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培根(上)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李若虹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01
书籍编号:30140803
ISBN:978750874360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5719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文人学者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
培根
(上)
李若虹/编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编委会
主任:刘明山
编委:
周红英 王汉卿 高立来 李正蕊 刘亚伟 张雪娇
方士娟 刘亚超 张鑫蕊 李 勇 唐 容 蒲永平
冯化太 李 奎 李广阔 张兰芳 高永立 潘玉峰
王晓蕾 李丽红 邢建华 何水明 田成章 李正平
刘干才 熊 伟 余海文 张德荣 付思明 杨永金
向平才 赵喜臣 张广伟 袁占才 许兴胜 许 杰
谢登华 衡孝芬 李建学 贺欣欣 刘玉磊 王莲凤
刘振宇 张自粉 苗晋平 卓德兴 徐文平 王翠玉
刘春青 谭永军 马超群 马 成 赖春红 张世君
周筱筱 苗 婕
前言
著名学者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
的确,崇拜伟人、模仿英雄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天生就是伟人的追星族。我们每个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带着崇敬与激情沿着伟人的成长轨迹,陶冶心灵,胸中便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发自心底的潜力,一股奋起追求的冲动,去寻找人生的标杆。那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会激励我们向往崇高的人生境界,获得人生的成功。
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历史,描绘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这些伟大的人物,是人间的英杰,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洪亮的声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以便开创和编织更加绚丽多姿的人间美景。
我们在追寻伟人的成长历程中会发现,虽然每一位人物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在一生中所表现出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精神,则是殊途同归的。这正如爱默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同时,爱默生又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
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关键是他们在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过程中,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迸发出了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去争取伟大成功的。这恰恰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地方。
正如学者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的伟大人物,起初都很幼稚而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一代名家,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为了让读者很好地把握和学习这些名人,我们还增设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使本套丛书更具可读性、指向性和知识性。
为了更加形象地表现名人的发展历程,我们还根据人物的成长线索,适当配图,使之图文并茂,形式新颖,设计精美,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
我们在编撰本套丛书时,为了体现内容的系统性和资料的翔实性,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的大量资料和许多版本,在此向所有辛勤付出的人们表示衷心谢意。但仍难免出现挂一漏万或错误疏忽,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于我们修正。我们相信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成长与成功故事,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一定会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进而更好地把握自我成长的关键,直至开创自己的成功人生!
人物简介
名人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官宦之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3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
在剑桥大学学习3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法国。在此期间,培根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对他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
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致使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回国后,培根在葛莱法学院攻读法律。1582年,培根取得律师资格证,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后的书记。
培根一生在学问上成就很大,但作为政客他却饱尝了仕途的艰辛。自做英国女王掌玺大臣的父亲去世后,培根一直未得到女王的重用。直至詹姆士一世当政,他才逐渐得到升迁,先后担任过法院院长、检察长、掌玺大臣等,还被封为男爵、子爵等贵族尊号。然而,后因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培根又被免除了一切官职。
成为平民之后,培根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问研究中,他最终成为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创始者。1626年4月,培根离开了人世。
成就与贡献
弗朗西斯·培根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一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
培根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为此,有人尊称培根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地位与影响
在历史上,弗朗西斯·培根作为一名科学哲学家,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是以新唯物主义哲学指导科学发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最早认识到科学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的哲学家。
马克思曾赞誉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文集》等,后者收入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又有哲理,拥有广泛的读者。
童年的求知欲望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出身于显赫的官宦之家
1561年1月22日,在英国伦敦市斯特朗大街,泰晤士河边的约克大院内,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一个男婴诞生了,他就是后来的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的弗朗西斯·培根。
接生婆拉开产房虚掩的门,伸出头来,对在走廊上来回踱步的孩子的父亲尼古拉·培根轻轻地说:“老爷,恭喜您,又添了一位公子。”
尼古拉听后很是高兴,他对接生婆说:“好好照料他们母子。”
接生婆说:“您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夫人和孩子的。”说完便缩回头,房门又被轻轻地关上了。
尼古拉对家丁仆役交代了一番之后,就匆匆地外出办公了。在宽敞的约克大院里,立即充满了一片喜庆的气氛。
婴儿出生在伊丽莎白女王的都铎王朝。此时正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英国,作为资本原始积累方式的“圈地运动”,在16世纪较早的一些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其结果是使得英国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瓦解,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建立起来,个体农民的小规模耕种发展到大规模的畜牧业和大规模的种植业,大大促进了农业的资本主义化。对殖民地的海盗式血腥掠夺,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另一个主要方式。
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45年里,英国在对西班牙的殖民地及船只的袭击中,获利竟达1200万英镑之巨。英国的海盗活动对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16世纪中叶,英国享有专卖权的特许贸易公司也相继成立了。通过这些公司,英国又从殖民地人民身上榨取了亿万财富。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增加,资本主义的革命发展,一些中小贵族从封建贵族营垒中分化出来,成为资产阶级的新贵族。这些新贵族的一部分是从国王手中获得没收封建贵族土地的高官显贵;一部分是经营牧场、农场,从封建地租剥削转化为雇佣劳动剥削的中、小地主。在反对封建的斗争中,新贵族成为资产阶级的同盟军。新贵族与资产阶级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发展,都依靠和支持王权。
都铎王朝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联盟,加强了王权,促进了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稳固,并创造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良好前提。但资本毕竟是充满着血腥得到的,它以最残忍的手段对民众进行奴役、劫掠、杀戮,因而这个时期到处都充斥着背信弃义、贿赂、残杀等卑鄙行为。
正如托马斯所说:
那是个恶作剧的年代,快活的、搬弄是非的年代,它导致了邪恶及恶意的优雅,在美好中实现欺骗,在玫瑰的芬芳中隐藏毒药,在高雅的耳语里谈论谋反,用海盗船的皮带包围世界。
那个年代充满了不道德的阴谋诡计,它就像烤熟的蟹肉一样存在于历史的长舌妇的餐桌上。
时代的特性,必然会在培根成长过程中的个人品性及道德哲学上有着某些反映。而资产阶级与王权的长期联盟,也会给其政治哲学增添某些贵族的保守性质的印痕。
培根的祖先没有根深蒂固的贵族头衔,到他祖父这一辈,也还仅仅是博莱·圣·爱德蒙斯大寺院的僧侣管家,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由于培根祖父的关系,培根的父亲尼古拉·培根得以俗家的出身,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在大学里,尼古拉·培根刻苦攻读法律,毕业后,他开始涉足政界。
尼古拉·培根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步入仕途的,在亨利八世时,他才被册封为勋爵。女王伊丽莎白即位后不久,尼古拉·培根就被任命为“掌玺大臣”。
尼古拉一上任,就致力于打击欧洲天主教势力,积极推行各项改革,在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都建立了新的工作秩序,深得伊丽莎白女王的赏识。
1559年,尼古拉刚刚50岁,就升任为权倾一时的英国大法官,成为女王麾下十分得力的大臣。
宗教改革使得大批寺院遭到封闭,寺院的土地大部分分送给了国王的宠臣。尼古拉·培根也购买了爱德蒙斯大寺院所属的几处庄园。
尼古拉的志向非常大,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个个出类拔萃,不仅能保住他们这个家族的地位,而且还能够让“培根”这个姓氏更加光辉灿烂。
英国诗人、历史学家、评论家及政治家麦考莱,曾对尼古拉·培根作出这样的评价:“儿子巨大的声望遮住了父亲的名望。但是,尼古拉·培根勋爵绝非凡夫俗子。”
这本来是可以预料到的事情:天才就如一座巅峰,是由一个家族的才智堆垒而成的,而其后代的才智又复归平庸。尼古拉·培根作为一个新贵族,他的许多“新”思想对小儿子弗朗西斯·培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得到父母的悉心培育
尼古拉·培根的第一任妻子,共生了6个孩子。他聘请了著名教育家库克爵士很有学问的女儿安妮到家里,帮助病中的妻子珍妮打理家务,照顾几个孩子。
安妮的父亲库克爵士,曾是伊丽莎白的哥哥爱德华王子的家庭教师,他以学问渊博著称。
安妮姐妹3个,她的一位姐姐嫁给了财政大臣兼国务秘书威廉·塞西尔·博莱伯爵。塞西尔也是伊丽莎白女王非常倚重的大臣之一。塞西尔的儿子罗伯特·塞西尔,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他的职位和权力。
在小爱德华王子上课时,伊丽莎白公主和小安妮也常常陪着一起听课。安妮身上充满着一种活力,她既活泼,又很自信。安妮从小就得到父母的宠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她对自己在尼古拉·培根家的这份工作非常喜欢,一天到晚十分忙碌。珍妮·培根没有多久就过世了,留下安妮一个人打理培根一家的事务。后来,尼古拉爵士了解到安妮对自己非常有好感,于是就向安妮求婚了。
安妮当时很年轻,但是她还是非常乐意担当培根家庭的女主人。安妮在嫁给尼古拉·培根之后,相夫教子,是当时伦敦上层社会出了名的贤惠妻子。安妮不仅要带好尼古拉前妻生的6个孩子,还要带自己生的两个孩子,经常累得疲惫不堪,但是她心里却很高兴。
由于尼古拉家庭良好的传统和安妮自幼接受的文化教养,两个人很是恩爱。尼古拉身体欠佳,有一次患病长期卧床不起,但在安妮的精心护理下,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尼古拉怀着感激的心情,给爱妻写了一首长诗:
最亲爱的妻子,我心中想起,
你怎样在多次忧患里,
用明智的言辞,愉快的风度,
使我那沮丧的面容变得欢悦。
还记得,你曾用多大的巧思,
为我读那悦人的名著,
就此缩短了那时间的空闲。
我每天都亲眼看到,
在我长期的重病中,
你如何照料我的身心,
费尽心血使我恢复健康;
我必须凭良心说,
你的确尽到了贤妻的责任。
从尼古拉写的这首抒情长诗里,可以看出他们夫妻间的深厚感情和家庭的文化氛围。尼古拉平时爱读文学名著,在闲暇的时候,夫妻俩还常常讨论一些文化艺术方面的问题。
在培根家高兰伯里别墅的餐厅里,壁炉的上方挂着一幅油画,画的是谷类女神席利斯教导人类播种五谷的情景。
油画旁的题词是“教育造成进步”。从这幅画和题词中,就可以看出尼古拉夫妇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多么的重视,就连房间布置都动了一番心思。
极富好奇心的小培根在吃饭时,常常盯着这幅画出神。
有一次,培根看着餐桌上丰盛的食物,就问妈妈:“席利斯女神在没有教人学会种植五谷之前,人们都吃什么呢?”
妈妈说:“只能吃野生的果子。”
“噢!原来是这样。”在得到妈妈的解答后,培根才拿起刀叉开始吃饭。
借吃饭的机会,母亲向培根讲述了这幅油画的深刻含义。待培根年龄稍大一点儿时,妈妈指着这幅画又进一步告诉他:“学会种植五谷,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发明。这个发明使人类物质生活发生了第一次飞跃。”
在父亲的影响下,弗朗西斯·培根在有生之年始终热情地倡导科学,认为发明创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在培根的著作《新工具》中,有几行这样的诗句:
伟大的雅典在久远以前,
对弱的人类首先给予了种子,
从这些种子才出生了摇曳的谷物,
于是就重新创造了我们这地上的生活。
这几句诗表述了农耕的发明,对于人类物质文明具有第一次革命的意义。
据说,尼古拉·培根在宗教改革之后,曾被英王亨利八世委派起草一个有关教育改革的计划,目的是培养非僧侣出身的各种新类型人才。这个计划后来虽然被亨利八世搁置了,但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却由汉菲利在1570年作为伦敦大学的计划实现了。
在尼古拉·培根起草的这个计划里,既有帮助学生了解旧世界的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的学习,也有帮助学生了解新世界的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的学习;而且更为突出的,也是最富革新精神的是有关实践技术训练的学习,比如适于在新时代从事航海业的人员的训练等。
尼古拉·培根的这些革新的、重视实践技术的思想,对小儿子弗朗西斯·培根产生了巨大影响!此时,在培根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他开始思考科学运用于实践,定会给人类带来多么意想不到的巨大好处。
有一天,到吃午饭的时间了,但是谁也找不到小培根,急得安妮说:“别是他跑到街上玩迷了路,或者被人拐骗走了吧?”
爸爸尼古拉说:“不会吧!大家再仔细找一找。这孩子经常到家里的藏书室去翻书,我到藏书室去看看。”
尼古拉走到藏书室里一看,只见小培根正坐在他的椅子上,全神贯注地翻阅桌上摊开的一大堆图书,就连爸爸走到跟前也没有发觉。
是什么书这样吸引小培根的眼睛呢?若不是亲眼看见,尼古拉怎么都不会相信:这都是一些同龄的孩子们读不懂或不喜欢读的图书,都是有关科学发明如何引起技术进步,导致人类生活改善的图书,什么采矿、冶金、制糖、酿酒、纺织、造纸、玻璃、制碱等,无所不有。
当尼古拉走近桌边时,培根正在看一本《新世界的几十年》。这本书囊括了当时关于地雷、炸弹、硝石和火药的丰富的知识。
尼古拉没有想到十来岁的孩子竟对科学技术、新的工业成就如此感兴趣。于是尼古拉低头问儿子培根:“孩子,书上讲的这些道理你都懂吗?”
培根抬起头,对爸爸说:“书中的道理我不懂,但书上的故事我读得懂,很吸引人。”
尼古拉高兴地抱住可爱的小儿子,培根又问爸爸:“书上的故事是不是用来说明那些道理的?”
尼古拉亲了亲培根的小脸蛋,说道:“我的乖儿子,你真聪明。”
在那个时代,父母和教育家们普遍认为,知识靠填充,甚至靠鞭子抽打,才能装入孩子的头脑之中。当然,尼古拉夫妇对培根这样聪慧的孩子,就用不着鞭子了,但他们对儿子的期望值很高,不会让他把光阴浪费在玩耍上。
培根的同胞哥哥安东尼·培根比他大两岁。兄弟俩都聪明好学,而培根尤为聪慧过人,深得父母的喜爱。
弗朗西斯·培根的母亲安妮,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女性,她精通希腊文、拉丁文,是一位语言学家和神学家,但她并不想用希腊文与主教们交往。安妮也是加尔文教派的教徒,热心于宗教改革事业,她和加尔文主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宗教改革家西奥多·贝赞是日内瓦科学院的教授,也是加尔文出版物的助手。在加尔文去世后,西奥多·贝赞成为加尔文的传记作家和遗产管理人,他曾写了一本《冥想录》题献给安妮。
安妮还翻译出版了意大利宗教改革家奥奇诺的《讲道集》。奥奇诺是为躲避宗教裁判所的迫害,逃到瑞士后,与加尔文在一起的。后来,奥奇诺又来到了英国,成为由爱德华六世给予生活津贴的坎特伯雷的牧师。
安妮还把改革家玖惠尔主教用拉丁文撰写的《英国教会的申诉》翻译成英文出版。这是一本著名的为英国教会辩护的著作,被认为是“英国教会反对罗马教会的一个有条不紊的声明”。
安妮的才学和她的信仰、气质,在她翻译出版的著作中充分体现了出来。作家安德逊曾对安妮作出这样的评论:
她在神学上是一个加尔文主义者,在信仰上是个清教徒,在气质上是个“狂热者”,在学问上是接受各种学派的哲学、神学学说的思想家……是当代政治斗争的较为公正的观察员。
安妮对儿子弗朗西斯·培根的教育、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诸多的影响。她亲自对培根进行教育,为教养儿子耗费了很多心血。
培根的姨父是威廉·塞西尔·博莱伯爵。博莱是英国著名的贵族,其家族与皇室的密切联系始于亨利七世时。
博莱曾在剑桥大学和葛莱公会学习,在爱德华六世、玛丽王朝都曾做过高官。
伊丽莎白继承王位后,博莱是伊丽莎白枢密院里权力最大的成员,是女王的财政大臣、国务秘书、首席部长,对女王及整个王朝都有着重大影响。人们本以为权倾朝野的博莱会提拔亲戚培根,却没料到他反而成了培根在仕途上的巨大阻力。
博莱和他的儿子罗伯特·塞西尔,即后来的萨里斯·博莱伯爵,对培根的一生都有较大的影响。培根生长于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对他来说,在生活、学习、成长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好的条件。
家庭环境的良好熏陶
由于尼古拉·培根的社会地位显赫,家中经常有一些贵族高官来访,来时一般都带着一些稀罕的礼品,有北美洲的金银器皿、中国的瓷器和丝织品、非洲的钻石等。
许多客人看到聪明的小培根,总爱逗逗他。培根也常问客人一些问题。在客人与爸爸交谈时,好奇的小培根总爱站在一边听着。
有一天,来了一位刚从北美洲回来的官员。这个官员对尼古拉说:“自从发现新大陆以来,整个地球都让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了。我们国家怎么能让西班牙独揽海上贸易呢?英国再不发展海军和海上运输,会吃大亏的。”
尼古拉说:“近几年来,我们的海外贸易发展得够快了,最近女王制定了‘英国的商业需要英国的战船来保护’政策。我国对南北美洲、欧洲和北非的贸易额在逐渐增加。”
这位官员低声对尼克拉说:“听说我们国家的约翰·霍金斯和他的表弟德雷克从西非捕捉黑人,然后装船贩卖到西印度群岛,赚了许多钱。”
尼古拉把嘴凑到这个官员的耳边,压低了声音说:“不瞒你说,贩卖黑奴这事,咱们的女王也入了股。”
“啊——女王也……”这位官员惊诧得一下子瞪大了眼睛,他长长地“啊”了一声以后,就什么也不说了。
有一天,尼古拉从皇宫回到家,兴奋地对妻子安妮说:“德雷克乘坐的‘金雌鹿’号和他的舰队回来了。据说他在美洲西海岸俘获了西班牙大帆船,这艘船上装着大量的金银珠宝,价值50万英镑,等于王室一年的收入。”
安妮惊奇地说道:“这回女王该高兴了。”
尼古拉说:“当然了,女王亲自登上‘金雌鹿’号去欢迎,还要嘉奖德克雷呢!”
培根听了,也对德克雷产生了敬意。他决心自己长大之后,也一定要干出一番令人钦佩的事业来。
培根自幼生活在一个得天独厚的特殊环境中,接触到许多上层人士和有学问的人。因此,培根从小就知道了英国各地乃至世界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见到了一般人见不到的东西,所以他比同龄的孩子们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成熟。
培根后来之所以取得十分重大的成就,与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英国伊丽莎白时代才是培根伟大的真正的造就者,那是近代史上最强盛之国的辉煌岁月。
随着美洲大陆的发现,世界贸易中心也随之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西班牙、法国、荷兰和英国,这些位于大西洋沿岸的国家也因此在商业上、金融上具有了无可比拟的地位。这个优越地位本来为意大利所有,不过那是在大半个欧洲把意大利当作同东方贸易的桥梁的时代。
随着这个转变,“文艺复兴”的星火从罗马、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转移到了马德里、巴黎、阿姆斯特丹和伦敦。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夺得海上霸权,从此以后,英国的商业贸易遍及世界各个海域,英国的城市家庭手工业蓬勃发展,移民们征服了美洲大陆,水手们热心于环地球航行。
处在这样一个不平凡的时代,生在这样的国家,只要一个人心中怀有一颗种子,势必会破土而出,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天资聪颖的弗朗西斯·培根必定能扛起时代的大旗,义无反顾地冲破枷锁,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在培根出生之前,他已经有了4个哥哥,因此他的出生没有给这个大家庭带来太多的惊喜。可是,培根在成长的过程中,因其漂亮外表和聪慧过人的头脑,逐渐得到了全家人乃至亲友们的好感和宠爱。
童年的培根长得非常漂亮,皮肤白嫩,有一双大而有神的灰色眼睛,眼睫毛长而向外弯曲,圆圆的大脑袋,四肢灵活健壮,浑身充满着可爱的活力。
尤其是培根聪明的头脑,让所有见过他的人都感到生出这样一个孩子简直是个奇迹。培根未满周岁就口齿清楚,教什么会什么。不足两岁,他就能同大人进行对话了。刚满两周岁,父母把他带到哪里,都会招来贵族夫人甚至小姐们对他的由衷的赞美。父母带他出席各种社交活动,他简直就是一种骄傲的显示。
尼古拉当时有两处住宅,一处是位于伦敦的约克府,平时一家人都住在这里;另一处在哈佛州的高兰伯里城,这是他们一家人休假的别墅。
约克府在泰晤士河畔,房舍建筑非常气派,周围绿树环绕,清静幽雅,交通又十分方便,是一所很好的宅第。弗朗西斯·培根的快乐童年就是在这两个地方度过的。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下长大的弗朗西斯·培根,自幼就懂得尊敬父母、关心他人。
如果说喜欢深沉地思考问题是一个人成为思想家的必备条件,是所有思想家的共同特点,那么弗朗西斯·培根从小就养成了沉思默想的习惯,而且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老年。
培根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感兴趣,对什么东西都感到好奇。他经常拉着妈妈的手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别看培根小小年纪,他却经常思考一些成年人都很少考虑的问题。培根不只经常挑出课本的一些毛病,他还对整个自然界进行思索。
有一天,培根忽然若有所思地问妈妈:“妈妈,妈妈,您知道上帝住在哪里吗?”
妈妈看着天真的儿子,笑着说:“上帝?哦,他应该住在天上吧!”
培根又认真地问:“可是,天上都是一些星球,上帝怎么住呢?”
妈妈又说:“嗯,那上帝应该住在每个人的心里。”
培根又问:“可是,人的心那么小,怎么可能装得下上帝和那么多的神呢?”
妈妈只好说:“好啦好啦!这些问题呀,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培根思考问题时非常专注,常常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多少天都放不下。在他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后,因为经常专心思考问题不注意饮食而患上了胃病。
母亲安妮在给培根的哥哥安东尼的信里这样写道:
我确实相信,你弟弟的消化不良是由于不按时就寝,在入睡之前要默想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造成的,并使其日益加剧。
在伊丽莎白时代,上层社会都认为拉丁文是经典的、被检验过的语言,而英语则是凌乱的语言。上层社会都要求自己的孩子学好拉丁文,一是为了训练语言;二是为了了解古代文化。
弗朗西斯·培根在很小的时候,就在父母的教导下,接受拉丁文和希腊文的语法训练。安妮在语言训练方面对孩子们的要求十分严格。即使在冬天,安妮每天早晨都会冒着严寒,6点准时叫孩子们起床,先做祷告,然后就开始背诵拉丁文或希腊文。
培根的记忆力极强,他在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时,总是沉浸在快乐的情绪之中,从未感到过枯燥。
培根曾对人说:“我每记住一个单词或学会一条语法,就好像获得了一种新的力量。”培根在5岁时,就能用拉丁语流利地朗诵古典诗篇,受到父母的赞赏。
培根从小就十分敬爱自己的母亲,听母亲的话。培根一生办事严谨认真,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都得益于母亲的感染和教育。
大约在培根5岁的时候,父亲尼古拉·培根就开始带他到皇宫里去见世面。第一次面见女王时,父亲还担心儿子会胆怯出丑。
可是,小培根的表现却非常出色。
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伊丽莎白女王问小培根:“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啊?”
“尊敬的陛下,我是弗朗西斯·培根!”小培根大声地回答。
伊丽莎白女王又问:“那么,你几岁了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