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军政领袖 > 军事统帅(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军事统帅(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军事统帅(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军事统帅(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邢春如,李穆南,竭宝峰,刘心莲等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9-01

书籍编号:30046232

ISBN:978780711992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668000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军政领袖

全书内容:

中国文化知识大观园.(科技军事卷)


军事统帅(上)


邢春如 李穆南 竭宝峰 刘心莲 主编


辽海出版社

编写说明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中国文化知识大观园》叙述中国从史前到现在的国土开辟、民族形成、社会进化、经济文化发展、政治演变的不平凡的历程。


为了全面展现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本书用了近1200万字、4卷136分册的洋洋篇幅来记述。


一、政治历史卷:分为历代帝王、王朝更替、历代名臣、权臣末路、宫廷政治、后宫政治、政治事件、千古奇案、历史典籍、中外关系、历代律令、历代官制、历代宦官、历代状元、历史掌故、历史之谜等32分册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二、文学艺术卷:分为神话传说、历代诗歌、历代词赋、历代小说、历代散文、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民间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艺坛典故等36分册来展现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与辉煌成就,描绘古代绚烂多彩的艺术殿堂。


三、科技军事卷:分为古代生物与医学、古代数学与物理学、古代天文历法、古代地理与农学、古代化学、古代发明与发现、历代科技、科学名家、军事统帅、兵书通览、著名战役、军事思想、军事制度、军事谋略、军事工程、军事间谍等32分册来展示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巨大成就,演绎古代军事文化的发展和军事斗争的残酷。


四、社会民俗卷:分为商业贸易、社会经济、农业制度、古代教育、古代民族史、思想文化、千秋教化、典章制度、传统节日、婚育习俗、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信仰文化、诞辰与丧葬习俗、民居民俗、游艺文化、中华武术、风水与巫术等36分册来解读古代社会生活的形成、演变与发展过程,表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为了摒弃传统历史教科书条条框框式的说教,增加直观性、可读性、趣味性,本丛书分门别类采用辞条的形式,并辅之以大量丰富、精美的插图,以立体的方式再现中国文化的宏伟历史画卷。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悉心指正。


本书编委会

一、先秦统帅


伊尹


汤在得到伊尹之后,立即在宗庙举行隆重的接待仪式。第二天伊尹向汤讲述各种美味,汤问如何才能得到这些美味食品?伊尹说,你现在的国家太小,不可能具备这么多的东西。要想获得这些东西,首先必须取得统治天下的天子之位;要取得天子之位,又必须像懂得调和五味之术一样,懂得统治;而所谓统治天下之道,用墨子的话说,就是“其本在得贤”。伊尹的这些主张,与汤“正(征)域(有)彼天下”、以取夏桀而代之的意图正好相合,因而认为伊尹的到来,是天降贤士辅佐自己,于是破格重用,任以为相。伊尹遂成为商统治集团中智囊人物,为灭夏战争的准备与实施,出谋划策,制订战略,充当了类似后世的军师和近代的参谋长的角色。


商族是华夏族中的一个部族,生活在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一带。至汤为王时,早已进入奴隶社会,经济也较为发展,实力已逐渐强大。当时夏王桀暴虐荒淫,统治出现危机,小贵族及民众、包括奴隶都对之不满。汤曾被桀囚于夏台,当然更为不满。释放回国后,即任用伊尹为相,决心灭夏。伊尹辅佐汤王,加强政治,注意“修德”,争取民众及各邦国诸侯的同情与支持;然后采用军事手段,由近及远地逐个剪除夏桀羽翼,以削弱、孤立敌人。首先征服了邻近商都的夏属国葛(河南宁陵北),以保障商都南亳(河南商丘东南)的安全。接着又灭掉了韦(河南滑县东南)、顾(山东鄄城东北)和昆吾(河南许昌东)三个夏属国;并争取了薛(山东滕州南)和有莘氏等诸侯的支持。据说共作战十一次,都取得了胜利。在此期间,伊尹还曾两次至夏进行战略侦察,了解夏王朝的政情、军情和民情。当伊尹认为时机成熟时,即将商都迁至北亳(河南商丘北),集中兵力向夏发动进攻。汤和伊尹率战车七十乘,敢死之士六千人,联合其他诸侯,绕道西方向夏都斟寻(河南巩义西南)进攻。在鸣条(河南封丘东)决战中,大败夏军。桀逃至三(山东定陶东北),商军跟踪追击,桀再逃至南巢(安徽巢湖北),夏遂灭亡。汤在西亳(河南偃师二里头)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天下的统治权,终于转移到商汤手中,登上了天子的宝座。


商王朝建立后,伊尹被任命为王朝最高的公官阿衡,掌握了王朝的军政大权。汤去世后,伊尹立汤子外丙即位;两年后外丙死,再立外丙之弟仲任;四年后仲任又死,伊尹乃立汤的长孙太甲即位。太甲即位三年,即改变汤和伊尹制订的政策法令,推行暴政。当时商王朝虽然已历三王,但从汤死时计算,不过才六七年,统治尚未巩固。伊尹遂将太甲囚禁于桐(河南虞城东北),自“摄行政当国”,代理天子之位。据说三年后太甲“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又把太甲迎回,交还了政权。太甲“更尊伊尹曰保衡”,仍然执掌着王朝的实际权力。直到太甲之子沃丁即位后,伊尹才老病死。


吕尚


吕尚是吕国奴隶主贵族的后裔。他虽然在进入西周统治集团之前政治地位低微,但曾受过严格的贵族教育,掌握有丰富的政治、军事知识,属于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


吕尚进入西周统治集团及其以前的活动情况,古籍中的记载,既简略而又不一致。据《史记》归纳,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说吕尚虽有“霸王之辅”的军、政才干,但一直未能得到明主的赏识,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直到老年,“闻文王贤,故钓于渭水以观之”,姬昌出猎时遇见吕尚,经过交谈,对吕尚丰富的军、政知识极为赞赏,遂“载与俱归,立为师”。另一种说吕尚博学多闻,曾在商王朝中任官,因纣王无道,才脱离商王朝,到诸侯各国去进行游说,但都未被重用,最后方归依姬昌。再一种说吕尚为逃避现实,隐居海滨,不问政治。在姬昌被纣王囚于羑里时,周臣散宜生、闳夭前往招聘,吕尚认为姬昌贤明,能尊重老年知识分子,遂应聘入周。三种说法虽各不相同,但也有其共同的一面:都企图说明吕尚在入周之前,政治地位低微,而且怀才不遇,甚至穷困潦倒,只是在受到姬昌这个明主的赏识和重用之后,才得以发挥其聪明才智,施展其宏图远略。从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的人才思想。商、周是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王朝中的辅政大臣,也就是指挥军队的军事统帅,都是由君王的近亲贵族世袭担任,姬昌勇于打破常规,聘用政治地位低微、破落贵族出身的吕尚为最高军政长官,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确实难能可贵。正如《荀子·君道》所说:“夫文王非无贵戚也,非无子弟也,非无便嬖也。倜然(特别地)乃举太公于州人而用之”,无非是对人才、特别是军事人才的重视。反映出这时已出现了军事人才思想的萌芽,揭开了我国军事人才思想史的第一页。


此外,还有第四种说法,《战国策·秦策》记载秦谋臣姚贾说:“太公望,齐之逐夫(被妻子抛弃的丈夫),朝歌之废屠(宰肉卖不出的屠夫),子良之逐臣(被主人赶出的佣人),棘泽之雠(义同售),不庸(出卖劳力而无人雇用),文王用之而王。”这更属于后人的附会演义,其可靠性非常值得怀疑。从记载的资料来看,此说当开始盛行于战国。这和战国时的社会制度及各国均聘用身份贱微但有军事才能的“士”来担任将帅的军事人才思想完全适应。可见这个屠牛、卖酒、当雇工的“吕尚”,是战国的士人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而塑造出来的一个理想化了的形象。


郑庄公


郑庄公出世时因难产,母武姜饱受痛苦,所以起名寤生(意为倒生),为武姜所厌恶。三年之后,武姜又生一子,名段,为其所宠爱。平王二十八年(公元前743年),武公掘突去世,庄公寤生即位。


庄公执政后的第一件军事活动,就是以战争手段消灭其弟姬段等代表的反对、分裂势力。史称这一事件为“郑伯克段于鄢”。通过“克段”战争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姬寤生在战争指导上,继承了伊尹、吕尚的军事谋略思想,冲破了奴隶制社会的道德伦理的束缚。


寤生即位的次年,武姜要求封段于制,寤生未允;又要求封段于京,寤生许之。姬段到京地后,在母亲武姜的支持下,不按制度建都,城垣超过“百雉(墙高一丈,长三百丈)”,阴谋积蓄力量,夺取政权。据《左传》记载,大大祭仲曾为此向寤生发出警告。寤生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从这一段对话来看,寤生似乎并未在意。其实不然,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自己母廑和弟弟的企图,早已定下消灭他们的决心。例如武姜要求封段于制,他借故不允,要求封段于京,则肯于答应,其中奥妙,就在于制是原来东虢的重要军事据点,不仅地形险要,城防坚固,更重要的是当地东虢遗民思想上对郑国还存有一定程度的离心倾向,而且又远在郑国的边境地区,不易控制,如果让姬段统治该城,容易收揽人心与郑中央对抗。而京是郑氏宗族东迁后借居之地,民众均为郑民,向心力较强,姬段要组织他们与郑氏大宗的中央政权对抗,不太容易,便于将来进行武装镇压。但寤生又认为,在姬段的野心尚未完全暴露出来之前,过早地除掉他,不但得不到舆论的支持,无法彻底消灭他的势力,反有留下隐患的可能。所以他才采取了“圣有将动,必有愚色”和“内精而外钝”的谋略,伪装出无所作为的样子。实际上他一面秘密进行武力镇压姬段的准备工作,一面派人监视姬段和武姜,密切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正如《左传》所分析的那样“寤生是故意养成其弟之罪,以便彻底除掉他。


姬段至京后,不久即迫使西部、北部边疆的西鄙与北鄙二邑听命于他。大夫公子吕认为不能容忍,建议“除之”,寤生以时机未到,不肯行动。姬段见寤生没有反应,又进一步将二邑与延廪(河南延津北)擅自收为私邑。公子吕等,惟恐任其发展,势力将过于雄厚,再一次建议动手,但寤生仍未采纳。直到姬段将一切战备工作,如加强城防、积蓄军粮、修缮武器、征集兵员等,均已做好,并与武姜定好里应外合袭击郑国国都的计划与日期时,才认为时机成熟,按早已定好的方案,先发制人,派公子吕率战车二百乘征讨姬段。京城民众临战叛段,姬段被迫退往鄢(河南鄢陵北)城,郑军追击,一举克鄢。姬段逃亡于卫国的共邑(河南辉县)。在进攻姬段的同时,寤生又清除了国都内部亲武姜的势力。至此,郑国国内的分裂势力全被肃清,达到了集权中央和巩固统一的目的。


管仲


春秋初年,齐虽号称大国,但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四伏。齐襄公荒淫无道,弟兄们纷纷逃往国外。公子纠,由管仲、召忽辅佐,奔往鲁国。公子小白,由鲍叔牙辅佐,奔往莒国。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早年曾共同经商。


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冬,齐襄公被杀。大夫高傒派人迎接小白即位,鲁国听到了襄公的死讯,发兵送公子纠回齐,并派管仲带领军队拦截从莒国回来的公子小白。管仲截住了小白,并射了一箭,射在小白的带钩上。小白装死,管仲信以为真,赶紧派人报告给鲁国。鲁国送公子纠的兵士闻讯后,情绪松懈,行动迟缓,走了6天才赶到齐国都城临淄。这时,公子小白已当上了国君,就是后来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便发兵攻鲁。后来鲁国答应齐国的要求,杀了公子纠,逼迫召忽自杀,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打算用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极力推荐管仲,夸赞他有经国济世之能,是不可多得的相才。尽管齐桓公难忘一箭之仇,但为了振兴齐国,成就霸业,用人心切,最终采纳了鲍叔牙的意见,任命管仲为相。


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邢(今河北邢台县)受到翟(居住在北方的部族的泛称)人的侵袭。管仲以为“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派兵救邢,使邢免于亡国。为了使邢国不再受翟人的威胁,齐帮助邢国迁徙到夷仪(今山东聊城县),并为它筑了城。齐桓公三十年(前656),齐桓公率领齐、鲁、郑、陈、卫、许、曹等国联军侵蔡伐楚,进兵召陵(今河南郾城县),迫使楚向周王纳贡。


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确定诸侯国间不得筑堤防水危害邻国,不得有意不卖给邻国粮食。这是齐国霸业的一个高峰。这次会盟,确定了齐桓公中原霸主的地位。


楚庄王


楚在西周初期分封诸侯的时候,不过是子爵,级别较低,封于南方当时还没有开发的荆楚,活动在当阳(湖北秭归)一带,所以称为蛮夷、荆蛮、楚蛮,与中原各国没有什么往来。到西周夷王的时候,楚子熊渠自立为王。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他即位三年,从不过问朝政,更没有发布过号令,日夜沉浸在田猎与酒色歌舞之中。他明确规定:“哪一个胆敢向我提意见,立即斩首,毫不宽宥。”大夫苏从认为这样下去,楚国将不可收拾,他不顾一切,进宫直截了当地劝说庄王。庄王说:“你没有听到过我颁布的命令吗?”苏从说:“听到过。我担任国家这样高的职务,享受优厚的待遇,如果怕死而不敢指出君主的过失,那不是忠臣。如果我的死而能促使君主清醒过来,那是我的愿望。”楚王听了,幡然起立,撤去乐队歌舞,立即临朝听政。经过查实,把在这三年中趁机营私舞弊的几百人尽行清除、处死,把忠于职守的几百人予以提拔,任命伍举和苏从主持国政。庄王亲政以后,政治清明,人民高兴。就是这一年,庄王兴兵灭唐(湖北竹山),庄王六年,起兵攻宋,大获全胜,缴获战车五百辆之多。从此,楚国的势力迅速向外发展。


楚令尹若敖氏主持政务多年,有勇有谋,自楚庄王以来,屡立战功,很有些居功自傲,朝中对他不满的人,在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若敖氏知道了,害怕庄王杀他,趁庄王统兵出征陆浑的时候,发动叛乱,堵截了庄王的归路。庄王面对这一严重形势,非常镇静,很快就把叛乱平定下去了。


令尹,在楚国是主持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级官员,也称为相。若敖氏的叛乱平定下去以后,庄王要物色一个忠诚能干的人来担任这个职务。他经过多方思考,觉得虞丘在各方面都符合条件,于是找他谈话,准备任命他。但虞丘推让说,他不行,他推荐隐居在民间的孙叔敖。虞丘把孙叔敖的情况作了全面介绍,庄王认为确实不错,就立即派人去把他接来,请他担任这个要职。孙叔敖上台三个月,朝政为之一新。他自己严格遵守三点:一是谦虚,二是细心,三是廉洁。他能任贤用能,讲究得失。他主持修建了芍陂(安徽寿县境内)水利工程,发展了生产,人民安居乐业,政局稳定,为庄王的称霸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01年,楚向东发展,灭舒(安徽舒城)。


经过十多年的准备,楚已有力量与晋逐鹿中原,争夺霸主的位置了。而后征服了中原地区三个主要国家陈、郑、宋,而真正称霸中原。


孙武


孙武生于将相世家,身处姜太公、齐桓公、管仲等大军事家、大政治家遗风流布的齐国,从小受到尚武风气的熏陶。


孙武觉得自己的抱负在齐国,无从施展,因而决定出游,奔向吴国,辗转来到罗浮山的东麓,在那里潜心著书,最终写完了《孙子兵法》初稿。在隐居期间,孙武结识了伍子胥,他帮助孙武开始实现人生的志向,并给他带来了命运的福音。


军事统帅(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孙武塑像


伍子胥竭力向吴王推荐孙武,但吴王阖闾不相信孙武有真才实学,看过《孙子兵法》后,吴王让孙武进行演试,最终上演了吴宫杀姬的戏剧性一幕。


吴王虽痛失爱姬,但从大局出发认为孙武是个难得的将才,再者“令行标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领统帅士兵的通则。用兵莫贵于威严,威行于众,三军遵纪守法,听从号令,才能克敌制胜,吴王最终下定决心,任命孙武为吴国将军,担当起军国重任。在孙武、伍子胥等人的辅佐治理下,吴国的内政、外交和军事都大有起色,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孙武拜将之后,即与吴王、伍子胥等日夜密议,制定出强国图霸的基本国策。孙武用自己的军事理论思想改编整顿军队,选拔培养将官,训练教育士卒,加强军事防御,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吴国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吴国以后称霸诸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最终使吴国一步步地登上春秋战国时代的霸主地位。


吴王阎闾四年(前511)秋,吴国以孙武为大将对楚国发动战争。为了收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效果,孙武先派一支部队去进攻夷城(今安徽亳县东南),当楚军调兵遣将准备在夷城与吴开战时,吴军又急转直下渡过淮水,直扑潜(今安徽霍山县东北)、六(今安徽六安市)地区。当楚军救援部队到达后,吴军立即撤走,不与楚军交兵开战。吴军的另一支部队则自淮水而上,直驱数百里,把楚国重要城邑弦(今河南潢川县)围困起来,并摆出要攻取弦邑的架式。当楚国大队援军长途跋涉前来救援时,吴军又撤兵而走,让楚军扑了个空。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楚军来回奔波一再扑空,军力疲惫士气低落,军队战斗力明显下降。这时孙武认为真正进攻的时机已到,于是派一直蓄锐待发的主力部队迅速出击,擒杀了掩余和烛庸。吴军不仅除掉了掩余、烛庸这两个吴王的心腹之患,而且摧垮了楚国在淮水中下游用以拒吴的势力。在这一战役中,孙武“因利而制权”的战略战术得以实践和检验,他卓越的指挥才能也得以发挥出来。


吴王阖闾九年(前506)秋,楚国兴兵讨伐蔡国,蔡侯以公子乾与大夫之子为人质向吴国求助。吴国君臣制订了“出兵救蔡为虚,攻打郢都为实”的总体战略方针,以孙武为主将,调动全国的兵力,联合蔡国和长期受楚欺凌的唐国,大举发兵攻楚。经过激战,楚国大败,不再是吴国称霸的障碍。


后来孙武又和伍子胥一起为大将,统率吴军,在北上征讨齐国和晋国、南下攻伐越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使吴国终于在吴王夫差十四年(前482)的诸侯黄池会盟中赢得了霸主地位。


伍员


公元前526年,楚平王想通过与秦国联姻,巩固双方的关系——春秋时期,诸侯间经常用这个法子。秦国国君答应将自己的妹妹孟嬴许配给楚平王的儿子太子建为妻。于是,楚平王派大臣费无极前去迎娶。


费无极是个奸佞小人,他知道楚平王好色,为了取悦平王。获得升迁,居然想出将孟嬴改嫁平王的馊主意。孟嬴被迎娶到楚国境内后,费无极让他们缓行,自己则快马加鞭,跑回都城,向平王夸耀孟嬴美貌,挑动他的邪心,然后建议其据为己有。平王居然就答应了,让费无极去办理。


费无极又回到迎娶队伍,对秦国的护送大臣公子蒲说,楚国的风俗是新娘必须先到王宫拜见公婆,然后才能举行婚礼。孟嬴一进宫,就被平王留住不放。


费无极把孟嬴的一个陪嫁的秦国少女,冒充孟嬴,嫁给公子建了事。满朝文武大臣及公子都不知费无极做了手脚。一年之后,孟嬴生下一个儿子,起名叫珍。丑闻才开始泄露出来。为这件事最担心的自然是费无极。如果日后公子建继位,他会吞什么样的苦果,是不难想像的。除非除掉太子建,立公子珍为太子,他才有望生存下去。于是,费无极开始制造种种事端,诬太子建造反。


楚平王霸占儿子的媳妇,心里有愧,怕儿子报复,也就听信了费无极的谗言,贬太子建到城父(今河南宝丰)。孟嬴生的儿子珍被立为太子。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师,费无极陷害太子建时,诬陷伍奢是主谋,太子建逃到宋国,伍奢被抓住,打进死牢。伍奢一族,世代有功于楚,伍奢威望很高,他的两个儿子伍尚、伍员(伍子胥)也相当了不起。费无极恐其报复,决定斩草除根。他送信给伍尚、伍员,说你们来了就放你们的父亲。


长子伍尚,政治上还欠成熟,信以为真。次子伍员警告哥哥:“我不相信,你若是不去,昏君还有可能畏惧我兄弟俩在外,不敢杀害父亲,哥哥如果误投罗网,那是促使父亲早死啊!”


伍尚听不进弟弟的话,弟兄俩分道扬镳。伍尚跟着信使去了郢都,到了郢都,就被抓了起来,和他的父亲一起被斩首。


伍子胥逃到宋国,与太子建会合,偏又逢上宋国内乱,君臣相攻。两人再度逃到郑国,太子建哀求郑定公帮他们报仇,郑定公没有答应。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反对派大臣篡权,被郑定公杀害。伍子胥抱着太子建与冒充孟嬴的秦国少女所生的孩子公子胜,侥幸逃出虎口。


天下虽然很大,可伍子胥却找不到立足之地。楚国附近的国家都臣服楚国,只有吴国,正在跟楚国对抗,有可能收留他们。于是,逃往吴国。


楚平王和费无极获知伍子胥逃跑后,也分析到他可能会逃去吴国,便命人沿途画像通缉,昭关是去吴国必经之路,官兵盘查更加严密。伍子肯几次走到关城附近,都没敢前去。正焦急之际,伍子胥在街道上碰见了一个叫东皋公的人,是他父亲的旧交,便把伍子胥领回家中,乔装打扮一番,第二天把他送出了关外。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历尽艰辛,来到吴国都城。然而,苦难还远没有结束,在这里,他举目无亲,投靠无门,又身无分文,靠在街头吹箫讨饭度日。他身心交瘁,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会倒毙街头。


一个偶然的机会,伍子胥遇到了吴国贵族公子光。公子光是老吴王诸樊之子,诸樊死时,遗命王位继承采取兄终弟及的方式,但传到夷末时,他没有传给兄弟季札,反而让自己的儿子僚继了位。公子光对此不服,多年来一直培植亲信,时刻准备夺权复位。他见伍子胥身长八尺,虽然破衣烂衫,眉宇间却透出股股英气,又对伍奢一族有所耳闻,便将其收在门下,引为智囊。伍子胥总算有了归宿。


伍子胥在与公子光的接触中,敏锐地洞察到公子光与吴王僚之间的矛盾,他心想,助公子光登基,自己便立下奇功,肯定会官拜上卿,到那时,就可借吴国之兵伐楚,报杀父之仇。为此,他寻找到勇士专诸,把他引荐给公子光。


公元前515年,吴国趁着楚平王死后楚国政局动荡之际出兵攻楚,不想吴兵反被楚军绝了退路,围困起来。抓住这个吴国内部兵力空虚之机,伍子胥和公子光决定以宴请为名谋刺吴王僚。


吴王僚接到公子光的宴会邀请,虽然有所顾忌,但仍然身披重甲,带着一队全副武装的卫士前来赴宴。宴会上,专诸假扮厨师把一大盘热气腾腾的炙鱼端到吴王僚面前,猛然从鱼腹中抽出锋利无比的“鱼肠剑”,扎入吴王僚胸口,吴王僚当场死去,两旁卫士见此情景一拥而上,将专诸乱刃砍死,这时公子光带着预先埋伏的甲士冲出来,高叫:“吴王僚已死,公子光当立,从命者不杀!”众卫士见大势已去,纷纷瓦解。公子光于是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即位后,让伍子胥参与谋划国家大事。在伍子胥的主持下,吴国修筑了阖闾城(今苏州),并整车习武,广揽人才,招来军事家孙武训练士卒,国势日强。


公元前512年,吴国出兵灭徐国,并移师攻楚,打下了舒(今安徽庐江东南),但楚毕竟是个地方千里的大国,不易一下子击败。为了削弱楚的力量,伍子胥提出分兵扰楚的计谋,组织了几支军队轮流攻楚,楚军一来,吴兵就主动后撤,楚军离去,便派另一支军队攻楚,弄得楚军疲于奔命。吴国的行动使楚国十分恼火,公元前508年,楚昭王命令尹囊瓦率军攻吴。吴国方面派伍子胥率军迎击,大破整车于豫章(今淮南地区),并乘胜追击,攻取了老巢。


在这样困难的局面下,楚国执政令尹子常却贪鄙残暴,为了索求贿赂而先后扣留了唐、蔡两国的国君,招致两国极大的怨恨。


伍子胥认为伐楚的时机已经成熟,向吴王阖闾建议伐楚。吴王阖闾亲率吴国大军,以唐、蔡军队为先导。


伍子胥与孙武以5000士兵突袭楚军,楚军溃退,吴王率领大军长途追击,在清发水(今湖北安陆县)追上楚军,趁楚军渡河至水中央时,猛烈进攻,大获全胜。此后,吴军五战五捷,攻陷楚国国都。


18年前,伍子胥父兄被杀,自己为了逃命,远走他乡,现在,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引兵进城。然而,当年的仇恨也没法报了。


不共戴天的仇人楚平王、费无极早已相继死去。伍子胥失去了面对面复仇的机会。楚平王病死,费无极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平王死后的第二年,怒不可遏的郢百姓,将其殴打致死,家人被杀死,房屋被烧得一干二净。


伍子胥进入郢都后,楚昭王,就是楚平王与孟嬴生的儿子芈珍逃走。伍子胥便掘开平王的坟墓。平王之身,用水银殓过,皮肤肌肉都没有多大变化。伍子胥一见其尸,怒气冲天,手持九节铜鞭,鞭打平王之尸300多下,打得肉烂骨碎,然后将其骨骸弃之荒野。


不久,秦国出兵帮助楚围攻吴,而阖闾的弟弟夫概也在后方捣乱和自立为王,吴军遂撤出楚。吴军虽退,但楚国经此折腾,大国的威风扫地。而吴国,则在伍子胥、孙武等人的忠心辅佐下,数年之间,西破强楚,南服越国,威名震天下,连北方晋、齐等中原大国也不敢再小看它了。


申包胥哭秦复楚:吴军攻入楚国郢都,楚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楚大夫申包胥急急忙忙到秦国请求援助。申包胥与伍子胥从前是朋友,楚平王因废立太子事杀害子胥父亲伍奢,子胥逃亡前对包胥说:“我一定要灭亡楚国。”申包胥则答道:“我一定要保存楚国。”申包胥请求秦国施以援手,拯救楚国。秦王犹豫不决,申包胥靠在宫廷的墙上哀声痛哭,日夜不断,连续七个日夜滴水不进。秦哀公深受感动,终于答应出兵。吴国军队撤回国内,楚昭王返回楚都郢,楚复国。


吴国伐楚后,阖闾为了拓展势力,于公元前496年伐越,不想,被勾践战败,死于阵前。其子夫差即位为吴王。公元前494年,夫差为父王阖闾报仇雪恨,举兵伐越,越国大败,越王勾践求和,夫差不听从伍子胥不可留后患的劝谏,听奸臣之言,同意越国的求和。公元前489年,夫差准备出兵北伐齐国,争霸中原。伍子胥认为越王勾践食不甘味,收服民心,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