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高尔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刘明山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01
书籍编号:30087486
ISBN:978750874072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14401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文人学者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
高尔基
刘明山 编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编委会
主任:刘明山
编委:周红英 王汉卿 高立来 李正蕊 刘亚伟 张雪娇
方士娟 刘亚超 张鑫蕊 李勇 唐容 蒲永平
冯化太 李奎 李广阔 张兰芳 高永立 潘玉峰
王晓蕾 李丽红 刑建华 何水明 田成章 李正平
刘干才 熊伟 余海文 张德荣 付思明 杨永金
向平才 赵喜臣 张广伟 袁占才 许兴胜 许杰
前言
谢登华衡孝芬李建学贺欣欣著名学者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
的确,崇拜伟人、模仿英雄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天生就是伟人的追星族。我们每个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带着崇敬与激情沿着伟人的成长轨迹,陶冶心灵,胸中便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发自心底的潜力,一股奋起追求的冲动,去寻找人生的标杆。那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会激励我们向往崇高的人生境界,获得人生的成功。
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历史,描绘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这些伟大的人物,是人间的英杰,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洪亮的声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以便开创和编织更加绚丽多姿的人间美景。
在我们追寻伟人的成长历程中会发现,虽然每一位人物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在一生中所表现出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精神,则是殊途同归的。这正如爱默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同时,爱默生又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
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关键是他们在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过程中,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迸发出了生命的火花,化藐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去争取伟大成功的。这恰恰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地方。
正如学者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的伟大人物,起初都很幼稚而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一代名家,而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为了让读者很好地把握和学习这些名人,我们还增设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使本套丛书更具可读性、指向性和知识性。
为了更加形象地表现名人的发展历程,我们还根据人物的成长线索,适当配图,使之图文并茂,形式新颖,设计精美,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
我们在编撰本套丛书时,为了体现内容的系统性和资料的翔实性,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的大量资料和许多版本,在此向所有辛勤付出的人们表示衷心谢意。但仍难免出现挂一漏万或错误疏忽,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于我们修正。我们相信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成长与成功故事,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一定会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进而更好地把握自我成长的关键,直至开创自己的成功人生!
人物简介
名人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Gorky·Maksim)(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是苏联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政论家和文艺批评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剧本《小市民》、《敌人》,散文诗《海燕之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许多童话故事和评论文章等。
高尔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就在社会上奔波,但他人穷志不穷,在业余时间勤奋读书,并于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1898年即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
1900年,高尔基参加知识出版社的工作。1901年,高尔基因发表散文诗《海燕之歌》被逮捕。在被捕期间,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并引起俄国剧坛巨大轰动。
高尔基于1906年秋从美国到意大利,定居喀普里岛,成立了一个培养革命家和宣传员的学校。此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玛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中篇小说《夏天》和剧本《最后一代》,以及《俄罗斯童话》等一批优秀作品。
1921年夏天,高尔基因病复发出国就医,直至1928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期间发表了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以及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等作品。
1928年高尔基回国,1931年起定居莫斯科。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在哥尔克逝世,终年68岁。
成就与贡献
高尔基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俄国文学空前繁荣的时代,然而,高尔基却以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走进俄国文坛。由于他出身于社会底层,所以他特别了解广大的人们群众生活的疾苦,在世界文学历史中,他的作品第一个在创作中真实而生动地歌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群光辉的英雄形象,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地位与影响
高尔基是最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被伟大导师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以及无产阶级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20世纪初开始,他的作品陆续被介绍到中国。他的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对我国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苦难童年
一个温存的目光,一句由衷的话语,能使一个人忍受生活给他的许多磨难。
——高尔基
出身不幸家庭
1868年3月28日,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的一户木工家里,一个呱呱坠地的小生命睁开了眼睛。
高尔基的祖父是沙俄时代一个残暴的军官,由于他残酷地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职。他不仅在军队残暴,在家庭中也是个暴君。高尔基的父亲马克西姆·萨瓦季耶维奇·彼什科夫小时候受尽了他的鞭打。
由于不堪忍受父亲的暴行,马克西姆从10岁至17岁之间,经常离家出走,最后一次,他成功地逃离了家庭,到下诺夫戈罗德城的一家木器店里当上了学徒。
马克西姆是个聪明善良、乐观开朗的人,他在年满20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个上好的细木匠、裱糊匠和装饰匠。
他工作的木器店旁边是一家染坊店,这家店的老板名叫卡希林。曾是伏尔加河上的一名纤夫,经过三次航行,他成了商船队里的一个领班。后来他从事染布业,当上了老板。
卡希林有个漂亮的大女儿瓦尔瓦拉,因为他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了一辈子,所以希望女儿能够找一个好的归宿。但让他没有想到是,瓦尔瓦拉居然爱上了贫穷的马克西姆,她认定这个朴实能干的年轻人是自己可以托付一生的人。
瓦尔瓦拉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嫁给了马克西姆,她就是高尔基的母亲。
对于女儿的忤逆,卡希林一开始甚至不和他们来往,直至小外孙出生,他才承认了这个女婿。
尽管卡希林一直对女儿一家不理不睬,但他的妻子,小高尔基善良的外祖母阿库林娜·伊凡·诺芙娜,却从小外孙出世就担任起了照顾他的职责。
阿库林娜太太年轻时曾经是巴拉赫纳的一个织花边的女工,她胖墩墩的身体,大脑袋,大眼睛,鼻子上皮肉松弛,常常穿着一身黑衣,看上去整个人软软的。小高尔基非常喜欢和她在一起。
1871年春,也就是高尔基3岁那年,他的父亲马克西姆得到了伏尔加轮船公司驻阿斯特拉罕的轮船营业所经理的职务,于是全家人都离开下诺夫戈罗德城,搬到了阿斯特拉罕去。
新生活让小高尔基快活不已,因为这段时期的他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父亲的收入也足够全家享用,年幼的高尔基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小孩。
然而,不幸的事随后就发生了,几个月后,阿斯特拉罕地区流行霍乱,年幼的高尔基病倒了,接着他的父亲马克西姆也病倒了。
在母亲和外祖母的细心照料下,小高尔基活了过来,而他父亲的病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
有一天,马克西姆睡着了就再也没有醒来。小高尔基看见自己的母亲和外祖母围着父亲哭了起来,非常奇怪,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大人们哭,而且家人也常常教育他不要随便哭泣。
小高尔基呆呆地望着这奇怪的一幕,他的外祖母过来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快去跟你的父亲告别,你以后再也看不见他了。”停了一下,外祖母又说:“唉!他还那么年轻,他不应该这么早就死啊!”
小高尔基刚患过一场大病,现在刚能勉强下地走路,他看见母亲围着父亲哭,心里虽然难过却哭不出来。
几天后的一个雨天,是马克西姆先生下葬的日子,母亲因为身体太虚弱了没有去。外祖母带着年幼的小高尔基去给马克西姆送葬。
在那个荒凉的坟场的角落里,小高尔基站在一个小山坡上,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的棺材被放进一个积有雨水的深坑里面,坑底还有好几只青蛙,其中两三只还爬到了黄色的棺盖上面。
外祖母哭得很伤心,她拉着小高尔基的手忽然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哭呢?你应该哭啊!”
“我!我哭不出来。”小高尔基小声地回答,因为他觉得自己实在找不到哭泣的理由,平日里当他受了委屈或者遭遇疼痛的时候,他总是很轻松地哭起来,而在那种时候,他的父母总是告诉他做人要坚强,不要随便掉眼泪。
可是这一次,为什么外祖母一定要自己哭出来呢?难道就是因为自己的父亲被埋在了地下吗?不满4岁的小高尔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被埋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他还没有体会到失去父亲的真正含义,亲人的死亡对他来说,就如同是出了远门,过些日子也许还会回来的。他哪里知道,这就是自己与父亲的永别呢?
多年以后,当高尔基真正明白了死亡的含义以后,为了纪念父亲,他选择了父亲的名字马克西姆作为笔名,而他的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反而很少有人知道了。
寓居外祖父家
埋葬完父亲以后,小高尔基和外祖母回到家中,外祖母对他说:“现在,你的父亲没有了,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所以我们必须离开阿斯特拉罕,重新回到下诺夫戈罗德城。”
听她这样说,小高尔基本想去询问一下自己的母亲。但他看见,自从父亲生病并被人抬走以后,母亲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她不再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脸上也没有了常见的笑容,这让小高尔基非常不习惯。
好在,他的外祖母是个慈祥的老太太,她安慰小高尔基说:“这些天,你就不要去烦你的母亲了,她的心里不好过呢!”
为了让小外孙开心一点,外祖母把小高尔基抱在怀里,给他讲起了故事:
“在天堂的草地中央,有一座山岗,山岗上面有一个蓝宝石宝座,上帝就坐在这个宝座上面。那儿有许许多多的菩提树,为了使上帝的信徒们高兴,菩提树永远是枝繁叶茂的。那里没有冬天也没有秋天,花儿永远也不会凋落。
“上帝的身边有无数天使,这些天使有时绕着上帝欢快地飞翔,有时像白鸽儿一样飞到人世间,然后再飞回天上,把凡界的事儿报告给上帝。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因此,我们在下面必须要做一个好人,不然就会得到上帝的惩罚。”
老人讲故事的时候,声音很低,很神秘。她俯下身子凑近小外孙的脸,睁大眼睛注意地看着他,仿佛是往小高尔基的心里灌输一种使他振奋的力量。
小高尔基第一次听到这么美妙的故事,感到非常有趣。他听完一个故事后,意犹未尽,便要求外祖母再讲一个。
外祖母见他那么感兴趣,也总是兴致勃勃又给他讲一个。外祖母在讲故事的时候,有时还故意做出故事中的一些顽皮动作逗乐小高尔基。一个一个的故事,使小高尔基暂时忘记了自己的父亲,也忘记了变得有些让他不习惯的母亲。
不久,小高尔基和母亲跟着外祖母踏上了开往下诺夫戈罗德城的轮船。从此以后,小高尔基将开始新的生活。
此时的小高尔基还少不更事,他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在船舱里,他伸直了脖子望着船舱外的一切,对什么事物都感到好奇。
外祖父一家在船到达下诺夫戈罗德城的时候,迎接了他们。小高尔基第一次见到祖父就没有好印象。
外祖父卡希林是一个矮小干瘦的老头,他走到小高尔基面前,询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呀?”
小高尔基抬头望了他一下回答说:“我,我是从阿斯特拉罕来的,是从一艘船上跑下来的。”
卡希林先生听了小外孙的话感到非常好笑,他没等小高尔基说完,就推开小外孙对女儿瓦尔瓦拉说:“天啦!他说的什么呀?”然后就只顾着跟女儿聊了起来。
外祖母又把自己的儿子和媳妇们介绍给小高尔基:“来吧!我的孩子,你都来认识一下。这是你的米哈伊洛舅舅,这是雅科夫舅舅,这是娜塔莉娅舅妈;这是你的两位表哥,他们都叫萨沙;还有你的表姐琳娜。以后我们大家就是一家人啦!”
小高尔基挨个礼貌地向亲人们问好,此时的他知道了那个叫做米哈伊洛的舅舅是母亲的大弟弟,他像外祖父一样干瘦,把黑头发梳理得非常整齐。雅科夫舅舅则是母亲的小弟弟,他的头发是浅色的,打着卷儿,显得非常精神。娜塔莉娅舅妈是米哈伊洛舅舅的妻子,她挺着大大的肚子,穿着鲜艳的衣服,和外祖母走在最后。
小高尔基第一次与外祖父家的人见面,就感到在这些亲人里面,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对自己充满着敌意。特别是自己的外祖父,他那刀子一样的眼神,让年幼的高尔基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他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只好紧紧地跟在外祖母的身后。
高尔基到外祖父家后不久,他就发现,在外祖父家的生活与自己阿斯特拉罕家温暖和睦的生活是完全两样的。
外祖父卡希林先生的染坊厂由于受到机织棉布生产的影响,加上机器印花布的普及,生意时好时坏。所以,卡希林的心情非常坏,争吵和打架的事件在这个新家里常常发生。
就在他和母亲到达外祖父家后不久,两个舅舅就和外祖父吵了起来。
那一天,大家都围着厨房里的桌子旁吃饭,两个舅舅忽然站了起来,他们吵吵嚷嚷地要求分家。
卡希林先生气得暴跳如雷,他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像公鸡一样尖着嗓子向两个儿子大声地叫道:“你们这是要造反啦!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外祖母阿库林娜太太痛苦地说:“分吧!分吧!省得他们再吵!”
卡希林先生对着库林娜太太吼道:“你给我闭嘴,他们都是被你惯的!你真是教子无方啊!”
这时候,米哈伊洛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雅科夫舅舅一个耳光,雅科夫大吼一声,揪住米哈伊洛,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小小的屋子里发出一阵喘息、叫骂和呻吟的声音。
后来,小高尔基问外祖母,大人们为什么要打架。外祖母告诉他,在他和他母亲回到这个家之前,他的两个舅舅就已经闹着要分家了。现在他们母子回来,两个舅舅担心小高尔基的母亲回来要回那份本来属于她的嫁妆。舅舅们认为嫁妆应当分给他们。此外,他们还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外祖父的染坊。
从这以后,高尔基就经常看见两个自私自利的舅舅为了争夺家产而大打出手。
知道这些事后,高尔基很难过,他为自己有这样的亲戚而感到羞愧。在这个家里,他最愿意和外祖母待在一起,他觉得真正关心与爱护自己的只有外祖母。事实上,她也是高尔基童年唯一的保护人。
每天晚上,小高尔基都和外祖母睡在一起,她会给这可爱的小外孙讲一些丰富、生动、优美的童话和民间歌谣。一个一个的夜晚,外祖母把自己对俄罗斯大自然的热爱,对童话、民歌的热爱都传给了幼年的高尔基。
外祖母是善良的,她热爱大自然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她收养了“弃儿”小茨冈。她甚至从猫嘴里抢下“小八哥”,并把它的伤治好。在夏天和初秋的时候,外祖母经常带着高尔基到森林里去采集青草、野果、蘑菇和核桃,用卖这些东西的钱糊口或施舍给穷人。
外祖母教育小高尔基,坏事是由生活的困苦而产生的;大家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要学会互相关心才能得到上帝的关怀。
高尔基深深地热爱他的外祖母,因为她有那么多光明的、人性的东西。她以自己做人的道德力量,用对人生的热爱为高尔基扎下了不惧邪恶、追求真理的精神的“根”。
与佣工交朋友
自从两个舅舅打架后不久,小高尔基的母亲就不知去了哪里。一天早上,当高尔基醒来的时候发现母亲不在身边,他就起身去厨房找到外祖母。
小高尔基问外祖母:“姥姥,我的妈妈去哪里了?”
外祖母说:“来,孩子,我正要告诉你呢!你的妈妈出门去挣钱了,她必须挣钱养活你啊!她是一个母亲,有义务和责任养活自己的孩子。”
小高尔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觉得自己在外祖父家里更孤独了。后来,他和外祖父家的几个佣人交上了朋友。
一位是善良的青年学徒茨冈,他是小高尔基外祖母收养的一个弃婴,现在已经19岁了。茨冈特别勤快能干,外祖父卡希林先生非常器重他。
茨冈非常喜欢和小高尔基以及其他的孩子们玩,在高尔基第一次被外祖父打的时候,他主动出来帮助他。
在染坊里,小高尔基对大人们给布料染色的技术非常感兴趣,他不明白,黄布遇到黑水为什么就变成了宝石蓝,而灰布遇到黄褐色的水为什么就变成了樱桃红。
小高尔基觉得这太奇妙了,他很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给了自己的小表哥雅科夫舅舅的儿子萨沙。
萨沙又黑又瘦,双目前凸,讲起话来吐吐吐吐,常被自己给咽住。他喜欢到处东张西望,好像在窥伺什么东西一样。大家都认为他是个乖孩子。他喜欢围着大人转,跟谁都挺好的,谁叫他干点什么,他都会乐于听命。
虽然高尔基也不怎么喜欢这个小表哥,但他想到只有这个哥哥能够帮助自己时,他就虚心向小表哥询问:“萨沙表哥,我想学染色,你能帮我吗?”
萨沙一本正经地回答:“我知道白色的布是最容易着色的。”并建议高尔基从柜子里把过节时用的白桌布拿出来,把它染成蓝色。
高尔基把沉甸甸的桌布拽了出来,费力地拖着它走到院子里,当他刚把一块布角放进宝蓝色的染桶里的时候,茨冈不知道从哪儿跑了出来。
茨冈一把把布夺过去使劲儿地拧着,并向在一边盯着高尔基工作的萨沙喊道:“去,把你奶奶叫来!”
茨冈转过身来对惊慌失措的高尔基说:“完蛋了,小朋友,你知道你做了什么吗?”
外祖母飞快地从屋里跑出来,大叫一声,几乎想要哭出声来,她大声说道:“啊,我的上帝,瞧瞧你都做了什么!”
可她马上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对茨冈说道:“茨冈,我的孩子,你可千万别跟老头子说!尽量把这事儿瞒过去吧!”
茨冈一面在花围裙上擦手,一面担心地说:“奶奶,我这边你尽管放心,我会为这可怜的孩子保守秘密的,只是萨沙就……”
外祖母打断了他的话说:“这样的话,我会给他两个戈比。”说着,就把高尔基领回屋里。
每个星期六晚上,外祖父一家都要坐到屋里一起祈祷,在祈祷之前,外祖父总是从水桶里捞起长长的树条子,把在这一星期中犯有过错的孩子痛打一顿。
此时的高尔基才知道,自己染色的那一块布原来是外祖父家中过节时才能使用的桌布,它非常地珍贵。
由于他的过错,外祖父生气极了,他很快查出了罪魁祸首就是自己的小外孙高尔基。这一次,外祖父要教训小外孙了。
外祖母见状,不顾一切地抱起外孙,对老头子说:“你不能打彼什科夫,我不能把他给你。你这个魔鬼!”
尽管外祖母用尽全力去保护小外孙,但小高尔基还是被外祖父无情地抢了过去。卡希林先生把老婆推倒在地,从手中夺过外孙,抱到凳子上。
高尔基在外祖父的手中挣扎着,哭喊着,他拉外祖父的胡子,咬他的手指。卡希林先生更加生气,他夹紧了外孙,恶狠狠地将他撂在长凳上,用浸泡过的树条子抽了起来。
茨冈跑过去用自己的手臂去挡鞭子,他认为,自己的皮肉很厚,可以将卡希林先生的树条子折断,然后趁卡希林先生换另一条鞭子的时候让外祖母把小高尔基带走。但他没有想到,卡希林先生的树条早被水浸得很结实,极有韧性,根本就折不断。
这一次,外祖父把高尔基打得失去了知觉。接着小高尔基就大病了一场。生病的日子,高尔基的印象非常深刻,他感觉自己长得很快,并且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从那时起,小高尔基就怀着一种不安的心情观察人们,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是别人的,他都会感受到一种锥心的疼痛。
在外祖父家里,高尔基的另外一个好朋友是老工人葛利高里。他给高尔基的外祖父干了一辈子的活,最后因为过度劳累而成了快要瞎掉的人。
高尔基的两个舅舅经常给这位可怜的老人开些无聊的、残忍的玩笑。有时,舅舅们会叫自己的儿子把葛利高里干活用的工具顶针用钳子夹到火上去拷,等到把顶针烧热以后,他们再悄悄地把顶针放到葛利高里老人的手边,看着老人因受烫而痛苦的样子取乐。
有时,他们又把颜色不同的料子偷偷地放在这个半瞎的老人手边,看着他把它们缝成一匹布,然后又看着他挨主人卡希林先生的骂。
对于儿子们的这些把戏,外祖母总是握着拳头警告他们:“你们这些讨厌鬼,就知道捉弄人,真是不要脸的东西、坏蛋!”
有一次,高尔基看见雅科夫舅舅喝了很多的酒,他醉得不像样,不停地撕扯自己的衣服,不停地敲击自己的脑袋,抓头发、揪胡子、捏鼻子、甚至拧自己的嘴唇,满脸都是泪水。
这让高尔基很不理解。他一直觉得,雅科夫舅舅是个很快活的人,虽然他经常作弄葛利高里,但他一直得到外祖父卡希林的喜爱。
高尔基去问葛利高里,小舅舅为什么哭?为什么骂自己、打自己?
葛利高里把高尔基抱到膝盖上,告诉他:“你舅舅把你舅妈打死了,现在他受良心的责备,你懂吗?不过,这些事情你怎么能懂呢?你最好什么也不要知道,不然,你会完蛋的!”
高尔基问葛利高里,舅舅为什么会把小舅妈打死呢?
葛利高里说:“他打她,也许是因为她比他好,他嫉妒她。小兄弟,你不知道,卡希林父子的嫉妒心很强,他们的眼里根本容不下比他们强比他们好的人,他们总是玩一些鬼伎俩去折磨她、排斥她。”
停了一下,葛利高里继续说:“不过,你的外祖母可是个好人,她什么话都说,但她不喜欢说谎,也不会说谎。尽管她常常闻鼻烟,而且还酗酒,但她淳朴得就跟圣徒一样。她整天都好像无忧无虑,憨憨的。你记着我的话,一定要好好地爱你的外祖母,永远陪伴着她。”
渐渐地,高尔基和茨冈、葛利高里都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外祖母整日要忙家务,根本顾不上照料小外孙,年幼的高尔基每天只好从早到晚都围着茨冈和葛利高里打转。
外祖父的脾气不好,经常一生气就打高尔基,每次挨打的时候,茨冈总会把胳膊伸出去先挡几鞭子。这几鞭子虽然不算什么,但也令他难受。
有一次,他卷起袖子让高尔基看他肿起来的伤口,并故意装出埋怨的样子说:“唉!根本不管用啊!即使我的胳膊被打肿了,你还是得挨揍,而且你挨得一点儿也不比原来轻。这样的话,下次我可不管你了,你要自己照顾自己哦!”
茨冈尽管这样说,但当高尔基下次挨打的时候,他还是照样伸出手来去挡鞭子,还是照样增加一处新伤疤。
高尔基奇怪地问他:“你不是说不再管我了吗?为什么还要替我挨打呢?”
茨冈叹一口气,做出一副无辜的样子说:“唉,!我也搞不懂自己的手啊!当看见你挨打的时候,我的手就会不由自主地伸过去呀!”
随后,他又神神秘秘地对高尔基说:“我告诉你,下次再挨打的时候,千万别抱紧身子,要松开、舒展开,要深呼吸,喊起来要像杀猪,懂吗?”
说完,他又冲高尔基挤挤眼,说:“没问题,小朋友,这方面我有经验呢!听我的准没错,我就是被你姥爷揍大的。瞧啊,我浑身的皮都被他打硬了!”
茨冈的话让高尔基感到既好笑又感动。但遗憾的是,他们的友谊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一场意外给终止了。
这天,是高尔基的小舅妈忌日,两个舅舅叫茨冈背十字架去上坟。因为十字架太重了,茨冈被压得跌倒在地,背脊断裂,后因流血过多,不幸死去。
高尔基亲眼见到自己的好朋友茨冈的身体被抬了回来。茨冈的全身是血,身体不停地抽搐,他的嘴里不停地吐着血泡泡,喉咙里还发出低低的哼叫声,后来声音越来越小,直至不能发出一点声音。
尽管高尔基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与亲人的生死离别了,但这一次,经过了近一年成长的他似乎终于明白了死亡到底是怎么回事。
高尔基守在茨冈的身旁,他一想到再也不能和茨冈聊天开玩笑,就难过得不行。
到了晚上,高尔基问外祖母:“姥姥,上帝为什么要收走茨冈?他是一个多好的人啊!”
外祖母说:“啊!这你都不知道么,我的傻孩子,因为上帝也喜欢我们的茨冈呀!他这是要把茨冈收去做天使呢!要知道,能当上上帝宠爱的天使也是非常不错的呢!”
高尔基又问:“那么,上帝为什么不收走我呢?我也想做天使呢!”
外祖母哈哈一笑说:“哦,这个啊!你在人间的苦难还没有受完啦!一个人,只有把他一生所有的苦难都受完了,才能上天做天使呢!不然,死后就会变成魔鬼,永远只能待在地狱。”
“可是,茨冈还很年轻啊!难道他的苦难都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