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唯美感伤的海子诗传
作者:随园散人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10-01
书籍编号:30187161
ISBN:978755021941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1958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文人学者
海子诗歌传记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随园散人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序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几许草树斜阳,几段烟雨湖山,便能将人间点缀出水墨韵味。心若安闲,尘世便是牧歌田园,你我皆可以在疏朗的云天下,悠然地雕刻时光。我们可以让时光流淌成歌,也可以将时光吟咏成诗,只是我们时常深陷繁华,忘了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清幽意味。
人生是一场旅行,走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也走过月光水岸、杏花春雨,可我们总是不知道,经过人世的长街小巷、荒城落木,我们寻找的到底是一襟晚照,还是三寸月光。我们只是茫然地行走,以为在下一个转角处会看到春花绚烂、杨柳依依。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抖落心中的尘埃,抛开繁华,面对真实的自己。
似乎,只有诗人可以远离尘嚣,寻觅到生命的真意,看到落霞孤鹜的美景,听到花开花落的声音。诗人可以抛开一切束缚,披着月光走向远方,于独自的天涯,寻找到梦里的田园。那是一种少有人知的况味,或许是草长莺飞,或许是秋水长天,或许是夜云轻淡,或许是雪片飞扬。自由的诗人,可以凭着心中的灵逸,闲卧在萋萋芳草之上,看日升月落。可是谁又知道,他们越是将心灵放逐在自己的梦里,尘世的浮华与喧嚣便越会侵蚀他们的安恬。
定有许多人还记得,若干年前,一个清瘦的身影从南方的那个小村出发,一路向北,走到北方的天空下,走到京华烟云之中,走到未名湖畔。他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孤独地行走在大地之上,似乎总是两手空空。可当他走向诗的世界,面向太阳,尽情奔走的时候,人们已经看到,他手中握着的不只是月光星光,甚至还有无可比拟的信仰。
他叫海子,无论人世多么荒凉,无论是行走于落木萧萧还是雨雪霏霏,他从未更改过对诗的信仰。他是他诗歌世界里永远的王子,用诗的长剑,守护着性灵世界里永不褪色的宁静、悠远和纯真。物质的世界里,有几人能够如他般,将整个生命交给诗歌,为了那个绚丽的梦幻,不顾一切?又有几人能够将孤寂与落寞,刻画得那般悲凉而凄美!
不得不说,尘世间只有一个海子,他是永远的麦田守望者,守着心中的日月,也守着梦里的田园。想必在他的心中,永远都有烟雨依依,伴着飞花片片,伴着落日徐徐,伴着归棹轻轻。只是人间,毕竟烟尘弥漫,喧嚣未停。越是纯粹的生命,越能对照出人间的荒芜。海子是最痴情的诗人,他为诗而生,可以在诗的唯美世界里追花逐月,可是当他走出那个世界,面对人间的逼仄,心中陡然而生的,却是萧瑟与黯淡、孤独与悲伤。
海子是悲伤的,他不为落花而悲,不为生死而悲,只为在繁华的城市里寻觅不到想要的自在和宽阔而悲。他属于诗,属于春花秋月,可是他必须做物质的短暂情人,在关于粮食蔬菜的嘈杂声中,痛苦地穿行。他可以以梦为马,在月光下找到最初的圣洁,可是他毕竟是平凡的生命,在烟火的人间,不得不面对一日三餐。这便是诗人的无奈,梦幻再唯美也必须走出来,以诗意的性灵对话衣食住行。
于是,我们听到了海子的呐喊和哭泣,隔着时光的墙,似乎也能看到那个清瘦的身影,在荒凉的大地上踽踽独行,手捧一段月光。他去最靠近天堂的地方,在那里询问雪山,可是无人应答;他去天高云淡的草原,在那里丈量生命,可我们却听到了琴声呜咽,那是他只身打马过草原的孤独和悲凉。
尘世最简单的幸福,他未曾品尝过。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也只是心头一闪而过的念头,他只有孤寂。世界太大,而他只是尘埃一粒,无人听见他在春天离去时长歌当哭。他默然地走远,将年轻的身体和灵魂交付给平行的铁轨,告诉整个世界,他自由的性灵与这荒凉的人世从无交汇。而我们知道,那不是他生命的终结,我们相信,生命之后更有生命。如今读着他深情写下的诗句,仍能感到生命的颤抖,便是证据。
从春天到春天,海子的生命已经足够绚烂。每一个春天,我们都能看到一个身影,远离城市,独坐于大海之前,看春花一片。每一颗柔软的心都会记得,曾经有个纯净的诗人,从春天出发,经过人海,最后悄然离去,回归到春天的深处。无论何时,你我都会记得,他离去前最后的梦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一卷 云下少年的村庄
以梦为马
红尘似海,尘缘似梦。谁知道,那条可以济度我们年华与苦乐的渡船,到底在哪里;谁又知道,我们到底来自何方,去往何处。苍茫的人世间,我们只是悄然地来,看过春风秋月,也看过夏花冬雪,然后匆忙地归去。来如尘埃,去似草叶,我们用尽力气想要挽住的东西,最终都会离去,留给我们满怀的悲凉。其实人生不过就是一场华丽的宴席,有人曾与你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可是盛宴散场的时候,你还是你,一个人带着一份寂寞,走自己的路,渡自己的河。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便是真实的人生。说来凄凉,其实无论你是煊赫还是寥落,离去的时候,谁也带不走一株草木、一颗晨星。生于尘世,能做的只是用一颗平常心,淡看春去秋来、月圆月缺。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一切自有定数,若能在寂寞的旅途捧星月之光而行,静看身畔山水花木,将旅途中一切美景收入心底,然后慢慢地沉淀自己,让自己在归去的时候心境恬淡,或许便是完满的人生。
可是,繁华迷眼的人间,有几人能够寻得圆满,又有几人能够在离去的时候不悲不喜、不忧不惧!毕竟人如浮萍,面对沧海横流,谁能守得住最初的圣洁和安恬?年少的时候,我们也曾做过华丽的梦,可是时过境迁以后,回头才发现我们早已不是当初懵懂的少年,而我们的梦想早已搁浅。这便是生活,永远面无表情地打量每一个挣扎着的生命,将我们心底花红柳绿的梦幻磨成齑粉,让我们不得不走向柴米油盐,走向锅碗瓢盆。于是我们想要的自由再无处寻觅,只剩下窗前明月,冷冷地凝视着我们失落的灵魂。
让人欣慰的是,毕竟还有那么几个人守着最初的信仰,静静地刻画流年。纵然寂寞凄凉,却不改梦的色彩。他们的梦架构在春风秋月之上,梦里无论是芳草萋萋还是秋水潺潺,总是那副轻灵的模样。诗人,便是这些寻觅自由也守卫自由的人。他们都在自己的心中修建了最美的田园,在那里种下花草树木,欣赏流云晚霞,独自行走也独自沉醉。可即使是诗人,也必须从自己的美丽世界里走出来,品尝人世的苦涩滋味。心中的梦幻越美,走出来面对烟火人间时便越觉得无味。所以,真正的诗人总找不到幸福。
于是,我们想到了若干年前匆匆离去的那个诗人。他热爱生命也热爱生活,更热爱山水云月,可是逼仄而喧嚣的人间,终究让他苦不堪言。当孤独日积月累,成为他心头难以逾越的墙壁,他便只有选择默然离去。尽管我们总是惋惜,这个诗人在最美的年华结束了生命的旅程,可是我们又总是想,他定会在另一个世界,远离了繁华和浮躁,去往云天,去往斜阳,或者如他所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或许,他只是露珠一颗,所以才能在繁华深处,用轻灵的文字,为这荒凉的世界,添上些许色彩。可是这样轻灵的生命,当他以诗之名寻觅自由的时候,人世给他的却是晦暗与冷落。他不喜繁华,不喜喧闹,却不得不在人海中看车水马龙、尘烟滚滚。于是,他被逼到了角落,被逼到诗行里,最后,被逼到无人涉足的梦里。
以梦为马,这便是海子的心声。他的梦,如烟如雾,如水如月。他只是个单纯的诗人,对诗有着无上的爱,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深沉地爱着诗和诗意。必须承认,这个从未褪去孩子气的诗人,是为诗而生,也是为诗而死的。只这一点,就足够我们叹息无数遍,也赞叹无数遍了。我们可以嘲笑一个皇帝的富有,却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事实上,单是诗人心中那份不褪色的纯净诗意,就抵得过世间所有的美服华屋了。
只是海子的马匹,走过西藏,走过草原,却未能走出人世的桎梏,这个如秋月般澄净的诗人,终究未能感受到尘世的幸福,未能与粮食和蔬菜结下更深的缘分,也未能为每座山、每条河取下温暖的名字,便匆忙离去了。或许是他的梦想太瘦,或许是人间的风雨太急,总之他悄然离去便从此杳无音信,只留给人们无尽的怀想。
世人都热爱生命,或者说,都迷恋红尘,没有几个人有勇气坦然面对死亡。而他,在那个绚丽的春天,默然地走向归期,不与谁约定,却又好似早已注定。只因尘世太荒芜,太冰冷,他便倾心于死亡,就像他倾心于诗歌一样。不得不说,这个天才诗人的生命,纯粹得让人无言以对。普通人的逻辑,如何能解释他的倔强和决绝呢?都说人生是一场旅行,而海子有一颗纯然的心,无须走千山万水,于世间的一切美景,都了然于心,或许也正因如此,他匆匆地结束了旅行,走上了归路。只是对于你我而言,这样的归去,未免有些曲未终人已散的悲凉。
单纯的海子,也曾经单纯地爱过四个女子,但是每段故事落幕的时候,都只剩他自己茫然叹息。毕竟,无论是他的梦想还是爱情,都与这个灰色的人间格格不入。他可以在心底将爱情描绘成湖水般的湛蓝,或者春草般的鲜绿,但是爱恨离别,谁又能掌控于手心。于是那些爱情都无言地凋谢,而他仍在人潮中独自穿行,孤独地面对窗前的春秋变换。
人生苦旅。想到这四个字的时候,总会不由得凛然,原来这一遭生命历程,终于还是苦多于乐,离多于合的。心底的悲伤与苦涩,若可以诉说,倒也会稍感安慰;可若是无处言说,只是自己暗自吞下,便只能在心底长成郁结。寻常人尚且如此,诗人心底的悲苦更少有人明白,否则,诗人又怎会有那么多寥落和惆怅。
多年以后,当我们走过麦地,走过草原,仍会莫名地想起那个名字,想起那个清瘦的诗人。于是我们又想起了他的孤独,想起了他以梦为马的生命孤旅。只是我们听不到他的琴声呜咽,看不到他的春暖花开,我们只能在他温暖的诗行中,遥望他当年孤独走过人间的身影,为那悲伤的诗人,送去一声问候。
好吧,就随着他的诗行走过去,走到时光深处,读他的惆怅,听他的叹息。那里深藏着他寂寞而灰暗的往事,如谜一般。只是我们都应放轻脚步,莫惊扰了他窗前的月亮。
人间萍客
其实每个人都是人间的过客,于这苍茫的紫陌红尘,我们不曾拥有什么,只是茫然地赶路,从清晨到黎明,从晴好到阴雨,从烟柳依依到落木萧萧。无论是谁,生命的旅程终究还是寂寞的,静静地来,悄悄地走,似乎只是瞬间,便断了尘缘,从此世间的聚散离合,再与我们无关。于是我们总希望走过烟雨红尘的时候,留下几点印记,或者采撷几点色彩。可我们到底需要流云的白还是晚霞的红,湖水的蓝还是青草的绿,无人相告。我们独自走过人间,经过那些驿站,所有的生命谜题,都要自己解开,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未能解开任何谜题,生命就已经凋零,这便是人生的悲凉。
万事都逃不过一个缘字,缘起的时候,我们来到人间,遇到一些人、一些事,与尘世的那些美好,或者匆匆对望,或者亲密相依,或者擦身而过;缘灭的时候,我们转身而去,如白云一般,随风散去,不管曾有过多少爱恨,从此再无踪迹。
从来处来,到去处去。这就是生命的历程。只是有谁知道,自己到底来自何方,去往何处呢?世界太大,尘埃般的生命,如何用微小的身躯去丈量世界,解读沧海桑田呢?或许只有当我们经历了世事变迁,才会明白,原来我们无须知道生命的起点和终点到底在哪里,我们只要在经过的每个路口、每个驿站、每处风景,静静站定,看看云天花草,听听风声雨声。若能如此,那段寂寞的旅程,便不算白走。
偌大的人间,多希望在某个路口,遇到那个孤独的诗人。可我们都已无缘,他早已随风而去,落在属于他的自由世界,在花香四溢的地方,静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我们能遇到的只有他的诗,只有那些轻灵如雨滴的字句。海子,想必这两个字至今仍会让许多人的心为之颤抖。他是天才诗人,深爱这片大地,而大地给他的竟是无边的落寞惆怅。对于他,人们都不会忘记,那年那月那日,他沉睡在铁轨上,将他的纯真和诗意,从此封存在过去。二十五岁,多美的年华,竟舍得离去。于是我们相信,对于他而言,这尘埃散漫的尘世,当真是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而我们,却必须带着一颗柔软的心,怀着无限的敬意,从时间的这头,走到属于他的时空,看看他当时的模样。我们真的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命运之神,为他安排了那样的人生际遇和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孤寂悲凉,让他选择了了断尘缘。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这个安详的小村,便是海子出生的地方。这里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有的只是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几座小山,几片池塘,组成了清浅的山水相依。曾经以为,轻灵如雨滴的海子,应当是来自烟雨江南,在那片湖光水色中荡涤过自己的心灵。可是他真的来自这个小村,看这里的野花,听这里的蛙声,在这里清静地度过了少年时代。
尽管那时候的查湾村是一个贫瘠的小村,海子却深爱着这里。这里的山水树木,都是他心灵的属地,也是他在孤单寂寞的时候,最常忆起的地方。可以想象,当海子从这片宁静的土地走向北京,走向喧嚣的城市时,他的心底涌起过多少莫名的涟漪,甚至风浪。他终究还是喜欢宁静的,可是冰冷坚硬的城市,闪烁的霓虹下,哪有宁静可言!城市曾是他向往的远方,可当他发现,一切都不是他想象中的模样,他又向往更远的远方,或许是天涯,或许是海角,或许只是一缕淡淡的风,远在远方。
和平与情欲的村庄
诗的村庄
村庄母亲昙花一现
村庄母亲美丽绝伦
五月的麦地上 天鹅的村庄
沉默孤独的村庄
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这就是普希金和我 诞生的地方
风吹在村庄
风吹在海子的村庄
风吹在村庄的风上
有一阵新鲜有一阵久远
北方星光照耀南国星座
村庄母亲怀中的普希金和我
闺女和鱼群的诗人 安睡在雨滴中
是雨滴就会死亡!
夜里风大 听风吹在村庄
村庄静坐 像黑漆漆的财宝
两座村庄隔河而睡
海子的村庄睡得更沉
总是觉得,海子是属于春天的。事实上,他喜欢春天。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最具有生命气息。而我们喜爱的海子,更是有个华美的梦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尽管他直到最后也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但我们相信,他曾经在梦里,无数次安坐于春天的海边,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静听海水轻柔的声响。那样的画面让他无比沉醉,而真实的世界里,他却身处人潮之中,看繁华中的人们,往来穿梭。他不得不接受城市的沉重气息,就像他不得不接受人间的烟火一样。
1964年3月24日。这个寻常的春天对于我们来说,却并不寻常。那个面朝大海的诗人,在这个春天,悄然来到人间。那时候,大地宁静,花鸟相依,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成为让人心痛的天才诗人。世间的一切都好似谜题,天边的云彩,这一刻是灰暗的,下一刻或许就是鲜红的。生命更是最大的谜题,来的时候都只如草叶,可是走着走着却走到了各自的路途上,走出了各自的风景。而海子看似简单的生命之旅,却让我们无限迷惘。
他如一片绿叶,静静地降落在人间。人间所有的苦涩与哀伤、悲凉与萧索,此刻都与他无关。他只是在某一刻偷偷睁开眼睛,打量这个陌生的世界。那一年是龙年,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悲伤的诗人,原本就应该飞腾在海里,却不得不躲在冷清的城市角落里,无力地抵御尘埃的侵袭。父母给他取名“海生”,从此村里所有人都这样叫他。而当有一天,人们开始叫他“海子”的时候,他就不再是查湾村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了。但是那个春天,这一切都还很遥远。隔着时光的墙,我们看到,那个孩子如露珠般落至人海,闪着晶莹的光。
他希望自己只属于春天,将聚散离合都留在这个季节,用鸟语花香来映衬他的自由思绪,可是变幻无常的人世,谁又能将自己永远留在春天呢?每个喜欢海子的人,都希望他没有寒冷,没有寂寞,没有悲伤,可是那时候,他却仿佛从未走入春天。尘世于他好似囚笼,他从未逃脱,所以春天明明就在那里,开满了花,却似乎离他很远,远得让他绝望。于是他只能在诗句里告诉世界,他爱这个花开叶绿的季节。
可是后来,他却选择了在春天离去,把整个尘世的幸福与痛苦、华丽与黯淡留在身后,只拥抱着花香,去往春草深处。我们无法理解那样喜爱春天的诗人为何会轻易地抛弃了春天和年华。其实,对于海子来说,那何尝不是最美的结局。他属于春天,在春天里归去,去往他梦里的田园,从此不需再面对尘世的喧嚷与驳杂,谁说这不是一种复活呢?就像他所写的“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后来的每个春天,人们都会记得,曾经有个孤独的诗人,在春天来到人间,又在春天匆匆离去。我们相信,他在另一个世界,安然地坐着,日光温柔地包围着他,春天从不谢幕。
荒年灯火
春天,拾起一两首海子的诗,明明饱含着温暖,可是细细品味,却又分明带着悲伤和落寞。或许,诗人本身就逃不开悲伤落寞吧,谁让他们那样细腻而敏感呢?不管他们能在心底修建多么坚固的城堡、多么美丽的花园,尘世的激流涌动还是会一次次地侵蚀他们的宁静和自在。若非如此,诗人笔下的字句,恐怕也不会那样让人迷恋。诗言情,其实人心都是一样的,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我们生于尘世,定会受尽苦累,才可能洞明世事。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对诗人笔下的苦楚与悲寂感同身受。
世间的事,很多都是无法解释,也无须解释的。我们以为海子这样的天才诗人定然来自书香门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可是当我们知道他的父母都只是查湾村本分的农民,就不得不相信,他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或许在许多年里,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拿起诗歌的笔,画下彩虹与雨露、斜阳与花树。而我们已经知晓,他的诗句描绘了怎样的世界、怎样的风景、怎样的情绪。
突然间想到纳兰性德,他的父亲是大清宰相,权倾朝野,煊赫一时,可他却沉醉于诗词歌赋、山水云月,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些许快乐。他本可以沿着父亲的足迹走一条世人认为的光明之路,可他毅然选择了另一条路,因为他知道,在那条路上,他能遇到何种风景。若非如此,我们恐怕也不知道,在三百多年前的大地上,有过那样一个生命,悖逆命运,不愿陷于繁华,而只愿做一个惆怅的诗人。
茅庐一间,月光一束,溪流一弯,对于诗人来说,或许这便是真的美好。忙于生计的世人,又怎会明白这其中的意趣。而诗人自然也不会明白众生为了柴米油盐奔忙于人海的乐趣。生活追求不同,生活情趣各异,便组成这个花花世界。和许多诗人一样,海子心中也有一个纯净的世界,但是在写诗之前,他恐怕没多少机会想象那个虚无缥缈的世界。而当他走进去,就再也不肯出来。
这是海子的父母难以想象,也难以接受的。在他们看来,考上北京大学,定能前程似锦光耀门楣了。可是海子所走的路,却让他们如坠云海。或许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一个灵透聪慧的孩子,为何会喜欢诗歌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们不知道诗的意义何在,更不知道诗人心中有着怎样绮丽的世界。他们只知道,海子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想必即使是多年以后,海子的父母仍对儿子当初的选择耿耿于怀。尽管他们早已知道,海子已经是被人熟知并且被很多人深深怀念的诗人,但对海子所走的那条路,他们从来都无法理解。毕竟,他们只是查湾村的质朴农民。像很多奔忙在土地上的人一样,他们对生活有着最简单的期许,粮食和蔬菜是永远的话题,至于诗,就像窗前的春花秋月,与他们从无关系。
在水上 放弃智慧
停止仰望长空
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家园
生存无须洞察
大地自己呈现
用幸福也用痛苦
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放弃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带来麦粒
请对诚实的大地
保持缄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风吹炊烟
果园就在我身旁静静叫喊
“双手劳动
慰藉心灵”
海子的父亲查振全生于1933年,读过两年书,但因为家贫,只得去学习裁缝。尽管他手艺高超,但是在那个贫瘠的年代,他的手艺几乎无用武之地,只有在红白喜事和逢年过节的时候能揽到点儿活。海子的母亲操采菊小查振全两岁,上过五年学,喜欢文艺,擅长黄梅调。1953年,查振全与操采菊成婚后,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他们只得去邻县祁门做工,查振全凭着裁缝手艺进入一家裁缝厂做了工人,操采菊则进了茶厂做了拣茶工。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将近十年。
我们无法想象,这是怎样艰难的十年,我们只知道,海子所出生的那个家庭,在当时十分贫困。海子的父母必须为了生计苦苦挣扎。想必当母亲将那些年的事说给海子的时候,他定会暗下决心,发誓要改变命运。可当他真的从小村走出去,走到了无数人向往的大城市时,却又偶然地走入了诗歌的世界,于是生命之旅再次转弯,从此走向了少有人踏足的原野,他孑然一身,与风雨对话。
后来,农村经济政策发生了变化,海子的父母相继回到查湾村。这里有必要提一个插曲。由于茶厂的反对,本已决定回家的操采菊没能立即回去。后来,海子的舅舅操乐瑞来到茶厂,兄妹俩在半夜逃出茶厂的时候被人发现,操采菊被抓到山上劳动,操乐瑞被送到劳改队进行劳动教养,却被人打成重伤,不久离世。据操采菊所说,操乐瑞是极赋才华的,在她看来,海子在诗歌方面的天赋便是继承了舅舅的。或许这只是海子母亲的一厢情愿,但我们相信,花开花落自有定数,我们无须知道海子的天赋来自哪里,我们只须品读他在清寂时光里雕刻的那些诗句,为他自由却悲凉的心境感动。
在海子出生之前,查振全夫妇还生过两个女儿,一个在两岁的时候夭折了,另一个出生仅一天就离开了人世。而自从海子出生以后,三个弟弟也相继出生,人丁兴旺了起来,可家庭景况却也因此更加艰难。海子最需要奶水的时候,母亲却断奶了,家里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最后,查振全好不容易从高河供销社买到一斤红砂糖,每次用一点儿,加到米糊里,才让幼小的海子存活了下来。其生活之艰苦,可见一斑。
在海子的诗中,我们总能找到贫穷的印记,甚至可以说,他对儿时的生活一直都心有余悸。那些苦难的时光,沉重地附着在他的诗行里,像是巨石一般。而越是有过这样的艰难岁月,越是想要报答父母的恩泽,当他遇到诗歌,并且一发不可收地沉醉在那片绚烂天堂的时候,心底的苦楚便越深。
我们可以想象,当查振全夫妇发现海子无比灵慧时,心里曾闪过怎样的期许。就像寒冬里突然看到火光,谁能不激动呢?在那个贫瘠的小村里,谁不盼望着生一个聪慧的孩子,来改变全家人的命运呢?
如果他不曾遇到诗歌,如果他的心性不是那样纯粹,他定能带给他的父母以及整个家庭更多的温热。可是一切都改变了,只是在一个转弯处偶然眺望,他就看见了诗歌的楼阁,于是悄然进入,从此不再是父母期望中的海子。他是一束火光,曾经照亮家人的前方,可当他走入诗的世界,就燃烧到了更大的疆界,又或者是极小的角落。恐怕即使是他的父母,也无权考量他当时选择诗歌的对错。生命的信仰在那里,别人纵然万千不愿,也无力干涉。
如今,查湾村的春天依旧云天淡淡、炊烟袅袅,虽然这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我们仍旧执拗地相信,这里依旧是海子梦里的那个样子。这是他心灵的属地,存放着他的纯真记忆。那时候,他是个天真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不知人间有多少风霜雨雪,更不知道,当他从这里走出,人间便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小村时光
越长大越孤单。人都渴望成长,渴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可是长大也就意味着失去纯真,失去曾有的自由。无论是谁,在面对人世的纷扰与喧嚣的时候,总会回忆起童年,回忆起那些青草和池塘、蜻蜓和月光。可是回忆只是一扇窗,推开能看到阳光或者晚霞,关上便又是孤独的魂灵,被锁在尘世坚硬的逻辑里。
如果可以,我们多希望海子从未长大,而只是在查湾村柔软的时光里尽情地奔跑、玩闹,不需要面对人世的挣扎与苦涩。可是他若永不长大,你我又怎能遇见他那些轻灵如雨滴的诗句,又怎能为他短暂而华美的生命深沉叹息呢?
尽管当时的家庭状况十分艰难,但我相信,海子的童年还是快乐的。和许多小村里出生的孩子一样,他可以听着母亲的歌谣,枕着月光入眠。夏天在院子里数星星,听池塘里的蛙声;冬天里看雪花漫天,堆几个雪人,在旁边静静地沉思。他是个精灵般的生命,无论是孩提时候还是长大以后,都透着一股灵气。所以,那时候的海子,定会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比如天边沉睡的月亮、水中倒映的云霞、山间飘荡的清风,都会激起他探索的乐趣,只是当时,他尚没有诗意的语言来记录那些惊喜与激动。
作为家里的长子,海子受到了祖母、父母的宠爱,只是因为缺少奶水,使得他从小就身体瘦弱,一直到后来也还是那个瘦小的模样。可是就在那个瘦小的身体里面,却藏着无尽的力量、无限的美好。所以他能在纷乱的人世独自绽放,义无反顾。生命的意义从来都是如此,不管你来自哪个角落,也不管你是激越的还是低沉的,只需偶然绽放,哪怕只是一寸光华,生命便不再苍白。而海子,绽放得那样炽烈,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土地是海子深思过无数遍的意象。这里生长着麦子,也生长着全家的希望。可那个时候,这个六口之家还是无法从土地上得到足够的粮食,他们的日子过得十分艰苦。所以海子和当时许多孩子一样,有过饥饿的经历,只是他比别人更加敏感,所以对饥饿与贫穷有着更强烈的感受,这也激发着他努力读书,以改变命运。
我想诗人都是敏感的,否则在面对月光时怎会深沉思索,在面对落花时怎会唏嘘不已。一个敏感的人,快乐的时候比常人更快乐,悲伤的时候也比常人更悲伤,所以诗人的情绪才会那样激荡,然后在这样激荡的情绪中寻觅到诗意。对于诗人,一缕微风或许能掀起千层浪,一滴秋雨或许能牵出万种伤。所以,诗人是最幸运的,也是最不幸的。
故乡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
和以后许许多多日子
许许多多告别
被你照耀
今天
我什么也不说
让别人去说
让遥远的江上船夫去说
有一盏灯
是河流幽幽的眼睛
闪亮着
这盏灯今天睡在我的屋子里
过完了这个月,我们打开门
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
一些果结在深深的地下
童年的海子,已经学会了为父母分忧,这个幼小的生命,在体会过饥饿以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