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穷孩子到伟大总统:林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从贫穷孩子到伟大总统:林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钟声,马良编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3-01
书籍编号:30045371
ISBN:978750940524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8324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军政领袖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
林肯
马良 主编
蓝天出版社
人物简介
生卒与经历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1809年2月12日黎明,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定县霍尔以南约五公里的小木屋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
后来,长大的林肯开始独立谋生,他做过农场雇工、石匠、船夫、律师等工作。林肯一家迁居伊利诺伊州后,他在那里第一次发表了政治演说。在后来的岁月中,林肯抨击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被选为州议员,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
1854年,北方各州主张废奴和限制奴隶制的资产阶级人士成立了共和党,林肯很快成为这个新党的领导者。
1860年,林肯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成就与贡献
林肯连任两届总统,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林肯对西部土地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并最终解放了黑奴。
林肯当选总统,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南方联盟不宣而战。林肯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他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纲领性口号,从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1862年9月,林肯又亲自起草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草案。1863年1月1日正式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
地位与影响
林肯是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美国历史上第十六任总统。他在任职期间提出了废奴主张,并领导美国人民获得了南北战争的伟大胜利。
林肯是政治家,在那场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南北战争中,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胜利,给黑奴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却在和平时期的子弹下丧命。林肯的“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的政治主张,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民主箴言。
马克思写道:“林肯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他既不因人民的热烈拥护而冲昏头脑,也不因人民的情绪低落而灰心丧气;他用仁慈心灵的光辉缓和严峻的行动,用幽默的微笑照亮为热情所蒙蔽的事态;他谦虚地、质朴地进行自己宏伟的工作,绝不像那些天生的统治者们那样做一点点小事就大吹大擂。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
少年早熟
树立起自信心和勇气,千万不要自己把自己打倒在地,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亚伯拉罕·林肯林肯
出生在平民家庭
1809年2月12日,天刚亮的时候,在美国肯塔基州哈丁县的霍詹维尔附近的一间小木屋里,托马斯·林肯的妻子南希的临产阵痛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却没有任何进展。他们知道情况不妙,就立即请人去找接生婆。
在当时,这个地方的医生非常之少,因此,有经验的接生婆非常受大家的欢迎。
出去找接生婆的人还没有回来,现在该怎么办呢?这附近根本就没有人能帮助他们。
托马斯和太太很清楚,现在他们必须独自面对一切。此时此刻,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有祷告,把这件事交在主的手上,他们相信上帝不会让事情这样收场的。
一阵剧烈的阵痛向南希袭来,豆大的汗珠从她头上滚落。就在这最危机的时刻,接生婆终于来了。
生产的过程很辛苦,消磨了大半夜时间。不过产妇和接生婆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南希生的是一个健康的小男孩。
这个小男孩,就是在52年后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第十六任总统的亚伯拉罕·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的父亲叫托马斯·林肯。托马斯1778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795年到1802年在各地干过各种工作,包括鞋匠和木匠的工作。他先后搬到肯塔基州、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伊州,都是做农民。他和当时的大部分美国农民一样,一边耕作,一边做点小买卖,比如往哈丁县和新奥尔良贩运一些货物。
在托马斯·林肯28岁时,与23岁的南希·汉克斯结婚。南希·汉克斯是由她的姨妈和舅舅带大的,她没有上过学。大家都知道她不会写字,所以,契约上的签名她也和其他女人一样,只能用符号代替。
南希·汉克斯居住在树林深处,周围没有朋友。当她长到23岁时,嫁给了一个下层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男人。那是一个乏味而无知的体力劳动者和猎手,名叫托马斯·林肯,但是,林子周围的居民都习惯地称他为“犄角林”。
第二年,他们夫妻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取名为萨拉。到了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后不久,托马斯·林肯很快就搬了家。
托马斯所买的二百多亩土地就在诺布溪畔附近。在邻居的帮助下,托马斯修建了一所带阁楼的房子,这时小林肯快3岁了。
两个孩子快到上学年龄,但托马斯当然是不太情愿,他觉得对他那样的拓荒者来说,读书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他们只要勤快、会做事就行。事实上,两个逐渐长大的孩子也确实成了父母的好帮手。
在南希的坚持下,他们的孩子还是来到了学校。学校离家有3公里远,孩子们在那里读书并练习写字。当时的课本是由韦伯斯特编写的,做练习则通常是用木炭进行东涂西抹。
当小林肯拿起一根木炭写出自己名字的时候,托马斯相当得意,因为当地的传教士也有不会签名的。
小林肯生活在贫寒的平民之家。寒冷的冬天到了,凛冽的寒风横扫过平原,参天大树的枝干被吹得左摇右摆,有些树枝已被狂风吹断。刺骨的冷风呼啸着钻进屋里,令人瑟瑟发抖。
然而,托马斯·林肯一家好像什么都没听到,对这一切他们早已习惯。劳累了一天,一家人实在太疲惫了,好像已沉沉地睡着了。
狂风掀起壁炉上的一块砖头,把它甩到墙角。这时,只有4岁的小林肯被惊醒了。他和姐姐并排枕在一个用装满树叶的口袋做成的枕头上。好冷啊!好想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他越是这样想就越觉得浑身打颤。
可是林肯不想叫醒妈妈,她睡得多香甜啊!辛苦劳作了一天,这个时候是妈妈唯一能休息的时候。于是,他决定自己想办法。他从木头架子上拽下了一条围巾,把它塞进了墙上的裂缝里,这下暖和多了。他钻进狐狸皮做成的被子里,一会儿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小林肯靠墙睡,因为姐姐对寒冷更加敏感,如果冷风从墙缝吹进来,姐姐就会冻得哆嗦,而他自己则骨骼粗壮、结实,靠墙睡对自己来说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冷风吹点儿也没事儿!
进入梦乡的姐姐总是把那张狐狸皮往她那边拽。这张狐狸皮是爸爸不久前打死一只狐狸得到的,盖在身上很暖和。熟睡中,姐姐使劲地揪住狐狸皮不放,小林肯怎么也拉不过来。
天冷极了。姐姐紧挨着他,他能看得到姐姐的手、耳朵和压乱了的头发。因为他俩的腿紧紧地裹在狐狸皮里,所以他还能触到姐姐的脚。壁炉里的炭火在小屋里泛出一线光亮,只有这丝光亮陪伴着醒来的小林肯苦读寒夜。
在黑暗中,小林肯看到,就在离自己很近的地方,有什么在发光,金光闪闪的,就像妈妈讲过的天堂里的宝贝一样。哦!小林肯心想,是那只大大的铁皮桶吧!每晚,妈妈都要提它到河边打上满满一桶水。
那边墙上还有个东西,在闪闪发亮,嗯!那肯定是爸爸的斧头,孩子们是不准随便乱动的,因为大人们说它很锋利,一下子就能砍掉一根手指。
就在那斧头的下面,爸爸紧挨着妈妈睡着,今天他又在很响地打着呼噜。小林肯知道,家里还有一本书,那是《圣经》,妈妈经常给他和姐姐讲那里面的故事。
不一会儿,懂事的小林肯便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威廉姆·赫尔顿后来是林肯做律师时的合作伙伴,他们两人合作了21年,可想而知,他对林肯的了解比别人更多一些,他后来所写的林肯传记中有大量关于林肯身世的内容:
谈起他的祖先及其渊源,在我的印象里林肯就此话题只说过一次。那是在1850年,我们俩共乘一辆马车,赶往伊利诺伊州的蒙纳德县地方法庭。我们起诉的案子在审理中败诉的几率微乎其微。
途中我俩的话题转到了遗传特性方面,他第一次向我谈起了他的母亲,他讲述了母亲的性格特点以及他本人在哪些方面有所继承。除此以外,他还提及母亲是那受过良好教育的弗吉尼亚种植园主的私生女。
在探讨遗传问题的过程中,林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私生孩子通常比婚生孩子表现得更加顽强和聪颖。”就他的家世而言,他相信自己身上那些优良品质多数来自于那位见多识广却不知其名的弗吉尼亚人。
揭开家底无疑是刺痛伤疤,尤其是回顾自己的母亲。随着马车一路颠簸,林肯无限惆怅地补充说道:“愿上帝保佑妈妈的在天之灵!我所做过的一切还有将要去做的事情,都是为了报答我的母亲。”
说完,林肯开始沉默,我也不再问什么,我俩的思想交流也至此结束了。他独自沉浸在对家世的痛苦回味当中。那种凝重的气氛使我不敢再多说话,此次经历和他那充满悲凉的语调令我永远都无法忘怀。
帮母亲做家务活儿
每到寒风凛冽的早晨,妈妈就会生起炉火。很旺的炉火驱赶着从墙缝钻进屋来的灰蒙蒙的寒气,屋里暖洋洋的。
妈妈站在炉火边,往牛奶锅里对热水。小林肯知道,原本家里的三头奶牛,如今死了一头,妈妈不得不这么做。爸爸这会儿肯定去牛棚干活了。
这些事情,细心的小林肯都清楚,因为他总是留意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想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妈妈多做些家务活。
这会儿,小林肯坐在那儿一言不发地看着妈妈,因为清晨在妈妈忙碌的时候,不管他提什么问题,她都不会回答。
小林肯慢吞吞地,玩耍似的套上皮裤子、夹克和鞋袜。他的这些衣服都是用生皮子做的,是爸爸从水牛身上扒下来的皮子,是由妈妈一针一线缝制起来的,他们一家人都穿的是这种衣服。
皮衣穿上了,牛奶也煮好了。小林肯想,啊!现在喝下去一定很暖和!
小林肯想,唉!如果再能拿那边的那个铁皮桶玩一会儿就好了。可是这种铁东西是不许乱动的,爸爸要用一颗钉子把它做成筛子或锉床。人们用锉床磨树根。孩子们只能玩木头,因为妈妈说,这周围的树林一眼望不到边,木头应有尽有。
“妈妈,哪天是星期天?”小林肯蹲在火边问道。妈妈笑了,她知道,儿子是想吃白面包了,因为只有在星期天她才会烤这种面包。
妈妈伸手从那个孩子们够不到的木板上拿下最后一块面包,切下一小片递给林肯。看着自己可爱的孩子端着小铁杯子蹲在那儿,把面包小心翼翼地蘸到牛奶里去,妈妈弯下腰怜爱地吻了吻亲爱的儿子。
小林肯吃完后,又试探着把沾着面包渣的小手向妈妈伸过去,期待着妈妈能再给他一片。
林肯打量着妈妈,心中嘀咕着:妈妈为什么那么难过?他想问,却没有问出口,他仿佛知道那样做,妈妈会受不了。
也许就是从这一刻起,小林肯就已经学会了忍耐,他已经长大了。
母亲现在走到桌子那边去了。从桌子的下面能看出,这桌子是一截巨大的树干,桌表面还算光滑,可一不小心,就会有刺扎到手上,会流血的。那样,他们准会挨父亲的骂。
这时,姐姐也已经穿好了衣服。
吃完早饭后,两个孩子就开始帮大人们干活儿了。两个孩子被母亲打发到工具棚里拿木头。
别看小林肯年龄不大,却已经能干许多孩子都干不了的活儿了,比如怎样区分新伐的木头和干木头,硬木头和软木头。而且能把不太粗的树枝掰断。
他们姐弟两人来来回回几趟之后,就把一小堆木头搬了过来。
这时,母亲把一口大锅放在四角架上开始做饭。孩子又穿梭于木屋和小院之间,抱来许多野草。
当时的西部,盐是极缺的,但如果粥里不放任何调料的话,还有谁愿意喝呢?
在肯塔基州的中部,新大陆的一半地区都处于一种野蛮的蒙昧状态,就如同两千年前一样,为了能够种植玉米,猎捕野物,农场主们用他们的斧头砍伐着无边无际的森林。
这里是最贫瘠的一块土地,人们甚至称它是荒原,连附近那个水源不久前也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于是父亲改行成了猎人。
时近中午,一听到狗叫,孩子们就欢快地跑到门口去迎接,常会跟背着猎枪和野兔的父亲撞个满怀。
父亲面色黝黑,留着胡子,身材高大,略胖。身上穿的都是他自己打猎得来的兽皮。父亲原本是个木匠,经常给周围的邻居们做些常用的家什。但比起干木匠活儿,他更喜欢打猎。
林肯受父亲的影响,小时候喜欢打猎,他第一次开枪打死了一只野鸡,他并不快乐,从此就不再打猎了。
看着他在炉边坐下,吃起妈妈做的饭菜,小林肯忽然觉得:其实妈妈的家务活儿,要比父亲外出打猎辛苦得多。他帮妈妈做家务活儿的信念更强了,也变得更勤快了,他帮助母亲搬柴、提水、做农活等,这培养了他一生勤劳俭朴的性格。
别开生面的启智“游戏”
在从众多的传记和史料里我们不难寻觅到,许多大人物、成功者,在他们的孩提时代,或在后来的人生历练中,总有一些特殊的因素,那就是有过某种启迪或激发,受过某些引导和培训。
这种特殊的经历,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性格。这种性格是他们日后走向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
美国最优秀、最杰出的总统之一亚伯拉罕·林肯,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
小林肯的家虽然一贫如洗,可是,他有一位疼他、爱他并企望他长大后能有所作为的母亲。
就在小林肯刚刚上学时,他的母亲就因势利导,开始着重培养他的耐心和毅力了。
在一个暑假里,林肯的母亲曾给懵懂初开的小林肯策划过一次别开生面的启智“游戏”。整个过程是分三个场地、三个步骤连续进行的。
首先是在烈日下海边的沙滩上,用心良苦的母亲在预先划定好的区域里撒下近万粒大豆。让小林肯务必一粒不剩地如数捡回来。母亲记录着这些大豆的数量。
烈日当空,细沙松软,稍不留神,就有把细沙表面上的大豆踩入沙中的可能。
刚刚懂事的小林肯,好不容易抱着容器回到母亲身边,但是一报数竟然不对,有时差三粒,有时差两粒,这时,他就只得再回到原来的沙滩上,耐心细致地重新寻找和捡拾。
据说,小林肯捡着捡着差点儿晕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经过无数次的捡豆子,小林肯终于完成任务了,然后他才能喝上一杯茶水。接着,就要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启智游戏了。
这个环节的游戏内容就更需要耐心、细心和韧性。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发给小林肯3000枚针眼儿特别细小的绣花针,且必须在改换场地的行进着的马车上,把它们一一穿在一根又细又软的丝线上,完不成任务就不准下车。
小林肯被这样的训练搞得眼花缭乱、头昏脑涨、叫苦不迭,还不止一次地扎破了自己的手指。
可是,为了不让母亲生气、为了能继续进行下一轮的游戏,小林肯咬着牙、瞪着眼,硬是把所有的不显眼的绣花针穿成了非常漂亮的一长串儿。母亲看到儿子的成功,心里非常高兴。
第三个环节的游戏紧接着就开始了。他哪里知道,这个叫作“为岁月签名”的游戏听起来特别有意思,但是做起来就不那么轻松了。
母亲选在一个赤日炎炎的午后,在热辣辣的广场上,小林肯左手提着水桶,右手握着羽毛笔,用清水先把自己的姓氏在平整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认真书写365遍,再把自己的名字认真书写365遍。母亲要求他,能写多大就写多大,能写多好就写多好。
如火的太阳灼烤着大地。大理石地面上的字随写随干、随干随写,小林肯先是弯着腰写,后来又蹲下写,再后来索性坐下来写,他的脸上胳膊上滴下的汗水多次让笔下的字迹多上一点或几点,令人哭笑不得。
可是,到了最后,小林肯似乎进入某种状态,他竟然忘记了艰辛和干渴。
说来奇怪,小林肯写够数了,还想再多写上几遍,因为他欣喜地发现,自己的字体居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手腕运力越来越自如,自己的名字越写越流畅,也越写越好看了。
这样的训练看似有些不近人情,其实这正反映了一位母亲的爱。三步走游戏结束后,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诉他:“无论生活和工作中,许多不能成功的例子,都是因为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失去应有的耐心而造成的。耐心是考验一个人毅力和意志的试金石,耐心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或事业,谁持之以恒、耐心细致、锲而不舍,谁就是最终的成功者。”
意犹未尽的母亲,还绘声绘色地举例说:“看到了吧!拥有耐心和毅力、经过千辛和万苦,连自己的签名也会变得流畅潇洒、变得与众不同,变得超脱和大气。”
小林肯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也许,就是基于这种非同一般的心灵启蒙,林肯才有了百折不挠、入主白宫的非同凡响的奋斗历程和人生凯歌。
新奇艰辛的搬家旅行
1814年初,托马斯被哈丁县议院任命为乔纳森·约瑟夫的财产估价人,因而他已逐渐成为这一带受人尊敬的人。
然而好景不长,他的满意状态没能维持多久,1816年冬天来到的时候,一份收回土地的公文引起了他的迁徙欲望,因为他付了钱的土地没有地契,最后被当作擅自占地者。于是,托马斯一家便举家迁往印第安纳州。
8岁的林肯对这次搬家旅行感到新奇而艰辛。从3岁起他的足迹便从来没有踏出过诺布溪畔。
当他们一行渡过俄亥俄河的时候,就离开了肯塔基而踏上了印第安纳的土地。
印第安纳很快就成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第十九个州,一个不蓄奴的自由州。
1811年,“新奥尔良”号在匹兹堡下水,这艘蒸汽动力船开始了俄亥俄河与密西西比河的轮船时代,尽管平底船仍大量地在河上来往穿梭。
大量的移民向西涌来,后来一个英国来访者甚至感到“旧美国似乎正在解体并且开始向西迁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印第安人部落的土地被大量地割让给政府,那种每一棵树后随时可能冒出一个印第安人来杀害开拓者的情况没有了。
每亩土地也只要两美元,而且可以赊账购买。一些人甚至不等庄稼成熟就把他们的家当撂上马背,雄心勃勃地向西而去,而将他们耕种的成果留给别人收获。
在汤姆逊渡口,轮船上突然冒出的白色蒸汽使林肯和萨拉欢呼雀跃。这个拓荒者的集居地人来人往,是他们所见过的最热闹的地方,他们是该高兴一下了。然而很快,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一段令人备感艰难和恐怖的路程。
他们不得不披荆斩棘,清除岩石,甚至还要砍倒那些高大的橡树、榆树之类,因为必须将路弄宽点以便行车。好在这时丹尼斯·汉克斯来了,他是南希姨妈的儿子,比林肯大10岁左右,因而成为开路的主力。
晚上,即使燃起了篝火,美洲豹或者狼也在不远处嗥叫。他们到达鸽子溪后,紧张的神经才松弛下来。
12月初,冬雪开始纷纷扬扬,托马斯来回走了几趟,他选择在开阔地带搭起了一个帐篷,四周只有一面敞开,他在敞开那面燃起篝火,用以御寒并抵御猛兽。然而,风霜雨雪日夜侵袭着这个拓荒者简陋的新居。
他们的居住地离水源较远,加之食物很少,没有水果,没有蔬菜,没有的东西太多了,这更使人感到艰辛。
林肯一家子整个冬天就像狗一样蜷缩着在茅屋的角落里睡觉,把树叶和兽皮堆在自己身体上取暖。
托马斯也养了几头猪,但是林子里的熊也很饿,猪崽全被它们逮住吃了。
开路的时候,那辆巨大的挂车现在看起来实在太小了,它实在没能装下多少东西。
幸好托马斯颇有些狩猎的本领,而印第安纳林子里的野兽显然是比他们的粮食多得多了,它们几乎成了主要食物。鸽子溪野鸽众多,野鸡、野鸭成群,还有鹿,甚至可以打到熊。
春天来了,他们的木屋盖好了,忙碌的日子也来到了。托马斯把在这里购买的160亩土地都种上了玉米。
一年过去了,全家的辛勤劳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年,他们为所购土地付了一部分钱,而且申请了购地证明书。
他们再也不会像在肯塔基那样为土地打莫名其妙的官司了,这使他们感到快慰。
尤其令南希觉得快乐的是,这年秋天,她的贝特西姨妈一家也来到了这里,他们是对她最为关心而使她感到最亲的亲人。生活在逐渐增加亮色,亲人们对生活满怀信心。
秋天快要过去的某一天,父亲托马斯从外面回来大声嚷道:“南希,你出来看看,我打到一样好东西。”
“你用手指头摸摸这野兽的毛!你看,这毛有多厚!”说着,把那头鹿“砰”的一声从肩头上丢到地上。
“真的!这简直像狐狸毛,怎么长得这样厚啊!”
“你可懂得是什么道理吗?看这样子,今年这个冬天,恐怕会冷得不容易熬吧!”
这时,林肯跑了过来:“爸爸,鹿怎么会知道今年的冬天会特别冷呢?”
“鹿当然不会知道!”
“那么,它既然不会知道,为什么在身上会预先长出一身那么厚的毛来呢?”
“这归根到底,就是所谓动物的本能。”
“什么?本能是什么?”
“那就是神在无形中让鹿知道的,知道今年的冬天会特别冷,除了神以外,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先知道了。”
“原来是这样。不过,爸爸,如果我们人跟鹿一样,身上会长出毛来,那就好了。”
“哈哈!人身上长不出那么长的毛,所以,就得趁早做种种防寒的准备。”
从这天起,林肯全家,不管是妈妈南希,还是林肯,大家都在那里砍树、劈柴,为度过寒冷的冬天做准备。
这一年的冬天,果真比往年冷得多。呼呼的北风,一阵阵地掠过河边的平原,从荒野里一直刮到小木屋里来。接着,鹅毛般的雪片,漫天飞舞。到了晚上,雪下得更大了。
寒冷的夜晚狼叫的声音,从远处一阵阵不断地传来,可以听得很清楚。拴在马圈里的那匹马,突然不安地跳了起来。
“林肯,别出去,看样子是熊来了!”父亲说着,一只手提着枪,跑了出去。
借着灯笼的光亮,林肯向外面偷偷地望了望,只见雪地上很清楚地留着一个个熊的脚印。因为下雪,所以找不到东西吃的熊就跑来打那匹马的主意。
“哎呀,真可怕!”林肯一面说,一面躲到母亲怀里。
不过,这讨厌的冬天,并不怎么长,到了3月,雪就逐渐融化了,小草也慢慢地探出头来。
难忍流血和杀戮
一天晚饭时,表兄丹尼斯来了,“丹尼斯,你来得这么早!好,等一会儿就去。林肯,你快吃,吃好了,带我们到那个鹿常来喝水的水潭那去!”父亲向丹尼斯打着招呼。
小林肯一听,知道这下糟了,父亲又要去打猎了!而且,父亲一说完,就马上站起身来,取下了挂在墙壁上的一支枪。林肯知道已推托不过去,只好懒洋洋地跟在他俩的后面走。
这是一个月明如昼的夜晚。池沼里的水,像镜子般地发出闪烁的光芒,清清楚楚地映照出河岸边杨柳树的影子。三个人躲在草丛里,耐着性子守候着。
一会儿,一只母鹿带着小鹿走了过来。林子里是那么静寂。全身笼罩着月光的鹿群,比图画还美。
“哎,那大概是一只母鹿。”亚伯拉罕这样想。
那只母鹿竖起耳朵,迎着风,伸出它的鼻子,在那里嗅着。他们三人躲在下风的位置,所以母鹿没能发现他们。
林肯很想出其不意地大吼一声,使那只鹿逃走,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砰!砰!”枪声响过,躲在树荫里的雄鹿,就一溜烟似的逃进树林里去。
那只母鹿在跌跌撞撞地摇晃了一阵以后,就翻身倒在地上了。那只小鹿也吓得急忙逃走。可是,它因为舍不得母亲,又在母鹿旁边出现了。
林肯看见丹尼斯和父亲两个跑了过去。父亲手里的一把刀,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这时,林肯低下头,拔腿就跑,他觉得仿佛有一只铁臂扼紧他的胸口。那是头母鹿啊!他一面跑,心里一面这样想。
“咦!亚伯拉罕呢?跑到哪里去了?”父亲一面把那只倒在地上的母鹿背了起来,一面向周围探望。
“跑掉了啊!这家伙心肠软得很呢!”
两个人把猎物扛在肩膀上,一路说着话往回走。
“是啊!他的心肠越来越软了。看来要他动手杀鹿的话,他是不肯干的,他还是情愿吃蔬菜的好。”
“这样说来,他是不会吃鹿肉的了?”
“没有别的东西好吃的时候,他还是会吃的。像他这样怕见流血,实在少见。他一定是在这头鹿被打中的时候逃掉了的。”
“我自己何尝不觉得难过。可是,吃的东西是少不了的!而且,皮裤也不能不做。像亚伯拉罕那样软心肠的话,那一切都完了!”肩上扛着小鹿的丹尼斯这样说。
“就因为这个缘故,我老替他担心。要是不能打猎,怎么能够做庄稼汉呢?而且,每到晚上,他总爱在烤火堆旁边练习写字。他喜欢捡那些烧剩的木炭,在木板上写字。”
“这样说来,他大概是要当牧师吧?”
“哪里?他读《圣经》,是为了要认字。因为除了《圣经》以外,家里再也没有别的书好读了。”
“那就让他读点书,将来到学校里去教书,这也是个办法。”
“哈哈!这种乡下地方,从哪里学得到这教书的本领呢?我的意思是让他当个樵夫,天天去打柴算了。这孩子虽然年纪不大,力气倒着实有一点。斧头在他手里,使用起来倒蛮在行呢。”
一天,比亚伯拉罕大两三岁的奥斯丁来找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在家吗?我们到林子里的运河玩呀!”
“奥斯丁,你等我一下,我去告诉妈妈一声就来。”亚伯拉罕走进了小木屋,一下子就跑出来,对奥斯丁说,“好,走吧!妈妈答应让我去了。”
两个孩子手牵着手,跌跌撞撞地跑下山去。
这时已是5月,田野里也到处开满着各色花朵。亚伯拉罕很喜欢花,可是,他更喜爱小鸟。花是不会动的,小鸟却会蹦蹦跳跳,还会在枝头上飞来飞去;花总是保持沉默,小鸟却会唱出好听的歌来。
“别作声!”亚伯拉罕忽然捂住奥斯丁的嘴巴,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枝头上一只红色的小鸟飞走了。
“亚伯拉罕,算了,捉什么鸟,到河边去玩吧!”
“不行!在没有到6月以前,河边不能去,因为河水太凉。”
“没关系。我昨天还到河里去了呢!河水一点也不凉。”
“真的不凉吗?”
“当然是真的。”
他们一路说说笑笑,来到了小河边。河水在碧绿的树荫笼罩下,从雪白的小石子上流过。
“真的,这河水一点也不凉。”
“怎么样,很痛快吧?”
两个人正在小河里玩得十分起劲的时候,隐约看到对岸的岩石上,有个银白色的东西在动。奥斯丁突然喊道:“嘿,四脚蛇!”
“啊!在哪里?”亚伯拉罕抬起头来张望,可是并没有看到,只听见从对岸的草堆里,传过了一阵声音。
“亚伯拉罕,我们到对岸去看看,好不好?”
“可是,这是一座独木桥。”
“你怕这座独木桥?胆小鬼!你看着,就这样爬过去。”
奥斯丁说着,就把身体趴在桥上,慢慢地爬过桥去。
“亚伯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