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艺术家 >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知了青年著

出版社: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6-09-18

书籍编号:30311984

ISBN: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8094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艺术家

全书内容: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人物小传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蔡德全


他伴着小镇里铁匠铺子的捶打声长大,北漂成为一名画家后却发现,记忆中的铁匠铺子已经无处可寻,不甘心看到手作铁器在工业化的碾压下悄无声息,他拿起铁锤,成为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铁匠。


那么,他是否找到了关于人生和意义的答案呢?

童年里的铁匠梦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说起铁匠,蔡德全很是感慨,他说在他还小的时候,那个年代的小孩子是没有那么多娱乐活动的,每天疯玩的时光里,最开心的就是去村里的铁匠铺子里转悠,那会儿到处都有铁匠铺,每个村里的铁匠铺就是一个修理器具、服务大家的地方,并且小孩子都很喜欢去看铁匠干活,有时还会排队拉风箱。其实,那个年代的小伙伴们都是DIY高手,用自己捡来的木头边角料能做出很多木头玩具,不过木头易作,铁料难搞,收集到的小块铁料很难处理。这对于铁匠可不是什么难题,铁匠们灵活地把铁料做成各种物件,孩子们觉得这能力太酷了,仿佛有魔力,把铁匠看作神一般的存在,所以即使住得距离铁匠铺再远,孩子们玩闹时也还是会去憧憬的铁匠那里看看。


在蔡德全北漂的日子里,他在绘画的同时也进行着一些金属和雕塑方面的作品,常与铁匠师傅合作,拜托他们给打一点儿小配件,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在七八年前,蔡德全突然发现铁匠师傅很难找了,当时他并没有在意,但等他后来渐渐寻觅时却发现真的再也找不到一位铁匠师傅时,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在寻找和调查的过程中,蔡德全发现,实际上,铁匠的工艺正在中国快速地消亡。这种来自儿时的迷恋,记忆中关于铁匠铺里叮叮当当声音的美好回忆,正在渐渐消失,或许甚至已经消失。

艺术拯救手艺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在清楚了铁匠行业的现状后,蔡德全发起了一个计划,希望用艺术的方式和力量来拯救铁匠工艺。可以说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计划,蔡德全的面前是一片未知的领域,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走、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整理一些心得和经验,然后再把经验传递给需要这个工艺的年轻人和匠人。这个计划在他看来是一个艺术家需要做的事情,更准确地来说,这计划其实是一个实验,要通过不断实验,把得到的好结果告诉大家,这是为了让有志做铁匠的人们有个方向。蔡德全给自己的“铁匠铺拯救计划”制定了几个目标:第一要有改变。铁匠用古老工艺制成的作品,要被当下的年轻人和媒体们接受,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匠人的作品的审美和需求符合当下时代的生活状态,才会有人为你的作品买单。第二要有身份,蔡德全不希望铁匠还是十几年前被社会遗忘的状态,而是说大家到铁匠铺来,会叫你一声老师。换言之,铁匠这份工作要能够赋予匠人一份尊严。第三要有赚钱的能力,作为一个铁匠,必须能够养家糊口甚至活得更好。只有实现了这三个目标,“铁匠铺拯救计划”才说得上基本成功。


怀抱着这样的心态,蔡德全在儿子出生一个半月时,毅然决定放弃画家身份,从头开始,成为一名铁匠。对于这个决定,家人一开始是不理解的,因为在当时,蔡德全已经作了二十多年的画家,事业小有所成,作品也能销售。在这样一种平稳的生活状态下,一般人都不愿意走出舒适圈。无可厚非,在衣食无忧时突然去从事一个完全未知的行业,大家会有一些忧虑和担心。


当蔡德全对家里人讲明自己努力的方向时,家人还是觉得有点儿冒险,但是蔡德全对自己有信心,于是他慢慢也就开始了这个计划。


对于铁匠铺的运营,蔡德全想得非常多,他非常看重这个艺术计划,并把这个艺术计划变为了现实。他放下所有的一切,真真切切地在北京东边的一个小村庄,重建了一个传统的铁匠铺。在创建店铺的过程中,他也是有很多设想的,例如想去用手艺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实践一些手艺人做生意的方式,他试着一步一步实现老手艺人们很多说法的可能性,例如“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不是真实有效的。毕竟因为改革开放,人们普遍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和更有效率的做事方法,总是希望事情马上能够兑现结果。蔡德全希望在这个新时代里,用一种慢的方式,回归到一种慢的生活。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蔡德全要看看,到底老一辈人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不是有实现的可能性,自己到底是不是能靠着口口相传的方式将铁匠铺的名声传播出去。铁匠铺的存活与发展,蔡德全将赌注压给了“口碑”。

铁匠铺子的七年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从2012年铁匠铺子开张到今日,蔡德全的铁匠人生已经走过了四个春秋,目前铁匠铺的整体状况是非常好的,甚至是超越了蔡德全之前想象的好。干打铁这行,他本人完全是从零做起,甚至工具在最初时并没有这样多,都是在成为铁匠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边做边积累起来的。刚开张时,铺子里的家伙事儿就只有朋友送给他的一个小电焊机,还有四十块钱收来的一架特别古老的小三轮而已。而蔡德全一开始打的主意其实就是为周遭的人服务,他觉得其实铁匠铺的功能不仅仅是打制铁器,它其实是一个村子里的维修点,有点儿居民服务站的意思。


刚开张时,蔡德全就把门打开,因为铺子在路边,第一个上门的生意,是给一个过路人焊了自行车脚蹬,焊的不好看但是很结实,这笔生意的收入是两块钱,这就是铁匠铺的第一笔收入。小村子民风淳朴人口也不复杂,村里的老太太们经过铺子后就把这个铺子传播到村子里的各个角落,没过几天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村里新开了个铁匠铺子,然后就有了各种业务上门,像是焊狗笼子、修大门等等,各种零零散散的一些活儿就这样找上了蔡德全,铁匠铺就这么起步了。过去铁匠他只会打那些锄头镐哪些东西,但是打铁的技艺是非常有魅力的,它体现魅力源自的是男性的阳刚,这在当下都是很缺失的一种审美,所以蔡德全很是希望能够做出点儿自己的产品。


一开始,蔡德全只是知道过去的铁匠打制出的东西在现在这个时代是没出路的,但究竟要做点儿什么物件却是没想好。如何用这种技法打制出一个产品并且让当下的人接受,当时他想到了个法子,就是观察身边的人在用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东西,能接受什么样的审美,是洛可可风格呢?还是极简主义的东西?还是其他的美学或者文化的东西,蔡德全一边观察一边分析,他的这种思考方式是之前传统匠人所没有的。他发现他艺术圈的朋友们,文房四宝要用,要有镇尺,要有笔架,要有笔筒,于是就试着先打打镇尺,打打笔架什么的。等到朋友上门一看,哎哟这个这个是你打的啊,这个有意思啊,你卖多少钱一个?


生意就这么慢慢起来了。靠着蔡德全坚持的口口相传,朋友们也带了很多新朋友再到铁匠铺子逛逛,这些新朋友有了新要求,于是制作的物件形式也就多起来了。后来他又发现,往来铁匠铺的客人朋友,大家都爱喝茶,就琢磨起来是不是可以打一些茶器给大家,所以他又尝试打了很多茶艺的叉子,杯托,壶承等等。思路打开后,目光又瞄准了花器,这个产品一出来能接受的人就更多了。铁匠铺子的门口还是没有店铺名或者任何的标志的,就希望大家能通过“酒香”穿过深深地巷子找上门来寻找到这里来,不做广告,也是为了关着门好专心干活维持状态。


铁匠铺子慢慢走上正轨后,蔡德全做了很多跟铁器相关的作品,希望通过广泛尝试找到一个突破点,最终,他选择“钵”这个器物作为创作主线。之所以会选择“钵”,蔡德全他是有一些在艺术上的独特思考的:第一,从工艺角度看,钵这个器物是很难打的,从一块铁板或者是一块铜板开始,最终变成了这样形状的一个器物;第二,也是更重要的,钵本身是有独特意义的,它是僧人用来吃饭的碗,在生活中实际的功能显而易见,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另外它的深层次精神涵义在于,钵带有宗教信仰,很有禅意,并且有源源不断提供创作灵感的能力。通过对钵的敲打,蔡德全想呈现的是对自身信仰、对社会信仰、对宗教、对现世的一些认识或者探索。他试图寻找这种同时具有神秘感但又接近我们生活状态的一个器物,然后通过自己的制作,深挖器物的内涵把它呈现给大众,从作品创作的角度考量,这是一种全新的钵的形式。传统手工艺的拯救和复兴,一定要跟文化和艺术进行充分结合才有前途。


经营到中期,铁匠铺子开始有村子外面的人慕名前来了,铺子所在的喇嘛村藏龙卧虎,有一天蔡德全在打铁,有一个人寻声而入,他说师傅你是在打铁吗?能看看你的作品吗?这人他看了蔡德全打制的碗和钵这类禅饰品后,问他能不能给自己订两个这样的钵。生意做成了,朋友也交上了。后来蔡德全才知道这个人叫木开,平常一个人在自己的笑院子里面独自修行,他不像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出家人,和他说话会让人感觉很舒服。还有一位禅宗修行者曾经带了蔡德全做出来的一个钵,去到阿里、印度进行长途的修行交流。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新时代铁匠的新尝试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铁匠铺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后,蔡德全也陆陆续续收到一些来自朋友和网友的反馈,说他的很多自主设计器物被人仿制了,但蔡德全对此并没有很生气,因为他始终记得自己开铁匠铺的目的是为了拯救铁匠这个行当,是一个艺术计划,他认为自己被山寨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铁匠的存在了,虽然很讨厌山寨的做法,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他只能暂时容忍这个行为。


“很多对打铁感兴趣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因为传承的断代,他们是没有任何参照物或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去满足自己的兴趣的,在他们起步的时候,以我的器物为样本打制一些东西,我觉得是值得的,这样有兴趣的人才会一步一步的爱上这它,研究它,然后这样才会有一些真正的喜欢手作的喜欢打铁的年轻人出现,这样拯救铁匠的目的才有希望实现。未来是年轻人的。”


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蔡德全并不介意年轻人照着他的作品练习手作,而是希望他们能通过模仿,体验锻打的过程和工艺。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实际上艺术也是这样的,其实我们在学西方的这些大师,无可厚非,因为我们对于油画等等这些没有参照物,所以我们起步的时候去缮学,或者去学老师作品的一些基本的技法是正常的,包括雕塑。但是后期,一定要有自己独创的作品或者产品,这样才行。”


虽然蔡德全对于山寨的态度是宽容的,但也不是毫无底线。蔡德全的底线是山寨也必须是手作品的山寨。若是他的作品被一个工厂拿去做批量生产的样本,那就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了。


蔡德全还尝试过其他形式来宣传铁匠文化,例如举办同城活动,邀请铁器爱好者亲自到铁匠铺体验,爱好者很多,但因为打铁对人本身素质要求很高,所以最终坚持下来学习的人寥寥无几。这种现象让蔡德全不得不转变思路,目前他希望依靠媒体让更多人的了解铁器、了解铁匠,先吸引有志趣的人入门,这样最终留下的人便是真正对这门艺术感兴趣的人。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除了利用各种途径让更多人了解铁匠文化,蔡德全的“铁匠铺拯救计划”中还特别提到了铁匠的防护措施。铁匠之所以是“世间三苦”之一,很重要的一点是当铁匠太伤身,很多老铁匠因为工作中距离铁砧子太近,四五十岁之后听力就会减弱。另外打铁中烧制步骤中产生的烟尘对人的伤害也是很严重的。并且,传统的匠人在工作中的保护设备和措施都不完善。


现在如果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或者愿意尝试DIY,蔡德全都建议他们一定要善于使用现在发达的科技手段保护自己,像戴上记忆耳棉的耳塞和防尘口罩,这都是运用器具对个人的保护。另外设备也可以改进,传统匠人多是烧煤打铁,自然会产生很多的烟尘,这都是可以通过现代的技术来解决的,例如用燃气炉或者用电炉子都可以比较环保和安全地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对铁匠工艺产生兴趣,这时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进会让这门手艺得到更好的发展。


有人问蔡德全当画家和当铁匠有什么不同,他回答是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从艺术的层面来说,只是换了一种创作的方式,原来画家时用画笔创作,现在作为铁匠就是用铁锤创作。前者更注重于用笔的绘画方式,后者则注重于身体力行要一锤一锤去敲打,这种体验的益处,不仅仅是显现在艺术领域,在生活中我们也缺乏一锤一锤去敲打去完成一个事物的态度,因为现在的整个社会都太快了,而铁匠做作品都要一锤一锤的去敲打。把一块铁变成一个非常坚硬的器物的心路历程,是成为铁匠的蔡德全四年以来最大的收获。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生活在宋庄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除了打铁,蔡德全和家人在宋庄的生活非常简单。在决心做铁匠铺计划的时候,因为铁匠铺声音大,蔡德全希望找一个京郊比较偏远的山村里安家,在跟着通州这边的朋友开车转时,正巧看到些没人住的房子,心想要是有个院子出租就好了,想不到车快开到路尽头的时候发现这个院落门口贴着此房出租,赶紧打电话跟房东太太定了。第一感觉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的蔡德全,后来才知道这儿叫喇嘛村,原先是从西藏来雍和宫进行佛教交流的喇嘛的一个菜园子,加上后来创作的主要对象是钵,还兼打了其他一些跟禅宗有关的东西,蔡德全认为这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机缘了。


喜欢偏远村落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蔡德全希望自己能够还原农耕时代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他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租了一块地当起了菜园子,带着太太孩子种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再像以前绘画的时候那样在做一个夜猫子,夏天清晨四五点钟就起来打铁,正午热的时候喝茶休息,傍晚凉快下来后再继续打铁。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劳作、休息,这是让蔡德全觉得很舒服的状态。


蔡德全的儿子四岁了,还没到上小学的年纪,他的铁匠爸爸并没有让他去上幼儿园,小男孩现在的生活除了跟着妈妈爸爸去菜园子劳作、看着爸爸打铁,偶尔自己尝试着打制铁器以外,就是疯玩。这样的教育方法源于蔡德全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一个像自己小时候一样自由的童年,那个时代的孩子们都非常快乐,去河里面捞鱼摸虾,上树下河,光着屁股到处玩,去铁匠铺师傅打铁什么的,无忧无虑,非常幸福。但是现在的孩子其实是没有经历这种童年的条件的,从小接受来自长辈的过度保护,稍微大一点了就得背着很大的书包去幼儿园,再大一点还要拖着很大的行李箱去上学……蔡德全觉得现在的孩子很痛苦,他不愿意让他的孩子也是这样一种状态,而是希望让他在儿时的这个阶段享受小孩天真快乐的时光,于是他尽可能地给孩子营造出一个很自由的环境,让孩子快乐地生活。


不过,蔡德全对儿子的未来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他希望儿子长大能成为一个铁匠,作自己的接班人,这样的话大概经过三代,现在还是新兴铺子的的小小铁匠铺就会是一间百年老店。但这只是一个预期,蔡德全还是会非常尊重儿子以后的决定,给他宽松的环境去接受良好的教育,如果儿子对某一个事物感兴趣他也会鼓励儿子去做,让儿子在自然的成长中找到他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蔡德全希望儿子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铁匠

除了对儿子的期望,蔡德全对铁匠的事业还有一些长远的规划,比如做一个专门针对铁匠文化的博物馆,虽然目前只是一个想法,但他一直在不断收集各种铁匠的工具和一些有年纪的器物,就像一块磁铁不断吸引着铁屑一样,蔡德全希望把铁器文化聚集在一起,最终用一个落地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个目标实际上就像小小铁匠铺院子里那面展示墙展现的农具一样,为的是让当下的人能够了解,原来中国传统的铁匠所生产出的东西是怎么样的,过去的打铁工艺流程是怎么样的,老铁匠门打铁所用到的工具是怎么样的,等等。


古旧的事物一直在慢慢消逝,和现在的年轻人提起铝饭盒、磁带、缝纫机,会看到一张张迷茫的脸,我们只会感叹一番就此翻过,蔡德全却为了保留童年那份对铁匠的憧憬,在三十岁时转身离开熟悉的行业和环境,从门外汉到新时代铁匠,是一种缠绵的不舍,更是一种决绝的勇气。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拍摄侧记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地理气候


6月的北京,气候是两个极端,早晚凉爽,午间曝晒。都说北京干燥,但是拍摄的几天偏逢雷阵雨,所以摄制组这群南方的孩子们都感受到了高湿度的善意。


北方日出早,然而我们有个镜头必须与太阳一同升起,这让前一晚12点多才躺下、凌晨3点多又起床出发拍摄的小伙伴们个个上眼睑下垂,导演机智地调整了拍摄时间,让大家午休以躲过午间的高温。毕竟三伏天里铁匠炉烧了半的酷热,连爱美拉也承受不住,拍一会儿就需要风扇伺候。


宋庄位处京郊,虽没有高楼大厦,但比起市区里的被拥堵和被匆忙,它反而掌握着自己的生活步调。


饮食


提到吃,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北京烤鸭,但显然这种精致但量少的菜不适合剧组的风卷残云吃法,所以撸串和烤羊腿成为我们的首选!头两天晚饭时间,我们都会到喇嘛庄的文化广场,点上一支烤羊腿和若干串串,就着广场边此起彼伏的广场舞音乐下菜,这一刻胃满了,精神也满了。


除了硬菜,我们也给了其他小菜一些机会。常驻北京的摄影师郭哥,带领大家到游客必到之护国寺小吃店,豌豆黄、焦圈儿、糖火烧、艾窝窝……满满一桌,最邪门的要算豆汁儿,原来绿豆发酵的威力这么大,统筹小妹一脸吃袜子的表情,其他人的表情也丰富到像是坐了一桌临演而不是摄制组。


以上食物都是在踩点之余才有空享用,拍摄时只有盒饭是永恒的。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吃的都是村口小炒店定的盒饭,标准姿势都是蹲在铁匠铺门口的树荫下,像极了上个年代的长工,这种格格不入的形象,就如宋庄之于北京城,是特殊但鲜活而真实的存在。


家和工作间


推开一扇不起眼的大铁门,是一个四方矮墙小院,正对门的墙上挂满了蔡老师从废品站淘回来的农具,院里四下散落着一些废旧铁器,看似凌乱实则有序。左手边进门就是蔡老师平时打铁的工作室,大小不同的铁锤挂在侧面墙架子上,工作台上还放着几个待完成的铁器,朴素的陈列一下子就勾起了对旧时铁匠铺的回忆。


隔着一扇门帘背后,是铁匠铺的作品展厅与起居室,醒了就打铁,累了就休息。不打铁的时候,蔡老师就种地,在离家几十步远的地方,蔡老师租了一片菜地,做饭之前到田里摘些瓜果蔬菜,一顿农家饭就出来了。蔡老师用自己的实际生活跟我们讲述了他所向往的农耕时代。


蔡德全本人


第一次拜访蔡老师时,未见其人,先闻其打铁声。蔡老师穿着工作时的服装,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水。闲谈时,蔡老师拿出云南老家寄来的茶与我们分享,比起自己的铁器,他更开心地聊起后院房梁下的燕子窝,还带我们到后院看初生的小燕子。


蔡老师的生活很有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天时因为天气炎热,所以一般7点多开始打铁,10点多到2点多就休息,到了下午3、4点凉快的时候再继续打。但为了配合我们的拍摄时间,在室外30度,室内至少有50度(因为烧炉火的关系)的情况下,蔡老师仍挥着锤子,反复敲打烧红的铁器。


毕竟是艺术家出生,蔡老师对拍摄的画面美感有很高的要求,初见面时便问我们用什么器材拍摄,摄制组配置等等,每个镜头拍摄结束时,都不忘看下镜头回放。


说到从画家到铁匠的转变,蔡老师说除了对铁匠的热爱,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做铁匠前曾想过开一家云南私房菜馆,但是被老婆果断否决。后来发现,做铁匠可以很生活,也可以很艺术,还可以拯救一门即将消失的手艺,蔡老师愈发专注与沉迷。除了自己做铁匠,他还想教出更多铁匠,包括自己的儿子在内。


了不起的匠人10:京城铁匠,斯文硬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