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历史名人 > 古希腊残酷的征服者——亚历山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古希腊残酷的征服者——亚历山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古希腊残酷的征服者——亚历山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古希腊残酷的征服者——亚历山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把财富分给别人,把希望留给自已,她将带给我无穷无尽的财富。

作者:晓树编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01

书籍编号:30097275

ISBN:978780220460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7768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历史名人

全书内容:

图说名人


古希腊残酷的征服者——亚历山大


晓树 主编


中国画报出版社

前言


亚历山大(Alexandzos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马其顿帝国最负盛名的缔造者。亚历山大被誉为西方四大军事伟人,与汉尼拔、凯撒、拿破仑齐名,而且亚历山大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


亚历山大足智多谋,雄才伟略,骁勇善战,在统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十三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伐,率领军队驰骋欧亚非大陆,建立起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上游的庞大帝国。


公元前336年夏,亚历山大之父、古代马其顿国王菲利浦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突然遇刺身亡,刚满二十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被菲利浦二世所征服的希腊各城邦国和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地的一些部落纷纷乘机叛乱或宣布独立。年轻的统帅亚历山大首先率军进至巴尔干半岛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亚诸部落,把色雷斯人击退至多瑙河畔。然后,亚历山大挥师南下,攻陷底比斯城。


希腊诸城邦望风归顺,纷纷表示臣服。随后雅典也表示臣服。各邦国统一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之下,承认亚历山大为国王和最高统帅。


接着,亚历山大开始远征东方波斯。据说,临出征前,亚历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全部分赠他人。当时有位将领迷惑不解地问道:“陛下,您把所有的东西分光,把什么留给自己呢?”“希望!”亚历山大干脆利落地答道,“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带来无穷的财富!”这样,亚历山大怀着征服世界的渴望,离开故土,踏上了万里迢迢的征程。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东征之战。他用以开始远征波斯帝国的军队,由步兵三万名、骑兵五千名和战舰一百六十艘组成。波斯帝国却拥有数十万大军,战舰四百艘。在伊索斯城,与大流士三世的大军遭遇,首战胜利。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四万和骑兵七千向美索不达米亚进军,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开了与波斯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决定性战斗。亚历山大最终战胜了强劲的对手大流士三世。占领了东方最大的城市、古代东方的文化中心和商业都市巴比伦,并为自己加了一个称号——“巴比伦及世界四方之王”。


此后,亚历山大又率兵从巴比伦出发,势如破竹地占领了波斯帝国的首都苏撤、波斯波利斯和矣克巴塔那等三座都城。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帝国建立起来。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军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经安息(帕提亚)、阿里亚、德兰古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格狄亚那。前325年侵入印度,占领印度河流域,他还企图征服恒河流域,但是经过多年远途苦战,将士们疲惫不堪。由于印度人民的顽强抵抗,加之疟疾的传染、毒蛇的伤害,将士们拒绝继续前进,要求回家。亚历山大不得不放弃东进计划,于公元前326年7月从印度撤兵。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亡,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的马其顿帝国也随之瓦解。


亚历山大东征历时十年,行程逾万里,灭亡了波斯帝国。在东征过程中,沿途修建了许多新城,有好几座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埃及北部沿海的亚历山大城,今天已经发展为埃及最大的海港。亚历山大后建都于巴比伦,部署入侵阿拉伯的计划。但没能完成。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被他的四位将领瓜分,庞大的马其顿帝国就如此败落了。


作者


2009年7月于北京

生于战乱之中


把财富分给别人,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带给我无穷无尽的财富。


——亚历山大

战乱的希腊世界


在叙述亚历山大的事迹之前,先要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这得从他的父亲——菲利浦二世的马其顿帝国开始讲起。在菲利浦二世的励精图治之下,马其顿帝国的势力发展得相当快。亚历山大日后能够成就那么大的事业,就是因为马其顿帝国的根基深厚。


古希腊残酷的征服者——亚历山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马其顿王国


当时的马其顿帝国已经成为希腊世界最强盛的军事国家。菲利浦二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征服南部的希腊城邦,第二个目标是指向东方的波斯帝国。少年时代的亚历山大就被马其顿帝国新兴的气势所感染,之后他就在这个前提之下,成就了更大的事业。


亚历山大诞生于公元前356年。在他的少年时代,希腊世界已经呈现了分崩离析的状况。在上一个世纪,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结束了,斯巴达虽然赢得了胜利,可是元气尽失,欲振乏力,代之而起的几个短暂霸权也非常不稳定,而雅典却在波斯的支援下成了希腊世界中最强盛的一个霸权,不但接受波斯的金钱支援以及船只的供给,并且和波斯签订了军事同盟的协定。可是希腊诸邦都互相结为同盟反抗雅典,在经历了两年的战争后,雅典终因孤立无援而宣告屈服,没有多久就衰落了。


这时的希腊世界不但是国与国相争,而且在国内也是内战频仍、政治纷乱、党派林立,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大不如前。在政治上失势的人多半亡命异国,为了生活不得不充任异国的佣兵。佣兵的增加使内战的规模更为扩大,这可以说是一连串的恶性循环,使希腊世界的混乱愈陷愈深。


这个时候的希腊有许多人站出来高呼“和平共存”的口号,强调自主独立、地位平等,但是这种和平的口号并不切实际。当时一流的政治家为了祖国的强盛都主张“霸权论”,希望能恢复雅典往日的光荣。他们希望雅典能重新成为希腊城邦的指导者,以维持当时希腊世界的安定与和平。在当时的希腊世界,菲利浦二世的马其顿帝国只不过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地区。


各邦为了解决内政的矛盾和混乱,在政治上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共同的敌人,使国内的内战和矛盾指向外敌。当时的希腊经济衰微,对物产丰富的波斯不免有觊觎之意。政客就以美丽的言词发表演说,企图煽动起人民对波斯的敌对意识,这就是流行一时的“东征论”。曾有政客鼓起如簧之舌,对民众演说道:“你们应该不会忘记波斯战争的惨痛教训吧?那些东方的夷狄们,他们是怎样野蛮地对待我们希腊同胞的?波斯可以说是我们不共戴天的仇人,它使我们全体希腊人成为奴隶。攻打波斯实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也许这是祭典演说的一部分,这种说词非常具有煽动性和悲壮感。东征论的心理意识除了政治的目的外,还有着经济掠夺的野心,甚至还隐藏着民族的优越意识。


提倡东征论的伊索克拉德斯出身于富裕之家,专门制造乐器。当时的一些富商大贾最怕发生内乱,因为一旦发生内乱就容易丧失财产。“今天许多人认为我是有钱人,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这种危险比我做了任何坏事,还要危险好几倍。”伊索克拉德斯坦白地说出当时一些有钱人的隐忧。


许多无产者都变成无所事事的流浪汉,这些人就成为社会中非常危险的分子,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当时的有产阶级为了预防这批人因不满而发生暴乱,就必须设法把这些人隔离起来。他们一直在寻找一个解决的方法,伊索克拉德斯的政策就是把这批人移到其他的地方去,既可消除社会上的不安,又能符合有产阶级的利益。


一百年以前波斯人的入侵以及波斯对希腊人民的暴行,早已经时过境迁。但为了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因素,便以此为借口准备发动报复战争。这个侵略计划因为已经失去了时效,不能以正面的理由去讨伐波斯,而希腊一般民众的反应也并不热烈。这不过是政治家的政治口号罢了。


古希腊残酷的征服者——亚历山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波斯人入侵希腊


伊索克拉德斯站在希腊人的立场上处处考虑到希腊人的利害。当时的马其顿帝国已经非常强盛,伊索克拉德斯希望马其顿能够派兵攻打波斯。以菲利浦当时的实力而言,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伊索克拉德斯对问题的考虑似乎是太过单纯了。他一心只寄望菲利浦能够出兵,可是却没有想到打败波斯以后,希腊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将是怎么样的一种新关系。


马其顿原来是希腊英雄培拉克烈斯之后,也算是希腊著名的家族,历代的武功都非常卓越。这时的狄摩西尼就认为伊索克拉德斯的想法太过于幼稚,竟把菲利浦二世当做佣兵一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没有想到将来尾大不掉的后果。


菲利浦二世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不但有军事方面的才能,而且也有政治上的才能。狄摩西尼早已洞察到马其顿的菲利浦二世才是将来希腊世界最大的敌人。后来的历史完全证明了他当初的真知灼见。


古希腊残酷的征服者——亚历山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雅典政治家狄摩西尼


资料链接


马其顿帝国的兴起


马其顿帝国,公元前336年~前323年。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马其顿人不是纯粹的希腊人,但与希腊人有渊源关系。马其顿人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比南部的希腊人大大迟了一步。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侵略希腊,马其顿一度受波斯统治。进入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一跃成为希腊北部的重要国家。马其顿国王们把希腊的先进文化引入了他们的宫廷,与希腊城邦进行贸易。经济的发展使马其顿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村庄变成城镇,佩拉成为马其顿最大的城市和王国首都。


马其顿的真正强大是在菲利浦二世之时。马其顿帝国的菲利浦二世在位的时候征服了整个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后来整合了希腊的力量开始东征,建立了历史上有名的马其顿帝国。菲利浦二世最终征服希腊的时间是公元前338年,前337年成立“哥林多同盟”。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即告崩溃,大体分裂为三部分,其中欧洲部分即希腊本土地区,曾几易其主,最终为安提柯王朝所统治,公元前2世纪中叶为罗马帝国所灭。


辉煌时的马其顿帝国版图包括今天的希腊、马其顿、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土耳其、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约旦、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全境或大部以及印度小部分。

国王和王妃


亚历山大生下来的时候正是公元前356年。这个时候的马其顿王国在菲利浦二世统治之下,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北边希腊的许多城邦一个一个被马其顿占领,纳入马其顿帝国势力范围之内。


对于菲利浦二世来说,武力解决并非是最理想的手段。如果能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攻人之城才是上上之策。他往往利用情报工作或是收买对方的重要人物,或是利用对方的心理,以达到政治和军事的目的。在外交方面,他的手法也是层出不穷,纵横捭阖,而能呼风唤雨;运筹帷幄,而能决胜千里之外。


和雅典同盟的都市都遭受到马其顿军队的围攻,希望能获得雅典的援助。然而,雅典的国民会议,在策略上几乎总是棋差一着。这时狄摩西尼到处奔走疾呼,希望雅典的市民们不要只是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希腊世界当前的危机。“如果一切的防御都假佣兵之手,那么雅典的状况就岌岌可危了!”狄摩西尼不停地对雅典的居民提出警告。


“希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绝对不能依靠佣兵。这是关乎我们生死存亡的战争,希望所有的国民都要戮力同心,为自由而战!”但是雅典的国民会议一连讨论了好几天,只是坐而论道,不能起而行动。在这些空泛的讨论中终于坐失了大好的战机。


“没有积极作战的勇气,只是在国民会议上长篇大论的议而不决,坐而论道,这样子只会落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狄摩西尼感到痛心疾首,殷殷告诫他的市民。至于实行军事独裁的菲利浦,他的行动力却非常迅速,往往剑及履及,说到办到,从不放过任何最好的时机,这也就是他能够迅速发展壮大的因素之一。


和实行独裁政治的马其顿相较量,雅典就显得像一盘散沙似的。狄摩西尼看得特别清楚,因此他认为若要维护希腊的自由精神,雅典应当负起历史上神圣的使命。


菲利浦在一年之中,大半的时间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按照希腊人的习俗,冬天是要停止战争的,让兵士们回到自己家中团聚,过家庭生活。可是菲利浦并不遵守这个习俗,他完全忽视了手下将士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他一心一意要使马其顿成为一个国富兵强的国家。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注在政治和军事的活动中,并且他为自己订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这一远大目标就是征服全希腊,进而征服波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彻底实现。


公元前356年,正是亚历山大诞生的那一年。亚历山大的父亲菲利浦刚刚占领了波蒂弟亚。菲利浦之所以会远离他的家庭,除了政治、军事方面令他无法分身之外,他的家庭生活跟他的个性格格不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的王妃奥琳比亚丝本是伊比鲁斯的公主,菲利浦第一次看到奥琳比亚丝的时候,她正在岛上举行一种古老而秘密的宗教祭典。菲利浦也参加了这次祭典,他发现这个祭典比他以前所看到的任何祭典更加刺激和狂野。伊比鲁斯的宗教祭典非常原始且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参加这种祭典的人很容易进入一种亢奋状态,众人在神的面前狂宴乱舞,最后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中能够使神灵附体。年轻的菲利浦看到这场祭典,感到非常刺激,而且也十分欣赏奥琳比亚丝的野性美。这种祭典非常注重官能的快感,也许对年轻的菲利浦来说,具有十分强烈的魅力。


古希腊残酷的征服者——亚历山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亚历山大的诞生


奥琳比亚丝这种激情的个性是不适合家庭生活的,这一点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他俩结婚之后,奥琳比亚丝仍照着当地的习俗,在居住的地方养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蛇。在伊比鲁斯的祭典中常常是头戴常春藤,抱着血淋淋的蛇疯狂地跳舞。奥琳比亚丝竟然把这种野蛮的祭典带到了菲利浦的家中。有一天晚上,菲利浦看到他的妻子和一条蛇一起睡觉,他感到既恐怖又嫌恶,从此再也不愿意和奥琳比亚丝同床共寝。


奥琳比亚丝具有非常偏激的性格,常常陷入幻想之中,她还把自己做的梦说给丈夫听,并认为那是神的暗示。菲利浦简直无法了解为什么这女人总是生活在她的幻想里。他们两人之间的距离一天比一天大,菲利浦也愈来愈疏远他的妻子。


菲利浦后来又娶了三个女子,可是她们都没有生育。再说,只有奥琳比亚丝是皇家出身,在公元前337年以前,奥琳比亚丝是菲利浦正妻的地位一直没有动摇,而亚历山大也一直被认为是菲利浦的嫡子。


菲利浦和奥琳比亚丝的婚姻看起来应该是因恋爱而结婚的。可是伊比鲁斯王国是一个非常好战的国家,菲利浦是不是在潜意识里也希望和这个好战的伊比鲁斯王国有更亲密的关系,而缔结为军事同盟呢?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在菲利浦和奥琳比亚丝感情恶化的许多年之后,她的正妻地位依然没有动摇。虽然在军事上、外交上菲利浦都是智勇兼备的人物,可是奥琳比亚丝却与众神同盟,叱咤一时的菲利浦二世显然不是她的对手了。

接受良好的教育


山不走到我这里来,我就到它那里去。


——亚历山大

崇拜英雄奥德修斯


亚历山大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是在双亲感情不睦的氛围下度过的。失去爱情的奥琳比亚丝把她的全部感情都倾注在儿子的身上。对亚历山大而言,在他的性格形成之初,母亲给他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她再三教诲他说:“你的体内有着十分尊贵的血统,你所做的任何事情必须要符合你的身份才行。你的祖先和其他的人不同,他们是继承了许多神祗的血统的,父系的远祖就是完成了十二项最艰难的工作而成为神祗的英雄——贝拉克列斯。你的母系就是《伊利亚特》中享誉最高的英雄——奥德修斯的后裔。你的身上流淌着英雄的血液,将来你必须要轰轰烈烈地做出一番大事业来才对得起祖先。”自认为是古代希腊神祗后裔,对于当时的希腊世界而言是非常荒唐无稽的事,因为那时的希腊人已经接受哲学的训练,一切都讲究理性了。但文化落后、荒蛮未辟、位于希腊边境的伊比鲁斯却是在森林之中,大湖之畔,在神秘的自然中生活着,所以更容易把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加以混合。他们充满了想象力,也相信自己的民族是希腊众神的后裔。


古希腊残酷的征服者——亚历山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亚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


奥琳比亚丝为儿子请了一位启蒙老师名叫赖希马卡斯。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是让孩子对任何事情充满了想象力。他不叫亚历山大的名字而直接称呼亚历山大为奥德修斯,自己则自比为奥德修斯的老师斐尼克斯。


亚历山大自幼就从母亲那儿听到有关奥德修斯的故事,而现在奥德修斯变成他另外一个名字,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对他而言已不再飘渺而陌生,而是和现实混为一体了。


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曾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成为像奥德修斯那样伟大的英雄。后来,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将荷马的史诗解释给他听,并赠送他《伊利亚特》的诗集。亚历山大即帝位之后,每天晚上都把随身带着的《伊利亚特》和护身用的宝剑一起放在枕头下,他的英雄气质和浪漫思想深受这本诗集的影响。在亚历山大的心目中,古希腊的英雄奥德修斯是十分鲜明地活着的。从他日后的行动上,我们可以具体地看出他在思想上已与奥德修斯的精神合为一体了。


古希腊残酷的征服者——亚历山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伊利亚特》诗集


资料链接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中直接描写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史诗。《伊利亚特》叙述了古希腊特洛伊战争第十年(也是最后一年)中几个星期的活动,特别是“阿基琉斯(古希腊传说中的勇士)的力量”。史诗以阿基琉斯和阿伽门农的争吵开始,以赫克托耳的葬礼结束。故事的背景和最终的结局都没有直接叙述。


希腊联军主将阿基琉斯因喜爱的一个女俘被统帅阿伽门农夺走,愤而退出战斗,特洛伊人乘机大破希腊联军。在危急关头,阿基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基琉斯的盔甲上阵,被特洛伊大将赫克托耳杀死。阿基琉斯悔恨至极,重上战场,杀死赫克托耳。特洛伊老王以重金赎还儿子尸体。史诗在赫克托耳的葬礼中结束。


《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在同异族战斗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伊利亚特》塑造了一系列古代英雄形象。在他们身上,既集中了部落集体所要求的优良品德,又突出了各人的性格特征。阿基琉斯英勇善战,每次上阵都使敌人望风披靡。他珍爱友谊,一听到好友阵亡的噩耗,悲痛欲绝,愤而奔向战场为好友复仇。他对老人也有同情之心,允诺白发苍苍的特洛伊老王归还赫克托耳尸体的请求。可是他又傲慢任性,为了一个女俘而和统帅闹翻,退出战斗,造成联军的惨败。他暴躁凶狠,为了泄愤,竟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拴上战车绕城三圈。与之相比,特洛伊统帅赫克托耳则是一个更加完美的古代英雄形象。他身先士卒,成熟持重,自觉担负起保卫家园和部落集体的重任。他追求荣誉,不畏强敌,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危急关头,仍然毫无惧色,出城迎敌,奋勇厮杀。他敬重父母,挚爱妻儿,决战前告别亲人的动人场面,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感人的悲壮色彩。


《伊利亚特》结构严谨,布局精巧。它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作为全书的主线,其他人物、事件都环绕这条主线展开,形成严谨的整体。史诗善于用动物的动作,或用自然景观、生活现象作比喻,构成富有情趣的“荷马式比喻”。例如书中写到阿基琉斯退出战斗,赫克托耳打得希腊军队四处奔逃,史诗用了这样的比喻:“好像一只野蛮的狮子攻进牛群,吃了一头而吓得其余的纷纷逃窜。”史诗节奏强烈,语调昂扬,既适于表现重大事件,又便于口头吟诵。《伊利亚特》高超的艺术手法常为后人所称道。


奥德修斯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古罗马神话传说中称之为尤利塞斯或尤利克塞斯。奥德修斯是希腊西部伊塔卡岛之王,曾参加特洛伊战争。出征前参加希腊使团去见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以求和平解决因帕里斯劫夺美女海伦而引起的争端,但未获结果。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十年期间,奥德修斯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奇功。他献木马计里应外合攻破特洛伊。奥德修斯的事迹在荷马史诗中有详细描述。荷马史诗之后的传说对奥德修斯的经历又有补充,但多突出他性格的负面特点,把他描绘成一个虚伪、狡诈、胆小的人。


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记》都改编自《伊利亚特》,只写到赫克托耳的死为止,可是据《奥德赛》和古代希腊的其他作品的描写,围绕伊利昂城的战争还继续打了很久。后来阿基琉斯被帕里斯用箭射死,阿凯亚人之中最勇猛的首领埃阿斯和最有智谋的首领奥德修斯争夺阿基琉斯的盔甲,奥德修斯用巧计战胜了勇力超过他的埃阿斯,使得后者气愤自杀。最后奥德修斯献计制造了一只大木马,内藏伏兵,特洛伊人把木马拖进城中,结果阿凯亚人里应外合,攻下了特洛伊城,结束了这场历经十年的战争。离开本国很久的阿凯亚首领们纷纷回国,奥德修斯也带着他的伙伴,乘船向他的故乡伊塔克出发。从这里就开始了以奥德修斯在海上的历险为中心的另一部史诗《奥德赛》的故事。


《奥德赛》讲述了希腊英雄奥德赛(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中取胜后及返航途中的历险故事。利用木马计攻陷特洛伊城后,奥德赛不顾海神波塞冬的咒语启航回家,一路上历尽劫难,在海上又漂泊了十年。伊塔克的许多人都认为他十年不归,一定已经死去。当地的许多贵族都在追求他的妻子佩涅洛佩,佩涅洛佩百般设法拒绝他们,同时还在盼望奥德赛能生还。奥德赛在这十年间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独目巨人吃掉了他的同伴,神女喀尔刻把他的同伴用巫术变成猪,又要把他留在海岛上;他又到了环绕大地的瀛海边缘,看到许多过去的鬼魂;又经海妖岛屿,躲过了女妖塞壬的迷惑人的歌声,逃过怪物卡律布狄斯和斯库拉,最后女神卡吕普索在留了奥德赛好几年之后,同意让他回去。他到了菲埃克斯人的国土,向国王阿尔基诺斯重述了过去九年间的海上历险,阿尔基诺斯派船送他回故乡。那些追求他的妻子的求婚人还占据着他的王宫,大吃大喝。奥德赛装作乞丐,进入王宫,设法同儿子一起杀死那一伙横暴的贵族,和妻子重新团聚。


特洛伊


特洛伊也称“伊利昂”,古希腊殖民城市。公元前16世纪前后由古希腊人所建。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端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东南,即今土耳其的希萨利克。公元前13世纪~前12世纪颇为繁荣。公元前12世纪初,迈锡尼联合希腊各城邦组成联军,渡海远征特洛伊,战争延续十年之久,史称“特洛伊战争”,特洛伊也因此闻名。城市在战争中成为废墟。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即叙述此次战争事迹。据传说,特洛伊城最后由希腊人用“木马计”攻破。19世纪考古发掘,获得大批古物珍品。


特洛伊城遗址是土耳其古城,位于恰纳莱南部,北临达达尼尔海峡,坐落在平缓的城堡山脚下。这里山峦青翠,流水潺潺,柑橘树和橄榄树满山遍野,红瓦白墙的农舍点缀其间,是土耳其爱琴海地区典型的农村风光。


特洛伊城遗址的发掘,始于19世纪中期,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深达三十米的地层中发现了分属九个时期、从公元前3000年~公元400年的特洛伊城遗迹,找到了公元400年罗马帝国时期的雅典娜神庙以及议事厅、市场和剧场的废墟等等。这些建筑虽已倒塌败落,但从残存的墙垣、石柱来看,气势相当雄伟。这里有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堡,直径达一百二十多米,城中有王宫及其他建筑。在一座王家宝库中,发现了许多金银珠宝及青铜器,陶器以红色和棕色为主。此外还出土有石器、骨器、陶纺轮等。特洛伊城是一座被烧毁的城市的遗址,它的石垣达五米,内有大量造型朴素、绘有几何图形的彩陶和其他生活用具。


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叙述的“特洛伊木马计”就发生在这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到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宫做客,受到了麦尼劳斯的盛情款待,但是,帕里斯却拐走了麦尼劳斯的妻子海伦。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决定讨伐特洛伊,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攻战十年未能如愿。最后英雄奥德赛献计,让迈锡尼士兵烧毁营帐,登上战船离开,造成撤退回国的假象,并故意在城下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把木马当作战胜品拖进城内,当晚正当特洛伊人酣歌醉舞、欢庆胜利的时候,藏在木马中的迈锡尼士兵悄悄溜出,打开城门,放进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希腊军队,结果一夜之间特洛伊城化为废墟。荷马史诗叙述的这段事迹,成为西方国家文学艺术中传诵不绝的名篇。


距特洛伊城遗址不远,有一座博物馆,是土耳其目前唯一收藏特洛伊文物的博物馆。博物馆规模不大,陈列的文物寥寥无几,这是因为曾发掘出的大量珍贵文物,已被西方文物盗窃者窃走,其中包括普里阿莫斯国王的宝库和海伦的项链。尽管如此,特洛伊遗址仍然不失为迷人的去处。现在特洛伊已成为土耳其的游览胜地之一,它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各国游客。

受教于亚里士多德


亚历山大的父亲菲利浦二世,对孩子的关心并不在奥琳比亚丝之下。尤其对亚历山大的教育问题更有一套详细的计划。公元前343年,亚历山大已经十三岁了,菲利浦希望他能够离开家庭,远离经常争吵不休的父母。菲利浦认为奥琳比亚丝那种狂热、偏激的个性会带给亚历山大不良的影响。他不希望刚刚进入少年时期的孩子变得感情脆弱、多愁善感。此外,菲利浦认为亚历山大的年龄,正是应该接受教育的时候。作为王子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学养丰富的大学者,这是一项先决条件。此外,他希望这位老师对马其顿的风土民情非常了解,同时还能热爱这个国家。要符合上述的两个条件,除了亚里士多德外就不作第二人选。


古希腊残酷的征服者——亚历山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亚里士多德


这个时候,亚里士多德已经四十一岁了。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菲利浦的父王阿米欧塔斯的御医,亚里士多德在十七岁时就已崭露头角,显示出他杰出的才华,备受师友们赞赏。


在公元前347年,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去世以后,他就离开了学校自成一家之言。他独自在小亚细亚的岛上埋首研究自然科学。因为他的父亲是御医,因此和比他小两岁的马其顿王子菲利浦成了儿时的好朋友。


在希腊当时的许多学者中,菲利浦独独选上了亚里士多德,除了过去的一段渊源外,似乎还隐藏了另一项更现实的政治目的。


亚历山大所居住的地方位于小亚细亚的西北岸,靠近特洛伊,这个小小的都市叫做阿索斯,它和附近的阿塔罗那乌斯都是受贝鲁美尼亚国王所支配。贝鲁美尼亚国王非常崇尚学术,礼贤下士,希望在哲学家的同心协力下,缔造一个理想的国家。亚里士多德和贝鲁美尼亚国王可以说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