经常有很多人看到其他人用什么绘画工具都觉得好,自己也去买一套,结果工具越来越多,却不常用。其实以我的经验,画具越用越熟悉,越用越了解它的属性。我们需要了解颜料的配色、笔的软硬、颜色的融合、纸张对于色彩的吸收效果等,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在了解一种工具的基础上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技术上炉火纯青才能超越技术成长艺术,所以,个人以为没有必要为了满足物欲而购买太多的工具,只要买一两套经典的、自己真正喜欢的就够了,重要的就是进行大量的反复练习。只有了解这些工具,才能充分运用其本身的特色,画出有感觉的作品!
第2章 习惯的养成 用4周的时间,培养自己的绘画习惯
经常有人会问,零基础的人要如何学画画?我的回答永远都是“先开始画”。对于已经画得不错的人来说,这是件很轻松的事情;而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人来说,最难的事情是“开始画”并且保持习惯“一直画”。因为我们常常会信心满满地开始,可是要么提起笔来脑子空空不知道该画什么,要么画出来的作品效果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导致丧失成就感。
丧失成就感的结果往往是无法再继续坚持下去,这是人的共性。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有志于画画的人在一开始既能积累脑子里的想法,又能画出一些接近内心预期的作品呢?
画画其实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不用非要做足准备才能开始,也不用一开始就要画成多么伟大的作品,可以先从比较简单的日常元素入手。从本章开始,每天给自己布置一个相对简单的任务,不要小看简单,只要养成了绘画的习惯,保持每天都动笔,进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2.1 随身携带速写本——养成记录的习惯
为什么要养成随身携带速写本的习惯呢?
画画就跟练武一样,武术锻炼的是对身体和力量的控制,画画是要锻炼对笔和画面的控制。无论你的画风,是抽象还是具象,是写实还是夸张,大量的线条训练和造型训练都可以有效提高对作品的控制力。所谓“武林高手”,飞花摘叶也可以伤人,当你对画笔和纸张的掌控力强到一定程度时,无论想画什么都可以手到擒来。
每一天,总有那么一两个关键词可以描述你的状态。
悠闲 活力 无聊
甜蜜 开心 幸福
忙碌 伤心 思念
紧张 平静 好奇
大家面对这样的情绪类词汇时,很容易联想到人的表情或者引发这类情绪的原因。
但是现在我们要尝试着离开这种联想,尽量用画面的元素而不是某个情节来展示这种情绪,即用具体的物体来表现抽象的感受。
说起来似乎很复杂,下面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进行举例。
尝试把这些生活中时常出现的元素描绘出来,无所谓画风,无所谓技巧。
如果觉得这些元素比较单一,我们还可以给这些元素加一点儿有趣的小元素。
一杯咖啡,可以让它冒出一小股热气,体现它的温度。
丰盛的早餐,可以为它加上幸福的笑脸,体现快乐的心情。
给自己做一个这样的思维训练。事实上,不同性别、年龄、身份的人,当想到这一系列情绪词汇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联想。而结合每个人独特的经历,所联想到的事物则是属于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标志。
练习任务|Practice tasks
坚持每天画一张小画,描绘能代表你的情绪或者给你深刻印象的事物,并体现明确的抽象性词汇。
注意事项|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尽量用线条去完整地描绘一个物体。
·线条尽量连续,不要有太多断线。
·不要太在意所谓的风格,如果想描绘事物的清晰形象,可以参照现实事物或者找一些参考图片。
·要保证画面的完整度。
·完成一幅作品要记得签名和写日期,以便看到自己的进步。
·坚持把自己的每幅作品发到社交媒体平台上,你将会收获赞美,激励自己保持创作激情。
Tips|作品的保存和整理
刚刚开始画画的朋友,常常会不注意自己的作品存放,把作品丢得到处都是。珍贵的完成稿如果随意放置,很容易弄坏或者丢失。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它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收纳。养成良好的保存和整理习惯,会让你受益无穷。
1.平时的练习作品尽量画在速写本上
速写本按照年份来保存,当需要找出相应年份的作品时就很方便。
2.电子文档的扫描保存
经常看到很多人将作品电子文件随手命名成“111 111111”“222222222222222222”之类,殊不知一时随意命名,回头想找一幅作品却很困难。把完成的作品扫描后,按照年份和作品的关键词来清晰命名可以方便查找。
在文件夹的前面加上序号,文件就不容易变得混乱。
如果拍摄了作品的绘画过程,也一起放入文件夹内。
3.文件夹收纳
大小不一的作品,如果随意放置会容易丢失或者损坏。可以把小幅的作品按照系列用蓝丁胶粘在A4纸上,统一收纳到文件夹里。
将纸质作品放入档案式文件夹进行收纳,每个系列的作品都单独建立一个文件夹,既易于保存,又方便查找。
4.相框
一些非常满意的作品,可以放到相框里存放收藏。
之所以特意在第2章就介绍这些关于收纳的方法,是为了提醒大家,对应本书每个章节所做的练习,都请务必好好地整理收纳起来。希望到本书学习结束的时候,你能有厚厚的一本很有成就感的作品集!
2.2 万物有灵——创造非生命物体角色并塑造它们的性格
角色,并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人类角色。我们很容易陷入自己最熟悉的角色设计中,这时,我们需要去了解和探寻一个角色的内心,这样才能知道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角色是如何被塑造的。
我会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做一个游戏。
首先,想象一系列非生命体。
其次,赋予每个非生命体生命,描述它们的性别、年龄、性格等。
提炼10个属于它们的“关键词”。所谓的“关键词”,既包括这个非生命体的物理特性,又包括它的拟人特性,而拟人特性往往是根据它们的物理特性延伸出来的。
比如,一个玻璃容器。
再如,一部电话机。如果我们赋予它的个性是平静、高贵、优雅,那么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具有古典气质的复古电话机,有圆形的转动式数字拨号盘,电话线非常优雅流畅。
如果我们赋予它的个性是急躁、刻板、纠结,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它可能有着拧成一团的电话线,号码是数字按键式的,电话是方形的。拧成一团的电话线体现了它纠结的内心。
接下来,我们尝试塑造某个环境中的一组角色,赋予它们生命,并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连接。
例如,工地上的一组角色。
铲子——锋利,金属,技术,重,复合型(接下来开始比较费劲了),隐忍,腰不好(因为过多劳动),中老年(比较残破),学历高(因为有科技成分)。
安全帽——黄色,安全,硬,光滑,轻,醒目,保护欲(保护人),牺牲精神,臭,暖男。
板砖——硬,方,重,便宜,脆,红,粗糙,工业,批量,烧制,艺术梦想(明明是用于工地建设的板砖,却可以用来在地面上涂鸦)。
石子——天然,硬,小,多,灰,从众,精分,密度大,冷热变化(是一群叽叽喳喳、冷热不定,看起来像“软妹子”,其实很坚硬的小东西)。
所以,在我的角色设计中:
石子是一群小姑娘,外形差不多,但是会利用地上的糖纸、小花来装扮自己;
安全帽是一个有点儿怂的男人,善良而害羞;
铲子是一个老人,它有些破旧,疲惫而冷酷;
板砖是一个出身平凡,却追寻艺术梦想的青年,一方面平庸,另一方面不甘于现状。
根据我的经验,想前5个关键词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当进行到第6个的时候,就开始有难度了。但是这个时候想到的关键词,往往是你赋予这个角色的真正性格。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放弃哦!
为什么我们要在正式创作一个角色之前,做这样的头脑风暴训练呢?
这是为了让我们有意识地在创作每一个角色时,都去思考它的性格。
这样画出来的角色,是有更多性格特征的,无论这个角色的画风是否复杂,它的性格都是饱满的,读者在看到这个角色的时候,会感受到更丰富的信息。
电影中比较成功的角色所呈现的直观的性格,其实是由这个角色及其所在的整体环境所塑造出来的个性——他(它)的样貌、体型、发型、服饰、居住环境的主色调、常用道具的性质表现出来的等。这一切元素,或者从直观上,或者从潜意识里给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明示和暗示,使我们接受这个角色的性格塑造,并且对这个角色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和代入感。
对于这样的角色,我们很自然地会发现他(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故事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有时候我们根据剧本设计角色,是角色源于故事;而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塑造的角色创造新的故事。所以说编故事并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其中的冲突矛盾、孰是孰非传达着我们自己的世界观,体现着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情感和认知。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这样的思路来编一个关于铅笔盒里的文具的故事。
铅笔盒里最长的一支是铅笔爸爸,他要出去耕田,头上顶着橡皮头宝宝的铅笔妈妈是个孕妇,她会让白白胖胖的橡皮大儿子叫铅笔爸爸回家吃饭,结果橡皮大儿子总是在田地里玩儿得又黑又瘦才回家,铅笔们会越长越小,因为他们的时间是倒着过的,当他们有一天长得足够小时,就会又来两支长铅笔,当是他们的爸爸妈妈……
这样的尝试是很有趣味性的。特别是当你尝试着和小朋友一起去做这样的互动游戏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会常给你无穷的惊喜!
大家可以多做这样的练习。选择自己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如乐器、文具、化妆品等,找三两好友协助,一起做这样的头脑风暴训练。
练习任务|Practice tasks
运用头脑风暴训练的方式,选择几组非生命体,去创造2~3组系列角色,并且画出它们。
注意事项|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塑造一组角色的时候,尽量让它们的性格特征跟它们的外表特征相呼应(如前面举出的电话机的例子)。
·先不要考虑太多的颜色,因为太多的颜色可能会影响你对于角色的判断。给每个角色一个能够代表其性格的主体色调即可。
·最后延伸一步,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尝试着用你画的系列角色编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3 基本功的提升——了解人体结构的基础知识
任何一本关于艺用人体解剖的书,对于人体结构都有极为精准的介绍。我们不见得要背下每块肌肉或骨骼的名称,也不见得要把人物画得和照片一样。然而,无论你的画风是写实的,还是写意的,对人体结构有基本了解,都可以帮助你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避免很多错误。
系统的知识学习,从骨骼到肌肉再到动态,是通过理性思维的训练,来实现对人体结构的了解。
大量的速写训练,对人体进行观察和描绘,是通过形象思维的练习,来实现对人体结构的掌握。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将这两者结合,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
2.3.1 了解人物的基本结构
一般来说,当画一幅以人物为主体的作品时,常见的起稿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从整体结构入手,先根据人物的基本动态画出类似“关节人”的样式,然后添加五官、发型、服饰等细节。
另一种是从某个点入手,如眼睛、嘴唇,或头饰之类的某个局部,然后推及全身。
很多人觉得第二种一气呵成直接下笔,比第一种打草稿勾画轮廓看起来更“酷”一些。但事实上,这两种画法并无高下之分。从画面整体结构入手,在画面的塑造过程中反复思考、雕琢,然后完成一幅作品;从某个点入手,看似没有经过前期复杂的准备工作,但作者的内心也会有草稿和雕琢的过程。从某个点入手推着画,并不意味着作者内心没有构图和画面的关系;打构图和轮廓线,也并不意味着作者没有对画面元素的塑造能力。很多时候,看似一气呵成,其实是千锤百炼所致。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通常如果是创作一幅有主题、有画面要求的作品,我会先起小稿确定画面的构图,再起草稿确定人物的动态,然后或者在画纸上直接上墨线,或者用拷贝台把较杂乱的草稿复制到另一张正式的画纸上。而如果仅仅作为自己的个人练习,或者是尝试性的涂鸦,我比较喜欢从某一点开始起稿,这样画出来的东西往往有一些随机性,常得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无论多么复杂的角色,都是有其基本结构的。
角色面部的基本特征
通常情况下,最标准的角色面部是有“三庭五眼”和“四高三低”的。
当一个角色从正面看的时候,从头顶发际线到眉间线,从眉间线到鼻底,从鼻底到下巴,这三个部分为三庭。以眼形长度为单位,把角色脸的宽度分为五等分,此为五眼。
当一个角色从侧面看的时候,额头、鼻头、唇珠、下巴为四高,两眼之间的鼻额交界处、人中沟处、下唇下方的凹陷处为三低。
当我们对角色面部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后,可以根据这些原则创造出一个符合“标准”的角色,但“标准”往往也意味着“无趣”。
可以适当放大或缩小某个部分,使角色显得更生动、真实、可信。
鼻子大而宽的角色,往往显得高傲、权威。鼻子小而翘的角色,往往显得俏皮、可爱。
眼睛和额头的距离,是体现角色年龄和性格特征的重要因素。
圆形的眼睛显得更可爱,细长的眼睛看起来更妩媚。
大而宽厚的嘴唇显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