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讲堂 数码摄影完全自学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摄影大讲堂 数码摄影完全自学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李英杰蜂鸟网版主倾力推荐摄影笔记,媲美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摄影技巧人像风光旅行后期大师作品,一本书从小白变大咖
作者:神龙摄影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9-07-01
书籍编号:30602188
ISBN:978711551206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99765
版次:1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摄影
版权信息
书名:摄影大讲堂 数码摄影完全自学教程
作者:神龙摄影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07-01
ISBN:9787115512062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摄影入门书,系统、全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摄影的各个方面。从器材与原理到光圈、快门、用光等专业术语的详尽解释,从摄影理念到通过照片传递拍摄者对美的表达,从人物、风光、纪实、花卉、动物、静物和舞台等不同拍摄对象或主题的拍摄技法,到后期的完美实现,本书都一一呈现。
本书图片精美,案例丰富,适合所有摄影从业人士以及摄影爱好者阅读,同时也适合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
关注公众号
回复51206
获取本书配套资源
其他
纯静
光圈F2
感光度1600
焦距50mm
快门速度1/100s
玉带流苏
光圈F11
感光度100
焦距16mm
快门速度1.3s
妩媚多姿
光圈F7.1
感光度100
焦距35mm
快门速度1/125s
前言
Preface
数码摄影技术发展至今天,数码相机早已成为千家万户的必需品之一,卡片机、单反相机、单电相机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然而,近年来智能手机在摄影功能上的不断进步,让许多人开始高呼手机取代相机。事实上,一边是数码相机凭借过硬的硬件性能为用户提供了拍摄体验,一边是厂商通过优化手机摄影成像的算法为用户提供的拍摄效果,至少目前手机摄影的画质比起专业相机,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对于喜欢并想学习摄影的人来说,拿起相机,扎实地学习摄影知识才是正道,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更多的乐趣——这远非使用手机或手机上的那些美图APP所能比拟的。
对摄影初学者来说,选择一本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摄影参考教程是很有必要的。本书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摄影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础拍摄知识,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掌握实用的拍摄技巧和简单的后期技法,从而为其创作出高质量的摄影作品打下良好基础。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很多著名摄影家、资深摄影师的大力支持——摄影家李许林、徐忠东、吕小川,摄影师郭锐、朱玲、周文彦、李静馨、商志利、孙壮、于伯阁、赵秋明、张运彬、李文、李建聪等。正因为有众多摄影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优秀摄影作品,本书才更加精彩,在此向他们表示致敬和感谢。
本书由神龙摄影团队的孙连三、王鹏、孙屹廷等编著。本书内容经作者反复修改,力求严谨,但仍可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第1章 相机、镜头与配件
1.1 认识相机
摄影爱好者学习数码摄影的第一步就是要熟悉手中的相机。常见的相机主要分为数码单反相机和微单相机两大类。
1.1.1 数码单反相机
数码单反相机,全称是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缩写为DSLR(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它是用一只镜头反光取景的相机。 所谓“反光”是指相机内一块平面反光板将两个光路分开:取景时反光板落下,将由镜头进入相机的光线反射到五棱镜,再到取景器目镜;拍摄时反光板快速抬起,光线可以照射到感光元件(CMOS)上。其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01 取景时,由镜头进入相机的光线都被反光板向上反射到五棱镜,再反射至光学取景器目镜窗口,拍摄者可直接在取景器中看到来自相机镜头前的影像。由于快门闭合,没有光线到达感光元件。
02 当完全按下快门按钮时,反光板迅速向上翻起,此时快门幕帘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投射在感光元件(CMOS)上。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数码单反相机品牌有佳能和尼康。
佳能77D数码单反相机
尼康D750数码单反相机
1.1.2 微单相机
微单相机是指无反光板、采用电子取景(EVF)、可更换镜头、具有与数码单反相机相同功能的数码相机。由于微单相机取消了光学取景器和反光板单元,从而实现了机身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便于携带,深受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因此微单相机的市场发展很快。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微单相机品牌有索尼、富士、佳能、尼康、奥林巴斯和松下等。
索尼α7Ⅲ微单相机
富士X-T20微单相机
佳能EOS M5微单相机
尼康Z7微单相机
1.1.3 影响数码相机性能的重要参数
1.感光元件的尺寸
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主要是感光元件,也称为CMOS(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器件。
画幅与感光元件的关系
根据感光元件的尺寸大小,我们将数码相机分为全画幅和非全幅(APS-C)两种。
全画幅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大(36mm×24mm);APS-C画幅的感光元件尺寸小(23mm×15mm),是全画幅感光元件尺寸的40%。这两种尺寸的感光元件各有特点,全画幅相机凭借其感光元件尺寸大、成像质量好的优势,主要用于中高端机型;APS-C画幅的感光元件尺寸小,成像质量不如全画幅,但是具有小型化、低成本的优点,主要用于中低端机型。
不同画幅感光元件的尺寸大小示意图
画幅与视角的关系
视角是指从感光元件(也叫像方焦平面)对角线的两端至镜头主点连线之间的夹角,以角度表示在像方焦平面上被摄体的成像范围。
视角与感光元件的关系示意图
从前面的图中可以看出:在镜头主点至像方焦平面的距离(即镜头的焦距)相同的情况下,全画幅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大、视角广,相机的取景范围大;APS-C画幅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小、视角窄,相机的取景范围小。因此,APS-C画幅相机要想得到和全画幅相机相同的取景范围,就需要使用焦距更短的镜头。
为了使两种画幅的相机在焦距上有可比性,各相机厂商都提供了自己的镜头转换系数(即在视角相同的情况下,全画幅镜头焦距除以APS-C画幅镜头焦距的值)。由于除了全画幅相机以外,各相机厂商的APS-C画幅的感光元件尺寸不太一样,因此各相机厂商的镜头转换系数也不尽相同。佳能APS-C画幅的转换系数大约为1.6,尼康、索尼和宾得APS-C画幅的转换系数大约为1.5。例如,在佳能APS-C画幅相机上使用50mm焦距的镜头可以获得全画幅相机上焦距为80mm的视角。
下面两幅照片为使用同一镜头,在焦距不变,镜头与被拍摄主体之间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分别使用全画幅和非全画幅相机拍摄,从而可以看出成像范围差异。
焦距50mm,拍摄距离3m,使用全画幅相机拍摄
焦距50mm,拍摄距离3m,使用非全画幅相机拍摄
2.像素
像素与照片尺寸的关系
像素代表照片的分辨率,像素越高,获得的照片尺寸越大,例如尼康D810的像素为3635万像素,可以获得照片的最大尺寸为7360mm×4912mm。相比低像素的数码相机,使用高像素数码相机更便于我们裁切照片,进行二次构图。
像素与感光元件、画质的关系
在相同的像素(如3000万像素)下,感光元件尺寸越大,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就越大,能捕获的光子就越多,记录的暗部细节和亮部细节就越丰富,其画质也就越好。这就是全画幅数码相机画质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同尺寸的感光元件,其像素越高,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就越小,受到的干扰就越大,噪点也就越大,画质反而会下降。因此,购买数码相机时不能一味追求高像素。
3.对焦系统
衡量对焦系统强弱的指标其实很简单,一是快,二是准。想要实现又快又准的对焦效果,一要看对焦点的数量(即对焦点数),二要看对焦点的对焦精度。
对焦点数
对焦点数是指在取景器里所能看到的对焦点的数量,对焦点数是越多越好,对焦点越多,构图越方便。
对焦点数多,对焦后不移动或者轻微移动相机即可完成构图,不易跑焦
对焦点数少,对焦后需要移动相机才可以完成构图,容易跑焦
对焦精度
对焦点分十字型对焦点和一字型(纵、横)对焦点两种。十字型对焦点对横、竖方向都敏感,对焦准确;而一字型(纵、横)对焦点只对单向(纵、横)敏感,没有十字型对焦点准确。因此对焦精度的强弱主要看十字型对焦点数的多少。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其对焦点的多少和位置都不完全一样,十字型对焦点和一字型对焦点的分布也不同,具体分布位置请参见相机的说明书。
4.高感性能
感光度(ISO)越高,画面噪点越多,画质越差。如果经常拍摄弱光环境下的题材,高感光度性能的强弱就显得很重要。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发现,虽然入门级、准专业级、专业级数码相机的标准感光度范围相差不大,大致为 100~12800,但是它们的实际性能差别很大。专业级数码相机的高感光度性能都很优秀,其高感光度下的低噪点画质能控制得很好,感光度在达到6400甚至12800时都是可用的;准专业级数码相机的高感光度性能居中,当感光度超过3200时,画面中的噪点就较难令人接受了;入门级数码相机的高感光度性能弱一些,当感光度超过1600时,画面中的噪点就比较多了。
使用低感光度ISO 100拍摄的照片噪点少,画质好
使用高感光度ISO 1600拍摄的照片噪点多,画质一般
5.连拍速度
数码相机的连拍速度以每秒拍摄照片的张数来表示,连拍速度越快,越容易捕捉到精彩的瞬间。好的数码相机连拍速度可以达到每秒6~14张,入门级的数码相机连拍速度慢一些,为每秒3~5张。
使用每秒4张连拍速度抓拍的效果
1.2 认识镜头
数码相机的成像效果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镜头,镜头对数码相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初学者要想学好数码摄影,就需要掌握镜头的基本知识、使用方法,以及不同类型镜头的特点。
1.2.1 镜头的装卸方法
在更换镜头时,由于机身内部会暴露出来,所以在操作时是无法避免灰尘进入的。即使相机有清洁图像传感器的功能,也应该将机身镜头卡口朝下,迅速更换镜头。
扫码看视频
01 取下机身盖和镜头的后盖,准备安装镜头。
02 将镜头的红色标志与机身的红色标志对齐,缓慢、平稳地将镜头安装于机身。
03 镜头插入机身后,沿顺时针方向(面向相机正面)旋转镜头,听到“咔”的声音,说明安装的镜头已锁定。
1.2.2 镜头的四项重要参数
1.口径
相机镜头前端都有明显的螺纹,这圈螺纹的口径就叫作镜头口径。由于成本、售价、焦距和产品定位的不同,镜头的口径规格是不相同的,常见的口径尺寸有52mm、58mm、62mm、72mm、77mm和82mm等。镜头口径越大,通光性越好。
2.光圈
光圈是控制光线进入镜头的装置,光圈大小以F值表示。镜头上标注的光圈值是指该镜头能使用的最大光圈。定焦镜头采用单一数值表示,如索尼501.4镜头上的F1.4。变焦镜头分为两种:恒定光圈和浮动光圈。恒定光圈如尼康AF-S 16-35mm F4G 镜头上的F4,是指该镜头在16~35mm的每一个焦段都可以使用最大为F4的光圈值来拍摄;浮动光圈如佳能EF-S 17-85mm F4-5.6 镜头上的F4-5.6,其中F4表示焦距为17mm时能使用的最大光圈,而F5.6表示焦距为85mm时能使用的最大光圈,当焦距在17~85mm变化时,最大光圈值也会随之在F4至F5.6之间变化。这里要记住:通常情况下,光圈越大越好,恒定光圈比浮动光圈好。关于光圈的更进一步介绍参见2.2.1小节。
索尼501.4 ZA
尼康AF-S 16-35mm F4G
佳能EF-S 17-85mm F4-5.6 IS USM
3.焦距
在1.1.3小节中,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镜头的焦距。在镜头上标注的文字中,“mm”前面的数字就是该镜头的焦距范围。如果只有单一数字,则表示该镜头是定焦镜头,其焦距是固定的,如佳能EF 50mm F1.8 镜头上的50mm就是该镜头的焦距;如果是两个数字(数字之间用“-”连接),则表示该镜头是变焦镜头,其焦距是可变化的,可在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间任意变化,如佳能EF-S 18-135mm F3.5-5.6镜头上的18-135mm就是该镜头的焦距范围。
变焦镜头上会有一个变焦环,左右转动变焦环可以在该镜头的焦距范围内改变焦距;而定焦镜头由于焦距固定,无法进行变焦,就没有变焦环。
焦距不同带来画面视角的差异
镜头的焦距不同,画面的视角就会不同,实际拍摄出的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也会不同。下面一组照片是分别使用24mm、70mm和120mm焦距拍摄的。在相机位置不变的情况下,焦距越长,视角越窄,拍进画面的景物范围也越窄,被摄体成像就会越大;焦距越短,视角越广,拍进画面的景物范围也越广,被摄体成像就会越小。因此,在拍摄距离固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焦距来自由变换拍摄范围和被摄体成像的大小。
焦距为24mm时的取景范围
焦距为70mm时的取景范围
焦距为120mm时的取景范围
焦距不同带来画面纵深感的差异
焦距的差异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变化不仅限于画面视角,与被摄体和背景之间的距离感(纵深感)也密切相关。下面3张照片是在人物大小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焦距,移动相机位置拍摄得到的。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焦距变长,拍进画面的范围逐渐变窄,同时背景也被放大,让人有一种背景离相机越来越近的感觉(纵深感越来越弱),视觉上会产生焦距越长、背景越近的错觉。拍摄者可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来自由控制画面纵深感的强弱,以营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焦距为35mm时的纵深感
焦距为115mm时的纵深感
焦距为200mm时的纵深感
小提示
最近对焦距离是指镜头可以对焦的最短距离,镜头无法在短于最小对焦距离的位置对焦。注意:使用数码相机时,测量与拍摄对象间的距离是从相机机身上的焦平面标记开始而不是从镜头前部开始的。在实际拍摄中,了解镜头可贴近拍摄对象进行对焦的最短距离,对拍摄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4.防抖
镜头防抖技术解决了拍摄者手持相机抖动所造成的成像模糊问题,其原理是通过一组矫正镜组对因抖动产生的光路偏移进行矫正。开启防抖功能让拍摄者在镜头安全快门速度之下也可以得到清晰的照片。有关安全快门速度的内容请参见2.2.2小节。
防抖开关
1.2.3 选择变焦镜头还是定焦镜头
镜头按照焦距是否可变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两类。定焦镜头不如变焦镜头方便,拍摄取景时需要不断走动才能实现取景范围的改变,而变焦镜头只需要旋动变焦环就能实现。那么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选择变焦镜头?事实上,这两类镜头各有利弊,究竟选择变焦镜头还是定焦镜头需要根据不同的拍摄需要、拍摄题材来确定。
1.变焦镜头:焦段丰富,适合“一镜走天涯”
变焦镜头的焦段丰富,例如尼康AF-S 28-300mm F3.5-5.6G ED VR就涵盖了从广角到长焦的多个焦段,非常适合外出旅游时携带。变焦镜头由于要控制镜头的体积和重量,因此在画质上有所妥协,成像效果不及同规格的定焦镜头。
尼康AF-S 28-300mm F3.5-5.6G ED VR
2.定焦镜头:具备更大的光圈,适合拍摄人像和星空
定焦镜头具备更大的光圈,例如佳能EF 50mm F1.4 USM的最大光圈为F1.4,该镜头非常适合拍摄背景虚化的人像照片。
光圈F2
感光度200
焦距50mm
快门速度1/250s
再比如适马ART 20mm F1.4 DG的最大光圈为F1.4,该镜头非常适合拍摄弱光环境下的星空题材。
光圈F1.8
感光度1600
焦距20mm
快门速度30s
1.2.4 广角、中焦、长焦镜头分别用来拍什么
不同焦段的镜头适用于不同的拍摄题材,例如广角镜头更适合拍摄风光、建筑类题材,中长焦镜头更适合拍摄人像照片,当然这种区分也不是绝对的,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不同焦段镜头的具体应用。
1.拍摄风光首选之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又被称为“短焦距镜头”,分为普通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两种。普通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为24~38mm,视角为60°~84°;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14~20mm,视角为94°~118°。广角镜头根据焦距是否可变,又可分为广角定焦镜头和广角变焦镜头。
尼康AF-S 24mm F1.4G ED广角定焦镜头
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广角变焦镜头
光圈F20 | 感光度320 | 焦距17mm | 快门速度61s
广角镜头的视野宽阔,比人眼看到的景物范围大得多,同时具备大景深的特点,可以将远景和近景都拍摄得很清楚。广角镜头能强调画面的透视效果,并且善于夸张前景和表现景物的远近感,这有利于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除了拍摄风光,广角镜头也可以用于拍摄人像照片,例如左图使用广角镜头低角度仰拍可以将人物身材拍得很修长。另外广角镜头也适合于拍摄婚礼等场合的多人合影照片。
光圈F18
感光度200
焦距16mm
快门速度1/200s
2.人文纪实之35mm镜头
35mm镜头有“人文之眼”的称号,属于透视变形不严重的小广角镜头,其特点是近可攻,远可退,可以近距离拍摄人物,也可以远距离拍摄风景。在拍摄人文纪实类作品时, 35mm镜头由于可以包含更多的环境信息,因此能起到讲故事、烘托主体人物的作用。
光圈F2 | 感光度1000 | 焦距35mm | 快门速度1/125s
适马35mm F1.4镜头
另外,35mm镜头还经常用于拍摄室内私房人像写真。
光圈F7.1 | 感光度100 | 焦距35mm | 快门速度1/125s
光圈F8 | 感光度100 | 焦距50mm | 快门速度1/160s
3.视角平实之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为40~55mm的镜头,它是所有镜头中一种最基本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又分为标准定焦镜头和标准变焦镜头(包含50mm焦距的镜头)。
使用标准镜头拍摄的影像接近人眼看到的景象,其透视关系接近于人眼所感觉到的透视关系,所以能够逼真地再现被摄体的真实特征。由于标准镜头给人以纪实性的视觉效果,所以在实际拍摄中的使用频率很高。
光圈F2 | 感光度100 | 焦距135mm | 快门速度1/400s
尼康AF-S 50mm F1.4 G
4.人像首选之中焦镜头
常用的中焦镜头包括85mm、105mm、135mm等焦段镜头,中焦镜头拍摄人像的优点是变形较小,配合大光圈可以获得极佳的背景虚化效果。
佳能EF 85mm F1.2 L II USM定焦镜头
5.用途广泛的长变焦镜头
长变焦镜头具备望远功能,可以压缩画面的空间感,其用途较为广泛,最经典的莫过于各相机厂家推出的焦距为70~200mm镜头,我们既可以用它拍摄人像写真,也可以用它拍摄花花草草,当然还可以用它拍摄风光美景。
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光圈F3.2 | 感光度100 | 焦距200mm | 快门速度1/1000s
光圈F8 | 感光度200 | 焦距130mm | 快门速度1/2000s
1.2.5 微距、鱼眼、移轴镜头分别用来拍什么
除了上述常用的摄影镜头外,我们在拍摄一些特殊题材的照片时,需要选择专门的镜头。例如,拍摄微距照片时,需要使用微距镜头;拍摄建筑类照片时,为了避免变形,需要使用移轴镜头;等等。
1.不仅能拍花虫的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能把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主要用于拍摄十分微小的物体,如花卉、昆虫、静物等。
常见的微距镜头有50mm、60mm、85mm、90mm、100mm、105mm、125mm、180mm等不同的规格。不同规格的微距镜头有不同的用途,比如,焦距为50~60mm的镜头可以在一般的翻拍台上对一份A4大小的文件进行拍摄;但是如果换用了一支180mm焦距的微距镜头在同样的条件下拍摄,相机就必须距离文件很远,小型的翻拍台就没有办法满足这种要求。如果希望利用微距镜头拍摄一只昆虫的特写照片,同时又不想惊动它的话,长焦距的微距镜头是最好的选择。除了拍摄昆虫花卉类照片,微距镜头的浅景深、锐利表现也适用于拍摄人像照片。
尼康AF-S VR 105mm F2.8G IF-ED 微距镜头
光圈F11 | 感光度160 | 焦距100mm | 快门速度1/160s
光圈F2.8 | 感光度400 | 焦距105mm | 快门速度1/400s
2.视角夸张的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16mm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的极端广角镜头。为达到最大的摄影视角,这种镜头的前镜片呈抛物状在镜头前部凸出,与鱼的眼睛颇为相似,因此而得名“鱼眼镜头”。
众所周知,焦距越短,视角越大,因光学原理产生的变形也就越强烈。为了达到180°的超大视角,鱼眼镜头的设计者不得不做出牺牲,即允许这种变形(桶形畸变)的合理存在,其结果是除了画面中心的景物比例关系保持不变外,其他本应水平或者垂直的景物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也正是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为那些富于想象力和勇于挑战的摄影者提供了展示个人创造力的机会。
佳能EF 8-15mm F4L USM 鱼眼镜头
光圈F2.8 | 感光度500 | 焦距15mm | 快门速度1/125s
3.没有变形的移轴镜头
移轴镜头是一种可实现倾角与偏移功能的特殊镜头,其主要目的是调整透视变形,它的对焦方式只有手动对焦一种。通过使用倾角与偏移功能向各种角度和位置转动镜头,可以移动合焦面或对被摄体的形状进行补偿。
移轴镜头主要用来拍摄建筑,例如当用广角镜头拍摄高大建筑物的时候,会拍出“下大上小”的汇聚效果,整个建筑物像是被压缩了,建筑物的顶端聚到了一起,呈现出建筑物要倒下来的效果。如果换上移轴镜头,拍出来的建筑物就没有变形。
尼康45mm F2.8D ED
佳能 TS-E 24mm F3.5L II
普通镜头(上)与移轴镜头(下)拍摄效果对比
移轴镜头除了主要用于建筑摄影及广告摄影外,目前也被用来创作变化景深聚焦点位置方面的摄影作品,其照片效果就像是缩微模型一样,非常特别。
光圈F11
感光度100
焦距200mm
快门速度4s
1.3 常用的配件
在日常拍摄中,我们最常用到的摄影配件包括存储卡、三脚架、快门线和滤镜,下面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1.3.1 存储卡
目前最常见的存储卡分为SD卡和CF卡。如何选择合适的存储卡呢?首先要查看手中的相机,看其支持什么样的存储卡;其次要从存储容量、读取速度、写入速度和价格等指标来选择。
SD卡
SD存储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记忆设备,具备体积小、数据传输速度快、支持热插拔等优良的特性。主流的存储容量有32GB、64GB、128GB和256GB等,如图所示的SD卡上的64GB表示当前的存储容量为64GB;SD卡上的95MB/s代表读取速度,读取速度越快,意味着我们从SD卡往电脑上传输照片所需要的时间越短,现在主流的SD卡读取速度为80~100MB/s。除了上述两项重要指标外,还有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写入速度,更快的写入速度可以缩短存储卡存储照片的时间,例如我们在进行高速连拍时,90MB/s的写入速度肯定要快于40MB/s的写入速度,目前主流的SD卡写入速度为70~90MB/s,SD卡的具体写入速度可参看SD卡的说明介绍。
SD卡
CF卡
CF的全称为“Compact Flash”,意为“标准闪存”。相比SD卡,CF卡具备更好的安全性,更快的读取和写入速度,现在CF卡主流的读取速度为120~160MB/s,写入速度为85~150MB/s。
CF卡
1.3.2 三脚架
很多摄影者在购买数码相机时常常认为三脚架是可有可无的配件,然而实际上很多成功的拍摄都离不开三脚架的帮助。三脚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稳定相机,常用于拍摄慢门、合影、微距、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等场合。三脚架需要和云台组合使用,云台用来控制相机全方位的角度,以方便摄影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
下面介绍选购三脚架和云台时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①承重能力。一般来说三脚架都有一个最大承重数值,指的是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其所能承受器材重量的上限。假如摄影者手上的器材总重5kg,那就需要选购承重能力在5kg以上的三脚架,否则就会产生支持不稳定的情况,影响使用。同时还要注意,三脚架的承重能力包括了脚架承重以及云台承重两个部分,例如在一个三脚架组合中,脚架承重10kg,云台承重8kg,这个组合的承重能力就是8kg,脚架承重应该比云台承重略高,因为云台本身也是有一定重量的。
②脚架高度。三脚架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脚管的长度、节数以及其他一些设计,衡量其性能一般用到三个指标:最高高度、不升中轴高度以及最低高度。最高高度就是三脚架所有脚管都展开并将中轴提升到最高点时能达到的高度上限。因为提升中轴多少都会对三脚架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三脚架时应根据不升中轴的高度和自己的身高来考虑三脚架高度。根据一般规律,三脚架不升中轴也不含云台的最大高度,应该以拍摄者的身高减去35~40cm为宜,如137cm的三脚架不升中轴最大高度应该正好可以满足身高170~175cm的拍摄者使用。三脚架最低高度一般是30~40cm,如果最低高度过高,在一些特别情况下,如微距拍摄、低角度拍摄时,相机就不能贴近地面,拍摄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过现在很多三脚架都可以中轴倒置,如果能中轴倒置,最低高度的值就不会对三脚架有什么影响。
③脚管节数。一般来说三脚架的脚管都是多节式的。最常见的是三节或四节脚管的设计,最高高度相同的脚架,脚管节数越多,折合后的长度就越短,越便于携带。但是节数多的脚架,最下面一节脚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