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历史名人 >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拿破仑与欧洲:帝国的征服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拿破仑与欧洲:帝国的征服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拿破仑与欧洲:帝国的征服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拿破仑与欧洲:帝国的征服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编委会编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08-05-01

书籍编号:30009841

ISBN:978780762735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33963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历史名人

全书内容: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拿破仑与欧洲:帝国的征服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 言


拿破仑·波拿巴,来自科西嘉岛的“荒野雄狮”,在土伦战争中一战成名。从此,整个欧洲在这个没有显赫家世的青年军官的雄心下,呈现出了不同于昔的局面。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拿破仑凭着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在马赛曲慷慨激扬的乐声中,指挥法兰西的军队横扫欧洲,旧的欧洲格局分崩离析,一个前所未有的欧洲出现在世人面前。


欧洲的君主们视拿破仑为洪水猛兽,一次次的联盟,一次次的战争,成就了拿破仑,也成就了拿破仑的对手。在硝烟和战火中,血流漂橹、尸横遍野,惨烈的战争已成为历史的影像,但是今天的欧洲依然保留着拿破仑的痕迹。


从拿破仑时代开始,人们对拿破仑的崇敬、赞颂、瞻仰抑或批评、谩骂、诬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拿破仑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君主或者军事家,他成了一种精神的化身。这种精神被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阐释着。湖畔诗人的吟唱,视拿破仑为自由与浪漫的代言人;歌德的讴歌,也无处不受着拿破仑的影响;《悲惨世界》这部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作为整个大革命时期法兰西的写照,更是对拿破仑时代、拿破仑精神的真实反映……


不仅如此,拿破仑的精神还渗透到了人类文明世界的各个领域。在音乐上,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拿破仑的赞歌,更是赞歌中的“拿破仑”;在建筑上,“凯旋门”,这个法兰西建筑艺术中的杰出代表,无疑是拿破仑的一座丰碑;在思想上,康德、黑格尔以及当时所有的思想家、哲学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拿破仑的影响。正如拿破仑终结了旧的欧洲格局一样,康德、黑格尔终结了整个古典哲学。


拿破仑不仅影响了法国,更影响了整个欧洲。虽然很难用一句话将拿破仑的功过是非说清楚,但是他和他所创造的时代,都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picture

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拿下巴士底狱,拿下巴士底狱”,革命群众这一响彻云霄的口号敲响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丧钟,也彻底打碎了君权神授的神话。千百年来被奴役的劳苦大众第一次把斗争目标指向封建制度本身,并开始以主人翁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时间


●1789年5月~7月


人物


●路易十六


●西哀耶斯


●米拉波


●德洛内




举步维艰的会议


随着专制王朝危机的加深,法国的财政严重赤字,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国王路易十六下令于1789年5月5日召开三级会议。


在举行了盛大的开幕仪式后,三级会议在人们的热切期盼中正式开幕。人们普遍希望能从国王的讲话中看到改革的希望。路易十六开始的讲话很是鼓舞人心,但后面的内容就大谈国库空虚,希望各阶层慷慨解囊,帮助王室度过难关等。他毫不掩饰地说:“我需要忠诚的臣民们的援助,以帮助我克服目前遇到的一切财政困难。”广大的第三等级的代表也已经看出,政府只是想达到增税的目的,对他们关心的改革问题视而不见。


1789年6月17日,在西哀耶斯的倡议下,第三等级将陷入瘫痪的三级会议改组为国民议会,暴跳如雷的路易十六关闭了会场,情绪激动的第三等级代表们一致谴责了这种野蛮的行为,他们发誓要不顾一切地将会议进行下去,甚至有人愤怒地主张到国王的窗户下开会。经过协商,最后他们决定到附近的网球场继续开会。正是在这里,他们进行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不产生法兰西宪法,议会绝不解散。


picture


毫无政治敏感的路易十六还没有意识到民众强烈的反抗情绪,在6月23日召开的联席会议上,他用一种盛气凌人的腔调发表演说,继续否认国民议会的合法性,要求三个等级继续分厅议事,并且以武力相威胁。路易十六命令散会,贵族和僧侣代表跟随国王而去。第三等级的代表们都不动,他们沉默无语,怒形于色。米拉波首先打破沉默,他充满激情地鼓励代表们说:“我请求你们维护尊严,保护自己的立法权,以此来信守你们庄严的誓约,非待宪法制定完成,你们不能离开这里。”国王的司仪官见势不好,以强硬的口气重申国王的命令,米拉波冲他发出具有震撼力的吼叫:“去告诉你的主子,说我们来到这里是受命于人民,只有用刺刀才能把我们赶走。”西哀耶斯以他那一贯镇静的作风对情绪激动的议员们说:“你们昨天怎么样,今天就怎么样,大家讨论吧!”


在王后以及部分宫廷贵族的鼓动下,向来无主见的路易十六开始向凡尔赛和巴黎调派军队,从边境调来了炮兵铁甲车,绝对忠诚的外籍军团也出现了,一时间人心惶惶。路易十六这一系列异常举措,特别是他对军队的频繁调动,给第三等级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人们普遍认为内战将至,屠杀在即。


picture


人民的光辉胜利


从1789年7月12日开始,巴黎群众像潮水般涌上街头,他们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表达对王室的强烈不满。有一个叫米卡尔·德穆兰的青年非常善于演说,他勇敢地跳上桌子,面对集会的广大群众大声疾呼:“公民们,一刻也不能迟延了,我们只有一条生路,那就是拿起武器!”台下的市民们对他报以热烈的欢呼,并立即进行了示威游行。这时,国王的近卫军骑着高头大马,手举大刀,野蛮地向手无寸铁的市民们砍去,惊慌失措的市民们只好四散奔逃。


1789年7月14日,起义群众得知荣誉军人院有大批武器,于是大家蜂拥赶到那里,心惊胆战的院长苦苦劝阻也无济于事,最后大家找到了2.8万支步枪和12门大炮,更多的人则拿起了刀剑和长矛。就在这时,人们听说巴士底狱的大炮正在对准圣安东区的工人聚居区,一向厌恶巴士底狱的群众到处高喊:“到巴士底去!到巴士底去!”他们浩浩荡荡地冲向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建于12世纪,当时是一座军事城堡,目的是防御英国人的进攻,后来逐渐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18世纪末,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专门关押政治犯。虽然巴士底狱当时只有82名法国老兵和32名瑞士籍雇佣兵,但这座建筑非常坚固,要想攻下并非易事。


守军军官德洛内侯爵马上和市民们沟通并同意一位名叫杜里奥的市民代表进入堡垒内和他谈判。双方谈判的气氛是友好的,德洛内假惺惺地表示,他无权拆除大炮,不过为了使市民们放心,他已经命令士兵把大炮后撤了几步,并且也拉出了炮眼。士兵们也一致发誓,如果自己没有遭到攻击,绝对不向市民们开一枪一炮。为了表示诚意,德洛内还特地邀请杜里奥和他共进了午餐。


picture


杜里奥以为自己圆满完成了使命,为革命事业立了一大功劳,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早已失去耐心的市民们识破了德洛内的阴谋,认为他故意拖延时间以等待援军,杜里奥苦口婆心的劝说根本无济于事。市民们不顾官兵再三警告,攻击了这座堡垒的吊桥,守卫巴士底狱的士兵于是用塔楼上的大炮轰击,然后从房顶上、窗户里向人群猛烈射击。市民们根本无法接近巴士底狱,于是他们从四周的街垒中向里面射击,但因为距离太远,对里面的士兵根本构不成威胁。有人主张把墙挖个洞装上火药,于是一些人冒险冲向墙边。但是从塔楼里射出了雨点般的子弹,就要接近围墙的勇士一个接一个倒了下去。巴黎市政府对这种险恶形势忧心忡忡,他们先后派出几个代表团劝说双方停止敌对行动,甚至敲起震耳欲聋的鼓声以引起充分注意,无奈当时的情况混乱不堪,枪声、炮声、喧叫声混杂在一起,代表团根本无法达到目的,况且此时的市民们对巴黎市政府先前的欺骗行为已深为不满。这时一位头发斑白的历经沧桑的老人高声喊道:“弟兄们,跟这些叛徒一起能干出什么名堂?走吧,跟我来!不到两个小时巴士底狱就可以拿下来。”市民们报以热烈的欢呼。


在要塞被围攻了整整4小时之后,一些人带着大炮来支援群众,一时间群情振奋,巴士底狱的这帮屠杀人民的刽子手的末日终于来到了。守军知道自己孤掌难鸣,要求按两军作战的传统不失体面地离开要塞,这样的要求人民显然是不会答应的,他们怎么会轻易放过与人民为敌的凶恶匪徒。大约5点钟的时候,德洛内抛出一张威胁性的纸条,上面充满火药味地写道:“如果你们不接受我们投降的条件,我们这两万公斤的火药,便可立时连各区及堡垒一起轰毁。”但士兵们无论如何是不接受德洛内的这个疯狂的举动的,他们可不想追随德洛内到天国去见上帝。他们迅速地逮捕了德洛内,在得到生命安全有保证的允诺后放下了吊桥。迫不及待的民众蜂拥而入,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德洛内等人秋后算账,人们将德洛内尽情地羞辱和殴打之后,又把他拖到市政厅门口并枪毙,最后割下他的头颅挑在枪尖上游街示众。


在惩治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时,市民们时刻不忘关押在监狱里的犯人,其实此时监狱里根本没有几个罪犯,最后他们只找到了7名囚犯。这些囚犯被民众簇拥着在巴黎街道上进行了盛大的游行,简直就像在举行节日庆祝一样,全城百姓无不为攻陷巴士底狱而欢欣鼓舞。


picture


攻克巴士底狱这一彪炳千古的伟大事件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之门,革命群众以自己英勇顽强的血肉之躯表明了人民不可侮,不仅给外强中干的腐朽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更重要的是人民第一次看到了自己所蕴含的伟大力量,从而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从此,大革命的洪流一浪高过一浪,以摧枯拉朽之势把封建专制制度埋葬在历史的废墟之下。

政坛新星的崛起——土伦战役


上帝注定要使拿破仑成为大革命的宠儿,而土伦战役正是上帝对拿破仑最初的垂爱。拿破仑因土伦战役一战成名,从此成为大革命中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就像一位伟大的舵手,开始引领法国人民走进汹涌的革命洪流,并为此奋斗终生。




时间


●1793年


人物


●路易十六


●卡尔多


●萨利切蒂


●拿破仑




危机中的革命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了。随后,在法国各大城市,市民群起效仿巴黎,捣毁了一切旧政权的市政机关,成立自己的政权与国民自卫军,封建政权濒临瓦解,革命的洪流势不可挡。制宪会议成为最高权力机关,8月6日正式发表了《人权宣言》,并在巴黎人民支持下粉碎了国王路易十六挑起内战的阴谋。


1791年9月3日,制宪会议通过了《1791年宪法》,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4月20日,路易十六在议会支持下对普鲁士宣战,但法军节节败退,普军攻入法国。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左翼呼吁废黜国王——法国最大的内奸,制宪会议号召全民皆兵,共赴国难,法国国内掀起了参兵入伍的热潮。


1792年9月21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但法军仍然扭转不了前线的颓势,人民愤怒了!1793年6月2日,武装的革命群众包围了国民公会,推翻了吉伦特派的无能统治。革命的激进派雅各宾派掌权了,革命从此进入了暴风骤雨阶段,法国的不利形势也彻底扭转。


picture


1793年6月,英国、奥地利、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侵入年轻的法兰西共和国。盘踞在土伦的无耻的保王党人瞅准时机,居然将祖国的敌人迎接进土伦,英、西军队就这样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个重要的要塞,拥有三十余艘舰船的法国地中海舰队也陷入英、西联军的控制中。山雨欲来风满楼,大革命的利剑就要在这风起云涌之际横空出世了!


拿破仑初试锋芒


土伦位于法国图瓦尔省南部,虽然只有几平方千米和十余万居民,却是法国南部重要的港口和海军基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对法国来说,土伦一旦失守,不但会破坏共和国的形象和声誉,而且还被当成一次试探。如果收复不了土伦,就会煽起熊熊烈火,以致酿成全面内战。所以,法军要想保卫革命,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拿下土伦。


为了捍卫革命成果,击退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猖狂进攻,以雅各宾派为首的革命政权在广大革命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在短时间内就组建了42万人的革命军队,并迅速奔赴前线,土伦就是他们围攻的重要据点之一。


但是,由于法军司令卡尔多将军军事部署的严重失当,多次强大的进攻都以失败告终,许多人因此对取胜逐渐失去了信心。这支军队的政治领导人萨利切蒂是拿破仑的同乡,他为法军的失败忧心忡忡,认为眼前最重要的是重新唤起军队的斗志。就在他考虑下一步的计划时,矮个子拿破仑突然闪现在他的脑海中,他一直认为拿破仑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恰巧拿破仑此时因公务也滞留在土伦,于是他抛弃其他一切事务去找拿破仑,向这位军事天才诉说了法军面临的不利形势。


拿破仑曾仔细研究过科西嘉港口及港口的工事防御情况,现在看到土伦的地形与科西嘉港口阿雅克修如此相似,精神为之一震,他敏锐地意识到要攻克土伦,首先要削弱雄踞锚地之上、居高临下的埃吉列堡垒的火力,唯有如此,才能拿下号称“小直布罗陀”的“马尔格雷夫”要塞,这样法军不仅可以控制内港入口,而且可使英军无法在内外两港立足。萨利切蒂恍然大悟,钦佩之情油然而起,内心也如释重负,顿时对法军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回到军营后,萨利切蒂立即任命拿破仑为炮兵长官杜特的助手。


picture


拿破仑向法军总司令卡尔多将军信心十足地上书说:“拿下埃吉列,不到一个礼拜,土伦就落入我等之手。”但一向高傲的卡尔多将军仍然相信他的正面进攻,对拿破仑的作战计划丝毫不感兴趣。多次碰壁的拿破仑对固执己见的卡尔多极为不满,他多次向救国委员会报告说,他既无法让卡尔多理解大炮的重要性,自己又没有权力推行要做的事情,上级逐渐对卡尔多将军产生疑虑,最后派杜戈米埃来代替他,拿破仑和杜戈米埃可谓志同道合,双方一拍即合,杜戈米埃兴奋地向上级报告说:“唯一可行的只有一项计划——波拿巴计划。”此时的炮兵指挥杜特将军是一个身负重伤的病号,连视察阵地都必须要人抬着走,他对拿破仑的作战计划和实施方式十分满意,于是鼓励拿破仑放手去干。羁绊已扫除,拿破仑终于可以一展鸿鹄之志,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了。


拿破仑决定马上实施自己期盼已久的战略计划,他在英军防线西南面构筑了13个攻城炮台阵地,其中6个阵地的配置可以集中火力对埃吉列堡实施打击。由于他了解当地的海防情况,因此他能够找到他所需要的火炮和器材,一共装了53门攻城炮。他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丘陵来布置炮群,把这些大炮推进到射程范围内,随后与英军展开了48小时的激烈炮战,埃吉列堡垒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在这次炮战中,拿破仑被一枚炮弹爆炸时所掀起的热浪掀翻在地,还好没有大碍。


拿破仑为这次炮轰敌人的堡垒行动付出了大量心血,当时一位军官如此评论:“这个青年军官既有很大才能,又有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和不知疲倦的充沛精力,我发现他总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他需要休息时,就裹着大氅睡在地上,从未离开过炮群。”但这次炮轰只是牛刀小试,完全收复土伦才是拿破仑的最终目的。


土伦的光复


对敌人实施两天的激烈轰炸后,拿破仑估计敌人的大炮已没有多大战斗力,而且这时法军围城兵力达到3.8万人,比守军多一倍以上,于是他决定迅速发动总攻击。1793年12月17日晚,激烈的总攻开始了。法军在主攻方向上投入了6000步兵,直指马尔格雷夫堡。拿破仑亲自带2000人参加步兵突击,谁知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滂沱大雨,寒风刺骨,电闪雷鸣,法军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在凌晨3点啃下了马尔格雷夫堡这块硬骨头,占领了埃吉列炮台,进而攻占了德阿里鸠斯要塞,港内的英、西联军的舰船暴露在法军火力射程之内。18日,英、西联军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放弃土伦,他们在烧毁军火库后仓皇撤退,许多人拥挤在水边,疯狂地跳进大海,狼狈之相不难想象。拿破仑后来在圣赫勒拿岛上回忆说:“从军火船上升起的浓烟烈火,如同火山爆发一般。13艘舰只在抛锚处燃起了熊熊大火,看起来犹如一团团的礼花,透过火焰,清晰地映照着舰上的桅杆及各舰的轮廓,大火持续了很多个小时,蔚为壮观。”


picture


但是,为了报复叛变的法国人,被激怒的革命军进入土伦后不分青红皂白,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两天之内杀害了四百多人,雅各宾派的一位军官说:“我们双手沾满了鲜血,但这是出于人道和责任。”拿破仑其实是反对这种过激行为的,但为了避免被株连,只能默不作声,因为这是有前车之鉴的,杜戈米埃就因为多嘴,被人指控“甘心与人民为敌”。


共和国的军队终于胜利地收复了土伦,但是很多人对收复土伦的消息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他们得知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收复了这个堡垒时,疑心就更加重了。的确如此,谁愿意相信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竟有如此本事,居然把力量雄厚的反法联军打得一败涂地呢。


“我是无法向你形容拿破仑的功勋的,他的知识非常丰富,智力极其发达,性格非常坚定,但这还不能够使你对这个非凡的军官的优秀品质有个最起码的了解”,这是杜纪尔将军对拿破仑的评价。杜纪尔将军热烈希望陆军大臣为了共同利益留下拿破仑,因为围攻土伦的整个军团都很清楚他在配备炮兵、巧妙布置包围、进行射击以及最后发起冲击的重要关头中所起的作用。另一位将军在为拿破仑请衔时也极尽佳词:“请你们奖赏这位年轻人,如果不奖赏他,他靠自己也会飞黄腾达的。”


土伦战役在法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此役不仅有力地打击了气焰嚣张的王党分子,而且极大地振奋了革命热情高涨的法国人民。拿破仑第一次展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敏锐的洞察力,这次战役对他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此他作为一名政坛新星冉冉升起。


picture

第一次反法同盟


“祖国在危机中!”这是新生的共和国对全体法国人民发出的战斗呼唤!惊魂未定的各国反动统治者视大革命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地要把它扼杀在摇篮中,法国的英雄儿女以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部抗击外敌的壮丽史诗。




时间


●1791年~1797年


人物


●路易十六


●布伦瑞克


●丹东


●拿破仑




强敌环逼


法国于1789年召开的三级会议成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导火索,当时法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剥夺了贵族的诸多特权,一些不甘心丧失权力的顽固大贵族纷纷逃到国外,组织起了“流亡法国运动”,他们派代表出入各国宫廷,鼓动君主们武装干涉法国革命,法王路易十六更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外国的武装干涉上,他在给普鲁士国王的信中露骨地说:“在我刚给奥国皇帝、俄国女皇、西班牙国王与瑞典国王的信中已说明,有武力为后盾的全欧洲列强会议是制止法国乱党的最好办法,这样才可以恢复我们所希望的秩序,并使危害法国的罪行不会殃及欧洲各国。”


法国大革命对邻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国人民普遍接受了革命思想并热情地歌颂和同情法国革命,这使得各国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恶狠狠地说:“我们不应该让有德行的国王成为野蛮人的牺牲品,法国君主政权的削弱将使其他一切君主制遭受危险,在我这方面我将全力表示反对。”另外,他们还有不可告人的想法,奥地利怀有扩张领土的野心;英国企图对北美战争进行报复;普鲁士则为了重新巩固已受到威胁的专制政权并使休闲的军队能用于领土扩张,这样,欧洲各国在各怀鬼胎的情况下决心把法国大革命扼杀在摇篮中。


picture


1791年5月20日,奥皇利奥波德二世和流亡贵族代表在曼图亚举行秘密会谈,会议达成的秘密协议被送到失魂落魄的路易十六手中,奥皇告知路易十六同盟军队将在7月底同时侵入法国,波旁王朝要在这个时候提出强烈抗议并立即宣战,这样各国就能轻易打败法军并帮路易十六复位。6月份发生了影响恶劣的国王逃跑事件,逃亡贵族和各国君主对路易十六的逃跑未遂深感不安,奥皇为此于7月份向欧洲各国君主发出通函,建议各国对法国发生的任何形式的“进一步的暴行”进行报复,8月份,他又与普鲁士国王和逃亡贵族代表联合发表《比尔尼茨宣言》,他们狂妄地要求恢复路易十六的王位,保障国王的自由出行,解散议会等,否则就要以武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初期告捷


面对列强的步步紧逼,法国国内要求宣战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这也正是路易十六所朝思暮想的。1792年4月20日,在议会的强烈要求下,路易十六终于如愿以偿地宣读了向“亲人”奥地利发出的宣战书,立法议会在批准用兵的同时还宣布一项声明:法兰西忠于自己的宪法准则,它既不会去打一场征服战争,也不会使用武力去剥夺任何人的自由。从此以后,欧洲开始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残酷战争。


法国当时的将领大多数还是专制制度下培养出来的旧军官,他们既无能力指挥又敌视革命。更为严重的是,国王和王后就是里通外国的卖国贼,王后甚至把法国的军事机密及作战计划提供给奥军,结果法军节节败退。面对当前极为严峻的军事形势,立法议会宣布“祖国在危机中”,所有职权机关立即处于戒备状态,凡是能够拿起武器作战和当过国民自卫军的人都动员起来。


就在法国人民革命热情高涨的时刻,普军将领布伦瑞克公爵却在科布伦茨发表威胁性宣言,声称如果法国王室一家受到任何伤害,他就将彻底摧毁巴黎,这种挑衅性的言辞无异于是一种极为愚蠢的火上浇油,只能激起法国人民的满腔怒火,这直接导致了1792年8月10日推翻王室的人民起义。


picture


1792年8月30日,普军包围了通向首都的咽喉要地凡尔登城,巴黎各处响起了一阵阵告急的钟声,雅各宾派的著名领袖丹东在议会中大声疾呼:“大家听到的不是告急的炮声,而是向敌人冲锋的步伐声。要想战胜敌人,打垮敌人,应该怎样办呢?大胆、再大胆、还是大胆!”9月20日,布伦瑞克率领普军在距离巴黎只有100多千米的东北小镇瓦尔米与法军遭遇,在晨雾中,法军以密集的炮火沉着地应对敌人的进攻,普军第一次被对方视死如归的军事行动所震撼,无奈的布伦瑞克随即率领普军一直后撤到德法边境。瓦尔米大捷是革命中的法国对外国武装干涉军的第一次胜利,它大大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从此法军开始转入反攻,不到两个月,法军先后占领了萨伏依、尼斯、美因兹、法兰克福等地,并取得了热马普大捷的辉煌胜利,法国领土全部解放。


全面胜利


1792年底,法军已越过原有国界并开始“输出革命”,正如布里索所说:“只有整个欧洲着了火,我们才能安宁。”丹东也提出了著名的“自然边界”的口号,就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路易十六被处死的事件,革命政府的种种行为激起了全欧洲的恐慌情绪。在这种剑拔弩张的紧张形式下,除了已经宣战的普鲁士和奥地利以外,英国、荷兰、西班牙、撒丁等国先后向法国宣战,第一次反法同盟正式组成,法国前期的战果丧失殆尽。到1793年6月初,反法同盟的军队已经开始侵入法国境内,在东北部有普奥联军入侵,在北部有英国海军包围敦克尔克,在西南面有西班牙军队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入境,在东南面则有撒丁军队进逼,英国宣布封锁法国所有港口,没收中立国驶往法国的运粮船只。


刚刚上台执政的雅各宾派在这种非常时期实行了革命的“恐怖统治”,军事上实施“全民皆兵制度”,整个法国顿时成为一座红帽涌涌、彩旗飘飘的军营。他们从基层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指挥官,例如提出“如果剑短,那就只有多冲一步”之口号的奥什将军,他当时年仅25岁。经过法国人民的巨大努力,法军迅速扭转颓势,1793年10月,法军两次打败奥军,12月收复土伦,西班牙和意大利军队也相继被赶出法国,法军进入外线作战。普军受到莱茵方面和荷兰方面的威胁,被迫同法军单独签订了《巴塞尔和约》,西班牙对法军攻入其境内深感不安,不久便同法国媾和,这时候法国的劲敌只剩下奥地利和撒丁王国了。


1795年秋,奥军在德意志方面击败法军,攻占美因兹和涅海姆、普法尔斯等地,意大利西北海岸一带也被奥军占领,这就形成了对法国两路夹击的态势。法国的督政府决定分左、中、右三路攻击奥军,左路和中路的法军主力负责在北线攻击奥军,而拿破仑率领的右路军在意大利只起辅助作用。但主力部队先后被奥军阻击而无所作为,拿破仑指挥的连战连捷的北意大利战场随即成为双方较量的主战场。


拿破仑所率领的军队起初缺吃少穿,士气低落,他雷厉风行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在皮埃蒙特战役中力挫撒丁军队,取得了辉煌战绩,正如他对士兵们所说:“你们在15天内取得了6次胜利,缴获了21面军旗和55门大炮,攻克了许多要塞,占领了皮埃蒙特最富庶的地区,俘虏了1.5万名敌军,杀伤敌人1万多名……你们没有大炮却打了胜仗,没有桥梁却渡过了河流,没有鞋袜而急行军,没有酒食而空腹露营。”被战争吓破胆的撒丁王国与拿破仑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停战协议,主要包括:撒丁将科尼和亚历山大里亚两座要塞交给法国的意大利军团驻防;向法军开放阿尔卑斯山所有山口;尼斯和萨伏依割给法国,同时根据法国的要求修改两国的边界等,这一系列条款使得撒丁完全成为法国的附属国。


拿破仑对负隅顽抗的奥军展开猛攻,在洛迪战役、卡斯奇里恩战役和里沃利战役中给奥军以重创,接连攻下了米兰、曼图亚要塞等地,整个北意大利完全落入法国的控制之中。接着,拿破仑迅速挥师东进,直逼维也纳,距法军仅100多千米的维也纳自然是万分惊恐,而此时的英国因财政困难无法继续援奥。走投无路的奥皇只好向拿破仑求和,双方于1797年10月签订了《坎波福米奥和约》,其主要内容是:奥地利割让荷兰、伦巴第和莱茵河左岸给法国;承认法国辅助成立的山南共和国、利古里亚共和国;交换其他地区战俘等,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彻底瓦解。


需要指出的是,拿破仑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征收沉重的税款、勒索大量的赔款,意大利众多的金银财宝和艺术珍品被掳掠到巴黎,流向了空虚的法国国库和督政府的腰包,拿破仑及其部下大发横财。这种赤裸裸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