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艺术家 > 齐白石(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齐白石(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齐白石(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齐白石(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刘明山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01

书籍编号:30140783

ISBN:978750874350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1095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艺术家

全书内容: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


齐白石


(上)


刘明山/编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编委会


主任:刘明山


编委:


周红英 王汉卿 高立来 李正蕊 刘亚伟 张雪娇


方士娟 刘亚超 张鑫蕊 李 勇 唐 容 蒲永平


冯化太 李 奎 李广阔 张兰芳 高永立 潘玉峰


王晓蕾 李丽红 邢建华 何水明 田成章 李正平


刘干才 熊 伟 余海文 张德荣 付思明 杨永金


向平才 赵喜臣 张广伟 袁占才 许兴胜 许 杰


谢登华 衡孝芬 李建学 贺欣欣 刘玉磊 王莲凤


刘振宇 张自粉 苗晋平 卓德兴 徐文平 王翠玉


刘春青 谭永军 马超群 马 成 赖春红 张世君


周筱筱 苗 婕

前言


著名学者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


的确,崇拜伟人、模仿英雄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天生就是伟人的追星族。我们每个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带着崇敬与激情沿着伟人的成长轨迹,陶冶心灵,胸中便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发自心底的潜力,一股奋起追求的冲动,去寻找人生的标杆。那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会激励我们向往崇高的人生境界,获得人生的成功。


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历史,描绘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这些伟大的人物,是人间的英杰,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洪亮的声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以便开创和编织更加绚丽多姿的人间美景。


我们在追寻伟人的成长历程中会发现,虽然每一位人物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在一生中所表现出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精神,则是殊途同归的。这正如爱默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同时,爱默生又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


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关键是他们在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过程中,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迸发出了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去争取伟大成功的。这恰恰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地方。


正如学者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的伟大人物,起初都很幼稚而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一代名家,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为了让读者很好地把握和学习这些名人,我们还增设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使本套丛书更具可读性、指向性和知识性。


为了更加形象地表现名人的发展历程,我们还根据人物的成长线索,适当配图,使之图文并茂,形式新颖,设计精美,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


我们在编撰本套丛书时,为了体现内容的系统性和资料的翔实性,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的大量资料和许多版本,在此向所有辛勤付出的人们表示衷心谢意。但仍难免出现挂一漏万或错误疏忽,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于我们修正。我们相信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成长与成功故事,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一定会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进而更好地把握自我成长的关键,直至开创自己的成功人生!

人物简介


名人简介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别署杏子坞老民、寄萍、齐大、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小名阿芝。湖南湘潭人,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


齐白石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等书籍,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


齐白石幼年家道贫寒,只读过短暂的私塾,15岁起从师学木工并以雕花手艺闻名。26岁师从纸扎匠出身的地方画家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27岁开始师从精通于诗、文、书画的清朝光绪监生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37岁拜硕儒王湘绮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安、杨度等结为诗友。


齐白石从40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55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和刻印为职业。


齐白石生平推崇徐渭、石涛、吴昌硕等前辈名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新一代画风。


齐白石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1953年,齐白石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齐白石在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


成就与贡献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晚清画家陈师曾影响甚大,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


他以其淳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的最高峰。


齐白石的书法广临碑帖,继承了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


他留下画作3万余幅、诗词3000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其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地位与影响


齐白石是造诣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继清末民初海派画家之后,他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都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从民间画工转变为文人画家,齐白石将富有农民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情趣融进文人画中,这不仅扩展了文人画表现的题材,而且也更新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写意花鸟画的新篇章。

爱画画的孩子


画家不要以能诵古人姓名多为学识,不要以善道今人短处为己长处。总而言之,要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


——齐白石


出身于贫寒农家


2009年11月,在北京的一场秋季拍卖会中,一本十三开册页的画册《可惜无声》以9520万元的天价成交,这项拍卖打破了全球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成交纪录,创造了现代画家画册价值的最高纪录。


这本画册的主人,就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齐白石。


事实上,齐白石在57岁时还默默无闻,但他通过不懈努力,在晚年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齐白石是湖南省湘潭县白石铺人,出生于1864年元旦,他的家乡是个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的地方。


那是在一群群山中极其平常的一个小山村,这个小山村的名字叫星斗塘,村落四周的山峰层层叠叠,宛若一道道滴翠的绿色屏障,又好似微波轻漾的绿色海洋。北山上繁茂蓊郁的树林,南坡上摇曳多姿的竹丛,还有遍地青青的野草,处处洋溢着活鲜鲜的生命力。


据说,齐家的祖宗是从江苏省砀山县搬到湖南湘潭来的,他们的祖辈世代以务农为生。


齐家有一块地,可以出产大米,可是,这块地每年的收成只够一家人吃,很少拿出去卖。要是遇到收成不好,齐家的两个男丁还要外出打零工挣钱来养家。


齐白石的父亲齐贳政,是一个怕惹事、肯吃亏的老实人。他的岳父周雨若就是看上他的诚实、善良,才将女儿周氏嫁给他的。


1861年,17岁的周氏与齐贳政结婚。嫁过来的那天,按照湘潭的乡间风俗,婆家是要看儿媳妇嫁妆的,周氏的娘家不富裕,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因此她觉得很寒碜。


齐白石的祖母也是穷苦人出身,她对媳妇说:“好女不着嫁时衣,家道兴旺靠自己。”


周氏听了很感动,婚后第三天就下厨房做饭,干起了家务活。


齐白石的外祖父是个教书先生,他对周氏的家教非常严格,所以周氏知书达理。家里有了好东西,她总是先敬长辈,再给丈夫,最后才轮到自己。


当时的湘潭地区,做饭是烧稻草的,周氏看到稻草上面常有没打干净、剩下来的谷粒,觉得烧掉可惜,就用捣衣的椎,一椎一椎地椎了下来。


一天可以得到稻谷一合,一月就可以得到三升,一年下来就是三斗了。当积了差不多的数目后,周氏就拿它们去换棉花。


齐白石的母亲又在房屋旁的空地上种了些麻。有了棉花和麻,周氏就春天纺棉,夏天织麻。


这样,自从齐家娶进了周氏,老老小小穿用的衣服,都是用她自己织的布做成的,直到齐白石出生时,齐家的衣服和布,足足装满了一箱。


周氏还养了不少的鸡鸭和猪,鸡鸭下蛋卖钱,猪养肥了也能卖钱,因此,自从周氏嫁进齐家,齐家的家境虽然不算富裕,但日子过得还是很和美的。


齐白石的祖父祖母看见儿媳如此地会持家,高兴得不得了,他们逢人便说:“我儿媳妇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齐白石出生的那年,他的父亲25岁,母亲19岁,家里还有祖父和祖母。齐白石不仅是祖父母的长孙,也是他父母的长子,而他的父亲也是他祖父唯一的儿子,因此,当他出生后,齐家就有5口人了。


对于齐白石的出世,齐家全家都非常高兴,齐白石的祖父笑呵呵地捻着胡须说:“依照齐家宗族的排行,到孙子这一辈,应该是个‘纯’字。所以,我要为这个长孙取名叫纯芝。芝,也作‘芷’,是一种香草。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我也希望这个孙儿的品质像芝兰一样高洁。”


后来,齐家人都习惯地称齐白石为阿芝。


齐白石的“白石”二字,是他成名后常用的号,这是根据他家的居住地起的。


在离齐家不到1里地的地方,有个驿站,名叫白石铺,阿芝长大学画画的时候,他的老师重新为他取名叫齐璜,号濒生,并给他取了一个别号叫“白石山人”。


但是,别人都习惯把“白石山人”中的“山人”两字去掉,光叫阿芝为白石。于是,后来就很少有人知道齐白石又叫阿芝了。


齐白石3岁前,身体非常弱,经常生病,乡间的大夫说要忌荤腥油腻,并开列了一大堆不能随便食用的东西。齐白石当时只是个吃奶的孩子,还不能够自己去吃东西,吃的全是母亲的奶。


大夫这么一说,周氏就忌口了,凡是荤腥油腻的东西,都不敢吃,生怕影响了奶汁,对小白石不利。就是逢年过节,齐家买些鱼肉回来打牙祭,周氏也总是看着别人吃,自己却一口也不沾。


因为齐白石身体不好,家人都舍不得将他一个人放在家里,祖母和母亲下地干活时,就把他背在背上,形影不离地在地里来回打转。


齐家的婆媳常对别人说:“自己身体委屈点,劳累点,都不要紧,只要娃儿不遭罪,我们就心安了!”


为了齐白石的病,齐家的大人真是操碎了心,幸好到了小白石3岁的时候,他的病一下子全好了,全家人这才松了一口大气。

火炉旁边的识字生涯


1866年,齐白石刚过完3岁的生日,他的身体就渐渐地好了起来,随后,他就被安排和祖父睡在一起。


齐白石的祖父齐万秉,号宋交,大排行是第十,人称齐十爷。他是一个性情刚直的人,心里有了点不平之气,就要发泄出来,所以人家都说他是直性子,走阳面的好汉。


当时,齐十爷已经59岁了。这个时候正是冬季,南方的冬天特别潮湿,也很寒冷,齐十爷常常捡拾些松枝,在炉子里烧火取暖。


齐十爷冬天唯一的好衣服,是一件皮板挺硬、毛又掉了一半的黑山羊皮袄。当秋风阵阵,树叶飘零的时候,他就从箱子里取出那件用布包着的羊皮袄。


老人穿上皮袄,大襟敞开,把小小的齐白石裹在胸前,小白石常常就这样在老人身上睡着了。齐十爷常对别人说,抱着孙子在怀里暖睡,是他生平第一乐事。


齐十爷是一个很有见识的农民,他认为读书识字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其实他自己识得的字也不多,因为他小时候几乎就没有上过学,但自己却偷偷地学习认识了几百个字,对于孙子,他倾注了全部的爱。


虽然他无法预测孩子的未来,但却期待着美好的未来,他没有更多的奢望,只企望孩子能过上略好于自己这一代人的生活。


在冬天,农村的农活不是很多,齐家人常常坐在灶屋里烤火。齐十爷抱着孙子,一边烧火,一边开始教小白石写字。


齐白石认得的第一个字是“芝”字,他的祖父拿着通炉子的铁钳子,在松柴灰堆上,比画着写了个芝字,并对小白石说:“这是你阿芝的芝字,你记准了笔画,别把它忘了!”


小白石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认真地注视着。祖父又重复一遍,再重复一遍。


年幼的齐白石照着祖父的教法认认真真地写下了“阿芝”两个字。虽然他的字还写得非常不整齐,但却写出了齐白石彩色人生的开始。


祖父高兴极了,把阿芝抱到怀里,在他娇嫩的小脸蛋上亲了又亲。


齐白石被爷爷的胡子扎疼了,他昂起头来好奇地对祖父说:“爷爷,为什么要识字?”


齐十爷望着孙子询问的目光,缓慢地说:“不识字,就要吃苦头呀!”


他抬起头,向窗外望望,叹了一口气,语气沉重而缓慢地说:好吧!现在爷爷给你讲个故事,这是爷爷年轻时候一个好朋友的真实故事。我那个朋友是一个老老实实的种田人,由于从小家里穷,没有上过学,所以他一个字也不认识。


有一次,他妈妈病了,他找财主借债,将一亩荒地作抵押。谁知那财主根本看不上他家的荒地,倒是看上了他家那两间破房的地基。到了签契约的那一天,财主连那两间破房的房地基也一起写上了。我的朋友不识字,根本看不懂,便稀里糊涂地画了押。半年后,他妈妈病故了,又欠了很多的债。过了一年,期限到了,财主要债,我的朋友还不起,财主就拿出那张契约,要霸占荒地和房地基。


“我的这个朋友说,他只抵押了一亩荒地,哪有房地基呀?可财主拿出契约念给他听,还说是我的朋友赖账,反而将他打了一顿,把他从家里赶了出来。唉,我的朋友一气之下就跑到衙门告状,官老爷把财主找去,一看契约,不分青红皂白,又把他打了一顿……”


齐白石听着听着不禁眼睛都湿润了,他担心地问:“那么,后来呢?后来他怎么样了?”


齐十爷再一次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后来,他走投无路,跳到河里,淹死了。”说着,热泪沿着他那古铜色的多皱的脸,缓缓地淌下来。


朋友的死给了齐十爷一个很深的教训,他深感认字的重要性,但是,他的家里也穷,也上不起学,于是他就利用一切机会,偷偷地自学。从自己的名字到平常一些普通的字,最后居然能够认识300多个字了。


自从开始教齐白石识字后,齐十爷每隔两三天,就教小孙子认一个字,并天天教他温习。他常常对小白石说:“识字要记住,还要懂得这个字的意义,才会用得恰当。只有会用才能算识得这个字了。假使贪多务博,识了转身就忘,意义也不明白,这是欺骗自己,跟没有认一样。”


齐白石小时候,虽然身体不好,但却非常聪明。祖父教他写字,教一个,他认识一个,并很快就记住了。他常常在玩耍的时候独自拿着树枝在沙土上练习,有时,齐十爷看见了,就悄悄走到孙子的背后,一边不动声色地看他写字,一边满意地捋着自己的胡须。


齐白石认真地写着,根本就不知道爷爷什么时候来到了背后,直到齐十爷在身后说话,小白石才知道背后有人呢!


齐十爷见他那么认真地学,便称赞他有出息,这话被齐白石的祖母和母亲听到了,全家人都非常高兴。


识字,开启了齐白石童年生活的另一个天地。他感到自己比周围的小伙伴们似乎多了一点什么。人家看见树、狗、猫,写不出来,他就写给他们看。


他拉着伙伴,指着前面一棵绿荫如盖的参天大树,问别人:“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同伴不屑地回答:“是大树啊!”


齐白石又问:“那么,你知道树字怎么写吗?”


同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再摇摇头。


这时,齐白石才神气地说:“哈哈,我知道!来,我写给你看看。”


于是,他半蹲下身子,用树枝在地上写了起来,孩子们把他团团围在中间。


齐白石6岁那年,他家附近的黄茅堆子来了一个新上任的巡检,不知为了什么事,这个巡检来到了白石铺。


黄茅堆子原名黄茅岭,也是个驿站,比白石铺的驿站大得多,离齐家不算太远,离白石铺就更近了。这巡检原是知县属下的小官儿,论他的品级,刚刚够得上戴个顶子。


在那个年代,像这类官,流品最杂,不论张三李四,阿猫阿狗,花上几百两银子,买到了手,就走马上任,做起老爷来了。芝麻绿豆般的官儿,又是花钱捐来的,算得了什么呢?可是这地方天高皇帝远,这些人也能端起官架子,为所欲为地作威作孽。这种官儿势力大,作恶多,外表倒是有模有样,可却坏到骨子里。因此,他们在乡里,很能吓唬人。


那年,黄茅驿的巡检,也许新上任的缘故,站齐了全副执事,坐着轿子,差役们挺起胸脯,吆喝着开道,耀武扬威地在白石铺一带打圈转。


在那个年代,乡里人向来是很少见大官的,听说官来了,就很多人邀约一起去看热闹。


齐家隔壁的三大娘,来叫小白石一起去。周氏问小白石:“阿芝,大娘带你去看大官,你去不去?”


齐白石回答说:“我不去!”


周氏对三大娘说:“你瞧,这孩子挺倔强,不肯去,你就自己走吧!”


小白石一开始还以为母亲说自己倔强,一定会生他的气。


谁知隔壁三大娘走后,周氏却笑着对白石说:“好孩子,有志气!黄茅堆子哪曾来过好样的官,去看他做什么!我们凭着一双手吃饭,官不官有什么了不起!”


母亲的话,齐白石永远都记在心中。


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辈子都不喜欢跟官场接近,一直过着普通的平民生活,宁愿终生布衣也不攀比权贵,继承了齐家朴实的农民本色。

培养兴趣的学堂生活


从齐白石第一次跟祖父识字起,直到齐白石满6岁,齐十爷认为他自己认得的字,已经全部教完了,他觉得自己再没有办法教孙子识字了。


实际上,齐白石也真的将爷爷教的这几百个字认完了,就连每个字的意义,他都能讲解得清清楚楚。齐十爷一面夸奖孙子能干,已和自己认识一般多的字,一面却又为自己家中太穷供不起孙子上学而着急。


周氏是个聪明的人,她发现了公公的忧愁,就对齐十爷说:“我父亲明年要在枫林亭开个学馆,阿芝跟外公读书,学费是一定免了的。我想,阿芝白天去晚上回,这点钱虽不多,也许够他读一年的书。让他多认识几个字,会记记账,写写字条儿,有这么一点识字的底子,将来就算不能干个别的,也可以做个掌柜什么的。”


齐十爷非常赞同儿媳的话,就决定让小白石过完年去上学。


1870年春,齐白石的外祖父周雨若在枫林亭附近的王爷殿,开设了一所学馆,也就是那个时候的小学堂。


枫林亭位于白石铺北边山坳上,离齐家有1.5公里。过了这年的正月十五,母亲给小白石缝了一件蓝布新大褂,包在黑布旧棉袄外面,打扮得整整齐齐,由齐十爷领着,来到外祖父的学馆。


王爷庙前是用青石头砌成的台阶,齐白石和祖父一老一少拾级而上。


走进王爷殿,小齐白石禁不住东张西望,在殿内有四尊天神,分列两旁,面貌狰狞、凶恶,好像随时都能跳下来一样。


见到神像,齐白石吓得立即将脸藏在了爷爷的衣襟下,拉爷爷的手也下意识地更紧了。


王爷殿里面是小庙的天井,这是一处很宽敞的地方,一群小孩子正在那里追逐、打闹。


天井的左边,有一棵百年古柏,曲折、苍劲的枝干,青翠茂盛的叶子,给人以生命永恒的情思。天井的右边,是一株清香四溢的蜡梅,花朵盛放的势头快要过去,枝头已吐出嫩黄色的小叶。鹅蛋石铺成的通道从山门直到正殿的台阶下。庭院打扫得十分洁净,给人一种圣洁的印象。


庭院的东西两厢,过去是僧人的住所,现在他们都搬到后院去了,这里便成了课堂。


天井正面是供着菩萨的正殿,这间房子四周的围墙歪歪斜斜的,房子的大门挂着一把大锁。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屋子,这两间房经过人工修理了一下,看上去稍微整齐一些。


在天井的孩子们一见有人进来,马上停止了打闹,疑惑地望着齐白石爷孙俩。


齐十爷弯下腰向其中一个小男孩问道:“请问你们的周先生在哪间屋?”


没等这孩子开口,从正房东侧的屋内传出了这样的声音:“在这里,在这里,亲家公来啦!”


齐十爷抬眼一看,只见齐白石的外祖父周雨若快步走出了门,沿着台阶,来到了天井里。


齐十爷迎上前去,一把握住了他的手,脸上露出了重逢的喜悦。


周雨若抬手拍拍齐十爷的肩膀,亲热地说:“亲家公最近身体可好!”


齐十爷笑眯眯地回答:“不行了,老啦!”说完,他转身拉了拉身后齐白石的衣角说:“阿芝,还不快来叫人!”


齐白石大大方方地走到周雨若面前,学着临走前母亲教给他的礼节,深深地向周雨若鞠了一躬,轻声叫道:“外公好。”


齐十爷在一旁纠正说:“阿芝记着,以后在学馆要称外公为先生,在学馆外边才能叫外公。”


周雨若高兴地笑了起来,慈祥地抚摸着齐白石的头:“好好好!看得出来,我这个小外孙天资聪明。亲家公,请进屋里谈吧!”


齐十爷感激地说:“给你添麻烦真过意不去,以后劳你费心了。”


周雨若感慨地摇摇头说:“亲家公瞧你说的,我们是一家人嘛!”说着,他扶着齐十爷,拾级而上。


周雨若的屋里整洁、简朴。靠正墙的一张八仙桌上,供着孔圣人的牌位,前面有一个香炉。房子的左边摆着一张床,床上挂着陈旧却洗得很干净的蚊帐。临窗一张硬木桌子上,整齐地堆放着书籍、笔、砚之类。右边进门处,放着两把藤椅,中间有一张茶几。茶几上方挂着一幅条幅,装裱得十分精美,上面写着:“一代师表”几个大字。这是周雨若的门生送给他的。


按照古人读书的规矩,小白石先在孔夫子的神牌前磕了几个头,算是先拜至圣先师,再向着外祖父拜了三拜。当时认为,只有经过这样的隆重大礼,读过书之后才能当上相公,成为上层社会的人。


从此,齐白石正式进入了学堂。


从那天起,每天清早,齐白石都由祖父送去上学,傍晚又接回家。这1.5公里的路程,不算太远,但却都是黄泥路,平常日子走起来倒也轻松,但要是遇到下雨天,黄泥就都成了泥浆,走起路来,一不小心,就得跌倒下去。


在这样的天气,齐十爷总是右手撑着雨伞,左手提着饭箩,一步一拐,仔细地看准了路面,扶着小白石走。若是路上的泥浆太深了,他还把小白石背在背上。泥地里走路非常辛苦,常常累得他气喘吁吁。


上学之后,外祖父教齐白石先读了一本《四言杂字》,这是当时启蒙的必读书。由于小白石先前就有一定的认字基础,很快就将此书背得滚瓜烂熟了。外祖父高兴极了,随后又教小白石《三字经》《百家姓》。


在同学中间,小白石是班上学习最好的一个,外祖父非常喜欢他,常对齐十爷说:“这孩子,真不错!”


齐十爷听了亲家这样夸自己的孙子,也高兴得不得了。后来,外祖父又开始教齐白石读《千家诗》。


这诗引起了齐白石的强烈兴趣,他刚一读,就觉得读起来很顺溜,音调也挺好听,便越读越起劲。


旧时候上学,就是死读书,读熟了要背,背会了就行,可以不用知道书中文字的意思,这叫做读“白口子”书。小白石在家里认字的时候,知道了一些字的意思,但进了外祖父的学堂,虽然读的都是白口子书,但他从学堂回家后还是要用一知半解的见识,琢磨书中的意思,将书中的文字大致自我解释一些。


尤其是齐白石在读《千家诗》时,因为读着顺口,他就更加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有几首他认为最好的诗,更是经常挂在嘴边,简直成了个小诗迷了。


自幼齐白石的《千家诗》读得好,这为他后来读唐诗和写诗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齐白石读书特别努力,从这个时期起,他经常都是手不离书,口不离诗,这种刻苦读书的精神一直保持到老。


后来,他还曾雕刻过一枚“一息尚存书要读”的印章来勉励自己。

刻苦学习绘画知识


齐白石第一次学画画是在学堂上学的日子,那时,外祖父的学堂除了背书之外,还要教写字。


在旧的学堂里,学生学写字是要用描红纸的,纸下有木板印好了红色的字,写时依着它的笔姿,一笔一画地拿毛笔蘸墨描着去写。这是齐白石最喜欢的功课,因为在这之前祖父教他写字,都只是用松树枝在地面上画着写,这比那样做有意思多了。


为了让齐白石学写字,祖父齐十爷把他珍藏的一块断墨,一方裂了缝的砚台,郑重地送给了齐白石。


这是齐十爷唯一的“文房四宝”中的两件宝贝,原是他预备自己记账时用的,平日都舍不得给别人看。他文房四宝的另一件宝贝毛笔,因为笔头上的毛快掉光了,所以就又重新为孙子买了一支新毛笔。描红纸,齐家也没有现成的,齐十爷也为小白石买了新的。


齐白石的书包里,笔墨纸砚样样都有了,他高兴极了,常常没事就拿着描红纸,在那里描呀,写呀。有时,他描字描得有些腻烦了,私下里就悄悄学起画画来。


在旧社会的湘潭地区,新产妇家的房门上,都要挂一幅雷公神像,据说是镇压妖魔鬼怪用的。这种神像,大多是乡里的画匠用朱笔在黄表纸上画的,画得很粗糙。


在齐白石5岁那年,他的母亲为他生二弟时,他家门前也挂过这样一幅画。齐白石当时就觉得好玩,到他上学会描字以后,他又在一个同学的家门口发现了这种画像。


那天,他在同学的家门口再次看见雷公画像,他觉得这张画像比他以前看到的画像清晰多了。浅黄色的纸上,用朱砂勾勒出雷公神狰狞的面孔,那两只眼睛很圆很大,大约占去面部的1/3。咧着的大嘴,露出了几个牙齿;嘴边的胡须向四周翘起;满身披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