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马可·波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卓德兴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01
书籍编号:30087601
ISBN:978750874150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00000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科学家
版权信息
书名:马可·波罗
作者:卓德兴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01
ISBN:978750874150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人 物 简 介
生卒与经历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
1271年,马可随父亲和叔叔,奉教皇格里戈里十世之命,再度开始了东方之旅。历时4年多于1275年到达蒙古帝国的夏都上都,即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与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
1291年,尼古拉、玛杜和马可得到一个天赐良机,他们借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之际得以返乡。1295年,他们终于回到了阔别25年的威尼斯。
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
1324年,马可.波罗病逝于家中。他为人们留下了一部不朽的名著——《东方见闻录》,即《马可.波罗游记》。
成就与贡献
元朝时中外交往很频繁,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多年。《马可.波罗游纪》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旅游纪实,兼及途经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全书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他在中国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见闻,记载了元代初期的政事、战争、宫廷秘闻、节日、游猎等。尤其详细记述了元大都的经济文化、民情风俗,以及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荣景况。
该书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发达的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16世纪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赖麦锡说,马可.波罗在1299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
在1324年马可.波罗逝世前,《马可.波罗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现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有各种文字的119种版本。
《马可.波罗游记》对把中国文化艺术传播到欧洲具有重要意义。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欧洲人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
地位与影响
《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
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做“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
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加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方交通和文化交流,也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进行了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这又有意或者无意地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直接交往。从此,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时代开始了。
《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
《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欧洲的地理和心灵视野,掀起了一股东方热、中国流,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
故乡的岁月
如果儿子对父母怠慢无礼或在必要时不承担赡养父母之责,那么,这就要由一个公堂来严惩这种不孝之罪。 ——马可.波罗
父辈与中国结缘
意大利半岛就像长筒皮靴一样伸入地中海,它的东岸就是皮靴顶上的一个小点,那就是号称“水上都市”的威尼斯,是当时欧洲贸易的中心。
1254年,马可.波罗就出生在这里。
马可的家族在威尼斯并不是显赫的贵族。关于其家族的谱系,历来有三种说法,比较可靠的是波罗家在11世纪从达尔马希亚的塞伯尼克移居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古老的商业城市。从12世纪起,威尼斯的政权便为商人贵族集团所把持。到了13世纪,地中海成为欧洲南北两大商业区之一,而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城市,则又是地中海商业的中心。这些城市与东方的城市,成为了贸易的枢纽,其中又以威尼斯的地位尤其重要。
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东方的生产技术比欧洲先进。欧洲人对于中国、印度和西亚的特产都很珍视,所以商人愿意从东方输入丝绸、珠宝、首饰等名贵物品,从中获得巨大利润,同时又把西欧各地某些手工业品运输到东方。
1237年,蒙古拔都率领大军第二次西征。蒙古铁蹄使整个欧洲为之震动。西方听说在中国有个长者约翰的故事,于是罗马教皇就想用宗教的力量来阻止蒙古人的侵略。
当时就有一些西方人来中国旅行了。首先是意大利的旅行家柏朗嘉宾,他是一个方济会修士。1245年,柏朗嘉宾被派出使蒙古。1246年7月他到达了和林,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剌合林,11月动身回国,1247年初回到法国里昂。
1248年,法国路易九世又派遣多明会修士隆如美到和林以示友好。
1252年,路易派方济会修士罗伯鲁等人从陆路到达和林,当时元宪宗蒙哥大汗刚刚即位一年。他们在和林住了8个月,又沿原路回国,当时蒙古已经发动第三次西征。
1253年,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亲自到和林来向蒙古大汗朝贡。
1259年,大汗蒙哥突然去世,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爆发了一场争夺汗位的长期战争,海都乘机称雄割据,察合台后王依违于两者之间自行其是,通往东方的道路已经几乎中断了。钦察汗国君主别尔哥对于这场大汗谁属之争没有什么兴趣,这时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高加索地区,而伊利汗国君主旭烈兀对此也是垂涎已久。
1260年,马可的父亲与叔叔尼古拉和玛杜兄弟两人正在君士坦丁堡,即今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经商。当时,从欧洲到东方,主要是通过地中海东部,一条经过红海过亚丁湾后直达印度;另一条路从地中海东部登陆,取道阿拉伯到巴格达,到巴格达后,一道向南出波斯湾向印度,一道向东经地木鹿城去中国。
另外还有一条路,就是经过达旦尼尔海峡和君士坦丁堡,航行黑海。而波罗兄弟当时就在由这条路过黑海至克里米亚半岛进行贸易。
他们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错,就想继续往前走,神秘的东方会带来更大的利润。那时正是鲍尔温二世当君士坦丁堡皇帝的时候,威尼斯共和政府还派了一名代表常驻在君士坦丁堡,那里完全是威尼斯的天下。
当年,波罗兄弟自备了一艘商船,很顺利地到达了君士坦丁堡,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准备渡过黑海,到克里米亚半岛去。尼古拉采办了许多货物和美丽的珠宝,起锚出航了。
没想到,热那亚人和尼西亚皇帝夺回了君士坦丁堡,奇迹般复兴了拜占庭帝国,威尼斯人的通商特权一下被剥夺了。
后来他们到达一个叫索尔得亚的港口,然后骑马走了好几天,到了位于伏尔加河畔的城市萨拉,这是鞑靼人强大的钦察汗国的都城。当时别尔哥汗正在城中驻跸,他对两位远方来的游客表示极为欢迎,给予了隆重的接待。
他们就将自己带去的珠宝献给了别尔哥汗,别尔哥对这些威尼斯风格的珠宝首饰爱不释手,对于他们的慷慨非常惊讶和赞赏,结果又赏赐给了他们两倍于献礼的宝物。
1262年,在西方的别尔哥和旭烈兀这两家蒙古统治者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波罗兄弟恰好赶上了这场战争,战乱使得波罗兄弟俩束手无策。
很巧,有位当地的商人知道另一条路可以直达君士坦丁堡。他们就由乌克尔市渡过窝瓦河,横过里海和盐海之间的沙漠南下,用了17天的时间来到中亚的大都市布哈拉城。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他们只能耐着性子等待。
有一天,在驿站里,他们正好碰到了伊利汗国君主旭烈兀的使节,他奉命去元朝晋见元世祖忽必烈。这位使节在布哈拉看到西方人,非常吃惊,他竭力鼓动波罗兄弟去元朝,说忽必烈大汗很喜欢和西方人交朋友。
从威尼斯一直跟随兄弟俩的几个仆人都愿意往东方去。他们很艰难地走了整整一年,1266年,终于见到了忽必烈大汗。
当时出乎尼古拉兄弟俩意料之外的是,忽必烈不像别尔哥那样对他们的礼物表现出多大的好奇之心,他非常详细地询问了西方各国和罗马基督教的情况,以及地中海的争霸,西方人是怎样治国和打仗的。
忽必烈对教会的作风、拉丁人的风俗习惯同样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波罗兄弟受过一定的教育,他们简明准确的回答显然使忽必烈非常满意,而且忽必烈对波罗兄弟流利的蒙古语感到惊讶。
忽必烈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到各处去参观参观。我这个国家很大,你们商人或许会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和东西。”
波罗兄弟做梦也没想到会到这个新国家来,非常兴奋。东洋的奇珍异宝,历来都是由撒尔逊人或阿拉伯人从中国运到君士坦丁堡,再由威尼斯商人转手把它们输入欧洲。现在开辟了从中国直接输入的途径,那真是意外之喜。
有一天,波罗兄弟听说忽必烈要派遣使节拜访罗马教皇,就前来请求说:“听说大皇帝要派遣使节去西方,我们愿意担任向导。”
忽必烈沉吟了片刻,果断地命人用蒙文给罗马教皇写了一封国书,并说他准备任命他们为访问教皇的专使,陪同一名特使立即出发。
忽必烈说:“你们除了送信之外,同时要请求教皇选派100名既通基督教教义,又熟谙修辞学、逻辑学、语法学、数学、地理学、天文学、音乐等七艺的学者;你们返回复命时,带一点耶路撒冷耶稣墓前的长明灯中的圣油回来。”
尼古拉说:“好的,那我们就赶快回欧洲去,请求教皇办理。”
为了保证他们行程的安全,忽必烈特意赐给他们一块刻有大雕符号的金牌,凡持有这种金牌的人和他的所有随行人员,在元朝境内,一切地方官吏都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按站护送;他们行程所经之地,无论大小城镇、寨堡村庄,都必须保证供应他们的一切必需品。
1266年,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波罗兄弟和特使及随行人员起程了。谁知出发后不久,特使柯嘉达身染重病不能前行。
波罗兄弟进退两难,在这一筹莫展之际,他们与使团其他人商量。最后商议的结果是,波罗兄弟俩接过特使的任务,告别其他人,踏上了回乡的路途。
听父亲讲述中国
8月,一个周末的中午。
虽然没有烈日当空,但低低的云层似乎将闷热的空气罩在了威尼斯的上空。树叶懒懒地耷拉着,平日在空中翱翔的鸽子也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去了。街上行人寥寥无几,整个城市仿佛都睡着了。只有教堂附近传来的阵阵呼喊,打破了浓浓的沉寂。原来小巷子里一群半大小子分成两拨,每人手拿一根木棍作为长剑,正杀得昏天黑地。
马可手叉着腰,大声命令着自己这一边的小伙伴们。马可正打得酣畅淋漓之际,忽听背后有人在叫他的名字,他一个分神,对方的木剑直劈下来,正好敲在脑袋上。马可也顾不上还击,回头一瞧,原来是姑父。
马可乖乖地放下手中的木棍,跟着姑父往家走去。姑父没有像往常一样教训他几句,只是闷头走路。马可心里忐忑不安,不时偷偷地瞄上一眼姑父,试图从他的脸上找出什么答案,可惜一无所获。无言的沉默,随着家门的临近,变得愈发沉重起来。
到了家门,马可一下愣住了,姑妈正站在家门口。他几乎想转身逃走,可是姑妈并没有责怪他,只是冲他做了个手势:“孩子,你进来。”
马可一边走着一边解释说:“姑妈,我——我在试验我那艘船。”
姑妈没有答话。马可跟着她一直走进厨房,料定她转过身来就要责骂他,但是她一直没有出声。
姑父站在壁炉旁边,有两个陌生人跟他站在一起,40多岁,衣服很破旧。其中一个坐在桌子边,高高瘦瘦,皮肤晒得黝黑,蓝眼睛像马可的一样漂亮。另一个坐在火炉旁边的椅子上,身体魁梧健壮,灰色的胡子剪得短短的。
两个人看到马可进来,就一直盯着他看。马可被盯得不知所措。
姑父向前走了两步:“喂!马可,你爸爸回来了!”
马可一刹那觉得自己的心跳都停止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他向坐在桌边的那个人跨出了一步。那人笑了笑:“哦,不,我是你叔叔玛杜,那个才是你父亲。”
马可转身面向火炉边那个健壮的人,那人也正站起身来。尼古拉是个感情不轻易外露的人,望着儿子,一时觉得不知所措。
马可一下子扑到父亲的怀里,他的鼻子酸酸的,只是不停地轻声说着:“哦,上帝啊,终于回来了。”
由于波罗兄弟带着忽必烈的金牌,沿途省去了很多的麻烦。但是,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他们制造了巨大的困难,严寒、风雪、洪水,让他们疲惫不堪。一共花了3年的时间,才到达了亚美尼亚的海港城市来亚苏斯。
当波罗兄弟刚到达巴勒斯坦北部沿海城市阿克城,就听到教皇克莱门特四世已经于1268年去世的噩耗。他只好去找在阿克城内的教皇派驻巴勒斯坦的特使特巴尔多.威斯康德。
威斯康德非常仔细地听取了波罗兄弟的报告,他既兴奋又有几分无奈。兴奋的是这个消息对于基督教国家来说无疑意味着一个很有利的机遇;无奈的是新教皇即位,起码得等上相当一段时间。如果没有教皇的许可,这件事就无法进行下去。
于是,威斯康德劝波罗兄弟先回到威尼斯,静候新教皇的诞生。“你们最好在这里等等选出新教皇以后再说。这不会耽搁太久的。”
兄弟俩回到家以后,才知道尼古拉的妻子已经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儿子马可.波罗,已经15岁了。
几个小时之后,马可就和叔叔非常亲热了,玛杜对侄子非常和善,一直带着笑摸着马可的头。
不过马可也知道,为什么人家说起父亲的时候总是满怀敬意,因为父亲显然是旅行团队的首领,他天生具有指挥才能,镇定从容,精明强干。
姑父姑妈看到尼古拉回来了,就自动地搬出了大卧室。马可心里充满了欢喜,但这时,他却发现了父亲处理这件事的另一面。
尼古拉问道:“姐姐,你们做什么?”
姑妈说:“哦,现在你们都回来了,再不用我们在这儿了。”
尼古拉与玛杜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说:“姐姐,你这十多年来,照顾着我的儿子,照料着这个家,太不容易了。现在这里也是你的家,而且我们都需要姐姐你来替我们照管,没有你怎么行呢?”
“不,这是应该的,谁让我们是姐弟。你们回来了,该有一个自己的家,难道还没漂泊够?我们也有自己的家,这样不好吗?”
尼古拉恳切地说:“那你们再住几天,大家聚聚,我还有点东西给你们。”
那许多的货包、板条箱和大箱子从码头整整往家运了一上午。堆满了大大的客厅。
尼古拉走到一只最大的箱子前,打开一看,连姑父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里面都是上等的丝绸、亚麻布、精美的棉布和一种纤细而透明的薄纱。
尼古拉指着说:“姐姐,这些东西我本来打算给马可可怜的妈妈的,但是,现在,全部送给你和你的女儿吧!”
姑妈和表姐吉珂尼玛见到这些精美的衣料,不禁惊叫了一声。
马可这时问父亲:“爸爸,这是哪里来的东西?”
尼古拉简单地说:“波斯和中国。”
马可迷惑地问:“中国?”
叔叔解释说:“哦,就是我们这儿称为‘震旦’的国家。”
马可瞪大了眼睛:震旦?原来他们真的到过那里,那块拥有巨大财富的国土?
玛杜从另一个箱子里拿出一只鹿皮口袋,解开往桌上一倒,就像喷出一道闪光的瀑布:红宝石、绿宝石、钻石、黄玉和紫水晶。这些东西落到暗色的桌子上,闪着神秘的光芒。
全家人都围拢在一起观看,姑妈和表姐不由自主地伸出了手。玛杜笑着说:“不要紧,你们随便挑一颗,送给你们的。”
马可却没有和别人一起挑选宝石,他慢慢退出了人群。尼古拉正注视着儿子:“孩子,你想要什么?”
“爸爸,我什么都不要。”
尼古拉赞许地点了点头。
晚饭后,尼古拉把马可叫到跟前,详细问他的生活、爱好和学习情况。最后他问:“孩子,你妈妈……她向你说过我吗?”
“几乎每天都要讲。她病了很久,一直盼着你的信。”
尼古拉喝了杯酒,重新斟满,看着儿子说:“嗯,我不喜欢写东西,除非是记记账……我很震惊她的去世,她是一个好女人。”
马可这时才问:“你们走了多远?有多少里?”
“很难说有多少里。我们走了3年才到达那里,回来用了更久的时间。你不知道,半路上时常碰到下大雪、涨大水,有时遇到战争,有时又必须穿过沙漠。”
“到了什么地方?”
“大汗的朝廷。”
马可说:“听神父们说,那些蒙古人和异教徒都是野蛮人,就像野兽和恶魔。”
“他们没有到过那里,又怎么会知道?”
马可开心地笑了:“这些年我一直都梦想着震旦,就是你们说的中国。但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叔叔插嘴说:“和其他国家一样,只是比你所能想象的任何国家都要更大、更富饶。”
马可继续问道:“那你们能从这么远平安回来,可真是万幸了?”
玛杜对侄子说:“因为忽必烈皇帝是世界第一等的大皇帝,因为他给了我们这个,所以能够几千千米都平平安安。”
说着,玛杜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金牌,递给马可。
玛杜说:“我平时就把它挂在脖子上。它的价值倒不在于黄金的重量,这是大皇帝颁发的特别通行证。我们无论到了什么地方,只要拿出这个金牌给他们一看,凡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无论是马匹、骆驼、军队、粮食等,他们都会立刻筹办。距离大皇帝都城5000千米远的驿站官员,一看到大雕金牌,立即服从命令。由此你就可以知道大汗的命令是如何威严了。”
马可忽然问道:“妈妈说,你们是为了发财才去那儿的。”
尼古拉说:“不错,我们的确发了财,虽然有大部分财富都留在了东方。”
玛杜补充说:“是啊,大汗让我们一定回去。尽管半路上又被强盗掠去了一半,但我们仍然算是收获颇丰。”
尼古拉对儿子说:“马可,我们去的时候是普通商人,但现在是大汗特使的身份。我们将要去拜谒威尼斯的元老院和总督。”
渴望重返中国
波罗兄弟的回来,在威尼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以肯定地说,整个威尼斯从古至今还没有人到过中国。尤其是波罗兄弟华丽的丝绸服装对于人们的吸引力,恐怕不下于人们对神父的关注。马可从小到大没有享受过如此众多羡慕的目光,到后来他都有点不自在了。
很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把波罗兄弟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波罗家快成了威尼斯城的社交中心了,无数的亲朋好友或是自称是亲朋好友的人纷纷登门,一来是欣赏他们带来的种种奇珍异宝;二来是听他们讲旅途见闻,到后来,马可对他父亲和叔叔的种种描述都快倒背如流了。
有一天早上,尼古拉突然对马可说:“我和你叔叔要到元老院去,大汗希望和我们通商,希望和我们友好相处。我们为什么不抓住这次机会呢?”
马可一听,闹着也要去,但被尼古拉严厉地制止了:“这是国家大事,你这么小年纪去干什么?”
马可只得耐心地在家等候,直至午后,尼古拉和玛杜才蹒跚而归。两人一脸的沮丧和愤怒。
一进家门,尼古拉就愤愤地说道:“我今天才知道,威尼斯居然是被这么一群笨蛋统治着。”
玛杜则在一旁长吁短叹。
马可小心翼翼地问道:“难道元老院不同意吗?”
尼古拉气愤地说:“大主教和元老院拒绝了大汗的诚意,他们竟然口口声声说,如果和那些野蛮的异教徒进行大规模的通商和交往,必然会导致普遍的贪污,并腐蚀和毒害基督教徒们的灵魂。这真是胡扯,他们就不会睁开眼睛看看世界吗?我跟他们说:成吉思汗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只是欧洲似乎还留有这种想象。而忽必烈是个爱好和平的人,他有文化。”
玛杜接口说:“但是坐在大主教旁边的威尼斯总督罗伦佐.迪坡罗却说,事实上,忽必烈征服的疆土比他的祖父更多了3倍。”
尼古拉说:“我告诉他们,我们这次回家的路上,恰恰是到了所谓文明的世界才遭到了抢劫。而在到达所谓文明世界之前,我们走了千万里路,什么武装都没有,只靠大汗皇帝给我们的一块金牌,就畅通无阻。
“我们解释了很多,大汗只是想加强东西方的经商贸易。最后大主教提高了嗓门说:欧洲的许多君主,教会的许多领袖,不是想通商,而是正在召集十字军,要把蒙古人在世界上造成的灾难永远扫除干净!他们不久就要在十字军面前瑟瑟发抖了。”
玛杜说:“我当时气不过,也大声警告说:主教大人,这个蒙古帝国比亚历山大帝国要大10倍,从俄罗斯和波斯延展过去,经过印度,直达中国最远的海岸。整个意大利只不过相当于蒙古帝国的一个最小的省份。这样,他们才沉默了些。而这时你父亲也说:周围世界都生活在蒙古帝国的庇荫之下,一旦遭到攻击,大汗皇帝就会派几百万人上战场。我为威尼斯而战栗,为欧洲而战栗,要是欧洲的首领们愿意去惹他发怒的话。”
马可担心地问:“后来呢?”
尼古拉说:“后来大主教说:‘凡是敌视真正的唯一上帝者,神圣的基督教会都坚决反对和他们订立条约或进行商务交往。’我就回答他说:‘主教大人,忽必烈皇帝非常渴望学习基督教教义呢!’大主教显得很兴奋,问我是不是忽必烈皇帝愿意皈依基督教。而事实上忽必烈皇帝对回教与佛教都有所了解。大主教听我这么说,竟然说:‘这是一个野蛮人的必然标志!’”
尼古拉接着说:“我向主教说:‘我们的使命不仅是到威尼斯来,还要到罗马教皇陛下那里去。大汗请教皇派100名教会里的博士去,要学问渊博的。他要举行一场大辩论,如果我们的人胜利了,这就向他证明,我们的宗教才是真正的宗教。”
马可说:“是啊,这样很好啊!”
玛杜生气地说:“可是大主教却说:‘这只不过是一个东方人的诡计,想使基督教的代表们丢脸,想嘲弄他们,强迫他们放弃自己的信仰!这是魔鬼的计划,想要消灭基督教会!’我向他说:‘假如教皇陛下同意呢?’他却讥讽说:‘那是不可能的。罗马现在没有教皇。红衣主教的秘密会议已经开了3年,一直要为已故的教皇陛下选举一位继承人哩。’”
马可建议道:“也许你们可以警告他们一下。”
尼古拉皱皱眉头说:“警告什么?”
“说说关于其他宗教的事。比如说,相信和追随这些异教的有几百万人。如果你能说明……”
尼古拉瞟了他一眼:“我哪知道什么异教不异教?!”
马可冲口而出:“当然了,你在那里住了这么多年,什么都看不见,眼睛只盯着你的账本……”
尼古拉一下被激怒了:“小子,说话小心点!当心我打你嘴巴!”
马可住嘴了。他心里充满了委屈:父亲在异域那么多年,肯定遇到了很多与故乡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背景,但他却从来不关心这些,只过问与他们经商有关的事。
马可听父亲招呼叔叔准备出发,就问:“你们又上哪儿去?”
叔叔说:“去维泰博,红衣主教正在那里召开秘密会议,我们要等新教皇一选举出来就去觐见。”
马可立刻说:“我也和你们一块去。”
尼古拉却说:“不行,你还是别跟着了。”
马可大声说:“你既然回来了,那以后你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
尼古拉不由一愣:“谁跟你这么说的?”他看到儿子伤心的样子,缓了缓语气说:“先在家等着,也许这些天姑父有事让你帮忙,等我回来再说。”
一直过了好几个星期,兄弟俩才回到家里,他们显得更加焦躁不安。尼古拉生气地说:“纯粹是一出滑稽戏。3年时间选不出一个教皇……我们竟然找不到一个人可以递交特使证件。”
然而,两天后,一个市政官员神秘地来到他们家,通知波罗兄弟立刻去见总督,他还警告他们,不得向任何人说起此事,也不得让别人看到他们曾去过总督官邸。
总督的官邸就在圣马可广场旁,毗邻着圣马可教堂。波罗兄弟被那位市政官员悄悄地领进了会议室,此刻已是临近午夜了。
分叉的枝状大烛台洒下一片片融融的烛光,几排高靠背椅整齐地排列着。波罗兄弟刚刚坐下,一个小边门悄无声息地开了,身材高大的总督罗伦佐.迪坡罗走了进来。兄弟俩急忙站起来,迪坡罗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坐下,他自己走到正中的一张大靠背椅前,轻轻地坐下。
那个市政官员转身退了出去,关上了房门。
迪坡罗直截了当地说:“我对你们在元老院的遭遇表示同情。我想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秘密召见你们。我比你们更了解大主教,他是个好人,当基督教不断受到威胁时,他很恐惧,当然也很谨慎。我同样也如此。你们是商人,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未必知道得很清楚。”
迪坡罗简要地为波罗兄弟俩讲述了当时的情况:
蒙古曾经前后发起两次大规模的西征,尤其是1236年至1242年的第二次西征,给整个欧洲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蒙古铁骑横扫东欧,势不可当。
俄罗斯诸公国如乌拉基米尔、斯摩棱斯克、加里西亚、基辅等,全部臣服于蒙古帝国。东欧各国中,只有极少数的国家,如波兰、匈牙利、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