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文人学者 >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现象级畅销书《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姊妹篇,诉说多情才子徐志摩一生的爱恨缠绵,附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三位民国奇女子小传。

作者:白落梅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01

书籍编号:30312003

ISBN:978754047688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00000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文人学者

全书内容: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序言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


初夏,江南的烟雨像轻描淡写的诺言若有若无,美丽亦不安。多少人,多少事,随着深流浅行的光阴就这样草草过去了,以为萦绕不尽,转眼天地清明。


小楼独坐,半炉香燃尽,内心早已行经风日溪山,却又这般安静淡然。人世风光虚实相生,不承想,隔了朝代时空,亦会有那么多莫名的交集。


他本民国风流才子,我只是今世陌路之人,各有故事,各有宿命。他此一生,纵是简短如梦,却远胜过寻常人几生几世,有过几度春光当是无憾无悔。他来自何处,去往何方,早已是前尘旧事,又何劳岁月挂牵。


他有相看又相嫌的妻子,有相恋又相离的红颜,有相爱又相怨的爱人,亦有相识又相忘的知音。他的每一段缘分都令人追忆流连,又感慨万千。其实也只是寻常情感,寻常男女,可他却生生将冷暖阴晴的生活演成了传奇。


虽只有短短三十五载的光阴,却不曾寂寞无依。本生于江南富庶之家,拥有过华贵,受到过荣宠,更有幸得遇恩师,有着漂洋过海的历练。亦因此,他邂逅了生命中那场惊天动地的康桥之恋。


他曾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教会了他写诗。在康桥,他与梦中的女神携手同游。也是在康桥,他和发妻张幼仪了断尘缘,自此只为爱存活于世间。


那个美若莲花的女子梦幻般地途经了他的时光,又匆匆转身离去。经过了乱世凋年,自知人生深邃,可他的爱情,恰如林徽因的妙年,永远明静出尘。她自可相离,他无怪罪之心,独自留在康桥,用旖旎又哀怨的风景疗伤。


世间多少无理的情缘皆为劫数,来来去去总是别无他法。他终究经不起寂寞消磨,收拾单薄的行囊回到北京,愿与所爱之人得以前缘再续。这座纷乱的王城,因为一代才子佳人,亦有了温柔的脂粉气。无奈她已名花有主,多少往事,多少情爱,一如东风桃李,随水流去。


看似与民国最美红颜擦肩,实则命运别有安排。那时,他为失意才子,她是落寞佳人,彼此相见,竟是男欢女悦,心意相通,妙不可言。他脉脉情思,她剪剪清愁,一切宛如戏文里的章节,恰到好处,让人欢喜到心里去。


他倜傥风流、敢爱敢恨,她妩媚妖娆、我行我素。那时的陆小曼,虽为人妻,却不惧世俗流言谩骂,愿与之生死相随。这段情感经百难千劫,方修成正果。原以为彼此可以远避尘嚣,于山间静谧处做一对人间仙侣,终难遂人意。


她为红尘女子,世间百媚千红皆爱,金粉之都的上海才是她的归宿。他为她营建了一座华丽的修行道场,对她极尽所有,千恩万宠。她借着病弱之身,在她的道场里打牌、跳舞、唱戏、抽烟,一掷千金,奢侈放纵。


她不问钱的来处,更不问用去何方,只随了心情,于凡尘恣意尽欢。她包剧院,捧戏子,和翁瑞午躺在一张烟榻上吞吐烟霞。她从不刻意避嫌,凡事不牵愁惹怨,更无惧遭灾落难。也算尝尽人情浇薄,却不肯计较,看似任性招摇,然则清白纯粹。


他虽对她千依百顺,却终难抵御岁序相催。为了她,他整日尘寰奔波,为银钱费尽心思。之后天南地北,他迫于生计周旋两地,她离不开阿芙蓉。过往的缱绻温情都付与似水流年,随之而来的是埋怨和争吵。


若说转身走失,用死亡的方式来惊醒迷醉的她,那是赌气的话。命数如此,葬身云海是他此生跃不过的劫。他自是羽化成仙,和白云雨雾相伴相依。一袭仙骨葬于日月山川,与匆乱人世再无瓜葛牵连。


山高水长,多少人情物意,兴废沧桑,亦随了他的离去纷纷散场。留下几位红颜,在各自的人间剧场,演绎着自己的喧嚣与落寞。旧时烟雨长巷,斜阳庭院,或是海上风情,车马闹市,皆随着天涯道路消逝湮灭。


不要再去寻找,他只是民国世界里的一片云彩,轻轻地来过,又悄悄地走了,不曾惊扰你的心情,亦无有搅乱我的人生。


他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只是,此一生谁才是那个真正走进他灵魂的伴侣?林徽因或陆小曼?抑或是他自己?


他拥有过,亦失去了。是幸,亦为不幸。他用尽青春,只为和所爱之人相遇。他之情事,无论以哪种方式终结,他都是民国唯一的徐志摩,无人取代,无可替代。


光阴的波澜渐息渐止。日色风影,一如远去的岁月,端正悠闲,有一种安然的静美。命运编排好的一切不容你与之相争,顺应因果便是今生最好的修行。

第一章 民国风景


他一生追寻真、美、自由,为情爱舍弃荣华功名,翻越世俗界限,不惧流言碎语。他将民国的诗情和浪漫背负于身,令无数名媛佳丽为之倾倒,并亦享尽人间风月,断送似锦前程。


早春的第一场雨,湿泠,清冽,明净,亦醒透。时光如水,不急不缓,从容有序,多少人情物意,世事机缘,皆落于悠悠风景中。千古江山,起落沉浮,婉转而不哀怨,沧桑而不悲凉,世故却不俗流。


民国世界,气象万千,如梦亦真,纷乱多景,又朴素有情。物转星移,纵是隔了时空,依旧可以感知那个时代的忧患和喜乐,动荡与安逸,庄严和随性。生命本是一场清朗又迷离的修行,几多红颜名将,佳人才子,渺入风尘,只是偶然被人想起,继而遗忘于茫茫沧海。


光阴明灭闪烁,流去无声,像一部疏密有致的经卷,看似悟道参禅,实则不过是把岁月虚耗消磨。唯有情爱,一如初时,那么熟悉温暖,恍若故知。它不分朝代,不计得失,不畏聚散,一直被人珍视、追寻和拥护。


当年的老宅依旧,只是青藤爬满了墙院,梁间的燕子还在,似待故人归。他就是这样一个江南人物,生于民国乱世风云中,后来驰骋于文坛诗界,纵身情海波涛。他此一生,被批过宿命,受造化相弄,锦绣交织,却也清贫如洗。


他是民国世界里的风流才子,文采惊世,盛名远播。他是三生石畔的多情种子,前因已定,只待果报。他出生在江南富商之家,貌似潘安,情如宋玉,才胜子建。就是这样一个响亮的人物,途经民国岁月,抛下几段未了的缘分,留下数卷瑰丽的诗文,独自仓促离开。


他这一生,不慕虚名浮利,只恋风月情长;不求富贵安乐,唯愿厮守相欢。他一生追寻真、美、自由,为情爱舍弃荣华功名,翻越世俗界限,不惧流言碎语。他将民国的诗情和浪漫背负于身,令无数名媛佳丽为之倾倒,并亦享尽人间风月,断送似锦前程。


他叫徐志摩,又名徐章垿。他一世繁华,一世悲凉,一世多情,也一世心酸。他活得认真执拗,又过得随性自在,他多情也薄情,慈悲又冷酷。他一生短暂,却经历了别人几生几世的情爱和故事;他热烈缠绵,亦只是别人眼中轻描淡写的风景。


他是民国世界的一本诗集,简短精妙,耐人寻味。他被华丽和诗意装点,却不够完美,不够光鲜。他原该春风得意,奈何情感之路失落彷徨。他一生本清白无过,到底错在情多。他值盛年锦时,于文坛诗界叱咤风云,感情世界却多灾多难,枝节横生。


徐志摩这一生和三个女人有过深刻交集,最后来不及嘱咐道别就匆匆转身。他是春日枝头那抹新绿,也是苍茫天空那片流云,更是历史星空那阵薄风。他此生视爱如命,用尽所有的筹码,下一场叫作情的赌注,拥有过,失去过,珍惜过,也辜负过。


他这一生以热闹开场,有殷实的家境,恩宠他的父母,有爱自己、自己也爱的女人,亦有良朋知己,还有傲然于世的盛名。可诗人的内心一直住着孤独的灵魂,最后用悲剧的方式,结束了锣鼓喧嚣的一生。


张幼仪,是他耗尽一生也还不了的情债。所谓宿债难偿,真情难舍,纵是债,他亦不能为爱妥协。又或许,感情本就没有相欠,所有的爱怨皆是自己一厢情愿。张幼仪端庄大方、贤惠善良,为他平凡生养、照料双亲,无怨无悔。徐志摩给不了她爱,只能无情地将她抛掷在异国他乡,不肯问津。


他亦有他躲不过的情劫,亦有他的不如人意。当这颗柔软诗意的心邂逅梦中那朵素洁的白莲时,他如何视若无睹?伦敦的烟雨,康桥的柔波,让他深深地沉醉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恋中,不能醒转。


她恰逢最好的年华,似惊鸿照影,美不胜收。他玉树临风、倜傥多情,似一块刚打磨好的美玉。她的出现,是上苍对他的恩赐,弥补了他情感的缺憾,亦慰藉了他灵魂的空寂。他深信,这朵白莲便是他命里注定的红颜,根植于心,此生不忘。


她是从人间四月天里走来的林徽因,是爱,是暖,是希望,是天真,也是庄严。在此之前,他不知世间会有如此娉婷轻灵的女子,在此之后,百花皆不能入其眼。他甘心做一株招摇的水草,葬身于康桥的柔波,只为换取她一颦一笑。


当他舍弃结发妻子,与张幼仪断情割爱时,林徽因却悄然转身。过往的誓约,刻骨的爱恋,在瞬间成为幻影。“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原以为这朵白莲可以采撷回家,一生珍藏,免她流离,免她遗世,免她孤苦,却终究还是错过了她最美的花期。


再相见,她已嫁作他人妇,虽有往来,却也只能相望她的背影假装冷静。她依旧是那朵清白、醒透的莲,从容安静,无痛无恙,他连怪罪她的话都说不出口。可他到底不能忘情,亦无法收心,只盼着岁月垂怜,红颜回首,但覆水难收。


林徽因有情,却不会为情而迷失荒径,她活得坚定、清透。她的生命里不容许有背叛、纠缠,亦不能有缺失和破碎。她愿永远活在人间四月天,高雅温婉,美好宁静,不轻易为任何人泛起波澜。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看似安于宿命,但徐志摩内心早就千疮百孔、悲伤不已。那场春风满座的盛筵,他此生注定缺席。林徽因是岁月恩赐于人间的女神,高贵、典雅,她可以负天下人,亦不敢负春天之约。


所幸,命运对他留有余地,在其落拓无依时,给了他另一番安排。如果说林徽因是人间四月的白莲,那陆小曼则是一株绚烂妖娆的海棠。她生来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妖精,当他靠近她,她未施任何妖法,便已收魂摄魄。


爱情可以纯净浪漫,亦可以潋滟风情。陆小曼不同于世间任何女子,她纯粹又热烈,坦荡亦决绝,堕落也清白。他们的邂逅,未必在最好的时间,亦未必会有结局,他们却毫无顾忌地放纵自己的情,爱到难舍难分。


这是一个勇敢、令人敬佩的女子。为了爱,她与丈夫王赓离婚,流掉腹中孩子。为了爱,她忍受世间流言谩骂,无视众生冷眼。她像一朵罂粟,一生沉迷于烟火中,无惧无伤。她更是一个戏子,在偌大的人世剧场导演一场叫作爱情的戏,别人早已从戏文里走出,她却尘封于此,自演自唱,直到死去。


她不够完美,打牌、听戏、跳舞、喝酒,痴迷阿芙蓉,过着奢侈堕落的生活;她不够自爱,像个交际花似的周旋于夜上海;她不够自重,和翁瑞午隔灯并枕躺在一张榻上吸鸦片。可就是这样一个女人,让徐志摩甘愿为她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她是民国世界与众不同的风景,无人相争,无人可争。她不是徐志摩的唯一,却是他于人间最后的归依。她的爱也许不唯美,却彻底、干净。她贪玩骄纵、任性自私,却在徐志摩离世后,为他闭门谢客,用数十年寂寥的光阴惩罚自己。


有人说,是陆小曼葬送了徐志摩。可徐志摩又何尝没有葬送陆小曼。她一生浮华招摇,却把所有的爱只给他一人。她不欠他,只是不能风雨携手,一同走到风停雨住、美好晴天。这是命运的摆弄,人生的缺失,纵是拼尽所有,亦不能相护周全。


走过去的是福,躲不过的是劫。他是云,必须以漂流的姿态行走,但有不舍,亦该从容无惧,幻作尘烟。人生本就变幻莫测,他匆匆离去,也不过是将那出没有演完的戏提前散场。来不及交代给谁,那些未说出口的话将是世间最美的诺言。


任凭时光如何锋利,亦不能再伤他分毫。他做不到让爱适可而止,却用另一种方式成全自己。他以一个俊朗诗人的模样,美好地活在民国,活在那些爱过他的人心中。慢慢地,他成了一本叫《新月》的诗集,被珍藏在民国的河山,端丽庄严。


人的一生不过是午后至黄昏的距离,月上柳梢,茶凉言尽。诗人的心,是灵性而细腻的,他能感知许多凡人不能感知的物事,预测因果。都说,云来云往,无有踪影,可有时又分明看到它的来处、它的归程。灵魂是有故乡的,它将自己寄存在岁月某个美丽的缝隙里,只为了不让世人轻易遗落,亦不要轻易去怀想。


深爱百岁老人杨绛先生的一段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徐志摩走后,陆小曼就是这样掩门遗世,在自己的院落里观山戏水,怡情养心。的确,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无论生命短长,爱与不爱,以哪种方式开始又或结束,都值得尊重,值得感恩。


月色下的梅透过稀疏窗影倒映着光阴的枯枝,素简清宁。人世安静慈悲,什么劫数忧患都没有。


关于徐志摩,他一往情深的过去,他的哀怨苦乐,在民国阑珊的灯火下若隐若现。等着与你,与每一个有缘的你,产生淡淡交集,直到月上柳梢,茶凉言尽。

第二章 深宅旧事


这个幼小婴孩,尚不知人世的荣辱悲欢,却已享尽福报。他被双亲捧在手心,养尊处优,不懂迷离的世相,更不知宿命的玄机。


唐人杜牧有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爱它莺飞草长的绿意盎然,也爱它斜风细雨的柔婉多情,更爱南朝楼台的风雅沧桑。人世千古,谁的江山朝代不曾经历迁徙变故,只是在安静简朴的岁月里,忘记流年转换。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亦是江南的风物人情。庭院老宅、乌衣长巷、石桥烟柳、楼阁水榭,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只是赏景看花的人换了新颜。山河浩荡,多少劫难,多少不尽意,终归平静,燕子已然飞入寻常百姓家。


徐志摩有幸,落于山温水软的江南,生在钟鸣鼎食之家。倘若没有江南水墨的渲染,没有草木灵性的滋养,或许他的人生会少一分诗意和浪漫,多一些平淡和朴实。世间万物生灭皆有缘由,他此生恍若梦境,只因了江南的墨雨书香,以及如黛青山和满溪桃花。


浙江海宁有一座古镇,叫硖石。硖石有一富庶门庭:徐府。徐申如,海宁硖石商会会长,人称“硖石巨子”,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


徐申如早年娶妻,婚后不久夫人因病去世,后续弦,继娶了温婉贤惠的钱慕英。钱慕英二十三岁那年产下徐家独子,徐申如为子取名章垿,字槱森,小字又申。


徐氏一族文脉不绝,远祖亦有名人。后来徐志摩却说:“我查过我的家谱,自永乐以来,没有一首可供传诵的诗。”其实每个姓氏都有由来,世有名人,代有英豪,每个家族,哪怕是极小的家族,都经历过沧桑浮沉,有悲喜交集的故事。


每个人的出身皆不由己,是仕宦书香门第,还是柴门贫寒之家,早已命定。帝王将相之家也有其无奈和悲哀,市井村落亦有慷慨和华丽。我们所能做好的,是此生于人世的修行,无论顺意或坎坷,富贵或清贫,都要平静温和相待。


徐志摩初落凡尘,恰逢新年将至,大雪纷飞。江南的雪柔美轻盈、纯净无瑕,宛如缓缓而至的白衣女子般潇洒风情。雪花落于旧庭深院、窗前楼台、山石长廊。徐志摩的到来给江南的这场冬雪添了喜气。虽为男子,却如琼玉之身,被父母、祖辈、家仆恩宠呵护,从此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置身温柔富贵之家,自是省去人世因贫寒而经受的屈辱和悲凉。这个幼小婴孩,尚不知人世的荣辱悲欢,却已享尽福报。他被双亲捧在手心,养尊处优,不懂迷离的世相,更不知宿命的玄机。


抓周为民间习俗,身为硖石大富人家里尊贵的少爷,徐志摩的满岁宴自是热闹非凡。乡亲邻里、好友亲朋皆来道贺,那日的徐府门庭若市,连草木都沾了人情物意。小小孩童对着琳琅满目的盘中之物,不知取舍。


此时,门外走进来一个和尚,清瘦之影颇有修行之人的风骨。和尚自称志恢,说自己能知晓过去,预知未来,会卜卦算命、称骨相面。徐申如对其很是好奇,见他有些得道高人的风采,加之素日为人和善,便请志恢和尚为幼子卜卦。


志恢和尚抚摩了小又申的头,随后说出:“此子系麒麟再生,将来必成大器。”一语惊心,满座欣喜。徐申如更是喜不胜收,盛情款待这位得道高人,更在多年后,徐志摩赴美留学之前,为其改名徐志摩(另有志摩一名是他北大肄业赴美之前自己所取的说法。——编者注)


徐志摩到底是不凡之人,自小被大师批了命,其后来风云于中国文坛,徜徉于“新月诗派”。每个人看似努力认真地过着这一生,实则只是在履行人生的诺言,命运早已编排好了一切。你细心打理光阴里的一草一木,披星戴月地赶赴尘世之约,也只是演戏衬景。


这个粉雕玉琢的孩童聪明乖巧,大大的脑袋、细长的脸、清澈明净的眼睛,讨人喜爱。他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期许,每日嬉戏在这座偌大精致的宅院,游玩于庭廊花草间,更在祖母和母亲的溺爱中安享温暖和快乐。


两个温和善良的女人滋养了徐志摩的性情,让他长大成年后对亲朋和善,与文友相欢。他的内心宛若一首吟咏江南的诗,温婉柔情,真诚悲悯。幼时的徐志摩恍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虽没有丫鬟美人云集在侧,却深受祖母的关爱,家仆的拥护。


他的祖母是一位传统的旧式女子,一生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也精明能干。风雨一世,老人晚年所有的心思都在这个聪颖的孙子身上,视他如珍如宝,素日里饮食起居皆是关心备至,不舍得他受丝毫委屈。


朝霞映窗,徐志摩每日踏着晨露,穿过厅堂,敲叩祖母虚掩的门扉。一声软和的“阿奶”,令祖母万般疼惜爱抚,抱于怀中,递给他最爱的蜜枣和状元糕。匆匆流年,只留下一些迷离碎影,但祖母给他的记忆是温情暖意。


多年后,无论徐志摩漂泊在何处,于异国他乡,或红尘乱世,皆不忘幼时那段曼妙温馨的辰光。在江南小镇的某个大院,繁花满枝的春天,有位慈祥的老人立于古老的木门后,等待远方的归人。祖母的爱之伟大,浩荡如天,真切入心,来世结草衔环,当报此深恩。


徐志摩对祖母之心,一如我对古老乡村的外婆,恩深如海,情债难还。以为此生背上行囊,不管行至何地,几时归来,那位至亲都会安然无恙地在家等候。却不知,生老病死为自然法则和规律,世间无人得以幸免。许多事、许多情、许多恩,唯有在记忆里方能寻见,留下无尽地怅然和遗憾。1923年秋,祖母辞世。徐志摩深情悲痛地写下一篇长文《我的祖母之死》,万字有余。过往的岁月若滔滔逝水,不可挽回。唯温情的记忆藏于心间,留在那个叫硖石的小镇,那扇雕花的幽窗下,永生不忘。


“早上走来祖母的床前,揭开帐子叫一声软和的奶奶,她也回叫了我一声,伸手到里床去摸给我一个蜜枣或是三片状元糕,我又叫了一声奶奶,出去玩了,那是如何可爱的辰光,如何可爱的天真……她爱我宠我的深情,更不是文学所能描写;她那深厚的慈荫,真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蔽。”


除了祖母,徐志摩最亲的人便是母亲钱慕英。她将所有的爱系在独子身上,然他们此生相处的时光却是那么短暂。年少求学,徐志摩离开母亲柔情的怀抱,温厚的臂弯。天南地北,彼此只能无尽地思念和挂牵。


都说百年老宅深院藏着许多沧桑故事,以及主人们的过往人生。在徐府,深受志摩喜爱的还有一位忠实的老仆人,叫家麟。他善良可亲,有一双看清世事的眼睛,心里装满了老故事以及悠远而神秘的传说。


他就是这座老宅里的一株梧桐,在蝉声悠长的午后,于风雨敲窗的夜晚,为志摩讲述河山故事、历史兴亡。又或许老仆家麟、祖母、父亲、母亲以及徐府的每一个人,甚至整个江南,都有一段或几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人生有恨,云梦无边,满庭的海棠开了又谢,谢了又开。繁花如锦,骄傲地落于春意枝头,妩媚多情,却看尽阴晴冷暖。这里曾有过几世同堂的美好光景,只是被年轮冲淡了离合,一切再不能回到最初。唯有灵魂痴心地守候于此,等着某一世的缘分重来,和某一个人再续情缘。

第三章 朝花夕拾


看似清浅的时光,流转的岁月,却生出了旧怨新愁。每一个不经意的日子都有所安排,有所抉择。


江南春暖,梅花如期绽放,山野小园、朱门高院皆是锦色如天。都道时光无情,来去如风,岂不知人亦无情,几多怨女痴男,多少人间眷侣,最后也只是匆匆过客,一个回首,一个转身,不见踪影。


繁芜世间,何来不染烟火之人,纵算至情至性,亦抵不过苦乐消磨、冷暖相煎。人心浩瀚如水,宛若一个盛大的家族,由鼎盛到萧索,从灿烂到寂寞,看似迢迢千年,实则只是几场花开花落的瞬间。


小镇古朴清幽,不见都市的喧闹繁华,却有民间现世的安逸和宁静。这里是徐志摩的故乡,也是其父徐申如安身立命之所。黛瓦青墙的古院常年被藤蔓攀附,看不见遮掩在岁月深处的斑驳痕迹。苔藓弥漫的巷陌浸润了时光的烟雨。这里听得见山林古刹的钟声,也听得见小镇市井熙攘人群的嘈杂之音。


这时,他的世界很窄,所能见到的只是古院重门、湖石草木、蟋蟀虫蚁。每日吃着祖母为其备好的糕点,穿着母亲量体裁衣的新衫,听着老仆家麟讲述的民间逸事,只觉温暖隽永绵长。


还有那位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父亲,对他的爱虽威严庄重,却也宽容慈悲。晚清至民国乱世,谁家不曾经历动荡纷纭,徐申如给徐志摩修筑了一座坚固的城池,让他得以在其间静享平稳和安逸。


于志摩心中,父亲巍然如山,不论遭遇多少变故,父亲皆可以护其周全。直至多年以后,他海外求学,创办诗社,以及生活中所历种种,徐申如总是尽其所能去关爱呵护。徐申如亦希望他唯一的儿子可以继承他奔波半世打下的江山,担负起整个家族的重责。


四岁那年,这个尚解些许人事的幼童结束了他散漫无忧的生活,初次与诗书相逢。徐申如为小志摩请了家塾,开始他漫长的读书生涯。徐志摩人生的第一位启蒙先生为孙荫轩,是一位晚清秀才。孙先生或许没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亦是在翰墨里沉浸多年,饱读古文经卷。


晨晓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古窗落在木质桌案上,泛黄的书卷散发出淡淡墨香。许多人读起来枯涩乏味的《声律启蒙》,徐志摩读着却朗朗上口,韵味无穷。看似深刻难解的四书五经,于他则如同白话,读来趣味横生。


志摩不是一个古板安分的孩子,他聪颖也机灵调皮。他虽喜爱古文诗书,课堂上却经常走神,留意窗外的花鸟虫鸣、云飞涛走,甚至和同学私语、嬉乐,但也害怕教书先生严厉的戒尺。


然而,小小志摩仍比寻常孩子更喜爱书卷墨香,仿佛对文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熟悉与感动。他有时甚至沉醉在一册古书里,幻想着千年水墨里流淌的风景。他也在诗韵词风里寻到了快乐,这种快乐与庭园山水、小桥曲径似有叠合的意趣。


看似幼稚小儿,眉目间聪慧俊朗,有神童之相。家塾先生对其万分赞赏,表示志摩的天资远胜同龄孩童。徐申如深以为傲。一年后,他为志摩访得名师,乃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贡生,名唤查桐荪(又名查桐轸。——编者注)。查先生,晚清才子,满腹经纶,古文造诣更是厚重渊深。查先生出身于海宁有名的书香世家,才识过人且精通医术,然其却是个性情古怪之人。与他的学识文采相比,生活上,查先生的确不够儒雅,不够风致,是一位邋遢至极的人。


据说,查先生初落人世,父母怕婴孩受凉,故未曾给他沐浴。自此之后,几十载岁月,查先生皆不沐浴,就连寻常的洗漱亦是难得。他行为怪癖,嗜好抽烟,一口黄牙,令人难以亲近。


徐志摩曾在一篇札记里写道:“查先生这个人明明是因懒惰而散漫,别人却赞美他是落拓不羁,我的父母都是勤勉而能自励的人,我这个儿子何以懒散成这个样子,莫不是查桐荪先生的遗教?”


《雨后虹》有写:“但在白天不论天热得连气都转不过来,可怜的‘读书官官’们,还是照常临帖习字,高喊着‘黄鸟黄鸟’,‘不亦说乎’;虽则手里一把大蒲扇,不住地扇动,满须满腋的汗,依旧蒸炉似透发,先生亦还是照常抽他的大烟,哼他的‘清平乐府’。”


徐志摩之后整整六年的家塾生涯,皆是随于这位古怪的先生。查先生尽管性情乖张,邋遢脏乱,不与俗流,却为徐志摩的古文知识奠定了深厚基础。若干年后,徐志摩信笔诗文,徜徉水墨的落落风采,皆因了这位名师。


查先生见他灵气聪慧,擅长诗文,醉心书卷,更是倾尽所能授其所识。每日与志摩相伴的不只是桌案上的古书翰墨,还有这座质朴小镇的柔软与风情。一双清澈无尘的慧眼,一颗幼小纯净的童心,他的世界色彩纷呈,曼妙多姿。


徐志摩离不开祖母的宠爱,离不开母亲温暖的怀抱,也离不开老仆家麟的故事,更离不开与伙伴们一起拈花捉蝶的快乐时光。东山和西山的寺院,府邸的亭台楼阁、戏台深院,以及江南小巷的每一个转角处,都是志摩与同伴的游乐之所。


晨起时喝一碗浓郁的豆浆,吃一根酥脆的油条,或吃上一碗滑嫩的豆腐花。江南美食精致风雅,野菜制作的糕点琳琅满目。新鲜的莼菜和菱角更是志摩所爱,若逢采菱时节,志摩每日都要带上铜板,到集市上买香甜粉糯的热菱,享受婉约江南赏赐的美味。


看似偏僻小镇,亦有着其独特的喧腾与热闹。过往的船只带来了许多行走江湖的艺人以及沉醉于梨园旧梦的戏班子。他们虽为天涯过客,每个人带着天南地北的尘土,也带着阴晴冷暖的故事,有欣喜,也有悲凉,有荣耀,也有落魄。


他爱江南柔情婉转的杏花烟雨,也爱壮阔无际的岁月山河。一颗未曾涉世的童心被华贵和温暖包裹,尚不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苦乐悲喜,更不知多年以后,他会离开这座小镇,离开深院高墙,去往遥远宽敞的都市,邂逅更多的人事与风物。


而此时,他就是这样一个小镇的人物,生于乡绅之家,在这片纯净的天空下与这里的草木山水、烟火颜色相亲相依。他爱这片故土,是这里的风物滋养了他的童心,给了他爱与暖,以及属于江南的风雅和诗情。

第四章 乱世浮烟


他散漫于山水古迹,沉浸在墨海书香,不为至高荣耀,不为征服任何人,只做真实骄傲的自己。


人事风景倏然而过,分不清快乐与忧愁,寂静和烦喧,哪个多一些,哪个又少一些。又或者,世间万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