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财经人物 > 福特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福特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福特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福特自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献给站在十字路口迷茫的2500万草根!经典青春励志读物,人生超正超正的正能量!

作者:(美)亨利·福特,姜成功译

出版社: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3-07-01

书籍编号:30153105

ISBN:978754841371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90558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财经人物

全书内容:

福特自传

(美)亨利·福特 著

姜成功 译

哈尔滨出版社

前言

“亨利·福特”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因为发明了对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福特汽车,他同时也被称为“美国汽车大王”。他是美国著名学者麦克·哈特所著书籍《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的唯一一个企业家。


福特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场主家庭,对机械发明的天赋是他与生俱来的。他在12岁时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机械坊;15岁时就制作了一台内燃机;45岁时在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T型车”。


“T型车”的诞生预示着世界上终于有了普通百姓能够使用的汽车。然而更重要的是,此后世界汽车工业革命之路也随之开启。福特汽车不仅被用于日常交通所需,还经常参与各种汽车比赛,福特“T型车”战果累累,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直到1913年,福特因为不满比赛规则而退出各种比赛,但那时候的福特汽车,就算不用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战果也已经被公众认可了。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又取得了一项新创举——建立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的工作模式。之后,流水线便成为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不可取代的一种生产模式。在流水线模式下,福特汽车的生产量打破了世界纪录,他们生产出了1500万辆汽车,时至今日都未曾有汽车公司能将其纪录打破。


福特在那个时期所创造出的成绩,到后来被一些社会理论学家称为“福特主义”,可见其影响力之巨大,因为福特为近代社会和文化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1999年,福特被《财富》杂志评为“20世纪商业巨人”,以此表彰福特以及福特汽车公司为社会做出的杰出贡献。


此外,福特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他建立了世界上最特别的学校与医院,并称自己是最不想有“慈善色彩”的慈善家。1936年,福特与儿子埃兹尔创建了美国福特基金会,该基金会在1950年就已成为一个带有国际性质的具有强大号召力的组织,为数之不尽的人带来了福音……

第一章 梦想改变自己,也改变世界

1.我有一个梦想,用发明改变世界


我没有想过,我的福特汽车竟然能生产出500万辆,为了纪念这一成就,我将第500万辆福特汽车放进了我的私人博物馆,将它和我30年前制造的第一辆“汽油马车”安置在了一起。当“第1辆”和“第500万辆”放在一起的时候,我看到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交会,如果说我的一生取得了还算令人满意的成就的话,那么我想这应该归功于儿时那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我出生在美国的密歇根州迪尔本,我的祖父是个爱尔兰人,由于家乡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所以他被迫逃亡到了美国。来到美国后,我的祖父便在迪尔本定居下来,他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80英亩的森林,凭借着勤劳,我的祖父在迪尔本娶妻生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我的祖父有五个儿子,不幸的是除了我父亲之外,他其余的几个儿子都在淘金的热潮中去了加利福尼亚州,最后全都没了音讯,有传言说他们都死在了一场暴乱之中。


比起其他兄弟来,我的父亲无疑是幸运的,他没有前往加州淘金,而是留在了祖父身边,他先是当过铁路工人,后来又成了一名木匠,成年之后他便在祖父的安排下和我的母亲玛丽结了婚。


1863年7月30号,我出生于迪尔本小镇福特家族的老宅中,我的童年大多数的时光都是在父亲的农场里度过的。那段岁月里有两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一件是我第一次见到蒸汽机车,另一件是我得到了一块坏的怀表。


有一次我跟父亲去底特律,在底特律火车站,我第一次见到了蒸汽机车。可能是见我的好奇心实在是太重了,车长允许我到火车上参观,这令我兴奋了很久。我至今还记得那辆蒸汽机车的样子,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不用马拉的交通工具,当它发动时,巨大的轰鸣声和喷出的蒸汽带给了我巨大的震撼。


回家后我也尝试做了一个小型“蒸汽火车”,我偷偷地从厨房里拿来两个水壶,又偷来一对雪橇,将两个水壶放在雪橇上,一个水壶里面灌满开水,另一个放满烧红的炭。在我的设想中,装满炭的水壶会给另一个壶中的水加热,喷出的蒸汽就能驱动雪橇前进了。


我将这个模型带到了学校,跟同学们说我见到的蒸汽火车是如何神奇,并用我的模型向他们演示。可是,由于装炭的水壶被我塞得太满了,空气不流通,结果它“砰”的一声炸开了。


炸开后的碎片四处飞散,我的嘴角被划伤了,我的一个同学也因此被击伤了头部。这件事发生后,我的父亲十分生气地打了我一顿,我的母亲却没有责怪我,而是鼓励我继续实验,并且告诉我一定要有十足的把握才可以给别人看自己的实验成果。


就在我看见蒸汽火车的同一年,我得到了人生中第一块怀表,尽管它是坏的,但还是令我兴奋了很久。自从得到了那块坏掉的怀表之后,我就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小零件,我希望能够将它修好。


13岁的时候,我终于将这块怀表修好了,而且它还能准确地报时,这让我十分高兴。之后,我就对精密机械,特别是钟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由精巧的齿轮和各种小零件组成的神奇玩意儿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


不过我的这一爱好却让家人遭了殃,为了了解各种钟表的内部构造,我将许多表都一一拆解开来,然后再将它们组装回去,当然重新组装后的钟表还能不能正常工作我就不敢保证了。所以那一阶段,只要家人们看到我,他们就像躲瘟神一样赶紧走远并且把自己的手表、怀表藏起来。还好,有一个叫阿德夫的德国长工愿意将自己的怀表贡献出来,让我将其拆解,还给我讲解其内部构造。


慢慢地,仅仅拆解家人的钟表已经无法满足我了,我开始偷偷地溜出家门,前往离家六公里的底特律,趴在钟表店的窗户上看钟表师傅修理钟表。久而久之,钟表师傅认识了我,不但将一些不能用的怀表送给我,还给我讲解了许多有关钟表的知识,并且手把手地教我如何组装钟表。


我记得当时我在钟表店往往一待就是一天,等天快黑了再跑回家去。回到家后,我也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摆弄那些表,不断地拆解、组装、拆解、组装……基本上每晚都忙到凌晨才睡觉。当然,这一切我都是背着家里人做的,而且还不能耽误白天的劳动。当我15岁的时候,只需一些简单的工具,我就几乎可以修好任何钟表了。


正是小时候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机械师想要真正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动手去拆了它,然后再组装它,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而忽略动手能力的人,永远都成不了优秀的机械师。


正是小时候参观蒸汽机车以及学习修理钟表这两件事,让我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我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制造一种能够自己行驶的交通工具,让人们驾驶着它,前往世界各个地方。

2.我要扬帆出海,不想一辈子待在农场


在我小的时候,迪尔本已经从最开始的那片野兽出没的原始丛林,发展成了一个人烟兴盛的小镇,我的父亲将周围90多亩的土地购买下来,开垦成一个小型农场。虽然小时候我们家的条件在当时还算过得去,但是作为家中的长子,我很小的时候就要在家中的农场跟随父母做工。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的工作主要是照顾家中饲养的奶牛、马、猪和鸡等家畜、家禽。我最讨厌的工作莫过于去鸡舍捡鸡蛋、打扫卫生,那里面的气味实在太糟糕了。但是如果我偷懒的话,立刻就会招来父亲的老拳,可能正是这些原因,让我对农场工作极其厌烦,甚至鸡肉和牛奶都会令我反胃。


这样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最终令我感到无比的厌倦,我不想一辈子待在农场里,而是希望能去城市从事和机械有关的工作。但是我的这一想法却引起了父亲的反对,他认为我作为家中的长子应该继承他的农场,这让我和他之间产生了不小的矛盾。


16岁那年,我再也无法忍受农场中枯燥的生活,于是我离家出走去了底特律,我想用实际行动告诉父亲,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师。离家的路上我就像是一个站在桅杆上瞭望无边大海的水手一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人生目标的向往。


到了底特律后,凭借着精湛的手艺,我很快就在一家机械厂里找到了一份工作,老板给我开出了每天一美元的工资,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薪水了。可是没有想到,仅仅在车厂干了六天我就被开除了。原因不是我偷懒,也不是我的工作做得不好,居然是因为我的工作做得太出色,甚至修好了许多老员工都修不好的机器。


一个16岁的青年竟然能修好他们修不好的东西,这样一来,那些老员工觉得很没有面子。于是,他们逼迫厂长辞退我,尽管厂长想留下我,但他更需要其他人,所以最后我只好卷着铺盖卷儿走人了。


没有了工作,我一下就陷入窘境,本来我离家出走的时候就没带多少钱,而且还在底特律租了一间房子,现在工作没有了,我的钱也快花光了。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只能给父亲写信,说明自己的情况。


收到信后,父亲很快就来到了底特律,在看到我已经没有希望做他的农场接班人后,父亲也就不再责备我了,他先是帮我偿还了房租,随后又托熟人帮我在一家黄铜厂找了份实习生的工作。


黄铜厂这份工作的薪水每周只有六美元,这家工厂还规定每个星期必须上够60个小时的班,但是为了解决眼前的“经济危机”,我还是接受了这个差事。半年之后,已经渡过了“经济危机”的我便向老板递交了辞呈,不仅因为薪水低、工作累,更是因为我觉得在这家生产阀门、汽笛的黄铜制造厂里学不到任何东西。


辞去了工作后,我依靠年少时学习到的修表技术,谋到了一份在钟表店里打工的工作。一直以来我就对钟表很感兴趣,所以钟表店的这份工作很合我的胃口。在钟表店打工的这段时间我开始思考,是否有办法制造出价格便宜的钟表,可以让更多的人有能力拥有。当时我有大批量生产钟表的计划,但我仔细一想生产这么多钟表又卖给谁呢,毕竟那个年代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钟表的,所以最后我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钟表店打了一段时间的零工之后,我又去了离家很近的造船厂工作。这里的工资很低,每周只有两美元,为此我不得不节衣缩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但是,就算是这样,我的日子过得还是很紧巴,每天只能以花生和葡萄干充饥。后来,我发明了一种吃杂草的方法,我先买来便宜的大豆面包,然后将一种可食用的杂草切碎,做成杂草三明治充饥。


我之所以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样一份工资如此之低的工作,全是因为对机械的喜爱。在造船厂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我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机械,尤其是船上的蒸汽机,更是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通过深入的研究,我发现蒸汽机作为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动机其实并不理想,首先它过于庞大,其次它的工作效率也很低。就在这时,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个想法:发明一种更轻便的发动机。


于是在造船厂工作期间,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发明创造上,按照我的设想,我要制造出一种体积更小、动力更强劲的蒸汽机来。但是我的实验全都失败了,最后我才明白,我之所以会失败,全是因为受蒸汽机本身的条件所限制,想要有更好的发动机,就要跳出蒸汽机的限制,寻找新的能源。已经将蒸汽机的结构摸得一清二楚的我,再次辞职,离开了我工作了两年之久的造船厂。


离开船厂后,我并没有急着找新工作,而是回家小住了一段时间,在帮助父亲打理农场之余,我依旧没有停止对机械的研究,同时还尝试动手制造了一个简单的驱动装置。之后,我在西屋公司的代理机构当了一名机械专家,负责装配和修理的工作。


在西屋公司的那段日子里,我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摆弄各种机器零部件上。有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永动机”的文章,文章写道:“发光气体在发动机中运行,有一个大汽缸,动力是间歇性供给的,因此需要一个特别大的飞轮。”无数事实早已证明,“永动机”这种东西不过是痴人说梦,但是这篇文章却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我突发奇想地意识到,如果将“发光气体”换成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的汽油的话,那么这台发动机就能产生强大的动力。我的这一想法正是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尽管当时内燃机已经发明,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看好这个新鲜玩意儿,当时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这台“垃圾”竟然会掀开人类历史上的新篇章。

3.做了100次实验,我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了


在西屋公司工作的那段日子里,让我更加坚定了蒸汽机已经落伍的看法,当我确信在这里已经无法学到更多的东西之后,便毅然决然地再次辞职。不久之后,我又回到了父亲的农场,当然我这次回来可不是为了务农的,而是回来做实验的,在这期间我还结识了我的妻子克拉拉,并且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我回家之后,父亲许诺,如果我愿意放弃当一名机械师的理想的话,他便会给我40亩的森林,尽管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弃理想,但是当时我急需用钱,为了渡过难关,便违心地答应了父亲提出的条件,这件事令我内疚了许多年。


得到了父亲给的森林之后,我做了一架风车、一台便携式马达用来伐木,在砍下了第一批木料盖起了一座属于我自己的木屋之后,我便正式成为了一名出售木材的小商人,赚到的钱被我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用来维持生计,另一部分则拿来作为研究发动机的经费。


经过无数次实验之后,我终于研制出了一台单缸内燃机,这着实令我兴奋了一阵子,但是很快我就发现,单缸内燃机的功率太小了,想用它来驱动“不用马的马车”,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我需要的是继续研究,生产一台功率更大的双缸发动机。


就在我一心一意想要发明出双缸发动机的同时,底特律的爱迪生照明公司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他们为我提供了一份工程师和机械师的工作。爱迪生照明公司在当地拥有两个发电厂,供应底特律1200户人家的用电,我在公司担任修理蒸汽引擎的工作,月工资有45美元,这比在农场的收入要高,于是我对这份工作动心了。


当然,接受爱迪生照明公司的工作并不仅仅是因为那份诱人的薪水,更因为我想在爱迪生照明公司学习到更多关于电力方面的知识。没有经过太多的考虑,我便接受了这份工作。


不久之后我和妻子就去了底特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被升为工程师,负责火力发电机部门,而且月工资也涨到了100美元。这段时间,所有晚上以及周末的时间都被我用在了内燃机的发明上面。


就在这期间,克拉拉为我生下了唯一的儿子,这令我的生活再次变得窘迫起来。为了孩子,也为了全心支持我的妻子,我决定每晚抽出一定时间去教书,这样每天能带给我五美元的收入。


就在教书的这段时间,我认识了一位来自德国的学生,这名德国学生能帮我翻译德语杂志,当时德国的重工业比较发达,有许多相关的德语文章都是我所需要的。我还在公司找到了一名志同道合的工程师,这名工程师对制造内燃机也很感兴趣。就这样,我和我的同事、学生,组成了一个三个人的研究小组,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凑在一起做实验。


就在我研制内燃机有些进展的时候,底特律的报纸上发布了一篇公告,称“昨晚,本市第一辆无马马车出现了,马达的动力为3马力,车重590斤”。这辆车由蒸汽机驱动,它由底特律的一位退役将军之子制造,说起来这个人和我还是相识的。当这辆“蒸汽马车”试行的时候,我踩着自行车跟在后面,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无马马车”的运行。


这一次的经历让我很激动,我决定除了制造一个内燃机外,还要用自己制造的发动机作为引擎制造一辆汽车。之后,我的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制造引擎和汽车上,我计划在汽车上附加皮带式变速装置,为此我还特别购买了十英尺长的锁链,再加上其他投入,我攒下的钱已经所剩无几。


克拉拉对这一切很是担心,她除了每晚对着账本精打细算以外,平时还做一些散工贴补家用。我很庆幸我有这样的妻子,我的生活里不能没有她,就如同我的生活里不能没有机械一样。不过,就算这样,家里的情况也很不好,积蓄全部被我用来做研究,而且我还不断在外面借钱买材料,这令我们债台高筑,生活都只能勉强维持下去。


付出终究会有回报的,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之后,我终于制造出了一台令自己满意的内燃机。不久之后,我又参照了蒸汽拖拉机的做法,组装出了我的第一辆汽车。


我清晰地记得那是1896年6月4号,清晨的时候我把汽车弄到大街上,当它发动后,巨大的引擎轰鸣声引来了许多观众,人们纷纷起来观看这个奇怪的“汽油马车”。


我的第一辆汽车其实并不完美,它的时速只有20英里左右,更令人痛苦的是它没有倒挡,如果一不小心开进了死胡同,则需要两三个人把车子抬起来转一圈才能掉转方向。


最悲剧的是,我在组装这台汽车的时候忽略了冷却问题,没有为它安装冷却装置,以至于发动一会儿就要在原地停一段时间,让空气将发动机冷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我又在发动机附近加装了一个水箱。


这台汽车上的种种缺点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充分的计划,想到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然后再一步一步地执行,完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将工作做到最好。否则,工作结束后再去修补,就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

4.不要高薪要事业,与偶像爱迪生说再见


我制造出的内燃机汽车在底特律还是第一辆,很长时间内也是唯一的一辆,这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久而久之它却给其他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首先,汽车的声音太大,很容易惊吓到路上的马匹;其次,每当我开着汽车出去的时候,都会造成很长时间的交通堵塞,因为总有一大群人围着观看。


就在我的汽车试行成功的一个月后,爱迪生照明公司召开了年会,我作为总工程师和底特律分厂经理一同前往年会现场。年会上,分厂经理将我介绍给爱迪生先生,让我阐述我的内燃机引擎的想法。我是第一次见到我的偶像,我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都曾对他深深地崇拜过,因为他不仅是一位发明家,更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


我与爱迪生先生交谈甚欢,他询问了我有关自制内燃机的事情,我则向他请教了许多发明上的心得。谈话结束后,爱迪生先生对我的内燃机赞许有加,他表示愿意提供给我更好的平台,让我去发挥特长。


回家后,我开始着手研制第二辆汽车。我将第一辆汽车以2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商人,因为制作第二辆汽车需要经费。不过,很快我就买回了这辆汽车,并将它一直存放在我的收藏室里,如今它已经成了我的汽车博物馆中最古老的展品。


经过两年的“奋战”,我制造出了我的第二辆汽车,相对第一辆汽车来说,第二辆汽车的重量更轻,马力也更大,除此之外我还为汽车的发动机加装了保护措施。只不过,它与第一辆汽车一样,采用的是传送带驱动装置,天气一热,这样的驱动装置就很容易产生问题。在后来生产的汽车中我便放弃了传送带,改用齿轮进行传动,相对来说,齿轮的性价比更高些,也让驱动装置变得更小。


第二辆汽车面世之后,我经常开着它在城市之间穿梭,为了方便开车出行,我还专门向市长申请了一个驾驶执照,并邀请市长乘坐我的汽车外出郊游。坐上汽车的市长十分开心,高兴之余他建议我组建一个汽车公司,他相信那样做的话一定会大获成功。


不过我并没有接受市长的建议,我希望留在爱迪生公司继续学一些电气方面的知识。之后的时间里,我依然在爱迪生照明公司任职,上次和爱迪生见面后,我的年薪已经涨到了1900美元。1899年,爱迪生照明公司想提升我为公司总监,负责公司新项目的研发工作,虽然待遇很好,但爱迪生照明公司要求我放弃内燃机的研究,把精力放在符合公司利益的地方。


当时我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自己的汽车之旅,放弃高薪职位;一条是享受高薪,受到偶像的关照,但要放弃坚持许久的梦想。我不可能会放弃梦想,哪怕是爱迪生先生亲自邀请我也不会。在我看来,汽车事业大有可为,将来的世界会是一个汽车的世界。


虽然我去意已决,但现实是残酷的,当时我没有太多的积蓄,家里的钱大多被我用在发明汽车上,如果放弃这份工作,很可能让妻儿跟着我一起吃苦。这时,我的妻子克拉拉再次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她对我说,愿意无条件地支持我去追逐梦想,哪怕跟着我吃苦也在所不惜。在妻子的支持下,最后我向爱迪生照明公司提出辞职,离开了那里。


幸运的是,我离开公司后不久,就收到几个当地富翁的来信,他们愿意出资建立一家汽车公司,邀请我担任公司总工程师,不需要我出一分钱,还会赠与我若干股份。对于这个建议,我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不但解决了我的生活问题,还能让我投入到我所热爱的事业中去,可谓是两全其美。


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叫底特律汽车公司,我接到的第一笔生意是向邮局提供四辆汽车,要求两个月之内完成,为此我雇佣了150名员工。可两个月后,我连一辆汽车都没有造出来,倒不是因为制造汽车太难,只是我对规模化生产没有一点儿经验,导致制造过程中错误百出,不是零件的规格不正确,就是设计需要重新修改,总之没有一件事情是顺利的。


虽然最后我还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这份工作根本不适合我。尽管现在从事的是汽车制造,但公司的计划和我最初的理念是完全相反的,我希望制造大量适合公众使用的汽车,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但是公司投资商的兴趣却全都在眼前的利益上,他们的目的是尽量从每一辆汽车上获取最大的价值,这样做只会让汽车沦为有钱人的玩具。


对于这样的经营方式我不能认同,在我看来,一家公司仅仅赚钱是不够的,还要提供更好的生产方式,一件东西的价值并不是它能挣多少钱,而是它能为大众提供多少服务,服务多了挣的钱自然也就多了。


我在底特律汽车公司干了三年左右,就辞职不干了,底特律汽车公司在我离开后也被一名叫里兰德的人收购了,公司名称也换了,叫作凯迪拉克。


离开底特律汽车公司后,我开始思考作为新兴商品的汽车,背后的产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经过一年多的思考,我发现无论何时,如果一个人可以把他的工作做得很好,他就应该会因此获得回报,利润和金钱自然会接踵而来。一个企业应该从小的地方做起,才能逐渐地发展壮大;没有积累就意味着浪费时间,意味着这个企业并不适合在这一行业中生存。


在当时的汽车行业,主流的倾向是只要卖出去就算是成功,至于汽车卖出去后的事情并不重要。但是我却认为,将汽车卖出去仅仅是汽车行业中的一个组成环节而已,只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

5.汽车的“速度”决定事业的激情


尽管为广大公众生产实用的汽车一直以来都我的目标,但是在汽车发明之初,它依旧只是被当作一种奢侈品,根本无法让大众有强烈的购买欲。对于汽车这种交通工具来说,人们对它的认识也越来越偏离其应有的价值,没有人注重汽车的功能,而是对它的速度大为好奇。就在我制造出第一辆汽车的时候,欧洲的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已经由如何生产更好的汽车,转为如何制造速度更快的汽车了。


此时,赛车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一时间它代替了赛马,成为富翁和平民最为欢迎的娱乐消费方式,男人们纷纷投下巨额赌注,女人们则将赛车场变成了展示时髦衣着的社交聚会场所。


早在1887年,法国的《汽车》杂志社就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场汽车比赛,虽然当时只有两人参赛,开的还是蒸汽机车,但是依旧受到了人们的追捧。1895年6月,巴黎又举办了一场长距离赛车比赛,最早使用汽油的汽车参加了比赛,结果证明,汽油车要比蒸汽车强很多。同年,美国也举办了第一场汽车赛,冠军得到的奖金为2000美元,这在当时算得上是很高级别的赛事了。


虽然我对当时汽车的发展方向并不赞成,一味地追求速度会导致汽车真正的功能遭到忽视,这对汽车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但当时的现状就是这样让人无奈,大多数人认为,一辆汽车的好坏应该和速度成正比,而在赛车比赛中取得胜利,无疑是证明汽车优劣的最佳方式。所以为了证明我的汽车,我也参加了赛车比赛。


当时美国最有名的赛车手是亚历山大·温顿,他是曾驾驶自己的赛车挑战欧洲的世界级赛车手。我得知他即将参加在底特律郊外举行的一场赛车比赛,便也报名了这场比赛,想和这位美国最有名的车手一决高下。


1901年10月10日,我驾驶着花费5000美元制造的赛车出现在底特律郊外。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赛车比赛,为此我还邀请了我的好友和我一起参赛,我想让他帮我弥补一下经验上的不足。因为要最大程度上减轻重量,我设计的汽车只有一个座位,所以在比赛中我的朋友只能蹲在我旁边。


那场比赛总共有三个选手参加,因为另一名选手的油箱漏油,所以他弃权了。这样,比赛就成为我和温顿之间的角逐。当时围观的人很多,他们不停地为我们呐喊助威。比赛开始后,温顿领先于我,因为他的过弯技巧要比我好很多。但是,快到终点的时候,他的车突然冒烟,然后抛锚了,这样一来,冠军就是我了。


这场比赛虽然让我在底特律名声大噪,但根本不足以起到在全美国宣传的作用。于是,比赛后我和朋友一起研制更大马力的汽车,以参加全美最负盛名的“挑战杯”汽车赛。1903年,我制造了两辆汽车,它们很相似,都采用四个大汽缸、80马力的发动机,这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仅仅是发动的声音,就足以让人的耳朵发疼。


我把其中一辆命名为“999”号,另外一辆则称为“飞箭”号,本来我打算自己驾驶“999”号参赛,但试驾了一次之后,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它的速度实在太恐怖了。我的好友为我介绍了一个人,他是一名职业自行车手。虽然他从未驾驶过汽车,但是靠着勇气和胆量,他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学会了如何驾驶那辆在当时看来速度超快的汽车。就这样,他驾驶着我的“999”号参加了那场规模宏大的汽车比赛,并且一路过关斩将。


我记得“挑战杯”决赛的时候,我又和温顿碰面了,他驾驶着他的新车“子弹”号也进入决赛。那是一场全程五英里的比赛,一共有五人参加,最后我的“999”号大获全胜,它甚至将第二名甩了有半英里之远。“999”号完成了它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