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棒的农民高健浩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最棒的农民高健浩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入选国家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度“大众*爱的50种图书”
作者:西岐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01
书籍编号:30331949
ISBN:978721417174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3006
版次: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文人学者
版权信息
书名:最棒的农民高健浩
作者:西岐
ISBN:9787214171740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向所有坚守天理良心,勇负道义责任,甘于自我牺牲,百折不挠的人们,致敬!
抛却金玉向农而生
谢红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当然是一个百船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
这也是一个追金逐玉、利益至上的时代。
依照历史的图谱,这样的时代早已不是托马斯·卡莱尔所谓英雄辈出的时代。因为镶裹着金玉的土地,更少养成英雄的沃土。
这自然又是一个农耕黯然资本勃兴的时代。几千年的“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农业文明,已经在短短数十年间,伴随着浓厚的工业革命大幕的拉开和随之而来的更加浓重的信息化大幕的迅猛开启,身不由己地退隐到历史舞台的某个角落——一个时代聚光灯再也照不到的角落。
这个既告别了农耕田园,又谢绝了英雄跃起的时代,却在一片裹挟着金玉的富庶之地的常熟,跃起了一位满是农事气息的英雄,他拥有一个平常却不平凡的名字:高健浩。
曾几何时,“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的静谧田园农景,依偎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人怀抱里,啾啾展露,款款呈现。它既是漫长农业生活缓慢行走的节奏,也是工业信息化社会快速将它埋没在现代化隆隆声中的袅袅余音,如今淡然远去,我们只能在美学意义上的田园曲的低吟浅唱中,走进精神世界去寻觅它们曾经的踪影。
正是在如此带有些许伤感却又来不及伤感的背景中,一个身影渐渐清晰凸显出来,跃然眼前。
这位以农事为乐的普通常熟人,操着一口地道的常熟腔,时常会把一句话挂在嘴上:“人活着,最低的标准就是要守牢做人的本分,活出人的味道来。”朴素的做人道理,却是用一路坎坷艰辛的奋斗书写的。高健浩对农事的关注和投入,并非简单出于某种事业取向或个人癖好,而是一种理想和憧憬的精神闪耀,在奢谈理想与憧憬的今天,这点弥足珍贵。如果说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土地喻为母亲而可以任意地甚至肆意地向她索取,那么在高健浩的内心深处,他对土地始终怀有某种敬仰甚至膜拜的情结和柔软的关爱,在他看来,土地不是可以随意对她撒娇或任性的母亲,而是我们人类的儿子,是需要精心呵护和关怀的。唯有如此,我们才有资格享有她对于我们付出的回报,我们付出得越多,她回报得也越多。一味索取,只有得到土地对我们的惩罚和摈弃。
这位朴素得与现时代几乎有些格格不入的农人,正是揣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了他的事业,也在向世人呈现着他事业的光辉。可以说,高健浩的信念同狭隘的一亩三分地的小农社会相去甚远,因为他的信念源于他登高身自远的宽广视域和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文情怀,这样的情怀,承于高健浩的天赋,也得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土壤。记得常熟历史上有位藏书家瞿绍基的座右铭是“引养引恬”、“垂裕后昆”,高健浩的那份宏大而细腻的人文关怀,的确和先贤们一脉相承。
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高健浩内心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奋斗甚至挣扎,更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夜高健浩在挫折中跌倒又在挫折中站起。这一路的前行,披星戴月披荆斩棘,如果回首,其情何堪。但是,上苍总是会被一些执着和坚毅所感动,我们今天面对的高健浩,是成功以后的高健浩,是泪水汗水甚至血水挥洒过后的高健浩。成功及成功背后的故事,无论他人如何写得入木三分,真正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不过,在收获事业成功的同时,高健浩收获了另一份更加宝贵的成功,他进入了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境界。
古人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是大道理。在高健浩这儿,有的是躬亲实践和扎实脚印。他也用自己的一生追求和行动,证明了大道理始于足下。他是习主席引领的中国梦的践行者。
英雄归来,无需鲜花和掌声。
代为序。
(作者系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
序
俞小红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二十万令人一读到底的文字。这是我读完西歧这部作品之后的总体感觉。
展读之前,我心中装着的是满满的担心与疑虑:以二十万字的篇幅,写一位种地的老农,都能写些什么呢?会写成什么样子呢?
曾经想当然地认为,这样的素材,这样的文体,即便是由国内数一数二的名家来执笔,也未必能够写得畅快、流利、耐读耐思,令读者读来舒心畅意。大约不好看是一定的,区别或者只在一般地不好看和十分地不好看罢了。大约十之八九会是粗翻数页之后便顿起厌烦、大摇其头、耐下性子硬着头皮也没有办法读下去,更不用说一读到底了,然后,是丢弃在一旁,很快忘却,忘得一干二净,再也不屑一顾。
市面上不忍卒读的书籍太多太多。如初恋情人一样能够一见钟情、长相记挂的书籍不是很多。
读书应当是一种享受,不应当是一种折磨。
读书好比吃苹果,总要挑好的来吃。只有面对优质的品种,才会吊起你的胃口。总会迷信这苹果的产地,一方地有一方地的特产,江南地上种不出纯正的红富士。只需轻咬一小口,就会知道这苹果的酸甜脆涩,是津津有味还是淡出鸟来。我们挑选一些书来买、来读,总是一看作品的题材、题旨与体裁,二看作者的水平、名气与熟识度,三看文本的简介、起名与起头。
读到、买到一本不好看的书,会让人生起误食了一只死苍蝇一样的恶心、懊恼和憎恨。我一贯主张,不好看的书还是不要写的为好、写了的还是不要出版的为好,读不满百字、千字就直接丢入垃圾箱或直接卖给收旧货的书,出它干吗呢?那明明也是在丢那作者自己的脸呀,何必呢?但这很难,很难做到。
可这一回,却是真的是大大地颠覆了我以往的写作经验、阅读经验。西歧送稿上门,请我作序,说实在话,在我的内心里,实在是存有一种既不情不愿又友情难却的非常强烈的为难情绪的——为一部写得不怎么样的书稿作序,于作序者而言,与领受一种残酷的刑罚有何差异?比如请君入瓮之类——
倒不是不相信西歧的文笔,是我太迷信题材决定论了。
本欲苦涩强读,浅尝辄止,想一些理由婉谢其请托,或者勉为其难,以敷衍塞责的态度应付一下了事。不料,却在展读伊始,便被深深吸引。于是,一头扎入、手不释卷、欲罢不能,竟是一口气连夜读完,第二天又完整地通读了一遍,之后,又寻了一些重点的章节再读再三。而且,在整个的阅读过程当中,精神上皆处于身心愉悦的状态。我知道,我已为主人公的事迹与精神打动了,也已为作者的优美文字打动了。我知道,西歧已完成了一部优秀之作了。
作者写活了他的主人公。不仅写活了,而且写得生动、传神、丰满。
主人公是用心在种田,作者是用心在创作。
书名便起得非常之好,“最棒的农民”,不卖弄,不花哨,直接而朴实。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谁说种地没出息?种地也可出人杰,农民也能载典籍,抑或还能入史册。
高健浩是常熟的一位名人,但不属于顶有名气的名人,知名度和影响力排在他前面的还有好几位。西歧之所以不去写别位,而偏来写这位,是以为这位“最接地气”、“最站得住脚跟”、“最能拨动他的心弦”。西歧的这个观点,我不仅认同,而且赞同。关于这个人的人和事、是和非、毁和誉,我应该算是相当了解、比较熟悉的。2011年,在高健浩的田娘公司诞生10周年之际,作为作协主席的我,曾与理事蓝弧、西歧一起,牵头组织过十余位作家对高健浩个人及其田娘公司进行过一次集体的采访,结果,人人踊跃,个个交稿,有好几位一人交了两稿,大家都说,“高健浩这个人真的是很了不起,不可偷懒不写,也不可敷衍塞责”。这些文章,后来以《田娘沃土情》为书名结集出版。
《最棒的农民高健浩》,显然是超越了《田娘沃土情》的。它围绕主人公的昆山包田、安徽办农场、东北搞联营、甘做粪肥翁、率先创建家庭农场这几件大事,串联起其他的生产和生活故事、民风民俗、社会观感,既系统又概括地描绘和塑造了高健浩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歌颂了人们渴盼已久的正能量。
关于西歧,我与他是通过“以文会友”相识的。当年,他活跃于当地网络论坛的文化版面上,又贴小说,又贴散文,发文很多,点击量很大,跟帖很多,却几乎从不向任何纸质媒体投稿。那时候,我在《常熟日报》负责着文化、文学版面的组稿与编辑工作,因欣赏他的文字功底与思想内涵,便主动向他约稿。他说:“我不过是凭一时兴趣玩玩闹闹做一阵子临时的文学票友罢了,是对庸常生活的一种调节,恐是不够纸质媒体发表要求的。”然而,他还是答应了我。他不仅出手快捷,而且言之有物、文意畅达,仿佛拥有永不枯竭的创作素材。此后,我们“一回生、两回熟”,联系和交流就渐次频繁起来,成了往来较为密切的朋友。他的作品备受读者的好评,每每间隔了三四期没刊他的作品,便会有读者来电来函询问,这时候,我就负责去向他催稿、“逼稿”,这样,他就连续四五年荣登了《虞山副刊》作者用稿排行榜的榜首。我看准他在文学创作上有“极大的潜力”,也看好他的低调与勤奋。2009年,我在受邀为文集《最忆是江南》作序时写道:“说到文字,我还认为有几位作者是大有潜力的……一个是西歧……西歧的文字洗炼,博古通今,人情练达。这与他爱好读书有关……说到底,书生本色,就是好书染出来的。西歧的好文字,也正是无数个晨昏朝夕读书读来的。”五六年过去,现在,西歧已经是我市作家队伍中的一员骁将,他起步虽然较晚,却有后发先至之势。他读书很多很杂,知识面很宽,视野很广,文字很有特色。他的文字,时而细腻,时而狂放,既富有张力,又不乏奇崛,常有平地惊雷、异峰突起一般的神来之笔,令读者惊喜,受大家喜爱。2012年和2013年,他的散文作品《做新酒来闹社火》、《绸带似的清明》连续获得江苏省第23届、第24届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一、二等奖。他既写短散文,也写长散文,他的长散文作品《过年》超过5万字,汪洋恣肆,一气呵成,读之心旷神怡。他也创作中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有一种破碎》描写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细致入微、意态幽深。他于2014年出版的长篇传记《哀愁如一江春水——一代影星上官云珠》,采访深入,选材精细,主题鲜明,刻画生动。
我是较早得知西歧要来系统、全面摹写高健浩这位人物的消息的人之一,我一则为他喜,一则为他忧。然其中的忧,要远远甚于喜。
当时,他对我说:“我争取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
我听了,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说:创作长篇作品,是需要排除诸多干扰,沉下身子,静下心来的,你能吗?你在单位里是一线的业务人员,是业务骨干,平时至少有一半的时间穿梭在各单位间看账、查账,很少有闲暇,你挤得出时间去采访、搜集素材吗?你挤得出大段的整块时间来闭门写作吗?用零碎的时间来写长篇,主要使用晚上的时间来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来写,脑子里一会儿是工作事项一会儿是创作事项地来写,灵感会疙疙瘩瘩,思路会停停顿顿,文势会磕磕绊绊,懈怠会时时伴生,信心会点点消失,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来,甚至会出现迟迟不能完稿的现象。
我在读这文本的时候注意到,他的现场采访工作基本都是在双休日进行的。
我与西歧的感觉是一样的,都觉得高健浩这个人物的确是“太值得来写,太应该来写了”。他是一位时代英雄,我们的这个时代,也的确迫切需要唱响这样一位英雄的赞歌。他是一盏灯、一团火、一只雄鹰、一座山峰、一片海洋,正如西歧所写:“他就如盗火的、勇于自我牺牲的普罗米修斯;战风车的、无畏对抗恶劣流俗的堂吉诃德;仁慈的、自觉遍尝百草教发稼穑的中华神农氏;质朴的、行乞三十年不改初衷矢志兴学的民间教育家武训;信念坚定的、甘愿一辈子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全民道德楷模雷锋。他是炎炎夏日里的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他是浊浪滔滔中的一条钢筋铁骨的拦洪大坝。他就是那蓝蓝的天空,就是那碧碧的草原,就是那年年丰收的一马平川。”他的身上洋溢着浩荡的正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然而,按照我的写作经验和阅读经验,要写好、写真、写活、写丰满这样一位人物,难度却是非常非常大的,单单解决一个可读性问题便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写当代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上手可能会比较容易,但要写出意态丰美的神采来,要在不失真的前提下写出丰神俊秀的文学味道来,要写出他的人格魅力来,是极难极难的,把握稍有不准,描写稍有走偏,便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会不伦不类,会成为“四不像”。最不堪的会写成“时髦政治话语与主人公琐碎人生经历的堆砌”或者会写成“人物报道、政治宣传、专业技术介绍与半吊子学术论文的混搭”,更何况,他要写的这一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道地的农民。
所以,我为西歧的勇敢尝试而喜悦,更为西歧的创作结果而担忧。
直到读完这部书稿,我才发现,我是犯了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之前的种种担忧纯属多余。他大胆地采用了通篇使用对话的表述方式,他的素材剪裁一丝不苟,他依旧保持了“常有平地惊雷、异峰突起一般的神来之笔”的文字特色,他将地方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巧妙地融入了文本。
现在,我敢在这里断言:这是一部人物光彩与文学光彩交相辉映的优秀作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为这样的好书作序,是一种享乐,是得福,我甘之如饴。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常熟市作家协会主席)
良心的力量
“人这一辈子,最是要认准的是“真、善、美”这三个字。人活着,最低的要求就是要守牢做人的本分,活出人的味道来。”
同一个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摹写同一位活生生的人物,居然不觉一点厌烦,不觉一点疲累,居然越写越长,越写越新鲜,越写越有劲,越写越意犹未尽,这是为什么?
这个人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到底有着什么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他到底创造了何等耀眼的非凡业绩?他的身上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巨大魅力可以让作者如“中了蛊术”?
第一次写他的时候,他的事业尚处在风风雨雨的逆水行舟之中,招不到工人,卖不动产品,日日贴钱,月月亏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举步维艰,摇摇欲倒,除了在他的熟人圈子里或被极少几个理想主义者热情洋溢地鼓励着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或被一批好朋友至真至诚关怀备至循循善诱地劝导着当机立断立马刹车急流勇退另择生机,或被一帮看不得别人好也看不得别人不好爱管闲事无事生非抱臂观望的闲人冷言冷语冷嘲热讽着之外,在外界,其人其事鲜有耳闻。是时,在人们的心底里,几乎没有一个人看好他的事业,包括他的妻子与儿女,包括当地的行政官员,也包括他公司里百分之九十九的员工。
在写作此书的采访过程当中,他的女儿高美真不止一次告诉我:“在当年,在我们姐弟三个的内心里面,对我们老爸的事业,其实全都是十分地不看好的。做粪肥能算是一桩生意么?俗话说,千做万做蚀本生意不做,做粪肥明摆了是要亏本、亏大本的,我们是张开了眼睛吃老鼠药,是跟着傻爸爸干傻事。我们把资助他、支持他只当是尽好我们做子女的一份孝心来看待。说得不好听一点,之所以资助他、支持他,只纯粹是为了不要惹他不高兴,只纯粹是掏腰包给他买个开心,只是自我安慰着当做是出了钱为他装修了一下房子、让他出门旅游了几次。我爸固执得很,只要他认准了要去做的,没有人能够让他改变主意,他是一个甘于一条道走到黑都不肯回头的人,九条黄牛也拉不回。”
高美真之所以常常在不经意当中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当时他们姐弟三个对老爸的顽强坚持十分纠结,他们想反对却没有办法反对,他们想不闻不问却没有办法不闻不问,他们想倾力支持也没有办法倾力支持——如果投入过巨,最后的损失就也会过巨,他们怕他们的老爸到头来会经受不住最后的失败,那两难的阴影曾经如铁幕一般地笼罩着、压迫着他们。
对这,我十分理解。高美真他们毕竟不是真正地为他们的老爸装修了房子,不是真正地请他去远方旅游了几次,骨子里自然是少情少愿的。
古语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数年以后,他出人意料地走向了成功。现在的他,头上已环绕了几十道璀璨的光环,其缔造的“田娘”系列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并已在多地设立了田娘农场分公司和连锁店。
这几十道璀璨的光环,有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给的,有国际组织给的,也有权威民间机构给的,当然更有属于各路“野路子”的“草台班子”给的。主要的有: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绿色责任突出贡献者、全国十佳农民、江苏省劳动模范、南京农业大学特聘研究员、影响未来中国走向百位当代人物、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高度肯定的第一位家庭农场主、苏州市带头致富标兵。其中,“影响未来中国走向百位当代人物”这样一个大得吓人的称号,当然是“野路子”的“草台班子”给封的,但是,我却条件性地认同。“草台班子”给的称号,其性质大多是“假、大、空”的无限拔高,是为了“做生意”。然而,在这些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拔高当中,也有一些见识独到的一家之见、正确之见、科学预言——他们对一些新生事物有着较高的敏感度、认知度。我说我条件性地认同高健浩是“影响未来中国走向百位当代人物”,其意思是,到现在为止,高健浩尚没有形成如此之大的影响力,但,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倘他真能形成那么大的影响力,那么,那真正就是国家之福、民族之福、子孙万代之福了。
高健浩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第一,较好地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第二,较好地解决了食品安全的问题;第三,较好地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问题;第四,较好地解决了农户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2009年12月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称号
这四个方面,如果在全国范围内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那么,“影响未来中国走向”这八个字便无论如何都当得起。
我曾经傻傻地问过高健浩:“这些流光溢彩的荣誉,是如何得来?是否通过了‘积极主动’的争取,是否通过了‘团队’的‘公关’运作?”他笑答:“那是耍小聪明。我从来就不屑于那些耍小聪明的人。我从来就不曾向任何一个有权部门的任何一位做主官员送过一次礼。耍小聪明的人,其实是小人中的一种,是滑头,是投机分子。耍小聪明的人,从来就不可能得到人们的真诚尊敬。投机分子,从来就不可能获得事业上的真正成功。办任何事情,我都喜欢实打实、硬碰硬。虚头假脑的事,害人害己害国家,迟早会拆穿西洋镜,弄臭自己,遗臭万年。”
他的回答,大对我的胃口。我最最看不惯、最最恶心的,便是三分做七分吹,有了一点点的颜色就开起大染房,看见一点点的水花就说有百十来斤重的鱼。这么多年以来,我看到了太多太多打肿了脸来充胖子的人和事,浮夸总是驱逐着踏实,劣币总是驱逐着良币,某些地方主官最喜欢干的事,就是那些似是而非、华而不实的事,他们总是只求“短、平、快”,只求花哨不求实在。
对于这些光环,他是喜欢的、珍视的,这是国家和社会对他毕生为之奋斗事业的肯定和赞许,是光荣的,值得骄傲的。而在骨子里,他却是一个宁静恬淡的人,不爱张扬,宠辱不惊。在私下里,他曾不止一次告诉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从来就没有想到过会得什么荣誉和奖赏。一个早活过了60岁的人,要那么多这样那样的荣誉做什么?我对社会的贡献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大,大家拔高我了,我的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我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我一直觉得我名不副实,受之有愧,真的是名不副实,受之有愧。
我是一个农民,种好我的田是我的本分,多打一些能让人放心食用的粮食是我的本分,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良田是我的本分,没有什么特别高大、特别伟大、特别了不得的地方,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我真心实意地希望,有关方面应该将这些荣誉颁给年轻的人们。如果没有一大群胸怀天下、精神振奋、踏实肯干、肯为下一代着想的年轻人,社会就不可能有什么美好的未来。”
高健浩的种种骄人荣誉,皆来自于他的默默耕耘,来自于他的凭良心做事,来自于他的“一个人活着,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皆是成语“水到渠成”在现实生活里的自然诠释。
难能可贵的是,“发了迹”以后的高健浩并没有被“捧上天”,没有成为“土豪”,没有成为“花瓶”,没有成为被人“迎来送往”奔赴四面八方口沫四溅地作巡回报告的“闻人”。他的心里没有“功成名就”的满足感,只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他依然故我,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我行我素,穿梭盘桓于垄上,挽起裤腿亲自下田,俯下身子察看庄稼长势,拨扒田土判断田块肥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晚于灯下做两三个小时“书本的小学生”,思考盘算如何进一步地“做大做强”,“乘着身体还健康,能多干点就多干点”,依然是一位踏实勤劳、艰苦朴素的农民。
“发了迹”以后的高健浩本色不变、状态不变、雄心不变、饮食起居不变、待人接物的方式不变,能不让人钦服?能不让人仰望?
人一阔脸就变的人,往往信念与秉性也随之而变,往往不能维护和发扬往日的精彩,往往只能走下坡路,甚至从高处迅速跌落。这样的人,没资格做我心目中的现世英雄,也不足以让我为之笔耕。
在高健浩公司的一个可容纳200余人的大会议室里,主墙面正中高悬着一块硕大的匾额,上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八个大字。实干兴邦,一直是高健浩为人处事的座右铭。这个座右铭,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铭记在他的心中,从来就不曾有过一时半刻的忘怀与更改。
有时我想:他只不过是生活在当今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罢了,他只有小学四年级的读书经历,他何以有这样宽广的胸怀,何以有这样执着的信念,何以有这样坚韧的毅力?
他回答我:“我只是继承了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基本美德罢了。”“人这一辈子,最要认准的是‘真、善、美’这三个字。”“我们活着,哪能光想着为自己活着?我们是人,人是这世界上最高级的动物,如果人人都一味地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连子孙后代能否生存都不顾,这世界就会变成连畜牲世界都不如的魔鬼世界、地狱世界。”“人活着,最低的标准就是要守牢做人的本分,活出人的味道来。”“我坚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他的回答朴实无华,朴实无华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是的,他只不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若以一部分人“挣钱越多越英雄”的角度来看,他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位小有成就的新型农场主。然而,他总让我从心底里肃然起敬。“你说,你说,水是污浊的,空气是污浊的,吃的是让人不放心的,有老头老太发病摔倒在马路上没人敢伸出手去搀扶,出了杀人放火的事儿人们都躲得远远的,钱赚得再多又有什么用?难不成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要迁到国外去,外星球去?发展是硬道理没有错,但发展不能以无底线地牺牲环境、牺牲道德为代价。一个牺牲了环境和道德的国家,会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吗?毁坏了环境和道德,五十年一百年也不一定能恢复得过来。最要紧的还是要保牢碧水蓝天,保牢正气正义,保牢百姓的安居乐业。
建设我们的国家,一定得两个文明一起抓。发展经济,一定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准也是硬道理。”
高健浩的话,仿如政界人士在大会主席台上说的话。
高健浩言行一致,我敬服。
他一辈子都在与生我们、养我们、让我们立足、让我们奔跑、让我们欢歌、让我们安眠的土地打交道。他没有任何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也没有创造出多么耀眼的辉煌业绩,他只是默默地,一心一意地,一以贯之地,义无反顾地,想着、干着、努力着,要把已经被毁坏或正在被毁坏,已经被污染或正在被污染的田地复原到干净膏沃稳产高产的净美状态,并千方百计地要将干净膏沃稳产高产的田地留住,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有得吃、吃得饱,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有得依靠——“只要田脚好,种什么好什么;只要有良田,要什么有什么。”“创造不了多少产值利润不丢人,重要的是多打良心粮放心粮,丢人的是‘钞票一家赚,污染大家来’。”
他的想法很简单,做法也并不复杂。
他的心与蓝天碧水一样,透明、简单、纯净、高尚。
他个人或公司所拥有的财富,可能远远及不上他周边的小老板,他的田娘公司,2013年度的利润也不过百把万元而已。在长三角地域,千万富翁一抓一大把,便是亿万身价的,也不在少数。即使要弄一个镇域范围内的富豪排行榜,高健浩也决排不上号。他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去当一个财富英雄。
是的,当今中国的确需要拥有千千万万个财富英雄,当今中国也的确已经涌现了数以千万的财富英雄,但是,当代中国也许更需要道德、精神、意志方面的时代英雄。中华民族积弱已经很久,亟待振兴。中华民族的积弱既积在物质财富方面,更根本的是积在精神财富方面。
他是一个智者,或者说是一个“另类”,在提倡发财致富,以金钱衡量一切的社会氛围中,他独独钟爱粪土、土地,钟爱赚不了几个钱的畜禽肥料业、粮食种植业。他是一位最爱土地最爱粮食的人。因为爱土地爱粮食,他放弃了至少十个做财富英雄的良机。他不是不识时务,不懂机变,也不是缺少人脉,能力不够,他只是不愿意一头扎进钱眼里,不愿意单单与金钱共舞。他不在乎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他当选为“全国十佳农民”,是名至实归。
常熟市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田娘公司前身)创业初期有机肥料制造现场
我问田娘公司的会计:“你们耕种了数万亩的农田,何以才只有这么点儿利润?”会计笑着告诉我:“高老板开田娘公司的目的,主要不在赚钱,而在吸引更多的人来从事绿色农业,他要让跟着他干的农户尝到甜头、感到有奔头,他把一大块的利润让给了农户。他说:‘农户好,就是公司好。’”
原来,利润额很少的原因是让利于农户。原来,高健浩的理念是“农户好就是公司好”。
高健浩道:“我讲求事业上的永无止境,赚钱上的适可而止。”
在我看来,高健浩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