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女性人物 > 从前,有一个女子:听我为你细数列女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从前,有一个女子:听我为你细数列女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从前,有一个女子:听我为你细数列女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从前,有一个女子:听我为你细数列女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李继红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01

书籍编号:30294422

ISBN:978751901409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50000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女性人物

全书内容:

从前,有一个女子:听我为你细数列女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序言


我一直比较关注女性,希望为她们做点事情,让她们,我是说我们,了解自己的性别,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发展自己,才能解放自己,才能活出这女性的精彩。这显然是个大题目,不是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就好像老虎吃天,你光有宏大的愿望,但完全没有下口的地方。思来想去,就选择先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女性是怎样生活的,所谓追根溯源么,这很可能对我们现世会有一些借鉴意义。


事实上,我们对古代女性的了解是很缺乏的,以为古代女性活得很枯燥乏味,甚至窒息,以为她们一直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苦行僧生活,尤其是传说中的烈女,被丈夫以外的男人触碰一下,动辄就要断臂以示清白,形容恐怖。但是,历史真是这样吗?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就养育着这样一群女人吗?一个创造了无数灿烂历史、屡次站在世界文明前沿的古国里的女性真的让人感受不到光辉吗?索性,就从最早专门记述女性生活言行的《列女传》看起,看看我们的先辈女性是怎样活过的。


不看不知道,我们的先辈活得太精彩了,我是说春秋战国乃至之前的女性。虽然作者刘向带有明显的阶级倾向,但他还是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可贵的女性生活信息。这些女性个性鲜明,自有主张,敢作敢为,并非我们想当然地只知“三从四德”“从一而终”,更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是,完全不是!我完全被她们吸引了。这部成书于西汉的《列女传》共记述了一百〇四个人物,不能说个个精彩,但活出质量的大有人在,绝不输于妇女解放百余年后的当下女子。不信你自己看看!我是说,我讲,你听,不能说一点演绎的成分都没有,但任何演绎都有史料来源作为佐证,比如《左传》《诗经》《史记》《吕氏春秋》《国语》。

从前,有一个女子:听我为你细数列女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之一 有虞二妃


中国妇女的楷模——娥皇女英


几次动笔都难以成行,一时间也找不出原因,今日晨起才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症结出在汉武帝身上,各位看官定要问了,娥皇女英怎么能和汉武帝拉呱上?


且听我说,娥皇女英之所以是中国妇女的万世楷模,之所以如此完美成平面让我立体不起来就是因为汉武帝。是因为汉武帝听了董仲舒的话,独尊了儒术,才使得上古时代的原始人物,活脱脱成为儒家模子里刻出来的木版年画。


娥皇女英在独尊儒术的强力引导下几乎找不到她们生活时代的真实信息,最终传说成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里非常满意的戴着光环的女人,之所以列为列女传第一不是没有原因的。


第一是至孝,儒家思想的命根子,统治者治人的法宝;第二逆来顺受,自生男为弄璋,生女为弄瓦后,逆来顺受就是天经地义;第三(最好)是还能有点智慧,虽然等而下之,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有点智慧不是更能出色地相夫教子么?第四至烈,丈夫即天,天塌了,女子当然不能苟活,得殉夫。这样,女子就死得其所,这样,丈夫的在天之灵,以及人世间捻着胡须品味哪位女子殉得更惨更烈的男人们,就可以得到抚慰了;第五是一夫多妻的身体力行者,共侍一夫,又不嫉妒,是男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状态;第六是唯夫命是从,三从四德的初始版。


呜呼,现在可以讲这个姑妄听之的故事了。按照儒家的思路讲,至少能还原到两千多年前人们期望的模样,尽管故事发生在小四千年前。讲一个四千年前的故事,咱不知怎么讲,只好依两千年前刘向讲的讲,至少刘向离得近点,他是讲离他两千年前的故事,咱不知他依据的啥,姑妄听之,姑妄听之。


娥皇女英有福啊。她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位男人,正是中国历史上万世被称为圣君贤君的尧、舜,正是因为他们才成就了她们。


尧那个圣者的贤啊,那个贤者的圣,正是万世君主书面形式的榜样。仰之弥高,自己树立起来自己都够不着的榜样。他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叫娥皇,次女叫女英。在榜样的熏陶下,两姐妹具备了一个中国妇女所具有的全部美德。可惜尧的九个儿子却没成什么气候,唯一留下名字的丹朱,还是被当作反面教材的,不提也罢。


再说尧年龄大了,要给自己选接班人。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器,只好外选。听人说有个叫舜的农民不错,特老实特孝顺,将来接他的班肯定会对他好,也不会造反(犯上这是所有统治者最关注,最害怕的)。为郑重起见,尧不惜血本,派自己九个儿子轮番上阵考察平头百姓舜。这还不够放心,更派自己非常信任的两个女儿零距离接触,让这个舜从里到外不留任何隐私暴露于尧的眼前。结果舜经受住了考验,似乎是顺利的和尧完成了交接班,至于他和丹朱的故事咱就不提了,咱先说娥皇女英接受父命零距离接触的舜。


舜真是个苦命的孩子,父亲有残疾,还是重度残疾—双目失明,是先天还是后天,不清楚。清楚的一点是心理也变态,可能和不见光明有关吧。舜是瞽叟亲亲的儿子,但却不得父亲的欢心,不喜欢倒也罢了,居然多次起歹意要整死舜,不是心理变态不能解释。因为舐犊之情是人的天性,虎毒还不食子呢,而况乎灵长类的顶端人类呢?再说并不是为民除害的“大义灭亲”,就更让人难以理喻了。


父亲不喜欢也罢了,母亲还早死,父亲又后娶。这后娶的女人对舜更是百般刁难,特别是有了弟弟象,对舜更是欲除之而后快。可怜的舜哪里有活路,正应了后世的一句话,没娘的孩子像根草。但能让尧把两个女儿嫁过去的舜怎能是寻常人物。舜就是咱儒家说的经典版的“天降大任于斯必苦其筋骨劳其心志”的典型。


瞽叟团伙三人开动脑筋,在三人智商范围内下大力气设计陷害舜,记录在案的有三次。第一次是瞎老头盖房子。上檩子的时候呼舜儿帮忙,舜告知自己的两位妻子。据说两位妻子情知不妙,但还是一致同意让丈夫舜去,因为不去就不孝,不孝是大罪名,任谁也担当不起,至少是独尊儒术以后。传说时代的尧舜时期,是儒术的前沿吧。两位贤惠至孝的妻子只能叮咛丈夫,“去吧,但千万小心。”中国另一传统经典二十四孝之首孝的舜就去了,一边干活一边想着老爸一伙三人会如何害他呢?


第一回是这样的,不惜工本的烧死他,不可谓不毒,不可谓舍不得。多亏两位贤妻早有提醒,舜才得以跳墙逃走,心中的悲苦只能和妻子们倾诉,三人难免发出对命运的感叹,然后该干啥干啥。


瞎老头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一次是挖井,原计划是当舜挖井到一定程度时,瞎老头、后母、异母弟三人同心协力一起填土,把那讨厌鬼埋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其实这样的举动很令人费解,远远超出常理,他们三人肯定知道一代圣君尧的意图,舜现在已然是尧的乘龙快婿,堂堂的驸马爷,一旦舜得继大统,难道他们不跟着一人得道鸡犬带人一起升天吗?难道不能跟着享受原始社会的荣华富贵吗?但那三人榆木脑袋一样,宁可舍弃世人眼里的极端荣耀,宁肯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贫瘠的生活,都要把亲儿子、亲弟兄弄死而后快。因为那三人长了令人难以置信不近人情的黑心肝,还是舜表现为令人难以置信不近人情的完美,让人不能接受,就不得而知了。总之,第二次谋害开始了。


这次舜又告诉二贤妻,二妻叹着气说:“去吧。”这气叹的是公婆小叔的狠毒,挡都挡不住。她们已经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老实巴交的农民当然得跟着农民走。但他们三人都是抱有明知山有虎不得不往虎山行的心态,也提前做了准备。


因此舜挖井自管挖井,当那三人正得意大填井而特填井,盘算着舜还剩几口气之时,舜安然从旁边的暗道“潜出”。这暗道就是夫妻三人提前设置好的,否则任谁进去也是活埋,绝无生还的道理。还好,焦灼等待的娥皇女英又等回了满身泥土的丈夫,又一次有惊无险。


这次的主谋是舜的异母弟象。象要谋害舜有两点理由,一是看上了两位嫂嫂,二是看上了嫂嫂的家世背景,如果取而代之,天下之主岂不是他的?当象正准备享受以为是胜利果实的两位嫂嫂之时,两位嫂嫂当然决然不受,难免义正词严地教训劝导小叔子。象被两位嫂嫂的凛然正气震住了,只好悻悻退出。


不到黄河心不死。瞎老头三人几乎是明目张胆地害了舜两次不成,他们仍不住手。连瞎老头的女儿都看不下去了,非常同情两位嫂嫂和异母的处境,这是个能被感动的善良女子,但也就是同情而已。


第三次谋杀,她就是个旁观者、同情者,是否阻止咱不知道,做传者也未提。确切的是,谋杀按计划施行了。这一次是请舜喝酒,请是因为前两次谋杀未遂,这一次是道歉。当然,需要道歉的地方有很多,不论舜有多老实,但娥皇女英的眼睛是雪亮的,知道公婆和小叔子的笑里藏刀,也有可能是正和嫂嫂情同姐妹的小姑子暗自透露了父母兄长的阴谋计划。反正在舜再一次慷慨赴难前,采了草药,熬了汤,让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洗了个够。


舜不明就里也许是心知肚明地前往瞎老爸处赴鸿门宴。结果,舜开怀畅饮,一整天都没醉,犯罪团伙没有抓住杀舜的可乘之机,一而再再而三的谋杀都宣告失败了。


即使这样,农民舜都一点怨言也没有,大大的良民。对于父母弟的作为,只是委屈地跑到田间地头大哭,哭上天让他遭受的折磨,哭父母亲的狠心。


经过种种磨难,老丈人尧听了两个女儿的汇报,对女婿舜很满意,认为可以继承他的大统。当然,舜是中华民族勤劳朴实的代表,是农民的代表。他的成功离不开聪明、明理的两位贤内助,所以遇事常找两位老婆讨主意,虽然大大地有违后世后宫嫔妃不参政的教导,可谁让咱木讷了点呢?谁让咱娶了聪明老婆呢?谁让咱没生于女子是弄瓦时代呢?


其实,令人惊异的是舜当了天子之后,并不记恨反复置自己于死地的父母兄弟,而是大大地分封,其胸怀跟黄河一样大,其容忍力跟沼泽地一样大。


当了天子的舜更忙了,全国各地忙活,活活累死在苍梧山下。两位贤妻一听,泪水顿时化作倾盆大雨,直流到滴滴见血,悲痛过度,以至于到了湘江之水,还未见到已逝的舜,就双双投水殉情了,留下万古佳话。


故事到此结束,但旧时代的践行者才从此开始。


原文


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


瞽叟与象谋杀舜。使涂廪,舜归告二女曰:“父母使我涂廪,我其往。”二女曰:“往哉!”舜既治廪,乃捐阶,瞽叟焚廪,舜往飞出。象复与父母谋,使舜浚井。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从掩,舜潜出。时既不能杀舜,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舜告二女,二女乃与舜药浴汪,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怜之,与二嫂谐。父母欲杀舜,舜犹不怨,怒之不已。舜往于田号泣,日呼旻天,呼父母。惟害若兹,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笃厚不怠。


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尧试之百方,每事常谋于二女。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封象于有庳,事瞽叟犹若焉。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纯而行笃。”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谓也。


颂曰:元始二妃,帝尧之女,嫔列有虞,承舜于下,以尊事卑,终能劳苦,瞽叟和宁,卒享福祜。

◎之二 弃母姜嫄


周族老祖母姜


人类的天性就像猴子一样,充满好奇,总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怎么来、为什么来等等一些看似简单又极难回答的问题。姜嫄就是周族追问出来的祖先。中华民族到了周朝早已有了成熟的文字,有了文字更要把自己的来源记录下来,好让子子孙孙都知道自己的出处。这家谱的第一位祖先就是祖奶奶级的姜嫄。


话说还是少女的姜嫄有一天出去玩儿,应该是春天的时候吧,芳草连天,碧树吐翠,湖水涟漪,好一个大好春光。姜嫄心情很好,少女的情怀难免不展开瑰丽的幻想。正想着,忽然被一个斜刺里窜出的壮汉拦腰抱住,姜嫄惊魂未定之时,已被那厮抱到一片开着花的草丛里,不由分说就要求鱼水之欢,根本不是《关雎》中描述的那般君子好逑式的浪漫。姜嫄左挣右扎,哪里是那厮的对手,力竭之后也就由那厮去了,其实这也没有超出自己的想象,部族的少女发生这样的事还少吗?一阵地动山摇之后,一切归于宁静。


慢慢地,姜嫄睁开双眼,芳草依然连天,碧树还在吐翠,湖水仍在远处泛着涟漪。姜嫄让自己定住神,确定发生了什么,自己身上的汗水、身下花儿般鲜艳的殷红……是的,自己曾经想象过无数次的邂逅、无数次的缠绵、无数次的眉目传情、无数次的心有灵犀一霎时暴风骤雨般就结束了。姜嫄感觉有些沮丧,保持着刚才的姿势,望着纯净碧蓝的天空发呆,直呆到浑身打了个激灵。草地变凉了,姜嫄懒懒地起身,不起身还能干什么?连土都不用掸,青草是那么干净,只抻一抻刚能遮体的兽皮衣服就行了。


走到人走得多了就成为路的小路上,她发现一串硕大无朋的足迹,自己的脚印复上去像是踩了一条船。姜嫄不用想就判断是那厮的,刚才那孔武有力高大健壮的躯体让自己像一只小鸟一样渺小无力。不知为什么姜嫄又有些释然,这肯定是个狩猎的好手,是一个可以为家庭提供食物和保护的人。姜嫄不想再理出自己的思绪,只是由着直觉走,走着走着眼前就是自己的部落,再走就到了祭祀的社坛。姜嫄并不清楚怎么会走到这里,走到了就跪在神坛前祈祷,祈祷上苍不要因此突发事件让自己怀孕。这事她心里没有准备,那个让自己孕育生命的人应该是孔武有力,应该是高大健壮,但更应该是深情注视着自己的人,应该是爱着自己的爱、痛着自己的痛的人。跟上苍叙说了又叙说,祈祷了又祈祷,当姜嫄肯定上苍听到了她的心声后,才悄然走开。


上苍是个喜欢恶作剧的老头儿,是个老顽童,明明听到姜嫄真真切切的祷告,却偏偏要拿那个充满幻想、充满浪漫情怀的少女寻开心。姜嫄怀孕了,感觉上苍欺骗了她,从此再不理上苍了。可上苍是个不识趣儿的老头儿,贪玩起来没完。春去秋来冬已至,十月怀胎的辛苦自不必说。姜嫄迫不得已生下那个硬塞给自己的产物,心里还是不喜欢,一点也没有做母亲的感觉。于是,姜嫄把那孩子扔到村子里一条狭窄的小巷,好让看见的人捡走,好歹是个生命么!但上苍用他神奇的手拨弄人间,孩子静静地在襁褓里睡着,村里的牛羊居然绕道走过,居然没有由着性子一踩而过。在一旁悄悄等待捡走孩子的姜嫄觉着放在这里不行,虽然这一队牛羊没踩,不代表下一队不踩,想一想起身又抱起孩子走到一片树林中。村里的人常在这里砍柴,总能看见这孩子。砍柴的倒是真看见了,没把孩子捡走,而是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盖在孩子身上。要知道现在是冬天啊!姜嫄有些恼怒又无奈,她决定再试一次,如果再不成就养这孩子,她心里暗自对自己说。


这一回狠心一点,狠到把那孩子径直放到结冰的河上,那孩子真是命大,冰天雪地里还呼呼大睡,因为上苍让鸟儿们展开羽翼覆盖孩子。姜嫄玩不下去了,她玩不过上苍。这时,她的母性复苏了,飞奔过去抱起那个连弃三次都没有弃成的儿子,认了命。这个孩子就叫弃。


这个故事是我根据咱周族关于族源的传说复原的。周族的传说是这样的,姜嫄履巨人足迹而导致怀孕,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姜嫄心里很嫌弃,求上苍但愿这不是孩子,但毋庸置疑是,只能生下来。姜嫄认为这是个不祥物,所以上演了三次弃子终又捡回的小品。至于真实情况是怎样只有天知地知你不知我也不知。传说么,只能姑妄听之,姑妄听之。


再说后面的,比较形而下的。姜嫄是个农业专家,喜欢研究种植学,有了弃儿,后继有人,静下心来就教儿子种庄稼。弃儿是块种庄稼的料,不仅继承了母亲的技术,而且更有发展,那是尧时代的事,尧死了,舜继位,为了更好地施展弃的才能,派弃到稽这个地方发展农业,等于是办一个示范点。弃不负众望,开发了中华民族的原始农业,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农业的始祖,被称为后稷。他的后世世世代代居住于稽,过了很久很久,世世代代居住稽的后稷的后代成为中华民族的领导者,开创了八百年历史的周朝,这一切就得益于姜嫄春游时那次心不甘情不愿的邂逅。


原文


弃母姜嫄者,邰侯之女也。当尧之时,行见巨人迹,好而履之,归而有娠,浸以益大,心怪恶之,卜筮禋祀,以求无子,终生子。以为不祥而弃之隘巷,牛羊避而不践。乃送之平林之中,后伐平林者咸荐之覆之。乃取置寒冰之上,飞鸟伛翼之。姜嫄以为异,乃收以归。因命曰弃。


姜嫄之性,清静专一,好种稼穑。及弃长,而教之种树桑麻。弃之性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尧使弃居稷官,更国邰地,遂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及尧崩,舜即位,乃命之曰:“弃!黎民阻饥,汝居稷,播时百谷。”其后世世居稷,至周文武而兴为天子。君子谓姜嫄静而有化。诗云:“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又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此之谓也。


颂曰:弃母姜嫄,清静专一,履迹而孕,惧弃于野,鸟兽覆翼,乃复收恤,卒为帝佐,母道既毕。

◎之三 契母简狄


商祖母简狄


尧时代,民族开始大发展,狩猎、采集、耕种齐头并进。在这个时代我们有了原始的农业,有了初始的各种典章制度,有了雏形的人伦规范,总之,这是个欣欣向荣的时代,我们有了万世敬仰的一系列君主:尧、舜、禹。


在这个时代,娀(sōng)部落有一个女子叫简狄,除具有时代特征的勤劳勇敢以外(不勤劳就会没食物吃,不勇敢就不能面对随时出没比人类还蓬勃的野生物种,那时的老虎是要消灭而不是要保护的,这是普遍性),还喜欢当个领导管管人(好人事之治),从小喜欢了解各种新鲜事物,喜欢研究宇宙的奥妙,所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知天文),还是个原始的慈善家(乐于施恵),一看就知道不是个寻常女子。有一天,她和自己的妹妹们以及大小姑子们结伴洗澡(我们的祖先一直是热爱卫生的民族)。想来洗澡的意图小,戏水、游乐的意思更浓一些。这不,姑娘们让长发尽情飘散,健康的肌肤在阳光下的湖水里熠熠闪亮,互相溅起的水花珍珠般散落融入层层波动的湖水。湖水尽头的山峦,长时间回荡着她们清脆的笑声。丛林里,动物们睁大双眼心醉沉迷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想,下世当为人类。


最想使自己变为人类的是燕子(玄鸟)。那只最痴迷的燕子冲动地衔着一颗被它粉饰一新的五彩鸟蛋飞过姑娘们的头顶,抛了下来,引起姑娘们一阵惊喜的欢叫。大家纷纷争抢,但只见水花飞溅,玉臂飞舞,笑声飞扬,转瞬那枚五彩燕子蛋落入简狄的手中。姑娘们再要抢时,怕损坏了五彩蛋的简狄不由分说就吞到嘴里。姑娘们是真抢不着了,但简狄也再看不见它了。情急中,那枚蛋竟然滑落到她的腹中,不想由此种下了商的根源,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这次奇特的经历之后,简狄的腹部竟一天天大起来,十月之后生下一个儿子,起名叫契。可能是简狄和那位痴心为人的玄鸟暗自订立的契约吧,商族的第一位男性祖先就这样神奇地降生了。


简狄和姜嫄(周的祖母)不同,她很喜欢自己的儿子,当然尽其所能教诲他,比如如何当领导、如何理顺关系、与人相处等等。契当然不是等闲之辈,他聪明,而且仁厚,把老妈的一套本领融会贯通,发扬光大。尧慧眼识人当然不能忽略这样难得的人才,任命契为主管民众、土地、教化、行政等称为“司徒”的一个挺大的官,这正是契的长处,其封地在亳,契的子孙就世世代代居住亳,直到有一天他的子孙汤诞生,商朝就真正诞生了。那是青铜的时代,崇尚英雄的时代,只能说契的种好,追根溯源当然根在简狄。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么。


原文


契母简狄者,有娀氏之长女也。当尧之时,与其妹娣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过而坠之。五色甚好,简狄与其妹娣竞往取之。简狄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焉。


简狄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乐于施惠。及契长,而教之理顺之序。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尧使为司徒,封之于亳。及尧崩,舜即位,乃敕之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其后世世居亳,至殷汤兴为天子。君子谓简狄仁而有礼。诗云:“有娀方将,立子生商。”又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此之谓也。


颂曰:契母简狄,敦仁励翼,吞卵产子,遂自修饰,教以事理,推恩有德,契为帝辅,盖母有力。

◎之四 启母涂山


大禹妻夏启母涂山女


涂山女万古流芳是因为她是大禹妻子。


英雄大禹忙于治水三十岁了都顾不上娶妻(可见其为人民服务的境界有多高),这在上古可是很少见的。那时男女相会少有禁忌,四目一对,就可以两情相悦,甚是方便。但我们的大禹认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舍弃个人幸福投奔到治水的宏伟事业中。一晃就到了三十岁,治水的宏业还没完成,革命尚未成功,大禹仍需努力。


这一日,大禹来到涂山这个地方考察地形,走累了,在山脚歇息,喝一口甘甜的溪水,洗一把黝黑的面庞,斜靠在大树旁让自己享受片刻的宁静。小溪流水哗啦啦,前面来了女娇娃。正养神的大禹哥看见健步走来一位女子,但见她粉面桃花、身材健美、腰细臀大、宜于生子。大禹哥不禁心中一动,竟然开了情窦,让大禹哥好生慌张,暗想自己三十年来怎么从未有过现在的状态?思忖间,那女子已然来到眼前,见了大禹哥并未躲闪反倒是嫣然一笑,笑得大禹哥绯红了双颊。这哪里是英雄模样?大方的是女娇娘主动问眼前这个害起羞的汉子:“可是治水的大英雄大禹?”这下,大禹哥吃惊不小,反问女子:“你怎么知道我是谁?”女娇娘朗声一笑,“你的事迹传遍四方,村里人说你来了,我仰慕你已久,就满山遍野找你,就想一睹治水英雄的风采。”看女子如此大方,大禹英雄也恢复了常态,两下里攀谈起来,甚是欢悦,一来二去,四目相对,电火相击,你依我侬,不由得两情相悦了,天当的被,地当的床,在艳阳下,在邰桑之地。这一幕被后世传为佳话。


新婚后的大禹哥心里放不下天下众生,要完成的是未竟的事业,毅然告别娇妻,当是第一个英雄过了美人关的汉子,随后踏上治水的征途。这一去又是三年,而且是三过家门不入,害得涂山女千般思万般想,站在涂山之上发出“候人兮猗”的咏叹,一遍一遍,那“想你”“等你”的呼唤在山间久久回荡。


有一天,当大禹大功告成,荣归故里时,门前站着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望眼欲穿侯夫归的妻子,一个是拒绝相认的小娇儿。妻子扑进丈夫的怀抱泪流满面,小娇儿看见眼前这位风尘仆仆、面目沧桑消瘦的大汉难以接受,这是他第一次见父亲。被人们传颂四方的英雄,在孩子眼中并不亲切,胡子扎得人生疼。他还不能懂得他的英雄父亲。有一天,当他长大以后,他成为夏的开国君主启,开创了奴隶制的先河,开创了父子相传的世袭制度。涂山女相与的是两个传世英雄,她不虚此生。


原文


启母者,涂山氏长女也。夏禹娶以为妃。既生启,辛壬癸甲,启呱呱泣,禹去而治水,惟荒度土功,三过其家,不入其门。涂山独明教训,而致其化焉。


及启长,化其德而从其教,卒致令名。禹为天子,而启为嗣,持禹之功而不殒。君子谓涂山强于教诲。诗云:“厘尔士女,从以孙子。”此之谓也。


颂曰:启母涂山,维配帝禹,辛壬癸甲,禹往敷土,启呱呱泣,母独论序,教训以善,卒继其父。

◎之五 汤妃有莘


商之国母汤妃


汤妃作为商之开国国母留下的只是名号,我没有找到关于她的故事。说起汤妃知道的就是她来自有莘氏,估计是部落酋长的女儿,简狄之子契的第十四代孙汤,又名太乙,娶了连名字也没有留下的她。从此,她就以“汤妃”这个名号存在了。


汤妃和汤没有故事,比如踩个脚印、衔颗鸟蛋,就连发出“候人兮猗”的感叹也没有,至少是没留下。开国的成汤形象太高大了,汤妃只存在于他的影子里。成汤发出《汤誓》,列出桀的罪行,以及自己不得不讨伐之的理由,一举消灭著名暴君桀于鸣条,建立了商朝,其中最功不可没的就是宰相伊尹。汤和伊尹历来被视为君臣关系的典范,就像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这对组合一样,被广为传颂。啰唆了半天是因为这个伊尹和汤妃有关系,不是男女关系,是古时嫁娶制度带来的连带关系,往明白里说,就是汤妃嫁给成汤时伊尹是作为陪嫁的媵臣一起归成汤所有的,和汤妃一起出嫁的肯定还有她的妹妹或者表妹或者宗族里的姐妹,这就是媵妾制度。伊尹是作为男性跟班跟过去的,选他是因为他首先是一名很好的厨子。


有一天,新婚的妻子汤妃特意请丈夫成汤吃饭,说有“特别的美味献给特别的你”。成汤倒也没有奇怪,妻子给丈夫做顿饭吃很正常,操劳了一天的军国大事,思虑了半天夺天下的大计,回到家中享受一点美味也是应该的么,劳逸结合。美味献上来,成汤一尝:嗯,果然不错,爱妃,有劳你了。这时候,汤妃莞尔一笑说:这不算什么,臣妾还有一件秘密武器献给大王,有了这件武器,天下不愁不得。成汤将信将疑,天下有这样的武器吗?又忍不住好奇:快拿来,快拿来!汤妃一句——上!但见几位侍从抬着一个物件,又看不清是什么,因为上面盖了块麻布,从殿外走到殿中放下。汤妃带着神秘的微笑走过去,一个很漂亮的飞手,揭起麻布,只见两道精光一闪,这才见是一位不起眼的黑瘦老头,那精光正是从老头眼中放出的。成汤更加好奇,直觉告诉他,老头不是寻常人。老头起身走到成汤面前施礼。成汤看看老头,又看看汤妃,满脸疑问。汤妃对自己设计的戏剧场面达到的效果很满意,于是面带笑容言道:大王,这位就是给您做饭的厨子,他的厨艺一流,谋略更是超一流。我想,这件秘密武器您一定用得着。接着戏码的主角就是那黑瘦老头了。老头“以滋味说汤,至于王道”,就是说,老头从美食的滋味引导出欲取天下的道理,讲得天花乱坠、昏天黑地、飞沙走石、云开日出。成汤听得是心花怒放、手舞足蹈、上下通气、心潮澎湃,那叫个一拍即合。夺夏家天下的大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