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巴超,王玉莹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书籍编号:30319004
ISBN:978751070971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69633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军政领袖
版权信息
书名: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传
作者:巴超,王玉莹
ISBN:9787510709715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言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这个名字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是在2008年夏,在我浏览网页收集整理资料的时候,看到了一篇关于“类人猿”行动的文章。当我耐心地读完这篇文章后便对海德里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个纳粹占领区的总督为何会让英国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要铲除他?而作为第三帝国安全部门的首脑又为何会在自己的保护国中被轻易暗杀?随后我通过一些文章初步了解了海德里希的生平,之后便不能自拔地投入到关于他的研究中。
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海德里希是一个充满争议与神秘色彩的人物。他出生在音乐世家,精通小提琴等多种乐器,通晓德、俄、法等多门语言,曾作为一名击剑运动员参加了1936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名次,同时还是德国十项全能的运动员之一,在马术、飞机特技、射击、赛船、滑雪,甚至写作等方面也出类拔萃。值得一提的是海德里希在被刺杀前还曾担任着国际刑警组织主席的职务。但另一方面,海德里希又是纳粹清除犹太人的主要刽子手,正是他主持了著名的“万湖会议”并签署了解决犹太问题的“最终方案”,这使他被钉在犹太问题的耻辱柱上,并被普遍地定性为残暴的杀人机器,甚至连他的同事都为他起了一个“金发野兽”的绰号,而在接任波西米亚及摩拉维亚总督后,其初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又令他得到了“布拉格屠夫”的恶评。
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阿道夫·希特勒的名号,但知道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的人却不多。希特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尤其欧洲造成了空前浩劫。而海德里希是纳粹党卫队重要成员之一,是希姆莱的得力干将。同时他也是希特勒的左膀右臂,是一个有望成为希特勒接班人的人物。不仅如此,海德里希身材高大挺拔,容貌刚毅俊美,工作中思维缜密、杀伐果决又冰冷残酷。这样一个狠辣的角色,却在走向权力巅峰之时突遭暗杀。他的死对于希特勒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以至于在其为海德里希举行的国葬上失神自语:“海德里希,他是一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男人。”而就在11年前,海德里希27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一文不名的失业海军军官,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进入第三帝国权力的中枢,成为希特勒的左膀右臂和犹太人命运的判官的呢?以上的种种也是本书想要探究的。此外本书还介绍了许多关于其家庭、情感等方面的情况,让大家多一个角度去了解这个人物。
本书的目的就是尽量客观真实地去还原海德里希短暂的一生,为此,笔者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海德里希工作及私人生活的宝贵资料和图片。但也有一部分资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无可考证。时至今日,只有两部战后传记试图真实地,历史地还原海德里希,分别是《海德里希——绝对权力之争》,以及海德里希的妻子莉娜·海德里希所著回忆录。前者提供了大量通过对海德里希遗孀以及其他一些亲友的采访获得的信息,而后者则是莉娜对已故丈夫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她本人对纳粹党领导阶层的看法。这两部作品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另外本书还参阅了部分前纳粹高官以及帝国中央保安局官员的回忆录。笔者相信这本书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不单单是一篇简单的传记。
最后,我要感谢两年多以来在此书整理过程中进行英文资料翻译的王玉莹女士与德文资料翻译的金颖女士,在出版过程中给予我极大帮助的刚寒锋先生,提供相关资料的德国友人托马斯·塞普(Thomas Seep)先生,同时也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对我的全力支持!谨将此书献给那些在坚持梦想的道路上努力拼搏的人们!
2015年7月20日
巴超
莱因哈德·特里斯坦·欧根·海德里希(Reinhard Tristan Eugen Heydrich)于1904年3月7日出生在德国下萨克森州的哈雷21大街。其父亲是布鲁诺·海德里希(Bruno heydrich),母亲是伊丽莎白·玛利亚·安娜·艾米利亚·克兰茨(Elisabeth Marie Anna Amalia Krantz)。出生四天后的他在当地的圣伊丽莎白教堂接受了洗礼。他的名字是由父母双方共同挑选的——莱因哈德是由母亲根据戏剧人物起的,特里斯坦也是其父亲根据瓦格纳戏剧里的人物起的,而欧根则沿袭了他外公的名字。
布鲁诺·海德里希于1863年出生于德累斯顿镇的一个七口之家,他是长子,下面有四个妹妹。布鲁诺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从12岁起在迈森接受专业的学习,13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公开场合演出。他擅长的乐器主要包括小提琴、中音喇叭、大号和低音提琴。布鲁诺于1882年完成了他在德累斯顿音乐学院(创建于1856年,是德国一所知名的公立音乐学院)为期三年的学习,并在汉斯·冯·布洛的乐队以演奏低音提琴为业。且他从1883年至1887年间都是德累斯顿皇家乐队的低音提琴独奏者。他的目标是成为乐队的领袖和指挥。他师从乌尔纳博士门下,后者鼓励他成为一个歌唱家,随后一封推荐他做舞台剧歌者的信飞往了魏玛剧院,给他提供了一个成功转型扮演罗恩格林的机会。
海德里希的父亲,布鲁诺·海德里希。
罗恩格林(Lohengrin),来源于德国民间故事。故事发生于10世纪初叶的安特卫普,讲述了来自天国的圣杯武士罗恩格林帮助了一位无辜受人诽谤和陷害的公主爱尔莎,并要娶她为妻。但武士的力量来自对身份的保密,爱尔莎因受仇人挑唆,逼问他的身份,最终他不得不在和盘托出后乘船远去,爱尔莎懊悔而死。著名作曲家瓦格纳根据这一传说创作了歌剧《罗恩格林》,其中的《婚礼进行曲》在今天依然家喻户晓。
哈雷莫尔大街上海德里希接受洗礼的教堂。
1890年夏天,柯西玛·瓦格纳(Cosima Wagner,生于弗朗西斯卡,是匈牙利钢琴家和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的女儿,也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的第二任妻子)于短短几周之内与布鲁诺·海德里希熟识,据说他别在领带上多年的金天鹅就是她送的。遗憾的是,由于布鲁诺没有成为歌坛的顶级歌者,因此他在瓦格纳所在的拜罗伊特演出的心愿一直未能实现,他总是与最终的成功擦肩而过。在成为大师级歌者的梦想失利后,布鲁诺开始专注于创作,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1895年创作的歌剧作品《阿门》毁誉参半,紧接着是1907年的《和平》和1914年的《机遇》。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管弦乐、合唱乐和室内乐作品。尽管这并未能使他的事业登峰造极,却使他在音乐圈内小有名气。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5.22-1883.2.13),德国作曲家,著名的古典音乐大师,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
在德累斯顿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布鲁诺·海德里希邂逅了校长的女儿伊丽莎白·克兰茨并与之坠入爱河,她身材娇小,金发碧眼,亭亭玉立,知书达理,前途光明,而他高大魁梧,黑发浓密,幽默开朗。他注意到了这个与自己截然相反的姑娘。1897年12月,他们结为伉俪,而布鲁诺也由此踏足上流社会,这年,他三十四岁。
伊丽莎白的父亲欧根·克兰茨是一名音乐教授,也是著名的德累斯顿音乐学院的创始人,在他的三位子女中,只有伊丽莎白对音乐感兴趣,她关注着德累斯顿音乐学院,并在此找到了归宿。
于1871年生于德累斯顿的伊丽莎白一生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系统地学习了音乐和艺术,并且拥有坚强的个性。她的教养决定了她的高效、有序和体面,而这些品质也遗传到了其子女的身上,影响小海德里希按照母亲的信条来看待生活。伊丽莎白坚信在双亲故去之后她将会继承著名的德累斯顿音乐学院,但她的两位兄弟——尽管没有能力管理学校,但是学校作为庞大的遗产,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诱惑——最终得到了三分之二的股份,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伦敦学习的商业,看来没有白学。
言归正传,这对幸福的小夫妻婚后搬到了哈雷。在那里,布鲁诺创办了自己的音乐学校,尽管与岳父的享誉世界的德累斯顿音乐学院不能相提并论,但布鲁诺对其发展还是满怀信心。他认为自己有朝一日必定会担任德累斯顿音乐学院的校长一职——在音乐才华与经验方面舍他其谁呢?他们夫妻俩都把哈雷音乐学院作为一个过渡期产物,主要为将来接手德累斯顿音乐学院打基础。伊丽莎白在父母的建议下鼓励丈夫创办自己的音乐学校。布鲁诺在创校说明书里写道:“与教师家联姻后,在妻子和岳父的鼓励下,布鲁诺也成了教师。”遗憾的是,他们关于德累斯顿音乐学院的野心从未变成现实。这份巨大的失落充斥了伊丽莎白的整个后半生。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变得一蹶不振,而是继续努力工作。
在学校的经营中,布鲁诺对行政和财务毫无兴趣,将其交由妻子全权打理,他主要将精力集中于授课、乐器演奏和唱歌谱曲。伊丽莎白也教授钢琴。作为哈雷第一家专门的音乐学校,学校成长很快,名气也越来越大,到了1901年的时候,该校正式成为音乐学院。在那个年代音乐教学是很新颖的事物,而在小小的哈雷居然出了一座音乐学院,这真称得上新奇了。
随着学校的成功,渐渐被镇上的“上流人士”所接受,布鲁诺也渐渐和市长有了来往。他在当地剧院的演出也提高了他在当地社区的地位。他1903年向梅森堡的州政府申请州执照,哈雷校委会也非常建议他这么做,但是这一意图三年后才得以实现。此时,布鲁诺的名字也出现在好几个镇音乐社团的名单上。他还是苏拉菲亚会(Schlaraffia Lodge,起初是一群在上层社会讽刺王公贵族和当局的演艺人员形成的组织,一个基于友谊和宽容的理想化的社会团体,在一战和二战中曾被取缔,但是私下却一直延续至今)的创始人,这个组织后来被怀疑是海德里希安全部门的共济会。“音乐教授”是布鲁诺另一个梦想,这也表明了未来希特勒保安总局领袖的父亲是相当勤奋的。
布鲁诺家在小海德里希出生时已经有一个女儿了,根据母亲的第二个名字取名为玛利亚。1904年3月7日上午10点30分,音乐学院学生的演奏声迎来了海德里希的出生。5天后,海德里希的爸爸在镇上登记了他的出生,出生编号为669。18个月后,莱因哈德的弟弟海因茨·齐格弗里德·海德里希(Heinz Siegfried heydrich)也出生了。
布鲁诺·海德里希的哈雷音乐学院的创办计划书。
1904年3月12日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在哈雷的出生登记。
莱因哈德和姐姐玛利亚。
在莱因哈德出生的第一个夏天,海德里希一家举家搬迁至邮政大街21号的新居。新居的规模以及位于市中心的优越位置反映了海德里希家事业的成功。这是一座四层建筑,楼上用来生活,楼下用于教学。楼下的学生总能听见婴儿的啼哭声混着乐器的演奏声以及合唱声。1906年,海德里希一家搬进了古芩大街20号的一处更加豪华的房子。
布鲁诺的孩子是在严格的天主教式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这是因为海德里希的母亲信仰天主教,而父亲为了能与母亲结婚则从福音教转到了天主教。伊丽莎白的信仰有时近乎狂热,这在后来使她和莱因哈德对教堂的态度产生了激烈分歧。伊丽莎白每天晚上都带领孩子们做祷告,而海德里希一家也每周末都去教堂做礼拜。伊丽莎白是一位深信棍棒教育的母亲,所以经常对孩子们诉诸体罚。
由于布鲁诺忙着指导学生们,伊丽莎白就负责对孩子们进行音乐方面的指导。小里尼(家庭成员们对莱因哈德的爱称)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习了弹钢琴、拉小提琴以及复杂的琴谱。到了小莱因哈德六岁上小学的时候,大家发现他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从不为功课发愁,但是有一点内向。他后来的性格特点在早年已经有所显现。莱因哈德的童年玩伴埃里希·舒尔茨(Erich Schultze)确信海德里希一家将更多的关爱给了莱因哈德的姐姐而有些忽略他。由于莱因哈德经常退守于自己的世界里,这使他的性格渐渐地变得傲慢。其他的家庭成员称他为与其母亲相像的“问题儿童”。
1914年,莱因哈德十岁的时候转到了革新文实中学上学。这所学校的教学以科学、现代语言和历史见长。莱因哈德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打算将来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他喜欢用不同的物质做实验,而事实上他经常偷偷在家这么干。正是在这所学校求学时期,莱因哈德发现了自己的竞争精神,他想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想做好,也体验了未能达成目标的失落感。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件事情是,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莱因哈德没能像往常一样得到A+的成绩,而仅仅得了一个A,于是他向老师提出了抗议并因为态度恶劣受到了惩罚。即使如此,他还是坚信自己应该得到更好的成绩。他也意识到了勇气和韧性的重要性,有一次他爬上学校的屋顶只为了证明他的勇敢。同时,年轻的莱因哈德也发现自己成了其他男孩嘲笑的对象,因为他的嗓音比较尖细,所以他们给他起了“山羊”的绰号。有些男孩觉得他软弱便瞧不起他,他在学校经常受人欺负。然而多年之后险些使他成为“犹太人”的绰号则给他带来了更深的痛苦。
位于哈雷的海德里希的学校。
海德里希一家在邮政大街的家。
古芩大街20号的背面,虽然该照片拍摄于1997年,但自1940年以来该房屋没有变动。
莱因哈德的父亲布鲁诺是一个有趣的人,他总是抓住所有机会开大家的玩笑。他发现扮演犹太人的滑稽样最受大家欢迎,这到了某种程度,使他的孩子们成了被嘲笑的对象。海德里希家男孩的背后总有人喊“Isi, Isi”,只有当海因茨掏出刀子来吓唬他们时他们才会停止。海德里希家费了好大劲来辟谣,但从未完全成功。1926年,因为被误解有犹太背景,海因茨加入学生会被拒。
之后席卷整个欧洲的世界大战影响了所有的德国青年,莱因哈德也不例外。君主专制的德国总是在给当时的年轻人灌输军事意识,这随着1914年8月爆发的战争而到达了极点。战败简直是不能想象的,海德里希一家都在等待着对敌对国劣等军队的胜利。这场战争从最初的几个月拖到了几年,但布鲁诺从未动摇他对于胜利的信心,即使在战争最后的几个月里,他还发表了胜利即将到来的文章。他的儿子们和他一样也期待着胜利。
与此同时,莱因哈德和一个叫作埃里希·舒尔茨,比他年长四岁的男孩建立了友谊。他在沃尔瑙和舒尔茨一家度过了许多欢乐的假期。他们俩决定试着和在农场上工作的俄国战俘交谈,于是他们将零花钱都花在了买俄语词汇书学俄语上。他们也在学习法语,并且两种语言都学到了相当的水平。
至此,14岁的莱因哈德看起来似乎一切正常,直到突如其来的灾难冲击了他的世界。随着前线陷入漫长的僵局,人们对战争的结果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连基尔的德国海军都发生了水手叛乱。工人们忍无可忍,德皇威廉二世也被赶下了台。1918年德国战败,政治动荡席卷了整个德国,甚至蔓延到了哈雷的资产阶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小型企业受到了严重打击,其中也包括布鲁诺的音乐学院。共产党员和无政府主义者在乡间和城镇宣传他们的思想,街斗经常发生。
作为新政府调控通货膨胀的结果,布鲁诺不得不写信给哈雷市长,通知他自己的音乐学院即将解散。尽管海德里希一家之后的地位有所提升,但一直没有恢复到从前的状态。所有的这一切都对莱因哈德构成了很强的冲击,这也是他第一次卷入政治活动。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和革新文实中学的同学们一道加入了哈雷志愿军。这是一支听命于马克尔(Marker)将军的国民自卫军。这个时期的成员卡上的海德里希看起来年纪非常小,签名的笔触也很稚嫩,和他多年后的熟练瘦长的字体迥异。在1937年党卫队的调查问卷中,海德里希称他在1919到1920年间是马克尔军团的一员,而1920到1922年他从属于德意志民族保护与反抗联合会。他已经进入了政治世界,这一步将影响他之后的整个人生,然而,另一方面的影响也在引导着他的命运。
莱因哈德于1937年填写的调查问卷,这是他的第一份参政文件。
很长一段时间,莱因哈德·海德里希都希望成为一个化学家,但是一战以及战后余波却改变了他的志向。在施韦因蒙德度假时他参观了德国海军的一场演习,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产生无与伦比的自豪感,而随后他们家族的老朋友海军上校冯-卢克纳尔伯爵在拜访他们家期间讲述的海上冒险故事更是点燃了海德里希敏感的热情。海德里希一直把冯-卢克纳尔的著作《海上狂魔》放在书架上最显眼的位置。他定期地去会议大厅,和成群的哈雷青年挤着去听海军上校们的演讲,而这些海军上校们都拥有着民族英雄的地位。所有的这一切都对后来立志成为著名海军上校的海德里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伊丽莎白和布鲁诺已经决定将音乐生涯作为他们长子的理想职业,毕竟他小提琴演奏的功底是非常棒的。他的父母坚信海德里希会在音乐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所以当他们听说他们未来的大音乐家居然选择海军这一职业时简直不敢相信。为此双方争执不休,但是很显然海德里希不会更改他的决定。重视地位的伊丽莎白经过一番考虑觉得,家族里出一位海军官员有助于提升家族威望,而布鲁诺意识到儿子当海军可以增加一份稳定收入——海军十年后退休时会有津贴,于是他们勉强同意了。1922年3月30日,踌躇满志的海德里希带着父亲赠送的小提琴来到基尔-霍尔特瑙报道并开始了他最初的训练。
新兵被编入了海军第22大队第2中队。最初在基尔的早期训练对于海德里希的体能和外表来说显得有些吃力。他身高1.85米,臀部很窄(谢伦伯格后来称其“细皮嫩肉”),金发碧眼,容貌俊美,在新兵中显得鹤立鸡群。不幸的是他沙哑的嗓音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认为他性格温和,又给他起了“比利羊”的绰号,不久以后又由于他出众的音乐才华而变为“天堂羊”,“摩西韩德尔”。他并未透露自己父亲所设想的犹太祖先。他又一次自我孤立了起来,从不和同伴进行不必要的联系,而将精力集中于游泳、跑步和剑术。
格拉夫·冯·卢克纳尔(Graf von Luckner)上校,他创作了著名的《海上狂魔》一书。
基尔海军学院。
基尔-霍尔特瑙,海德里希1922年3月初次报到受训的地方。
海德里希的妻子莉娜在回忆海德里希时讲述了一个关于最令人生厌的教练的故事:“这是一个矮胖的来自西普鲁士的波兰男人,特别喜欢欺侮新兵,尤其是对敏感的海德里希。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命令手下的新兵双膝跪地,双手背在背后,直直地倒地来展示他们的勇气。教练圆圆的大肚子可以保护他免受伤害,但这些小腹平平的年轻人们就没那么幸运了,只能直愣愣地以头抢地。身材苗条的海德里希尤其痛恨这令人痛苦的演习。训练结束后,这个教练也常常喜欢麻烦这位来自哈雷的有些脆弱的年轻人。他在喝得酩酊大醉时,经常会把海德里希从睡梦中喊起来,让其为他演奏一首忧伤的曲子。这个教练尤其喜欢《叹息小夜曲》,海德里希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首曲子,每次在广播中听到都会非常沉痛地关掉它。后来的海德里希‘尤其关注’又矮又胖长着圆脑袋的东方人种。”
在完成了初期的训练后,海德里希被派到了“布伦瑞克”号舰上。仍然独来独往的他现在发现自己比较追求海军军衔的荣耀。在他停止训练的这段时间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海军军规对荣誉的重视。在他休假期间,他参观了自己的故乡,期间遇见了一个老对头,这个人拿惯用语嘲笑他:“看看穿着海军制服的犹太人。”这件事传到他同伴耳朵里后,同伴询问他是怎么回敬这个人的。海德里希应该是这样回答的:“我应该怎样回敬?”也就是说他什么都没做。这是他的同事们所完全不能接受的,于是他们很快便对海德里希敬而远之。接下来,他在“奈厄布”训练船上待了3个月,在那里他萌生出了航海热情,并且于1923年7月1日加入“柏林”号驱逐舰。
“柏林”号驱逐舰的指挥官是维尔弗里德·冯·洛文费尔德(Wilfred von Lowenfeid)上校,他实行的是非常严苛的管理,这非常适合易受影响的海德里希,因为海德里希深信,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训练出卓越的军队。然而,并不是船上的所有官员都持和他相同的观点。如大副威廉·卡纳里斯上校就认为船长对船员的管理过于严厉了。
一战时期的威廉·弗朗茨·卡纳里斯(William Franz Canaris, 1887.1.1-1945.4.8)。他1905年加入德意志帝国海军,一战期间在“德累斯顿”号巡洋舰上服役,并于1914年升任为副舰长。一战后期曾指挥过潜艇,先后在“柏林”号和“西里西亚”号巡洋舰上服役及在威廉港分舰队司令部任职,并曾任希维诺乌伊切岸防主任。1920年参加了“卡普暴动”。1923年卡纳里斯在慕尼黑“啤酒馆暴动”中结识了戈林,并向戈林表示,自己可以利用军队里的情报机构协助希特勒上台,被希特勒重用。1933年协助希特勒推翻施莱谢尔使希特勒成为总理。1935年任陆军部谍报局局长,曾先后参与过对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苏联入侵的活动。1940年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1944年2月退役。7月20日发生刺杀希特勒事件后,希姆莱从搜查到的大量文件和日记中发现了卡纳里斯参与推翻希特勒密谋活动的证据并将其逮捕。1945年4月8日晚,按照希特勒的命令,卡纳里斯被处绞刑。被称为纳粹谍王。
在一战期间,卡纳里斯曾在“德累斯顿”号巡洋舰上服过役,并且这艘船于1915年被英国战舰“格拉斯哥”号封锁在麦哲伦海峡上时,他就是船上的一员。由于逃脱无望,“德累斯顿”号被船员自行凿沉了。卡纳里斯化装成智利人,乘坐荷兰开往欧洲的船只,成功躲过了封锁,并且还在沿途中致电法尔茅斯。一回祖国,他就被卷入了特务活动,被派到了中立国的西班牙马德里做情报官员。由于他的冒险经历和丰富的航海经验,他受到了学员们的膜拜,而这其中,要数海德里希对他的崇拜最甚。海德里希的妻子莉娜也认为卡纳里斯对自己的丈夫有着深远的影响:“海因里希·希莱姆在莱因哈德的一生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德国军事情报局的领袖威廉·卡纳里斯可与之比肩。”
卡纳里斯的妻子埃里卡,是一个会拉小提琴的性情温和的女性,喜欢周末举行家庭音乐会(她最喜欢的作曲家是莫扎特和海顿),在她的弦乐四重奏里一直缺一个第二小提琴手。在发现海德里希的音乐才华后,卡纳里斯邀请他参加了一次家庭音乐会。埃里卡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的演奏,于是他很快变成了卡纳里斯家的常客。卡纳里斯就职情报局期间的战功故事想必给海德里希留下了印象,讽刺的是,这些不久后对他将会很有用。(后来海德里希担任中央保安局长后与作为军事情报局局长的卡纳里斯形成了对立关系,且卡纳里斯最后是死在盖世太保手里,而盖世太保恰恰是海德里希的手下,不过那已经是海德里希死后的事情了。)海德里希成为其指挥官之一卡纳里斯家的座上客,对其仕途大有好处,并且他也与其他家庭社团有所联系。在此期间,他加入了一个私人击剑俱乐部,还买了一辆摩托车。
1924年4月1日,海德里希被提拔为海军见习军官,作为22大队的一员进入穆尔维克海军学院学习一直到1925年,在这一年中,他在武器库接受训练,并且在业余时间学习航海、击剑、游泳和骑马(他曾在温斯多夫军事体育学校的一次骑马事故中摔折了鼻梁骨)。在海德里希遇刺后,他的妻子莉娜曾经在与友人的信中谈及过关于他的业余爱好:“他从不浪费一分钟时间,每分每秒都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他因此极讨厌出去散步。锻炼身体对于他并不是一种消遣,而是一种考验意志,挑战极限的训练。所以他总是选择一些他并不生来擅长,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自律和苦练才能够掌握的运动,比如击剑。他在击剑上其实全无天赋,全凭努力练习才成为德国冠军。”1926年1月到9月他被委派到“布伦瑞克”舰上做高级海军见习军官,接下来他又供职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1926年10月1日,海德里希被提拔为少尉,继而作为一个无线电信号官员进行训练。据说此时他已经取得了导航证书。海德里希似乎还曾在威廉的工程师协会短期担任过德国电动鱼雷中队的副官。
穆尔维克海军学院第22中队成员。该照片拍摄于1924年,那时海德里希已经晋升为见习军官,他站在第四排,左上方是他的放大图。
“布伦瑞克”号全体船员的留影,这是海德里希第一次出海。
海德里希居住的标准4人间。
穆尔维克海军学院餐厅。
学生们的休息室。
学校的大礼堂。
海军见习军官时期的海德里希。
随着晋升,海德里希可以更加自由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他非常重视自己的体能训练,在射击场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且成为海军五项的一员。1928年,他被选中参加比赛,然而他并未得到预期的结果,仅屈居于两个军队代表之后位列第三。在海德里希的生活中,击剑也扮演着重要角色,1927年他成为德累斯顿军官击剑比赛四人组的一员。海德里希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让其同队队员非常烦恼和困窘的是,初赛惨遭淘汰后,海德里希非常厌恶地将剑甩到了地上。也许对于他来说只有完美才能使他满足,他对俄语、英语以及法语的学习上也体现出这种状态。
1928年,海德里希被进一步升迁为中尉,他这次作为一个通讯官被调到了基尔的波罗的海海军分站。卡里克曾在其书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