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百科:军事领袖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世界军事百科:军事领袖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冯平,王国富,吴志樵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01
书籍编号:30039296
ISBN:978780163368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0278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军政领袖
世界军事百科:军事领袖
冯平 王国富 吴志樵 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前言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军事知识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我们只有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解和掌握,才能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军事科技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先锋,能够极大地促进基础科技的发展。军事科技不仅用于发展军事武器装备,用以巩固国防建设和促进和平发展,还逐渐转化为民用科技,它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日常生活水平。发展军事科技是我们提高国家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优先进行国防建设,优先发展军事科技。
军事战争既有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也有进行武力占领践踏正义的侵略战争,但不论什么战争,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我们都应当避免发生。我们既要反对侵略战争,呼唤世界和平,尽一切努力避免各种形式的战争,但也要积极参与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军事人物既有和平的护卫者,也有发动战争的恶魔。无论是军事领袖,还是元帅将领或英雄,他们都是人类和平的守护神,是人类正义的化身和良知的体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大无畏的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发扬,让其精神永垂不朽。至于发动战争的恶魔,他们是遗臭万年的人类败类,他们背叛人类幸福与和平的道义,摧毁人类文明,使广大人民残遭杀害和痛苦,我们必须人人唾弃,让其永世受到惩罚。
军事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窗口。军事与政治向来是相伴相随的,军事历史是政治历史的演绎,也是政治历史发展的高潮。任何一个朝代或者一个国家的开始与终极,都是伴随着军事战争的开始或终极。军事历史使政治历史更加集中与清晰,更加丰富与生动。我们要了解历史发展的概貌,首先就要了解军事历史发展的脉络。
总之,学习军事知识,加强国防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学习现代军事科技,加强现代国防建设,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为此,我们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的军事历史研究成果和军事科技发展概况,编撰了“世界军事百科”丛书。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武器装备篇”,主要包括陆战武器、空战武器、海战武器、常规武器、现代武器、古代军事等内容;第二部分“战争战役篇”,主要包括古代战争、近代战争、现代陆战、现代海战、现代空战、现代会战等内容;第三部分“军事人物篇”,主要包括军事领袖、军事元帅、军事将领、军事英雄、战争元凶、军事枭雄等内容;第四部分“战史军史篇”,主要包括欧洲战史、亚洲战史、非洲战史、美洲战史、军事历史、作战谋略等内容。
本套书系内容全面、史事详尽,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系统性,是广大读者学习了解军事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版本。
本书编委会
阿育王
1.残酷的征服
阿育王是古印度伟大的统一者,他积祖、父之余威,东征西讨,使整个南亚次大陆基本上都归入了孔雀帝国的版图,使印度成了一个空前强盛的帝国。在帝国的创建和国家的统一上,阿育王是印度史上的第一人。就这一点而言,他将超越印度4000余年的历史而不朽。
阿育王的祖父旃陀罗笈多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他率领孔雀帝国抵御了外族的入侵,并在北印度地区大肆扩张,经过多年的征战,他统一了北印度,这是古印度历史上的第一次。旃陀罗笈多的征战活动为后来孔雀帝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旃陀罗笈多的勋业对阿育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两位伟大的人物缔造了古印度最为辉煌、最为强盛的帝国。
前273年左右,阿育王继承了帝位,成为一强盛帝国的统治者。即位后的阿育王继承了其祖父统一古印度的遗志,就像半个世纪后东方的秦王嬴政横扫六合、席卷天下一样,阿育王也开始了他在南亚次大陆的征战与统一活动,一个时代已悄然来临。
征服战争是残酷的,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寸土地的夺得都要经过流血与牺牲。战争是历代帝王将相名垂史册的良方,但万千遭屠戮的百姓何辜之有?伟大的亚力山大大帝东征,在小亚细亚、中东等地一再屠城;长平之战,赵国40万降卒被坑杀;古罗马人将征服城市的居民杀的杀、卖的卖,这一切都充满了血腥。我们在欣赏历史上那些著名统帅、军事天才的赫赫战功时,不应忘了战争是无情的,不朽勋业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尸骨,是一个个血流成河的悲惨场面。
阿育王的征服战争逃脱不了血腥,可以说阿育王是用被征服者的鲜血浇灌出了他古印度第一人这一地位的。据历史记载,阿育王时代,帝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征服是对印度半岛的揭陵伽国的征服,这也是孔雀帝国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征服战争。揭陵伽国依赖外贸,很是富庶,他们对阿育王的征服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阿育王最终还是征服了揭陵伽国,阿育王对揭陵伽采取了毁灭政策,他在那里屠杀了10万人,掳走了15万人。
征服了揭陵伽,阿育王已基本上完成了对南亚次大陆的战争,阿育王也因他的统一勋业而被写入史册。从此,在整个印度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幅员空前的统一的强盛帝国,阿育王高居于帝国的权力宝座之上,俯视着匍匐在他脚下的亿万臣民,志得意满。
2.统一南次亚大陆
在亚洲的历史上,常出现一些强盛的帝国和伟大的征服者,如纪元前的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以及后来出现的孔雀帝国和半个世纪后在东方出现的秦帝国,这都是声名赫赫、影响深远的帝国。伴随着帝国的出现,一个个伟大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也在历史的舞台上开始了他们的活动,像居鲁士、大流士,以及阿育王和秦始皇都是帝国的缔造者、都是光耀千古的人物。最有可比性的是阿育王和秦始皇,两位强盛帝国的创建者在位时间都较长,这使得他们在较长的时间内占据历史舞台的中心,创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阿育王在祖辈创下的基业的基础上,一举统一了南亚次大陆,在印度历史上建起了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帝王;秦始皇则奋六世之余烈,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建起了亘古未有的强大帝国,自己做了千古一帝。此二人都是雄才大略的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在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勋业篇章,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都是自己民族与国家的伟人。
阿育王在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后,采用各种手段加强自己的统治,他掌握着帝国的军事、行政、司法的最高权力,而且阿育王还极力神化自己,他称自己为“诸神的宠爱者”,是带人形的伟大之神,这就像秦始皇称自己为天子,是代表无所不能的上天统治天下苍生的,都是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寻找根据,神化自己的统治。在阿育王时期,帝国的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阿育王一方面神化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国家机器的功能。在阿育王之下,有太子辅佐朝政,并设有顾问和贵族会议,在边远地区设总督加以控制,而总督多由皇子充任,另外特务机构也遍布全国,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孔雀帝国是以武力征讨而建立的,所以,阿育王手中有一支在当时所向无敌的庞大军队,它成为阿育王对内统治的重要工具。
3.大力弘扬佛教
阿育王在统一了南亚次大陆后,为加强对庞大帝国范围内的臣民的控制,他开始利用佛教,把它作为加强精神统治的工具,大力提倡佛教。
在征服了揭陵伽之后,整个印度基本上都归属于阿育王的帝国,他拥有庞大而无敌的军队,已没有明显的对手了,阿育王以后的任务就是如何治理其帝国了,这时,他想到了在印度流传已久的佛教,它作为一种精神上的鸦片,可以为他的统治服务。于是阿育王便故作姿态,宣布在帝国内要用“法的声音”代替“战鼓的响声”,他要让佛教充当他统治和征服人民的工具。
在揭陵伽战后,阿育王在其帝国范围内大力弘扬佛法,教导人民服从忍让,开始使佛教成为国教,这可从遍布全国的刻石中看出。同时,阿育王还对其他传播于印度的宗教如婆罗门教、耆那教等宗教持宽容态度,利用它们作为麻醉人民的工具,以利于其地位的巩固。
在阿育王的支持下,大约在前253年,在孔雀帝国的都城华须城召开了佛教历史上著名的第3次“结集”,即是进行佛教经典的编纂。此次集会历时9个月,使佛教经典最后成型,经律论三藏皆备。在进行了大规模的佛教经典的整理之后,阿育王派大批僧侣到全国各地去宣扬佛法,向人们灌输佛教教义,以便于他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统治。除了在国内发起大规模的传教活动外,阿育王还广派僧侣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弘法。
这样,在阿育王的大力提倡与支持下,佛教不但在印度盛极一时,而且还开始走向世界,在亚洲地区广泛传播,佛教开始成为世界性宗教。随着佛教的流布,佛教经典也随之流出,当时佛教的南传北播,其书写经典的语言也出现了分野,南传锡兰的佛教,其经典是用巴利文写就的;北播中亚内陆的佛教,其经典是用梵文写出的,后来中国接受的经典大多是用梵文写成的。
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流布广,影响大,特别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对各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佛教流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与中国文化互塑,形成了独具中国色彩的禅宗佛教文化。
阿育王大力倡导佛教,其本意在于加强自己的统治,但却在不经意间使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使他成为人类佛教史的重要人物。
居鲁士
1.亚洲的统治者
居鲁士是古代世界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古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帝国之一的波斯帝国的创始人。他从一个小国之君,在短短的十余年的时间里,灭掉了西亚的3个强国:米底亚、吕底亚和新巴比伦王国,建立起一个东至印度、西达地中海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不仅完成了自己征服者的历史任务,而且对当时的文明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居鲁士作为波斯帝国的创建者,他是依靠武力征服来完成他的不朽勋业的,在这些大规模的征服中,居鲁士表现出了他的军事天才,同时也奠定了他作为一个伟大征服者的地位。
前553年,居鲁士起兵攻击米底亚,确切地说,应该是居鲁士造反,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是臣属于米底亚王国的。米底亚人和波斯人在血缘和语言上都十分相近,居鲁士的造反其实是要改朝换代。经过3年血战,居鲁土征服了米底亚,生俘其国王阿斯提亚格斯。
征服米底亚之后,居鲁士又发动了向西亚的征服战争,先后使亚述、亚美尼亚和小亚细亚的东部归入波斯的版图。但居鲁士并未满足,他继续西进。前547年,居鲁士率军攻击小亚细亚最富有最强大的吕底亚王国。双方在吕底亚王国都城萨迪斯以东的平原上展开了决战,居鲁士取得了胜利。前546年5月,居鲁士攻占萨迪斯,俘虏吕底亚国王伊洛伊斯。居鲁士的西征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不仅据有了小亚细亚,而已使半岛沿海的众多的希腊城邦臣属于波斯,开始了与希腊在地中海的争霸时期。
在荡平西方后,居鲁士又率波斯大军东进,征服整个东部伊朗,并在阿富汗设省。随后居鲁士又渡过乌浒河,到达了药杀水,他把这条河流作为了帝国的边界,并在药杀水的南岸修建了7座城池,联成一道坚固的防线。7座城池中最大的一座叫“居鲁士城”。前540年,居鲁士又将帝国疆域扩展到印度河畔。
2.征服巴比伦
征服印度后,在居鲁士的视野里便只剩下巴比伦王国了。巴比伦王国控制着中东地区最肥沃的土地,它的富有让人羡慕不已,巴比伦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那里有奇迹般的空中花园,有美轮美奂的通天塔。而且巴比伦人原是米底亚王国的盟国,现在又与埃及结成了反波斯的同盟。居鲁士不能容忍一个富有的反波斯的巴比伦王国的存在,现在他已征服了东西部广大地区,波斯人已成为了“亚洲的统治者”,踌躇满志的居鲁士决定征服巴比伦。
而此时的巴比伦已是江河日下,虽拥有广大的地盘,但只是徒有虚表,其内部的重重矛盾使得它根本无法与蒸蒸日上的波斯相抗衡,更何况波斯拥有居鲁士这样伟才大略的人物。前538年,居鲁士率大军进攻两河流域,10月,波斯、巴比伦在底格里斯河西的亚述古城奥庇斯展开大战,巴比伦的军队遭到败绩,整个巴比伦已无心抵抗。10月13日,居鲁士的波斯军队进入了巴比伦城,他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不久,巴比伦王国的末王郡波尼德也被俘,巴比伦王国灭亡,两河流域的历史从此便掀开了新的一页。
居鲁士在短短的10余年时间里,通过军事征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在不停的征服中,居鲁士显示了他的军事天才,同时,他还是一个卓越的仁慈的政治家。居鲁士并非一味地靠武力征讨而创建其帝国,他不喜欢极为残忍的征服,尤不像亚述帝国那样的以烧杀掳掠为能事。居鲁士常表现得极为宽厚,他尊重被征服地区的宗教和风俗,从不把波斯的宗教强加于被征服的地区。居鲁士征服巴比伦后,在新年里,他遵照巴比伦的习俗,握住马都克神像的手,显示他是巴比伦正统的王者。他把巴比伦王掳掠到巴比伦城的神像又都送还原地,由此而受到各地僧侣的欢迎。在征服巴比他后,居鲁士释放了“巴比伦之囚”,使被囚禁的四万多名犹太人重归故里,允许犹太人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居鲁士的这一决策意义实在重大,影响也足够深远,没有居鲁士的开释,犹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有可能就会消失。
居鲁士的宽大政策或许有其政治上的目的,但这不会减损他的伟大,他由此获得极大声望,以至于叙利亚人和腓尼基人都对他表示效忠,希腊人虽然视居鲁士的波斯为最大敌人,但他们对居鲁士还是充满了崇敬之情。
3.改变历史进程的功臣
在征服巴比伦之后,居鲁士回到了波斯,他用了几年时间去消化因征服带来的问题,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将他庞大的帝国组织起来。然后居鲁士进行了他一生中最后的远征,去对付帝国东北边境上的游牧民族——马萨格泰人。前529年,居鲁士在与马萨格泰人的激战中,身负重伤,随后死去。居鲁士的尸身后来被运回波斯,葬在波斯古都怕萨尔迦德,一代征服者长眠了。200年后,又一位伟大的征服者来到了居鲁士的陵墓前,他就是亚历山大大帝,雄盛一时的波斯帝国灭在了他的手里,他站在波斯帝国创建者的墓前,看到了居鲁士墓入口处镌刻的文字:“人啊,不论你是谁,也不论你来自何方,我,居鲁士,波斯帝国的缔造者,不要吝惜这一小块供我栖身之地吧!”亚历山大的感受无人能知,两个征服者就这样对了话。
居鲁士死后,波斯帝国还在继续向外扩张,继位者居鲁士的儿子冈比斯征服了埃及。把整个中近东统一成一个大帝国。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亚、非帝国出现了,它前后持续了200年的时间,在中东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居鲁士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征服者,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并延续了200年之久。在征服的业绩上,后来的亚历山大可以与居鲁士相提并论,但就创建帝国而言,亚历山大无疑则逊色得多,亚历山大帝国持续的时间极短,很快便分崩离析了。可以说,波斯帝国是罗马帝国诞生前最有影响的帝国。它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居鲁士则是首席功臣。
居鲁士一生的活动是世界历史上的主要转折点之一。人类的文明在前3000年左右在苏美尔地区和埃及的尼罗河地区发展起来,在此后到居鲁士征服的2500多年间,苏米尔以及闪米特人相继生活在中东地区,在这整个的历史时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尼罗河三角洲及河谷可以说是世上最富饶的地区,而且文化也处于最先进的行列中。但居鲁士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创建的波斯帝国使上述两个文明的无可比拟性成为历史,它们占据中心地位的时代一去不返。自居鲁士征服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埃及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不再是文明世界的中心了,它们从属于边缘地区。在此后的1000年间,曾经创造过辉煌的闪米特人再也未获得独立。先是波斯人,随后是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再随后是帕提亚人、罗马人,最后是萨珊人,他们相继统治着这一古老的文明地区。直到7世纪时,半岛上的阿拉伯人才又重新夺回了祖先的统治地区。
由此可以知道,居鲁士的伟大并不在于他赢得了众多战斗的胜利,也不在于他征服了多少土地,就前者而言,居鲁士比不上亚历山大和拿破仑,就后者而言,居鲁士不如成吉思汗。居鲁士的伟大在于他建立的帝国深深地,也是永远地改变了古代世界的政治体系,在于他真正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秦始皇
1.离奇的身世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他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但是他的身世却很离奇。
战国时期,各国连年征战,局面混乱,彼此都有吞并别国的野心。为了互相表示信任,各国互相交换王子王孙为人质。秦赵两国为了表示友好,也互派人质。秦昭王派王孙异人到赵国去做人质。当时异人已是壮年,异人兄弟很多却派他当人质,是因为母亲夏姬失宠。异人在赵国当人质期间,秦国不守信用,几次发兵攻打赵国,赵国对待异人就像对待奴隶一样。正当这个落难异国他乡的王孙归国之心相当强烈,而希望却非常渺茫的时候,富商吕不韦却主动找上门来,要帮助他归国继位。
颇有政治头脑的富贾吕不韦,在赵国邯郸做生意时见到了秦国公子异人,他立刻意识到“奇货可居”,决定在异人身上做一笔一本万利的大生意:倒卖国王,并谋取政治地位,光耀门庭。
吕不韦对秦国王室内部形势作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并答应以千金为异人游说安国君和受宠的华阳夫人,使他们同意立异人为嗣。异人感激地说:“如果登上王位,封吕不韦为相国。”吕不韦于是经常往返赵秦,四处用金钱开路,再加以鼓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安国君终于同意立异人为嫡嗣,并请吕不韦为异人的老师。
异人并没有马上归国。有着常年经商生涯的吕不韦,算盘越打越精,胆子也越来越大,他正酝酿一个更大的阴谋,就是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秦王宝座。在他的姬妾中有一位能歌善舞美貌出众的女子,名叫赵姬,吕不韦很喜爱她。当他知道赵姬已怀孕后,就进行精心安排。请异人到家中喝酒,有意要赵姬为异人敬酒献舞,因为她容貌端庄俊雅,被异人看中。异人请求吕不韦把赵姬送给他为妻。吕不韦顺水推舟,将赵姬送给了异人。赵姬此时身中怀孕的就是以后的秦始皇,实际上是吕不韦的儿子。秦昭王48年正月,赵姬在赵国邯郸生下一个男孩子,取名政,秦为嬴姓,故名嬴政。
嬴政随父在赵国生活了9年,9岁时,秦昭王死了,安国君即位,异人以太子的身份带着嬴政回到了秦国。安国君即位时已年过半百,在位一年就死了,异人即位,即秦庄襄王。庄襄王当了秦国的国王以后,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封吕不韦为相国,食洛阳10万户。至此,吕不韦贩卖国王的大生意才算真正一本万利。
嬴政13岁时,庄襄王死了,嬴政即王位。吕不韦以“仲父”的身份辅政。在吕不韦辅政的9年中,不断强化着自己的权威。秦王政步入青年以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见。虽然在“大一统”这点上,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但在追求统一的形式、道路上,尤其是由谁主持统一大业上,却有很大的分歧。秦王政对吕不韦专权很不满,和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可是,在当时“世变主少,群臣相疑”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吕不韦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在嬴政初即位的一段时间内,秦国可能会发生内乱。所以吕不韦对稳定国家政局起了很大的作用。到嬴政20多岁时,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与吕不韦无论是在思想上、政见上,都有很大差异,有些甚至根本就是对立的。吕不韦也觉察到这一点,所以吕不韦想通过撰写《吕氏春秋》对秦王政的思想加以控制,他派人写好了一本《吕氏春秋》经过修改后,诏告天下:凡是能改动其中一个字的,赏千金。而秦王政是一个专断而又骄横的人,决不受制于人,对吕不韦的说教,有些根本就不接受,他要自己网罗人才。
秦王政22岁时,举行冠礼,这就意味着,秦王政要亲理朝政了。在这期间,宦官嫪毐利用太后的宠爱,大力发展自己的权势,权势能与吕氏比高低,并且企图杀害秦王政,立他与太后的私生子为国君。在公元前238年4月,秦王政在旧都雍举行冠礼时,嫪毐便乘机发兵攻打秦王。秦王政早有防备,两军在咸阳交战,嫪毐发兵不得人心,部队倒戈,秦王抓到嫪毐后用“车裂”的死刑,灭其亲族,并杀死他与太后所生的私生子,遣太后于贳阳宫。通过镇压叛乱,充分表现了秦王政政治才能。镇压嫪党徒必然牵连到吕不韦,秦王政本想诛杀吕不韦,考虑到他在先王和自己年幼时辅政有功,于是免除死刑,只解除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并把他全家迁出咸阳,吕不韦出咸阳后,暗中与六国国君往来,被秦王政所知。吕不韦担心死在自己儿子手里,就喝毒酒自杀了。秦王政下令:从今以后,如有像嫪毐和吕不韦这样专横的,一律照此处置。
2.统一六国
秦始皇是一个胸中有远大抱负的人,他常一个人站在山冈上看着太阳,眼中炯炯有神。他的心中已经燃起熊熊烈火,这场火必将燃烧在整个中华大地。
秦王独揽大权之后开始招揽人才,他废除了“逐客令”,命令外出使节到各国去物色人才,楚国的李斯慕名而来,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六国”的政治主张,这与秦王不谋而合,所以李斯很受秦始皇的器重。另外魏国的张仪提出的“连横”主张,就是让秦国和六国分别结盟防止六国结成反秦同盟,然后一个个的消灭掉,也被秦王采用。秦始皇非常重用他们,常对他们说:“你们就是我的两条腿,没有你们,我什么也做不成呀!”后来,李斯成为秦国的宰相,张仪则帮助秦始皇打败了六国。
秦王20年,嬴政派王翦、辛胜大举攻燕,燕、代联军抵抗,被秦军破于易水之西。次年,秦又征调大军支援王翦,大败燕军,攻陷燕都蓟城,燕王逃向辽东。秦将李信穷追不舍,在衍水大破太子丹军,燕王被迫杀太子丹,将头颅奉献秦军求和。秦王25年,秦将王贲灭燕,俘虏了燕王喜,至此燕国灭亡。
秦王22年,秦将王贲率兵攻魏,挖开黄河,水淹魏都大梁,魏王请降,魏亡。灭魏以后,秦国乘胜向楚国开进。秦王24年,秦将王翦攻入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楚亡。秦王26年,秦将王贲攻齐。齐王建被俘,齐亡。
秦始皇从秦王17年灭韩开始,到始皇26年,历经10年时间,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3.郡县制与统一度量衡
统一天下后,嬴政知道,靠武力统一的天下并不一定长久。于是,他以秦国制度为蓝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实行全面改革。自然,确定嬴政的地位和权力成为主要任务。他认为“王”涵义狭小,必须更新方可彰显自己的无量功德和人君的至上权威,于是责成群臣议举尊号。群臣和博士认为秦王平定天下,功业空前,远超五帝,鉴于古有三皇而秦皇最贵的传说,建议尊号更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自称为“朕”。秦王嬴政觉得自己功兼三皇五帝,决定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皇帝”,并批准“制”、“诏”、“朕”作为皇帝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
但秦始皇又犯难了,天下应当怎样统治呢?他向臣下问起,大臣对秦始皇说:“六国诸侯刚灭,燕国、齐国、楚国离京城太远了,您不如把几个皇子分封到那些地方去做王,协助陛下统治天下。”
宰相李斯反对分封皇子的建议,说:“陛下统一了天下,可以在全国设置郡县。子弟功臣多,赏些赋税钱财,不要分封诸侯,这样您才容易控制他们!”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他说:“以前天下战争不断,是因为分封诸侯王的原因。如再分封诸侯王,是埋下了战争的祸根。”
于是秦始皇把他的天下划分为36郡,郡以下设县。秦始皇在中央朝廷里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廷尉、治粟内史等重要的官职协助皇帝治理国家。所有这些官员都归皇帝任免和调动,一概不得世袭。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
后来,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大体上是在秦始皇的这套体制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
秦始皇把原6国的兵器全都收缴到京城咸阳来,回炉熔铸成12个大铜人和许多铜器。把它们立在咸阳宫殿前面的两边,象征着秦始皇灭亡6国统一中原。
秦始皇以圆形方孔、每个重半两的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秦始皇下令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如尺寸、升斗、斤两等。这样各地经商,做买卖都没有困难,因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原六国的车辆和道路也都不同,这样不方便。于是秦始皇下令,规定车辆上两个子间的距离,一律都定为6尺。又修筑从京城咸阳到全国各个重要地方的大路。
战国时期的文字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秦始皇又下令统一文字,规定一种叫做小篆的字体,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后来整理成一种比小篆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作隶书。隶书跟现在的楷书已经很相像了。
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就方便多了。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北部的匈奴势力对秦王朝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他们经常派兵抢夺内地的财物,为了保证中原地区的安定,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攻匈奴,经过几次大战,蒙恬攻取了河南、高阙、阴山、北假等地方,并在这里设置了34个县。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从中原地区迁移3万多户到这里垦荒种植。接着,秦始皇便开始大范围地修筑长城,在秦、赵、燕3国长城原有的基础上,加以连接、修补,构筑了西起陇西临洮、东至鸭绿江,长度达1万余里的长城。这就是至今仍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古代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高度智慧的结晶。它的建成,对于防范匈奴,保卫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几千年来,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
秦王朝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旧贵族们还大量存在,拥有大批奴隶的大商人还大量的存在,而代表这些旧势力的儒生也大量存在。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在一次庆祝宴会上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李斯提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