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女性人物 >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林之满,萧枫等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2-01

书籍编号:30044691

ISBN:978754510067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6000000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女性人物

全书内容:

话说中国: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


林之满 萧枫 主编


辽海出版社

编写说明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博大精深的启迪心智的教科书。中国历史是独树一帜的东方文明史。承载中华文明的中国历史,在她形成发展的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她虽然历经坎坷,备尝艰辛,却始终以昂首挺立的不屈姿态,耸立在亚洲的东方。即使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对中华文明一个多世纪的强烈冲击和重重劫难,也没有使曾创造过辉煌的中华文明沉沦,反而更勃发了新的生机。


《话说中国》丛书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挫折、统一与分裂、前进与倒退、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放在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中,逐一展现。


《话说中国》丛书是一幅历史长卷,共分50卷10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第1卷文明开放的天朝大国(上、下册);


第2卷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册);


第3卷分分合合的朝代更替(上、下册);


第4卷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上、下册);


第5卷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下册);


第6卷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下册);


第7卷治国安邦的历代名臣(上、下册);


第8卷一尘不染的历代廉吏(上、下册);


第9卷尔虞我诈的宫廷政治(上、下册);


第10卷源远流长的远古文明(上、下册);


第11卷稳步发展的社会经济(上、下册);


第12卷日趋活跃的商业贸易(上、下册);


第13卷刀耕火种的古代农业(上、下册);


第14卷穿越时空的天文历法(上、下册);


第15卷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上、下册);


第16卷独具一格的古代数学(上、下册);


第17卷日新月异的古代物理(上、下册);


第18卷领先世界的古代化学(上、下册);


第19卷独树一帜的中国地理(上、下册);


第20卷震惊世界的科技发明(上、下册);


第21卷光耀世界的科技名家(上、下册);


第22卷惊心动魄的经典战役(上、下册);


第23卷智虑谋深的军事名家(上、下册);


第24卷影响深远的军事思想(上、下册);


第25卷精华荟萃的中国兵书(上、下册);


第26卷严密精深的军事制度(上、下册);


第27卷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学(上、下册);


第28卷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上、下册);


第29卷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上、下册);


第30卷绝唱天宇的中国诗歌(上、下册);


第31卷脍炙人口的中国词赋(上、下册);


第32卷千古流传的民间文学(上、下册);


第33卷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上、下册);


第34卷绚丽多彩的中国绘画(上、下册);


第35卷凝固不朽的中国雕塑(上、下册);


第36卷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下册);


第37卷低徊狂放的中国音乐(上、下册);


第38卷摇曳多姿的中国舞蹈(上、下册);


第39卷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上、下册);


第40卷美轮美奂的中国戏剧(上、下册);


第41卷妙趣横生的艺坛典故(上、下册);


第42卷彪炳史册的古代典籍(上、下册);


第43卷震聋发聩的思想文化(上、下册);


第44卷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下册);


第45卷定格历史的史学名著(上、下册);


第46卷百花齐放的古代教育(上、下册);


第47卷风格迥异的古代民族(上、下册);


第48卷遐迩闻名的巨商名贾(上、下册);


第49卷传诵千古的历史掌故(上、下册);


第50卷扑朔迷离的千古奇案(上、下册)。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的经验是前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才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包蕴着发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现实,理智地面对将来,就应当自觉地回顾历史。现代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历史启迪现实的无穷魅力。惟有从历史经验这里感知杂乱纷纭的现实,才能体会历史智慧的美感与简洁感。


这种由历史引发的智慧、魅力与美感,对丰富一个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一个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人文素质。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是由他所属的民族几千年文化创造的基因,积淀在他的血液和灵魂中形成的。人文教育以文史哲为主体,对人的素质提高具有特别的价值,而中国历史恰恰正是文史哲三位一体的糅合和载体。只有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才能树立民族自信心,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以他们的不断传承和新的创造,继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共同的血脉上发展起来的13亿中国人和5000万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应有这样的共识,都应当承担这样的责任。


《话说中国》丛书把传统的教育和未来的展望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当代中国人顺应悠久古老的中华文明融注世界发展的现代潮流。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话说中国》丛书编委会


2008年2月

一、秦汉皇后


吕后吕雉


嫁亭长南征北战


吕后,名雉,宁娥姁。吕后生得漂亮,而且聪明伶俐,性格活泼好动。尤其是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时常招人疼爱。吕雉父亲吕公是沛县县令的好友,到沛县县令家躲避。沛县的官吏豪杰听说县令家里来了位旧交,都纷纷前往看望。当时刘邦仅是一个小亭长(秦法:乡村十里为亭,十亭为乡),他也到县令家问候。吕公善面相,在酒令之间细看刘邦乃一贵相。他生得相貌堂堂,方面,高鼻梁,美须髯。酒足饭饱以后,刘邦正要告辞,吕公热情挽留。吕公诚恳地对刘邦说:“我一向喜欢研究相术,今天见到阁下,相貌贵不可言,愿阁下自爱,我的长女相貌不恶,想收你做女婿,不知意下如何?”刘邦真是又惊又喜,当下欣然应诺。事后,吕公回到内室,和吕夫人谈起此事,吕夫人生气地对丈夫说:“你一向说这个女儿命相奇贵,要嫁给贵人,怎么现在要把爱女许给一小小的亭长?”吕公不顾老伴的反对,依然将女儿嫁给了刘邦。


刘邦任亭长不常在家,很少从事生产。吕雉则留在家中帮助家计,下田劳作,夫妻二人十分恩爱。婚后数年,吕氏生了一女一子。


秦二世元年(前209),刘邦响应陈胜起义,吕氏宗族几乎全部参加了刘邦的起义队伍,随他转战南北。公元前205年,刘邦统帅的汉军自汉中东下,乘项羽在山东作战,后方空虚,连续作战打到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得知此信迅速回军,大败汉军。刘邦与数十骑败逃途中经过家乡沛县,想将家人一起带走,不想刘邦父亲太公和吕雉已被项羽扣作人质,只有儿子刘盈姊弟在路上遇到刘邦,得以安全逃离。


此时吕雉之兄吕泽带领一支汉军驻守在下邑(今安徽砀山),他接纳了疲惫不堪的刘邦,才使刘邦有了一立足之地。此后楚汉两军在荥阳一带对战三年之久,直到公元前203年九月,楚汉签订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的停战协定以后,项羽才将太公和吕雉送还刘邦。不久,项羽败灭,刘邦正式称帝,随后吕氏也成了皇后。


连环计保子承嗣


吕后的儿子刘盈被册立为太子,女儿封为鲁元公主,嫁与张敖为妻。鲁元公主最受宠于吕后。


吕后最大的敌人,是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她不仅是情敌,还威胁到太子刘盈的合法地位。这位戚夫人是他起兵之初在山东时所娶。戚夫人所生一子名如意,刘邦说他像自己,甚为宠爱,封十岁的如意为赵王。


这时的吕后已年老色衰,刘邦总是带戚夫人南征北讨。太子刘盈仁和,刘邦不喜欢他,说他懦弱无用。戚夫人虽然受宠,但她并不知足,她希望刘邦立如意为太子,母以子贵,日后,她也许会成为皇后、皇太后,刘邦也有此意。不过,废立太子须和朝中大臣计议,刘邦在朝中提出后,结果遭到各大臣的一致反对。因为刘盈被立为太子已有八年之久,如无罪被废,将大失人心,动摇国家根本。吕后在东厢偷听大臣的争论,内心也十分紧张、恐慌。这时,有人建议吕后去请教留侯张良。于是吕后密使其兄建成侯吕释之去请教张良,依计而行。


公元前192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此时刘邦正生病,决定派太子刘盈领兵去征讨。刘盈从来没有领兵打过仗,实在难以胜任。这时太子宾客东园公等四皓为太子献策,去见吕释之,说太子将兵,有功不能增加他的权位,无功恐怕要影响太子地位。吕释之觉得此话有理,立即去见吕后,吕后当然替儿子着想,所以,二话没说,找了一个机会,依照四皓之计劝说刘邦。刘邦十分不悦,只好亲自带兵征讨。到第二年消灭英布后回朝,刘邦又重提废太子的意旨,正巧朝中举行庆宴,太子由四皓随从上朝拜贺。刘邦看见太子身边这四位自己多次请不动的老者非常尊重太子,十分惊奇地说:“我以前请你们,你们不出山却逃避我,现在追随我儿,这是为何?”四皓说:“太子仁孝恭敬,尊礼儒士,天下士子都引颈愿为太子所用。”拜贺礼完成后,四皓随太子身后缓步离去。刘邦在殿上目送四人,召戚夫人前来,指给她看说:“我本想废太子,但太子有这四位高士辅佐,羽翼已成,现在无须更动了。”这一场废太子的斗争,以吕氏的胜利而告终。


计铲诸王显雄才


吕后早年勤俭持家,劳作田间,但在协助刘邦得天下后,由于政治环境不平静,此叛彼逆,环境险恶,磨炼出了她那杰出干练的才能和刚毅的性格。当然,她对于政敌的残酷无情,心狠手毒,也使满朝文武震惊和恐惧。


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楚王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刘邦得天下后,怀疑他谋反,降封为淮阴侯,留在长安加以监视。这使韩信十分颓丧,心中常怀怨愤。他采取了一种消极反抗的方法,称病闭门不出。这种软禁生活使他在长安一住四年,韩信对刘邦由失望、怨恨,逐渐地走上了谋反的道路。汉十年(前197)代相陈豨自立为代王,公开打出了反叛的旗帜。韩信在长安秘密与陈豨通谋,乘刘邦不在京城,准备假传命令,赦免城中被拘禁的罪犯和奴隶,发兵袭击吕后及太子,一举颠覆刘邦政权,自己取而代之。谁知韩信家人中有一人得罪韩信,韩信将他囚起来要杀他,此人之弟为救其兄,连夜告变于吕后。汉十一年(前196)正月,吕后同相国萧何合谋,让人诈称从前线归来,报告陈豨兵败身死,令群臣皆上朝祝贺。韩信听说后,一阵恐慌,不知所措,推说身体不适不能上朝,相国萧何特来会见韩信,并激将他说:“你虽然身体欠安,但应该强打精神上朝祝贺,以表示对朝廷的拥戴。”韩信只得勉强入宫朝贺。一进宫门,便遭遇伏兵,韩信只好束手就擒。吕后立即宣布他的罪状,下令将他斩于长乐宫悬锤之室。韩信的亲戚朋友也被斩尽杀绝。


在刘邦得天下后,封帮助刘邦打天下的彭越为梁王,都于山东定陶。后因彭越以生病为由,没有奉诏征讨陈豨而被诬告成谋反、刘邦将其贬为庶人,并流放到蜀地的青衣(今四川临邛西南)。彭越来到郑县(今陕西华县),适逢吕后从长安去洛阳路经此地,便向吕后陈述自己的冤情,希望吕后允许他回冒邑老家做一个平民百姓。吕后佯为许诺,将彭越带回洛阳。谁知吕后却对刘邦说:“彭越戎马功高,具有相当号召能力,如万一彭越复反,岂不是自遗祸患。不如杀之,以除后患。”刘邦觉得吕后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将彭越交吕后全权处理。吕后即刻威逼彭越舍人诬告他谋反,廷尉王恬开依照吕后的指令把彭越定成夷灭宗族的大罪,就这样为刘邦汗洒疆场战功赫赫的彭越,做了六年诸侯王,最后因刘邦、吕后一纸诏书,便含冤而死,而且骨肉被菹为醢,遍赐诸侯王,其遭遇之惨,令人发指。由此可见吕后处事的果断与狠毒。


临朝听政的太后


汉十二年(前195)四月,刘邦死后,太子刘盈17岁即帝位,为惠帝。尊吕后为皇太后。五月,刘邦的葬礼刚完,吕后便利用皇太后的权力,报复戚夫人及其子刘如意。她先将戚夫人囚于永巷,剪去她的头发,带上脚镣手铐,穿上罪衣裙,罚她做苦工舂米。此时,她的儿子赵王刘如意远在千里之遥的河北,不知她的遭遇。所以戚夫人时常一边舂米,一边悲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吕后闻知大怒,为了不留隐患,她决定斩草除根,于是先后四次遣使者去赵国,召赵王刘如意来长安,准备与戚夫人一起处死,以除后患。


吕氏对戚夫人的憎恨,刘邦早已听说,他担心自己百年之后,戚夫人母子难保性命。御史赵尧献计,选一有地位、正直而素为吕后太子及群臣所敬畏的人作赵相,以保卫赵王。刘邦经慎重考虑,便选中了敢言力争的御史周昌。当吕后使者传令要赵王去长安,周昌见来意不善不肯奉诏。吕后随即派人召周昌去长安问话,待周昌离赵,又派使者召赵王,赵王也不敢不动身赴长安了。


惠帝刘盈得知赵王来长安处境危险,便率先赶到长安城外,将这个差点夺去他帝位的幼弟接到了自己宫中,使太后杀赵王之企图一时难以实现。一天,惠帝晨起出外习射,刘如意独自留在宫中,吕后钻此空当,遣人携毒酒强迫赵王饮下,将这个可怜的12岁的赵王鸩杀。戚夫人悲痛欲绝,吕后又想出了一个惨绝人寰的酷刑,先砍断戚夫人的四肢,将她眼珠挖去,又用一种药熏耳致聋,给她饮以哑药使哑不能言,称之为“人彘”。吕后还得意地让同情戚夫人的惠帝前往观赏。当惠帝知道惨不忍睹的活怪物就是昔日美貌动人的戚夫人时,悲痛地大哭起来,他觉得母亲太残忍了。从此在吕后专权的淫威下,惠帝“日饮为淫乐,不听政”,自己戕害自己。自此,卑劣的权力欲和复仇欲使吕后决心除掉一切拦在她权力之路上的障碍。


吕后为了加快培植吕氏集团势力,竟然将惠帝亲姊鲁元公主与赵王张敕所生之女立为帝后,外甥女嫁舅舅完全乱了辈份。婚后张皇后未生孩子,如立刘邦其他儿子来继承皇位吧,又非亲生。于是,她命将惠帝另一姬妾所生儿子交由张皇后抚养,然后杀掉孩子的生母。惠帝死后,吕后就立张皇后的养子为帝,称之为少帝,吕后以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


处心积虑组建戚帮


刘邦死后,吕后继承了刘邦事业,掌握了国家大权。汉惠帝七年(前188)八月,惠帝病逝。这时年逾花甲的吕后呼天抢地,却干嚎而无眼泪。张良的儿子张辟强聪明绝顶,年15岁,任侍中,看透了吕后的心思,低声对丞相陈平说:“太后独有孝惠,今崩,何以太后哭而不哀?”陈平疑惑不解,两眼奇怪地盯着张辟强,张辟强对陈平耳语道:“惠帝的儿子都在稚龄,太后内心畏惧老臣宿将不好统帅,有疑惧,依太后的性格及为人处事,长此下去,大家难免有杀身之祸。丞相最好建议太后拜太后亲属吕产、吕台、吕禄为将,让他们领京城禁军,使诸吕都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吕后心安,而君等也可以脱祸。”陈平依此而行,果然大得吕后的欢欣。


惠帝死后,一个以吕后为首的外戚集团,以封王诸吕为契机,很快地组织了起来。吕泽儿子吕台、吕产、吕释之子吕禄及其他吕姓亲族多人,借吕后权势很快都加官进爵。聪明的吕后知道守卫京师的南军和北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就使吕台、吕产、吕禄当了这两支军队的统帅,使朝廷内外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吕家天下。惠帝死后,吕后又大封诸吕为王,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除此之外,吕后想方设法让诸吕之女嫁给刘姓的王侯,以使吕氏家庭永远延续下去。这时候,被吕后立为皇帝的那一位连名字也没留下来的少年天子——少帝,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小小的心灵不知利害,说出了“太后杀我母,我大了以后,一定要报仇”这句话,不料传入吕氏耳中。吕后立即把他囚于永巷,对外宣布小皇帝生病,不准周围的侍臣接近他。后又将少帝幽杀,立惠帝另一假子常山王刘义为帝。


吕后八年(前180)七月,年近七旬的吕后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也清楚刘氏集团决不会甘于屈居吕氏集团的统治之下,她死之后势必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因而她精心地为家人做了应变的准备。她任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帅北军;梁王吕产领南军。汉朝的军制,首都的禁卫军分南军北军,南军掌卫戍宫城,北军掌卫戍首都,控制了首都和宫廷的卫戍部队,以防兵变。吕后而且没有忘记以吕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为巩固吕氏的权力做了最后的努力。


公元前180年,吕后崩。果然刘邦长孙齐王刘襄自山东发兵,刘姓诸侯王声讨诸吕之罪,要求共同发兵讨伐吕氏集团。就这样,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刘氏集团,几天之内,通过一场宫廷政变,便痛快淋漓地扫荡了吕氏集团,迎刘邦另一个儿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花神张皇后


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氏,是汉代的第二位皇后。她是惠帝的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即惠帝刘盈的外甥女。惠帝是她的舅舅,可在她12岁时,惠帝成了她的丈夫。


张氏叫什么?《汉书》、《史记》没有记载,皇甫谧不知依据什么,说她叫张嫣,字淑君。她长得很漂亮,姿容秀美,典雅端庄。她的父亲即鲁元公主的丈夫,是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张耳好招贤纳士,时称为贤人。张耳的妻子虽系再嫁,但也很漂亮,而且家中富有。张敖知书达礼,长得一表人才。张氏的母亲鲁元公主与吕氏完全不同,温淑娴雅,气质高贵,仪容飘逸。张氏在儒雅的气氛中长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而娴静、高雅而早熟,加上她天生丽质,如同花神一样,作为舅舅的惠帝刘盈一直也很喜欢她。


然而,作为外甥女的喜欢和作为妻子的喜欢是完全不同的,让这两者合而为一,惠帝刘盈无法接受。这件事是吕氏一手导演的,她让自己的亲生骨肉乱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维护自己的统治,牢牢控制皇权。


惠帝自受到人彘的惊吓以后,天性仁厚的他便对一切灰心丧气。他放弃了所有的希望,终日饮酒作乐,朝政、家事以及他的冠礼、婚礼,全凭吕氏摆布。隆重的结婚仪式之后,他的外甥女突然成了他的妻子,他对此无法无动于衷!可是,又能如何呢?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他只有消极地反抗着,即让这种乱伦的婚姻只具有一种表面的形式,更何况当时册为皇后的张氏,年仅12岁!


惠帝心灰意冷,不能与册为皇后的外甥女寻欢作乐,便与后宫的其他女人发生性关系。吕氏在刘邦死后,选了许多年轻貌美的良家女充实后宫,在惠帝身边,供这位小皇帝随时受用。不久有良家女怀了孕,吕氏就令张皇后假称有孕,夺良家女的儿子为皇后之子,立为太子,并杀死了这位皇子的亲生母亲。


张皇后对此啼笑皆非,却也同惠帝一样,无可奈何,只是一切听任摆布。她的心里清楚,惠帝的心里也很清楚,他们依旧是舅舅与外甥女的关系,从没过过夫妻生活,怎么会有皇子出生?


惠帝24岁时便因纵情酒色过度而极其虚弱地在未央宫死去。这年张皇后15岁,因她有个假儿子做太子,她便做了皇太后。一年以后,她的母亲鲁元公主也死了。过了8年,临朝听政的太皇太后吕氏也死了。接着,诸吕被诛,后宫又成了刘氏的天下。她也被迁往北宫。


北宫是未央宫后的一处极为幽静的院落。朝野都知道张皇后与诸吕乱政无关,因而没有在夷灭诸吕时杀死她。她生活在北宫中,无声无息, 日出日落,整整17年。公元前163年,她像一片秋日的枯叶,悄悄地飘向尘土。


张皇后死了,入殓时,宫女们含着泪水,替她净身。结果,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宫女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四十多岁的皇后竟然冰清玉洁,依然是一个处女!消息不胫而走,天下的臣民无不怀念她,怜惜她。于是,纷纷为她立庙,定时享祭,尊她为花神,为她立的庙便叫做花神庙。


汉武皇后陈阿娇


“金屋藏娇”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自汉代以后,历代的诗人、文士对此多有吟咏,如李白、白居易、李商隐、李贺、张先、元好问、洪、费昶、澹归、汤显祖、赵翼等。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长门怨》中写道: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弄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常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金屋里的娇人名叫阿娇,她的母亲是文帝刘恒与窦皇后所生的女儿刘嫖,即馆陶长公主。她的父亲是堂邑侯陈午,她母亲的兄弟刘启即汉景帝。造金屋藏阿娇的是汉景帝的第九个儿子刘彻。就是说,刘嫖是刘彻的嫡亲姑母,刘彻与阿娇是表兄妹。


刘彻幼年的时候常去馆陶长公主姑母家,与表妹阿娇一起游玩。刘彻很喜欢这个漂亮的小表妹。刘彻3岁的时候封为胶东王,封王以后还是常去姑母家。有一次,馆陶长公主抱起刘彻,把他放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媳妇?他点点头,说要。长公主指指左右侍女,一百余人,他都摇头。长公主最后指着女儿阿娇,问阿娇怎么样。他笑着回答说,好,如果得阿娇作媳妇,一定造金屋让她居住。长公主听后万分高兴,随后刘彻的母亲王夫人竟真的应承了这门亲事。长公主多次在兄弟景帝刘启面前赞誉刘彻,刘彻这位景帝的第九个儿子6岁的时候便被立为太子,16岁时即皇帝位。刘彻做太子时娶阿娇,立为太子妃。即位以后,太子妃陈氏即被册为皇后。


阿娇自幼养尊处优,14岁做皇后以后,被武帝宠爱着,更是娇情万种。年轻的武帝很迷恋阿娇的丽容娇态,他们恩恩爱爱,如漆似胶,一起生活了整整十年。然而,十年的恩爱雨露,竟没有使阿娇怀过一男半女。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也很着急,想尽千方百计,寻医、吃药、占卜、求神,一切都无济于事。武帝刘彻便有些不耐烦了,于是,渐渐爱弛。


建元二年(前134),武帝18岁,有一天他在祓霸上行过冷水浴后,慢慢地回宫。途中路过姐姐平阳公主家,想先烤烤火,饮酒驱寒。姐姐听说弟弟驾到,连忙备好酒、肉、火炉,还有一大群美女。武帝刘彻坐在火炉边,喝着酒,吃着山珍海味,看着一个个的美女,只是摇头。平阳公主从容地笑笑,她的丈夫是平阳侯曹寿,即大丞相曹参的后代,家里什么没有?平阳公主便示意,从众多美女中随即走出了一个绝世娇俏的美女。美女款款而来,上前献歌。


武帝一下子看呆了。这女子秀色可餐,肌肤如雪,歌喉清丽婉转。武帝再也呆不住了,哪里还顾得上吃肉喝酒!武帝一把拉着她,就近带到更衣室,卸去衣带,当即临幸了她。武帝赐姐姐平阳公主千金。平阳公主便把美人妆扮一番,送进了武帝的后宫——她便是取代阿娇陈皇后的卫子夫卫皇后。


卫子夫入宫以后,未央宫便无法平静了,掀起了一场场的醋海狂波。皇后阿娇、其母长公主刘嫖、刘彻的母亲王太后联合起来,一同对付卫子夫。无奈春情正盛的武帝沉迷于卫子夫的绝色,日甚一日地爱着她,终至宠冠后宫,不离左右。卫子夫一连三次怀孕,但生下的全是女儿。卫子夫有些紧张,好在皇上爱意仍浓,还有机会。果然,天从人愿,卫子夫生下了一个儿子刘据,他就是后来又被武帝派兵追杀的戾太子。儿子降生以后,卫子夫在宫中的地位巩固了,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后宫是众多的女人侍奉一个皇帝。皇后也只是女人中的一个。皇帝移情别恋,在一个女人身上多一份情、多一份爱,那么其他的女人就多一份苦涩、多一份寂寞,而皇后则更甚——因为她曾拥有过、享受过别的女人没有享受的快乐,突然间幸福的天堂土崩瓦解,她如何受得了?何况是出身皇室、从小娇生惯养、与武帝青梅竹马、又与武帝有过十年乐悠悠生活的阿娇陈皇后!


武帝去一次卫子夫的别宫,阿娇的心上就被多扎了一刀。受宠的卫子夫怀一次六甲,阿娇就要痛不欲生地死一遭。阿娇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她睁着期待的眼睛,望穿秋水,可迎来的却是一个又一个苦不堪言的漫漫长夜。阿娇的眼睛发红了,眼圈发黑,脸上灰茫茫的,日渐容颜暗淡。这一切,都是因为卫子夫!


阿娇神思恍惚。这时,宫中来了一位巫女,名叫楚服。楚服知道阿娇皇后的苦痛,就教给她巫蛊之术,咒死卫子夫。阿娇如获至宝,赏了楚服,真的做了小布人,用针日夜刺扎着这个可恶的卫子夫。阿娇行巫盅之术诅咒卫子夫,终于被邀赏的宫人告发了,而汉宫中严禁此术,武帝勃然大怒。武帝宠着卫子夫,又有了儿子刘据,早就想废了陈皇后阿娇,这一下便有了借口!于是,陈皇后阿娇被废,收回皇后玺绶,罢居长门宫。


长门宫地处荒僻,远离皇宫。肝肠寸断的废后阿娇每日坐在油漆剥落的宫门旁,淌着泪,咀嚼着天边如血的夕阳。宫院的荒草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每年都有一次生机勃勃的希望。自己呢?如何连荒草都不如?就这么默默无闻、孤独无声地死去?


阿娇不甘心,她的母亲也不甘心。阿娇记起了武帝喜欢赋,尤其喜欢司马相如的赋。当年武帝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文采飞扬,激动不已,感叹伤怀,恨不能与作者生于同时。当他得知作者就是本朝人时,便欣喜若狂,立即将他召到长安,随侍左右。武帝还多次对阿娇提到相如,赞赏他的文采风流。


阿娇在萋萋的荒草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又一个春日融融。她用百两黄金聘请司马相如,倾吐着自己失宠的哀痛。司马相如被打动了,一枝生花妙笔,便写下了千古绝唱的《长门赋》: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魂喻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之欢心。


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


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


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


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恍恍而外淫。


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


雷殷殷而响起兮,声像君之车音。


飘风迥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


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


孔雀集相而存兮,玄猿啸而长吟。


翡翠胁翼而来萃兮,凤翔而北南。


心恁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


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


正殿瑰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


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挤玉户以憾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


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


施瑰木之栌栌兮,委参差以慷梁。


时仿佛以物类兮,像积石之将将。


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咸光。


緻错石之瓴甓兮,像玳瑁之文章。


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


白鹤嗷以哀号兮,孤雌踌于枯杨。


日黄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