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历史名人 > 历史的个性:兵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历史的个性:兵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历史的个性:兵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历史的个性:兵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读历史知人性,学为人处世的智慧

作者:扶栏客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01

书籍编号:30301510

ISBN:978712226178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10000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历史名人

全书内容:

历史的个性:兵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代序 千百年来有个你


几年前有一个很流行的观点,叫作性格决定命运。按照这种理论,即便一个人先天不足,但是只要每天坚持服用鸡汤,保持满格正能量,就可以创造各种逆袭的奇迹,最终扭转悲剧的命运,赢得成功的人生。相反,如果一个人先天不足又拒绝进步或者进补,自暴自弃、放弃治疗,只能越混越惨,最后惨不忍睹而自绝于人民。这当然是一种狭隘的看法,且不说人生的成功与否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如果有人认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荣华富贵是成功,那么就一定还有人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从容悠闲才是成功——就算大家统一了思想,也很难说进补了就一定能进步,是药三分毒,鸡汤不能当水喝,正能量不能当日子过。这世界上倒霉失败的人很容易找到规律,风光成功的人物却各有千秋,很难总结出像数学公式一样的严谨规律。


不过很多现实问题,在微观层面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放到宏观层面来看,却能如掌上观纹一样清晰可辨。


这种现象在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学界就很常见,比如预测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难度很大,有时候一群专家甚至都无法准确预测一家企业下个年度的盈亏。然而只要把颗粒度放大,预测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预测一个行业就比预测一个企业容易,判断一个国家就比判断一个行业容易。


同样的道理,在忽略环境因素的前提条件下,一个人的性格其实很难与此人的命运产生必然的逻辑关联。但是一群人,或者一个民族,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在性格决定命运这个理论的应用方面,其实远比运用在个人身上更有效。


比如中国人都自称炎黄子孙,从黄帝和炎帝开始,夏、商、周直到后来的春秋战国乃至秦汉,在一个个以城郭为中心的农耕文明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融合碰撞,最后形成了一种强大、包容、融合能力超强的文化,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所以中国人都属于一个个小圈子,然后一个个小圈子形成交集、合集,最后形成国家这个大圈子。就如同我们的祖先最早聚合在一起耕种劳作、繁衍生息,以城郭为军事依托,以宗庙为精神核心,对抗外来的游牧渔猎民族的威胁。然后一步步发展壮大,把城郭外的民族融入进来,形成了国家。这样的生存发展历史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民族心理结构,也可以说是一种个性到共性的社会结构。具体地说,中国人先是在血缘和亲情的纽带下形成了小圈子里的安全感和生存制度保障,然后再向外拓展和融合,不断发展壮大,扩大让自己获得心理安全感和满足感的圈子。这就是儒家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孟子说的“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就是中国人热衷拥有房地产的心理根源,这就是中国人对这个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今天全世界到处是中国人的民族个性基础。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的省-地-县的国家治理结构其实都是满足这种心理结构和文化基础的特色,在这个制度基础上,有儒家的教化,又有法家的手段,兼容了佛家和道家的容忍和超脱,才形成了中国今天的这个样子。这样的发展演进历史反过来又强化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文化传统,直到后来即使有人跳出来批判和颠覆这种历史传统,但是明眼人看来,其实仍然跳不出民族个性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轨迹。那些强烈怀疑和批判中国传统的人,仍然还是中国人,扶栏客认为这也是百年来这个民族痛苦纠结的心理根源。一个时刻怀疑自己的人,怎么可能从容自在,怎么可能幸福快乐?


那么好吧,为了今天和以后的中国人能从容自在一点,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一路从蛮昧走来的过程。如果把中国人看成一个人,千百年来你我一直存在,你此刻的想法和做法绝不是孤例,历史中的个性就是你此刻的个性。


这些个性具体到个人身上,就是战无不胜、坑杀俘虏的白起,就是少年英雄、不知人心险恶的李陵,就是杀妻求将、三起三落的吴起,就是果断担当、腐败贪婪的春申君。兼容并蓄的同时,必然也会藏污纳垢,规模如此巨大的一个民族,必然个性复杂,甚至矛盾重重。


现实中的困惑无法解决,不如看看当年的豪杰。有用还是没用,或许不是重点,认清千百年来形成的个性,接受矛盾重重的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重点。


回头望去,千百年来一直有你存在,或许你还可以更好地存在,阅读历史、思考历史为这种更好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扶栏客

历史的个性:兵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个性关键词:专注 果断 强横 耿直

赢得关键


在某著名武侠小说里有一位第三性别的绝世高手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很多人凑在一块难免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发生暴力斗争,以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名义发生的暴力斗争叫斗殴,以国家的名义发生的暴力斗争就叫战争。为了小团体利益而进行暴力斗争的人才叫游侠、大侠;为了国家利益而暴力斗争的人才就叫将军、名将或者兵家。


翻开《史记》,按照年代第一位被载入史册的兵家名叫司马穰苴,以其生平的业绩来看,此人显然不能算是兵家第一牛人。不过,要论资历,我们就必须从司马穰苴开始讲起。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裔,他的原名叫田穰苴,曾为大司马一官,所以也被称为司马穰苴。提起田完,现在的朋友大多并不熟悉,不过在春秋时代,田完却称得上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田完本来叫陈完,是陈国的王族,因为政治斗争跑到了齐国,得到了春秋五霸第一霸齐桓公的重用。后来陈完娶了齐国的公主,从此以后以田为姓,自称为田完。田完的后人历任齐国的重臣,因此逐渐掌握了齐国的朝政大权,田完的后人田和甚至自立为齐君,夺取了齐国的政权。这是后话,总之田穰苴生长在一个具有悠久政治斗争历史的家庭,他的每一个细胞都会为了斗争而兴奋起来。(点评:由于出身贵族,田穰苴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同时又因为是没落贵族,因此在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充分接触了底层社会,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


田穰苴生活在齐景公时代,当时的中国除了形式上的中央政府周以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其中长期存在的有十三个,分别是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和吴。在那样一个中央政府名存实亡、诸侯并立的年代,国与国之间没有什么道义可言,一句话:谁能打谁就是老大。


齐景公所处的时代,齐国由于历经多年的内乱已经走向衰弱,其综合国力和在诸侯当中的影响力已经不能与齐桓公时代的齐国同日而语。齐景公本人也是在齐国的内乱当中阴差阳错当上了齐国国君,不过这位齐景公颇有雄心,他上台初期就树立了恢复齐桓公时代齐国的诸侯领袖地位的梦想。为了实现齐国崛起的梦想,齐景公必须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所以齐景公重用了一位史上非常著名的大臣——晏婴。这位晏婴就是《晏子使楚》里面那位智慧而幽默的主人公晏子,当时是齐国首领群臣的相国。在晏婴的辅佐下,齐国逐步走向富强。不过事实上晋国才是当时领导诸侯的第一强国。齐景公和晏婴领导下的齐国崛起,不可避免地与晋国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当时的晋国无论国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强于齐国,而晋国显然不能容忍齐国的逐渐做大。


有一年,晋国和燕国同时出兵袭击齐国,晋国占领了齐国的阿、甄两地,而燕国占领了黄河以北的齐国领土。从两国一致的军事行动来看,当时晋国和燕国显然达成了某种协议,目的就是合伙瓜分齐国的国土。


齐景公虽然胸怀大志,但是他也像他的祖先齐桓公一样,既有称霸诸侯的豪情壮志,也有骄奢淫逸的生活追求,所以在他的手下既有晏婴这样的贤臣,也有庄贾这样的佞臣。晏婴是事业上的助手,而庄贾则是生活上的高手。简单地说就是晏婴能让齐景公体会成功,而庄贾能让齐景公体验舒服,不过问题是齐景公把一个擅长营造舒服的人才安排到了最不该舒服的军队里,让他负责国防工作。这下麻烦就来了,平常不打仗庄贾这样的人带兵没问题,因为这种人才带的军队是不能打仗的。晋国和燕国大概也看到了齐国的软肋,因此勾结起来突然对齐国发动了侵略。果不其然,擅长阿谀奉承、每天声色犬马的庄贾最怕打仗,齐国军队在这样的将军的领导下根本没有战斗力,战争很快进入一边倒的状态,齐国军队在两国的夹击下一路溃败,眼看就要顶不住了。


齐景公着急了,虽然他非常享受庄贾营造的骄奢淫逸的生活,但是按这个节奏发展下去,齐国很可能不复存在,那么齐景公到哪里去享受生活呢?着急的领导最容易听进去意见,此时作为春秋时期名臣的晏婴终于等到了整顿齐国军队的机会。


既然是春秋时期的名臣,晏婴自然有超越常人的人才观和判断力。在国家危亡关头,晏婴马上想到了田穰苴,于是他主动向齐景公推荐了田穰苴。晏婴对田穰苴的评价非常高,他说:“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从晏婴的推荐词里我们发现,田穰苴虽然是田完的后人,却是庶出,也就是小老婆生的。实力决定地位,不论在哪个时代只要一个人有真本事,不要说是小老婆生的,即便是私生子都不成问题。在晏婴看来,田穰苴可谓文武全才,文能胜任思想工作,武能肩负破敌制胜的使命。(点评:在那个完全依靠口碑效应传播的时代,成年后的田穰苴居然得到了齐国第一重臣晏婴的欣赏和重视,说明田穰苴除了文武双全以外,还很善于为自己造势。他精准地将自己的卖点推送给了关键客户晏婴,这是田穰苴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这样的人才齐景公当然不愿意错过,于是齐景公马上安排亲自“面试”晏婴推荐的将军候选人田穰苴。面试这种事情,对于外企来说,需要相当复杂的流程和技巧——做几套题测试一下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必需的,验证文凭的真假也是不能忽略的,但是对于内行来说最有效的面试往往只需要唠唠嗑、聊聊天。齐景公显然不是外行,他跟田穰苴的谈话非常愉快,于是齐景公马上任命田穰苴当了齐国的将军,委托他统帅齐国的军队抵御晋燕两国的侵略。


田穰苴不愧是见过世面的世家子弟,低俗之人突然平步青云首先想到的不是狐朋狗友就是红颜知己,摊上这种祖坟冒青烟的好事,不开个派对庆祝一下实在对不起国家的GDP。一步登天的田穰苴这时候也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既不是狐朋狗友也不是红颜知己,而是一个监军。虽然晏婴早就认为田穰苴“文能附众”,完全具备了兼任监军的能力,但是他仍然要求派一位监军来帮他做好思想工作。田穰苴说自己“臣素微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所以“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田穰苴向齐景公要监军,态度很诚恳,逻辑很严谨,可谓公私兼顾、可攻可守,一张口就显示了过人的综合素质。首先是表态,田穰苴表明了自己并没有忘乎所以,他强调了自己能成为位高权重的将军全凭老板齐景公的慧眼识才和超常提拔,对老板的感激溢于言表;其次是摆困难,一个出身微贱的人突然空降到了一群资深的老臣老将之上,这事搞不好是要死人的(汉朝的李广利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最后是找退路,万一失败了有齐景公的宠臣帮自己扛一半,万一成功了那也是在齐景公的领导下做了该做的事。我们知道,在帝王专制的统治下,将军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有可能死人,唯一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和成功之道就是“分享”——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积极主动地分给自己效力的老板。成功这种东西很奇怪,有时候分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反而越多。田穰苴第一次当官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不愧于“兵家第一人”这个称号。


齐景公没想到小田不仅军事素质过硬,政治上也这么成熟,非常高兴,于是马上任命自己的宠臣庄贾担任穰苴军中的监军。后来这位监军一上任就成功地“帮助”树立了穰苴不可动摇的威信,以罕见的高效率履行了监军的责任,齐国的军队在庄贾的“帮助”下一下子团结到了司马穰苴的周围,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功上位的田穰苴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面临的挑战是多么的巨大,甚至凶险,田穰苴必须面对的根本挑战来自庄贾。庄贾是当时齐景公最喜爱的宠臣,他最突出的才能就是让齐景公享受快乐的生活,所以即使在庄贾的领导下齐国军队被杀得大败,即使对齐国领土负有直接责任的庄贾让齐国丢掉了大片土地,齐景公都没有对庄贾给予任何处分,甚至还容忍庄贾继续留任在齐国首席将军的关键岗位上。这种是非不分、姑息养奸的做法足以说明庄贾在齐景公心里的分量。由于齐景公的纵容,惨败后的庄贾的权势丝毫没有被削弱,他在齐国军中仍然保持着说一不二的骄横和不可动摇的控制力。毫无疑问,虽然田穰苴当了将军,但是由于长期控制齐国军队并对战败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庄贾并没有倒下,而众所周知庄贾的后台就是齐景公,所以当时军队里的各级军官,甚至普通士兵都在观望,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要庄贾不失宠或者死去,任何人都不可能替代庄贾真正成为齐军的领导者。谁也不信没有任何根基、突然“空降”的田穰苴能斗得过树大根深的庄贾,田穰苴到底能在齐国将军的位置上坐多久谁心里都没底。这种形势下齐军虽然换了将军,战斗力和凝聚力也不可能提升,甚至可能相反,由于临阵换将、思想混乱,本来就士气低落的齐国军队可能更加人心惶惶。


当然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如果时间充裕,田穰苴可以通过人事变动逐步削弱庄贾在齐军中的势力,整顿风气、加强训练,逐渐提高齐军的战斗力。然而由于晋国和燕国咄咄逼人的攻势,留给田穰苴的时间不多了。田穰苴不是庄贾,齐景公不可能容忍他用齐国的军队资源交学费,为了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田穰苴必须一战而胜,彻底扭转败局。这就是有后台和没后台的区别,当上了将军的田穰苴没有后路、退路和迂回的路,他只能以最快的速度赢得胜利,这是他当时唯一的出路。


田穰苴和庄贾在田穰苴被任命为齐国将军的那一刻起,已经势不两立。


与其留着庄贾在暗处捣乱、干扰破坏,不如争取主动,主动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田穰苴主动要求庄贾来当监军的真实目的,田穰苴设计好了一切。为了胜利,田穰苴果断地抓住了重点,不惜冒着与齐景公决裂的风险设局解决齐国第一宠臣。

恩威并用,赢得军心


前方国土沦丧,百姓流离失所,军情紧急,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齐国三军总司令田穰苴当时就和庄贾约定第二天正午时分在军营正门会合,然后率领三军奔赴前线。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田穰苴马上进入了自己的角色,第二天没等到正午他就早早地赶到了军营门口等待庄贾,为了准确掌握时间,田穰苴甚至命令手下树起了观测时间的木杆和滴漏。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正午的太阳把立在军营门口的木杆留在地面的影子几乎缩成了一个圆点,庄贾还是没有出现。站在军营门口的田穰苴抬头看了一下万里晴空,目光投向了无限远,齐国首都临淄的城墙站在远处岿然不动。


田穰苴的眼睛慢慢地眯了起来,左手下意识地握紧了挂在腰间的宝剑剑柄。


田穰苴左手紧握剑柄,右手捧着刚刚到手的兵符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军营,传令集合三军。


中军战鼓擂起,三军将士集结出营。


沙场点兵,战马嘶鸣,旌旗招展,刀枪林立。


三军整肃,等待将军下令。


不知不觉地,属于一个组织的杀气聚拢了起来,这就是传说中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田穰苴开始训话。刚上任的将军没有发表长篇大论,而是直接向三军将士申明纪律。简单地说就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了该做的事情有什么回报,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要付出什么代价。


游戏开始了,主宰游戏的田穰苴首先明确了游戏规则。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临淄城里,庄贾正在和他的亲戚朋党喝酒,庄贾府中仿佛充满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丝毫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记载:“贾素娇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从这句话来看,事实上庄贾不仅是齐景公最宠信的重臣,而且还是田穰苴被破格提拔之前的前任齐国三军总司令。齐军接连败退,弃城失地,而前任将军、现任监军庄贾不仅非常光荣地和亲朋好友一起喝送行酒,而且还心安理得地耽误了与现任将军田穰苴约定的军事计划。既然有庄贾这样的军队最高领导存在,齐军接连败退、丧权辱国就不难理解了。值得注意的是庄贾虽然一贯娇贵,但是作为一个政治上非常成熟的资深政客,庄贾这样完全不顾大局而大肆放纵仍然是很不正常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据推测,庄贾的有意失约就是要以实际行动鄙视突然爬到自己头上的暴发户田穰苴,企图给对方一个下马威,然后继续掌握齐国军队的实权。作为齐国官场上的老江湖,庄贾早已经适应了齐国的政治环境。在他看来,只要有齐景公撑腰,田穰苴这种“土包子”即便当了将军也是自己手里的牵线木偶。按照这种逻辑,庄贾与田穰苴的第一次合作需要先杀杀对方的锐气,这样以后才能在军队里建立有利于自己生存的政治生态环境和权力分配秩序。事实证明,庄贾的确非常了解自己的老板齐景公,但是非常不幸,他对自己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田穰苴非常不了解。(点评:对于庄贾的所作所为,田穰苴早就料到了,因为在此之前庄贾一直是个名人。为了挽救齐国,为了抓住这次改变自己命运和齐国命运的机会,田穰苴早就把庄贾研究透了。)


当庄贾浑身酒气地出现在军营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这场酒喝的时间实在不短。


庄贾走进中军大帐的时候,看见端坐在中央的田穰苴不仅一身戎装,而且一脸的肃穆,与昨天一脸谦和地跟庄贾约定见面时间的田穰苴截然不同。此时的田穰苴看着他的眼神冷漠而神秘,仿佛充满了哲学意味的生命终极思考,仿佛是在向遗体告别。


庄贾开始不自然了,甚至开始后悔。


田穰苴坐着不动,质问居高临下地压了下来:“何后期为?”(为什么迟到?)


庄贾听到田穰苴开口了,不禁恢复了自信:“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同僚和亲戚安排送别,所以耽误了。)


田穰苴听到庄贾轻描淡写地提供了这样一个答案,马上以振聋发聩的“三忘原则”有力地回敬了庄贾,“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大家都能看出来田穰苴讲的道理比庄贾大。事实上田穰苴提出的“三忘原则”也是后来中国职业军人敬业精神的基本要求。


有首歌唱得好:“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这本来是小兵都懂得的道理,偏偏庄贾装糊涂,于是田穰苴只能不客气了。


田穰苴黑着脸问军正(当时掌管军纪的军官):“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按照军法,对于约定时间集合而迟到的人,如何惩罚?)军正的回答很负责:“当斩。”对于身为齐国军队首长的庄贾来说,军正提供的答案简单得就像1+1=2,但是在军正提供这个答案之前,庄贾从来都没有想到这个答案跟自己也会发生联系。滥用的权力让人疯狂,绝对的特权让人愚蠢,这跟人的智商无关。深受齐景公宠信的庄贾,一贯不可一世的庄贾,此刻崩溃了。当时没有中国移动,贵为齐国第一宠臣的庄贾只能派人快马飞奔向齐景公求援,这是庄贾最后的救命稻草。然而,田穰苴的刀已经出鞘。在田穰苴看来,庄贾作为前任齐国的军事首长,本来就应该为齐国的损兵折将、国土沦陷承担责任。与此同时,自知出身微贱的田穰苴也急需一个“昂贵的代价”来树立自己在全军的威信。显而易见,庄贾的脑袋之于田穰苴,就是最合适的“昂贵代价”。更重要的是田穰苴深知自己和娇贵蛮横的庄贾根本不可能和谐共存、长期合作。如果两人长期并存、明争暗斗,不论对自己还是对齐国的军队和君主来说都是浪费资源和生命,田穰苴绝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


既然如此,庄贾这次在不合适的时候做的这件不合适的事,对田穰苴而言,却恰恰是在合适的时候得到了合适的机会。俗话说得好,“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田穰苴准备好了。军营辕门前,庄贾的人头落地,血染黄沙。大军未动,三军总司令先干掉了监军,这个人不仅是国王最信任的宠臣,而且还是前一天总司令诚恳要求上级委派下来的监军。对于广大准备奔赴疆场的将士们来说,这种事不仅闻所未闻,简直是难以想象。


此刻所有的战士因为田穰苴的刀和庄贾的头同时屏住了呼吸,数万人的心跳统一到了一个节奏,“三军之士皆振栗”。(点评:庄贾已死,齐军的各级军官和战士不用再费心选边站队了,事情变得简单了:对于下属来说,简单环境下的执行力肯定会迅速提升;对于军队来说,执行力就是战斗力。)


庄贾的教训告诉世人这样一个道理:在不了解一个人之前先鄙视对方是非常愚蠢和危险的。


齐景公得知田穰苴要斩杀庄贾以整肃军纪的消息,着实吓了一跳,他实在没想到前一天还谦虚谨慎、低调朴素的小田变脸如此之快。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这种时候再合适不过。齐景公马上派出特使乘坐马车迅速赶到齐军大营要求田穰苴刀下留人,不管怎么说,庄贾是深受老板喜爱和信任的人,这样的人是杀不得的。


为了保住庄贾的脑袋,齐景公的特使在军营门前没有按照程序通报,而是命令驾车的驭手驾车直接冲进军营。


当齐景公的特使看到庄贾的脑袋时相当震惊,在当时的齐国朝野看来,只要齐景公不死、庄贾没有失宠,就没有人能杀掉庄贾。可是,此刻庄贾的脑袋正鲜血淋漓地摆在特使面前,由不得特使不信。


虽然庄贾的人头已经落地,但是特使仍然向田穰苴传达了齐景公特赦庄贾的命令,田穰苴将军的回答义正词严:“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田穰苴说的这句话成为后世将权与君权相互抗衡和制约的理论基础,被广泛引用。


既然庄贾脑袋搬家已经成为既成事实,齐景公迟到的特赦令也传达给了将军,特使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使命,可以回去交差了。


特使没想到田穰苴居然再次向军正提出了问题:“驰三军法何?”(在三军中乱闯该当何罪?)


军正再次负责地回答了田穰苴的问题,仍然是“当斩”。


如果把田穰苴的故事拍成电影,军正这个角色就只有两句台词,而且还是完全重复的两句台词。但是不可否认,军正的两句完全一样的重复台词很可能将成为电影史上最具震撼力的台词,生命的脆弱在这一刻被注解得简明扼要而鲜血淋漓。


特使的腿软了。


眼前大义凛然的将军,肃杀严谨的军正,碧血黄沙的人头,这一切看起来真不是闹着玩的。


历史在这一刻切换成了慢镜头。


田穰苴知道再这么认真地玩下去,下一个当斩的就可能是自己,齐景公不仅是齐王国的最高执法者,更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立法者。田穰苴将军的屠刀终于在特使的脖子上拐了一个弯,他说:“君之使不可杀之。”任何法制都有底线,君主专制时代也有法制,君主专制时代法制的底线就是君主。特使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的是齐景公本人,杀了特使就等于在政治地位和君权尊严上对齐景公进行了斩首。这等于向君权宣战。


田穰苴在当时还不具备向君权宣战的实力(这事后来终于被田穰苴的后人田和实现了,他取代了吕姓齐王,自立为齐威王,从而开创了田姓齐王的时代),所以他放过了吓得半死的特使。但是作为一名职业将军,田穰苴必须以实际行动维护军法的尊严,既然军正说过当斩,就必须有人死。于是田穰苴下令斩杀了特使的随从、驾车的左驭手和拉车的左侧马匹,跟着特使来到军营的两个人、一匹马顷刻之间变成了三具失去头颅的尸体,这进一步加强了大军出征前整肃军纪的恐怖威慑效果。(点评:此处田穰苴强横的个性暴露无遗,田穰苴杀死的是齐景公派去的人和马,相当于向齐景公发出了警告。田穰苴这么做的目的大概是为了传达这样的信息:第一,解释田穰苴执行军法,杀死监军庄贾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军法的严肃性;第二,充分说明田穰苴杀死庄贾不是私人恩怨或者争权夺利;第三,划清齐景公与田穰苴之间的权利义务界限,减少齐景公对具体军事事务的干预,避免管理混乱。然而我们可以想象齐景公在听说了这件事的过程后是怎样的震惊和愤怒,齐景公的心理反应田穰苴当然知道,明知道会惹怒齐景公,田穰苴为了达到目标却迎难而上、迎险而上,除了专注还必须具备强横的心理素质。)


再也没有人敢怀疑田穰苴将军说的每一个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否则,意味着生命的代价。


田穰苴让特使回去向齐景公如实汇报,自己率军出征。


一天前还“士卒未附”的田穰苴终于树立起了无人能及的军中威信,然而对于一个真正的名将来说这显然还不够。


田穰苴要的不仅是三军将士的敬畏,要想战无不胜,他更需要部下心悦诚服的爱戴和拥护;前者只能驱众赴死,后者可以争相效命。恩威并重,一拉一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如此而已,两千多年前的田穰苴将军早就开始应用了。于是在行军途中,田穰苴深入基层士兵,详细地过问了士兵们的衣食住行,为伤病的战士们寻医问药、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不仅如此,刚开始享受高薪的田穰苴将军非常慷慨,他不仅把齐国将军应该享受的工资待遇拿出来充公,而且还按照最羸弱的士卒标准领取口粮(当时军队分配军粮按照士兵的体力和战斗力作为标准)。(点评:田穰苴长期的底层生活历练发挥了作用,他知道普通士兵需要什么,害怕什么,在乎什么,会为什么事感动,田穰苴再次通过自己的专注抓住了重点,这是领导和管理一支队伍的根本。)


田穰苴将军在军中一系列举措推行了三天之后,再次集合三军,此时的齐军士气高涨、局面焕然一新,“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可以想象,当庄贾以及特使的随从和驭手因为违反军纪被斩首的时候,齐国三军将士是多么的恐惧和震撼。这样的将军连齐景公最宠信的大臣都敢杀,身为田穰苴的手下,齐军将士们不禁也为自己的安全和命运开始了担心。紧接着,战士们亲眼看到这位杀人不眨眼的田穰苴将军深入军营的每个角落,随机地和每一位碰到的战士聊天谈心,像一位慈爱的父亲一样关心大家生活的每个细节。


更让战士们想不到的是这位本来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