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归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普京归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采文著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01
书籍编号:30156563
ISBN:978754841009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38563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军政领袖
普京归来
采文 编著
哈尔滨出版社
主要人物介绍
全名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出生日期 1952年10月7日
出生地 圣彼得堡
昵称 沃洛佳
血型 A型
星座 天秤座
身高 1.70米
职业 2000—2008年任俄罗斯总统,2008—2012年任俄罗斯总理,2012年再度当选俄罗斯总统
毕业大学 列宁格勒大学(原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专业 法律
学历 经济学博士
毕业论文 论国际法中的最惠国原则
家庭 妻子柳德米拉,女儿玛莎和卡佳
爱好 柔道,桑勃式摔跤,山地滑雪,游泳,马术,漂流
专长 精通德语,熟练驾驶各种车辆及直升机,出色使用各种枪械
最敬重的人 彼得大帝
最喜爱的作家 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
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我的男友打了一场架,
打得遍体鳞伤,
喝得酩酊大醉又沉沦毒海。
他简直令我无法忍让,
我把他逐离我的身旁,
我如今想要一个像普京的人。
昨天我在新闻上看到了他的身影,
他说,这个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
他是那么具有说服力,
使我下定决心想要:
一个像普京的人,
一个像普京强而有力的人,
一个像普京不酗酒的人,
一个像普京不使我伤心的人,
一个像普京不会舍我而去的人。
2002年8月初的一天,俄罗斯电台的两名保安在电台大门口无聊地来回踱步,从远处匆匆走来一名陌生男子。他来到大门口,停在其中一位保安面前,不紧不慢地从衣兜里掏出一盒录音带,然后对保安说:“麻烦你转交台长。”那位保安不敢怠慢,立即把录音带送进台长办公室,并把接到录音带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台长也觉得纳闷儿,便请手下人去放一放,听听录音带上究竟录了些什么东西。工作人员把录音带放进播放器,里面很快便飘出了美妙的歌声。
这首歌是三个女孩的合唱,内容是失恋女孩诉说要找一个像普京一样的男朋友,它不仅曲调优美,歌词也朗朗上口,令人过耳不忘。最有趣的是,这首歌有一个“抓人”的歌名——《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纵观历史,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公民用这种方式来歌颂自己的领导人。论长相,普京绝不是那种让人一见钟情的美男子,但他却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俄罗斯妇女的心目中,普京是全俄最性感、最有魅力的男人。
只要普京总统在电视上一露面,俄罗斯一些妇女就肯定要和丈夫争夺电视频道的控制权,丈夫即便是在看精彩的足球赛转播,也只得忍痛割爱。许多俄罗斯人用普京的名字给孩子取名,普京到过的地方也都成了旅游热点项目。
在普京刚刚执掌俄罗斯不久,俄罗斯就已形成一种“普京热”。而在此之前,莫斯科一座艺术馆内就已经出现了普京的画像挂历,后来这挂历上市出售。随后曾以普京的名字命名并以普京形象制作的套娃,也摆满了莫斯科的大街小巷。仿佛只是一夜时间,俄罗斯遍地都是关于普京的称赞与议论。至于普京的家庭生活、爱情、生活习惯,更早已成为所有媒体关注的对象和大小报刊的热门话题。
即使是他的夫人,也被媒体竞相追逐。《泰晤士报》的记者在电话采访柳德米拉时“套”出了她炖鱼汤的秘方,而从这以后,这种鱼汤就被命名为“普京的耳朵”。
据说,“普京的耳朵”口味基本类似传统的俄罗斯炖鱼汤。其原料有一大堆,包括一条梭鱼、一条鳕鱼、一些马铃薯、胡萝卜、鸡蛋、西红柿、橘子皮、芹菜、洋葱、辣椒等等。
其实,把这道菜命名为“普京的耳朵”并非特例,在俄罗斯,“普京”品牌几乎随处可见。俄罗斯人崇拜普京,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但普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依然无人敢说自己能读懂他。他带着克格勃的神秘色彩现身于公众视线,而且始终展示着这种超常规的神秘:他会在大选前出人意料地解散议会,也会突然出现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和那里的农民一起游泳;他会在一夜间将不听话的俄罗斯首富投入大牢,也会在车臣总统遇害后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他会让堂弟加盟大公司当上高层,也会邀请美国前财政部长埃文斯出任俄罗斯一家国有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他很少对自己做解释,谈起工作来却妙语连珠。
俄罗斯人很庆幸他们如今能够拥有一位精明强干的世界级领袖。普通的俄罗斯姑娘愿以普京为样板去找寻自己的情人,这至少表明普京得到了来自俄罗斯社会最基层的支持和欢迎。应该说,这是苏联解体后经历10年苦难的俄罗斯人和普京总统自己都感到幸运的事情,特别是在俄罗斯政治转型的路途上。普京从俄罗斯历史上继承了两句名言:第一,“我不生气”;第二,“给我20年,我还给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这两句话都是俄罗斯一代天骄彼得大帝说的。
普京正在俄罗斯书写着神话,朦胧的前景凝集着俄罗斯人的期待和想象。或许,正是因为并不知道将被普京带向何方,人们才如此踏实地跟他走。神秘,的确是一种力量。好一个神秘普京!好一派俄罗斯奇景!
第一章 名不见经传的起点
●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应当进行回击。瞬间!
●如果你想要成为胜者,那么在任何一次对打中,都要咬牙坚持到底。
——普京谈“打架哲学”
传奇圣彼得堡
最早知道圣彼得堡,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夜》。那发生在白夜特定环境中的别样爱情故事,为这座遥远的异国城市蒙上了一层浪漫、忧郁的色彩。
在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阅读七遍描述圣彼得堡的文字,不如亲眼看一下这座城市。”还有一种说法:“没到过圣彼得堡就不算真正去过俄罗斯。”这座城市本身就是明朗天空下的一座博物馆,云集了众多杰出的宫廷和教堂建筑,雕塑、花园、公园随处可见。看到这一切,会让人想起果戈理的话语:圣彼得堡像是很讲究穿戴的绅士、贵妇人一样,到处都是镜子——这边是涅瓦河,那边是芬兰湾。
1703年5月27日,俄历5月16日,31岁的彼得大帝在涅瓦河畔的一片沼泽地上,开始兴建旨在打开俄国海洋通道的城堡。10天前,俄国的舰队史无前例地打败了瑞典人,他需要在波罗的海之滨建立牢固的据点,更需要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
这个城堡后来很快变成了城市,这个城市又很快变成了俄罗斯的首都。第二年,彼得大帝就在信中称他的新城为“首都圣彼得堡”。1712年,他发布了从莫斯科迁都圣彼得堡的通告。彼得大帝以他钢铁般的意志改造了俄罗斯。普希金说,大自然注定我们要在这里通过一扇窗户迅速踏上欧洲。
但是这座300岁的城市,也曾经差点夭折,彼得大帝的儿子艾雷希斯最大的心愿是继位后荒废掉圣彼得堡。彼得知道以后,判处他儿子死刑,并亲自打了第一鞭,40鞭后,王位继承人失去了性命。他令世人发指,而圣彼得堡则得以继续生存。
1866年,清朝第一个使节斌椿访俄,当时为俄首都的圣彼得堡已经是著名的大都会了,他曾写道:“圣彼得堡,乃俄国都城也,人烟辏集,街衢宽阔,周五十里,楼阁高峻,宫殿辉煌……”
圣彼得堡这个名字注定与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作曲家、艺术家联系在一起:普希金、柴可夫斯基、列宾、叶赛宁……1914年,圣彼得堡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去世后,这个城市的名字又改为列宁格勒。苏联解体后,1991年,列宁格勒的居民投票恢复了此城最初的名字。
1952年10月7日,即斯大林去世的前一年,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降生在圣彼得堡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
弗拉基米尔——一个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一样的名字。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其传奇色彩和魅力竟一度盖过了列宁。
普京曾有两个哥哥,都是幼年早夭。一个刚出生几个月就死了,另一个在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死于白喉。母亲直到41岁时才生下他这个独苗,父母自然视他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父亲为他起名弗拉基米尔,意为“支配世界”,显然是对他寄予厚望。而亲朋邻居都管普京叫“迟来的孩子”,昵称沃洛佳。
普京的母亲产后时常有病,身体虚弱。因此,普京一生下来便由其叔父抚养,一直到他5岁。
叔父家境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算是中产阶级,所以普京不用小小年纪就上街卖报纸,滚煤球,也不用怕饿死冻死,但是死神却似乎一直在暗中注视着他。
在普京长到3岁的时候,叔父带着他去钓鱼。普京便趴在叔父的脖子上看鱼儿怎样在水里嬉闹,怎样上钩。时间一长,叔父感觉脖子有些发酸,下意识地扭了扭脖子。这一扭可不要紧,普京来了个倒栽葱,扑通一声掉到了河里。叔父大惊,慌忙撂下鱼竿,跳到河里去救普京。不想普京已经沉到了河底,遍寻不着。正在叔父绝望的时候,普京自己却忽然浮出了水面,居然好端端的,只是在不住地打冷战,一个劲儿喘着粗气。
5岁那年,普京和父母一起住进了机车厂的家属大杂院。这是圣彼得堡中心斯科夫胡同一栋5层楼的旧房子,这楼很简陋,没热水,没洗澡间,厨房很小,还是公用的。楼梯一侧有锈迹斑斑的铁栏杆。楼道里经常有好多老鼠出没。
上小学之前,普京只能在大院里玩。如果去外边玩,他的妈妈不放心,她常常从窗户探出身,问:“沃洛佳,你在院子里吗?”当时,父母对普京看得很紧,未经他们许可,是不能随便走出这大院的。然而,外面的世界对孩子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有时普京也会偷偷地溜出大院,不理会这些禁令。
五六岁时,普京第一次悄悄地走到他家附近的一条大街上。这天正好是“五一”节,他好奇地向四面张望。街上人山人海,一片欢腾,热闹非凡。他呆呆地看着眼前欢天喜地的景象,不知为什么开始有点害怕起来,于是赶紧往家跑,但他迷路了,不知道在街上转了多少圈,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的家。
再稍大一点,普京的胆子就越来越大了。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小伙伴怂恿普京一起出去玩,他俩没有告诉父母就一起离开了家。
两人乘上一列不知开往哪里的火车,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下的火车,完全迷了路。当时天很冷,地上的冰很厚,两人冻得直发抖。幸好带着火柴,于是就点起篝火。没吃没喝,他们俩都冻僵了,饿坏了。
好不容易在那里撑过了一夜。第二天,一位好心的阿姨领他们去她家吃了点儿东西,问清了他们的地址,把他们送上火车,他们才安全地回了家。
回家后,父亲勃然大怒,毫不留情地用皮带回应了他的“壮举”——给了他一顿暴揍,还险些把他送进少年教养所。从那以后,普京再也不敢随便出远门了。
打架打出的爱情
2000年初,当普京正在准备总统大选时,摩尔多瓦共和国的报纸《独立摩尔多瓦》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普京是我们摩尔多瓦人》。
摩尔多瓦是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之间的一个小国,历史上曾经是罗马尼亚的一部分,1940年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独立,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其中超过六成是摩尔多瓦人。
该报称,普京的祖先是摩尔多瓦大公的卫兵弗拉德·普京内。有一次,彼得一世与摩尔多瓦大公在一次旅途中,一名土耳其刺客前来行刺,普京内挺身而出与刺客展开英勇搏斗,最终将刺客擒住,救了彼得一世和摩尔多瓦大公。彼得一世对这位勇士很感激,想报答他。当他得知普京内的名字之后笑了,建议他更名为普京,并且留这名卫兵在自己身边,还封他为上尉,赏了一块封地,这个地方就叫普京诺。后来弗拉德·普京和一位俄国姑娘结婚,并先后生有6个孩子,他的后代一直住在圣彼得堡。
普京的祖父斯皮里顿·伊万诺维奇·普京是弗拉德·普京的第三子,他12岁就进入当地的一家小饭馆当学徒,后来成为一名出色的厨师。他有着光荣而不平凡的履历。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由于厨艺精湛,他被调往莫斯科郊区格尔克镇工作,为当时住在那里的革命领袖列宁及其家人做饭。列宁逝世后,他被调往斯大林的一个别墅,并在那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退休后,他在莫斯科市委伊林斯科耶休养所又当了好多年厨师。
普京的父亲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出生于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祖父曾带全家到特维尔州乡下的波米诺沃村躲避饥荒。普京的母亲玛丽娅·伊万诺夫娜·普京娜居住在附近另一个叫扎列奇耶的小村庄里。两个村庄相距不到四公里,总共不过100来户人家。两人就在那里相识并结婚的。
据后来普京自己讲,父母的结合主要是出于爱情。还有,父亲很快就要应征入伍,为了彼此有个保证,两个人很快就结婚了。
普京的说法和流传在那个乡村中的说法有着巨大的差别。另一种说法是,斯皮里多诺维奇年轻时脾气非常暴躁。有一次,村里的一群姑娘在伊万诺夫娜家聚会,很晚的时候,斯皮里多诺维奇也来了。大家都知道他是无赖,因此不想放他进屋。但是,他还是强行冲了进去,并且把伊万诺夫娜的眼睛打坏了。
后来,伊万诺夫娜的爸爸把斯皮里多诺维奇叫到了自己家,并对他说,“你娶了我的女儿吧,她现在这个样子谁还会娶她呢?”
普京的父亲意识到自己对伊万诺夫娜做了什么,他深感惭愧,并正式向伊万诺夫娜求婚。
婚后第4年,他们移居列宁格勒,住在城郊。母亲进工厂上班,父亲在潜艇舰队服役。战争开始后,父亲上了前线,母亲则留在家里带孩子。
普京回忆道:“父亲被分配到人民内务委员会歼敌营,这个营主要负责在德军敌后从事颠覆破坏活动,他们班里共有28个人,他们曾潜伏到金吉谢普市郊成功炸毁了敌人的弹药库。一次,食品没有了,他们到当地居民爱沙尼亚人家里去,后者给了他们吃的,然后就向德国人报告出卖了他们。德国人从各个方向包围了他们,幸存的队员退回前线。父亲埋头藏在一处沼泽中,通过芦苇管呼吸,直到德军派出搜索他们的军犬从身边走过去。28人中只有4人生还。”
后来,斯皮里多诺维奇在前线受了重伤,腿部中弹,被送往列宁格勒野战医院救治。伊万诺夫娜经常到医院去照料他,两人共吃斯皮里多诺维奇的病号饭。正是那点救命的口粮,才让伊万诺夫娜活了下来。
后来医护人员发现了这个秘密,就禁止伊万诺夫娜来医院探望丈夫。在那个极端艰难的封锁期内,斯皮里多诺维奇很不放心妻子,就请假回家看看。结果,当他回到家时,发现丧葬人员正向外抬尸体,并在一些尸体中间发现了伊万诺夫娜。斯皮里多诺维奇大惊,扑上前去,发现妻子还活着,但已失去了知觉。他立马强迫丧葬人员把她抬回家,悉心照料,终于使妻子醒了过来。
斯皮里多诺维奇退伍后回到家乡,在一家工厂里工作了一辈子。他腿上一直留有榴弹的小碎片,每当天气出现反常,他连走路都很困难。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间谍
普京家的影集里有一张他刚上学时的照片:身穿活像是军装一样的旧式灰色校服,端一盆花站着。成年后普京已不记得,当年他为什么不是拿一束鲜花,而是偏偏端着一盆花。
普京是不大愿意上学的,他更喜欢同小朋友整天在大院里玩儿,但又不得不被迫走进校门。从一年级到八年级,他都是在第193中学上学。学校离家很近,和他家在同一条胡同,步行不足10分钟就可以到达。虽然学校很近,但是第一节课小普京还是经常迟到。所以到了冬天,即使再冷,普京也不敢多穿。为了节省时间,避免迟到,他从不穿大衣。按照他现在的说法来讲就是:因为大衣太重,严重影响了他跑步的速度。还有,穿着大衣跑到学校,然后再脱掉它,这需要很多时间。通常他就像子弹一样射到学校,立刻坐到桌子后面。
在校方看来,小时候的普京并不是他们所期盼的乖孩子。
学校生活对普京来说也没什么吸引力,他的成绩都是中等。学校离家不远,自家的院子就是可靠的避难所,不想上课的时候,他就跑回家。
普京不是个听话的学生,学校制定的那些规章制度对他来说几乎形同虚设。为了追求“自由”,他带头上课捣乱,成了班上的问题学生;此外,他还经常和其他同学打架,不过几架打下来,他倒成了班里的“孩子王”。
普京第一次挨打,就悟出了一个受用终生的道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收获。普京回忆时提到:“当时我感到很委屈。打我的那小子看上去是个瘦猴儿。不过,我很快便明白了,他年龄比我大,力气也比我大得多。对我来说,这件事不啻是街头‘大学校’给我上的很重要的一课,由此使我得到一次获益匪浅的教训。”
“我从这一教训中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首先,是我做的不对。当时,那孩子只是对我说了句什么,而我却很粗鲁地把他给顶了回去,那话简直能把人噎死。实际上,我这样欺负人家是毫无道理的。因此,我当场就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第二,如果当时站在我面前的是个人高马大的壮汉,也许我就不会对他这样粗暴了。因为这孩子一眼看上去瘦骨伶仃,我才觉得可以对他撒野。但等我吃了苦头以后,我才明白,不论对谁都不能这样做,对任何人都应当尊重。这是一次很好的、有‘示范意义’的教训!
第三,我明白了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我对错与否,只要能进行还击,就都应当是强者。可那孩子根本就没给我任何还击的希望。根本就没有希望!
第四,我应该时刻作好准备,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应当进行回击。瞬间!
总的来说,我打架并没有什么鲁莽和过火的举动。不过,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如果你想要成为胜者,那么在任何一次对打中,都要咬牙坚持到底。”
此外,普京还明确意识到,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卷入冲突。但一旦有什么情况发生,就应假定无路可退,因而必须斗争到底。原则上说,这一公认的准则是此后克格勃教给他的,但早在孩提时代他在多次打架中对此就已经烂熟于胸了。
此后,在克格勃的工作中,普京还掌握了另外一条准则:如果你不准备动武,你就不要拿起武器,不应该随意恫吓别人。只有在你决定开枪的时候,才需掏出手枪。小时候在街头需用拳头明确他与小伙伴们之间的关系时,他就是这样做的。一旦你下决心打这一架,那你就要坚持到最后。换句话说,不打则已,打则必赢!
普京不仅特别好动,而且特别喜欢和别人争个高低,喜欢和别人打赌。有一次,他和一个同学打赌,说自己能悬挂在学校5层楼阳台的护栏上。在同学们众目睽睽之下,普京双手利索地抓住阳台护栏并把身体挂在外面,而且还爬上了房顶,然后又跳到另外一个教室的阳台上。这一连串的惊险动作让在场的师生们目瞪口呆。
普京升到5年级后,学校的德语老师维拉·德米特里耶夫娜·古列维奇开始担任他的班主任,并一直当到8年级,直至送他毕业。对于普京的顽皮,维拉老师早有耳闻:
在上小学的前五年里,11岁的普京屡次顶撞体育老师,还撕毁数学课的家庭作业,考试时与一位名叫波甘达夫的同学传纸条,结果被老师当场抓获,挨了一顿批。另外,他还经常和学校的体育老师打架,尽管他后来成为了柔道冠军,但是那个时候肯定不是老师的对手。还有一次,普京因为忘了穿校服,结果被老师赶出了课堂。另有一次,普京和一位年纪比他大的同学打架,学校不得不把他父亲叫来,当着父亲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
而在普京的学生手册上,一位老师这样写道:“今天普京在上课前把黑板擦往同学身上砸去。”其他老师写的评语还包括“回家没有做数学作业”、“上音乐课时不听话”、“上课时大声说话”等等。
该手册记录普京当时的成绩也一点儿都算不上优秀。在苏联时代的五分制学习成绩中,他的算术和自然课只得了3分,而绘画更是只拿了2分。他唯一拿到5分的课程是历史,另外,他的操行课也拿了5分。
维拉老师在班上组织了一个德语小组,要求学生们踊跃报名。起初普京也报名了,但他很快就改变了主意,说什么也不想参加了。维拉问普京这是为什么,普京一脸严肃地回答道:“德国人重伤了我的爸爸,还杀害了我的奶奶和两个叔叔,我不学德语!”
维拉老师后来回忆道:“当时我不得不长时间同沃洛佳谈话,耐心地对他做说服工作。令我高兴的是,他最终还是答应报名学习德语了。当时我觉得沃洛佳是看我的脸面,他真像是帮了我一个大忙似的。”
一日,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目叫《我的理想》,普京交上来的作文本上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间谍,尽管全世界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会有任何好感,但是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发,我觉得间谍所作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在这篇作文中,普京还列举了一个著名苏联间谍的英雄事迹,论述了在苏美对峙的冷战期间间谍的重要作用。当老师翻开普京的作文本时,不禁呆住了,他万料不到这个年纪小小的顽童竟有如此志气。
政治时事宣传员
1999年10月,281中学举行50周年校庆。一天,有人打电话到校长接待室问:“你们邀请普京了吗?”起初学校不相信,等翻出过去的材料,才发现弗拉基米尔·普京,也就是俄罗斯时任总理,确实是1970年该校的毕业生。历史教师塔玛拉·斯捷利马霍娃说:“我们没敢邀请他,没给他发电报,我们是个小单位。也许他会自己想起校庆。”
教十年级8班社会学课的塔玛拉·季诺维也夫娜还依稀记得当年的普京。她说:“谁能记住那么多学生呢?那些明星学生或需要特别费心的学生也许还能记住,而普京是个很普通的男孩子。那年我们有6个毕业班,每班平均40个人,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记得。”
就是由于这种“不显眼”,才使得有关普京中学时代的一些传闻不胫而走。一位从未教过普京的老师在俄罗斯电视台《总结》节目中说,普京好像借过塔玛拉·季诺维也夫娜老师一本书,但一直没还。据说,那是本关于间谍的书,普京读得入了迷,后来就加入了克格勃……
但季诺维也夫娜否认了这种说法:“书丢了。我不记得到底谁借去了。现在学校里都在开玩笑,说你就等着总理派直升机给你送书来吧……”
就是这样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读完8年级后转入281中学。与小学时相同,普京留给老师的印象并不深刻,许多教过他的老师都想不起他来,即使有想起他来的老师,也只是惊讶,“想不到他会当总理!他太普通了!”
281中学是一所工学院附属中学,又是实验化学中学,其特点就是学习科目以化学为主。通常情况下,每天都有一节化学课,星期五时则要上5小时。而且在圣彼得堡算是一所比较注重教育质量的学校。
281中学的教师在教学中主张人性化教学。他们的老师绝不会像苏联其他学校那样板起脸来教训学生。这里有一个实例:有一次,普京的数学老师戈里高里耶夫娜·波格达诺娃在教室里忽然发现自己鞋上的绒球不见了,便开始四下寻找。这时,小普京开口说道:“老师,我们已经把它当足球玩了。”随后便将绒球还给了波格达诺娃。而女老师非但没有斥责普京,反而从另一只鞋上解下绒球,递给孩子们说:“这是你们的第二个足球,你们拿去玩吧。”
普京的德语水平就是在这个281中学飞速提高起来的,普京当年曾不止一次对别人说,他非常喜欢德语,因此他学起外语来一直十分努力。
普京在中学时是比较偏重文科学习的,其理科科目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他也和其他的许多学生一样,有过抄袭别人作业的经历。
普京的化学成绩单上经常会有3分出现,当年教过普京的任课教师是这样解释的:“分数不能说明问题,你要知道,我们学校化学课学的内容是很深的,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在281中学,让普京日后最为自豪的一件事就是他担任了28l中学的政治时事宣传员。现在,普京的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肯定说,总统那出众的表达能力就是在那时锻炼出来的。
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政治时事宣传员是苏联各个中学里必不可少的“大人物”,一般由本校学生担任,主要任务就是要定期站在全班乃至全校师生面前通报近期的国内和国际政治事件,并要配上合适的评论。
至于为什么让普京来当这个很重要的时事宣传员,他的许多同学都认为,他是最符合时事宣传员条件的。因为他那关心时事的激情和饱满的精神,实在让人想不出还有谁能替代他。
许多年后,普京的校友们从现在发表演说的普京的身上还能看到当年那个瘦小的沃洛佳的影子。
“他讲话时惯用的手势、他的面部表情、他得意时的浅笑,”他的同学这样描述,“以及他在无人注意时的窃窃一笑,和当年没什么两样。”
少年秘闻逸事
35年前,圣彼得堡第281中学10年级B班的同学们完成中学学业,从此走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而分手道别、互致珍重之际,谁也没有想到,同学中一向不显山不露水的沃洛佳有朝一日会成为国家领导人。
时值俄罗斯总统普京中学毕业35周年,《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走访了普京的众多中学同班同学,于6月20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平凡的沃洛佳》的文章,讲述了普京总统中学时代的“秘闻逸事”。
普京的德语老师薇拉·德米特里耶夫娜曾在一本回忆录中写道,未来总统与一位名叫列娜·奥夫奇尼科娃的女孩很要好,早在他们上6年级的时候,列娜就曾去过普京的家。而列娜的姐姐加丽娅也证实,妹妹喜欢沃洛佳。据加丽娅回忆说,妹妹到班上没有多久,就成为了焦点人物,受到众多男生的追逐,而她只喜欢沃洛佳。
列娜的姐姐加丽娅后来成为了化学家,她回忆说:“我们转入第281中学之后一个多月,妹妹就对我说:我们班上有个男孩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此后,妹妹又多次提起他。于是我就在想,这个沃洛佳到底是个什么人?一天,我终于见到了他。不过,我当时非常失望,因为他只不过是个非常不起眼、既不英俊也不有趣的男孩。我真不明白,妹妹为什么每天都往他那儿跑。”
关于这件韵事,还有一张老照片为证。照片上,沃洛佳·普京与列娜·奥夫奇尼科娃神色亲昵:列娜将一条围巾围在普京的脖子上,普京的手则搭向列娜的胳膊,两人就那样含情脉脉、微笑着注视着对方,看上去完全是一对沉浸在热恋中的小情侣。
然而,列娜最终未能和沃洛佳走到一起,她后来嫁给了本班最受欢迎的谢尔盖·库德罗夫。中学毕业之后,他们考进了同一所大学,又在同一年毕业,之后就是结婚、生儿育女。但婚后两人的感情很糟糕,很快就离了婚,这让她的姐姐加丽娅感到非常难过,那一段时间她感觉到整个天空都灰蒙蒙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