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艺术家 >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钟桂松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4-01

书籍编号:30114537

ISBN:978730809883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00000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艺术家

全书内容: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一、纸上风景与钱家

如果今天走进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的桐乡市屠甸镇,无论如何想象不出,这么一个貌不惊人的小镇,竟然会在20世纪出一个集篆刻、绘画、书法、文学、音乐以及出版为一体的艺术大师?而且他一生与屠甸镇这个生他养他的故乡没有割断过,童少年时代自不必说,青年学艺在这里得到启蒙,革命年代也曾有过激情,抗日战争时期曾回老家避风,新中国建立后,在故里送终父母,晚年更是与故里息息相关。叶落归根的古训,让一代艺术大师从故里起步,在上海辉煌,回归故里的荣耀与晚霞,这就是一代艺术大师钱君匋一生的真实写照。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屠甸旧街景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钱君匋带客人回老宅,指指点点,往事历历在目;对老家情深意浓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屠甸镇市河旧貌

钱君匋1907年2月12日生于浙江桐乡县的屠甸镇上一个亦医亦商的家庭里,这是一个普通小镇上的一个平常的家庭。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寂照寺遗存

先说这个普通的小镇。笔者曾收集到以前,即1960年往前推几十年的那个历史时段里屠甸镇风貌的照片,这是一个破旧,不卫生,小河当垃圾箱的年代里的小镇形象,水阁岌岌可危,临水的开窗有些零落,有些似乎用绳子绑着,不让风吹去。其实,这些现象都是那个年代的普遍现象,因为穷,才显得脏。像钱君匋故里屠甸镇这样的小镇,在嘉湖一隅水乡也真是再平常不过了,比它大的或者与它一般规模的,在屠甸镇所在的县里,还有不少,比如梧桐镇、乌镇镇、崇福镇,都比屠甸镇的规模大,而洲泉镇、濮院镇都与它相仿,而大麻镇、炉头镇、高桥镇、骑塘镇等等这些小镇,与屠甸镇都可以平起平坐。而且,镇的历史也都十分悠久,均有上百年乃至千年的历史,屠甸镇也不例外,但是,屠甸的历史文献保存下来不多,也证明屠甸历史上千百年来还没有出现过一个称为“大师”、“大家”一级的人物,因为这种小镇是以姓氏繁荣的村落衍变发展起来,古时城郭外面称郊,郊外称甸,当时这个地方屠姓居民为多,离城较远,所以称屠甸。但是,因为这个地方土地肥沃,水丰草茂,千百年来积淀下的遗存,唯一可观的是所谓的十景,今天我们倒不妨走进历史的岁月里,去看一看这风清月白的纸上风景。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钱君匋在工作

一是寂照晚钟。寂照寺是屠甸镇上的一座古刹,寺内有钟楼,悬挂巨大铁钟,重逾千斤,每天早晚寺里僧人鸣钟,钟声悠远,传达数里。钱君匋小时候这口大钟大概还在,常常每天听到寂照寺钟声。在他四十多岁人到中年时,钱君匋带着许些怀旧也带着许些奋进的惆怅,刻了一方巨印《钟声送尽流光》,边款上刻着当时自己的心情:“余幼居屠甸寂照寺西,昕夕必闻寺钟,……”可见钟声对这位传奇式的艺术大师印象之深。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钱君匋夫妇坐在水乡的挂机船回故乡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钱君匋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少年时代

二是龙潭跃鲤。在寂照寺东北角上,有龙潭漾,漾内有潭深数丈,据说有暗泉,所以1934年嘉湖大旱,此龙潭漾不涸。据说漾里有鲤鱼常聚水面,雨后初晴,群鲤跳跃,夕阳返照,鳞闪金光,所以定此景为龙潭跃鲤。


三是拱枢沐月。拱枢是桥名,在市河南岸,桥两侧有石栏,望柱四立,柱顶雕石狮,月夜倒影,宛如月沐水中。


四是泾桥夜泊。泾桥即寂照寺桥,古时来寂照寺烧香船只大都在此夜泊。所以,月夜伫立桥头,市河里灯火点点,钟声传来,几疑置身于寒山,故仿称“泾桥夜泊”。


五是旱桥残雪。这个景点在洪沐桥西南,桥不大却别有情致。


六是顾送折柳。位于屠甸西南,有桥名顾送桥,桥边垂柳依依。旧时乡人送客至此,临别依依,折柳相送,别有情调。


七是斜港帆影。其景点在古镇西边,斜港是东南西北向,与长水塘相连,港阔桥疏,帆影点点,极有情趣。


八是竺林松涛。竺林庙在镇西多福桥西,庙内有通往石泾河边的石径,两旁松树高耸,浓荫蔽日,风过处涛声不绝。


九是松林望塔。松岭十字漾西有松岭桥,登桥远眺,可见海宁硖石山上的宝塔。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钱君匋与百岁画家岳石尘在君匋艺术院

十是院基怀古。院基是宋末元初“白社书院”的旧址,位于屠甸镇东南,为南宋末年江南学者卫富益所创,宋亡后他在此创立书院过隐居生活。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新罗山人作

屠甸镇上这些充满历史沧桑的纸上风景,也反映这个平常小镇的历史文化,据当地方志说:这个小镇到清初才成市镇。加上历代战乱,小镇发展始终缓慢,一条称为石泾塘的市河,由西向东流去,河边有水阁,有小街但十分狭小,店舍也十分零乱简陋。在钱君匋出生时,镇上只有一些卖手工制品的日杂商店和茶室,而当时最新开的时尚的邮政所,却与钱家有点关系。新版《桐乡县志》谈到屠甸时这样描述:“屠甸于清初始成市镇。……民国时期,镇上有多家竹、木、铁器店铺,多为前店后作坊,多为自产自销。至抗战前有铁器店20余家,工人约百余人。”所以,这么一个历史并不悠久,有点文化,商业并不发达,作坊里即使如县志里挂一漏万的说法,事实上也是锻打点农业生产用具而已,没有多少科技含量。在钱君匋童少年时代,这个小镇的商业似乎也在缓慢进步,开始有了邮政所,有了酿酒业,记得钱君匋生前曾说过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说当年他与几个小伙伴去玩,在酿酒作坊里喝尚未成酒的酒,结果大家都醉倒了酒缸边上,直到大人们寻找到这里才发现。钱君匋当时说到这件趣事时,似乎有点自豪,后来自己有点酒量与小时候在老家这次酩酊大醉有点关系。钱君匋的酒量后来在开明书店时有了新的高度,当时开明同仁叶圣陶他们一帮朋友每周有聚餐,但参加这个聚餐有一个条件,就是每人必须一顿能喝五斤绍兴黄酒。钱君匋一餐只能喝三斤,是破格吸收进来的!自然,这是后话。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钱君匋父亲(钱希林)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钱君匋母亲(程雪珍)

小镇屠甸虽然历史并不久远,但小镇上的钱家,却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钱君匋的祖上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的后裔,如果认祖归宗,钱君匋祖上当过皇帝。所以,钱君匋祖上并不简单。不过,这种纸上荣耀在千百年之后,已经当不得真了。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今日屠甸镇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在屠甸与乡亲在一起

钱家迁居屠甸小镇的时间并不长,他们原来世代居住在另外一个小镇——路仲镇,这个路仲镇属海宁县管辖,在明末清初似乎比屠甸镇富裕一些,所以到19世纪,世居路仲的钱君匋祖父钱半耕就迁居屠甸,另辟蹊径,重新开创家业,钱半耕是一位很有威望的中医,晚年在屠甸镇上也算得上德高望重。钱半耕当中医,也算是知识分子,岐黄传世,既是一门吃饭手艺,又是一门文化。因此,可以想见,当年钱君匋祖父在屠甸小镇上应该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了。钱君匋的父亲钱希林读过私塾之后,就随父亲学习中医,但学习中医谈何容易,中医的博大精深,没有三五年的钻研和师傅传授是无法接手诊治病人的。所以,常规来说,学习中医首先要有习中医的秉性,即有耐心、有毅力又能坐得住、学得进。但钱君匋的父亲钱希林在清末维新运动这种风起云涌的时代氛围里,已经没有了其父钱半耕的那种耐心,他觉得饭碗不只是中医一只,有多条路可以走。于是,他看到进镇的人逐年在增加但镇上的服务设施却没有添什么时,他就开个饭店,让进镇来办事的人有个吃饭喝酒的地方,生意竟然不比开中医诊所差。钱希林头脑十分活络,开饭店,自己也能烧得一手好菜,可谓心灵手巧。钱君匋小时候吃过父亲烧的各种各样的菜,直到晚年还记忆犹新,他说:“我父亲烧得一手好菜,我自幼尝尽了各种美味,如‘清蒸河鳗’和‘红烧河鳗’两种,当盛入青花瓷盆中,每一段河鳗都是直立的,排得整整齐齐,端上桌来,香气四溢,其味清腴鲜嫩,入口即化,无与伦比,其形可说是一幅大画家塞尚的静物画。我在别的地方从来没有尝到过这种高烹调技术做成的名菜。”但钱希林没有成为烹饪大师,他的头脑太活络了,发现小镇上缺什么他就去经营什么,有什么时兴的东西,钱希林都去尝试,在这个小镇上他成为一个商业上的活跃分子。据说他开过饭店之后,又开过杂货店、商行,收购过本地的畜产品——湖羊皮、狗皮、黄鼠狼皮,甚至还收购羊毛、鸡毛、鸭毛,似乎相当于后来镇上供销社的全部行当。钱希林对新事物的兴趣养成了他始终敢为人先的行事风格。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3月,海宁县的硖石镇在南小街北首开办了邮政局,隔了两年后,屠甸附近的长安镇也开设邮政代办所。钱希林见屠甸镇上还没有这种新式的通信机构,便与硖石镇上的邮局联系,于1906年在屠甸开设了邮政代办所。钱希林的这种创新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后来给钱君匋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大。钱君匋母亲程雪珍勤劳而又心灵手巧,持家有方。有时她还凭借自己的特长做些纸花出售,补贴家用。总之,钱君匋的童少年时代,就生活在这样的小镇、这样的人家。但无论怎样去搜索,这样的小镇、这样的人家,在20世纪初,真的看不出半点能出艺术大师的迹象!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黄胄作

但历史就这样,浙江屠甸镇钱家就诞生了一位集篆刻、绘画、书法、文学、音乐、收藏及出版于一身的艺术大师。

二、恒心与小有的脾气

钱君匋小时候的故事,在艺术界传得不少,大部分是他向人家回忆的,这些口述回忆的往事,与钱君匋后来的传奇经历、性格养成、艺术成就颇有渊源关系。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钱君匋与朱屺瞻先生在一起

钱君匋在读小学之前,和一般孩子一样,聪明、好动、淘气;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他对绘画、书法、工艺、音乐等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和喜欢。据说三四岁时,小小钱君匋就用炭粒在人家白墙上乱涂乱画,狗、猪等成为他人生的最初画作。大概在他五岁那年,钱希林就背了一把椅子,送钱君匋到镇上陈家阁的私塾里,让他接受启蒙教育。在私塾里的钱君匋除了每天吟诵《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外,几乎单调得让小小钱君匋厌烦。于是,钱君匋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兴趣上,他开始在一种叫“花摺子”上画画。当时,屠甸镇上有个老画家叫朱梦仙,善花鸟尤善画蝴蝶,人称“朱蝴蝶”。钱君匋幼年时,常常在朱梦仙家的厅堂南檐下,站在画桌边上,看朱老先生在“花摺子”上绘画,每每看得入迷。1932年冬天,钱君匋回忆幼年的“艺术生活”时说: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某天,梦仙君在他家的古旧的厅堂南檐下,凑着温和的春日,正在描着《三国志》中的诸葛亮、赵云、刘备、张飞、关羽、曹操等人的戏装。我痴立在旁边,看他徐缓地、谨慎地一笔一笔地描成了将军的盔,又在盔下描出了将军的威武的脸,或者是生须的,鼻子以下便描上一簇黑或白的美丽的胡须,又描甲,以及刀、剑、枪戟、令箭、令旗之类,再在各种小碟中,蘸了红红绿绿的洋颜色来敷到盔甲等处,于是便成了一幅使那时的我佩服到一百二十分的杰作。他的画,我每日去上学就可以顺便看见。


这是钱君匋在25岁时对自己孩提时代的回忆,应该说是准确的。所以从某种意义说,朱梦仙老先生是一代艺术大师钱君匋的绘画启蒙老师,朱梦仙绘画时那种专注神情和一丝不苟的谨慎,深深地烙印在幼年钱君匋的脑海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朱梦仙的影响下,小小年纪的钱君匋去买来“洋红、洋绿、摺子”,在塾师午睡时,拼命地模仿着画。痴迷于画画的钱君匋对枯燥乏味的《千家诗》等置于脑后了,以致不能当堂背诵功课被私塾老师惩罚,打了十下手心。此时,倔强的钱君匋发起小牛脾气,一气之下撸掉塾师讲桌上的砚台,把塾师的旱烟袋丢到室外。从此离开私塾。他对这次挨塾师打手心以及自己爆发反抗的脾气直到咸人以后仍记忆犹新: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钱君匋的老师徐菊庵的仕女画

有一次,我正在画“花摺子”,不提防让塾师撞见了,被打了十下手心,下谕下次不准再描。同时,那天的《千家诗》就背诵不出,塾师更是怒火难抑,又痛罚了我数十下手心。我于是起来反抗,把塾师的朱砚撸到地下,旱烟袋抛出窗外。结果,我父亲便来把我读书时坐的那张自己家中拿来的椅子叫人搬了回去。我不再来塾攻读了。


然而,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钱君匋经历过与塾师的抗争,对绘画的兴趣并没有减弱,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图画一直在钱君匋脑海里盘旋。所以,塾师的训斥与体罚并没有让钱君匋退缩。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与王映霞女士叙晤

但是钱君匋他不长塾师教训这记性!依然痴情于绘画、写字。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赵之谦作

不去私塾听课了,钱希林把儿子钱君匋送进设在镇上寂照寺方丈室的石泾小学。作为新式学校,石泾小学里是不禁止画画的,不光不禁止还奖励学生画画,而且课本里也有五彩插图。这些,让钱君匋十分兴奋,有一种“因祸得福”之意。他说:


出塾之后,翌日便进区立石泾初等小学(无须入学试验,可以随时入学),所读的是《共和国国文教科书》第六册,记得其中有插图,而且有五彩的鸟类的插图。那时的乡人都说这是“洋书”,在塾中读的是“本国书”。我读了洋书之后,对于绘画又得了一个进步,学会了画鸟。但先前往往会把小鸟画成老母鸡似的东西,或竟像一只四角菱,这时以后画鸟,总有些像鸟了。学校里对于图画是不加禁止的,而且提倡的,我亲近绘画的机会也就随之而增多了。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钱君匋作

在石泾小学读了没有多久,学校改名崇道小学,并且校舍搬到寺桥南东侧,但钱君匋的兴趣与恒心没有变。除了对绘画兴趣依然浓烈之外,对书法兴趣也日愈浓厚。崇道小学里的描红习字课勾起了钱君匋习字的兴趣,他的描红成绩一直为全班之冠,教描红的老师常常在学生面前对钱君匋的描红习字赞不绝口,使钱君匋对习字一科愈加勤奋,据说当初钱君匋为了保持这个描红“冠军”,连寒暑假里自己还在不停地练习。显然,童少年时代老师的奖掖对一个孩子来说,可以直接影响其一生。如果当年钱君匋的描红作业本还在这个世界上的话,肯定可以看到老师精彩的评语和温暖、激励童心的话语。如果,小学老师和塾师一样,呵斥钱君匋画画习字,那么,这个天才恐怕在萌芽状态就夭折了。


钱君匋一点一滴的进步,与他天性中的恒心分不开。他对艺术的恒心仿佛与生俱来,他描红描得全班第一,后来进一步,写影版,依然是全班之冠。钱君匋的痴迷程度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下课了,放学了,他的心依然被绘画和书法所吸引。当时崇道小学长廊边的矮砖墙,成了钱君匋课余练字的好去处,矮砖墙上面是一层方砖铺成,钱君匋就找一把小棕帚,蘸着清水,在方砖上写大字,依次写过去,写到最后一块方砖时,前面的方砖上的水迹已经干掉了,又可重新蘸水写起来。他这样循环反复地练,在崇道小学传为佳话。当时小学老师钱作民看了钱君匋在方砖上写大字,便鼓励他说:“好,好!你小小年纪就写擘窠大字,很好。但是不应当满足,要多写多练。会练成一手好字的。不过,光练大字还不够,还要练蝇头小楷。小楷将来应用的机会更多。”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在嘉兴南湖

钱作民并不是书法家,但是一个优秀的小学教育家,他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善于用切实的眼光教育学生,让孩子铭记一辈子。钱作民还善于表扬鼓励,让稍有成绩的学生愈加奋发。钱君匋曾回忆说:“钱老师和丰子恺老师是好友,思想进步,重视孩子们的个性的发展。他说:‘你们喜欢临什么帖,可以自由选择,我不强求你们千篇一律,但是一定要用功,把字练好。这样,日后找到工作,人家看不出你的深浅;否则,纵有一肚皮学问,因为字写得差,往往被人轻视,甚至找不到工作。’”钱作民在要求学生用功的时候,不忘讲述社会世态,让钱君匋这些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钱君匋还记得,钱作民老师的每次表扬,都“说得我心花怒放”,给钱君匋的激励是显而易见的。其实,这种激励对童少年身心健康向上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有了这些激励,才有这些学生中有成大器的可能,当年钱君匋这样,当年的钱君匋同乡、文学巨匠茅盾也这样,小学老师看了茅盾的作文,抚着他的背,当面激励他:“你将来是个了不起的文学家呢,好好用功吧。”在茅盾的小学作文中,充满了老师的褒奖激励之词,也曾让少年茅盾心花怒放。不过,茅盾的故事比钱君匋早上几年。钱君匋晚年仍满怀感激地说:“我知道自己是个很平凡的人。今天有点小名气,是和几位前辈的教诲分不开的。特别让我怀念的,就是我的启蒙老师钱作民……”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吴昌硕先生曾对年轻的钱君匋说:“刻个十几二十年会老辣起来的。刻下去好了”岂料钱君匋一刻刻了一辈子,图为钱君匋八十岁那年刻印的情景

钱作民老师在幼小的钱君匋心里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其实并不仅仅是激励钱君匋写字画画,在钱君匋的成长道路上,钱作民老师是最早的伯乐,钱君匋在初小三年级时,学习成绩优异,钱作民老师作主,让钱君匋跳级,跳过四年级,直接读五年级,即镇上俗称高小一年级,而且为了在县里教育局能够通过,钱作民只好“作弊”,“瞒天过海”,将钱君匋的本名“钱玉棠”改为“钱锦堂”——后来“钱君匋”的名字也是由乡音“钱锦堂”谐音而来,这对家庭负担日渐沉重的境况下,是莫大的支持和关心,钱君匋自然是铭记一生的。同时,还有,高小毕业后,钱君匋失学了,家里拮据得无力供他去嘉兴上中学,钱作民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此时钱君匋后面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也正在长身体的年纪,作为长子的钱君匋只好辍学去离屠甸小镇几里路外的桃园头小学当代课教师。这不是钱君匋的所愿,是生活所迫,钱君匋尝到了踏上社会生活艰辛的味道了。

钱君匋画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赵之谦作

但这种生活艰辛并没有消弭钱君匋强烈的求知欲,他没有就此沉沦下去。小学毕业的钱君匋教一个村的小学,居然非常胜任,胜任到让县教育部门对钱君匋的教学水平给予好评。可有一件事,让初出茅庐的钱君匋感到社会的不公平以及社会上的肮脏。所以,一门心思练字画画,对艺术有着特殊敏感的钱君匋,后来有着所有热血青年一样的革命冲动,以至几十年之后还为此付出一个不小的代价。

三、曾经的革命


赵之谦作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革命”、“造反”,这些让年轻人热血沸腾的名词,在一代艺术大师钱君匋的年轻时期,也同样热血沸腾过,并且有板有眼地造过反、闹过革命。不过,这些革命行动都发生在钱君匋在故乡的那些日子。

徐渭作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嘉兴秘密成立,中国的历史悄悄地掀开新的一页。不过小镇屠甸似乎还感觉不到有什么异常,后来已是中共一分子的沈雁冰等人曾来崇道小学演讲。1922年7月,小学毕业的钱君匋因家庭拮据,只好辍学去镇郊桃园头的农村小学教书。钱君匋在桃园头小学干得挺顺手,年纪不过十六七岁的钱君匋对教学工作与艺术追求一样,十分投入。所以,一个多月下来,原来乱哄哄的村小学调教得有模有样,得到县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因为过去的村小学,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教师,而要教的是复式,算得上十分辛苦,但是钱君匋闯过来了,不出数月,几十个学生竟服了大他们没有几岁的“钱先生”。当时,钱君匋去桃园头时,去就去了,没有去考虑一个月可以拿多少钱。不过后来他知道,这个桃园头小学是归屠甸镇学务委员会管理,从而钱君匋这个“民办”教师的薪水由屠甸镇学务委员会发放,按县教育局的规定,钱君匋教书的月薪是10元,但屠甸镇学务委员陈耐安看钱君匋年轻,侵吞了4元,对钱君匋说,只有6元。但是,这种谎言古今中外都一样,纸是包不住火的,没有几个月,钱君匋就知道了这件事。然而,此时的钱君匋太年轻了,他只有恨,只有气愤,他这么用功努力工作并且取得不俗业绩,竟然得到如此待遇。他找到陈耐安评理。自然,陈耐安的强词夺理和花言巧语,年轻的钱君匋不是陈耐安对手。不过倔强的钱君匋一个学期结束后就愤然辞职,以示抗议。但同时也记下了陈耐安不道德的一笔账。

在福建泉州开元寺石塔前留影。前排左三为钱君匋

话说回来,如果当初陈耐安不侵吞钱君匋一个月4元的薪水,并且鼓励钱君匋的教育态度和教学水平,恐怕在屠甸镇上多了一位年轻教师,而中国则少一位艺术大师。当然,这种假设没有一点“侵吞贪污别人薪水有理”的意思,而仅仅是一种假设。
钱君匋愤而辞去小学教师后,在钱作民老师的推荐下,借了200元作学费,免试插班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专攻国画和音乐。但是,几年前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几年后真的波及了屠甸这个小镇,已在社会上工作几年的钱君匋回到老家屠甸时,已是1926年的秋末了。此时,中国社会革命风潮正是汹涌澎湃的时期,钱君匋的家乡也已经有了中共党组织。所以,像钱君匋这样在外面做事的知识分子,一回到屠甸小镇立刻被中共组织所关注,1927年的春节过后,钱君匋的表弟詹醒民就来找钱君匋,希望钱君匋与他们一起闹革命,打倒土豪劣绅陈耐安。詹醒民此时已经是中共党员。但此时还是国共合作时期,所以詹醒民同时也是国民党员。要参加革命队伍,钱君匋还被邀请参加国民党,年轻的钱君匋还没有弄清国民党是怎么回事,国民党的党证已发到钱君匋手上了。在中国国民党(“左”派)屠甸区党部里,年轻的钱君匋被推选为屠甸区党部监察委员,直到钱君匋晚年,闹革命,打土豪劣绅陈耐安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赵之谦作
打土豪劣绅陈耐安的时候,陆行素也参加,还有柏吟仙、谢养园以及陈九珠、陈全珠、张素娥(女)等数十人。那天发动打陈耐安,我们大队人马从前门打进去,占领了第一、二两进屋子,由于我们没有经验,没有四面包围,陈耐安见势不妙,便被他悄悄地从后门溜走,因此没有被我们捉住。待我们进入后面的几进房屋,因为来不及逃走,还残留着陈耐安家的一些妇女,都不是陈家的主要人物,我们也就不去管她们了。第二进房屋是一个楼厅,我们便把它们作为中国国民党(“左”派)屠甸区党部的办公场所,楼上的雕花红木大床,大家都上去睡一睡,滚一滚,大厅的屏门上用蓝漆作底,用白漆写上了《建国大纲》,由我设计,大家动手来写。当时,我们打土豪劣绅的行动,社会上一小撮和陈耐安有关的人都咒骂我们做得太绝、太过火了。中立的人则不声不响看热闹。同情支持我们的人,亦即曾被这些土豪劣绅欺压过的穷苦市民,无不拍手称快,大声叫好,这样的人占着大多数。

钱君匋与母亲、夫人摄于杭州刘庄。
钱君匋的这个回忆,是一幅典型的1927年革命图景,和毛泽东同志对那时革命的描述十分相似。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曾描述:“反对农会的土豪劣绅的家里,一群人拥进去,杀猪出谷。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也可以踏上去滚一滚。”钱君匋和他那些年轻乡亲的革命,情景何乃相似!按照毛泽东同志分析,这样的革命是“由大的革命热潮鼓动出来的力量所造成的”。此时的钱君匋已经与沈雁冰、郑明德、梁闺放等共产党人有接触。所以,当时北洋军一个支队路过屠甸时,被钱君匋的“同志”詹醒民、陆行素等智擒北洋军的散兵,钱君匋目睹詹醒民等共产党员智擒北洋军后的胜利场面,让钱君匋这位20岁的青年热血沸腾。
但是,钱君匋的回忆建立国民党屠甸镇党部一事,笔者查阅了新版《桐乡县志》,似乎没有屠甸区党部的记载,县志只有如下记载:
民国16年(1927)2月,北伐军攻克杭州,国民党在浙江各县的组织随即公开,并迅速发展。浙江省党部驻沪办事处派郑德明、萧觉先等至桐乡,组建国民党桐乡县党部筹备委员会,下设组织、宣传、农民、妇女四部,并设立城区、濮院、青镇、日晖、长生桥、石湾6个区党部。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在县党部筹备委员会中,有多人是共产党员,他们是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的。

金冬心作
这个记载,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桐乡县没有屠甸区党部的记载。那么,钱君匋的回忆究竟是不是准确?当时屠甸镇上到底有没有国民党区党部?于是,笔者进一步查证,终于在当地史料中查到,原来,当时屠甸镇区党部是归属嘉兴县党部所辖的,所以国民党桐乡史料上没有记载。钱君匋1927年国共合作时期加入过国民党以及屠甸区党部,显然是不争的事实。钱君匋说:

在打陈耐安之前,先组织了中国国民党(“左”派)屠甸区党部,其会场是借用寂照寺的方丈室,在成员中推选委员会和工作人员,都经过举手表决,我被推选为桐乡县屠甸区党部监察委员,不久颁发了一张党证,上面还写明我的职务,这张党证留在屠甸老家。“八一三”抗战突起,屠甸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我家的财物书籍全部被敌兵、汉奸抄走,这张党证也就遗失了。”

钱君匋摄于1940年
钱君匋的回忆,可以说明当时地方国民党组织的活动还是十分认真的。据有记录的资料显示,到1946年2月止,桐乡县的国民党党员人数只有535名,并没有泛滥。到1947年3月止,桐乡全县一年间共新增国民党员5名,总数为540名。因此,1927年的历史场景里,人们对党的意识是非常强烈的,相信钱君匋关于加入国民党的记忆是准确的。然而,这种形式上的加入国民党的往事,在钱君匋的记忆里颇有悲喜剧意味,晚年曾回忆“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他用调侃的口吻回忆道:

吴昌硕作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我的思想水平不高,认为参加国民党是不体面的,而且相距时间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一道参加的人我以为都已死光,所以在写检查时我就隐瞒了这件事。不料,还健在的住在硖石的柏吟仙交代他参加过当时的国民党,同时说我也在当时一起参加的,而且是负责人之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