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文人学者 > 愤怒书尘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愤怒书尘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愤怒书尘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愤怒书尘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德)彼得·魏德哈斯,王泰智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4-09-01

书籍编号:30188386

ISBN:978710002677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1149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文人学者

全书内容:

书名索引


(下列页码为原书页码,见本书切口处)


Account of his Embessy 塞缪尔·特纳著《出使记事》


Book of Job 《圣经·约伯记》


Contract-social 卢梭著《社会契约论》


Costus of Venus 席勒著《维纳斯的腰带》


Dictionary 约翰逊著《词典》


Divine Commedia/Divine Comedy 但丁著《神曲》(属于基督教10个世纪)


Inferno 但丁《神曲·地狱篇》


Purgetorio 但丁《神曲·净界篇》


Paradiso 但丁《神曲·天堂篇》


Edda 《埃达》/《伊达》(古代冰岛文学名著):


the Elder Edda《老埃达》;又作Poetic Edda《诗体埃达》,一译:《伊达诗集》


the Younger Edda《新埃达》,又作Prose Edda《散文埃达》,一译:《伊达散文集》


Emile, outraité de L\'éducation 卢梭著:《爱弥尔,关于教育》


Heimskringla 斯诺罗著《挪威诸王史》,又译《海姆斯克林拉》《挪威历代国王传奇》


Hamlet 莎士比亚著《哈姆雷特》


Koran 《古兰经》


Life of Bratus 普鲁塔克著《布鲁图传》


Navum Organum 培根著《新工具》


On the Nature of the Literary Man 费希特著《论学者的本质》


Pilgrims Progress 班扬著《天路历程》


Republic or on Justice 柏拉图著《理想国》


Scripture 《圣经》


Sonnets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Table-Talk 路德著《席间漫谈》


Völuspa Song (《老埃达》中的)《瓦洛斯帕》诗歌

卡莱尔生平、思想和著作年表


1795年12月4日,托马斯·卡莱尔生于苏格兰西南部登佛里斯州埃克尔费亨村,父James Carlyle,母Margaret Aitken,二人生有九个孩子(4子5女),托马斯是长子。


(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第一部出版,勃斯韦尔死,诗人济慈生)


1801年(六岁)卡莱尔未来的妻子Jane Baillie Welsh珍妮·韦尔什出生。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王国成立)


1802年(七岁)到霍坦姆村教区小学上学。


1803年(辉格党刊物《爱丁堡评论》问世)


1805年(德国作家席勒去世)


1806年(十一岁)父亲对卡莱尔寄予希望,送他进城,入安南文法学校。


(经典作家马克思诞生)


1809年(十四岁)进入爱丁堡大学文科读书。


(英国诗人丁尼生诞生)


1812年(十七岁)暑假期间,继续留校读书,读苏格兰唯心主义学派著作,读伦理哲学,补读休谟、吉本、莎士比亚著作。


1813年(十八岁)夏季,参加宗教测试(父亲希望卡莱尔长大后,做教牧人员)。


1814年(十九岁)未获学位,即离开爱丁堡大学,成为安南学校的数学教师。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死)


1815年(二十岁)做石匠的父亲詹姆斯移居离埃克尔费亨村西北二英里的梅因希尔村务农。圣诞节时,托马斯·卡莱尔首次会见埃德华·艾尔文牧师,后成为挚友。


(滑铁卢之战,联军击败拿破仑)


1816年(二十一岁)11月任克科迪学校的校长。


1817年(二十二岁)卡莱尔不再考虑担任神职。读斯塔尔夫人的《论德国》。


1818年(二十三岁)11月移居爱丁堡,任私人家庭教师,初次患消化不良症。


1819年(二十四岁)开始学习德语,由文化而哲学,成为“唯一直接受了德国文学极大影响的英国作家”(马克思恩格斯语)。思想上对宗教产生怀疑,开始学习法律。


(评论家罗斯金生)


1820年(二十五岁),向《爱丁堡百科》投稿,撰写“孟德斯鸠”等条目。


(经典作家恩格斯诞生)


1821年(二十六岁)5月末,经艾尔文牧师介绍,初次会见珍妮·韦尔什。


1822年(二十七岁)2月,经艾尔文介绍,在富有的布勒家担任家庭教师。夏,史称“利斯道上顿悟”,即在蒙丁堡市得斯港散步时,内心突然经历了对于宗教从“永远否定”到“永远肯定”的转变。后写作短文评歌德的《浮士德》(诗人阿诺德生,诗人雪莱死)


1823年(二十八岁)《席勒生平》在《伦敦评论》上发表。


1824年(二十九岁)翻译歌德的《威廉·迈斯特》。去伦敦的Highgate拜访诗人柯勒律治。


(诗人拜伦逝去)


1825年(三十岁)从事德国小说的翻译。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去世)


1826年(三十一岁)卡莱尔一家离开Mainhill,移居Scotsbrig。


10月17日,卡莱尔与韦尔什结婚。迁往爱丁堡的Comely Bank 21号新居。


1827年(三十二岁)1月—6月写作自传体小说Wotton Reinfred(未完成)。


春,与杰弗里相识。


6月,把最初的论文《里希特(让·保尔)》投给《爱丁堡评论》。选译的《德国小说》出版。“在德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影响卡莱尔最深的不是黑格尔,而是文学的药剂师让·保尔”(马克思恩格斯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321页)。


1828年(三十三岁)5月6日,因经济拮据,移居克雷根帕塔克,6月热心地为杂志写稿,评彭斯的文稿在《爱丁堡评论》发表(后收于《过去与现在》)。


1829年(三十四岁)4月,评伏尔泰一文在《外国评论》发表。6月,写《时代的象征》,抨击社会。


1830年(三十五岁)致函歌德;《论历史》在《弗雷泽杂志》发表。秋,开始写作《旧衣新裁》。


1831年(三十六岁)8月带着《旧衣新裁》原稿赴伦敦。会见密尔。《十四十五世纪德国文学》发表于《外国评论季刊》。


1832年(三十七岁)1月22日父詹姆斯去世(73岁)。3月,卡莱尔离开伦敦。


(歌德、司各脱、边沁等逝世。选举改正法案通过)


1833年(三十八岁)开始对法国大革命发生兴趣。8月,接受美国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访问。《再论历史》发表于《弗雷泽杂志》。11月,同刊登载《旧衣新裁》稿。


(牛津宗教活动开始)


1834年(三十九岁)春,决心移居伦敦,以写作为生。6月10日迁居伦敦郊外切尔西区的切内街5号(后为24号)。9月开始写作《法国大革命》。12月牧师艾尔文逝世。


1835年(四十岁),《牧师艾尔文之死》在《弗雷泽杂志》发表。得到密尔的支持,确定写作《法国大革命》。偶与斯特林家人相识。3月6日,此前写好的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原稿在密尔家被仆人误烧毁。会见诗人索塞及华滋华茨。


1836年(四十一岁)《旧衣新裁》在美国出版。结识诗人泰勒。


1837年(四十二岁)1月12日,《法国大革命》写完。5月,发表第一组关于德国文学的讲演,六次。听众有:斯特林父子,马志尼、萨克雷、亨特、福斯特等。


(维多利亚女王即位)


1838年(四十三岁)5月,发表第二组关于欧洲文化史的讲演,十二次。《旧衣新裁》及《评论选集》出版。


(宪章运动爆发。6月,维多利亚女王加冕)


1839年(四十四岁)5月,发表第三组关于近代欧洲革命的讲演,六次。《宪章运动》出版。各方友好劝卡莱尔赴美讲演,未成。


1840年(四十五岁)5月,发表第四组关于英雄和英雄崇拜的讲演,六次。秋,开始关于克伦威尔的研究。


1841年(四十六岁)托利党议员米尔恩斯评论《宪章运动》并邀卡莱尔同游约克郡。3月,《论英雄与英雄崇拜》出版。去克伦威尔转战的各地考察旅行。秋,写作《过去与现在》。


1842年(四十七岁)2月岳母去世。卡莱尔游历比利时。


1843年(四十八岁)春,《过去与现在》出版。恩格斯于1884年发表书评,认为“卡莱尔这本书是惟一能够动人心弦、描绘人的关系、具有人的思想方式的一本书。”“托马斯·卡莱尔起初也是托利党人,”——“他始终比较靠近托利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626页)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卡莱尔的思想观点,指出“他的整个思想方式实质上是泛神论的,而且是德国泛神论的思想方式。”(同上646页)这是卡莱尔的历史观的基础。又着重指出“一方面是托利党浪漫派的残余和从歌德那里剽窃来的人道主义观点,另一方面是怀疑论、经验论的英国;根据这些因素就足以看出卡莱尔的整个世界观。”(同上647页)12月中旬,放弃有关清教徒革命和共和国史的写作计划,拟订计划编纂克伦威尔的书信和演说集。


1844年(四十九岁)发表《长期国会一次选举》(刊于《弗雷泽杂志》)。9月,约翰·斯特林去世。


1845年(五十岁)8月下旬编写完《奥利弗·克伦威尔书信和演说集》一书,11月出版。对普鲁士极感兴趣,颇想一游。此后五年,一直未写作。


1846年(五十一岁)家庭里开始洋溢着和平气氛。前往北爱尔兰旅行。


(谷物条例被废止)


1847年(五十二岁)卡莱尔接待爱默生二度游欧。爱默生发表系列讲演,卡莱尔作陪。


1848年(五十三岁)4月,进城观看宪章运动的示威。


(莫利斯、金斯莱、拉德罗等开创基督教社会主义运动。法国爆发二月革命,国王退位。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1849年(五十四岁)6月弗劳德初次会见卡莱尔,从6月到8月约六周在爱尔兰旅行。12月在《弗雷泽杂志》上发表《黑人问题》。


1850年(五十五岁)从1月到7月出版《当代评论》系列小册子八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卡莱尔等资产阶级“天才人物”已经趋于没落。


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上发表的书评“评托马斯·卡莱尔《当代评论一、当前的时代二、模范监狱》”一文中指出:前期“托马斯·卡莱尔的功绩在于:当资产阶级的观念,趣味和思想在整个英国正统文学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时候,他在文学方面反对了资产阶级,而且他的言论有时具有革命性。例如他的法国革命史,他为克伦威尔的辩护,他的论宪章主义的小册子以及他的《过去与现在》都是这样。但是在所有这些著作里,对现代的批判是和颂扬中世纪这种完全违反历史的作法紧密地联系着的。”“在他看来,只有集中体现在一人身上,体现在克伦威尔或丹东这样人身上的革命,他才承认,甚至赞扬。这些人就是他的英雄崇拜的对象;他在他的《英雄与英雄崇拜》一书中把英雄崇拜说成是解救绝望的现状的惟一办法,说成是一种新的宗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400页)。同时又不放过卡莱尔思想的两重性,指出:一方面他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劳动群众的力量,认为群众是革命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又夸大个人的作用,强调只有伟人或英雄人物才是决定历史前进的主宰。


(杰弗瑞,华滋华茨,保守党领袖Peel等去世)


1851年(五十六岁)从1月到3月间写作《斯特林传》,同年出版。12月,赴巴黎旅行。开始构思有关腓德烈大帝的写作。


(英国举办世界大博览会)


1852年(五十七岁)阅读有关腓德烈大帝的图书资料,从8月下旬到10月中旬首次去德国旅行,凭吊腓德烈战场。


1853年(五十八岁)12月卡莱尔的母亲去世(83岁)。即席讲话,关于黑人问题。


1854年(五十九岁)开始写作《腓德烈大帝》,收到狄更斯《艰难时世》,系作者题献给卡莱尔的。


1855年(六十岁)从年底起,卡莱尔夫人开始把郁闷的心情写进日记,到翌年夏天继续记日记。


(刘易斯著《歌德生平与著作》出版)


1856年(六十一岁)卡莱尔著作普及本开始出版。


1857年(六十二岁)5月,Lady Ashburton去世。此后卡莱尔家中再次恢复和平。与密尔来往减少,关系疏远。


1858年(六十三岁)8月到9月为了写作,再次赴德旅行,10月,《腓德烈大帝》第一、第二卷出版。


1859年(六十四岁)(密尔发表《论自由》,引起争论)


1860年(六十五岁)弗劳德接任《弗雷泽杂志》主编,此后,常来拜访卡莱尔,作长谈。


1861年(六十六岁)(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1862年(六十七岁)《腓德烈大帝》第三卷出版。卡莱尔右手颤抖,影响写作。


1863年(六十八岁)发表《萌芽中的美国伊利亚特》。卡莱尔夫人坐车外出,不慎受伤。


1864年(六十九岁)10月,卡莱尔把自己专用的马车赠给夫人。《腓德烈大帝》第四卷出版。


1865年(七十岁)1月,《腓德烈大帝》写完,第五、第六卷出版。11月,当选为爱丁堡大学的名誉校长。


1866年(七十一岁)3月29日,从伦敦前往爱丁堡就职。4月2日,发表就职演说,7日出发去Scotsbrig,同月21日,卡莱尔夫人去世(65岁),英国女王为此给卡莱尔写来慰问信。23日,卡莱尔回到伦敦。同月26日,卡莱尔夫人葬于Haddington。


1867年(七十二岁)8月,《论书的选择》(就职演说文本)在《麦克米伦杂志》发表。


1868年(七十三岁)秋,外甥女Mary Aitken来照看舅舅的家务。


1869年(七十四岁)卡莱尔著作集丛书版开始发行。


1870年(七十五岁)10月,卡莱尔发觉手臂不灵活。11月向《泰晤士报》投寄有关普法战争(1870—1871)的信。


(作家狄更斯去世)


1871年(七十六岁)《卡莱尔先生论战争》发表。


1872年(七十七岁)写作《挪威早期帝王史》;晚年留言,友人勃朗宁、达尔文(著名的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之弟)、福斯特、艾略特、丁尼生、廷德尔、斯蒂芬兄弟等同署。


1873年(七十八岁)请福斯特代笔记录遗嘱,交代身后各事。


1874年(七十九岁)2月,接受普鲁士的勋章。12月,英国有人建议女王授予卡莱尔封号时,遭到拒绝。


1875年(八十岁)12月4日,八十寿辰时,收到来自国内外的贺辞和纪念品。《挪威早期帝王史》出版。


1876年(八十一岁)(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1877年(八十二岁)5月,致函《泰晤士报》主编,对当前危机发表看法。


1878年(八十三岁)把手稿《回忆录》、夫人信函交给弗劳德,请他酌情处理。


1879年(八十四岁)勃朗宁、罗斯金、莱基、阿林厄姆等前来庆贺八十四岁寿辰。


1880年(八十五岁)照例坐马车外出散心,但已无心观览车外风景。


1881年(八十六岁)2月5日,卡莱尔去世,10日,葬于故乡埃克尔费亨村教堂墓地。《回忆录》出版。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