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历史名人 >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白先勇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01

书籍编号:30357729

ISBN:978754951438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16133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历史名人

全书内容: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序言 父亲与民国


父亲白崇禧将军,出生于公元一八九三年桂林六塘山尾村,一个回民家庭。祖父志书公早逝,家道中落,父亲幼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奋发勤学,努力向上,很小年纪便展露了他过人的毅力与机智。一九〇七年,父亲考入桂林陆军小学,这是他一生事业奠基的起点。父亲生长在一个革命思潮高涨的狂飙时代,大清帝国全面崩溃的前夕,桂林陆军小学正是革命志士集结的中心。一九〇五年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次年便派黄兴至桂林发展革命组织,陆小总办蔡锷等人鼓吹“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父亲深受影响,与同学们纷纷剪去长辫,表示支持。


公元一九一一辛亥年,十月十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的成员发出了第一枪,武昌起义,展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那一枪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帝制历史,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诞生了。武昌起义那一枪也改变了父亲一生的命运。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广西人士反应热烈,组军北上支援。父亲参加了陆军小学同学组织的广西学生军敢死队,共一百二十人,随军北伐。家中祖母知道父亲参加敢死队的消息,便命父亲两位哥哥到桂林城北门去守候,预备拦截父亲,强制回家。谁知父亲暗暗将武器装备托付同学,自己却轻装从西门溜了出去,翻山越岭与大队会合。那年父亲十八岁。踏出桂林西门那一步,他便走出了广西,投身入滚滚洪流的中华民国历史长河中。


学生军敢死队水陆兼程,经湖南北上,父亲肩上荷七九式步枪一枝,腰间绑着一百五十发子弹的弹带,背着羊毡、水壶、饭盒、杂囊,身负重载,长途行军,抵达汉阳时,父亲与许多敢死队同学脚跟早已被草鞋磨破,身上都生了虱子,痒不可当。时清军据守汉口、汉阳,与武昌方面的革命军隔江对峙,广西北伐军和学生敢死队奉命,在汉阳蔡甸到梅花山一带,配合南军作战,威胁敌方侧后。一夜,父亲被派担任步哨,时适大雪纷飞,顷刻间父亲变成了一个雪人。那是父亲第一次上前线,而且参加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行动,内心热情沸腾,刺骨寒风竟浑然不觉。那是父亲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亲身参加武昌起义,对父亲具有重大意义。他见证了中华民国的诞生,由此,对民国始终持有一份牢不可破的“革命感情”。


辛亥革命成功后,父亲考入保定军校三期,接受完整的军事教育。父亲在保定前后期的同学,日后在国民革命军中皆任要职。保定毕业,父亲与二十多位同学自愿分发到新疆屯边,效法张骞、班超,立功异域。他曾经下工夫研究左宗棠治疆的功绩,中国边防一直是他战略思想的要点之一。治疆的抱负,后因俄国革命交通阻断,未能实现。


一九一七年,父亲返回广西,结识李宗仁、黄绍竑,共同从事统一广西的大业,时称“广西三杰”。


一九二六年,北伐军兴,蒋介石总司令力邀父亲出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长,这是父亲军事事业第一个要职。当时北洋军阀各据一方,中国四分五裂,其中以孙传芳、吴佩孚势力最大。中国人民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革命新思潮高涨,对国民革命军有高度期望,革命军遂能以少击众,从广州一路摧枯拉朽打到山海关。那是国民革命军士气最旺盛的时刻。北伐是民国史上头一等大事。


北伐时期,父亲立下大功,重要战役,几乎无役不与,充分展示他战略指挥的军事才能,尤其是一九二七年龙潭战役,关系北伐成败。时因宁汉分裂,蒋介石下野,国民革命军内部动荡不稳,孙传芳大军反扑,威胁南京,形势险峻。父亲临危受命,指挥蒋介石嫡系第一军,与孙传芳部决战于南京城郊龙潭,经过六昼夜激战,不眠不休,终于将孙军彻底击溃。行政院长谭延闿在南京设宴招待龙潭战役有功将领,特书一联赠予父亲:


指挥能事回天地;


学语小儿知姓名。


北伐后期,父亲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四集团军,挥戈北上。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一日,父亲领军长驱直入北京,受到北京各界盛大欢迎,成为历史上由华南领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天津《大公报》主笔、名记者张季鸾在六月十四日发表社评:广西军队之打到北京,乃中国历史上破天荒之事。当年太平天国的两广军队只进到天津,父亲时年三十五岁,雄姿英发,登上他戎马生涯的第一座高峰。


父亲继续率部至滦河,收拾张宗昌、褚玉璞残部,东北张学良易帜,最后完成北伐。


北伐期间,广西军屡建奇功,桂系势力高涨,功高震主,蒋介石决意“削藩”。一九二九年,发生蒋桂战争,掀起中原大战序幕,中国再度分裂。北伐成功,原为国民党统一南北、建设中国最佳良机。北伐甫毕,南京开编遣会议,计划裁军,父亲由北平拍数千言长电致国民党中央,请缨率领第四集团军至新疆实边,可惜未受采纳。中央派军攻打广西,父亲等人一度流亡安南。后再潜返广西,展开两广连盟,与中央对峙。期间父亲致力建设广西,不到七年,广西由一个贫穷落后的省份一跃而成为全国“三民主义模范省”。一九二三年,父亲曾在广州晋见孙中山先生,受到极大鼓励。父亲对孙中山创作的《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实业计划》中的建国理想及方针,心向往之。建设广西,如土地改革、“三自”、“三寓”地方自治等计划,可以说都在实践“三民主义”的精神。胡适等人参观广西,大加赞扬。建设广西,展现了父亲的政治抱负及行政才能。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地方将领中,父亲第一个飞南京响应蒋介石抗日号召。日本各大报以头条新闻报道:“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不可避免!”广西与中央对峙因一致对外而暂时化解。


父亲出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长。对日抗战,父亲的贡献不小:


一九三八年,军事委员会在行都武汉开“最高军事会议”,父亲提出对日抗战大战略:“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消耗敌人实力作持久战。日军军备远优于中国军队,与日军正面作战,难以制胜。八一三上海保卫战,中国军队伤亡超过十五万精兵,牺牲惨重。父亲认为,应该同时发动敌后游击战术,困扰敌人,不必重视一城一镇的得失,使敌人局限于点线的占领,将敌军拖往内地,拉长其补给线,使其陷滞于中国广大空间,从而由军事战发展为政治战、经济战,向敌发动长期总体战,以求得最后胜利。父亲自承抗日战略思想,是受到俄法战争即俄国人拖垮拿破仑军队策略的启发。父亲的提议得到蒋介石委员长的采纳,并订为抗日战争最高指导原则,对抗战的战略方向,有指标性的作用。父亲有“小诸葛”之称,被誉为中国近代杰出军事战略家,他的抗日战略,显露出他高瞻远瞩的智慧。


抗日期间,父亲奔驰沙场,指挥过诸多著名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昆仑关之役”、“长沙第一、二、三次会战”等。其中,尤其以一九三八年“台儿庄大捷”至为关键。


时首都南京陷落,日军屠城,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全国悲观气氛弥漫。台儿庄一役给予日军迎头痛击,被国际媒体称为日军近代史上最惨重的一次败仗。全国人民士气大振,遂奠下八年长期抗战之根基。父亲与李宗仁等将领,登时被全国民众尊为“抗日英雄”。


民国命运,自始多乖,内忧外患,从未停息。抗战刚胜利,国共内战又起,而且不到四年间,国民党竟失去了大陆政权。国民党在大陆上的失败固然原因多重,然父亲在他的回忆录中却认定军事失利是导致国民政府全面崩溃的主因。抗战后,父亲出任首届“国防部长”,其后又调任“华中剿总司令”,虽然身居要职,但职权受限,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战略长才。国共战争,国民党军队在战略战术上犯下一连串严重错误,终至一败涂地。


首先,父亲极力反对战后贸然裁军,内战正在进行,处置不当,动摇军心。本来国民党军队有五百万人,共产党军队只有一百多万。裁军后,大批官兵尤其游杂部队,这些八年抗战曾为国家卖命的士卒,流离失所,众多倒向共产党军队,共产党军队军力因此大增。裁军计划由参谋总长陈诚主导,父亲的反对意见,未获高层支持。


一九四六年五、六月,第一次东北四平街会战,那是国共抗战后首度对阵,双方精英尽出,蒋介石派父亲往东北督战。旋即国民党军队攻进长春,林彪军队大败,往北急速撤退,孙立人率新一军追过松花江,哈尔滨遥遥在望。在此关键时刻,父亲向蒋介石极谏,自愿留在东北继续指挥,彻底打击林彪部队。蒋介石由于受到马歇尔调停内战的压力,以及对共产党军队情况的误判,没有采信父亲的建议,竟片面下停战令。林彪部队因此败部复活,整军反攻,最后横扫整个东北。事后多年,国民党检讨内战失败原因,蒋介石本人以及国民党军队将领咸认为那次片面停战,不仅影响东北战争,而且关系全盘内战。


一九四八年底一九四九年初之徐蚌会战,乃国共最后决胜负的一仗。原本蒋介石属意父亲指挥此次战役,父亲时任“华中剿总司令”,北伐、抗战父亲在淮北平原这一带多次交战,熟悉战略地形,他向蒋提出战略方针:“守江必先守淮”,应将军队集结于蚌埠,五省联防,由“华中剿总”统一指挥。未料临时蒋介石却将指挥权一分为二,华东归刘峙指挥,而指挥中心却设在徐州。徐州四战之地,易攻难守。父亲曾如此警告:“指挥权不统一,战事必败。”徐蚌会战开战前夕,国民党、共产党两军各六十万,严阵对峙,国民政府高层深感势态严峻,刘峙不足担当指挥大任,国防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顾祝同联名向蒋介石建议,由父亲替代刘峙统一指挥。父亲飞抵南京开军事会议,发觉国民党军队战略部署全盘错误,大军分布津浦、陇海铁路两侧,形成“死十字”阵形。父亲判断大战略错误,败局难以挽回,况且开战在即,已无时间重新布置六十万大军,断然做了一项恐怕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拒绝指挥徐蚌会战。后徐蚌会战国民党军队果然大败,蒋介石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蒋、白之间,嫌隙又生。


内战末期,林彪百万大军南下,父亲率领二十万部队盘桓周旋,激战数月,但当时大局已濒土崩瓦解,士气几近崩溃。父亲军队一路奋勇抵挡,由武汉入湖南,退至广西,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但孤军终难回天,父亲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三日离开大陆,由南宁飞海口。


父亲十八岁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见证了民国的诞生。北伐军兴,父亲率部由广州打到山海关,最后完成北伐统一中国。抗日战争,父亲运筹帷幄,决战疆场,抵抗异族入侵,立下汗马功劳。内战时期,父亲率部战至一兵一卒,是战到最后的一支军队。为了民国,父亲奉献了他的一生。

第一部 北伐


[ 一九二六年~一九二八年 ]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国民革命军将领


北伐秉承孙中山先生遗志,国民革命军北上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这是民国史上头一等大事。


父亲在北伐中指挥若定,立下大功,与他天赋睿颖、少年立志有关。一九一六年,孙中山先生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义师驱逐“袁皇帝”(袁世凯)。曾以少年敢死队参与武昌起义的父亲,之后进入当时刚在广西创办的广西陆军模范营,这个模范营后来成为孕育广西革命武力的摇篮。


父亲在模范营中崭露头角,第二年即升为连长,三年后升为团副,带兵军纪好、训练好,颇有声誉。当时,他也不过是二十多岁的青年,晋见省长马君武时,条陈施政意见,让马氏对这位出身保定军校、已成为广西建军新干部的年轻军官印象深刻。


一九二三年三月,父亲因作战足伤,赴广东治疗,孙中山当时正在广州,父亲乃以全权代表身份晋见孙大元帅,表达广西请求加入革命行列、广西统一对革命的重要性。孙中山也深以为父亲的建议为上策,立即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第一军总指挥,父亲为参谋长,诚挚地对父亲说:“我无枪、无粮、无饷,只有三民主义。”父亲说:“广西统一不需大元帅的物质支持,所需者只是革命信仰而已。”


一九二六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父亲受命代行革命军总参谋长职务。北伐初期,父亲挥军底定湘鄂、进攻江西,击溃吴佩孚、孙传芳军。麾下第七军广西部队奋勇克敌,因有“钢军”之称。一九二七年,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任命父亲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一举平定浙江,进军上海。此时因宁汉分裂,蒋介石下野,孙传芳部乘国民党内部分裂,回头反扑,占领南京龙潭。父亲恰自上海回南京,路上发现孙军踪迹,紧急成立指挥所,指挥第一、第七军与孙军激战六昼夜,遂将孙军击溃,毙敌二万余人,俘虏三万余人,孙传芳主力几全部覆灭。龙潭之役是北伐至为关键、扭转乾坤之一战。


一九二八年,父亲收编湖南唐生智部后,以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奉命代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策划肃清关内残余军阀张宗昌、褚玉璞部,第一、二、三、四集团军都派有部队参加,父亲领军挥戈北上,九月直达北京、天津,东北张学良易帜,北伐底定。父亲成为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国民革命军将领。在北伐诸战役中,父亲充分发挥了他战略家及指挥官的军事才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一九二六年七月,广州东校场,北伐誓师大会,国民革命军蒋介石总司令及各军将领授印、授旗和阅兵式。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广东工农商学各界人士参加大会,异常热烈。


  


北伐纪录照片来源


张进德自北伐成为随军摄影记者起,数十年跟随父亲拍摄纪录。这一组照片皆为一九二八年父亲率第四集团军进唐山等地,即北伐末期时拍摄,亦是父亲仅存之北伐时期影像,弥足珍贵。


张进德将照片送给父亲时,有如下记注:


中华民国十七年五月,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北伐胜利抵津,前敌总指挥白上将健公会晤英国提督时,进德适在津从事新闻工作,曾将所摄新闻照片呈阅,蒙加谬许,并召随军摄影。计摄北伐纪实照片数千帧,精选四百张编制《北伐完成记》,以存史实。连年战乱,原册失存,但于携出之旧存照片中觅得当时洗印留存者三十九帧,虽属片段,且历时甚久,纸色泛旧,但国民革命北伐胜利灿烂之光辉,仍照耀于纸上。谨编成册,呈献健公,藉使丰功伟绩永存,胜利之光长耀。旧属张进德谨识。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张进德将照片送给父亲时的记注。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父亲(右一骑白马者)等人在唐山检阅第四集团军第三十七军。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父亲试骑名驹“回头望月”。此时正在拍摄纪录电影,汽车上坐着王元龙、余省三等人。王元龙后来成为著名电影演员,一九五〇年代初从香港到台湾曾拜访父亲。父亲擅长骑术,并以此自豪,生平拥有名驹数匹,“回头望月”则是他的最爱。(父亲亲笔记注——“回头望月”,全身毛色为金黄色,为关外走马中跑第一者,据称日行八百华里,为奉军吴俊陞将军所有,嗣赠与张宗昌将军。津东之役,直鲁军全部覆灭,该马遂为白总指挥所有,马背右后方近马尾处,有一饭碗大之圆形白毛,近似月亮,故名“回头望月”。白将军最好驰马,尤钟爱此名马。)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上图:第四集团军将领合影。右起:第十二军叶琪军长、第十二军李品仙指挥、第三十六军廖磊军长、陈耿副官长。叶琪、廖磊、李品仙与父亲乃保定军校同学,叶、廖两人为父亲麾下爱将,桂系军中得力骨干,北伐、抗战立下大功。一九三五年,叶琪在南宁意外坠马而亡,父亲哀痛逾恒。


下图:第十二路军李品仙指挥(右五)、王泽民参谋长等人前线观察留影。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上图:一九二八年九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最后阶段,第四集团军进驻唐山。北伐后期,国民革命军分为四个集团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为李宗仁。李因要务,羁留南京,父亲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领军北上,收复平津。完成北伐,第四集团军建立不少功劳。


下图:满布电网的古冶阵地。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上图:父亲偕同第十二军李品仙指挥、第十二军叶琪军长与第三十六军廖磊军长等人,视察前线,抵达唐山古冶车站。


下图:父亲(右九)与第十二军李品仙指挥(右八)、第十二军叶琪军长(右十一)及第三十六军廖磊军长(右十)等人,在古冶车站留影纪念。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第四集团军在前线行军中途休憩。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上图:王泽民参谋长检查前线准备。


下图:士兵整修操场留影。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父亲(前立者)向第三十六军、第三十七军训话。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上图:父亲(中立者)与李品仙指挥等在司令台上。


下图:李品仙指挥(右一)向第三十六军、第三十七军官兵训话,左一为廖磊军长,父亲居中。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上图:官兵列队听白总指挥训示。


下图:第三十六军官兵列队听训示。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驻北平使馆派武官至唐山观战,日本武官铃木(右五)、法国武官狄百义(右三),与父亲(右四)、李品仙(右二)、叶琪(右一)等合影。国民革命军初进北平,各使馆尚存疑虑,经父亲安抚保证,始改变态度。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父亲(前戴白手套者)携李品仙、廖磊、叶琪等人,从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赴一线视察。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一九二八年九月,北伐最后阶段,父亲(中立者)领军征东,在唐山召开军民大会。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父亲(前左五)偕同王泽民参谋长(前左四最低头者)等人,在前线展阅地图。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上图:父亲(前立者)乘铁甲车由唐山总部出兵攻打滦州,这是北伐最后一战。


下图:父亲骑马视察滦州前线。北伐即将结束,此是最后一战,国民革命军士气如虹。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父亲(深色战靴者)立于铁甲车顶,瞭望前线阵地。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上图:父亲(戎装中立者)视察前线,与第三集团军右翼军徐永昌总指挥合影于滦州车站。(父亲亲笔记注——徐将军系第三集团军派遣来者)


下图:随同父亲专车赴前线视察的法国武官狄百义(右四)等人。


历史时刻:直鲁军易帜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直鲁联军被俘三万多人,全副武装官兵以火车运至古冶洼里之间,正式缴械。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北伐胜利,国民革命军高呼:“国民革命军万岁!中华民国万岁!”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直鲁联军被俘官兵解除武装后,接受感化教育。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上图:父亲亲笔记注——直鲁联军共约五万余人,张宗昌为总司令,褚玉璞为副总司令,盘踞津东。白总指挥奉革命军蒋总司令命令,指挥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各一部,向津东征讨,于民十七年秋季将直鲁军全部解决。奉军派杨宇霆率部在山海关一带堵截,与革命军合作,故直鲁军均向革命[军]缴械,全军覆灭。


下图:被俘的铁甲军参谋长,系直鲁军雇佣之白俄。各军之中,当时多有外籍军事顾问。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上图:历史关键时刻——直鲁军残部最后溃败,奉军向国民革命军输诚,派杨宇霆(字麟阁)至滦州议和。图为父亲(中间右一)及李品仙(中间右二)、廖磊(中间右三)等人与奉军官兵在滦州车站。此时乃北伐最后一刻。


下图:父亲亲笔记注——直鲁军在津东被革命军压迫,拟向山海关外退却,又为奉军杨麟阁将军堵截,故全部向革命军缴械。奉军派杨将军到滦州商东北自动输诚,改易青天白日旗,故白总指[挥]在滦州车站与奉军官兵谈话。


征东胜利,唐山欢庆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北伐完成,父亲(前排少年之间坐者)与唐山两广同乡会合影。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上图:父亲应邀在唐山广东会馆向两广父老兄弟发表演说,同乡参加至为踊跃。


下图:父亲(前排右十一)与两广同乡拍纪录电影留念。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北伐完成,唐山各界欢迎国民革命军同乐会留影。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一九二八年九月廿三日,北伐最后完成,在滦州指挥革命军肃清张宗昌、褚玉璞残部,父亲(中立深色裤者)等返唐山受到第三十七军特别党部欢迎,图中横标写着“欢迎最后完成北伐的白总指挥”。北伐自一九二六年七月九日广州誓师,经历两年零两个多月,得到最后胜利。时父亲年仅三十五岁,这是他军旅生涯的第一座高峰。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唐山各界民众踊跃参加军民联欢大会。北伐期间,国民革命军以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为口号,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故能以少击众,战无不胜,从广州一直打到山海关。当时,革命军真能做到如军民大会旗帜上标语:“不贪财,不怕死;爱国家,爱百姓。”北伐完成时刻,亦是国民党领导之国民革命军士气最高点。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一九二八年,双十国庆,父亲领导在唐山召开纪念庆祝大会。图中横标写着“双十节是中华民族得到自由、平等的诞生日”。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北伐完成后,父亲(戎装立于“北伐告成”标旗前者)等赴北平,北平各界向白总指挥献旗致敬,由北平首任市长何其巩(背手立者)代表呈献。


北伐时期媒体报道


北伐之时,父亲临危受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四集团军北上,于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一日入北京,成为历史上华南领兵到北京的第一人。六月十四日,天津《大公报》名记者张季鸾发表社评说:广西军队之打到北京,乃中国历史上破天荒之事。


一九二七年,《良友》画报集中刊出“国民政府先后到沪之要人”,其中有父亲留影(图见《良友》,第十四期):


蒋介石 革命军总司令


汪精卫 国民政府主席


白崇禧 东路前敌总指挥


何应钦 东路总指挥


李宗仁 江左军总指挥


陈友仁 外交部长


孙 科 交通部长


宋子文 财政部长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一九二八年,《北洋画报》发表摄影“北平故宫中崇禧门前之白崇禧总指挥”。此门之名暗合父亲本名,亦是一大巧合。父亲当年三十五岁,此时应是他前期军旅生涯意气风发的一刻。(图见《北洋画报》,一九二八年八月一日)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一九二八年,《北洋画报》有关父亲的报道,“白崇禧携属察勘修理滦河铁桥工作”;“名将名马(白崇禧乘‘回头望月’)”;“大中华百合电影公司王元龙等在滦与国军奉军联欢合影”。(图见《北洋画报》,一九二八年十月十一日)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一九二八年,《良友》画报第二十八期刊出“国内时事”,其中有父亲留影——“旅鄂两广同乡会联欢会(中坐者为该会主席广东银行行长李煜堂,右为李宗仁,左为白崇禧)。”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一九二八年十月,《良友》画报第三十一期刊出“国民军征东之胜利”专辑,其中有父亲留影——(1)父亲在北平与傅作义、王泽民、商震、南桂馨等合影。(2)父亲与奉军代表杨宇霆等会于滦州东站,左为叶琪。(3)唐山两广同乡会欢迎父亲。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良友》画报第三十二期刊出“华北时事”,其中有父亲等人的留影——“北平阅兵场中之白崇禧”。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良友》画报第三十三期刊出“华北时事”,其中有父亲等人的留影——(1)白崇禧向张宗昌俘虏训话。(2)国奉两军联欢会将官合影。


广州号飞机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据《北洋画报》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四日,北伐完成,父亲暂驻北平,当时有中国飞机广州号,由广东一路飞来,飞武汉飞南京飞北平再飞东北,并返回飞天津飞上海至粤,乃中国航空业之壮举。北平各界开欢迎大会庆祝。报道中,有父亲与主席团于天安门台上,及登广州号参观留影。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龙潭之役:北伐战史上至为关键、扭转乾坤的一役


一九二六年,北洋军阀孙传芳,以南京为中心,割据东南。后北伐战起,国民革命军围攻南京,孙传芳率残部北窜。


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内部发生“宁汉分裂”,形成汪精卫、唐生智、张发奎等人为首的武汉政府,蒋介石、李宗仁为首的南京政府,双方为争夺正统发生激烈争斗。南京国民政府桂系第七军北上攻入山东境内,驱逐张宗昌、孙传芳等军阀。同时,武汉国民政府也派兵北伐,攻入河南境内。一九二七年七月,武汉方面派出唐生智、程潜、张发奎等部队,进攻宁方。桂系将第七军调回南京附近防范。第七军南调后,蒋介石亲自指挥的徐州战役失败,孙传芳军再度兵临长江。八月,蒋介石为时势所迫宣告下野。


宁方一面与孙传芳军隔江对峙,一面派李宗仁赴庐山与武汉方面会谈。掌握兵权的唐生智拒绝停止东进,但谭延闿、孙科两人同意与李宗仁前往南京,以示和解。孙传芳趁机率军渡江,以抢在唐生智之前占领江南。


由于通讯断绝, 南京方面无法指挥龙潭以东的第一军部队。幸运的是,当时父亲为筹集军费前往上海,在返回南京途中,得知孙军南渡,已占领龙潭车站,南京、上海交通中断。父亲立即在无锡下车,用车站的电话命令驻扎附近的第一军第十四师师长卫立煌就近率部向龙潭反攻,同时命令正从常州开往杭州的第一军第二师刘峙,回师增援。卫立煌奉令率部赶往龙潭,将孙军逐出龙潭车站。但孙军仍据守江边, 掩护大军陆续渡江,向国民革命军反攻,国民革命军渐有不支之势。父亲得讯,自无锡赶往镇江坐镇指挥,何应钦、李宗仁急调第一、第七军由东西两面会攻龙潭,对孙军形成了三面围攻之势,遂向龙潭地区的孙军发起总攻击。是役,孙传芳部战死和淹死约二万余,被俘三万余,主力几乎消耗殆尽,再无力南侵。北伐军伤亡也不计其数,但民国基业,由此战以后真正巩固。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龙潭山上于当年父亲和何应钦会师处建造一“会师亭”,并立石碑刻字记之。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抗战胜利后,南京龙潭建龙潭会师亭,于一九四七年建成,纪念龙潭之役。图为父亲(左)与主持建亭的黄显浩工程师合影。(父亲亲笔记注——民国卅六年龙潭会师亭完成时,与主持该亭总工程师黄显浩先生摄影。白崇禧附志)

第二部 蒋桂战争建设广西


[ 一九二九年~一九三七年 ]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最不应该发生的战争


北伐期间,广西军立了大功,桂系势力猛增,两广、湖北、平津多属势力范围内,功高震主,中央蒋介石采信政学系谋士杨永泰“削藩”的建议,以军事解决第四集团军。一九二九年初,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编遣会议,解散各集团军。父亲曾向蒋介石建言,自古以来“裁兵不难裁将难”,处置不当,即起祸乱;应将军队调往边疆实边,巩固国防;他自己请愿带兵往新疆屯边,效法左宗棠治疆。父亲对边疆国防有深入研究,他自己是回教徒,治理新疆回教少数民族,或易奏效。他并列出治疆纲要,向中央请愿,惜父亲此一重要建议未被采用,遂引来蒋桂战争及中原大战。正在此时,武汉方面桂系少壮派将领湖北籍的胡宗铎、陶钧等冒进出兵湖南攻打鲁涤平,造成所谓“湘变”,恰好授以中央消灭桂系的口实。虽然李宗仁与父亲极力灭火,解除胡、陶兵权,并向中央请罪,但蒋介石“灭桂”政策已定,同时蒋买通唐生智潜往平津,策反父亲部下,因为父亲所御第四集团军多为唐旧部。父亲仓促出走,从天津乘船至香港返广西。


蒋桂战争开始,中央军、粤军、湘军、滇军各路攻打广西,父亲与李宗仁一度流亡安南河内,后又潜返广西,将中央军击退,此时北方冯玉祥、阎锡山第二、第三集团军已加入反蒋联盟,中原大战开打。事实上,一九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