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军政领袖 > 上将风云录1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上将风云录1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上将风云录1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上将风云录1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刘培一,乔希章,王晓建等编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3-01

书籍编号:30056466

ISBN:978750005852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65048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军政领袖

全书内容:

上将风云录1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199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70周年华诞。为隆重庆祝这个盛大节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首批推出《将帅风云录》系列丛书六集,即:《十元帅风云录》、《大将风云录》、《上将风云录》(一、二集)和《中将风云录》(一、二集)。


这部丛书所收录的人物,除极个别走向反面之外,都是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披荆斩棘、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过的我军高级将领。当中,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有功勋卓著、驰名中外的战将,也有卓越的政治工作者、杰出的后勤工作者。他们在战火纷飞和白色恐怖的年代,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推翻反动统治,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又肩负起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重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又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人民的功臣、后辈的楷模,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然而,本丛书并不是着重反映他们戎马一生的历史传记,而是针对人物的特点,从一个侧面撷取他们在漫长的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最为闪光的、富有传奇特色的轶事和风采。俗话说,“一叶知秋”、“滴水映海”。轶事和风采同样能让人们感悟到,革命前辈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用鲜血与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绚丽乐章。


革命的事业是英雄的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走过了70个春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里程,创造了千古不朽的辉煌。70年如一日昭昭于世。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值得我们崇敬的革命老前辈们,为世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概括起来,即坚定的政治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高尚的人生情操,强烈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感,严谨求实的作风,认真科学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不正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坚不可摧的基础所在,不正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富贵不淫,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所在,不正是今天一代一代革命继承者永志不忘,躬亲实践的精神准则吗!


基于上述思考,在建军7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把这部丛书奉献给广大读者,希望能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若诚能如此,我们将感到无比欣慰。


编 者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

王新亭将军战斗在同蒲线上


乔希章


王新亭(1908~1984)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坚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1908年12月23日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第4军第10师政治部秘书长、第30团政治处主任,第9军政治部主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第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31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王新亭历任第129师政治部组织部长,第386旅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太岳纵队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为适应抗战胜利的形势,原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担任太岳纵队(后改称第4纵队)司令员,王新亭接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后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王新亭指挥太岳军区部队,积极配合太岳纵队作战。1947年8月起,在徐向前同志统一指挥下,王新亭在前线先后指挥了攻克运城的战役,率部参加了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解放太原的战役。之后,任第18兵团(前华北第1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协助周士第司令员指挥了向西北、西南大进军的作战,直至大西南战役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代司令员兼第二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王新亭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4年12月11日在北京病逝。


王新亭将军,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长期做军队政治工作;全国解放战争中,是我军一位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在同蒲线上,他参与指挥并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克敌制胜。


指挥太岳军区部队参加上党战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此之前的8月11日,中共中央发布动员令,指出蒋介石在准备挑起内战。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演,指出:“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我党所采取的方针是明确的和一贯的,这就是坚决反对内战,不赞成内战,要阻止内战。今后我们还要以极大的努力和耐心领导人民来制止内战。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内战危险是十分严重的,因为蒋介石的方针已经定了。按照蒋介石的方针,是要打内战的。按照我们的方针,人民的方针,是不要打内战的。”“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呢?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人民得到的权利,绝不允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目前这个斗争表现为蒋介石要篡夺抗战胜利果实和我们反对他的篡夺的斗争。”“全国性的内战不论哪一天爆发,我们都要准备好。”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晋冀鲁豫军区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这时,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大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王新亭尚未到职工作,改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此后,他率领和指挥太岳军区的部队参加了抗战胜利后的收复失地作战和反击国民党军阎锡山部进攻上党的上党战役等作战。


日本投降后,活动在白晋铁路和同蒲铁路线上的我军部队向敌人积极地展开了攻势作战。8月28日,太岳第39团攻克邢村据点,歼灭日伪军100余人,缴获轻机枪12挺,步枪70余支。接着,王新亭命令第20团攻击日伪军设在晋中地区同蒲线上的张兰镇据点,一举歼灭据点内的日伪军,将同蒲铁路拦腰斩断。与此同时,太岳第772团和第38团又在乎遥西南之曹村地区阻击向太原挺进的阎锡山部第73师,给敌以重创。


此时,活动在同蒲铁路南端的太岳第57团、洪洞独立团、汾东支队,结合一部分地方游击武装,向临汾、洪洞南北之铁路沿线发动攻势作战,先后扫清了灵石、霍县、赵城,洪洞、翼城、绛县等县城的日伪军外围据点,破坏和切断了平遥至临汾之间的同蒲路,将敌军分割于晋中与晋南各城镇孤立的据点内。


当时,与日伪军勾结、接管太原和临汾的阎锡山,按蒋介石密令调兵遣将,由其第8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第19军、第61军的主力4个步兵师及1个挺进纵队(相当于师),于8月中旬从临汾出动,经浮山、翼城,向以长治为中心的上党区进犯。该部在日伪军接应下进入长子、壶关、屯留和长治,收编伪军3000多人,又进而侵占我从日伪军手中夺得的襄垣和潞城。这时,阎锡山在上党区的总兵力达1.6万余人。此乃上党战役发起前的形势。


根据党中央和军委“集中太行、太岳优势兵力首先歼灭阎伪进入长治部队”和“阎部1.6万人占我长治周围6城,乃心腹之患,必须坚决彻底全部歼灭之”的指示,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统一指挥,发起上党战役。在此之前,针对国民党军向解放区的进攻,晋冀鲁豫军区除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外,还组建了太行、太岳、冀南3个野战纵队。直接投入上党战役的兵力包括3个野战纵队和各军区的独立团共达2.8万人。


9月7日,晋冀鲁豫军区下达发起上党战役的命令。10日,战役正式发起。凌晨2时,太行纵队在司令员陈锡联指挥下,首先向屯留之敌发起攻击。经两日激战,我军于12日攻克屯留,全歼守敌。13日夜,太岳纵队在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统一指挥下,攻击长子。16日夜,冀南纵队在司令员陈再道指挥下攻潞城,于17日攻克。18日,太行纵队攻壶关。19日,长子、壶关同时解放。至此,上党区的首府、古为军事战略要地的长治外围敌占城市为我军全部攻克,以史泽波为总指挥的长治敌军完全陷于孤立。


9月20日,我军开始合围长治。到24日,攻占北关等城关据点多处。在开始强攻长治时获悉,阎锡山派重兵向长治增援。其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领第23军、第83军与省防军共8个师,附炮兵2个团,共2万人的兵力,由太原出动,27日抵达沁州。其先头部队4个团于28日12时抵达沁州东南18千米处的新店,另一股敌军1000余人在沁州西南的南里村一带。两股敌军将继续前进增援被困于长治之敌。


这时,晋冀鲁豫军区首长决心以攻城打援战法,于野战中消灭敌援军,同时消灭可能自长治出城接应或突围的敌军。为此,命令太行纵队全部和太岳纵队主力兼程北上,结合原担任监视白晋线之敌的第17师(师长刘复根,政委刘威诚),共约2万人,预伏于哨亭以南白晋线上的常隆、上村两侧待机歼敌。同时命令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回师上党战场,迎击堵截可能弃城并妄图横穿我太岳区向浮山、翼城、临汾西窜之史泽波所部。当时,为配合上党战役,王新亭正指挥军区的第17团、54团、55团、56团、58团、基干2团、洪赵支队、洪洞独立团、汾东支队等团队,于豫北及晋南至平遥、介休同蒲铁路线打击敌人,并迟滞同蒲线南段蒋军北上行动。果然,当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将阎锡山的彭毓斌来援之敌合围于老爷岭、西窳、磨盘脑至榆林地区之时,困守长治的敌军史泽波部待援无望,于10月8日向西南方向突围。陈赓奉命指挥太岳纵队各部不顾疲劳,克服一切困难,从虒亭地区直出沁水之马壁,控制沁河,昼夜兼程兜击逃敌。为不让敌人逃脱,陈赓限令第386旅(旅长刘忠,政委张祖谅)3天内赶到桃川一带。此刻,王新亭指挥太岳军区部队在廊壁附近和沁河沿岸堵击溃逃之敌,经数日激战,协助太岳纵队主力将由长治逃出来的史泽波部3个步兵师的主力及1个山炮营共万余人,全部围歼于沁河东岸的将军岭。率部入侵上党区的阎军最高指挥官史泽波也当了俘虏。


晋南攻势作战时的副总指挥


上党战役后,太岳军区主力部队编组成野战军第4纵队,军区司令员王新亭指挥下辖第1、2、3、4共4个军分区(后改称第18、19、20、21军分区)的独立团、基干团等地方武装,还直接指挥第22旅、第23旅(旅长黄定基,政委肖新春)和第24旅(旅长刘金轩,政委李耀)。在参加了邯郸战役(又称平汉战役)之后,随即配合陈赓的第4纵队相继在晋南闻喜、夏县和同蒲路中段发起自卫反击作战,经过几次较大的战役,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军的气焰。


1945年10月,当晋冀鲁豫军区奉中央军委命令,集中第1纵队、第2纵队、第3纵队及太行、冀南、冀鲁豫3个军区的主力举行邯郸战役的时候,王新亭率领太岳军区几个独立旅和军分区地方武装,紧密配合陈赓第4纵队在同蒲路一线独立作战。10月30日攻克赵城,全歼阎军督导第4总队等2000余人。此后,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同蒲线作战部队的命令中,都写的是“陈(赓)、谢(富治)、王(新亭)”。因此,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实际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南战场上的副总指挥。


继上党战役之后,邯郸战役给国民党军又一次沉重打击,我军不仅歼灭了敌大批有生力量,而且阻止了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北犯。但是,集结于晋南的国民党军仍企图南北对应,而后控制华北。1946年1月5日,中央军委指示陈赓、谢富治、王新亭统一指挥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迅速攻占同蒲线上的曲沃、侯马、新绛,并控制以侯马为枢纽的南北交通。在第4纵队主力直扑侯马歼灭守敌,并乘胜向同蒲路南北扩张战果之际,太岳军区部队和第4纵队一部直出蒙城、高阳,阻止临汾之敌向南增援。战役第一阶段目的达成后,打援的太岳军区部队和第4纵队一部包围了曲沃县城,随即扫清城外围据点。12日晚,对曲沃城发起攻击。激战至13日23时,主攻部队突破城垣,冲入域内并向纵深发展。此时,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已经生效。攻城部队接到军委“13日24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的命令,遂停止进攻,下令攻城部队撤出战斗。


不久,蒋介石令晋南地区和同蒲、白晋线上的国民党军,违背刚刚签字生效的停战协定,继续向我军挑衅。2月间,阎锡山以赵承绶指挥10个师2.5万余人的兵力,在日伪军配合下,沿白晋线向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后方进犯。晋冀鲁豫军区首长决定集中太岳、太行军区部队发起白晋战役。王新亭奉命指挥太岳军区的第23旅、第24旅等部队,由晋南转移至白晋线与王宏坤指挥的太行军区部队一同作战。


时值隆冬,王新亭率领太岳军区部队由晋南向白晋线战场开进途中,不但要爬越崇山峻岭,而且冒着鹅毛大雪和寒风。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部队按时抵达作战地区,随即与王宏坤指挥的太行军区部队共同对敌实施破袭战。两个军区部队密切协同,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歼灭国民党军4000人,控制了白晋线北关至南关段铁路,阻止了由白晋铁路线南进上党和晋东南解放区的国民党军赵承绶部,迫使赵承绶与我军谈判停战。


1946年7月3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由运城地区向北进犯,以6个旅的兵力与盘踞在山西南部的阎锡山军队共7万余人南北夹攻,企图一个月之内打通同蒲路南段,然后合攻上党,寻机歼灭我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及太岳军区的主力部队。中央军委指示陈、谢、王,集中优势兵力,打一个歼灭战。由陈赓统一指挥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于7月13日至22日进行了闻(喜)夏(县)战役,歼灭了胡宗南部1个旅又3个营,共6300人。接着,于8月14日至9月1日在同蒲路的洪洞至灵石段之间进行了一次战役。战役中,为了配合第4纵队攻打洪(洞)、赵(城)两县城,王新亭指挥太岳军区第24旅和军分区地方部队,于灵石以南的霍县地区发动攻势。在上乐坪、青郎坪地区歼敌胜利之后,先后攻占霍县城南之辛置车站及城西南之坛底镇附近高地,扫除了城东、城北的敌人大部据点,对霍县城形成包围。8月24日夜,我军对霍县城发起攻击。攻城部队在强有力的火力掩护下,登城突入城内,与敌展开巷战。残敌不支,500余人从南门突围,向汾河西逃窜。我军随即追歼残敌于汾河两岸。攻占霍县城的战斗,全歼敌1个团。9月1日,我军进占工业重镇富家滩。


此次王新亭指挥太岳军区部队配合第4纵队发起的洪(洞)、赵(城)战役,包括攻占霍县和工业重镇富家滩煤矿战斗,共歼敌1.2万余人,解放了洪洞、赵城、霍县、汾西县城,并控制了同蒲路中段的铁路270里。


随后,王新亭又指挥太岳军区部队向南开进至洪洞、赵城以东山地,寻找战机。这时,从报话机里侦听得敌人明语通话,获悉敌军整编第38师1个团正在向北开进。王新亭当即命令部队就近设下埋伏,将开进中敌人1个团全部歼灭。王新亭指挥太岳军区部队,积极配合野战军第4纵队晋南同蒲线作战,接连打了几次胜仗,部队得到锻炼,士气非常高涨。不久,部队又在同蒲线南北扩张战果,连续攻占了垣曲、翼城、灵石等县城。由于陈、谢、王统一指挥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在同蒲线上英勇作战,取得歼灭大量国民党军并攻占十几座县城和重镇的大胜利,中共中央特致电陈、谢、王嘉奖:“你们部队在自卫反击光复洪洞、赵城、霍县诸城时,纪律甚好,闻之甚为欣慰,望全军将士加以勉励。”晋冀鲁豫军区也发布通令,嘉奖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嘉奖令中称赞同蒲线攻势作战部队“英勇善战,纪律严明”。


正当陈赓第4纵队和王新亭太岳军区部队在同蒲路沿线展开攻势作战时,胡宗南于8月中旬又将其第30师(辖3个旅)和王牌军“天下第一旅”调到晋南前线。这次,胡宗南亲自出马来运城指挥,与阎锡山国民党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企图迫使我军主力于洪、赵地区决战。显然,这一部署是蒋介石和阎锡山事先商量好的。9月5日,胡宗南令其集结运城地区部队由南向北进至临汾、翼城地区;阎锡山集结于晋中平遥、介休地区的第34军则由义棠开始向南进攻,企图攻占灵石,以接应胡宗南军北进。


这时,陈赓、谢富治、王新亭根据中央军委“对北犯胡军,应集中主力给以坚决打击,以歼灭其1个旅为目标,对平遥、介休之阎敌应以地方部队牵制之”的指示,共同指挥,对歼灭沿同蒲线北犯之敌作出了军事部署:由陈赓指挥第4纵队主力第10、11、13旅隐蔽集结于洪洞东南地区,以集中兵力歼灭胡宗南1至2个旅;由王新亭指挥太岳军区第24旅和第18军分区(原第1军分区)的地方武装,一面继续阻击由平遥、介休向南进犯的阎锡山第34军,一面派各军分区部队深入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活动,以迟滞、疲惫胡宗南的军队,迫使敌拉长战线,分散兵力,为我主力歼灭敌人创造战机。王新亭随即率领第24旅昼夜兼程至晋中,指挥阻击阎军进攻灵石的作战。9月13日,将进攻灵石之敌击退。


阎锡山位于北面平遥、介休一线的部队遭王新亭指挥的太岳军区部队阻击后,消极怕战,迟迟不前。而胡宗南则依仗所谓王牌军“天下第一旅”,凭借其全是美械装备,气势汹汹,不可一世。其第39师的两个旅(27旅和167旅)由临汾以南的史村、赵曲、翼城出动,进占我浮山县城。同一天,临汾的胡宗南军第1旅第2团亦沿临(汾)屯(留)公路向东进犯,策应第30师两个旅进占浮山的行动。当敌人第1旅第2团刚刚进入我第4纵队主力部队预设的战场——官雀村一带时,我第11旅两个团和第13旅的1个团向官雀村一带急进,迅速将敌人包围,随即向敌人发起猛攻。此时,王新亭命令太岳军区部队和第19军分区(原第2军分区)部队,以及各县游击队和民兵,积极开展袭扰、游击活动,造成声势,并佯攻浮山县城,配合主力作战。这是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同蒲线开展攻势作战以来,打得最痛快的一仗。在我第4纵队主力猛烈攻击被包围于官雀之敌时,临汾敌第1旅旅长黄正诚,立即率其旅直和所属部队东进前来增援解围。敌军出临汾城不久,当即遭到我4纵第10旅的有力打击。我第10旅第30团第3营指战员,曾在一天之中激战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当晚,增援之敌也被我军包围在陈堰村一带。与此同时,进占我浮山的敌第30师的两个旅,为了解官雀之围,放弃浮山县城急忙向西增援,但遭到我军打援部队第13旅和太岳军区部队及第19军分区部队的坚决阻击。我军杀伤敌人近千,迫使敌人停滞在西佐、韩村一线。23日黄昏,我军主力对官雀被围之敌发起总攻击。至24日拂晓,胡宗南“天下第一旅”的第2团全部被歼灭。在陈堰遭到我军阻击包围的敌第1旅大部,也被我第10旅和太岳军区部队全部歼灭。此次战役,我军重创敌第27旅和第167旅,共毙敌2000余人,俘虏敌号称“天下第一旅”的中将旅长黄正诚及以下官兵2500余人。


1946年6月20日,刘邓大军横渡黄河。7月3日,国民党军守备在晋南安邑、运城之青年军第206师第1、3两团及整编第10师师部,为急援陇海线仓皇南调。当时,敌第10师师长罗广文惧怕陈赓纵队出击堵歼,令其第248团护送师直机关南下渡黄河去陕州。


王新亭获悉敌人这一行动,决心歼灭敌第248团于返回途中,遂派人跟踪侦察敌情。9日晚获悉敌第248团返回运城的出发时间,并得知该团团长刘松山(外号小诸葛)要求运城派部队在距城40里的盖灵寺附近接应。这真是一个打歼灭战的好时机!当夜,王新亭电令太岳军区第20军分区(原第3军分区)司令员王墉率第55团两个连和第56团(欠1个连)星夜兼程开赴盖灵寺以南庙底山地设伏。12日14时,敌第248团团长刘松山率部回返运城途中,进入我军伏击圈内。王墉一声令下,我军向敌人发起攻击。毫无准备的敌军兵力火器均未展开,团长刘松山急呼运城救援不及。经半小时战斗,该团即告覆灭。此次战斗,歼敌1个团部、两个营、1个辎重营另两个排,毙伤敌118人,俘敌团长以下1400多人,缴获甚多。此次漂亮的歼灭战,受到晋冀鲁豫大军区通令嘉奖。


自1946年7月开始的全国解放战争进行不到一年,人民解放军以平均每月歼敌8个旅的胜利迫使蒋介石停止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开始,蒋介石改全面进攻为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并把其嫡系胡宗南部主力用于陕北战场。胡宗南当即集结34个旅共23万兵力,悍然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了猖狂进攻。


3月18日,中共中央机关主动撤离延安的同时,急电指示:第4纵队及太岳军区部队,应在陈赓、谢富治、王新亭统一指挥下,迅速向临汾以南的河津(禹门口)、风陵渡方向进攻,相机逐一攻取晋南三角地带一切可能夺取的地方,猛烈地扩大解放区,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坚决打击进攻陕北的胡宗南军侧背,有力地配合陕北我军作战。


蒋介石、胡宗南集中兵力要进占延安,却不知他们盘踞的晋南、晋西南三角地带守备空虚。当时,在20多个县的广大地区,敌人的正规军只有胡宗南部3个旅另3个团,加上阎锡山盘踞于各县城的地方保安团队,共3万余人。陈、谢、王根据中央指示,决心在晋南对敌发起强大攻势。战役前,王新亭和陈赓首先召开了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及太岳区党委、行署等党政军领导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作了战役部署,同时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号召太岳全区军民在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口号声中,奋勇作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和准备,我军随即向晋南、晋西南之敌发起猛烈进攻。参加此次战役的有第4纵队全部和太岳军区第22、23、24共3个独立旅及两个军分区的地方武装部队共5万余人,另有134个民兵连,还动员了6万群众参战支前。至3月15日,我军连续10天作战,席卷汾河两岸,接连攻克绛县、新绛、稷山、河津、万泉、荣河、猗氏等10余座县城,歼灭敌人2万余,还夺得黄河隘口禹门渡,控制了同蒲铁路200余里,从而切断了运城和临汾两处敌人之间的联系,使之成为孤城。接着,我军乘胜前进,扩张战果。至25日,又连克临晋、闻喜、解县、虞乡、永济、平陆、垣曲和芮城,再度攻克霍县和赵城,并在晋西南控制了黄河主要渡口风陵渡。


翼城县城,是王新亭指挥太岳军区第22旅和张祖谅为司令员的第19军分区部队攻克的。此战全歼守敌保安第5团,俘敌团长张鸿德和敌县长王光宇。4月5日,我第4纵队第10旅和太岳军区第24旅攻克高显、蒙城重镇,歼敌第38师第49团一部。


4月5日,我第4纵队第13旅和太岳军区第23旅包围了曲沃。曲沃是历史古城,春秋时代,为晋国首府。该县城是阎锡山在晋南的重要军事据点之一,又是国民党山西省政府第5专员公署所在地,设防坚固。当时,晋东南13县反动逃亡政府官员和汉奸恶霸集聚在这里。此外,曲沃地处太岳区与吕梁山南部东西交通要冲,又有晋南米粮仓之称。根据以上情况,我军决心攻克敌曲沃县城据点。


王新亭和陈赓共同指挥攻打曲沃。4月10日,我军以第4纵队第13旅部队夺取曲沃北关和西关,以太岳军区第23旅夺取东关和南关,然后登城歼敌。在夺关战斗中,各部队与敌多次冲杀。在突破敌前沿接近寨墙时,因梯子太短,有的部队便以人梯挖洞踏墙。经6小时激烈战斗,我军占领曲沃四关,敌退守城内。


当时,我军虽然英勇善战,但装备极差。前沿部队在扫清敌军防御布雷和登城道路上的障碍后,却难破城攻入。王新亭来前沿阵地视察,并指导部队做阵前攻城演练。但由于缺少火炮和炮弹,攻城发生困难。这时,第23旅旅长黄定基,发动群众想办法,采取挖坑道装炸药爆炸破城的古战法,在县城东南门附近,把城墙炸开一个大缺口。部队冲入城内,与敌人展开巷战。与此同时,第4纵队第13旅由城墙裂缝挖洞突入城内,连克8座碉堡,然后向纵深发展。经彻夜激战,4月15日晨结束战斗,将守城敌军3000余人全部歼灭。


在声势浩大的晋南战役中,我军解放了晋南大片土地和人民。4月26日,军委又命令陈赓、谢富治、王新亭:应乘胜夺取运城,彻底解放晋南三角地带,并以一部向吕梁地区扩张战果,协同吕梁部队解放吕梁南部广大地区,继续威胁陕北敌之翼侧。根据军委的作战命令,由陈赓指挥第4纵队主力和太岳军区地方武装一部,围攻运城(即“一打运城”);由王新亭率领太岳军区第22旅、第23旅及第18、第19军分区各1个独立团,配合围攻运城作战,向吕梁之敌进攻。5月22日,王新亭率军围攻乡宁城。经3天激战,我军攻克乡宁,全歼守敌阎锡山部第68师第204团和第9专署保安第15团及县保警队3400余人。27日我军占领大宁,30日解放蒲城。这时,王新亭令第23旅以小部队深入吉县敌后,炸断小船窝黄河铁桥,切断敌人晋陕之间的联系;又令第23旅主力东出吕梁山,以奇袭手段攻占襄陵县城,歼灭胡宗南部第38师第17旅第19团残部及反动地方武装襄陵“爱乡团”共800余人。王新亭指挥太岳军区部队西出吕梁,在晋绥军区地方武装密切协同下,积极配合攻打运城作战,获得辉煌战果,使吕梁和太岳两地区联成一片。完成了军委所赋予的“协同吕梁部队解放吕梁南部广大地区,继续威胁陕北之敌翼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