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全传(超值白金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戴笠全传(超值白金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任中原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01
书籍编号:30354966
ISBN:978751132359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98900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军政领袖
版权信息
书名:戴笠全传(超值白金版)
作者:任中原
ISBN:9787511323590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黄埔系,是指黄埔军校毕业生中的掌权者。黄埔军校学生很多,大陆时期共有23期之多。其中军校在大陆的最后一期学生。在这一期学生毕业前夕,解放军已经兵临重庆,11月底国民党政府和各机关迁往成都,军校也前往。在成都解放前夕,军校学生已无法进行毕业典礼,毕业后也没有去处,只好在第2总队总队长李邦藩的指挥下,随胡宗南部撤往西昌。逃跑途中,在大邑附近,被解放军包围,23期生中有不少人被打死和俘虏,李邦藩死于流弹。也有不少23期生幡然醒悟,投入人民怀抱。余部在胡宗南部被消灭后自行解散。
黄埔军校共有23期,有学生数万人,但是在国民党军界中只有前6期最有地位和影响,大陆时期的黄埔系骨干大部为前6期生。尽管前6期处在大革命时期的紧张时刻,学习不系统,军训不正规,学制也不一致,学习时间甚至不如后来各期的短训班,但是前6期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势力。在黄埔学生中表面有蒋介石所说的“黄埔精神”的将领很多,可以说到国民党在大陆的大失败前夕,中央军中的营团长以上军官,大部分为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多少人任过中、高级军事指挥、领导职务,计不胜计,因为档案保存不全,不易说清楚,但出名者不少。准黄埔系、黄埔系,组成了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框架,蒋介石和国民党政权的所有军事任务,主要由这二系完成。
从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到建立南京政府,蒋介石完成夺权过程费时不过3年,这是因为第一次国民革命高潮和北伐,为蒋介石借组织国民革命军之际、发展实力提供了机会。孙中山过早逝世,造成国民党内上层权力重新组合,为蒋介石各个击破、夺取最高权力提供了机会。
蒋介石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于大革命期间,究其原因,一是有发展实力的条件,二是缺少遏制蒋介石蜕变的有效力量,孙中山过早逝世,国民党内乱开始,蒋介石趁乱夺权。
在国共两党领导下,第一次国民大革命进入新的高潮。在南方国民革命影响下,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胡景翼等人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控制的中央政府,并且电请皖系头目段祺瑞:“俯念国难方殷,国民属望,即日就职(国民军大元帅和临时执政)”。10月25日,冯将军等人就联名通电,欢迎孙中山北上出任新政府的领袖。电报说:“先生党国伟人,革命先进,务祈即日北上,指导一切。”27日孙中山回电表示:“诸兄功在国家,同深庆幸。建设大计,亟欲决定,拟即日北上,与诸兄晤商,先此电达,诸谁鉴及。”11月1日,冯玉祥又致电孙中山:“一切建国方略,尚赖指挥,望速命驾北来。”孙中山也于11月4日和7日两次回电,表示“数日之后,即轻装北上,共图良晤”,“与诸兄协力图之”。被冯玉祥将军等推出来主持北洋政府的段祺瑞,也派出代表许世英专程南下广州,迎接孙中山北上。
11月4日,孙中山任命胡汉民留守广州任代元帅,任命谭延闿主持大本营事务和北伐军事。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主张速开国民会议和废除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3日,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及随行人员汪精卫、邵元冲、黄昌谷、陈友仁、朱和中、李烈钧、喻毓西、邓彦华、黄惠龙、马汀、黄雅觉、马超俊和张乃恭等,登上永丰舰,在俄国军舰“波罗斯基号”的护航下前往香港,途中他们最后视察了黄埔军校。
不知是有预感,还是出于尊重,蒋介石和黄埔军校方面以军校最高礼节——阅兵仪式,迎送总理。孙中山在检阅黄埔军校学生时对蒋介石说:“余此次赴京,明知其异常危险,将来能否归来尚未一定。然余之北上,是为革命,是为救国救民而奋斗,又何危险之可言耶?……余所提倡之主义,冀能早日实行,今观黄埔军校学生,能忍苦耐劳,努力奋斗如此,必能继吾之革命事业,必能继续我之生命,实行我之主义。凡人总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若二三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学生诸君,可完成吾未竟之成,则可以死矣。”(《中国国民党百年风云录》第371页)
第二天从香港换乘日本“春阳丸”号邮轮前往上海。孙总理的话不幸言中,此行竟成永别,也是他和蒋介石最后一次会面。
17日到上海,一星期后启程,考虑到军阀割据下的北方交通和安全不能保证,决定放弃陆路,转道日本,乘用日本“上海丸”号轮经日本去天津,28日到达神户,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到日本。12月4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到达天津。由于途中感冒,使得他本来有病的身体更加虚弱,病情迅速恶化,不得不把原定12月22日进京的计划推迟到31日进行。
孙中山扶病进京后,1925年1月17日,发表《复段祺瑞阐述善后会议主张电》,坚决反对段祺瑞已经决定放弃国民会议、包办“善后会议”的主张,并提出了两项补救办法:一是“善后会议”应加入人民团体代表;二是会议虽可涉及军政财政,但最后决定权归之于国民会议。面对段祺瑞决意召开“善后会议”孙中山还和中国领袖李大钊等人联名倡导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
到北京后,孙中山先住在北京饭店,不久把铁狮子胡同顾维钧的住宅作为行馆。1月25日以后,他的病情加剧,体温高低不定,到了25日已不能正常进食。第二天孙中山住进协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发现是肝癌已转移,只是把腹腔缝合。2月18日,在刘院长认为孙中山已无治愈希望后,搬回铁狮子胡同行馆,改用中医保守疗法治疗。
2月24日,孙科、汪精卫、孔祥熙、宋子文经宋庆龄同意,出面敬请孙中山留下遗嘱。3月11日上午,孙中山又一次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接受医生的建议,签署遗嘱。遗嘱分为《总理遗嘱》、《致苏俄遗书》和《家事遗嘱》三份。分别提出“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此目的,须必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希望不久之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余因尽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孙中山签字后,孙科、戴恩赛、邵元冲、吴稚晖、何香凝、戴季陶、邹鲁、宋子文、孔祥熙签字证明。
签完遗嘱后,孙总理不无预感地对护士说:“谢谢你,你的工作快完了!”据何香凝回忆,孙中山在重病中说:“现在军事方面完全要靠介石同志了。”她说:“在总理未死之前,似曾将一切党务、政治、军事中心付托汪(精卫)、蒋(介石)、廖(仲恺)同志,前一月,我曾与孙夫人(宋庆龄)谈过此事。”(何香凝:《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日数日前的感想》)处于弥留之际的孙中山,还在考虑南方正在兴起的革命运动,他希望汪精卫、蒋介石、廖仲恺、胡汉民等人能继承他的遗志,实现他的遗愿。只是孙总理没有想到,接下来的是国民党上层胡、汪、廖、蒋相互间的政治厮杀,而事过不久,胡、汪、蒋三人则公开背叛他的政治主张。
第一章 来自江山的打流少年
江山戴氏
戴笠,原名戴春风,字雨农,浙江西南边界、赣闽交界处的新安江源头的江山县是他的家乡。
据说江山戴家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师戴圣的后代。从戴圣到戴笠之间,戴家历代的显赫人物还有东晋的大学者、雕塑家、画家戴逵;唐朝的右仆射(相当于右丞相)戴至德;元朝的秘书修撰戴安德;清朝的武德左射骑戴启明等。
在汉晋时期,戴氏家族的祖先曾居住在河南商丘、安徽宿县一带,唐宋时代迁徙到安徽休宁县,在灾难重重的元明过渡时期,戴氏家族迁徙到了浙江的龙游县。
戴家落户仙霞岭附近的江山县是戴笠曾祖父戴启明时的事。戴启明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有功被封为武德左射骑后,择吉日良辰荣归故里,成为当地的地主和高利贷。但是,戴家并没有青云直上,过上达官贵人的生活,而是依然住在小山村里。戴启明对此并不满足,他渴望大富大贵,于是向很多风水先生询问发家之法。一天,门上来了一位算命先生对他说:“仙霞岭山麓的硖口镇保安村有王者之气,得此地者必富贵。”
仙霞岭位于闽、浙、赣边境,世称“东南锁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端的枫岭关既是闽浙的分界之处,也是浙西南的交通要道,山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仙霞岭层峦叠嶂,最高峰达1413米。山上怪石嶙峋,山脉曲折蜿蜒,老树古藤不计其数,而且山间有水,相映成趣。
戴启明对风水先生的话深信不疑,厚谢来人。不久,便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子桢奎、顺旺、大猷,从浙江龙游县举家迁居保安村落户。其二子戴顺旺便是戴笠的祖父。戴笠28岁时,在为《仙霞戴氏宗谱》作的序中满怀感激之情写道:“……我公卜此间为发祥地,遂移而就居焉。燕翼贻谋,以似以续,不数传而苗裔渐蕃,建祠开族。商人郊翼而宗汤,周人祖文而宗武,饮水思源,我启明公实保安发族之始祖也……”
迁居保安后,戴启明广置田产,很快就成为江山县的大地主。戴顺旺和父亲一样,也因效忠清朝政府得到晋升五级的荣誉。他利用自己的官职,一面放高利贷,一面广置良田。他在保安置办了二百余亩良田,开办了一系列产业,并获得了种茶、收木材和在附近采矿的权利。尽管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戴家在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的人家。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家产传到戴笠父亲戴士富时,就只剩下数十亩山地。戴家变成了一个十足的破落户。戴士富受社会的影响,从小尚武,年轻时考中了武秀才,曾在衙门任职。后来,舞枪弄刀已不受清廷重视,戴士富空有一身武艺,却无用武之地。他辞职回乡,自甘堕落,嫖娼赌博,靠经营几十亩山地的佃租收入为生,家产全被变卖了。
戴士富本有一个妻子,但是她生下一个女儿后,不久就病逝了。戴士富因为名声不好,已经年届三十,却没有人愿意为他张罗婚事。只得了一个孙女的戴顺旺开始着急了。在戴顺旺的百般央求下,他的好友,保安乡太学生蓝兴旺终于答应把女儿蓝月喜嫁给戴士富。
蓝月喜生于1875年,受家学熏陶,熟读《三字经》、《女儿经》、《朱子家训》、《名贤集》等书。蓝月喜生性温和慈祥,手脚勤快,且勤俭能干,颇有治家的本领,是远近闻名的好姑娘。这样一个女姑娘嫁给好吃懒做的戴士富,乡亲们都很婉惜。但是,蓝兴旺觉得戴士富虽然懒,也是一表人才,读过书也习过武,不会辱没了女儿,此外戴家还有几十亩田地和一片竹林,女儿嫁过去也不会受穷。
蓝月喜是一个传统的女子,虽然听村里传言戴士富是个游手好闲的无赖,但是还是遵照父母之命嫁给了他。戴士富为能娶到这样一个姑娘喜出望外。当时,戴家雇着三四个长工,养着几匹骡马。在蓝月喜的精心持家之下,戴家倒也算得上衣食无忧的小康之家。戴士富的第一个儿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呱呱坠地了。
戴士富笃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祖训。听到儿子的哭声,他激动得双眼溢满了泪水。他翻开《仙霞戴氏宗谱》,在自己的名下写上:“长子,名春风,字子佩,号芳洲,生于清光绪丁酉四月二十七日酉时(1897年5月28日下午6时)。”这个孩子就是戴笠。
戴士富死的时候,戴笠才6岁。戴士富死后,戴家剩下孤儿寡母,日子过得更加窘迫。戴士富的放荡和残缺的家庭使戴笠养成了顽劣的性格。幸好戴笠有个好母亲,他才没有走上堕落之路。蓝氏孤寡一人,不但支撑起了门面,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孩子都拉扯长大,还让戴笠兄弟上了学。戴母希望两个儿子接受教育后,能有所成就。为了戴氏子弟有朝一日能够光宗耀祖,蓝月喜做好了舍弃一切的准备。
生活在边远山村的人们还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整个中国大地却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局动荡中。在清王朝的统治下,政治腐败,国库亏空,鸦片流入,军队毫无战斗力。西方列强都想在这片富庶的土地上分一杯羹。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清政府签下了一份又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整个中国正在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这一切对保安乡的村民来说,似乎非常遥远。时局的动荡并没有太多地影响他们的生活。闭塞的环境使他们能够享受暂时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然而,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每个人的命运都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保安乡的少年才子
不得不承认,戴笠是个聪明过人的孩子,无论是在母亲的指导下读书认字,还是为自己的淘气玩乐寻找借口,他敏捷的思维和善辩的口才有时连大人都难以应对。
一次,他领着小伙伴去自家二伯地里偷蚕豆,二伯找上门来问罪,他振振有词地辩解说,自己是从自家“拿”蚕豆,而不是“偷”。“爹死的时候,二伯还把我们家的红木桌子搬走了,那都不能叫偷,我拿了二伯一把蚕豆,怎么就是偷了呢?”戴笠这一番绵里藏针的话一下戳到了二伯的痛处,二伯仓皇离去。戴蓝氏看着得意洋洋吃蚕豆的戴笠,心里十分忧虑:这孩子的聪明伶俐若是用对地方,一定是个不凡的人物,若是调教不好,也很可能成为一个鱼肉乡里的混世魔王。她也曾苦口婆心或是严加管教。尽管挨了很多次打,戴笠骨子里的油滑、狡诈似乎没有丝毫减少,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膨胀起来。
为了让孩子接受正统的教育,做一个讲道理的人,也为了有朝一日能光复祖业,戴蓝氏把戴笠送进了私塾,师从毛逢乙先生。对戴笠来说,私塾的课业十分轻松,他靠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囫囵吞枣地背了一堆启蒙教材就得到毛先生的百般赞赏和疼爱。刻意标榜自己优秀和个性的行为也招惹了一些同学的妒恨,小春风知道自己需要一个靠山,而眼下先生对他的偏爱就成了最好的屏障。很快,欺负他的学生受到先生责罚,他则成了带领同学们在仙霞岭的悬崖险穴中爬进爬出、玩打仗游戏的“野司令”。
在同龄人中的成功让年少气盛的戴笠愈发胆大,凡是听到或遇到不合理的事情,他都会站出来打抱不平。
乡塾的四年里,戴笠读完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0岁开始练习习作,年仅13岁便练就了流畅的文笔,成为保安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少年才子。他如同一颗野草,在风雨中顽强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起来,也逐渐变得狡猾老成,工于心计。
1910年,14岁的戴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江山县文溪高小。文溪高小是一所新制寄宿学校,教学方式和生活环境与科举制度下的学堂有很大不同。脱离了母亲管束的戴笠第一次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给自己取了个正式的学名——征兰。四年间,他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极强的活动能力被学校连续四年指定担任班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武装起义,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这场反对帝制、反对封建的革命浪潮对于逞强好胜的戴笠来说无疑是施展抱负的绝佳机会。他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和喜好打抱不平的英雄主义情结也使得他在很多地方崭露头角,成了知名人物。他在学校内组织了“青年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也靠出色的才能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这段经历对他日后创建特务组织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在此期间,戴笠还结识了周念行、毛善馀(即毛人凤)、王蒲臣、姜绍谟等同学,这几个人在日后都成了他的重要助手。
清王朝被推翻后,戴笠不但自己率先剪去了长辫子,还当着学生家长的面,把一位周姓同学的辫子也给剪掉了。此举在校园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校方、教员、家长纷纷痛斥戴笠胆大妄为,目空一切,有辱校风;可是,戴笠却赢得了同学们的称赞和仰慕。在他的带动下,激进大胆的同学纷纷剪去自己的长辫子。整个学校乱成了一锅粥,学校见学生们热情澎湃,怕局面失控,决定处分戴笠,整顿校风校纪,却遭到学生们的强烈反对,大家联名上书为戴笠说话,有的人还直接到校长室请命,或以罢课要挟。迫于压力,学校放弃了对戴笠的处分。一个四处惹事的“祸根”就这样名声大噪,摇身一变成了学生领袖。
一边是老师的爱护,一边是追随者的崇拜,戴笠如虎生双翼,愈发嚣张。在一次国文课上,戴笠因为国文老师宣扬孟子的君臣思想而不满,竟然在课堂上公然指责老师是“保皇派”,宣传的都是落后的思想。他跳到讲台上号召同学们联名要求学校开除保皇派老师。当时正值动荡敏感时期,学校为了不招惹麻烦,真的把那位国文老师开除了。
从此戴笠便真是春风得了意,他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通向权势的最佳路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有所发展,他不断拉拢学生。同学见他言行豪爽,慷慨大方,又极守信用,俨然一副“英雄豪杰”的模样,也都十分喜欢和他在一起。当然,在老师眼中,他也注定成了一个“油头粉面”的市井之徒。
1913年冬,戴笠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了。母亲戴蓝氏见儿子学业有成,便张罗着给儿子娶亲,一来可以早日传宗接代,二来也给家里添个帮手。1914年,戴笠便在母亲安排下迎娶了江山县风林镇地主毛应升之女毛秀丛。毛家经济富裕,毛秀丛也算是端庄大方,这让向往权势和美色的戴笠暂时得到了满足,二人感情融洽,次年生子,取名戴善武。
1914年,考取了省一中的戴笠再次离家前往杭州求学。杭州城风景秀丽,经济发达,是民族资本发展的集中地之一,灯红酒绿的景象更是江山县不曾有过的妖娆。眼前的一切让戴笠大开眼界,欲罢不能,他暗暗发誓要在此混出个模样来。
可是没过多久,戴笠就发现,这里并不像老家和高小那样容易出人头地。
省立一中是全省最好的中学,云集了凭借自己学识考进来的佼佼者。他们和戴笠一样优秀,甚至比他更有思想、有学识、标新立异,戴笠之前的那些套路在旁人眼里根本算不得什么,更别说让人崇拜了。至于那些学习不如他的,大多是富家子弟,他们每天流连于吃大餐、喝咖啡、泡舞厅等娱乐活动,反而让戴笠深感羡慕和嫉妒。看着自己一身土布做的衣服和寒酸的生活费,戴笠第一次尝到了挫折的滋味。他对眼下的境遇感到愤怒,为什么自己不能拥有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强烈的占有欲让他不再致力于用功读书,而是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凌驾于众人之上。
还没等戴笠找到出路,一场惊变突然袭来。
一日午后,同学们或三两成群地促膝交谈,或在宿舍里小憩,戴笠却一个人偷偷溜出了学校,来到一家照相馆隔壁的旧货店。几天前他与好友闲逛到此,看上了一件棉衣,但是囊中羞涩,无力购买。眼看冬天将至,身上的衣服难以御寒,苦思冥想了数日,他决定铤而走险,顺手牵羊。午后的旧货店生意清淡,伙计们也都有些疲乏。戴笠趁人不备,抓起自己看中的衣服,对着伙计的背影匆忙地说了一句“借件衣服照相用”,便拔脚从边门钻进隔壁的照相馆,转身又从照相馆的另一侧跑了出去。伙计虽然大意,但还是在匆忙中记住了戴笠长脸、浓眉、大嘴的容貌特征,以及胸前“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的校徽。学校根据描述很快查出是戴笠所为,再加上同学对他平日所为的告发,学校认为此学生已经无药可救,就对他做出了开除的决定。
一走出省一中的大门,戴笠就后悔了,学业倒是其次,眼下连个栖身之地都没有了,这不是自己把自己推入绝境了吗?戴笠也深觉无颜回家面对母亲,就在杭州街头闲逛,琢磨着如何摆脱眼下困境。情急之中,戴笠想起了妻弟的岳父在杭州有家豆腐店,于是前往投靠。豆腐店徐老板念在同乡和亲戚的份儿上收留了他。
有了容身之所,没有了后顾之忧,戴笠快活得像匹脱缰的野马,整日在杭州市四处游逛,和一群地痞流氓混在一起,做些鸡鸣狗盗之事。转眼年关将至,徐老板的侄儿徐缙璜要回江山县,戴笠决定与他结伴回家看看。可是他两手空空,觉得很不光彩,于是便在途中动起了邪念。他趁客船在富阳码头小憩之际偷偷上岸,搭了另一条船折回杭州的徐记豆腐店,谎称徐缙璜遭遇小偷,钱财被偷了个精光。
“阿璜现在在桐庐客店,没有钱哪儿都去不了,所以就托我赶回来找您了。”
徐老板哪里听得出他是在撒谎,惊慌中赶忙拿了一百元钱托戴笠捎给徐缙璜。戴笠拿了钱不慌不忙地到最好的酒楼饱餐一顿,又给自己置办了一身像模像样的行头,买了些年货,才重新上船前往老家江山。
见到儿子归来,戴蓝氏自是喜出望外。戴笠不敢告诉母亲实情,只说自己已经不念书了,改行做街头小生意赚钱,戴蓝氏听罢也无可奈何。妻子毛氏见丈夫虽无功名,但从此能安守乡间,与自己举案齐眉,也是自有一番情趣。就这样,戴笠在家里看山林,读史书,过了一段侍奉长辈,教养儿子的平静日子。
戴笠从军
乡村生活虽然轻松惬意,但未免有些单调平庸。深负野心的戴笠向往着富贵温柔乡的日子,眼下的一亩三分地哪里能满足他?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一些人意味深长的眼神,那友善的背后仿佛总带着一丝嘲笑。
戴笠自然是不服气的,他需要赞美,需要崇拜,需要站在高台上接受众人的膜拜,在家乡没有多少文化的群体中,他一方面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另一方面也重新找回了唯我独尊的感觉。恢复了自信的他用“金麟”来比喻自己:我戴笠岂能与这些池中之物混在一起,等我龙起腾云的那一天,看他们还敢这么瞧不起我!
可是,在这如坐井观天般的农村,何年何月才能出人头地呢?
一天,戴笠闲来无事,与伙伴前往二十五里外的硖镇游玩,碰巧遇见一个名叫姜绍谟的校友。姜绍谟与戴笠同岁,但是晚入学3年,因此二人以学长学弟相称。姜绍谟见戴笠在乡下闲着无事,便建议他报考衢州联合师范继续学业。戴笠从姜绍谟口中得知他正准备报考北大预科班,而自己的同学周念行则在筹划着到日本留学。眼看着昔日同窗个个春风得意,前程似锦,唯有自己穷困潦倒,既无资本又无权势,想来也只有靠求学混迹了。
回到家,戴笠向母亲表明心意,戴蓝氏对儿子的雄心当然是十分支持,赶忙筹措了一些钱,送他赶考。
戴笠果然不同凡响,一举考了个第二名。当晚,他拉几个同学到自己下榻的旅店畅饮一番。同学告辞后他还觉得意犹未尽,便拉着同房的几位旅客继续豪饮。数杯酒下肚,几人话便多了起来。其中一位当兵打扮的人说:“兄弟,看你这身板儿是块当兵的好料,去考什么师范学校啊,当个孩子王能有啥出息?”
“这我还没考虑过。”戴笠边喝酒边说。
“我跟你说,这年月,干啥都不保准儿,就当兵吃穿不愁,有机会的还能往上靠靠。你看我们师长,几个月前还是个旅长,去江苏打了一个张勋,回来就升师长了。其实那张勋的辫子军是自己散的,这么好的机会就给他赶上了,没费吹灰之力,你看看快不快!”
同房间的另外两人听得直点头:“可不是?那段祺瑞段总理、吴佩孚吴大帅……”
“还有曹锟曹大帅呢!都是小兵起来的!”
“这些先不比,咱就拿老段手下的淞沪护军使卢永祥来说吧,当年也就是个行伍出身嘛,目不识丁,不也混出来了?还有四大金刚之一的靳云鹏……”
当晚,酒足饭饱的几个人纷纷进入梦乡,唯有戴笠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当兵的一番话触动了他深埋在骨子里的欲望。上学固然是条出路,但是毕业也不过是个穷教师,离他人上人的梦想差得可不是一步两步,如果从军的话,以他的文化水平,在部队里不能说拔得头筹也算是凤毛麟角了,再凭借自己的机灵劲儿,飞黄腾达也不是件难事。
思来想去,戴笠决定放弃读书的计划。那个当兵的告诉他,浙一师正在杭州招收学生兵。戴笠觉得学兵营一定与普通兵营不同,提升的机会也可能更多,便立即奔赴杭州,以省立一中学生的身份报名参军。学兵营营长李享见他浓眉大眼,透着一股英气,又是个识文断字的学生,便问他参军的理由。
“报告首长,吾志在希圣,希贤,希豪杰,然天下纷争,世无宁日,希圣、希贤而不可得,唯有追随长官,平定天下,创功立业,才是男儿追求。”
“好小子,有志气!”李享拍着戴笠的肩膀,点头称赞。在他眼里,戴笠语出不凡,志向高远,定是个奇才,当即便录取了他。母亲戴蓝氏得知儿子弃文从武,不免摇头叹息,却也无可奈何。就这样,戴笠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了学兵营。
比起学校,学兵营就像个“大杂院”,里面聚集的都是些乌合之众,散漫无序,乌烟瘴气。不过这对于本来就盘算着飞黄腾达的戴笠来说,倒也是个不错的去处。以他的学识和才干,想在这里做出一番业绩简直易如反掌。戴笠的急功近利让他作出了错误的选择,他跟军中的混混拉上了关系,继而又结交了一批地头蛇和地痞流氓。这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仕途,虽然他颇得营长赏识,但是几次任命都没有批准。久而久之,戴笠泄了气,渐渐地也就淡了进取之心。
与此同时,浙江省内各实权派正在进行一场明争暗斗,以夏超、周凤岐为首的备武派,以吕公望为首的北洋派以及所谓的陆师派无不摩拳擦掌,都想争夺浙江的军政大权。面对段祺瑞委派杨善德任省督军的决定,各派自然不服,于是备武派的周凤岐等率领浙三师在宁波造反,杨善德便命令浙一师前往平叛。
打仗可不比平日训练,长途行军后的蓬头垢面和疲惫不堪让戴笠简直难以忍受。他暗自后悔当初不该放弃教师那样干净体面的职业。好不容易到了宁波,早已准备好的浙三师显然士气高昂。这一仗打得十分艰难。戴笠缩在战壕里,怀抱着“汉阳造”,心里又开始打鼓:自己虽然早就向往冲锋陷阵、戎马生涯的洗礼,却从来没认真训练过,连枪都用不熟练,手里的汉阳造并不是上乘武器,指望靠它建功立业怕是难了;那些坐在后方指挥战局的将领都久经沙场,因此有资历,自己一个小兵这辈子估计也只能当前锋,当炮灰了。不,不能白白献身,我才21岁,什么都没得到就死了,多冤啊。他心中暗想,眼下还是保命要紧。想到这里,他仿佛忽然清醒过来,看着自己的战友打红了眼,也不再跟着向前冲了,而是装出一副受伤的模样,倚在战壕边大口喘气。
很快,浙三师便反守为攻,浙一师大败,溃不成军。戴笠想混在一群抱头鼠窜的士兵中伺机逃跑,没想到慌不择路,被抓进了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