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文人学者 > 安徒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安徒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安徒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安徒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刘亚伟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01

书籍编号:30087480

ISBN:978750874064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8053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文人学者

全书内容: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


安徒生


刘亚伟 编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编委会


主任:刘明山


编委:周红英 王汉卿 高立来 李正蕊 刘亚伟 张雪娇


方士娟 刘亚超 张鑫蕊 李勇 唐容 蒲永平


冯化太 李奎 李广阔 张兰芳 高永立 潘玉峰


王晓蕾 李丽红 刑建华 何水明 田成章 李正平


刘干才 熊伟 余海文 张德荣 付思明 杨永金


向平才 赵喜臣 张广伟 袁占才 许兴胜 许杰


谢登华 衡孝芬 李建学 贺欣欣

前言


著名学者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


的确,崇拜伟人、模仿英雄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天生就是伟人的追星族。我们每个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带着崇敬与激情沿着伟人的成长轨迹,陶冶心灵,胸中便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发自心底的潜力,一股奋起追求的冲动,去寻找人生的标杆。那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会激励我们向往崇高的人生境界,获得人生的成功。


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历史,描绘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这些伟大的人物,是人间的英杰,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洪亮的声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以便开创和编织更加绚丽多姿的人间美景。


在我们追寻伟人的成长历程中会发现,虽然每一位人物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在一生中所表现出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精神,则是殊途同归的。这正如爱默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同时,爱默生又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


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关键是他们在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过程中,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迸发出了生命的火花,化藐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


获得灵感和启发,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去争取伟大成功的。这恰恰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地方。


正如学者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的伟大人物,起初都很幼稚而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一代名家,而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为了让读者很好地把握和学习这些名人,我们还增设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使本套丛书更具可读性、指向性和知识性。


为了更加形象地表现名人的发展历程,我们还根据人物的成长线索,适当配图,使之图文并茂,形式新颖,设计精美,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


我们在编撰本套丛书时,为了体现内容的系统性和资料的翔实性,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的大量资料和许多版本,在此向所有辛勤付出的人们表示衷心谢意。但仍难免出现挂一漏万或错误疏忽,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于我们修正。我们相信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成长与成功故事,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一定会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进而更好地把握自我成长的关键,直至开创自己的成功人生!

人物简介


名人简介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丹麦作家、童话大师。


安徒生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费恩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


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在少年时代,安徒生就对舞台发生兴趣。


1819年,安徒生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


1822年,安徒生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柯林的资助,就读于斯拉格斯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


1827年,他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安徒生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


1831年,安徒生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他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


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安徒生开始享有国际声誉。童话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1875年8月4日11时,安徒生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倍极哀荣,享年70岁。


成就与贡献


在世界文学史上,安徒生是第一个自觉地把童话的娱乐作用和教育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并明确提出要用童话来争取新的一代的伟大作家。


正因为安徒生能把童话意义提到这样的高度,所以他才能远远超出以往童话作家们那种只是收集、整理和加工民间故事的做法,独立地“用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创作童话,使其童话创作无论从思想的深刻、艺术的高超,还是从题材的广泛、影响的巨大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地位与影响


安徒生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至去世前3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安徒生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文字。


安徒生以诗意而又幽默的笔调,改变了现代童话的面貌,并开启了创作童话的先河。最可贵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超越了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因此历久弥新,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反复传诵。


安徒生童话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无人能够企及。

幸运坎坷的童年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安徒生


从小爱哭的孩子


1805年,在丹麦恩岛上的欧登塞城中,一个家境贫寒的鞋匠汉斯·安徒生,和一位比自己大几岁的洗衣妇安娜·玛丽亚结了婚。


欧登塞是丹麦的第三大城市,坐落在西兰岛和鸭脖子形状的日德兰半岛之间的费恩岛上。据传说,这儿从前是欧登国王的城堡。有一天早晨,王后往窗外眺望,见远处过去没有房子的地方,现在屋顶鳞次栉比。她喊道:“欧登,快来看!”于是,这座城池就取名欧登塞。


此时,汉斯·安徒生尚不足22岁,已显露出具有诗歌方面的天赋灵性。妻子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对身外的世界一无所知。在婚前不久,年轻的修鞋匠建了作坊和婚床。床架上残留的黑布提醒人们,在这张木制的床架上,不久前还停放着病逝的特兰普伯爵的灵柩。


1805年4月2日,就是在这张床上,一个婴儿出生了。他大声啼哭着,仿佛抗议着上帝将天使打落到人间。教士安慰惶恐的母亲说:“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就越聪明。”


安徒生出生那一年,欧登塞城里有居民5000多人,包括各阶层的人士:贵族、军官、公务员、商人、手艺人、挖土工、洗衣妇。居民的大多数是下层的贫苦市民。


在城里的主要地区,有两幢壮观的市政厅大楼,一所历史悠久的文法学校,一座1795年盖起的剧院,一座1720年建造的皇家城堡。那些脏乱的后街和小巷里,住着许多贫苦的老百姓:裁缝、鞋匠、泥瓦工、洗衣女、临时工、流浪者。谢雷兄弟医院附属的济贫院,已是人满为患。许多无粮下锅、走投无路的父母们,纷纷打发自己的孩子沿街乞讨。


果然,正如教士所言,多年后,这个爱哭的天使向全世界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就连圣诞老人也不会比他更有名气。他的名字,就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汉斯虽然手巧,却不是一个高明的鞋匠,他从事这行完全是迫于生计。他那双善于制造奇妙玩意儿的手,在被生活所迫,每次不得不拿起做鞋的锥子和锤子的时候,他感觉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


鞋业行会没有发给汉斯鞋匠执照,所以他只能靠小修小补来维持生活。在这个狭小昏暗的屋子里,为了增加光线的亮度,汉斯·安徒生在身边放了一个盛满水的玻璃球。那玻璃球的亮光,带给了他一幅又一幅充满想象力的梦想画卷,以至于活计常常从他的手里掉下来。


自身的经历,坚定了汉斯一定要送儿子小安徒生去读书的决心。


在安徒生生下来之后的头几天里,每当他不停地尖声哭叫,爸爸就会以玩笑的方式要求婴儿,“孩子,要么你就睡觉,要么你就安静地听。”可安徒生还是哭喊个没完没了。


后来,安徒生的父亲发现,每当听到一个奇怪字,安徒生就会莫名其妙地停止哭泣。父亲总是看着在妻子怀中的儿子,他是在奇怪这个孩子为什么总是哭。


有的时候,父亲会拿起一本书对安徒生说:“嘿!儿子,我给你念首诗,你还哭吗?”


于是他就给安徒生朗诵丹麦著名诗人霍尔堡的诗,可是朗读诗不仅不能够终止安徒生的哭声,反而使他哭得更厉害。这时,父亲突然说,照你这个哭法,将来一定会是一个歌唱家。说来也奇怪,就这么一句话,安徒生就不哭了。


小安徒生爱哭,即便到教堂受洗,也是哭得震天响,这使得牧师禁不住大声说:“这孩子的哭声简直像猫的尖叫!”为此,妈妈始终不能原谅那位牧师。


幸好有戈马德,他是安徒生的教父,一位法国的穷移民。教父安慰母亲说,像他这样哭的小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歌越唱越好听。


安徒生一家都虔诚地信奉基督教,所以每个周末全家人都要到教堂去。那个时候,教堂是整个欧登塞市唯一神圣的地方,当大家都在祷告的时候,在教堂角落里玩耍的安徒生会突然莫名其妙地大哭起来,扰得做礼拜的人不能正常进行。


这个时候,妈妈就会额头上渗出汗水,然后跑过来顺手打安徒生几下。可是越打,安徒生就哭得越厉害,而且越哭声音越大。


这时,牧师就会走过来,笑着对孩子说:“嗯!太好了,小孩的哭声越大就说明他的嗓门越大,说明他长大了会做一个歌唱家。”说来也奇怪,只要一说到“歌唱家”,安徒生就会停止那毫无原因的哭泣。


安徒生3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歌唱天赋,他连说话还都不怎么清楚的时候,可是他已经能唱很多首故乡的歌,而且唱得有声有色。


有一天黄昏,太阳落山的时候,小安徒生和妈妈一起走在欧登塞街上。就在这个时候,春风刮了过来,安徒生高声地唱了起来,他那美丽的歌声吸引了很多人。


恰好,一个在此地的指挥家听到了这童声的歌唱,他被安徒生嘹亮的歌声吸引,禁不住停止了脚步,走过来摸了摸安徒生的头,对他说:“好好唱吧!你很有天赋,你一定是一个歌唱家的材料。”


从此之后,安徒生就固执地认为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歌唱家,而且是一个全世界最好的歌唱家。


深受父亲的启蒙教育


安徒生的家庭很贫困,一家人常常为了生计问题而愁眉不展,安徒生在贫困和孤寂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安徒生的父亲小时候渴望上学念书。他乞求父母把他送到拉丁学校去学习,但父母觉得家里太穷,实在负担不起这所学校的学费,只让他到一所慈善学校念了点书,便叫他当了一名鞋匠,靠这门手艺来挣一碗饭吃。


安徒生的父亲并没有把心思放在鞋匠手艺上。他干鞋匠活时,两手显得那么笨拙,但为儿子做起玩具来,那双手却灵巧极了。他给儿子做望远镜、玩偶舞台、拉洋片的可变换的图画等。他特别喜欢给小安徒生读他收藏的霍尔伯格的剧本和《阿拉伯故事集》等书。他一读起书来,什么愁苦的事儿都可以忘在脑后。


他一生没有什么欢乐可言,只有跟儿子在一起玩耍、读书,才感到无限的快乐。


父亲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独生儿子的身上。他对安徒生说:“我的命苦,没有得到念书的机会,你一定要有志气,要争取学些文化,使自己成为有知识的人。”


没有正规地上过学,这一直是安徒生的父亲的一块心病。有一次,拉丁学校的一个小学生到他家来让他做一双新鞋子。在他给那小学生量尺寸时,这位小学生把书包里的书拿给安徒生看,告诉他在学校里都学些什么。这时,小安徒生无意中看了父亲一眼,奇怪地发现父亲眼里噙着泪水。


等那个小学生走了,父亲对小安徒生说:“孩子,你听着,等你长大了,一定要有一股子顽强劲儿,不要怕穷怕苦,要不顾一切地奔一个目的:念书!我可是没有这个机会了。你就沿着这条路向前奔吧!”


父亲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忘掉对安徒生的启蒙教育。在他家那唯一的一间狭小的房子里,只有一张做鞋用的工作凳、一张用棺材架改装的床和安徒生晚间用来睡觉的一条凳子。父亲却为儿子布置了一个艺术的环境: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装饰品,柜子上摆了不少玩具。工作凳旁还有一个矮书桌,上面放有书籍和歌谱,门上贴着一幅风景画。


通过厨房的梯子可以到达屋顶,与邻居家之间隔着的排水沟有个土箱子,里面种着香葱和西芹,这就是安徒生妈妈的小菜园,这同时也给童年的安徒生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无法拥有花园的贫苦童年里,安徒生靠这个蔬菜箱子,编织着五颜六色的梦想。


后来,安徒生的童话《白雪皇后》里长着茂盛植物的大匣子,就来源于童年时母亲的这个蔬菜箱子。


父亲常在劳动之余,会抽时间陪安徒生玩。为了排解儿子的寂寞,他常常给安徒生讲一些《一千零一夜》中的古代阿拉伯的传说。


有时,为了调节一下气氛,父亲还特地给小安徒生念一段丹麦著名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朗诵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章节。这些剧本里的故事启发了安徒生,他经常把大人们讲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设想演绎成新的故事。


但这还不能让安徒生感到满足,父亲就用破碎的布片给木偶缝制小衣服,把它们打扮成讨饭的穷人、没人理睬的穷小孩、欺压百姓的贵族和地主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编起木偶戏来。


为了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亲同意并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和伪善的市长、牧师等人的生活,获得各种感性的经验。


安徒生是独子,因此深受宠爱。妈妈总跟安徒生说,他比自己小时候幸福多了,好像是当成贵族的孩子来抚养的。安徒生妈妈小时候,外公、外婆赶她出去乞讨。她不能这么做,就坐在欧登塞一条河的桥下哭了一整天。


父亲凡事都顺着孩子,小安徒生占据了他的整个身心,他活着就是为了孩子。于是,所有的星期天,都要花整天的时间给安徒生做玩具和图画。在安徒生的记忆里,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才能见到父亲的笑容,因为作为一个手艺人,他从未真正感到过快乐。


幼小的安徒生最常去玩的地方是他家房后的一片场地,他管那儿叫做他家的公园。虽然那儿只有一些篱笆和几株醋栗树,可是他用母亲的一条围裙拉开当做帐篷,架在醋栗树和篱笆之间,就变成了一个帐篷。他坐在这“帐篷”里倾听鸟儿的悦耳歌唱,凝视太阳照射下的树叶和天上慢悠悠漂浮着的美丽云彩,可以坐上好长的时间。


稍远一点有一条小河,河边上有一座水磨坊。水磨的轮子“哗啦哗啦”响,他从“帐篷”里听得很清晰,由此产生许多美丽的遐想。那座水磨坊现在还保存在原地,去安徒生故乡参观的游客,总要去亲眼看一看这个曾经给安徒生幼小心灵刻下深刻印记的地方。


那条小河的两岸,有一座小桥相通。小河那边,柳树、牛蒡丛生,小安徒生有时也到那边去玩。那儿的草地上,有几个小洞。在他的想象中,里面说不定住着树精或者妖怪。那儿还有一汪汪水洼,那是蟾蜍活动的世界,它们在水里嬉戏玩耍,活泼得很。水洼里不断冒出一个个水泡,像是许多闪闪烁烁的星星。


再往前走,远一点的地方出现一片薄雾弥漫的荒野,在夏天的早晨或傍晚,给人一种特别神秘的感觉。这片荒野是鹳鸟出没的地方。在鸟类中,鹳鸟是安徒生最好的朋友。他后来发现,自己身子瘦削,背微微弯曲,两腿细长,不长久待在一个地方,这跟鹳鸟颇有点相似。


小安徒生常想,鹳鸟都说些什么话呢?他去问父亲。


父亲想了想说:“想必是说埃及话吧,因为它们在炎热的国度,在金字塔附近过冬,不会说埃及话怎么行呢?”他摸摸脑袋,又补充说:“当然,它们也应该会说丹麦话。你看,天气一暖和,它们就飞回来,和这里的人们在一起。”


它们来回飞过大海,在海上还不能停下来休息,真有本事。安徒生觉得,它们每年都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旅游,一定很长见识。


安徒生4岁的时候,丹麦和法国、西班牙是盟国,有一支法国军队和西班牙援军取道费恩岛去瑞典。欧登塞街上全是法国兵和西班牙兵。其中有许多熙熙攘攘的棕黑色人群,他们摊开手躺在人行道上和圣约翰教堂的草坪上。


欧登塞的学校几乎成了兵营。他发现,法国兵傲慢自大,西班牙人却温和友好。在街上,他见一个西班牙士兵解开外衣纽扣,拿出一个小十字架上的圣像,虔诚地吻了吻。幼小的安徒生从来没有看见过这种事情,感到挺奇怪。


他走到那个士兵跟前,问他干吗吻那东西。那个士兵很和蔼地给他做了解释。


“让我吻一下,可以吗?”小安徒生问。


“你是个好孩子,可以吻。”那士兵说。


小安徒生回到家里,把吻了西班牙士兵的圣像的事告诉他母亲,母亲感到很伤心,生气地告诉他那士兵是天主教徒,而他们家是路德派教徒,这样做是丢脸的事,叫他以后别干这种傻事了。这事儿在安徒生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好多年以后他想起这件事,还专门写了一首题为《士兵》的小诗。


安徒生的祖父在乡下时,家境还不错,但是后来很多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牛死了,农场烧了,最后祖父也疯了。


他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就像在水里行走,不知该把脚踩到哪里似的。他像瞎子走路一样,不看四周,只顾走自己的路,但他的眼睛并不瞎。他在街上找一个地方坐下来,拿出随身带的一截截木头,用灵活的手指使着一把小刻刀,刻出一些奇怪的动物,像狮身鱼头动物啦,鱼身狮面的动物啦,长翅膀的四脚动物啦……


农村妇女和农家孩子非常喜欢这些稀奇古怪的玩具。可也总有一些孩子,往往跟在他爷爷后面,怪声怪气地喊叫呼号,取笑这位老人。不过,他从来不对孩子们生气,更不伤害他们。他不和安徒生的祖母生活在一起,也不去看他的小孙子。


直至安徒生14岁离开欧登塞那一年,他跟孙子只说过一次话。小安徒生又是怕他,又是爱他,他羡慕他的雕刻本事,又不敢把他领到家里来。


安徒生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有才智,心灵手巧的人,但都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受教育,他们的生活过得那么艰难,那么不幸。幼小的安徒生立下志愿:他不能像他们那样生活,他要念书,要上学,要掌握知识。他要走另外一条路。


就这样,祖母和祖父一起搬到了欧登塞。尽管儿子最想上文法学校,但他们没别的办法,只能让聪明的儿子去学修鞋。


可怜的父亲,美梦从未成真,可也从未忘记过去。记得安徒生小时候,有一次,一个文法学校的学生来定做一双新鞋,给安徒生父子俩看他学习的课本时,安徒生见到父亲眼里闪着泪花。他深情地亲着小安徒生说:“这也是我应该走的路!”那个晚上,父亲没再说什么。


安徒生的父亲不大和同行交往,倒是常有亲朋来他们家。在冬天的晚上,父亲给安徒生大声朗读,给他做玩具;夏天,几乎每个星期天,父亲都带安徒生去林间散步。他并不和小安徒生说话,只是坐着沉思。


安徒生高兴地到处跑着,把采集来的草莓编成花环。妈妈则只有在每年的5月,林间的树木绽出嫩芽的时节,才和安徒生他们一起愉快地散步。这时,妈妈会穿上她那身只在这个季节,或是去领圣餐时才穿的褐色印花棉布衣服。安徒生记得这是那些年她唯一一件也是最好的衣服。


每当散步回家时,妈妈都要带回一大抱桦树枝,放在擦亮的炉子后面,还总要把带叶的小枝插在屋梁的缝隙里,以它们的生命来标记家人的成长。


安徒生和爸爸妈妈用绿树枝和图画装点着小屋。妈妈总是把房间收拾得整齐干净,而且,她一定要让亚麻布的床单、窗帘都是雪白雪白的。


父母迫于生计而整日忙碌,抛下小安徒生无人照管。安徒生跑到外面玩耍,但那些富人家的孩子一见他就拳打脚踢,讥笑谩骂,说他“长得丑”、“穿得破”、“是下贱人的崽子”。


父亲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但是一点也没有在孩子的面前表露出来,他反而十分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


为了抚慰儿子,他有时不得不丢下手中的活,亲自陪安徒生游玩。他们来到欧登塞河畔观赏那如画的美景。


这时,父亲给他讲起了《一千零一夜》中那些动人的故事。故事中那动人的情节和眼前欧登塞河的美丽景色交织在一起,启发了安徒生的想象力,陶冶了他那幼小的心灵。阅读和倾听,这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源泉。因此,我们青少年要博览群书,吸取营养,开阔眼界,成为一代有知识的人才,将来服务社会。


欧登塞是个封闭的小镇,人们坚信上帝和女巫。许多神秘的传说在空气中荡漾不绝。纺纱室的阿婆们有时会把《一千零一夜》中的离奇故事讲给来玩耍的小安徒生听,使这个原本喜欢想象的小家伙的脑子更加丰富了。


小安徒生觉得这些故事是多么的奇怪啊!许多人听着这些可怕的故事都无限叹息,担惊受怕,可是过后却好像没事儿似的。


而对于安徒生来说,他所听到的一切都带着鲜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样重现在眼前。


有时,安徒生在树林中遐想。甚至会被自己想象出来的精灵吓得飞奔回家。多年以后,这些古老的传说和童年的幻想,都成为安徒生创作的源泉。


聪明好奇的小男孩


安徒生的祖母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她很爱安徒生,哪怕只是待上一小会儿,她都要过来看望她的小孙子,因为孙子是她的开心果。


祖母非常喜欢安徒生,每天来看小孙子,她会讲许多民间故事。进屋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小孙子今天好吗?”


小安徒生高兴地扑过去,坐在奶奶膝盖上,聚精会神地听她讲那些女巫、妖怪、天使的有趣故事。这时,小安徒生就像过节那样高兴。


我们在安徒生以后的剪纸中,常常看到这些故事中的形象。安徒生成为童话作家以后,给孩子们讲童话故事时,常常边讲故事边剪纸,剪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天使、小丑……小朋友们边听边看,十分高兴。他以后到外国旅游,和外国作家、名人交往,外语表达能力不够时,便随时拿出自带的剪刀和纸片,剪出他讲的一些事物,使对方更好地明白他讲的意思。


祖母要是在礼拜天来看他,她还从济贫院的花园里采些鲜花来,插在那个旧柜子上的玻璃花瓶里。这时满屋散发着花香,小安徒生感到舒服极了。要是济贫院开什么联欢会,祖母还把她的一份糖果点心留着,带给小孙子吃。她一心一意爱着小孙子。


祖母虽然不起眼,但却是最讨人喜欢的老太太。生活对她成了一块严重的心病,她已从一个家境略微宽裕的乡下媳妇沦入到了极度的贫困之中。她与满脑子好笑想法的丈夫,住在用最后那点积蓄买来的小屋子里,贫穷就是他们的命运。


但是,安徒生从没见祖母流泪,给他极深印象的倒是她轻声叹着气,给安徒生讲她的外婆。


祖母受雇看管医院的花园,每到星期六的晚上,她都带回一些允许带回来的鲜花。这些花装饰着妈妈的五斗柜,但这些花也是小安徒生的,他把它们插在花瓶里。这是多大的一份快乐!祖母从心底爱安徒生,什么都带给他。安徒生知道,并能明白祖母对他的爱。


一年有两次,祖母要把从花园清理出的枯叶放到医院的大火炉里烧成灰烬。那些日子,安徒生的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和祖母在一起度过的。他躺在成堆的绿叶植物上,和花玩游戏。


此外,对安徒生更具吸引力的是,这里比家里吃得好。那些没有攻击性的精神病人允许在医院的庭园里散步,他们常来窥视安徒生和祖母。安徒生带着既好奇又害怕的心理,听他们唱歌、聊天,有时还和他们一起走一小段路来到庭园树下。


紧挨着焚烧枯叶火炉的地方,有一间专为穷老太婆预备的纺纱房。因为能说会道,很快,安徒生就成了他们中最受欢迎的常客。他们说,“小孩聪明活不长”。而安徒生倒挺自鸣得意的。


安徒生偶尔还能听到大夫讲的有关人体内部结构的知识,什么心、肺、肠子等,足够他把这些当成向老太婆们发表即兴演说的谈资。


安徒生毫不客气地在门上画了一大堆代表肠子的圈圈,大谈心、肾。他所说的一切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太婆们认为安徒生是个异常聪颖的孩子,为了犒赏他的喋喋不休,她们给小安徒生讲童话。一个像《天方夜谭》一样精彩、丰富的世界,在安徒生眼前呈现了。


老太婆讲的这些故事,和安徒生在精神病院里看到的那些病人的形象,都深深刻在了他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安徒生有些迷信,在夜幕降临时,便不敢出门了。因此,他常常在日落时就上了父母的床,拉紧花棉布窗帘。屋子里有灯光,还不时传来说话声,可安徒生竟孤独地沉浸在自我的思想和梦境里,仿佛现实世界都不存在了似的。


“看那个小乖乖躺得那么宁静安详”,妈妈说,“他可真有点不同寻常,好在没有任何坏处。”小安徒生在幼小的心灵中,编织着一个童话的世界。


安徒生几乎不和其他的男孩玩,即便在学校里,他也不参与他们的游戏,只是在屋里坐着。在家里,安徒生有父亲做的好多玩具,有拉一下绳子就换页的图画,有拧紧发条就能叫磨坊主跳舞的踏车,还有很多有趣的小玩具。


而且,安徒生还非常有兴致地给布娃娃缝制衣服,他有时间也坐在院里偏僻的醋栗灌木丛旁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