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雷俊霞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5-06-01
书籍编号:30629724
ISBN:978711534565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0658
版次:2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设计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雷俊霞编著.--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6
现代创意新思维·十二五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规划教材
ISBN 978-7-115-34565-3
Ⅰ.①书… Ⅱ.①雷… Ⅲ.①书籍装帧-设计-高等学校-教材 ②印刷-生产工艺-高等学校-教材 Ⅳ.①TS881 ②TS80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20401号
◆编 著 雷俊霞
责任编辑 王威
责任印制 杨林杰
◆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北京方嘉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 开本:889×1194 1/16
印张:7.75 2015年6月第2版
字数:245千字 2015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定价:49.8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25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内容提要
《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第2版)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成果。
本教材集实用性、艺术性、欣赏性、创新性于一体,从内容选材、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了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教材以书籍出版的策划、设计和成型的实际需求为依据,以书籍整体设计为线索,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学生实验性项目作品和优秀书籍设计作品为案例,系统讲述并详尽点评书籍设计、印刷、工艺各个环节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要点,阐释书籍作为艺术与技术统一体的创意物化过程。
本教材适合作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教材,同时也适合作为平面设计相关从业人员、书籍设计爱好者、艺术设计领域的自学参考读物和培训教程。
序言
友人拿来作者的书稿要我作序。我要说,这是我喜欢的一个题目。
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这几年着力作了两件事情:一件是不遗余力地推动以“书籍设计”的概念取代以往“书籍装帧”的说法;二是在设计师和有设计专业课的院校,全力推行“工学”这一主张。
这两件事都不容易。在某些问题上,比如“书籍设计”概念的推广,甚至有着激烈的学术争辩。
其实,无论“书籍装帧”还是“书籍设计”,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东西——设计。分歧在于对设计师的手究竟应该“伸多长”的认知上。
我们有太长的时间把图书美术设计师的工作局限在封面封底的设计上,而将书籍版式的设计视为可有可无。长此以往,我们甚至于简单地将设计师的工作称为“封面设计”。
这不是一个习惯,折射的是一个有局限性的认知。这个认知,较之国外先进的同行,有着巨大的差距。
中国书装设计界自20世纪80年代始,有黄友松、吕敬人、宁成春、速泰熙等先行者,承继老一辈设计家的成就,开始了“书籍装帧”向“书籍设计”的革命。
“书籍设计”,之所以称为革命,是因为设计师不仅是一本图书外在形式的包装者,也就是说,其职责不光是最后一道工序“封面设计”,而且是要对整本图书进行设计。设计师甚至要介入文稿的处理。这是以“编辑观念”介入设计或曰“设计观念”介入编辑的先进设计思想的体现。我们跟上了世界潮流,甚至在某些方面引领了世界潮流。国外同行说,中国书籍设计界用过去十年时间走完了人家一百年的发展道路。今天,我们的设计作品几乎每年都会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等奖项;我们的设计师获评“亚洲十大设计家”称号;在世界书籍设计界的诸多舞台上,屡屡活跃着中国设计师们的身影。我们已成为世界书籍设计界中一股迅速崛起的力量。
工学理论和设计理念的引入,是近几年的事情。
工业革命的成果,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发展和细化了技术,一方面否定着此前农耕社会的某些工艺传统。图书即是。工业技术将设计和制作机械地分离,使书籍设计和制作程式化,而生动性则衰减。但随着机器智能化的发展,印刷工艺完全可以更多更好地实现设计师的创意。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因此,设计师的专业素养中,对印刷机械、印刷流程、印刷工艺等属于工学的知识领域,也必须要有所涉及和了解,甚至要比印刷工人能更加熟稔地掌控印刷机械,为自己的设计服务。对于广大书籍设计从业者队伍来讲,这是一个带有前瞻性的要求,也是书籍设计理念推广应用中必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该书的作者雷俊霞副教授,就职于高校艺术设计学院,长期从事书籍设计方面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学术视野宽广。她撰写的《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实训教程》曾作为2010年省级重点教材建设项目成果推广,也曾被出版社评为十佳好书。此次经作者认真修订,使内容有了更多更好的提升。
我相信这本专为书籍设计师撰写的专著,会在中国书籍设计革命的潮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期待着。
是为序。
中国版协书籍装帧艺委会主任 胡守文
2014·12·21于京城「养拙斋」
第一章 课程设计
第一节 课程定位
《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是一门兼具文化内涵、设计创意和工艺技术的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针对当今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身处产业前沿的出版、印刷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在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调研的基础上,开发出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的目的。
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类专业实现应用型、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对于产业发展、校企合作、社会培训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课程辐射及共享能力。因此,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涉及的设计、编排、印刷流程、材质与工艺等相关内容是视觉传达相关专业学生以及新闻出版业、印刷行业、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公司中相关从业人员所必须掌握且经常应用的专业技能。
第二节 课程设计理念
《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以服务书籍出版的策划、设计和成型的实际需求为课程开设依据,以书籍整体设计从创意构思、方案设计到印刷装订的全过程作为课程设计内容,根据高校学生认知能力规律和书籍整体设计流程、书籍元素、版面编辑、印刷工艺、印刷承印物几部分来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使学生得以了解书籍设计,以及设计的前沿动态,实现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触。
《角》源自设计者对平凡生活中平凡小人物生存百态的探究。分为《角JUE-工》、《角JUE-农》、《角JUE-兵》三部分。作品运用虚与实、时间与空间以及材质转换手法,“编织”出让你、我、他都能产生共鸣感的形色社会人扮演的《角》。本作品具有良好的驾驭信息传达的书籍设计的特质。社会中的平凡小角色创造出了一系列同样平凡却又出其不意的令人怦然心动的书籍形态。
《角》
设计:杨晨 王冰 黄煜峰
第三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教学在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的指导下,做到设计、目的和实际应用的完美统一。重点使学生从书籍设计的设计准则入手,清晰认识书籍设计目的,学会并始终追求书籍整体设计的美学理念,熟悉并掌握印前、印中、印后的印刷工艺流程及岗位技能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设计规划与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学生对书籍设计系统性、时代性与创造性的把握能力。使学生突破传统固化的书籍设计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原创力,以书籍设计的审美和结构功能为出发点,设计出既具个性风格特点又满足大众需求的书籍设计作品。
如何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下,达到艺术与商业、理论知识与行业需求的充分结合,并且使学生在熟悉市场,了解定位,熟悉工作流程,熟练掌握工艺材料技术,继而进行设计方案实施是课程教学的难点。
用线装书的传统装订形式演绎中国民间艺术-“风筝”主题。整书追求全书立体、灵动体现文化内涵的设计风格。通过封面和书中那些代表风筝线的虚线来传达“放风筝”的自由、放飞感觉,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设计者运用传统框架下融合现代视觉元素构成理念的表达方式,使得《曹雪芹风筝艺术》书籍的设计得到广泛的理解和欣赏。
《曹雪芹风筝艺术》2006年“世界最美的书”
设计:赵健
《恋人版中英词典》2009年“中国最美的书”
设计:瀚清堂
第四节 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课程的设置,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设计应用能力,强化实际项目在教学中的应用。按照专业能力要素模块要求,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一、课程设置
《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为模块化教学。分别为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技术。
1.模块1-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模块通过概念、类型、要素、方法以及设计技能教学与训练,立足书籍设计的职业及其岗位要求,构架书籍设计原理及书籍设计技能的基本框架,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书籍设计的知识和学习书籍设计的方法,掌握书籍设计准则、书籍元素、书籍版面编辑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备书籍设计或者更为广泛的印刷品设计的基本职业技能。
2.模块2-印刷工艺技术
印刷工艺技术模块通过印刷与装订、材质与工艺的教学,构架书籍制作工艺技术教学的基本框架,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掌握书籍制作的基本方法,了解图像复制技术、书籍制版技术、书籍印刷技术、书籍装订、书籍的材料等印刷工艺环节,了解相关材料及其加工的工艺流程。
项目设计实训
二、课时分配
1.课程总学时分配
2.课程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课题实训
赴各大中型书籍市场、图书城,调研当下国内外书籍设计现状;选择五种不同种类书籍进行分类对比。
第二章 设计准则
第一节 设计流程
书籍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设计工作,从内容编辑到形式表达,从设计印刷到装订成册,所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且需要经过严谨而系统的设计步骤。作为设计师,掌握良好的设计方法,认识书籍的整体设计流程,使设计事半功倍。
一、设计调研与考察
在正式进入书籍设计前,调研与考察是投入设计工作的必要程序,是了解该书籍设计内容、设计类型、设计意图的重要前提。调研与考察的几个侧重点。
1.书籍设计项目所属的文化背景或商业背景。
2.书籍设计项目主题所衍生的同类型设计调查。
3.书籍设计项目的设计目标或设计意图。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进一步理清书籍设计思路,提高设计工作效率。主要可分为两个步骤。
1.文字资料梳理。依照章节目录,有序地将文字进行整理归档。
2.图片资料整理。将所有收集到的图片材料,进行删选、整理、编辑、归类以及图片的后期处理,使图片效果满足整体设计要求。
《2008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毕业生作品集》 设计:宣学君
《2011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毕业生作品集》 设计:宣学君 杨晨曦 沈超
“书籍设计是作者、编辑、设计师、印刷工艺等共同注入情感的生命体,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思路构想与草拟
将思考的过程及设想以手绘草图形式表达出来,是作为职业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在进入思路构想阶段,设计师需要充分调动设计的创想能力,从不同角度尝试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通常,设计会从书籍的整体风格入手,逐步细化到开本、结构、形式、版面,进而以相对完整的设想作为设计初步构思的开端。
四、方案设计与深化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不断改进既定的方案,并且不断地将设计方案进一步细化,做得更为精炼,直到该方案达到了设计目标水准并且被客户接受。
“有意味的形式,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特性”,书籍设计需要以外在形式准确地表达出书籍内容所包含的思想,这是设计深化过程中最为艰难的步骤,同时也会是一个形式与内容相互妥协的过程。
五、设计确认与实施
设计方案经过不断推敲,得到认可和确认后进入设计的最后阶段——印刷、装订、成册的实施阶段。从设计到印刷,设计师需具备专业的设计经验,判断设计过程中的想法是否能在最终印刷阶段中被完美的得以展现,这完全取决于设计师长期积累的设计经验,以及对于书籍印刷工艺的掌握程度。
《Toit Du Monde》 设计:安德烈·巴尔丁
第二节 艺术+技术
书籍,文化的潜台词。她不仅延续着传统的历史文脉,同时浓缩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符号。法国学者弗雷德里克·巴比耶在《书籍的历史》一书中这样写道:“书是什么?就常识而言,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但是,如果说书确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日用品,那么,它的实际存在就将它裹在诗人所描写的这件黑暗的神奇外衣里。”
想要做好一本书,不仅需要掌握书籍设计最基本的技法表达和印刷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综合的文化素养,用艺术的方式给予书籍以诗意的表现。
一本需要边裁边看的书,使阅读有延迟、有期待、有节奏、有小憩。书籍由读者手工自助裁开,阅读完毕书籍的质感发生变化,翻口由原来的光边变成毛边,参差不齐的瑕疵感给人残缺美的视觉享受。
《不裁》2007年“世界最美的书” 设计:朱赢椿
“立意,孕育书籍艺术的胚胎;技术,催发书籍艺术的诞生。”
《Neo & Uddism》
课题实训
1.搜集国内外优秀书籍设计作品,按照书籍不同题材和种类分类,以图文(要求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形式形成优秀书籍设计作品文本整理册。
2.选择一本熟悉或记忆深刻的书籍,按照设计流程搜集所需素材,要求所搜集素材经过删选、整理、编辑、归类,制作一本素材文本整理册。
第二章 设计准则
第一节 设计流程
书籍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设计工作,从内容编辑到形式表达,从设计印刷到装订成册,所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且需要经过严谨而系统的设计步骤。作为设计师,掌握良好的设计方法,认识书籍的整体设计流程,使设计事半功倍。
一、设计调研与考察
在正式进入书籍设计前,调研与考察是投入设计工作的必要程序,是了解该书籍设计内容、设计类型、设计意图的重要前提。调研与考察的几个侧重点。
1.书籍设计项目所属的文化背景或商业背景。
2.书籍设计项目主题所衍生的同类型设计调查。
3.书籍设计项目的设计目标或设计意图。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进一步理清书籍设计思路,提高设计工作效率。主要可分为两个步骤。
1.文字资料梳理。依照章节目录,有序地将文字进行整理归档。
2.图片资料整理。将所有收集到的图片材料,进行删选、整理、编辑、归类以及图片的后期处理,使图片效果满足整体设计要求。
《2008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毕业生作品集》 设计:宣学君
《2011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毕业生作品集》 设计:宣学君 杨晨曦 沈超
“书籍设计是作者、编辑、设计师、印刷工艺等共同注入情感的生命体,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思路构想与草拟
将思考的过程及设想以手绘草图形式表达出来,是作为职业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在进入思路构想阶段,设计师需要充分调动设计的创想能力,从不同角度尝试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通常,设计会从书籍的整体风格入手,逐步细化到开本、结构、形式、版面,进而以相对完整的设想作为设计初步构思的开端。
四、方案设计与深化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不断改进既定的方案,并且不断地将设计方案进一步细化,做得更为精炼,直到该方案达到了设计目标水准并且被客户接受。
“有意味的形式,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特性”,书籍设计需要以外在形式准确地表达出书籍内容所包含的思想,这是设计深化过程中最为艰难的步骤,同时也会是一个形式与内容相互妥协的过程。
五、设计确认与实施
设计方案经过不断推敲,得到认可和确认后进入设计的最后阶段——印刷、装订、成册的实施阶段。从设计到印刷,设计师需具备专业的设计经验,判断设计过程中的想法是否能在最终印刷阶段中被完美的得以展现,这完全取决于设计师长期积累的设计经验,以及对于书籍印刷工艺的掌握程度。
《Toit Du Monde》 设计:安德烈·巴尔丁
第二节 艺术+技术
书籍,文化的潜台词。她不仅延续着传统的历史文脉,同时浓缩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符号。法国学者弗雷德里克·巴比耶在《书籍的历史》一书中这样写道:“书是什么?就常识而言,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但是,如果说书确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日用品,那么,它的实际存在就将它裹在诗人所描写的这件黑暗的神奇外衣里。”
想要做好一本书,不仅需要掌握书籍设计最基本的技法表达和印刷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综合的文化素养,用艺术的方式给予书籍以诗意的表现。
一本需要边裁边看的书,使阅读有延迟、有期待、有节奏、有小憩。书籍由读者手工自助裁开,阅读完毕书籍的质感发生变化,翻口由原来的光边变成毛边,参差不齐的瑕疵感给人残缺美的视觉享受。
《不裁》2007年“世界最美的书” 设计:朱赢椿
“立意,孕育书籍艺术的胚胎;技术,催发书籍艺术的诞生。”
《Neo & Uddism》
课题实训
1.搜集国内外优秀书籍设计作品,按照书籍不同题材和种类分类,以图文(要求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形式形成优秀书籍设计作品文本整理册。
2.选择一本熟悉或记忆深刻的书籍,按照设计流程搜集所需素材,要求所搜集素材经过删选、整理、编辑、归类,制作一本素材文本整理册。
第三章 书籍元素
书籍设计,是在整体艺术观念指导下对组成书籍的各部分结构要素重新整理、排列、组合进行完整、协调统一的设计。是对书籍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外部装帧到内文版式的整合设计过程,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完整设计。
第一节 开本
开本指书刊幅面的规格大小,即把一张全开纸裁切成面积相等的若干小张,将它们装订成册。在书籍整体设计之前,首先必须确定开本的大小,它对书籍设计定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来确定开本大小。
一、结合书籍类型和特征考虑开本大小
书籍类型会给予开本设定以参考,原因在于每一种印刷品由于自身特有的定位和使用习惯,已然确立了必要的开本形式。例如:图表较多、篇幅较大的画册或厚部头著作通常会采用12开以上的大型开本;信息庞杂的杂志、教材则会采用16开的中型开本;文学书籍、手册多用32开;而某些工具书、小字典则会使用64开的小型开本等。
二、符合纸张利用率来决定开本类型
通常情况下,按国家标准分切好的平板原纸已充分确保了纸张尺度的高效使用,并成为书籍开本设定的一种衡量标准。从某种角度看,这是确保不浪费纸张、便于印刷以及控制印刷成本的先决条件。
不同的纸张类型具有不同的尺度大小,需要根据所选用纸张的原大小来考虑纸张的剪裁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标准开数分割法
特殊开数分割法(一)
特殊开数分割法(二)
特殊开数分割法(三)
第二节 比例
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数的比率关系。比例是一切形式产生的基础,它的产生是建立在数学和几何学的基础之上,具有庞大的体系及多种变化形式。
一、自然界中的黄金分割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认为“万物皆数”,并且认为数学的比例关系决定了事物的构造以及事物之间的和谐,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分割”,也称“黄金比”。
二、根号比例
现代工业化生产是建立在模数基础上的,如:德国工业标准(DIN)、日本工业标准(JIS)、美国标准协会标准(ASA)。在德国工业标准中,纸张的规格使用了根号2矩形。
第三节 ISO国际标准
ISO国际标准的纸张大小被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它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纸张大小参考,可以满足大多数的印刷需求。ISO的纸张系统是基于2次方根的高宽比(1:1.4142)。
一、各种纸型及规格
1.A型纸
2.B型纸
3.C型纸
“书籍设计师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好奇心,即强烈的求知欲;二是理解力,即具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并善于分解、梳理、消化、提炼并运用到设计中去;三是跳跃性的思维,即异它性及出人意表的思考与创意。”
二、书籍开本比例
标准尺寸:下表详细列出了标准的书籍大小,并且给出了它们共同的名字和具体的尺寸。
第四节 书籍结构要素
书籍结构要素包括护封、腰封、封面、书脊、环衬、护页、扉页、版权页、前言页、目录页、内页、封底、书函等。每一项相对独立的书籍结构要素形象,都在为书籍内涵与读者心灵的契合、书籍形式的创新表达以及书籍作为文化载体的传承而服务。
了解书籍结构要素名称、设计概念、形象特征和应用材料有助于书籍设计师全面掌握书籍设计中的细节要素,为创造性地设计书籍整体形象服务。
书籍结构示意图
“书籍是将信息视、听、触、嗅、味五感活性化的宇宙。”
一、护封
护封是精装书封面的外皮,一般用于精装书或经典著作。也称封套、全护封、包封或外包封。是包在书籍封面外的另一张外封面,书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面封、底封、书脊和前后勒口构成。护封具有保护装饰封面、展示书籍文化和传递书籍信息的功能。
文字、图形、色彩、构图、材料是护封设计的五个设计要素。在护封设计中需要运用原著触发的想象力和设计思维,构成书籍读物的启示点。在此基础上,把五要素进行创造性的复合,再采用超常规的思维、凝练的色彩与图形、强烈视差的文字排列、材料的选用等手段带给读者以强有力的视觉效果。
应用于护封设计的材料以纸张居多,有铜版纸、亚粉纸或硫酸纸。以硫酸纸为例,硫酸纸朦胧而不沉闷、舒雅而不冷漠,与朦胧显现的封面文字与图形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可以更好地突出和烘托主题,带给读者丰富的阅读情趣。除纸张外,应用于护封设计的还有各种织物、人造革、皮革、合成树脂纤维等材料。
好的护封设计,必须以书籍主题内容为前提,在护封设计要素的运用上赋予变化,以增强书籍作为文化载体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质。
第三章 书籍元素
书籍设计,是在整体艺术观念指导下对组成书籍的各部分结构要素重新整理、排列、组合进行完整、协调统一的设计。是对书籍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外部装帧到内文版式的整合设计过程,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完整设计。
第一节 开本
开本指书刊幅面的规格大小,即把一张全开纸裁切成面积相等的若干小张,将它们装订成册。在书籍整体设计之前,首先必须确定开本的大小,它对书籍设计定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来确定开本大小。
一、结合书籍类型和特征考虑开本大小
书籍类型会给予开本设定以参考,原因在于每一种印刷品由于自身特有的定位和使用习惯,已然确立了必要的开本形式。例如:图表较多、篇幅较大的画册或厚部头著作通常会采用12开以上的大型开本;信息庞杂的杂志、教材则会采用16开的中型开本;文学书籍、手册多用32开;而某些工具书、小字典则会使用64开的小型开本等。
二、符合纸张利用率来决定开本类型
通常情况下,按国家标准分切好的平板原纸已充分确保了纸张尺度的高效使用,并成为书籍开本设定的一种衡量标准。从某种角度看,这是确保不浪费纸张、便于印刷以及控制印刷成本的先决条件。
不同的纸张类型具有不同的尺度大小,需要根据所选用纸张的原大小来考虑纸张的剪裁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标准开数分割法
特殊开数分割法(一)
特殊开数分割法(二)
特殊开数分割法(三)
第二节 比例
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数的比率关系。比例是一切形式产生的基础,它的产生是建立在数学和几何学的基础之上,具有庞大的体系及多种变化形式。
一、自然界中的黄金分割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认为“万物皆数”,并且认为数学的比例关系决定了事物的构造以及事物之间的和谐,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分割”,也称“黄金比”。
二、根号比例
现代工业化生产是建立在模数基础上的,如:德国工业标准(DIN)、日本工业标准(JIS)、美国标准协会标准(ASA)。在德国工业标准中,纸张的规格使用了根号2矩形。
第三节 ISO国际标准
ISO国际标准的纸张大小被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它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纸张大小参考,可以满足大多数的印刷需求。ISO的纸张系统是基于2次方根的高宽比(1:1.4142)。
一、各种纸型及规格
1.A型纸
2.B型纸
3.C型纸
“书籍设计师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好奇心,即强烈的求知欲;二是理解力,即具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并善于分解、梳理、消化、提炼并运用到设计中去;三是跳跃性的思维,即异它性及出人意表的思考与创意。”
二、书籍开本比例
标准尺寸:下表详细列出了标准的书籍大小,并且给出了它们共同的名字和具体的尺寸。
第四节 书籍结构要素
书籍结构要素包括护封、腰封、封面、书脊、环衬、护页、扉页、版权页、前言页、目录页、内页、封底、书函等。每一项相对独立的书籍结构要素形象,都在为书籍内涵与读者心灵的契合、书籍形式的创新表达以及书籍作为文化载体的传承而服务。
了解书籍结构要素名称、设计概念、形象特征和应用材料有助于书籍设计师全面掌握书籍设计中的细节要素,为创造性地设计书籍整体形象服务。
书籍结构示意图
“书籍是将信息视、听、触、嗅、味五感活性化的宇宙。”
一、护封
护封是精装书封面的外皮,一般用于精装书或经典著作。也称封套、全护封、包封或外包封。是包在书籍封面外的另一张外封面,书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面封、底封、书脊和前后勒口构成。护封具有保护装饰封面、展示书籍文化和传递书籍信息的功能。
文字、图形、色彩、构图、材料是护封设计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