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惹我:普京新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别惹我:普京新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做人要做普京这样的人
作者:曲铮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01
书籍编号:30316203
ISBN:978750608378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4412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军政领袖
版权信息
书名:别惹我:普京新传
作者:曲铮
ISBN:9787506083782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1 家境贫困的童年生活
普京如今是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回顾这个在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浓墨重彩的人物脱颖而出的人生轨迹,你会有很多惊奇。
1952年出生的普京来自平凡的家庭。
普京的爷爷斯彼勒道恩是一位不平凡的“手工业者”——能烹饪出美食的厨师,“我爷爷是位技艺精湛的名厨,且有不寻常的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应邀到莫斯科郊区哥尔克镇工作。为当时住在那里的列宁及其家人做饭。列宁逝世后,爷爷被调往斯大林的一个别墅,在那里又工作了很长时间。退休后,他在莫斯科市委伊林斯科耶休养所又当了好多年厨师”。普京的奶奶奥利娅则出生于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为了躲避惨痛的“一战”所带来的人心惶惶与动乱浩劫,斯彼勒道恩一家人避居到小城特维尔附近,以图安稳。在那里,奥利娅生下了弗拉基米尔·斯彼里多诺维奇,也即普京的父亲,后来被人亲切地喊为老普京。
在列宁格勒被围期间已夭折了两位孩子的母亲玛利亚在41岁那年生下了普京这位“迟到的孩子”,不苟言笑、看似冷淡的老普京以及舐犊情深的母亲都把普京这位独子当成了“掌上明珠”,并给予了莫大的希望。据普京自己说,“这辈子除了我,母亲没有其他任何追求”。至于父亲,因严肃寡言,对小普京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父子俩都不喜欢毫无意义的闲聊,沉默冷静,坚毅果敢,都能够在瞬间决定自己的意志。善良、规矩的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影响了普京一辈子。普京懂事后回想起说:“我比许多同龄人都幸运,因为我能亲身感受到父母对我的关怀和呵护。这一点对我至关重要,因为这使我能够健康成长。”
除了赋予孩子善良的品质外,平凡的家庭并未给普京任何实质性的财富、权势上的助力。老普京在卫国战争中受过伤,战争结束后复员,来到叶戈罗夫车辆制造厂当了一名工长。工厂很快就给此后一直是模范工人的他分了一间房子,房子位于宁格勒市中心巴斯科夫胡同的一个大杂院。这是一个幸福的小家庭,父母谦虚朴实,待人热情。家里总是准备着热汤,供来看他们的人喝。父亲从厂里回来,脱下工装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小普京拉到怀里,拌着鬼脸逗小家伙玩。房间里生着炉子,暖烘烘的,母亲系着围裙,欢快地在屋里忙来忙去。
普京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大杂院里度过的。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战争浩劫的国家刚刚开始重建,所以,列宁格勒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居住环境也很差,普遍面临清贫与窘困。普京一家其实正是那个贫穷年代的缩影。那时候,楼道里还经常有老鼠出没。为了不让老鼠溜到自己家,普京经常和邻居家的孩子们在楼道里展开“人鼠大战”。普京在自述中回忆:
我家居住的楼道里经常有好多老鼠出没。我和我的小朋友们常常用棍子驱赶它们。在这楼梯上发生的一次惊心动魄的“人鼠大战”迄今还深深烙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次我看见了一只大老鼠就开始追捕它,直到把它赶到了一个角落里。它无处可逃了。这老鼠气急败坏,猛地掉转身,全力向我迎面扑来。这来得太突然,我害怕极了。现在是老鼠在后边追我了。只见它飞快地越过一个个台阶,转瞬就跳进了我家那一层的楼道。好在我跑得更快一些,我以最快的速度推开我家房门,又砰的一声关闭。就这样,我硬是将这老鼠挡在了我家门外。
普京饶有兴趣地回忆“人鼠大战”,似乎还乐不可支,给我们描绘出一位机灵、好斗的小英雄形象。其实不独普京,对于很多男孩子来说,拥有自由、无拘的幸福感远甚于财富、美食所能带来的。普京说:那时,虽然生活清苦,但我从未觉得生不逢时。其实,家境清寒、生计窘迫的何止我们一家,差不多家家都这样。在列宁格勒市内,家家户户住的大都是公房。居住条件有的好些,有的差些,但各家的生活水平大致都不相上下。有一年,我到科米自治共和国一个建筑队参加了一次义务劳动。回来后,我才买了第一件新大衣。此前,我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
可以说,正是童年贫苦的小城生活塑造了普京的禀性和气质,过往的清苦生活成为他今后人生一笔极为重要的“财富”,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细看普京为我们详述其家庭,没有炫耀或自惭,平淡的流年给他以永恒的记忆:
我家住在大院一幢五层的楼里,这楼很简陋,没有热水,没有洗澡间,厨房很小,还是公用的。我的父母对于当时达到的生活水平感到十分自豪。但那算什么水平啊!但他们觉得,这差不多就是最高理想了。
那时我看见一个个家庭走向破裂、解体,其中许多是因为男主人毫无节制的酗酒而酿成的。我亲眼目睹这种悲剧,最初是在我们那栋有众多住户的大杂院里,而后则是在学校里。
我从未上过幼儿园。我是父母亲的最后一个孩子,他们总是为我担惊受怕,因此对我倍加关爱。为了能专门和我在一起,妈妈甚至有一段时间都没有去工作。后来,她当过一段时间的清洁工,再后来还换过其他的工作。总之,都是为了能腾出更多时间照顾我。
早在上小学时我就想,将来上了大学,我可能不会尽力去炫耀我父母都是工人,母亲甚至还做过杂工。我想,如果在大学一年级我就能说我父亲是教授,母亲哪怕是副教授呢,那我当然会更高兴的。我不刻意强调父母的工种,但我从不因为他们的职业而感到羞愧。我一向敬重父母,一向亲切地对待父母。我清楚地知道,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给我的。我也清楚地知道,作为普通人,父母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我生活得更好。正是有了他们,我才能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
普京对一名记者提问的回答也充分表露了他对童年和家庭的深厚情感:
问:您有过艰难的童年。您是在一个不大的住房里和自己的家庭一起成长的,那里甚至有老鼠,您不得不经常去打老鼠。您的童年对您、对您今天的地位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普京:您要知道,您说我有过艰难的童年,我甚至觉得奇怪。对于生活富足、能够享受当代文明的所有福利的人们来说,它看上去是这样的。我的童年的确没有享受当代的福利,但是我不感觉自己是穷困的和不幸的。我有过的童年是成百万的苏联公民和今天的俄罗斯公民曾有过的,可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好些。但是最主要的不是我曾在其中生活过的那些物质条件,最主要的是精神条件。而基本的一点是人们非常爱我,父母非常爱我,我也总有这种感觉。我为这一点非常感谢他们。这种爱的感觉,它可能就是形成我的性格的基本成分。
许多年以后,普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和家庭一直是充满了自豪和幸福感。“我的家就是我的一座堡垒。可以说,这是我最大的优势。当时虽然我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很显然,在父母心目中,最为珍贵的是我。所以,即使我口头上什么也不说,但只消朝四下里看一看,我就有充分理由认为,我所处的家庭环境是最好的。对我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
普京的母亲因患肠癌于1998年过世,一年之后父亲也因癌症命归西天。他虽然没有看到普京进驻克里姆林宫,但他死前已称呼儿子“总统先生”了。普京的童年与我们绝大多数人并无二样。
2 顽皮捣蛋的故事
俄罗斯总统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然而再伟大的领袖也是人,也有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童年。据俄罗斯权威报纸《共青团真理报》的报道,普京的学生时代并不安分。《共青团真理报》曾报道说,他们报社派出的记者曾到过普京童年居住过的小木屋。在小木屋布满灰尘的阁楼里,发现了一本普京当年上学时候的学生手册,上面清楚地记录了1963—1964年普京在学校时的顽皮模样。一位老师在他的手册上面写道:“今天普京在上课前把黑板擦往同学身上砸去。”其他老师写的评语还包括“回家没有做数学作业”“上课时大声说话”,等等。普京还很淘气,在考试中曾被抓住与别的同学交换字条。根据这个手册所记录的内容,普京当时的学习成绩也都算不上优秀,在苏联时代的五分制学习成绩中,他的算术和自然课只得了三分,而绘画则只得了两分。他唯一拿到五分的课程是历史。
根据记录,在1963—1964年,普京与物理课老师关系很僵,因为忘记穿校服,普京曾被物理老师赶出教室。普京甚至与别的同学打架,他的父亲因此而被老师叫到了学校。该手册还记录了普京在那一年中经常和学校的体育老师打架这一情况,尽管他后来成为了俄罗斯柔道冠军,但是那个时候肯定不是老师的对手。
普京小时候的故事让许多人兴奋不已,因为一个成绩平平、调皮捣蛋、爱打架的普京一下子拉近了与普通人的距离,让人觉得特别自然、亲切。习惯了完美领袖形象的俄罗斯人突然发现,原来总统的童年与他们小时候没有什么两样。畅销的《共青团真理报》报道:“总统是我们中的一员,在我们中间长大,这给了我们希望。”
在普京52岁生日时,普京的一位小学老师德米特里耶芙娜撰写了一本回忆录,讲述学生沃洛佳(普京的爱称)小时候一些顽皮捣蛋的故事。这本书毫无疑问是普京生日那天收到的最为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很惊讶,自己的学生、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居然当上了国家领导人。
德米特里耶芙娜在书中说普京在做作业时爱“偷看”,“在学校时,沃洛佳总是能够成功地从邻桌的练习本上看到些什么,或左或右,有时还回头看看后面的同学的练习。他还会经常钻到桌子底下,不是钢笔没了就是铅笔掉到地上。课间休息的时候,他会到各个楼层转上一圈”。
在五年级的时候,普京进入了薇拉·德米特里耶芙娜主持的德语学习小组。但是,很快他就改变了主意,宣布说:德国人使他的父亲受了重伤,杀死了他的祖母和两个叔叔。薇拉·德米特里耶芙娜回忆说:“我和沃洛佳谈了很久,他最终还是同意继续学习德语。”
“上四年级时,他得了两个两分——绘画和唱歌都不及格,因为这个,普京升上五年级还费了一番周折的。”这是因为沃洛佳和一群街头小流氓有交往,那些孩子抽烟、说脏话,甚至还喝啤酒。“普京解释说,听他们说话很有意思。不过,沃洛佳很快就对那伙玩伴感到失望。”
在八年级时,普京参加了一次毕业晚会,并且打赌要吃下20块馅饼。德米特里耶芙娜回忆说:“当时,我们的英雄撑得不能跳舞了。”
德米特里耶芙娜在书中说,儿时的普京曾坚决地说:“我不请恶棍吃东西。”事情是这样的:一年夏天,德米特里耶芙娜老师一家到南方去。她带上了普京。他们租了房间住下来。第二天早晨,房东家的母猫下了一窝猫崽儿。德米特里耶芙娜写道:“女主人把小猫扔进泔水桶里。我女儿去找沃洛佳,让他把小猫都给捞了出来。结果有两只已经死了,还有三只被救了下来。他什么也没对女主人说,甚至还帮助她从商店里拿东西回家。但是,有一次,沃洛佳给老师全家买来一根香肠。女主人看见他在吃香肠,就用乌克兰语说:‘我多么想吃香肠啊!’但沃洛佳拒绝与女主人分享香肠,事后他说:‘我不会请恶棍吃东西。’听完这番话,我也没得可说了。”
普京自己在回忆童年时,也表示他“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不用说,学校制定的那些规章制度我是不怎么遵守的。而学校是有组织的集体,它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和严密的纪律”。然而,“当一个从小长在深山老林里的人乍一到了这种有组织、有纪律的环境里,他一定还会按原先的规则生活。而学校就像是在他周围拉起的一道护栏,圈在护栏里受约束,很不舒服。于是,我就开始想要挪开这道墙”。
“我不大愿意上学,我更喜欢跟小朋友们整天在我们大院里玩,但又不得不走进校门。我在第193学校上学时,这学校就在我们家住的那条胡同里,我到校只有七分钟路程。起初,第一堂课我差不多都要迟到,所以冬天我根本就来不及好好穿衣服,原因是:穿衣,气喘吁吁地往学校跑,再脱衣——这都需要好多时间。后来为节省时间,我想了个‘妙招’:干脆不穿外套,飞也似的往学校跑,从此我便能准时坐到自己课桌旁了。”
这样“爱自由”、“不安分”,理所当然地要引起老师们的干预,调皮的学生不喜欢老师们这么做,便常常要做点什么反抗的表示;这样“爱自由”、“不安分”,调皮的学生之间也不免要发生冲突,于是,打架斗殴的事便接连不断。
3 上大学的曲折
普京的家教纯朴而严厉。普京的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普京又是父母“老来得子”的“独苗”,因此全家都对他寄予厚望。1970年中学毕业后普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列宁格勒大学国际法专业学习,成为家庭的希望。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位于涅瓦河对岸的瓦西里耶夫斯基岛上,久负盛名。普京在这里结识了日后引导他走上政治舞台的恩师阿纳托利·索布恰克,当时他作为经济法教授经常为法律系的大学生们主持课堂讨论,普京经常参加。那时他还不知道瓦西里耶夫斯基岛上的这段师生缘将决定他一生的命运。
普京在大学期间是公认的好学生,在毕业鉴定中普京得到了绝对诚实、正派、有强烈责任感的良好评价。作为一名大学生,普京非常关心国家形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他的系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年普京选择“国际法中最惠民族原则”这一敏感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选题本身就表明了他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要知道,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思想封闭,观念保守,而普京却在论文中大胆提出了各民族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的观点。关于普京上大学还有一段颇为曲折的过程,普京回忆中写道:
在小学时,我的家人就有明确的暗示:日后我必须上大学。也许是为时尚早,这事还没提到“议事日程”,因此,谁也没有天天把这挂在嘴上,他们也没有在一起商量我应该报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
上大学是谁也不愿轻易放弃的最低标准。严格讲,我父母自己大概也搞不清将来我到底应当去考什么大学,但有一点他们是铁定无疑的,那就是我必须接受高等教育。
十年级中期,当我同父母说我准备考大学以后,他们自然没有什么疑义。从此,他们对我的学习也随之抓得更紧了。
但是就在普京准备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时,发生了一个变故。
从十岁起,我就开始学柔道,教练一直是拉赫林。我这位教练对我考大学的志向不以为然,反倒力主我去报考大专。具体说,就是列宁格勒金属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当时我是在该厂体育俱乐部练柔道。教练们很容易地能将其所有成员顺利转入这一学校,从而可使他们免除服兵役。
有鉴于此,拉赫林就特意约见我父母并当面对他们说,根据我的成绩,实际上我可以被保送到上述高等技术学校,根本不用考试。他还对我父母说,这学校不错,放弃这个大好机会,就是做天大的傻事。考大学本科是一种冒险,万一考不上,我就得马上参军入伍。
听拉赫林这么一讲之后,父亲自然也就有些动心,原先一定要我考大学的想法也有些动摇。于是,他也开始做我的工作,要我按拉赫林教练说的去做。
这样,我便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训练场上,拉赫林劝我;回到家,父母压我。说来说去,都是叫我放弃报考大学。
但我说:“我就是要考大学,就这么定了……”
“那你就得去当兵。”人们众口一词地说。
“没什么可怕的,”我坚定地回答,“当兵就当兵。”
不言而喻,服兵役将会推迟我进克格勃。但总的说来,这并不妨碍我去实现我的既定计划。耽搁几年时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原则上说,这对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头。它要求我“孤注一掷”,做出抉择:要么现在一切我都自己做,一切我都自己定,从而走向下一个我所期望的人生新阶段;要么我认输,听别人摆布,既定计划全部落空。
后来,我如愿以偿地考上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我的人生由此跨入一个决定性的新阶段……
普京的这些想法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深思熟虑的决定。普京的队友和朋友——瓦西里·舍斯塔科夫的回忆可以印证这一点:
关于他要考大学的事儿,我是在十年级毕业后,也就是五六月份时才知道的。我们当时正在列宁格勒市郊的托科索沃集训。训练间隙,沃洛佳一直在看书,他在认真备考。不过,在此之前,我们也曾讨论过对未来的打算。他说他准备考大学,念法律系,因为他大学毕业后想去当侦察员。
当时,我们面临一个尖锐的问题:上大学还是搞体育。尽管沃洛佳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运动员,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要把学习摆在第一位。
沃洛佳在上大学期间以及开始工作后还一直坚持训练。他还参加过一些比赛。不过,这已经不是他一丝不苟的职业,而只是业余爱好而已。体育当然要练,但这只能安排在完成基本的学习和工作之后。
普京说,上大学之前,他已经明白,要想达到一定目的必须给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为什么去了克格勃的接待处,后来又去了法律系?为了明确自己的目标,为了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我需要明确,该要怎样的‘人力和物力’,该有哪些必要的‘工具’,才能达到想要达到的顶峰。当然,坚持不懈和系统地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深知:我没有谁可以依靠,也没有什么可指望的,一切完全只能靠我自己;否则,身处那时的情况我还能怎么办呢?只有坐下来学习,日夜不停地‘啃’这些书本——重要的是已经知道需要学习什么了。我明白,父母为了帮我受到教育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我深知,在确定未来学习目标这件事上我不能依靠他们。如此一来,除了一条路——那就是靠自己去考,我没有任何其他机会!”
4 运动健将
据普京的同学们介绍,他学习期间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学习——运动,运动队——大学。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大学校园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系经常组织各种晚会或其他文娱活动。然而普京却很少参加各种各样的晚会。每当这时,他总是躲在图书馆里看书,因而同学们总是能在图书馆碰到他。看着他在图书馆读书时十分专注的神情,任何人都会不忍心打扰他或拉他去参加什么晚会。就这样,普京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普京的大学同学介绍说:“我们大家当时都想成为侦察员,到民警局工作,所以更重视刑法和民法等课程。只有沃洛佳与众不同。他各门课程学得都很好。我们至今也无法理解,苏联克格勃为何单单相中了普京?或许只有他那样的人才会入选克格勃:学习成绩优秀,不显山不露水……”
除了学习,普京也喜欢运动。在他的记忆中,大学体育场是一个故事最多的地方,普京课外的大多数时间也都花到了体育场上。那时,普京非常喜欢当时在俄罗斯还非常时髦的两项运动:桑勃式摔跤和柔道。摔跤是普京的强项。1973年春天,列宁格勒市举行了高校桑勃式摔跤锦标赛。列宁格勒大学也组建桑勃式摔跤队,参加比赛。不幸的是,比赛中出现了意外,普京的一个很要好的同学脖子受伤,几天后在医院不治身亡。这对普京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始终认为自己对同学的死负有责任,很久都没有从痛苦的阴影中脱身。
普京的教练拉赫林一直认为普京可以成为欧洲的冠军。普京上大学后,拉赫林就已明白,“学习对于沃洛佳来说是第一位的事,而体育是第二位的”。但作为教练,拉赫林感到很可惜:正是在大学期间,普京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好成绩。1971年,普京参加了列宁格勒青年桑勃式摔跤锦标赛。1972年,他又参加了世界青少年柔道循环赛,同时继续坚持桑勃式摔跤训练。20世纪70年代初,普京的其他战绩有:波罗的海地区青年锦标赛——第一名;列宁格勒市青年锦标赛——第三名;列宁格勒市成人冠军杯赛——第五名;列宁格勒市高校冠军杯赛——第一名;1973年,获得桑勃式摔跤这一项目的“体育健将”称号。当时,获得一枚“体育健将”的徽章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
拉赫林教练回忆说,在1973年的比赛中,普京就已达到了柔道项目的体育健将候选人资格。当时,柔道项目的竞争很激烈,而普京在柔道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最好成绩。普京更喜欢柔道这个项目,所以,成立柔道联合会后,普京开始练习柔道。普京认为,柔道——不仅仅是运动,这是一门哲学。这是对老人、对敌人的尊敬,在那里没有弱者。柔道中,两个对手来到地毯上,相互鞠躬、致意……而不是立刻给对手的额头一击。从它的仪式到一些小的细节都蕴涵着一种教育因素。1975年,普京参加了列宁格勒个人赛,获得了第三名,这一成绩使他获得了柔道项目的“体育健将”的称号。这样,普京在23岁时已经是桑勃式摔跤和柔道两个运动项目的体育健将了。
拉赫林很惋惜普京没有继续体育生涯,据拉赫林的记忆,普京大约在1978年或1979年时,停止了训练。他认为,普京的运动前途是无可限量的,而“当沃洛佳渐渐地不来参加训练和比赛时,我的内心很不好受”。
“沃洛佳的耐力极好,假如他继续练柔道,我坚信,他不仅可以成为全苏联的冠军,还可以成为整个欧洲的冠军。”
5 百里挑一的“克格勃”
“克格勃”有过辉煌的历史。“KGB”(克格勃)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缩写,该机构的历史可追溯到1917年12月。当时,为了保卫新兴的苏维埃政权,捷尔任斯基等人成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在此后长达70余年的时间里,该机构曾多次改名换姓,最终以“克格勃”的名字走进了历史。二战期间,以佐尔格为代表的“克格勃”特工曾长期打入敌人心脏,为苏联最高统帅部战略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冷战时期,“克格勃”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等西方情报机构相抗衡,从而确立了在世界情报领域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在苏联国内,“克格勃”甚至具有凌驾于苏联国家机关之上的特权,就连苏联党政军领导人也惧怕它几分。可以说,“克格勃”曾遍布全球,呼风唤雨。至今这些“百里挑一”的克格勃的聪明才智和出众的职业素质仍令人敬佩不已。
1975年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普京被分配到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克格勃”生涯。
经过莫斯科克格勃高等学校的培训,普京来到第一总局(对外情报总局)从事谍报工作。
“沃洛佳是我们的一位上级领导向我推荐的,”时任特工科科长的谢尔盖·彼得罗夫上校深情地回忆道,“我第一次同沃洛佳谈话时就发现,他有出色的分析思维能力。虽说他知识广博、善于交往,但他很谦逊随和。”“他头脑机敏、气度不凡,有出色的分析能力。情报工作最需要智商高、视野宽的人。我眼前的这位青年军官正是这样的人。因此,我们没谈几句,我就深深地喜欢上普京了。”
关于普京的特别之处,普京的学友、现为红旗学院系主任的科贝洛夫上校说:“他喜欢戴宽边礼帽,穿长大衣,拿一把长长的雨伞当手杖。他的打扮完全是欧式的,显得很有绅士派头,很有教养。”
科贝洛夫还记起毕业考试时关于普京的一件特别的事:“当时天热得要命,同学们就都穿得很随便,只有普京穿了三件套西服正装。我对他说,你这身打扮可太不像德国人了,德国人,哪怕是德国的公务员,在这种天肯定是怎么舒服怎么穿。普京却说,他遵照的是学校纪律。”
普京加入克格勃颇为曲折,他回忆道:
早在中学毕业前我就有一个愿望要到情报局工作,尽管这看上去遥不可及。等读了一些书并看了不少电影后,又特别想当一个海员。但后来又想做一个特工。最初也曾想做一个飞行员。列宁格勒有一个民航学院。我特别认真地准备了一段时间。后来又看了一些文学作品和一些杂志,像《剑与盾》这样的书籍和电影看多了,什么民航学院之类的再也引不起我的兴趣了。我自己做出了选择。
我想大概是类似于《盾和剑》这样的书和影片起了作用。使我感到震惊的是,一个人的微薄之力怎么能干成连整个军队都无能为力的事情?一个特工就能决定几千人的命运?
为了弄明白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情报人员,在九年级初的时候普京去了一趟克格勃的接待室。
“我想到你们这里工作。”普京对负责接待的同志说。
“很好,小伙子,但是还需要一些条件。”
“什么条件?”
“首先,我们不接受毛遂自荐的人。其次,我们只接受当过兵的或者是高校毕业生。”
普京自然十分感兴趣:“上过什么大学?”
普京回忆:“他当时态度很认真,并且严肃地告诉我,首先,只有退伍军人和大学毕业生才有资格申请加入。显然,他们认为一个在校学生并不适合进克格勃工作。”
普京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他急切地向这位接待同志询问:“具备哪些特殊条件的学生可以提前被克格勃录取?”
“法律专业的学生。”
“我当时的高兴心情简直无以言表。”普京回忆说。从那时起,普京就着手准备到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读书,再也没有人能阻止他。
大约在普京上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列宁格勒克格勃干部局的一位工作人员真的来见普京了。就是这次谈话,使普京终于实现了少年时期的理想——加入克格勃。
当时克格勃在大学生中招募未来的情报人员是非常普遍的。克格勃尽一切努力吸收那些有胆有识、意志坚强的优秀人才。克格勃得到学校当局的支持和配合,可以先阅读学生的档案,同时由特别调查部进行多方面的调查,而所有这些都是考察对象所不知道的。之后再和可能的人选个别谈话,当面考察,再向上汇报,决定是否录用。据报道,克格勃招募情报官员的标准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献身精神、机智勇敢、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25岁。主要从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当中招募。被录用者还需要经过半年至五年的专门训练和培养。这种招募和训练方式,使克格勃能够长期维持一支素质较高的职业情报人员队伍。显然,普京早已成为预选对象,经过严格的审查之后被认为是合格的。
来人很有礼貌地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列宁格勒克格勃的官员。他和普京交谈,简单介绍了克格勃的工作,向普京问了一些有关他家庭、学业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今后有什么打算。当然,来人已经通过档案以及学校当局了解了普京的基本情况。当面交谈的结果是克格勃官员显然已经很满意普京的情况,他直截了当地对普京说:“关于您未来的分配,我想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