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林之满,萧枫等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2-01
书籍编号:30044709
ISBN:978754510067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历史名人
话说中国
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
林之满 萧枫 主编
辽海出版社
编写说明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博大精深的启迪心智的教科书。中国历史是独树一帜的东方文明史。承载中华文明的中国历史,在她形成发展的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她虽然历经坎坷,备尝艰辛,却始终以昂首挺立的不屈姿态,耸立在亚洲的东方。即使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对中华文明一个多世纪的强烈冲击和重重劫难,也没有使曾创造过辉煌的中华文明沉沦,反而更勃发了新的生机。
《话说中国》丛书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挫折、统一与分裂、前进与倒退、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放在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中,逐一展现。
《话说中国》丛书是一幅历史长卷,共分50卷10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第1卷文明开放的天朝大国(上、下册);
第2卷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册);
第3卷分分合合的朝代更替(上、下册);
第4卷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上、下册);
第5卷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下册);
第6卷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下册);
第7卷治国安邦的历代名臣(上、下册);
第8卷一尘不染的历代廉吏(上、下册);
第9卷尔虞我诈的宫廷政治(上、下册);
第10卷源远流长的远古文明(上、下册);
第11卷稳步发展的社会经济(上、下册);
第12卷日趋活跃的商业贸易(上、下册);
第13卷刀耕火种的古代农业(上、下册);
第14卷穿越时空的天文历法(上、下册);
第15卷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上、下册);
第16卷独具一格的古代数学(上、下册);
第17卷日新月异的古代物理(上、下册);
第18卷领先世界的古代化学(上、下册);
第19卷独树一帜的中国地理(上、下册);
第20卷震惊世界的科技发明(上、下册);
第21卷光耀世界的科技名家(上、下册);
第22卷惊心动魄的经典战役(上、下册);
第23卷智虑谋深的军事名家(上、下册);
第24卷影响深远的军事思想(上、下册);
第25卷精华荟萃的中国兵书(上、下册);
第26卷严密精深的军事制度(上、下册);
第27卷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学(上、下册);
第28卷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上、下册);
第29卷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上、下册);
第30卷绝唱天宇的中国诗歌(上、下册);
第31卷脍炙人口的中国词赋(上、下册);
第32卷千古流传的民间文学(上、下册);
第33卷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上、下册);
第34卷绚丽多彩的中国绘画(上、下册);
第35卷凝固不朽的中国雕塑(上、下册);
第36卷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下册);
第37卷低徊狂放的中国音乐(上、下册);
第38卷摇曳多姿的中国舞蹈(上、下册);
第39卷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上、下册);
第40卷美轮美奂的中国戏剧(上、下册);
第41卷妙趣横生的艺坛典故(上、下册);
第42卷彪炳史册的古代典籍(上、下册);
第43卷震聋发聩的思想文化(上、下册);
第44卷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下册);
第45卷定格历史的史学名著(上、下册);
第46卷百花齐放的古代教育(上、下册);
第47卷风格迥异的古代民族(上、下册);
第48卷遐迩闻名的巨商名贾(上、下册);
第49卷传诵千古的历史掌故(上、下册);
第50卷扑朔迷离的千古奇案(上、下册)。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的经验是前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才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包蕴着发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现实,理智地面对将来,就应当自觉地回顾历史。现代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历史启迪现实的无穷魅力。惟有从历史经验这里感知杂乱纷纭的现实,才能体会历史智慧的美感与简洁感。
这种由历史引发的智慧、魅力与美感,对丰富一个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一个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人文素质。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是由他所属的民族几千年文化创造的基因,积淀在他的血液和灵魂中形成的。人文教育以文史哲为主体,对人的素质提高具有特别的价值,而中国历史恰恰正是文史哲三位一体的糅合和载体。只有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才能树立民族自信心,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以他们的不断传承和新的创造,继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共同的血脉上发展起来的13亿中国人和5000万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应有这样的共识,都应当承担这样的责任。
《话说中国》丛书把传统的教育和未来的展望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当代中国人顺应悠久古老的中华文明融注世界发展的现代潮流。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话说中国》丛书编委会
2008年2月
一、先秦帝王
中国第一位暴君夏桀
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桀即位之后,把国都迁到了太康住过的斟寻阝。这个桀天赋很高,就是不务正业。他只把聪明用在吃喝玩乐上。他很勇武,力气大得能把铜钩扳直,把鹿角折断,但他把劲头部用在游猎征战上。他当了夏王不久,就出兵去征讨有施氏(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小小的有施氏哪里抵挡得住夏王的大军,只好卑躬屈膝,请求投降。他们听说桀喜爱漂亮姑娘,就在国内挑选了一位叫妹喜的美女,献给桀。这妹喜生得本来就娇媚百态,再装饰上满身的珠玉珍宝,简直就像仙女下凡一般。桀见了妹喜,只觉得目眩神迷,魂灵都飞出了壳,二话没说,马上下令撤兵回国。
桀得了妹喜这个美女,把她看得像掌上明珠。他觉得原来的宫室太简陋了,就下令征调四方民夫要盖一座奢华无比的王宫。夏桀耗尽了民脂民膏,这宫殿总算造成了。巍峨的殿宇高得让人不敢仰视,好像快要倒下来似的,于是就起名叫“倾宫”。倾宫虽然不是用黄金白玉盖的,但里面有白玉雕的床榻,黄金做的器具,四处还装点着绫罗绸缎、珍珠宝贝,也算是金屋琼室了。
可是妹喜只是怀念自己的家乡、父母和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金屋琼室,在她看来不过是一个华贵的牢笼,所以她常常双眉紧蹙,面带愁容。为了讨取妹喜的一点儿欢颜,夏桀的“聪明才智”可有了用场。他见妹喜一听那叮叮咚咚的音乐声就心烦,便让宫女们搬来成匹的缯布,两人对扯,希望那 “嘶啦嘶啦”的裂帛声能使妹喜开心。他见妹喜一看那长袖翩翩的舞姿就皱眉,就强令宫女和侏儒们跳些奇形怪状、不堪入目的舞蹈,希望让妹喜哈哈一笑。
这时有个掌记事兼天文,历法太守叫终古,他见夏桀这样荒淫奢侈,实在为夏朝的命运担心,就进宫边哭边劝道:“大王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就要亡了!”
夏桀听了嘿嘿一笑,道:“你说的是什么鬼话!我有天下,就好比天上有太阳一样。太阳能从天上消失吗?如果太阳能从天上消失,我也许会亡国的。”
这个大臣听了这种奇怪的道理,也不敢再多口罗嗦,出宫之后,带着家小就跑到商国去了。
说起商国,那是居住在黄河下游,早在夏朝中叶就开始兴盛起来的一个夷人部落。商人的始祖就是曾经在帝舜时期做过“司徒”的契。帝舜时期,商人还住在蕃(在今山东滕州市),契的孙子相土就迁到了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商人擅长畜牧,这时又发展了农业,农牧结合,国力立刻强盛起来。相土乘着太康失位,后羿、寒浞无暇东顾的机会,迅速扩大势力。上甲以后这一百来年,商国东征西伐,不断地壮大实力,虽然名义上还是夏的臣属,实际上已是严重威胁着夏朝的劲敌了。
可是昏庸的夏桀根本不把渐渐强盛起来的商国放在眼里,
夏桀杀死了直言敢谏的关龙逄,别的大臣果然学乖了,正直的卷起舌头不哼不哈,一心想着升官发财的小人就拿出溜须拍马的本事,一面唱着赞歌,一面出些邪门歪道的主意,哄夏桀高兴。这样一来,夏朝的国势就越发不可收拾了。
夏桀这里是众叛亲离,东方的商国却在竭力收拢人心。此时商国的首领名叫汤。商汤见夏朝越来越不得人心,就打定了取而代之的主意。这人很有才能,也很有心机。他知道夏朝已经有了四百多年的天下,在诸国中还有不少党羽,所以不能轻举妄动,而要稳扎稳打,威德并用,逐步把诸国都拉过来或吞下去,最后再对付孤立无援的夏桀。
商汤首先打败了邻近的葛国,接着又征服了薛国、豕韦、顾国、昆吾。夏桀这时才着了慌,决定御驾亲征。可是夏桀享乐惯了,就是出征也不肯放弃享受,后宫美女、乐师舞伎、吃喝玩乐的东西恨不得全部带着,光准备这些就耽误了不少时间。另外,好马坚车先都让给了自己的随从宫女,战士们的器甲车马却是马马虎虎,弄得将士们也怒气满腹。夏军离开都城,东进到鸣条,商汤的大军早已杀到了。双方就在鸣条会战。夏桀的军队士气低落,刚一交锋,阵脚就动摇起来。商汤率领如狼似虎的大军直冲夏桀所在的中军。夏桀见势不妙,带着后宫美人就要撤。这一下,夏军便全线崩溃,不可收拾了。
夏桀带着少数残兵逃过了黄河,投奔一个叫三龙〖〗白(在今山东定陶东北)的小国。商汤步步进逼,又移兵征服了三龙〖〗白。夏桀在中原无处托身,只好往南逃窜。商汤兵分两路,一路南追夏桀,一路西取夏都斟寻阝。
夏桀身旁的卫士一边跑,一边溜,后面的追兵却是穷追不舍,夏桀一路上风声鹤唳,真的和丧家犬一样狼狈。等他选列南巢(在今安徽寿县东南)的时候,商汤看他已成了孤家寡人,而且身处蛮荒,不能再有什么作为了,这才停止追逐,只派了一部分士兵监视着他。
商汤的主力大军西进夏朝都城,毫不客气地把夏桀宫室中的美女珍宝、黄金美玉囊括一空,夏都的百姓,多数也成了商国的奴隶。
夏桀在南巢成了软禁的囚犯,没过几年,这个暴君就像只野狗一样,孤寂地病死在南巢。
历时四百多年的夏朝,终于被另一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取代了。
武丁用兵
武丁是盘庚的侄子、盘庚的小弟弟小乙的儿子。盘庚有两个弟弟,大的叫小辛,小的叫小乙。按照商朝的规矩,继承盘庚的是小辛,除非小辛死得早,才能轮得上小乙。所以小乙并没有做王的奢望,更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武丁能够继承王位。
然而,事情就是这样巧,盘庚去世以后,他的大弟弟小辛继承了王位。过了三年,小辛就死了。这就轮到了武丁的父亲小乙。小乙在位10年,他死后,王位就传给了武丁。
武丁任用甘盘、傅说等人,在统治获得巩固的基础之上,利用发展起来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对其周围的方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
当时商的四周都有不服从商的小国,它们被称为方国。东边被称为夷方,这是住在东部地区古夷人部落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今山东东部和江苏东北部一带。但古夷人又分为许多种,有“夷有九种”之说。商王朝建立后,“九夷”基本上臣服,未见有大的征伐。这与商族是出自古夷人部落有很大的关系。这里的人偶有反叛,规模也比较小。武丁对他们的政策也相对宽松。甲骨文的所有记载中,未发现一例把夷方俘虏用作牺牲进行活祭的。
武丁用兵的重点主要是西北方面的方、土方、鬼方和羌方。武丁曾多次亲自率兵征伐。甲骨文中有很多“王往伐方”的记载,足见战争激烈,规模较大。
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商王朝的势力在西、北、东、南急剧扩张,疆域达到史无前例的广大。《孟子》中说:“武丁朝诸侯,王天下,犹运之掌上。”武丁将商朝推向鼎盛,被后世誉为“圣贤之君”。但在继承权的问题上,出了乱子。
武丁娶妻60人,妇好最受宠幸。妇好是我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据甲骨卜辞记载,妇好曾多次主持各种类型和名目的祭祀和占卜活动,利用神权为商王朝统治服务此外,妇好还多次受武丁派遣带兵打仗,北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败巴军,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
妇好生子祖庚、祖甲。高宗武丁偏爱幼子祖甲,谁知祖甲生性耿直,认为弃长立约有违礼法,到平民百姓中生活去了。
武丁死后,太子祖庚继承王位。祖庚即位10年左右病死。祖甲这才回到都城继承王位。
然而,祖甲好礼,却不用心治国,他在位33年。淫乱无度,对商朝内外加紧搜刮和奴役,使商朝西部方国部落不堪压榨,群起反抗,社会动荡,商朝自此走向没落。
商纣亡国
纣,名受辛。因受、纣二字古音相同,又被称为纣。庙号帝辛。为商朝的第30位王。武丁的第7代孙。聪勇过人,喜酒色,好淫乐,残暴成性。约公元前1066年商为周武王所灭,纣自焚而死。
商纣王王叔比干像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商朝600年的天下,便是在他手里葬送的。据说,纣身材高大,长得特别漂亮也很聪明,对复杂的事情能很快做出判断。他的力气大得惊人,能够徒手跟猛兽格斗,能把铁钩拉直,把铁条拧成麻花。有一次,王宫的一根顶梁柱糟朽了,木匠要搭一个架子,把房梁顶住,然后换上新柱子。纣王说:“你们别麻烦了,把柱子拿来,我用手托着房梁,你们换上就可以了。”
古书中的这种描写可能有些夸张,但纣王即位之初,确实表现出超凡脱俗的英雄气概。大破东夷便是其绝佳的表现。
实际上,商王朝传到纣王父亲帝乙时,国力已经相当衰落了。以西方周为首的各诸侯、方伯不听命令,不进行朝贡的事情时有发生。帝乙为了缓和矛盾,不得不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周侯西伯昌,然后发兵攻打东部反叛的诸侯。但依然没有改善多少诸侯不朝的局面。到了晚年,他把都城迁到朝歌(今河南汲县),企图东山再起。然而不久,他便带着满腹遗憾离开了人间,把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留给了他的儿子纣。
几乎所有的史学家都认为,纣王在开发东南地区方面是有贡献的,东夷与中原民族的大融合即是在这一时刻。
纣王本就是个骄傲自大的人,对东夷的胜利,使他更加骄横自负,由于他才思过人,所以任何臣下的谏言都听不进去他,他目空一切,认为天下已定,便开始贪图享受,恣意挥霍。
有苏国献来的妲己把纣王哄得团团转,纣王对她百依百顺。妲己喜欢观看歌舞,纣便命乐师延创作了靡靡之乐,怪诞之舞。妲己喜欢饮酒嬉闹,他就在宫中挖了一个大池子,里面注满了酒。他们把120天当成一夜,在宫中狂呼滥饮。喝到高兴处,无数男男女女脱光了衣服在肉林酒池边互相追逐嬉戏。多的时候甚至3000人趴在酒池边喝酒,然后赶着马车狂跑,有的骑在马上烧肉吃,有的用绳子拴住奴隶的脖子,把他们拖到酒池里淹死。
纣王荒淫无度,必然引起正直的王公大臣们的不满,这些人就为纣王出谋划策,想尽残酷的办法折磨、迫害反对他们的人,许多刑罚令人发指。
炮烙之法是商纣王发明使用的残酷刑法之一,就是用青铜铸造一根中间空的铜柱,把人绑在柱上,下面烧火,将人活活烙死。
诸侯梅伯多次劝谏纣不要任意对臣民施加重刑。纣杀了他以后,还将他醢了,即剁成肉酱后分赏给诸侯们吃。九侯(封地在今河北临潼)有一女儿长得很美,被纣得知选入宫去,因看不惯妲己的淫荡而被纣杀死,并将九侯醢了分送诸侯。鄂侯(封地在今河南沁阳西北)为此而指责纣,被纣杀了以后制成干尸以示众。西伯姬昌(周文王)当时在商都,见两侯连遭杀害,甚是叹惜,只说了一句“太过分了”,不巧被崇侯虎听见,报告给纣王,纣王立即将其囚禁,准备杀死。周族的大臣们忙在莘国(今陕西合阳东南)选了有莘氏的一个美女,又选了些骏马和许多美玉、宝器、奇异玩物,通过费仲的手,向纣说情。纣见了有莘氏美女后,非常高兴地说:“此一物(指美女)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姬昌这才死里逃生,幸免于难。
姬昌回到自己的部族后,开始发展势力,做推翻商朝的准备。
纣王等人花天酒地,天下百姓怨声载道,正直的大臣们一规劝,纣王就暴跳如雷,轻则鞭打,重则杀头。
纣王的叔叔比干刚直不阿,眼见国势日危,心急如焚,幻想通过直谏使纣王警醒。一天,纣王正在宫里饮酒取乐,比干又到纣王面前强谏,请他以商朝天下为重,不要再胡闹下去了。纣王听了,心下已十分不快,但还不好马上发作,只得敷衍说:“叔父不必多虑,眼下商朝国运方隆,凭着我东征西讨,诸侯谁敢不服?那些小民自然更翻不了天。请叔父放心回去,有事改日再议。”比干不走,而且历数纣王过错,“大王若不改过归正,恐怕祖先艰难经营得来的商朝600年天下就要亡在你的手里了!”纣王闻言勃然大怒:“你几次三番危言耸听,扰乱人心,我念你身为长辈,不与你计较。不料你胆大妄为,竟敢辱骂起我来。你说我是暴君,难道你是圣人?听说圣人心有七窍,我今天倒要看看你是不是圣人?”说罢,喝令左右将比干推出,剖心而观。
箕子闻此噩耗,悲愤地要进宫面谏,却被纣王拒之于宫外,还命令将他罚为奴隶,囚禁起来。箕子十分伤心,在囚所作了一首名为《箕子操》的歌曲,边弹边唱,以抒发心中的痛苦和愤慨。后来,他担心会被纣王杀死、就披头散发,胡言乱语,装成疯子,迷惑了纣王,逃脱了杀身之祸。
比干惨死、箕子装疯之后,不少大臣怕祸及自己,纷纷逃跑,太师疵和少师强看着实在呆不下去了,也就拿了象征王权的祭器跑到了周国,投奔了周。在当时,没有了祭器是非常不吉利的大事件。
这时,周已具备了伐商的实力,而纣王还在与妲己醉生梦死。
大约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军攻商,一路过关斩将,于二月甲子日早晨到达距朝歌只有70里之遥的商郊牧野,庄严誓师。纣王闻讯,匆忙调集大军,开赴牧野,与武王对阵。纣王之师远远多于武王,但是因纣王暴虐已极,遗弃骨肉兄弟,任用奸人,残害百姓,纣王军队无心恋战,只盼望武王尽快打败纣王。双方一交战,纣军士兵就倒戈转向武王。武王乘势指挥军队冲入敌阵,纣军全线崩溃。
纣王逃回殷都,登上鹿台,用4000多块宝玉环绕周身,然后自焚。武王率大军进入朝歌,百姓们列队欢迎仁义之师。
武王对纣尸连射三箭,然后下车,用剑击之,再砍下纣的首级,悬于白旗上面示众。
从汤到纣,商王朝历17代30王至此灭亡。
周厉王防民如川
这又是一个荒唐残暴的昏王,他以“防民之口”引发“国人暴动”而著称于世,其结果是仓惶出逃至民间,连真名实姓都不敢用,凄凄惶惶地度过余生。中国历史上也因此而出现了少有的14年没有国王的重大事件。
公元前841年,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开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而这个纪年记载的第一件事就是“国人暴动”。“国人”是指生活在城市中社会最底层的人民,迫使他们揭竿而起,为生存而斗争的是西周的第10位君王——周厉王姬胡。
周王朝在经过“成康(成王、康王)之治”后,日益衰落,到周厉王即位时,周朝王室的颓势更加不可遏止,诸侯、方国开始各自为政,对周天子刻意怠慢。西北戎狄东扩,时时威胁着周朝国都的安全。
像众多走向灭亡的朝代一样,国势越是衰微,当政者越是昏庸残暴,周厉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古书记载,“厉王好利,而不知大难将至”。为了维持王室的穷奢极欲和不断对外用兵的费用,周厉王想方设法榨取民间的财富。《小雅·大东》中载:“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东方的大国小国,织布机上的产品都被征敛而光,人民只好用葛草胡乱缠成鞋穿,踩在冰霜之上。织布的人穿不上衣,做鞋的人穿不上鞋,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可见一斑。
有什么样的君王,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厉公好利,专擅谄媚的卿士荣夷公就是个“为王取利”的“好手”。他的最大本事便是在别人已经再也榨不出东西的地方榨取出钱财。
多少年来,山林川泽一直是公共财产,厉王染指山林川泽,实行专利,霸占为己有,不许人民随便采猎,触犯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其结果是“所怒甚多”。一方面,在守旧的贵族看来,这种做法背离了周室“王人”的传统,周厉王失掉了王室贵族和统治集团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广大平民和下层民众来说,在遭受着本来已经十分沉重的剥削的同时,又断绝了渔猎薪樵之源,达到了“民不堪命”的地步。
当时,在西周政治制度中,还保留着某些原始民主的传统,国人议政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国君遇有大事,需要征询国人的意见。他们的向背往往可以起很大作用。国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议论纷纷,抨击厉王的暴政,发泄不满。厉王不想听到非议,便从卫国找来巫师,让他用巫术监视发表“谤言”的怨恨者,并告谕国中,有私议朝政者,杀无赦。卫巫假托神灵,肆意陷害无辜,不少人死于非命。于是,人们不敢再在公开场合言语,路途相见也只能以目示意。
召公(召公的后人,也称召公)曾对厉王说,“你这样做肯定要招致国人的诽谤”。厉王派人止谤后,自鸣得意地对召公说:“我消除了诽谤,现在人们都不敢议论了!”召公是个有头脑的政治家。他见厉王如此倒行逆施,执迷不悟,便又一次劝说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把水堵上,一旦溃决,伤人更多。堵住人民的嘴巴也是一样的道理。治水的办法是疏导水道让它流畅,治民的办法也应广开言路让人民说话。”但是厉王根本听不进这一套,继续一意孤行。
三年以后,终于忍无可忍的国人们互相串联起来举行了暴动”。镐京内外的民众拿起了武器涌向王宫,他们发誓要把厉王这个昏君杀了。
周厉王吓坏了,从王宫的一个用来流水的墙洞跑了出去,一路向北逃过黄河,最后逃到了彘(今山西霍县)。
愤怒的人们没有抓到厉王,就要把太子靖杀了泄愤,可是王宫搜遍了也没有找到太子的身影。后来听说太子躲到了召公的家里,众人便把召公的家围了起来,让召公交出太子。
召公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出去见民众,愤怒的民众顿时把这个假太子打死了。太子静隐姓埋名躲在召公家里,再也不敢露面了。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只好由召公(召穆公)、周公(周定公)共同执政处理国事,史称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同摄行政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司马迁作《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从此我国的历史就有了确切的纪年。
召公、周公二人的“共和”维持了14年,倒也取得了安定民心的效果,国家渐渐趋于稳定,国力也渐渐恢复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王朝以来,第一次出现这么长时间的没有国王的王朝。
周厉王到彘以后,隐姓埋名,再也不敢回到国都,又恬不知耻地活了14年,最后病死在那里。当时是公元前828年。
周幽王烽火戏诸候
公元前782年宣王死去,太子宫涅即位,他就是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早在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便得到一位绝代佳人褒姒,对她十分宠信,以致弄得周幽王神魂颠倒,国破身亡。
幽王自褒姒进宫,爱不释手,共同在琼台寻欢作乐,从此申后那里变成了冷宫。
不久,褒姒生下一子,幽王十分高兴,取名伯服。遂有废嫡立庶之意,无奈没有什么理由,废立是国家大事,他也不敢随便提出,先放下待以后计议。
幽王暗暗心想,若想另立伯服为太子,必须先除掉太子宜臼。一天,宜臼正在花园里玩耍,幽王令人将笼子里的猛虎偷偷放出,打算让猛虎将宜臼咬死。突然猛虎窜上来,宜臼很有胆量,他迎着猛虎,冷不防大吼一声,吓得老虎吃了一惊,后退几步,大概是老虎被关已久,又吃饱喝足,便懒洋洋地伏在地上,宜臼乘机逃走。宜臼命不该绝,知是父亲所为,后来便同母亲躲避到外祖父申侯那里。
宜臼同母外逃,幽王也觉心静,不以为然,专宠褒姒为乐。但褒姒自进宫以来未曾展示过笑容,虽艳若桃李,但冷似冰霜。幽王心想褒姒若能一笑,定魅力无穷。于是他千方百计想博得美人展开笑容,可是终不能如愿,褒姒就是不笑。幽王心想:“爱妃一定是因废立之事未定,心事太重,笑不起来。”便谋求废立之事。废立有故,其他大臣不敢驳议,于是按议降旨。
幽王心想,褒姒已立为后,这回该开笑颜了,回宫调戏一番仍然不笑。幽王问道:“爱卿为何不笑?”褒姒答说:“妾生来不好笑。”幽王笑嘻嘻地说:“你不笑,我一定叫你一开笑口!”遂传令:“不拘宫内外,有能使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
虢石父闻知,认为这乃是发财邀宠的好机会,便挖空心思,猛然想出妙计,上殿向幽王奏道:“先王过去因西戎势强,为防御京城,在骊山置墩火台多处,若有贼寇,放起狼烟,召诸侯发兵相救。今数年不用,我王若让王后启齿开颜,不妨同游骊山,夜举烽烟,诸侯援兵必到,那时王后必笑无疑。”幽王说:“此计甚妙!”传令指日而行。
一日,偕同褒后并驾往骊山。至晚设宴骊宫,传令举烽火。
当时郑伯友听说,非常吃惊,急忙赶来劝阻,说:“墩台先王所设,为备缓急,取信于诸侯。今无敌举火,是戏弄诸侯。他日果有敌情,诸侯必不信矣,将何物征兵以救急呢?”幽王托词:“烽火久不用,诸侯若来到,只一试而已,有何不可?”不听郑伯谏言,下令大举烽火。
只见大鼓雷鸣声中,烽火燃起,火光起处,烟气冲天。京城郊外远近诸侯,一见烽火,疑京中有变,如临大敌,披挂点兵,火速赶到骊山。到了骊山脚下,只听山上笙歌婉转,幽王同褒后在骊宫上饮酒作乐。幽王差人向诸侯谢说:“有劳你们了,幸无外敌。只是一试,请回吧!”诸侯面面相觑,个个垂头丧气,只好卷旗而归。
褒姒在楼上,依栏西望,见到诸侯匆匆而来,将士满山遍野,接着又败兴而归,旷野一扫而空,此景此情,不禁牵动芳心,微微开怀一笑。那幽王在侧,早已聚精会神关注美人颜容,只见褒姒一笑,百媚俱生,不胜欢喜,便朗声说道:“你终于笑了!此乃虢石父之功。”遂奖虢石父千金。
这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千金买笑。幽王哪里想到已闯下大祸,那烽火台本是国防重要设备,如同后来的长城。此举失信于诸侯,自毁了长城。诸侯们受到枉骗,大为不满,怀愤而归。俗语说:“假作真对其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后来,申侯听说申后、太子被废,联络曾侯,借犬戎之兵,向镐京发兵。幽王闻讯急令举骊山烽火,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