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文人学者 >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李丽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01

书籍编号:30152254

ISBN:978722906072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70074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文人学者

全书内容:

书立方·人物传奇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

李丽 编著

重庆出版社

前言

对后人来说,《红楼梦》是一幅精工细描的绝世之作,对于曹雪芹而言,它就是他的全部。他笔下的贾宝玉,其实就是他真正的自己,贾宝玉的遭遇,就是曹雪芹坎坷人生的缩写。大观园中各色人等均有其故事人物原型,如果没有亲生的阅历,要写出《红楼梦》,是不可能的事情。


《红楼梦》,如同一面镜子,贾宝玉就是曹雪芹。


他把所有的情怀、思想、才智都放到里面,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在黄叶村或是白家瞳的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怀揣着一腔悲愤,他年复一年地写着他的故事。在穷愁落魄的一生中,他与知心几个朋友的浓厚友谊,成为温暖和支撑他的脊梁。


曹雪芹的《石头记》,如脂砚斋所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作的。如果不是一场瘟疫令他爱子早夭,就不会在身与心的双重打击下,泪尽而逝。可惜他最终手稿未完,抱恨而终。他完成的前八十回的思想价值、艺术成就已经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境界。


文星虽陨落,西山仍悲怆,他和他的《红楼梦》将为后世永远铭记。

第一章 文曲神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泱泱《红楼梦》,曹雪芹一语道破他的悲欢命运。如同一面镜子,当年他也出身于温柔富贵之乡,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如果他的人生一帆风顺,或许这世上不会有《红楼梦》,然而世事就是这样,几经家变,注定了他要走一条艰难而伟大的道路。



生逢末世


南京,自古以来江南最负盛名的锦绣繁华之地。多少钟灵毓秀、才情卓著之士因了这里的天地灵气,降生于厮。就在中国历史上雍正二年(1724)一个最寻常不过的夏天,南京的江宁织造府里诞生出一位颇不寻常的人物来。他,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曹雪芹。曹雪芹这个名字,是后来他自己取的名字。据说在他出生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他的父亲曹頫给他起名为“霑”。所谓“霑”,就是雨水充沛的意思。《诗经》上有云:“既霑既足,生我百谷。”大抵曹老爷希望这个孩子能像雨水滋润大地一样,给他带来好运。


在南京,人们说起江宁织造府曹家,都纷纷为其富贵尊荣而感叹。谁要是在那世族大户里谋个职事什么,那堪称走了运了,即使是当个奴才,也比在一般有钱人家的奴才要好上许多。一来衣食可无忧,二来是主子显赫仆人沾光,三是人道曹家世代诗礼书香之族,想必定不会亏待于人。不过,寻常人却不知道,要论起奴才,曹家祖上原本就是奴才,只是他们服侍的人,是清朝皇上,是大清朝廷而已。霑哥儿也不知道,骨子里透着清奇的他,怎会投到一个奴才起家的官宦世家来了!一生下来竟就被冠以了“奴籍”。那么,曹家的祖上是如何起家并大富大贵的呢?


据学者考究,曹家始祖原为居住在东北铁岭卫(今辽宁铁岭)到辽阳一带的汉人军官,后被入侵的满洲军队所俘虏。按照当时满洲人的办法,这类汉人必须“归旗”,也就是要编入满洲八旗的行列,成为贵族的家奴。入旗的家奴用满语来称呼,就叫作“包衣旗人”,成为最早服侍满人贵族的奴隶,满人称其为“包衣”。所谓“包衣”是满语音译,意思是“家下人”,就是家奴。在满洲贵族的眼中,这样的人身份地位很是卑贱,但又非常需要他们。不久,曹家祖上人就跟从了多尔衮,从正白旗。因为多尔衮在清朝开国时居功至伟,正白旗地位在八旗中地位颇高,曹家人的地位也从“包衣下贱”一跃而成为“从龙勋旧”。多尔衮死后,正白旗为顺治帝所占据,地位隶属“上三旗”,相应的,曹家也就入于“上三旗”。从此,他家世代便和实际掌政的皇帝系统有着十分贴近而特殊的关系,子孙后代都身不由己地和皇家“凑合”在一起。虽然奴才的身份改不了,他们却享受到了钟鸣鼎食的富贵荣华。他们在内务府掌管着皇家的财产、收入、饮食、器用、娱乐等各项日常生活琐事以及各种有关礼仪,甚至一些重要的税收如盐政、织造、矿等项目的税收,仍由内务府人员来全部掌握或部分干预。


曹家的地位在康熙时期达到极盛。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曾做过康熙皇帝的奶妈(皇家专门的“保姆”),因而皇上看待自是不同一般。康熙皇帝不仅有雄才大略,而且极看重人伦亲情,为了酬报保姆孙夫人的养育之恩,特意派遣她丈夫曹玺到南京去做江宁织造监督一职。江宁织造的权力非常显赫,能直接向皇帝提供江南地区的各种情报,其地位仅次于两江总督,且又是一个肥缺。南京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年产值达白银1200万两。江宁织造府的丝绸产品只供皇帝和亲王大臣使用。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从小是康熙最亲信的小侍卫和伴读,两人“明里君臣,暗里兄弟”,曹寅曾在铲除权臣鳌拜的政治斗争中,为康熙立下汗马功劳。曹寅在任江南织造之职后,康熙不仅将其擢升为通政使——三品大臣,位在“九卿”之列,还特意将曹寅的大女儿指配给了皇家宗室平郡王讷尔苏作为王妃,实际上是将曹家的“包衣(奴隶)”身份提高到了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在清代,这是非同小可的恩典,被称为“抬旗”。


曹家先后三代四人担任这一肥缺要职。康熙南巡有四次由曹寅接驾,场面之盛,荣宠之深,曹雪芹借《红楼梦》中赵嬷嬷之口说那真是“千载稀逢”,“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尤其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这一次南巡,时保姆孙夫人已六十八岁,照规矩先叙国礼(君臣主仆),再叙家礼(母子尊幼)。康熙见到孙夫人异常高兴,一把扶住她对周围人说:“这是我们家的老人哪!”其时适逢庭中萱花盛开,萱花象征着慈母,康熙一时感念莫名,亲自为孙夫人手书一巨匾,上书“萱瑞堂”三个大字,表达自己对这位幼年保姆终生难忘的感恩之情。皇帝亲自赐书,标志着曹家荣宠已极,一时在江南传为盛事佳话。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晚年康熙画像


曹家备受皇恩,鸿运当头,随着康熙朝的六十年盛世,享尽了人间富贵繁华。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曹家人到了曹雪芹父亲曹这一辈,好日子就要到头了。新皇帝雍正一上台就开始追查官员亏空,不为别的,仍以排除异己为目的。当曹家人为霑哥儿的到来而欢欣不已的时候,曹頫正在为如何补缴巨额亏空而烦恼。他明白,这亏空是因当年康熙数次南巡时,上辈人花费过大而欠下的,康熙在时还不予以追究,现新帝上任,翻查旧案,自己这一家,实际上已是“待罪”之人,其心情用“鱼游沸釜”四字来形容亦不为过。雍正二年(1724)的大年新正,曹给雍正上了折子,恳陈打算分三年还清数万两银子的亏空,其中这样说道:“江宁织造、奴才曹頫跪奏:……窃念奴才自负重罪,碎首无辞,今蒙天恩如此保全,实出望外。奴才实系再生之人,唯有感泣待罪,只知清补钱粮为重,其余家口妻孥,虽至饥寒迫切,奴才一切置之度外,在所不顾……”其言语之凄切,可见一斑。幸得雍正准许,在“九叩恭谢”之余,此后三年之中,全家正为填补国库巨额亏空东挪西借,终日惶惶不安。曹家人总算得以喘了口气,可家道却因此而中落。我们的主人公,曹雪芹正是出生于这“茫茫债海”之期。可见,“生逢末世”确有其根据。


曹家老宅名叫江宁织造署院,位于南京会城之内,江宁府治东北,总督衙院的前边,地名利济巷大街。是一处什么样的宅子呢?可以想见,能后来作为乾隆南巡行宫的宅第,其阵仗排陈必定非同寻常。据学者考究,曹家老宅的东路是衙署正院,有六进院落之深。中路是内宅,也有五进。西路是最别致的一路,前东为戏台,西为射圃,后面又是一座花园。这座园子,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时称之为西园,因为园中有池,又叫西池。(这所园子后来成为《红楼梦》大观园的蓝本。)小雪芹在这里生活的时候,这所宅子已被前辈们经营了三十几年,移竹添花,汲地种草,宅子处处留下了丰富而又深刻的痕迹。老楝婆娑,梨花玉兰,几处亭馆,风光无限。对这宅子,年幼的曹雪芹印象极深,那时他在这里过着一种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日子。


红学家认为,如果曹雪芹没有经历过富贵的生活,便不会写出如此的《红楼梦》。曹家几辈以来,人丁不旺,寿亦不永,每每单传,或二子存一,到曹頫这一辈的后代,曹雪芹是独出,所以格外受到家中长辈的珍视。凡是富家公子经历过的,他都一一经历过。于是,《红楼梦》中才有了种种详尽的富贵人家的生活琐事。

爱听故事的霑哥儿


曹雪芹小时候,家里人都喜欢称他“霑哥儿”。虽说曹家人丁不旺,不过个个都是资质绝佳,天分极高。从他的太爷爷曹玺于康熙二年(1663)在南京落户那时起,他们曹家的诗礼之族的名声就已经在江南传开了。作为第一位清代江宁织造大人,曹玺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词。他的府第时有江南的文人雅士造访,在满洲旗内也算是颇有文名的人士了。最值得一提的,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


曹寅小时候是康熙最亲信的小侍卫和伴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算是“奶兄弟”。因为曹寅的母亲孙氏,即曹雪芹的太祖母是康熙的乳母。由于两人一起读书长大,感情相当不一般,堪为“明里君臣,暗里兄弟”的关系。太爷爷曹玺到任的第二年,在家里的园子里亲手种下一株楝树,那时曹寅尚年幼,及至此树长大成荫,他就在其下筑一草亭,为此特别给自己选了“楝亭”二字作为别名。如果说太爷爷只是在满洲旗内颇有文名,那么爷爷曹楝亭那就是满族文化人中十分有名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其文学修养和成就早已远远超过了他的父亲。曹寅非常喜欢读书,几十年积累下来,家中藏书极其丰富。他最喜欢的就是唐诗宋词,曾在扬州开了诗局,编刻了《全唐诗》,搜尽了有唐一代的诗家两千多人,几万首诗。也很喜欢宋诗,留意寻求宋朝诗人的集子,收集了很多孤本,那也许是为了继《全唐诗》而再编《全宋诗》作预备。曹寅本人也擅作诗词,留有《楝亭集》一部,其诗词极富才调,为很多名流老前辈们称扬赏爱。有诗为证:“绳量马道不嵚斜,雁字排栽筑水沙;世代暗伤弓力弱,交床侧坐捻翎花。”(《射堂柳已成行命儿辈习射作三截句寄子猷》)这是一首教导曹家后辈如何读书骑射的诗词,其功力已是不俗。


“读书过日,学射为郎”,是曹寅为后辈立下的家训,意思是最好的生活就是读书,不要追求享乐,生为男子,应当习武,由此可见其人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读书态度,当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小雪芹。他小时候就在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根底,具有富丽的文学美术环境的风雅家庭中受到浓重的文化熏陶。这样的家庭对在其中生活长养起来的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兼之曹雪芹自小就是一个“天分高明,性情颖慧”的早熟儿童,他对这个家庭的一切事相,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感受。


曹寅不只爱“雅”,还特别喜欢“俗玩意儿”,除了诗词,还喜欢杂学,尤其是古今戏剧,不仅自己创作戏文,还粉墨登场,亲自串戏。野史小说,也是他十分得意的“东西”。或许这样的秉性,也传给了后来的曹雪芹。曹寅一生遍交天下诗人雅客,常济困扶危,为此颇得江南士大夫阶层的好评。那时,同朝人洪升创作了戏剧《长生殿》,为了这部戏剧许多人遭了事,可曹寅对这个戏剧却推崇备至。有一回,他在江宁偶遇洪升,高兴之余,遍请名流,大开盛会三日三夜,演完了全部《长生殿》,并把洪升尊为上宾,奉于主座,和他一起对这部戏的戏文脚本,逐字逐句地进行评赏,对音律提出订正的精辟见解。这件事当时轰动江南,有口皆碑。


另有一位名叫沈嘉然的绍兴师爷,作了一部专讲大禹治水的小说,其内容精彩有趣,讲大禹如何与洪水作战,疏凿九州,不顾一己,拯救万民,还出现了百神百怪,有的助禹,有的助水,精彩瑰奇,雄伟巨丽,真可以与《封神演义》相媲美。曹寅看见后,大为击赏,要出钱给它刻板流传。可不幸的是,这位沈先生有次坐船回家,船沉入水中,人是救起来了,却因落水受寒病死了,最可惜的是那部书稿也葬于鱼腹,世上竟无只字传本!曹寅为此叹惜不怿者累日。由此可见,在江南一带,人们对他家的好感并不是人为的捧场趋附,而是因为曹家主人礼贤下士,德行高尚的缘故。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长生殿》书影


曹雪芹的爷爷曹寅,他对小雪芹成长的影响堪称深远,这一点无论是从将来的为人、秉性,还是文学造诣等都可显见。曹寅一生喜好收藏书籍,家中插架万签,琳琅四壁。小雪芹在还没有入塾从师时,就对祖父这么多的遗书发生了好奇的情感,早早地就种下了爱书的“夙因”,后来他遇书必读,每日里“杂学旁收”,后终成大家。


时光荏苒,转眼间,霑哥儿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长成了一个爱听大人讲故事的小孩子。父母的、奶奶的、保姆的、看门的、丫头们的,他一一不放过,神话、寓言、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文与小说的摘叙,都成了他的“世界”。霑哥儿的智慧从这些故事中得到启牖,文学艺术的种子从那时起就已经播下。与别的小孩所不同的是,霑哥儿还曾受到过西洋故事的熏陶。


清代雍正年间,江南地区的丝绸纺织业盛极一时,其中更以南京为首,时有外国丝绸商人前来办货。有一位名叫菲利浦·温士顿的英国丝绸商人也来了南京,却在机缘巧合下结识了曹。那曹頫本是礼贤下士、多才勤学之人,他发现菲利浦原是一个学识渊博、开朗健谈之人,两人相交十分投机,自此,菲利浦常被奉为曹家座上嘉宾。他给曹传授西方先进的纺织技术,讲述英国王室的情况,还绘声绘色地讲到远在重洋之外,他的祖国有个叫莎士比亚的伟大天才,一生写下无数传奇之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那些闻所未闻的莎氏戏剧,千回百转的莎氏故事,让曹頫都听得如醉如痴,欲罢不能。除他之外,曹府上上下下也都在偷偷地传述着西洋故事。按照当时中国的礼法,妇女与儿童不允许听外国人讲故事。但爱听故事的霑哥儿哪会管得了这些,也绝不会错过这样的良机。有一次,菲利浦又来曹府作客,正讲到精彩处时,曹忽然感觉到身后的屏风在动,他绕到背后一看,竟是他的儿子霑儿在那里听得入了迷呢。不想听到高兴时手舞足蹈,触动了屏风,被父亲发现了。原来每次菲利浦来访,他都悄悄躲藏在屏风后面,和父亲一起听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呢。曹父得知后,十分生气,恼恨这个不听话的孩子的越轨行为。霑哥儿被他狠狠地打骂了一番。这段情景,后来被曹雪芹写到了《红楼梦》中宝玉受虐待上。由于小时候的霑哥儿经常违反定规,所以总是备受打骂,因而他在描写贾父痛打宝玉的时候,才能把其时、其情、其景写得栩栩如生。


“宝玉急得手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了,也不暇问他……只喝命‘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不敢违,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宝玉自知不能讨饶,只是呜呜地哭。贾政还嫌打得轻,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板子来,狠命地又打了十几下……”


这个有趣的故事被记载在1874年出版的《龙的帝国》一书中,这本书是菲利浦的孙子威廉追述他祖父的回忆录。从这件事情至少可以说明,曹雪芹早年就知道莎士比亚并听过他创作的很多戏剧故事。小小的霑哥儿聪颖早慧,勤学博闻,从小就在文学艺术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幼年家变


当霑哥儿流连于各种各样动人故事中的时候,新一轮的政治风浪又向曹家袭来。雍正继位之后,以铁血手腕,极力排除异己。康熙死后,他的乳保之家(雪芹的曾祖母孙夫人,以及雪芹的舅爷李煦之母,皆是康熙的保姆),更是“各为其主”的重要奴仆,雍正对他们的嫌忌程度非同一般。雍正元年(1723),他以追查亏空为名义,先从李煦下手,将其下狱,抄家没产,并逮捕了所有子女家口奴婢人等,房屋赏给了“功臣”大将军年羹尧。李煦其人,与曹家有着血肉至亲的关系,他不仅是曹寅的妻兄,即曹雪芹的舅爷。他的母亲文氏,也是康熙的保姆,他本人也和曹寅一样,从小陪伴康熙读书,三人感情十分深厚。曹寅在扬州病故后,其后事都由李煦料理,包括曹寅名下所有盐务上的亏空,皆由李煦奏请补赔。这一点,从李煦在给康熙的奏折里就可看出:“奴才与曹寅父子谊属至亲,而又同事多年,敢不仰体圣主安怀之心,使其老幼区画得所……事毕即奏请赴江宁任所。”然而,保全曹家命运的这位舅爷李煦的处境,已经如此败坏,曹自知,形势已经很分明,身家性命,皆悬于一丝。此时的小雪芹,也才不过虚年五岁,他还不知他的舅爷大祸临头,李煦非常喜欢霑哥儿的聪明伶俐,看着天真的孩子,他不忍心告诉小孩子这些关于大人们的残酷的事情。


曹李两家都明白,所谓追查亏空,只不过是雍正排除异己的借口而已。他对当初与其争位的诸位皇兄及其党羽,展开了骇人听闻的残酷清洗。而曹李两家都因和雍正的死敌八皇子胤禩有干系而在政治潮流中站错了队跟错了人,终于导致严酷的打击。曹家被以“亏空”之罪交与怡亲王胤祥严加看管,雍正在对曹的一份亲笔朱批奏折上说道:


“朕安……你若自己不为非,诸事王子照看你得来;你若作不法,凭谁不能与你作福……因你们向来混账风俗贯(惯)了……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谕。”这份雍正特谕杀机重重,曹家势败如山倒已成定局。


雍正五年(1727),曹頫已经罢官的老舅爷李煦再次下狱。原因是他被发现曾于康熙五十二年花八百两银子买了五个苏州女子送给“阿其那”而要处斩,这“阿其那”(注:被理解为“猪、狗”之意),就是胤禩。由于与李煦的亲密关系,曹家因此受到牵连。曹、李都变为“奸党”,这是雍正决不能轻易放过的。李煦最后幸而免除一死,孤身流往“打牲乌拉”苦寒之地(注:乌拉,亦作乌喇,当时为黑龙江最极荒远寒苦之地,遣犯至此,多难生还)。这一年之中,曹家堪称多灾多难。五月,曹因为进贡物品粗糙,遭到斥责;六月,因江宁所织御用褂面等落色,被罚俸一年;有个新近得宠的两淮巡盐名叫噶尔泰,投雍正所好,说“访得曹年少无才,遇事畏缩。织造事务,交与管家丁汉料理等等”。于是,雍正对曹頫下了一个“原不成器。岂止平常而已”的评价。十二月初,遭山东总督塞楞额弹劾,说三处织造送龙衣,途中人员勒索骚扰,曹頫因此被降旨严审。十二月十五日,雍正传旨命李秉忠接替杭州织造孙文成,命绥赫德接管江宁织造曹。曹终被罢职待罪。


十二月底,雍正传旨:“江宁织造曹頫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中叙如何宽大展限补赔),然伊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蔽。因此甚属可恶……即著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頫家中财物固封看守’,并严拿重要家人并查封家人财产。”这一年正是大年新正,然而曹家却过得无比悲惨。全家人一夜间就成了罪犯。家产被查抄,人被赶走,所有的财产(哪怕是最琐屑的用具)都逐件清查登记,用官印的大封条封闭,任何人不能启动。曹家满门顷刻间失去了生活必需的一切,被置于从未经历过的绝境之中。此时,小雪芹第一次领略了什么叫作灾难,在大祸临头时,全家人的恐惧、窘迫、无助和绝望的言行举止,在他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这是他一生都没法忘记的。此后,对他而言,那些喜庆的、举世同乐的节日,似乎再也不属于他。而他自己也未曾料到,几十年后曹雪芹竟也是死在除夕之夜!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雍正朝服像


雍正五年的抄家事件,是曹雪芹人生之中的第一次重大转折。值得庆幸的是,负责查抄曹家的官员江南总督范时绎与曹家人颇有渊源,据说其祖上是曹家先人的“同难同荣”者之一,因此在办理查抄曹家的时候,免不了多少给了些照顾。古代皇帝抄人的家,有“一举两得”的作用,除了“惩恶”之外,还可借机发财,然而曹家的家底,却让雍正有些失望了。按理说,江南织造、盐政的官职均是肥缺,他印象中的曹家更是“家资巨万”的“豪富”,可没想到,通过此次抄家,曹家的家底也为世人所知:住房(包括家人所居)十二处,共483间。地亩,八处,共19顷零67亩。家人大小男女,共114人。家具、旧衣、零星物件数份。当票100张。家人供出别人欠的债,共计32000多两,此外别无他项。从这份清单上所列的内容与当时的满汉高官大户的情况相比,简直是太“寒酸”了。据记载:“……(康熙帝)令补其缺,以养两世孀妇(即曹寅与曹颙的妻子)。因亏空罢任,封其家赀,此银数两,钱数千吊(吊:指的是每百文钱为一吊),质票(即当票)值千金(银一千两)而已。上(指雍正)不仅闻之恻然!……”令雍正没有想到的是,原来曹家人这么穷!他又转念,曹家人在江南数十年经营,民众对他家印象极好,如若赶尽杀绝,难免落人话柄,自己虽说已是皇帝上任,仍尚需要笼络人心,况朝中也有大臣站出来为曹说好话,因此,还是不宜太绝情。原本所抄房产人口,全部赏给了新任织造绥赫德,雍正“开恩”,特命给曹家人留一点房子,使两世孤孀还有一处立锥之地,不致流落为街头乞丐。经绥赫德奏准圣上,把在京的一处住房拨给了曹家。使人感到意外的是,还给曹家留了奴仆六人,即给三对夫妇留下了私家世仆,曹家人这才没有完全陷于绝境。


可是,曹頫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因“亏空罪”被施以“枷刑”示众。当时罪犯所戴的木枷,根据重量分为不同的档次,不同罪行的人需戴不同重量的枷。曹頫的枷重有25斤,戴这种枷,即使是年轻人也不能久立的,何况曹父的年岁已高,所以很快就斯文扫地地躺倒在露天里。残酷的是,无论天气如何,受刑之人都必须在限期内经受折磨(曹父枷号期限为一年),即使他们奄奄一息,面无人色。这些残酷的事实,给幼年雪芹留下了深刻而痛苦的记忆。不谙世事的他,已经尝到了皇帝的手段。而他在南京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终于随着家道的衰败而结束。


俗话说“六亲同运”,经历了这场政治风波,不仅曹家败落,连同曹的亲戚家也在走“背”字路。曹寅的妹夫傅鼐,原是雍正的亲信护卫,到雍正四年(1726)五月,被认为和隆科多有交情,竟然得罪革职,远流黑龙江;曹寅的长婿讷尔苏,是早先“大贝勒”礼烈亲王代善(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之兄)的五世孙,袭爵为平郡王,是真正的“金枝玉叶”、“天潢贵胄”,到这年七月,也被革去多罗郡王爵位,处以“高墙圈禁”(一种残忍的特种监牢,旨在精神折磨)之苦,其罪名是他被认为是雍正政敌胤的党羽之一。连他这样地位的人都被制裁了,曹家人的惩罚似乎算是轻微的了。


可见,雍正即位后掀起的这场皇室内部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争斗的巨大风波,其牵连之广泛,关系之复杂,获罪者之间有沾带的家庭不知有多少。仅举上述例子,足见那个时候全国政治情势一片紧张恐怖,而那些站错队伍跟错人的人,其家庭氛围是多么恐慌与害怕。

举家迁居北京


雍正六年(1728),年幼的曹雪芹,随着一家子人,载着不多的细软,在浩荡的皇恩下,离开了生他养他的秦淮烟柳繁华之地,经过好一番跋山涉水,终于在北京外城的东面,崇文门外直对的南面,一个叫蒜市口的小地方,找到了皇帝恩赏给他们的一处住宅。那时年少的雪芹站在新家的门口,打量着这处新居,发现它与原先的金陵大宅相比,简直就是乌鸦比凤凰。然而即便这样,他也觉得可以了,因为抄家之时,家里的恐怖气氛令少年的他甚至以为自己可能会被杀头。然而,毕竟他还是幸运的,不仅没有死,还活得好好的。


曹雪芹的新家,是北京外城一处最典型的“四合院”居所: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三间,加上厨房、厕所或放置杂物的房间等,加起来正好是有十七间半房屋,这处独门独户的封闭式宅院,与普通民间汉人的住房相比,已经算相当好的宅子了。曹家尽管已成了犯官,但待遇毕竟与汉人还是有所区别。当时的北京城分内城和外城。内城专由满洲旗家居住,外城在内城之南,以墙为界,由汉民居住。外城的房宅与内城相比,特点是比较狭小,十分拥挤,多为中下层人民聚居地。不要小看这一点,它对未来曹雪芹的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这样,他才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民生疾苦,世态百相。


从此,曹雪芹远离了皇室、贵族以及富贵公子哥儿的环境,进入到崭新的北京普通平民的生活氛围中来。对他来说,新生活给他带来的新鲜感,很快替代了之前的仓皇与无助。在北京蒜市口生活的头两年里,曹家人谨慎地,战战兢兢地过活着,作为犯官之家,他们的言行仍受到当地官员的监督和控制,曹父的命运,吉凶未卜。在这样的情形下,聪慧的小雪芹逐渐开始用他那早熟而敏感、极具观察力的心灵去认识和体会周边的那些人、物、事、境。


时间一晃,两年便过去了,经过七年多的政治肃清,雍正的劲敌与隐患都被他收拾得差不多了,大清朝局终于出现了一些缓和的迹象。曹家人的命运开始有了一丝转机。雍正八年(1730)二月,皇上下旨,称凡雍正四年正月以前的亏空、侵蚀、追赔的各案件,要查明后予以“大沛恩膏”、“酌予宽免”。这样一来,曹家人的前朝孽债,最终得以勾销了。那些行监管权的地方官也不再时时盯着他们家了。于是,他们终于可以重获些许自由。时小雪芹已满七岁,闲暇无事的时候,忠心耿耿的老仆在雪芹的央求下经家主允许,就把小雪芹带到各处走走看看。借着这种机会,他不断发现新的“天地”、新的知识、新的感受与领悟。当他走出蒜市口他家的小院时,他就发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四种不同的境界。往北走,是一个花儿市。那里有许多用丝绢绒等材料做成的精美首饰花朵以及凤鸟等吉祥物售卖,卖家们通常把这些物件高高地挂起来,以方便买者观赏,除了这些,还有妇女们日用的香粉脂膏等,花儿、脂儿、粉儿的,把个花儿市弄得一片芳馨艳丽。每次小雪芹一到此处游玩,便能领略到一种特异的感受,为他日后书写《红楼梦》中妇女题材提供了生活素材。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绣像红楼梦》藤花榭藏版


从曹家出来,在四周的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