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财经人物 > 海底捞店长日记2:从海底捞到净雅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海底捞店长日记2:从海底捞到净雅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海底捞店长日记2:从海底捞到净雅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海底捞店长日记2:从海底捞到净雅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因为痛,所以选择奋斗,让青春不迷茫

作者:李顺军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01

书籍编号:30301494

ISBN:978712217741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80902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财经人物

全书内容:

海底捞店长日记2:从海底捞到净雅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自序

我的第一本书《海底捞店长日记》出版后,得到许多读者朋友的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走出大学校园经历了许多波折、磨难、纠结后,我进入海底捞,从这里我开始扎扎实实地学习管理、研究管理。离开海底捞后我又进入净雅。在净雅,经过更加严格的训练后,我的管理水平和心智都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常常让我的内心起起落落。现在回想,我知道这些都是我成长的机会点,在这里感恩净雅。在各界朋友的鼓励、支持下,我把自己离开海底捞进入净雅的这段经历分享给大家,既是对自己一次更彻底的反思、总结,也希望通过自己真诚的内心流露能更好地帮助到一些朋友。


第一本书,很多人看完后给予的评价就是:真实。对于这个评价我很欣慰。真实、坦诚、正直是我一直坚守的原则,我不想过多修饰自己,以显得自己有多完美。现实中,有很多人都喜欢树立自己完美的形象,他们只想把自己阳光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另一面。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充满了汗水和泪水,没那么多光鲜!生活就是光着脚走在满是石子的路上,再痛也要学会微笑面对。只有敢于真实面对自己、揭露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在这本书中,有对管理的思考与总结,有对自我的反省与剖析,也有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我坦诚地告诉大家,我一路成长过来,一直在与自己的阴暗面斗争,而我的心性就在磨炼中不断提升,同时我的管理能力、领导力也随着心性的提升逐步提高。


管理及领导力的提高其实就是自我心性的提升过程。学习再多的技能及方法,如果自己的心性不提升,你依然带领不好团队。这也是很多MBA的学生毕业后带不好团队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读了我的书后,说这是本讲管理的书但又不是,更多的是在讲自己的心路历程。其实心路历程就是心性提升的过程,我更想分享自己心性提升的这个过程,因为这才是管理及领导力提升的基础,好的管理技能和方法只有建立在心性提升的基础之上才会发挥作用。


我来自农村,我曾经自嘲我是一个没有地的农民。生在农村,没资源、没人脉、没背景,受的教育也一般,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要想做好一件事情,自己一定得先学会改变、完善自己。何况做管理本身又是带领更多人实现目标的过程,那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想跟我一样的人有很多,尤其是从事服务业的人,所以我希望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以供他人借鉴。


读了我的书后,有不少创业者、大学生、老板找到我,希望得到我的帮助,这让我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立志用一生来研究服务业的管理,这一辈子就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的服务业做一些事情,以帮助到更多的基层员工、创业者、老板。


现在似乎自己取得了一些小成就,这不是我有多厉害,而是感恩命运的眷顾,让我毕业经过一番折腾后进入海底捞,接着又能进入净雅。海底捞、净雅这两家企业都是从不知名的小店成长为今天众人仰慕的名企。这两家企业对我的成长、进步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海底捞塑造了我的勤劳、善良、务实、真诚、认真、专注;净雅塑造了我的严谨、抗压、规范、标准。我今天反思在这两家企业经历的同时,也希望把自己的收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很渺小,我们尽职尽责地把分内的事情做好,把自己价值最大化,把人生宽度拓宽,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走到今天,缘于一份坚持,缘于改变命运的决心,缘于想让父母、妻子、孩子过得好点。


三十而立,也不知道自己立还是没立,可能更清醒了一点,不再那么糊涂、不再那么愚钝。


三十是一个人生岔口。站在三十这人生岔口,有太多值得回味的事情。一直蜕变着,到现在,到明天。


三十年来,一个小人物就这么挣扎着。真实地面对自己,从混沌、焦灼、困顿、傲慢到清醒,这样一步步走来,也常常伴随着幸福快乐与迷茫纠结。


感谢一路来支持我的老师、朋友、企业。未来的路还远,我将继续扎扎实实地走下去。

李顺军


2013年6月于北京

海底捞店长日记2:从海底捞到净雅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成长独白:


离开海底捞后的一段时间,在回去和不回去之间犹豫不定。最终我选择了断绝回海底捞的后路,决定去社会上闯荡,以更好地磨炼自己。

第一节 断路重生


致歉信(2010年1月25日)


从海底捞走的时候,我没有告诉员工自己是离职,只是说请假回家。后来很多员工发短信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只能骗他们说快了。


我怕我的离开影响到员工工作的氛围和凝聚力。


不是说我干得有多优秀,但毕竟跟大家在一起那么长时间,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一名管理人员的离职,对员工的打击是蛮大的。


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些员工奋斗的目标和榜样。管理人员离职,会使员工对企业文化产生怀疑。


现在过了这么久了,我必须真实地告诉他们我的想法。我给大家写了一封致歉信,希望他们能谅解我的欺骗。


亲爱的同事们:


因为有事,我暂时回不来,请大家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共事,在此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在我心中,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都很不容易。我多么想通过我的努力,让大家变得更加优秀。但由于我的能力有限,因而不能如愿,在这里我向大家深深地致歉。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希望你们努力地为你们的目标奋斗,珍惜现有的这个平台,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无论何时,我都在思索一个问题—我们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我一直在思索,希望你们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我兢兢业业地过好生活中的每分每秒,不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心性和灵魂;我保持一种热情、一种对事业追求的热情,我热切地希望明天比今天优秀,后天能比明天更优秀,哪怕我们一天进步一点点,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将会取得很大的进步。这包括很多方面:为人处世、思想修养、做事的能力......不要懈怠工作,更不能懈怠生活,否则会碌碌而无为。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京瓷创办人稻盛和夫的《活法》。认真看后,它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我与大家分享一下真实的想法和理想。


我追求的人生终极目标是:磨炼心性、提升修养;挖掘潜能,寻找灵性。其实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我愿意敞开心扉与大家畅谈。我说这些,是希望大家能一天一天优秀起来。无论怎么样,我都会记住大家,用真诚的心对待大家,让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


很感谢这段时间大家能很用心地和我一起拼搏,我会永远记住这段美好的时光。


谢谢你们。


李顺军


我把这封信发给了我的师傅徐姐。


梅奥诊所(2010年1月27日)


今天读了《向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学管理》这本书,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个医院叫梅奥诊所。一个诊所也可以做得如此好,让我难以相信。一直以来,我认为诊所都是一些不够规格的医疗机构。2009年我出水痘,有个诊所却当成感冒看,差点要了我的命,让我对诊所有了更大的偏见。


梅奥的价值观是:患者至上,并在每个环节把这个价值观落到实处。


今天了解了梅奥诊所这个机构后,我思索了很多,我想它应该是医疗界的“海底捞”。


这么大一家医疗机构,不叫医院,却叫诊所,我想这就是务实吧!而在国内,个别的一些名不副实的医院,他们没有对患者提供好的服务,有的只是对患者生命的漠视及对金钱的追逐。


我想这也不奇怪,就像欧美有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并不叫大学而叫学院一样。而国内一些学院却拼命给自己增设新的学科,以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大学。


做什么事情不重要,梅奥一个诊所可以赢得尊重,海底捞一个火锅企业也可以赢得尊重。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一样,你活着对别人有帮助,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样才有意义。


学习(2010年1月29日)


走到今天,我仍然有很多事情应承不过来,仍然有纠结与矛盾,仍然有迷茫与徘徊,仍然......


相对很多基层员工来说,我已经算有所突破,那就可想而知还有多少人正徘徊在痛苦的边缘。


对于我们带领的基层员工,我们要多用心去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磨难期。我真的不希望看到许多人三四十岁了,还依然很失败地活着,还仍然在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领导者的一个任务就是帮助你的下级找到方向,减少他心灵的困惑,帮他找到活着的意义。这也是价值的最大体现。


我们为什么不能活得好一些?


为什么不能活得快乐一些?


为什么不能过得有意义一些?这都取决于我们内心的状态、内心的成长。我相信内在世界决定外在世界。而内心的状态、内心的成长又与我们自身的学习有极大的关系。


到底什么是学习?我想,很多人是没有搞明白的,所以他们内心的状态和内心的成长就会慢很多,包括我在内。经过这段时间的反思与总结,我认为学习就是珍惜生活的每点每滴、生命的每分每秒,用心地观察、体会、思考、领悟,以使内心世界不断优化,进而改变外部世界,最终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


了解净雅(2010年2月1日)


今天看到了净雅董事长张永舵说的一段话:“服务不仅是令客人满意,而是与客人的期望赛跑。往往事半功倍的,是如何给客户制造惊喜。只有一眼看不到的需求,才是真正一本万利的‘富矿’。”


这段话,不仅阐明了服务的内涵,也精准地说明了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赢得客户。这可能是我至今听到的对“服务”一词最好的阐释。


一个伟大思想,一定是有伟大的行动来支撑的。在海底捞时,净雅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这也让我想起我的师傅徐姐(原海底捞大慧寺店的店长)。我在海底捞大慧寺店轮岗前厅经理时,因跟值班经理在夜班人员安排上存在分歧,就和她吵了起来。值班经理是个女孩子,被我给气哭了。徐姐发现后,制止了我们,并对我进行了处理。她指出我们作为领导,当着员工的面儿吵架有失风范,尤其是我马上就要上任店长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是否有利于建立自己的威信。


一个马上要升任店长的人跟未来的下级吵架,想想确实有些愚蠢,所以对于徐姐的处理我坦然接受。最后,徐姐决定对我的处理是让我请管理人员到净雅酒店吃饭。这个处理,相当妙,不但不伤我的尊严,还缓解了我跟对方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的员工满意度。


最早,我对净雅的印象就是他们的员工很漂亮,他们的要求高,加入净雅很难。


今天再次看到净雅董事长的这段话时,我想深入地了解这个企业。


我查找了相关资料,发现一篇题为《张永舵:超越星巴克》的文章。该文写道:


“经营服务,就是经营人心,这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而人心,恰恰我们人人都有,并不稀缺,就看我们是否能化繁为简、返璞归真、回归原点,张永舵带领净雅做到了。”


先不论这个观点和说法到底有几分真实,因为它已经不重要。即使是夸大的吹捧,也很难达到如此深度。我想,张永舵这个人,自身一定具备某些非同寻常的东西。


随着深入的研究,我越发尊重张永舵这个人,也非常尊重净雅这个企业。我觉得,在餐饮业里能跟海底捞相媲美的也就是净雅了吧!


亲人的问候(2010年2月5日)


今天海底捞大慧寺店的优秀员工亢姐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很想念我,希望我早点回去,还提前祝我生日快乐。


她问我要了几次家里的电话,我都没给她。我从海底捞走,并没有告诉家里,怕爸妈替我担心。


挂上电话后,心绪久久难以平静。我的员工还记得我的生日,这让我很感动。


我自己却已经抛下他们另谋出路了,我越发感到对不起这些勤劳、善良的同事。我想,我写的那封致歉信,师傅徐姐肯定没有向大家公开。她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回去留下后路?


我该怎么办?


我以前给大家培训时讲过,我为什么对他们严格管理。


第一,让大家养成好的习惯;


第二,培养大家专注的精神;


第三,让大家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想想自己讲过的这些话,有时同自己的行为并不一致。


今天有人还告诉我,袁哥(袁华强,原海底捞北京上海大区董事总经理)让人找到了我家里的电话,准备安排人去我家里家访。


这让我很为难!


我真想,回去得了。老是这样逃避不是办法。我不是什么人才,不值得大家这么关注。相比海底捞的真诚和胸怀,海底捞领导对我的关注和爱护,我显得那么渺小、无知。


这种回还是走的问题开始纠结在我心头。


生日问候(2010年2月10日)


到了海底捞之后,我第一次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过生日,并且生日被人记住。


我不知道,还有谁会相信一个人活了24年,竟然没怎么过过生日。你要知道,这就是一个农村孩子可能会面临的现实。在我的心中,根本就没有过生日这个概念,更不用说什么生日礼物之类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家里过生日那天,妈妈会做点好吃的给我,这就算把生日过了。蛋糕、派对、礼物......都离我很遥远。后来长大了,根本就没有过生日的习惯,在我的潜意识里,生日的概念很模糊、很淡然,没有任何期待。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依然模糊、淡然着。徐姐的一个电话,打破了这死水一般的淡然。徐姐打电话第一是祝我生日快乐,第二是告诉我年终奖已经打到我卡里了。


放下电话后,我有一股马上回海底捞的冲动。生日接到的第一个电话竟然是徐姐,没有资格拿年终奖的我得到了全额的年终奖。这两件事情,搞得我再次怀疑自己到底是逃兵还是叛徒。


幸福的惆怅和纠结开始在心里翻滚。


情人节(2010年2月14日)


情人节,没有情人,也没有情书。


无意中,我翻出一个员工写给我的一段话:“最近我发现李哥你有些松懈了,甚至有些不坚定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想多了,但我只希望作为我们的领导者,你一定不要抛弃我们!”


质朴的话语、真挚的感情,也许这是情人节最好的礼物吧!


其实今天内心很空虚。回想在海底捞时的繁忙及每天自己可以深入去做的一些细节,现在每天的生活显然有些颓废。


当那时被一些细节问题缠身时,我也烦过。


细想一下,细节问题做到位了,就有了自身进步的基础。累点没关系,做好每个细节,用心去体会,这会让你进入一种状态。


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比你自己去学一本书,空想很多观念要大得多。


真正的成长,还是在于双手是否打过茧,心里是否有过伤疤,脸上是否有过汗水冲刷的痕迹。


很明显,自己现在还没有达到。成长在路上,每一步、每一点滴,都是收获的开始。坚信自己走的每一步,发生的每一个点滴,看似那么的不经意,但都会是未来成功的一块基石。


加油!


感受“堕落”(2010年2月17日)


这几天自己过得很堕落,明显有些消沉。很清闲地游览着美好的景物,日子却是颓废、无聊的。想想在海底捞忙碌的日子,倒值得去回味。人有时真的很奇怪,这你不得不承认。在你累的时候,你一定想着能好好地放松一下;当你真正完全放松下来时,心里又空落落的。为什么我们总是活在纠结之中?难道我这一生就要这样下去吗?难道自己注定要活得被动而不能主动掌控自己的命运吗?


难道我真的要过得很苦吗?


不,绝对不。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只能任由别人或环境控制,这样的人生是多么的悲哀。


积极的心态很重要。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用一颗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将会收获很多。


不管自己在何处,只有自己是最清楚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别人只能锦上添花,很少有人能雪中送炭。在现在不习惯的生活中,我无意翻到胡志标说的一句话:“我并不主张庸碌地过完这一生,尤其是那些年轻人。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最好能为这个世界留一些启发、一些贡献。”


生命的意义在何处?我不能迷失在自己的世界中,找不到出口。


一路走来二十多年,许多时候在遇到困难时我总是躲避,而不是用心去解决。有点逃避现实,有些急功近利,而没能用心地去做好每个细节。我总在放任自己,这对自己的成长很不利。我应该用心地过好每分、每秒,多学习、多体会、多思考。


别说是给这个世界留一些启发、贡献什么的,我现在还不能认清自己,这就是现在的我。


断路重生(2010年2月22日)


前两天师傅徐姐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去。林姐(区域经理林忆)也打电话让我回去。


在他们的感召下,我决定回去。我也告诉了徐姐。


以前的同事阿月今天给我打电话聊了很久,说他准备回去(之前他也从海底捞离职了)。他劝我也回去。他讲的很多话很有道理。


可今天晚上我想起了我当初走时说过的话:“即使在外面碰得头破血流,也值得。”


回海底捞,我可以一步步再风生水起。但如果就在这么一个单纯的环境里待下去,我以后的人生该怎么办?难道要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海底捞吗?很明显,这不是我所想的。


断了退路,才能重生。


所以,我还是决定断掉回海底捞这个退路。我给徐姐打电话说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她很理解我,也支持我的想法。其实回不回海底捞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能否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耐心、细致地把每个细节做好,把每个细节做完善,把每个细节做精细,这样你才能把一件事情做成。


我们很多人欠缺的就是把每个细节做好的耐心和执着,所以有太多人难以成功。


想到今天在重庆美心洋人街里游览时,看到的一幕幕别致的场景。我知道他们确实把细节做好了。最有感触的就是他们的美心馒头,一块钱一个,大家排着长队买。第一次见卖馒头可以卖到让人排队。还有他们在公园各处竖立的箴言牌子,很有意思,不但让你游玩,还让你能学到一些精辟的哲理。


例如,一个人要成功,首先你得行,其次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得行。


最值得我思考、回味的是美心董事会的一段话:“毁掉形式的‘美’,只为尊崇秩序的真和内心的善。拒绝糊涂,才能知耻自律。一次否定,面临一次关于荣辱的重新选择。走向新生仍需要不辞责任,仍需要学会敬畏。企业个性必须适从社会共性。美心公司立志融身和谐。在商从法,与时进化。”


我这次的绝路重生,就是一次拒绝糊涂、一次自我的否定吧!

第二节用玩命的态度面对人生


人生道场(2010年2月24日)


今天参加了重庆工商联表彰重庆优秀女企业家的大会,还跟重庆商会的会长尹明善合了影。


今天参会的很多优秀企业,都是白手起家,而且掌门人都是女人。一个女人,能闯出这番天地是相当不容易的。


我回想起,上大学时,学校后面修路,三伏天在那里搬砖的很多女人都是四川人或重庆人。在我们那个封闭的大山村,经常挑着东西走乡串户卖货的也是四川或重庆人......


很多很多,我由衷地佩服重庆或四川的女人。她们的火辣、干劲儿、吃苦的精神都值得我学习。


稻盛和夫说:“人生可以说是专门为了修行而设立的道场。”我们注定会经历很多困难、折磨、挫折,当然也有喜悦、快乐。从海底捞出来,我经历了很多。收获最大的是,自己已经开始对一些称谓、权位不在乎了,不再在乎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总还是一个经理,还原了本来的自己。


我更关注的是自己在人生路上,能成长成什么样。


现在我已基本具备了一些清晰的思维理念,也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接下来,就是围绕这些框架构建好自己的实体,用心做好每件事情,让成为企业家的目标指日可待。其实我现在心里仍然矛盾着,断绝回海底捞的后路,这是我做的一个艰难的选择,而且是一个痛苦的选择,这将改写我的一生。做企业家,做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是我终生的追求。我相信我会经历风浪,但必然成功。


稻盛先生也说:“拼命工作可以磨炼灵魂。”那就开始拼命地工作、学习吧!人生没有后悔,也没有退路,更找不到避风港。迎风而上,这是唯一的选择。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在家里和老爸一起种地的经历。有时顶着日晒,有时冒着风霜,很苦。每锄一下地就是一次发力,那时多么盼望能有几分钟短暂的休息,但往往随着老爸锄头着地的声音,我那幻想休息一下的懒惰和贪欲就被打破,只有硬着头皮,等着天黑或者妈妈喊我们回家吃饭才能解脱。


回想起来,劳累的农活虽苦,也充满了甜美而简单的期待。


猛然间很想家,想回家看看爸妈,看看家里的一切。


第二母亲(2010年3月3日)


认认真真地对待员工、客人的每件小事,把它们当成大事来完成,你必然获得员工、客人的尊重。你要考虑,你处理的事情,你做的每个决定,是不是让员工感受到了一些东西,是否充分地尊重了员工。认识不到这点,会让你犯错却不知错在哪里。


员工的激情不高一定是你的管理出了问题。你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奖罚是否分明?


·管理是否公平、公正?


·有没有尊重员工?


·有没有关心员工的衣、食、住、行、心理活动?


晚上回到住处,翻看了以前在海底捞工作时的日记,很受用。


在海底捞这个平台的历练是一笔财富,很感激,因为这里有太多优秀的理念和思维。


所以,不管我能走成什么样子,我都会用心感恩并回报海底捞。海底捞就是我的第二个母亲。


哲学思辨是一种力量(2010年3月3日)


为了更好地修炼自己,我准备找个合适的机会拜师修行佛法。


较为深入地接触佛教是从大一开始的。舍友文嘉对佛教钻研得很深,在他的影响下我也慢慢认知、了解了佛教。


大二时,我们选修了一门课程叫《宗教比较研究》。那段时间,我们宿舍8个人都戴佛珠。一天中午,在文嘉的带领下我们集体打坐。公共事业的班长推门进来看到每个人都盘腿在床上打坐很是惊讶。这个事情传出去后,引起轰动,也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在想想当初学习这门课程时,还不够深入,只是学了一些表面的、形式化的东西。


2007年在温州,在我极度迷茫和困惑时,在文嘉建议下,我开始背诵心经,每天晚上坚持打一会儿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心态平和了许多。


我是把佛教当成一种哲学来学习、研究,同时也认为它是一种至高的智慧。


在我人生的历程中,佛教带给我很多的智慧。


一种要提升自身修养,争取为他人带来更多帮助的做人哲学和处世态度,必然会让你激情勃发,斗志昂扬。


不去斤斤计较一些小事儿,自己的心胸就会变得更加宽阔,人生也会更加精彩。


我在努力地追寻和探索。


在我的成长中,思维和信念是属于“道”层面的东西,行动和方法属于“术”层面的东西。“道”与“术”相辅相成,而且“道”层面的东西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自己的路最终会走成什么样子。


思考的生命是鲜活的,思考的人生是精致的。


哲学思辨在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学校却很少教我们,这是我们的悲哀。


肯定自己的选择(2010年3月8日)


又看了一遍《肖生克的救赎》,感动中让我获取力量。


永怀希望,在任何时候都永怀希望,并尝试去多做一点点事情,那么总会有不平凡的一天,会在平淡的生活中掀起波澜。


我认为我已经不畏生死了,但却对懒惰生畏。


死亡就那么一次而且还不易发生,只要你的生命不是特别的脆弱。懒惰却成天跟着你,随时都会纠缠着你。


我的惰性很强,稍不留神就暴露出来。这样就使得我虽然有很多想法,但却不能坚定地执行,甚至因情绪或者环境的改变而搁置自己热衷的想法。在实战中,我也会出现不踏实和不务实的状态,常常浮于表面。这么多年走过来,我似乎没有真正专注、踏实、细致地钻研过一件事情,哪怕是玩都弄得很肤浅。


不克服懒惰,我怎么完成自己的“肖生克的救赎”?想到这些问题,头就大。一直想改变,却从未被解决。打开《数字商业时代》随意地翻翻,一篇名为《用新思维悟道》的文章吸引了我。我觉得文章里的几句话说得很好:


这是一个越来越感性的时代,人的体验被认为无比的重要。


你对客户需求知道得越多、设计感越强,就越能体现人性的需求。


一个让员工工作有满足感、成就感的组织才是真正优秀的组织。


接着,我看到杂志对凯宾斯基酒店的介绍,被这家企业所震撼。这个世界不是只有海底捞很牛,还有更牛的企业,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凯宾斯基是一家品质至上的酒店,始建于1897年的德国柏林,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在中国,它将浓厚的中国文化与西欧的品质完美结合在一起。它的管理很人性化,许多员工都在酒店工作了大半辈子。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凯宾斯基的管理。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自己的眼光很短浅。离开海底捞,对于拓展眼界来说将是最佳的选择,我越来越肯定自己的选择。


活着要有尊严(2010年3月11日)


今天在一家饭店吃饭,一个客人喝了点酒,然后不停地叫服务员,最后那个小伙子有些烦,态度稍微差点儿,这个客人就狂抽了这个小伙子。小伙子被打后,哭得抽搐起来,差点喘不上气儿。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很难受。这些基层员工,本来生活就很无助,为什么还要经受如此的委屈?


他们辛辛苦苦地劳作,每月拿着少得可怜的工资,吃住也没有太好的保障。他们还不被人尊重,更别说重视了。


这些人大多来自条件不好的偏远农村。每个人都需要尊严,就像那个哭得抽搐的小伙子。如果一个人生活得没有尊严、没有荣辱,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都说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但有没有想过,类似于饭店服务员、工厂工人这样的基层员工,他们有多少机会和希望呢?有时他们不成功,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环境和条件所限罢了。很想帮帮这些辛苦工作的弱者,让他们能活得更有尊严一点儿!可我的能力有限,唯有呼吁那些掌握资源、条件、规则的人能擦亮眼睛,打开封闭的心,关注一下这些人的生存与成长!


面对苦难只能玩命(2010年3月15日)


今天回到家里,村里变化很大,山上很多人都搬到城里了。有的在城里租房做生意,有的在城里买了房。而我仍然把年迈的父母丢在山里,很过意不去。


毕业到现在,也没干出什么成绩,也没有能力把父母都接到城里,惭愧。


二姐近来生活得也不好,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很辛苦。当初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二姐夫到河北武安下铁矿,最后把生命留在了那个黑暗的井下。


二姐夫的弟弟之前也在煤矿落下了双腿残疾。他弟弟肝腹水晚期了。二姐告诉我。当我听到这个消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