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历史名人 > 伟大的犹太人(下)2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伟大的犹太人(下)2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伟大的犹太人(下)2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伟大的犹太人(下)2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郑明武著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5-01

书籍编号:30141096

ISBN:978780210681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9936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历史名人

全书内容:

伟大的犹太人


(下)


郑明武/编著


西苑出版社

前言


犹太人在2000多年艰难险恶的处境中,曾经被视为劣等民族,备受歧视和屈辱。但千百年来犹太人并没有沦落、颓废,他们顽强地生存发展下来,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传承犹太文明的闪光民族特质,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门德尔松、马克思、柴门霍夫、弗洛伊德、毕加索、爱因斯坦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在全世界最有钱的资本家中,犹太民族占了一半,操纵着世界经济的杠杆。如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巨富洛克菲勒、华尔街超级富豪摩根、控制欧洲金融命脉的罗斯柴尔德、红色资本家哈默、金融大鳄索罗斯、股神巴菲特、私人承办奥运会的尤伯罗斯等众多犹太商业奇才,他们创造财富的故事就深刻说明了这个问题。


大多数犹太商人看起来更像学者,他们风度儒雅,学识渊博,周身普遍透着一股书卷气。他们依靠广博的知识开拓视野,并对商机进行最佳判断,因而能够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


在科学领域,人们普遍认为犹太人要比其他族群更聪明、更出色。由于历史上的犹太人不断遭受迫害,财产被抢夺,房屋被烧毁,人民遭驱逐,因此,追求知识成为犹太人的一种防卫机制,并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作为谋生的手段。而运用不寻常的谋生手段,恰恰在科学上具有某些创造性意义。

二、政治家


拉宾——和平斗士


他是以色列国总理、国防部长。他军事功绩卓著,却极力推动和平,并因缔结和平而遭到暗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上帝要考验亚伯拉罕(犹太人的祖先)对上帝的忠诚,命令他把自己心爱的儿子杀掉。当全心全意信仰上帝的亚伯拉罕果真准备这样做时,上帝派人阻止了他。上帝让拉宾去了,他是在用更加严酷的方法考验我们。”


少年怀大志


拉宾一家原姓“鲁比佐夫”。他的父亲是乌克兰犹太人,十月革命后迁居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想当英雄的鲁比佐夫报名参军保卫圣城耶路撒冷,但由于平足被刷了下来。


固执的鲁比佐夫趁人不备将姓氏改为“拉宾”,走向另一位矮个子体检官,竟奇迹般通过了检查。多年以后,成了以色列首任总理的本·古里安拍着拉宾的肩膀:“小子!要不是让你爹通过体检,你就不可能生在耶路撒冷啦。”


到了中东后,鲁比佐夫还在这里找到了与之情投意合的姑娘罗莎,并最终定居于此。


1922年3月1日,伊扎克·拉宾出生于耶路撒冷。当时巴勒斯坦还处于英国的委任统治之下。他一岁时随家庭迁至特拉维夫,并在那里长大。


这时的罗莎是一位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被选为市政委员,老拉宾是金属工会的积极分子,他们家便成为工党各阶层成员的政治沙龙。


当父母于客人高谈阔论的时候,拉宾就承担起了端茶递水的小事。也就是在此时,犹太复国主义政治在小拉宾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小拉宾从小就立下大志,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叱咤风云的“大卫王”,将犹太人从苦难中拯救出来。


然而,没多久拉宾就被送到犹太工总办的寄宿学校里,父母的工作都很忙,这是迫不得已的。很快,拉宾渐渐习惯了那里的生活,因为他总比其他的孩子更能吃苦,特别是他还时常照顾别的同学,老师们十分喜欢他。


罗莎一直以为自己有一个有志气的儿子,于是便鼓励初中即将毕业的拉宾,报考竞争十分激烈的北加利利卡多里农业学校。当时的巴勒斯坦犹太移民拓殖方兴未艾,农业技术人员十分匮乏,于是农业学校非常热门。


初中毕业后,拉宾不负众望,考入了北加利利地区的卡杜里农业学校。在当时,拉宾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灌溉工程师,以便实现西奥多·赫茨尔的理想,将贫瘠的巴勒斯坦变成富饶美丽的犹太家园。


1937年秋,他终于如愿地踏入卡多里校园。在这里,考试时没有教师监考,但从来没有人去试图作弊,老师常常引导学生去读遍不大的图书馆里的全部藏书,而非机械的记下课本上有限的内容。


拉宾在一年级结束时,是全班最优秀的学生,然而这时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冲突已经就在眼前了。1938年,流血冲突真的发生了,卡多里农校也被袭击了,师生们不得不停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拉宾平静的生活。象当时所有基布兹社员一样,拉宾对土地本能地眷恋,为垦荒地甚至放弃了去美国伯克利大学留学的机会。


假如不是隆美尔打到埃及的阿拉曼,拉宾肯定在海法基布兹里当一辈子老农了。1941年,当一名神头鬼脸的大汉找到正在基布兹食堂喝汤的拉宾,问他是否愿意加入帕尔马奇(希伯来语,意为突击队)时,拉宾对此还一无所知。


就这样,1941年,拉宾加入犹太人帕尔马契(希伯莱语,意为突击队),成为一名突击队员。5月的一个黄昏,拉宾和其他二十多个同样激动的小伙子开进了南黎巴嫩破坏电话线,这是他参加帕尔马奇的第一个战斗。


“帕尔马契”使拉宾找到了用武之地。在那里,他不断吸取各种知识,并发展了自己的才能,特别是洞察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


拉宾的才能很快引起了指挥官们的注意。2年后,21岁的拉宾出任帕尔马奇排长,并很快他的排成了帕尔马奇九个排中火力最猛的一个。


一次演习之后,拉宾顺手牵羊将一枚未打响的迫击炮弹藏进背包,混上公共汽车运回海法,因为他的排只有迫击炮而没有炮弹。不料,就在他为自己的所为洋洋得意时,一纸盗窃弹药的传票把他送上了军事法庭。原来他偷走的那枚哑弹,是当时全帕尔马奇的最后一发炮弹。


在当时,帕尔马契的编制仅为3个连共9个排。两年后,帕尔马契以营为单位扩大了编制,拉宾被提升为第一营训导主任。在二战即将结束的6月份,负责犹太工作的伊休夫把主要精力放在接纳欧洲犹太移民的工作上,因为接来的移民越多,以后能分到的地盘就越大。


在这个问题上,伊休夫与英国当局的矛盾极其尖锐,双方已经接近不客气动武的边缘。委任当局用武力阻止犹太移民涌向巴勒斯坦,并把大批被截获的“非法”移民关进集中营。


伊休夫则通过明的、暗的渠道拼命输入移民,文的不行就来武的,不惜一切代价保证移民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年10月拉宾接到上级通知,命令他和营长执行代号为“连接战役”的行动,把关在海法市以南的阿色里特集中营里的大约200名犹太移民解救出来。


接到任务后,拉宾利用“里应外合”之术成功营救出被英军关押在埃特里特集中营的约200名犹太移民。


这次行动充分表现了拉宾的指挥才能,他因此遭到英国委任统治当局的仇视。


初显才华


二战后,随着犹太移民的不断增加和英国委任统治的行将结束,关于巴勒斯坦地区的领土安排问题已提上解决日程。阿犹双方的矛盾已达到白热化阶段,流血冲突时有发生。


事实已十分清楚,双方必须通过战争来决定自己的命运。1947年初,本·古里安等领导人开始着手加强犹太武装力量。


10月,在联合国就巴勒斯坦分治问题进行表决前夕,拉宾被提升为帕尔马契的副司令官兼作战部长。这年拉宾才25岁,真可谓英雄出少年!


此时,拉宾深感自己肩负责任之沉重。当时,犹太武装力量的总数仅万人左右,而真能打硬仗的就只有帕尔马契的几千人。更令人担忧的是,武器装备严重短缺,正规战中所需的大炮、坦克、装甲车几乎为零,更不用提飞机和战舰了。


用这样一支游击队伍怎样对付数10万计的阿拉伯正规军呢?这令拉宾显得有些忧虑。


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的分治决议。阿拉伯人立即宣布不承认该决议,并随即展开了对犹太人的包围和进攻。


当时,居住在耶路撒冷的10万犹太人首当其冲,被阿拉伯军队团团包围。情况万分危急,因为城内居民和战士的食品、武器和医药全靠外面接济,而从特拉维夫通往圣城的交通线又被阿方所控制。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打通“补给线”成为事关整个战局的成败。在这关键时候,哈加纳指挥官们想到了英勇善战的拉宾。


4月15日,年仅26岁的拉宾被提升为“哈雷尔旅”的上校旅长。这一天,他率部发动了著名的“纳赫松行动”。这次行动是以色列建国前“为交通运输而斗争”的战略行动中一场最重要的战役,目的在于确保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的交通畅通。


尽管拉宾几次突围成功,并将物资成功运抵圣城,但由于阿方军队凭借优势火力和有利地势负隅顽抗,打通的交通线得而复失,耶路撒冷频频告急。


当时的情况表明,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强攻交通线是徒劳的。拉宾主张“不要用头往墙上撞”,而且将这一想法直接呈报给了本·古里安。


谁知本·古里安听后勃然大怒,并扬言要处分胆怯之人。拉宾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主张,他冷静分析了敌我形势和地形特征,建议开辟秘密的“缅甸小路”。


该通道避开敌军驻守的阿特隆山口迂回向东通往圣城,能保证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目的地。“缅甸路”的开辟展现了拉宾非凡的军事谋略。它证明了拉宾勇于接受挑战,能在错综复杂的问题面前提出并坚持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同时,它也体现了拉宾的一贯主张:只要有可能,就避免正面冲突,尽量寻找能够同样实现目标的其他便捷途径。这一主张贯穿他的一生,并在其晚年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1948年5月14日,本·古里安庄严宣布以色列国成立。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消息,它是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犹太人梦寐以求的伟业。


此时,以色列全国上下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当电台广播本·古里安宣读《独立宣言》和人民的庆祝时况时,拉宾正与精疲力竭的战士呆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一个基布兹里。


顿时,喜悦和兴奋像电一样刺激着每一位战士的神经,他们忘记了疲惫,一直狂欢到深夜。鲜花、掌声和热泪并没有消释拉宾的焦虑,因为他明白,以色列的建立必定会进一步激怒阿拉伯人,双方的战争和冲突将会更加惨烈和持久!


不出所料,阿拉伯国家立即宣布不承认新建的以色列国。它们的代表在联合国说,犹太人无权对巴勒斯坦提出任何要求,因为大卫和所罗门在公元前3000年建立的古以色列国只存在了短暂的72年!


很快,阿拉伯军队展开了对耶路撒冷更为激烈的进攻,双方陷入了难分胜负的拉锯战。在这关键时刻,以色列得到了宝贵的外援,大批训练有素的犹太志愿人员从世界各地奔赴以色列,大大充实了以军实力。


最令拉宾感慨的是,军火主要是由捷克在苏联的默许下提供的。拉宾后来说:“如果没有捷克按照苏联旨意提供的武器,我们能否打赢这场战争是值得怀疑的。”加强了实力的以色列军队随即展开了反攻,阿拉伯军队由于内部不统一而连失城池。


这一时期,拉宾参加了争夺耶路撒冷的战斗以及占领内格夫和埃拉特的“霍雷夫行动”。


1948年8月,阿以双方实现了短暂停火。在此期间,拉宾完成了其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他与莉娅喜结良缘。当然,拉宾的爱情也经历了一个小的过程,而且拉宾在婚恋问题上一扫穷追猛打的职业雄风,更没有他老爹趁热打铁的魄力。


1944年,22岁的拉宾与亭亭玉立的丽哈邂逅于阳光明媚的特拉维夫街头。双方只是相互一瞥,就把一切全说明白了,其后是默默相向而立,深情凝视,丽哈一对明眸当即泪花滚滚。


当时,拉宾忙从军裤口袋中掏出皱巴巴、满是汗味烟味的大手绢递过去,可丽哈收下了手绢却没擦泪水。次日清晨,丽哈把洗得干净无比、洒了香水并绣了一颗心的手绢还给拉宾,拉宾当即心慌意乱,迈开军靴跨上一步,展开猿臂把丽哈抱了起来。


可战场上雷厉风行的拉宾并不愿立即明确两人的关系,在长达四年的恋情中若即若离,不时玩弄“敌进我退”、打了就跑的帕尔马奇战术。


其实,拉宾始终狂恋着丽哈,只是身为一名帕尔马奇军官,死神的黑翼一直笼罩在头顶,拉宾不愿承担自己无法承担的责任。在现代军队中,帕尔马奇军官死亡率历来居世界第一,拉宾深知自己职业生涯的危险性,他不愿让漂亮纯洁的丽哈把青春耽误在一个低级军官身上。


睿智的丽哈却偏要把一生赌在这个脏兮兮、穿军靴的傻小子身上,她先报名参加了陆军。以后干脆也加入帕尔马奇,并巧弄手段设法编进了拉宾那个营,把自己完整地交给副营长拉宾指挥,继而几个冲锋把拉宾原本脆弱的防线打得千疮百孔。拉宾受伤后,丽哈寸步不离,百般柔情,终于彻底摧毁了拉宾的最后防线,开始筹划在战争间隙给长达四年多的恋情画上句号。


以后的事业,拉宾还算是顺利的。婚礼之后,拉宾全力投入独立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他率领部队于1948年10月15日诱使加沙——内格夫的埃及军队开枪,借此越过边境直捣北西奈首府阿里什,连以色列空军也没想到拉宾的部队如此迅速地插入敌后,以至错误地朝拉宾的部队发起攻击。


拉宾部队的突进再次引来古里安总理的指责,可他的渗透给和谈争得了有利条件,他本人也由于亲临一线、了解战局而成了以色列和谈代表团的成员。


和谈是件令拉宾头疼的事,首先拉宾除了军装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接下来的难题是长这么大从未打过领带,任司机反复教了多少遍,他也无法把那件“工艺品”系到脖子上。绝望的司机只好将领带打一个活扣,套在拉宾脖子上再轻轻拉紧。幸好拉宾对这种“一拉得”的绝招一练就会。


住进罗得岛玫瑰饭店后,宁静的和平气氛使听惯了枪炮声的拉宾睡不着觉。长夜难眠,多年野战生活造成的营养不良使他饥肠如鼓。


会议之余,他找来侍者请教希腊语“还要”怎么说,侍者告诉他是“Encore”。他于是坐在房中苦练了一刻钟。晚餐时,拉宾一眨眼就吞下了一盘肥牛排,随即指着空盘子说“Encore”,继而又得到一盘。那天晚餐拉宾至少重复了三遍“Encore”,才心满意足地走过瞠目结舌的侍者,缓步离去。


15个月的独立战争结束后,古里安总理开始改组陆军,帕尔马奇军官以集体辞职反对削弱他们的地位,拉宾自恃与古里安关系特殊,到古里安家中为帕尔马请愿,并不顾取缔聚会的命令,因而被记大过一次,还丢了旅长职务。


丢了官的拉宾像抽筋似的抬不起头来,可还恋恋不舍地赖在军中不走。好在总参训练部珍视拉宾的才干,力排众议任命他主管“营长训练班”。他以加倍努力报答朋友的知遇之恩,培养出许多亡命徒式的火线军官,其中最有名的是阿里尔.沙隆。


拉宾的勇敢忠诚和讲义气给他惹了麻烦,可这无法抵消其超人的军事天才,拉宾的实战经验和个人魅力有目共睹。1950年,28岁的拉宾升任总参作战部长。他在英国坎伯莱皇家参谋学院进修一年后归国,亲手编写教材筹建以色列指挥学院,继而赴美考察,确立“培养伞兵素质的步兵、突击队员型的坦克手”的建军方略。


1956年,拉宾晋升为少将,任北方军区司令,不久又被哈佛大学管理系录取。他动用军队成功地将冰天雪地中10余万新移民妥善安置,深得民心。


拉斯科夫的总参谋长任期很快就要满了,紧盯着这个职位的是拉宾,他甚至不想在同事面前隐瞒这一点。但他的希望再次落空,古里安把这一职务给了副总参谋长茨维·佐尔。后来拉宾才知道,佩雷斯向古里安大力推荐他手下的空军司令魏茨曼,古里安觉得不好处理,才选择了第三者佐尔。


拉宾对此极为不满,当众大发牢骚。这些牢骚很快就传到了古里安的耳朵里,他决定找拉宾私下谈谈。在宣布对佐尔的任命那天,他会后把拉宾留了下来。


“听说你对我任命佐尔为总参谋长一事非常不满,是吗?”古里安直截了当地问。


“对,确有此事。”拉宾气哼哼地说,“您挑选他当总长自有道理,没必要对我进行解释。”


“但我想告诉你我为什么要让佐尔当总长。”古里安提高了嗓门,“的确,你有一次违抗了我的命令,但这不影响我对你的看法。你一贯谨慎小心,我很欣赏这点,佐尔仅仅是职位比你高才先走了一步。你想想看,我要是任命你当总长,他肯定要辞职,这样我就会觉得对不起他。”


古里安的语气异常诚恳,眼神中流露出一种父爱般的情感。拉宾从没见过他什么时候用这种语气跟别人说话,他明白古里安对自己的偏爱。但他还想使点小性子,于是借着“集会事件”的话茬儿撤起泼来。“我没要求您向我解释这件事,但既然您又提到那次集会的事,我想把话挑明了。我是出于责任感才留在军队中的。如果您认为我应该离开军队,我会默默地走开的,我不愿在这里受窝囊气!”


这招儿还真灵,古里安果然上钩了,他火爆地叫起来:“你这些想法是哪儿来的?谁想赶你走啦?我是希望你留在军队中的,你必须留下来!唉,让我怎么跟你说才好呢?”


见火候到了,拉宾毫不客气地要官当,他要求古里安让他当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这样一来下一任总参谋长就非他莫属了。古里安毫不迟疑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果然如拉宾所愿,1964年1月,42岁的拉宾出任以军总参谋长,成为以色列军队的最高长官。他从一名帕尔马奇队员爬至以军最高长官仅用了23年。


1967年6月5日凌晨,在拉宾的精心策划下,以军先发制人,在几小时内就彻底摧毁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空军。随后,以军装甲部队纵横西奈半岛,控制蒂朗海峡,在6天里解决战斗,取得了以军在历次中东战争中最突出的进展。


后来,也有人把此次战争叫做“6日战争”,而拉宾也因这场战争而成为了英雄。


驻美大使


四年总长任期将满,从不满足的拉宾找到以色列总理,对他说:“我想当大使,以色列驻美国大使!”艾希科尔总理谈了自己的打算,艾希科尔听罢颇感意外,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没事时艾希科尔是很幽默的。他故作惊讶地走到拉宾面前,像打量一件商品似地把他上下左右端详了一番,戏谑他说:“你想去当大使,而且还是驻美大使,你不觉得这是个你不适合干的工作吗?当然,你那些不会打领带之类的笑话我早就忘记了。但你想想,你习惯出席那些没完没了的酒会吗?你有和太太小姐们打交道的雅兴吗?你熟悉那些玄奥的谈判技巧吗?不,你根本不适合于这种工作。听我说,伊扎克,放弃这个想法吧,你根本不是块干外交官的料!”


拉宾是个认准了就敢干到底的人,他一梗脖子,“但我准备去学,而且我也相信我学得会!我不会害怕那些鸡尾酒会的。”他毫不退缩他说。


接着他向艾希科尔解释了自己为什么想当驻美大使的原因。他强调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日益突出,但以美关系相当薄弱,要跟它结盟得花大力气,自己的总参谋长背景将有助于加强这种关系。


艾希科尔显然被他的理由打动了,答应去和外长埃班谈谈,但没当场拍板定案。当时,所有内阁成员都不希望锋芒毕露的拉宾出任驻美大使,但执拗的拉宾得到他那位德高望重的“中东铁娘子”——工党总书记梅厄夫人的全力支持。


就这样,1968年2月,脱下咔叽军装的拉宾走马上任。


当时,美国正陷入越战困境,好奇的美国人都想一睹这位用六天打败所有邻国的弹丸小国的三军总长拉宾,连肯尼迪也请求与拉宾合影。


尼克松未当美国总统前就是拉宾的好朋友,他身边的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是当时世界上最出风头的犹太人,而那位一直庇护拉宾、除了以色列什么也不在乎的梅厄夫人,此时稳稳地坐在以色列总理的位子上。


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拉宾的大使生涯并非一开始就得心应手。尼克松在白宫举办晚宴,拉宾不知道请柬上的“白领带”是什么东西,更弄不懂是必须佩带还是严格禁止。


好在他不耻下问,才在一个饭店老板那儿弄到一套硬衬条纹裤、黑燕尾服的“白领带”,像个“摩登时代”的机器人,呆头呆脑地进了白宫。


拉宾在大使官邸宴请美国官员,佳肴美酒之后,他兴冲冲取出卡斯特罗送的哈瓦那雪茄请客人品尝,不料原本笑逐颜开的来宾一时像见了毒蛇猛兽,望烟而逃,只有拉宾自己一脸憨笑地独自享受卡斯特罗的礼物。


原来,美国当时正对古巴实行经济制裁,而拉宾却在美国政府官员眼皮底下以实际行动反对美国政府的政策。


几天以后,拉宾才弄明白自己的失礼。他在宴请五角大楼将军们时诚恳地为自己以违禁品待客表示歉意,不料这帮将军们对哈瓦那雪茄这种“违禁品”神往已久。结果所有将军都凑到拉宾周围,醉人的古巴雪茄的芬芳弥漫于室。


在外交场合折冲樽俎之余,拉宾还不遗余力地从各个方面、以各种方式捍卫以色列国家利益,有时甚至有失外交官的风度。当美国根据联合国24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撤出“六日战争”侵占的领土时,拉宾竟敢指着基辛格的鼻子大吼:“我告诉你!你们正在铸成大错!我将在美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反对你们!”


其后,在公共场合,拉宾还指着美国国务卿罗杰斯抨击了40分钟。拉宾也因为此举在华盛顿外交界得了个“闯进瓷器店的公牛”的浑名。


拉宾并非永远这样鲁莽,在尼克松的椭圆形办公室,拉宾则换上另一副面孔,哀求尼克松:“总统先生,我再次诚恳地呼吁,作为唯一信任、同情、理解以色列的您,给我们急需的武器吧!”在尼克松的默许下,以色列使用美国支援的F-4鬼怪式战斗机飞越运河,轰炸了埃及腹地。


同时,在担任驻美大使期间,拉宾还巧妙争取到美国犹太人社团的大力支持,进而加以影响。


在华盛顿,拉宾作为“六日战争”的英雄四处作巡回报告,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则像初中生似的坐在台下记笔记。


对美国军方和各种要求,拉宾从不拒绝,他希望扩大自己的影响,当美国国会拒绝海军建造航空母舰的预算案时,五角大楼把拉宾请进了国会。


当时,拉宾作为惟一亲手使用过所有苏美双方先进武器的常胜将军,竟娓娓动听他说服了国会追加拨款,为第六舰队再造了一艘航空母舰。


拉宾丰富的战场经验、直率的性格和传奇般的经历很讨美国人喜欢。一次,五角大楼甚至邀请拉宾参观战略空军司令部的地下指挥所、核潜艇基地和其他绝密设施。


在拉宾担任驻美大使的两年里,成批的军火运往以色列,拉宾终于实现了多年前以美式装备武装以军的梦想。此外,在华盛顿结交的朋友使美国舆论日益亲以。


拉宾的大使之职是成功的,当拉宾行将卸任回国时,尼克松笑着问来访的梅厄夫人,拉宾回国后会得到什么职位,梅厄夫人说:“那得看他自己的表现。”尼克松当即仰天大笑:“如果你们不想要他,把他留给我,我想用他!”


第一任总理生涯


1973年到了,拉宾的大使任期结束了,他高兴地回到以色列。


原来,当时总理梅厄夫人曾数次许诺他当部长。然而,回国后,梅厄夫人又以人事不宜调动为由,推辞了拉宾的任职要求。这一时期,拉宾经常自嘲为“前军人”“前大使”。


10月,大选来临了,拉宾凭借昔日战功和外交上的成就,开始为工党拉选票而奔走。半年多的犬马之劳感动了工党元老,他们悲天悯人地把拉宾的名字排在工党候选人名单的最后一名上,这让为工党卖命30年的拉宾伤心不已。


上苍有眼,1973年10月6日突然爆发的“十月战争”一夜之间把以色列推入混乱之中。当时,工党内部相互揭短、指责、拆台把工党弄得一团糟。


此时,感情用事的梅厄夫人倚重佩雷斯、达扬,引起民众的普遍不满。这位76岁高龄的女强人最终不得不以辞职来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


于是,佩雷斯首先站出来竞争总理职务,他早在古里安时代就是国防部副部长,资历深厚。可拉宾看不起这个文质彬彬的文官,拉宾自身的地位是靠真枪实弹打出来的,而此时的工党正需要拉宾这位与党内瓜葛不深、出身名门而又喜欢讲真话的常胜将军。结果拉宾以295对254的多数票击败佩雷斯,出任以色列政府总理,时年52岁。


拉宾是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位土生土长的总理,在此之前,历任总理全是苏联东欧移民。生在耶路撒冷的拉宾一改他以前历届总理的形象,摆出鲜明的亲美姿态。


可拉刚上台,美国历史上最亲以色列的总统尼克松就因水门事件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好在福特继承了尼克松的政策,拉宾被当做福特总统的客人访问了白宫。


1974年9月10日,拉宾首次以总理身份访美,盛大国宴之后,响起悠扬的舞曲。顿时,全场目光都集中到福特、拉宾夫妇身上。


精于此道的福特欣然而起,以骑士风度揽住拉宾夫人翩翩起舞。贵宾们随之以鼓励的目光期待拉宾与福特夫人共舞,可拉宾根本不会跳舞。他装模作样地谈笑风生,拖延时间,盼望能有仰慕第一夫人风采的“英雄”挺身而出,代他完成这一无比艰巨的任务。


然而,拉宾失望了,在如此场合,怎么可能有如此不懂外交礼仪的冒失鬼呢。无计可施的拉宾只好壮着胆子走向满面春风、翘首以待的福特夫人。拉宾一脸尴尬地说:“对不起,夫人,我不会,一步也不会,我不想踩伤你的脚趾。”


拉宾原以为会得到宽恕,不料福特夫人明媚地一笑:“别怕,总理先生!我年轻时总教人跳舞,比您再笨的家伙也伤不了我。来吧!”


拉宾梦游般地被福特夫人牵进了舞池,身不由己地扭着苯重的身躯,紧盯着自己不听指挥的双脚。福特夫人一面引导着芒然不知所措的拉宾,一面敏捷地躲闪那双穿惯了军靴的大脚的袭击。乐队无休止地奏着舞曲,拉宾大汗淋漓,机器人般地摇来晃去,双眼露出乞求的目光。


站在圈外同样不擅此道的犹太人基辛格,兔死狐悲地读懂了拉宾的眼神,借口有要事,才把千恩万谢的拉宾救出圈外。多年后拉宾还对这次当众出丑心有余悸。他说,即使基辛格从未帮过以色列,但仅凭这次救他出苦海的义举,也值得感激一生。


基辛格不仅帮拉宾摆脱舞会,还硬逼着他与埃及总统萨达特和谈。1975年6月,以色列与埃及达成协议,因“六日战争”封闭了8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


此后,拉宾出访摩洛哥,托国王哈桑二世向萨达特转达愿意会晤的信息。拉宾还授意摩萨德查明卡扎菲在撤哈拉沙漠中的敢死队训练营,协助埃及突击队摧毁了企图在“七.二六”革命节行刺萨达特的阴谋。


在积极与埃及谋求和解之余,拉宾内阁对一切危及以色列利益的恐怖活动决不手软。1976年6月,巴勒斯坦“人阵”将法航139班机动往乌干达,机上254名乘客中83名是以色列人。


当时各国通行的做法是屈服于恐怖分子压力,可以色列强硬的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