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仑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王昆仑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王朝柱著
出版社:北京中作华文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1997-03-01
书籍编号:30380901
ISBN:978780611429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23428
版次: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军政领袖
版权信息
书名:王昆仑
作者:王朝柱
ISBN:9787806114292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总序
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一套《著名民主人士传记丛书》,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现代化事业中作出过杰出贡献的著名人士立传。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部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一切造福人类的伟大业绩,都是中华民族许多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用他们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和艰难险阻,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创造出来的。在几十年的历程中,与中国共产党人并肩战斗的我国各民主党派和许多著名的民主人士,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和建设的繁重任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都要求我们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社会实践,巩固和发展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亲密合作关系。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慝。我们共产党人讲政治也要讲这个政治,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虔面是我们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愿望。
我国各民主党派和许多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国家所作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不会忘圮的。实事求是地把他们的经历和业缋记录下来,出版面世,发扬光大,对于巩固我们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激励广大淒象,是十分有意义的。我祝贺这套丛书出版发行,让它在祖国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王朝柱同志撰写的《王昆仑》文学传记即将问世王金陵同志约我写篇序,我实在不敢当,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昆老的怀念和礅意,并祝贺这部传记的出版。
昆老的名字,我早就听说,而最初给我以深刻印象的则是他一九西五年五月在重庆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揭露国民党统治集团勾结日伪、发动内战的爱国正义行动当时,蒋介石被迫亲自出马,对絕老蝎尽臧脒恫吓之能事,事后国民尤新闻机抻又对此事严加封销,、但消患仍然不胫而走,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我是从采访会议的新闻界朋友那里得知的,不禁对昆老不畏强暴、仗义执言的精神产生由衷的钦佩。建国以后,五十年代初,我到北京开会,有机会认识昆老,以后多次见面,很受教益。八十年代初,我调到“民革”中央,在昆老直接领导下工作,对他的政治节操和道德文章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加深了对他的敬佩之情。一九八五年昆老逝世时,我守候在旁,看到他弥留之际显得那么安详,可以想见他的内心一定是很平静的,他已经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昆老的政治品质是非常可贵的。为了国家民族,为了革命真理,他可以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视高宫厚禄如敝屣,走上他认为应该走的道路。昆老很早就参加了国民党,也曾外衝民党以希望。但是,当他看到“九一八”事变后,以蒋介系货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本侵略者不抵抗,顽固地坚持反共战争,残酷地镇压要求抗爱国学生,他完全失望了,从而开始了新的探索。他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找到了革命的真理,认识到只有中画共产党才真正是年国的希望所在,思想上产生了质的飞跃。一九三三年,昆老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昆老在他所处的那个特殊而又充满危险的环境里,凭着勇敢和机智,秘密地为党工作。
昆老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工作是鲜为人知的,他自己也很少谈起。他參与发起组织中面民主革命同盟(筒称“小民革”),是一个例子。亡九四一年,芷当我国抗日战争处在相持阶段的困难时刻民党反动嚴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一手策动了震惊中外的貌南事变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斗争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这次反共高潮虽然以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危机依然存在。为了争取和切结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力董坚持抗战,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斃老和许宝驹、屈武等八位同志发起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革命组织,具体负:责联系的是王炳南伺志。从一九西一年成立到一九四九年解散的八年期间“小民革”在十分艰险的条件下秘密进行活动,做了许多車有成效的工作,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推翻三座大山,获得汄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不少小民革”的成员后来成为民主党派的靈要骨干。毛主席一九四五年到重庆词蒋介石谈判期曾经同包括屁老在内的“小民革”主要领导人作长夜之谈回到安后,毛主席提起这次谈话时说,小民攀的肼友对觉:的欢策理曹得廉,理解得透。
昆老对“民革”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九七年下半年,咩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的阶段,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赞民党内各派愛劻民主力量的我表聚会予香港,商讨建立联合组织的问题。当时昆老正在美国协助冯玉祥将军从事反蒋民主活动,也积极响应,并派吴茂荪同志到香港参与其事,为折冲樽俎,协调各方,最终实现联合,创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做了许多工作,昆老当选为“民革”第一届中央常务委员。此后,在“民革”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确立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的政治路线,实现国民党各派爱国民主力量柄蜣一的过程中,昆老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建国以后,昆老参加政府工作,非常繁忙,但仍十分关心“民革”的事情,并多年担任“民革”中央宣传部部长,对“民革”的思想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中,昆老遭到残酷的迫害,身幽囹圄达八年之久。那是一个从精神上折磨人的场所,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而昆老坚强地挺过来了,当然身体也受到很大损害,据说他出来的时候,说话走路都很困难。粉碎“四人帮”以后,昆老抱着多病之躯,积极投入工作,同朱蕴山、屈武、朱学范等同志一道,为“民革”恢复活动和加强自身建设而努力。特别是昆老担任主席期间,按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领导“民革”顺利地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开创了“民革”工作新局面。昆老对“民革”的关心几十年如一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昆老家学渊源,才华出众,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诗词歌赋,
无所不能书画戏剧,广为涉猎尤其是对《红楼梦》、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为人称道他的《红楼梦人物论扣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剖析微,立论深刻,更是脍炙人他的政论文孝也是观点鲜明搢词严谨,很有说服力。昆老遘世后,王金醣同志搜集他的作品,编轔減了<王昆仑文集这对昆老是很好的纪念,
:昆老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他的一生,经历了我国旧民主主义苯命、新民主主尤革命到社会主又的伟大变革年代,在历史转折的每个重要关头,他都能保持正确的玫治方向,跟土肘代前进的步伐,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他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从其诚的爱国主义者成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昆老所走过的道路,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沈求鹨
一九九六年九月
强劲的朔风扑打着北国的大地,似乎要把古国遗留下来的所有垃圾都淸理干净!
天空乌云漫卷,那翮滚飞渡的云海肆疟逞威,似乎要永远主宰神州的一切!
一声汽笛长鸣,冲破乱云低垂的重压,随着强劲的朔风任意扩散,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古画大地。
循着长鸣不息的汽笛声声,只见一列长长的客车宛如一条黑色的巨龙,穿行在赤地千里的华北大平原上。
这列长长的客车始自故都北京,满载着京城各界百姓,穿过首都的门户天津卫,沿着津浦铁路驶往上海。
在一节二等车厢中,倚着车窗相对坐着两位青年,他们面部表情凝重,谁也不和谁说话,侧首看着窗外疾驰而过的疮痍满目的大地,似有千斤重的心事,压迫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坐北朝南的那位青年,颀长的身材,淸癯的面孔,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穿着一件北京大学时兴的黑色的对襟上衣,透过衣领依然可见,他靠身穿得是一件丝棉小棉祅……简之,他是一介典型的家境较好的书生。
他就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四年级学生王昆仑。
王昆仑,时名王汝筠,字鲁睹,生于光绪十八年七月一1902年8月1日,江苏无锡人氏。据锡山王氏家谱记载,王氏迁锡泰定桥自六世始,以经营包发的头巾著称于当地,时称“王包头家”。王氏自八世祖王恩授始步入仕途,并于淸朝咸丰五年二月十七日中举人,终谥武愍公,其夫人杨氏诰封一品夫人。王昆仑的父亲王镜明,为锡泰定桥王氏十世,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一直在北方直隶、山东等地为官。因此,王昆仑出生地不在无锡,而是直隶定州。其时王氏家族已名列无锡八大家之首,而王昆仑却很少回故乡饱览太湖之美,这就很自然地为这位南方才子铸造了北方人那特有的豪侠性格。
王昆仑生于直隶定州,长于淸末民初的政治中心北京;幼年就读于北京新开路小学长至十一岁,升入正志中学越二年,转北京四中读书;1917年,辫帅张勋刚刚演完复辟丑剧,北京人尚未从枪战中平静下来,少年的王昆仑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业期满,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从上述学历来看,王昆仑成长的历程,恰是淸王朝解体,共和体制尚未完全确立之时。换言之,各种救国主义纷纷出笼,各种救国志士粉墨登场,这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命运,而且也塑造着玉昆仑成长的思想和救国的志向。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新文化运动业已形成不可逆转的时代大潮,向着没落的封建体制和腐朽的文化进击!作为时代的弄潮儿,王昆仑为了寻找自己的救国主义,遂放弃喜爱的中文,由中文系转入哲学系,潜心学习、研究哲学。
这时的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办学宗旨“夫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的指导下,已经成为当代诸子百家争鸣的园地。其中陈独秀高举着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旧文化开战;而李大钊也相继举起了马列主义的大旗,公然向国民昭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一时间,北京大学变成了各种主义演练、交锋的战场。而这时只有十七岁的王昆仑不甘落后,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主义,追求先进的救国之途。不久,他被北京大学一年级全体同学选为学生会主席。
恰在这时,巴黎和会传来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爱国的学生基于民族义愤,掀起了外抗强权、内惩卖国的学生运动。王昆仑以一年级学生会主席的身份积极奔走,八方串联,在五月四日的清晨,他高举着“打倒卖国政府”的标语,走在北京大学一年级队伍的前头,赶到了天安门广场,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他不仅参预了东交民巷递交抗议书的活动,而且还带领学生放火烧了赵家楼。
王昆仑历经“五四运动”的革命洗礼,看到觉醒了的民众的力量,同时也看淸了卖国政府的虚弱。就在群众结社犹如雨后的春笋在北京大学校园蔓延开来以后,他经过深思熟虑,遂于1922年创建了“民治主义同志会”。由于这一群众团体在日后演化成了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的社会基础,并成为王昆仑进行政治活动的主要依托,很有必要做一介绍。
据史记载:“北京大学学生王昆仑、傅汝霖、钟天心、陈君朴、谭克敏等于1922年春组织的标榜民治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社团,曾创办《民生》周刊。”我们由《民生》周刊的名字可知,这时的王昆仑的思想已经完全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换言之,王昆仑业已结束了寻求救国主义的阶段,他的最高信仰是三民主义他的理想是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但是,他因在北大校园读书,至今无缘拜会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就在王昆仑等创建“民治主义同志会”的前后,北国大地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战亊在京汉线的长辛店、津浦线的马厂一带展开。直系和奉系两大军事集团逐鹿华北大地,杀得天昏地暗,生灵涂炭,终以奉系战败并退出关外结案。王昆仑静观战亊的发展,潜心研究战事的起因,终于看淸直奉大战的背后,是直系军阀的后台英美帝国主义和奉系军阀的后台日本军国主义的角逐。从而坚定了王昆仑“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决心。
王昆仑透过车窗,看着疾驰后移的广袤大地,似又看见了直奉交恶的残烈战场,似又听见了逃难百姓的凄凉哭喊。他缓缓地移过头部,合上双眼,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复又睁开双眼,看着对面就座——依然侧首看着窗外的那位书生,低沉地说道:
“日葵,你在想些什么?”
这位叫日葵的书生是王昆仑南下的同行者黄日葵。
黄日葵,广西省桂平人,长王昆仑四岁。他早岁在故乡读书,后于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因抗议日本侵略中国,遂于1918年愤而回国。旋即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北大平民教育讲滇团、国民杂志社、少年中国学会等进步团体,宣传新文化和爱国思想,积极参加和领导“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参与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有计划地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同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他是这个小组最早的成员之一。不久,中国共产党成立,他出任中共北京地委的宣传委员。虽然他和王昆仑的政治信仰迥异,但他们因为都是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且又都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因而不仅是稔熟的校友,而且还是革命的同路人。他听了王昆仑的问话,回过头来,笑了笑说:
“我看着窗外直奉大战的疆场,在想直系统治下的北京将向何处发展?自然,也在想我们在教育界搞的这场驱彭,运动将会有个什么结果?”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之后,直系势力入主北京。但由于直系吴佩孚的军事实力日渐壮大,和其顶头上司曹锟分庭抗礼,从而使直系分洛派(吴佩孚)和保派(曹锟)两大派系。曹锟急于登上北洋政府的总统宝座,而吴佩孚又想做当今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阿满。结果,在组阁问题上展开了幕前幕后的激烈角逐。这就是黄日葵所担心的第一个问题:直系统治下的北京将向何处发展?时下,在曹锟和吴佩孚入主北京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他们都把自己的亲信安插进内阁,成为自己的代言人。而在直系控制下的第三十届内阁中唯有一人是曹吴共识认同的,那就是教育总长彭允彝。黄日葵所说的“驱彭”运动,就是京城教育界为反对彭允彝出任教育总长而开展的一场运动。而王昆仑和黄日葵出京南下上海,也正是这场“驱彭”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很有必要费些笔墨介绍一下彭允彝。
彭允彝,字静仁,1878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市。他早年就读于明德师范,后留学日本,先入瞀监学校,后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三年毕业,遂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国,被任命为军政府外交顾问。自此以后他就像是一条变色龙游弋于南北两个不同性质的政府中。他忽而出任南方革命政府的要职,忽而又充任北洋政府的参议员。但是,当直奉战争一俟结束,他就又投在了曹锟和吴佩孚的睡下,积极为直系控制北洋政府效力。为此,曹吴一致同意把最为棘手的教育总长赏给他。不出所料,彭允彝出任教育总长的消息一经传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起而反对,很快就在京城教育界演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驱彭”运动。
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教育革命的先驱,和传统而又保守的教育体制是势不两立的。自然,对封杀教育革命的顽固派也是誓不为伍的。“五四运动”之后,历届北洋政府克扣教育经费,侉发教授的薪水。至去岁,在李大钊、马叙伦等人的带动下,京城教授掀起了震惊中外的索薪运动。当时的彭允彝站在北洋政府一边,指责教授的行为过火,视被军警打伤的李大钊、马叙伦等教授为咎由自取。这不仅激怒了教育界的同仁,而且也为教育泰斗蔡元培所不耻。因此,当传出彭允彝出任教育总长的消息以后,蔡元培则公开声明辞谢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大师生为挽留蔡元培校长,遂在京城大专院校中发动了“驱彭”运动。而当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的王昆仑和黄日葵,又成了这次“驱彭”运动的中坚力量。为达“驱彭”运动的彻底胜利,他们循着“五四运动”的样儿南下济南、上海等地寻求外埠师生的援助。同时,他们也准备向蛰居上海的孙中山先生请教革命的方略。
王昆仑听了黄日葵的答话,他认为直系曹吴二派的明和暗斗暂时不会引发内讧,因为南有髙喊北伐的孙中山,东北有虽败不服——且时时都想挥师入关复仇的胡帅张作霖。因此,他成竹在胸地说道:
“我看此行的目的在于驱彭\\因唯有驱彭,成功,才能大长革命的志气,大灭直系军阀头子曹吴二人的威风
—我不完全同意你的见解。”黄日葵说罢看了看王昆仑那愕然的表情,进而指出只要彭允彝的后台——直系头子曹锟和吴佩孚不倒,京城教育界的“驱彭”运动就不会取得完全的胜利。最后,他有些沉重地说,“我以为驱彭,是表面文章,发动群众打倒直系军阀头子曹吴才是我们的根本之途。”
“我认为驱彭和倒直是两篇不同性质的文章,而驱彭的实质是意在倒直——或者说是倒直的先行。”王昆仑为了说明自己的论点正确,又补充道,“否则,你我就没有必要肩负京城师生的重托南下了!”
黄日葵自知一时难以说服这位颇有主见的小师弟,遂冲着表情严肃的王昆仑笑了笑,说道:
“我同意你的见解,此次南行,主要目的是驱彭。”
这时,走来两位同行南下的学生,一个是共产党人李国喧,一个是工业大学的学生屠安。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二人坐在了另一节普通的车厢中。王昆仑急忙起身让座。李国喧忙笑着说道:
“你们二人一定又在进行舌战,连济南到了都不知道。”
王昆仑和黄日葵忍不住地笑了,遂穿好棉衣,拿着随身带的简单的行囊,与李国暄和屠安一起走下了客车。
山东——尤其是青岛问题,是“五四运动”的主要引发点,因而北京的大学生和山东的大学生结下了很深的战斗友谊。王昆仑等四人冒着扑面的朔风,在预先约定好的一家小客栈中迎来了一位戴着眼镜的白面书生,他用很浓的胶东话自报家门:
“我叫李济时,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
这位叫李济时的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四人帮的军师康生。他听完王昆仑、黄日葵等四人的介绍之后,大包大揽地说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革命一家,不分你我,更不分北京和济南。总之一句话:我们济南的学生一定参加并声援北京学生的驱彭,运动!”
王昆仑一行四人的目的达到了,他们虽然久闻大明湖畔的大鼓和琴书誉满神州,但由于“驱彭”重任在肩,遂又匆匆告别泉城济南,乘车南下上海。
但是,当火车就要驶入申城上海的时候,王昆仑等四人的话题遂又不约而同地变成了一个:
“孙中山先生能见我们吗?……”
1922年,是孙中山先生在革命征程中受挫折最为严重的一年。
孙中山先生第一次护法讨袁失败之后,几经坎坷挫折,于1922年5月5日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职,第二次在广州建立政权。6月27日命粤、賴、黔各路大军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以免他为患广东,成为北伐的后顒之忧。两广统一之后,亲率北伐大军七个兵团,四万余人,联合奉、皖两系军阀,共同打倒直系军阀曹银、吴佩孚由此开始了第二次护法北伐战争。但因粤系军阀陈炳明对孙中山先生阳奉阴违,并和湖南的杀人鹰王赵恒惕结成联盟,阻止北伐军假道北进。孙中山被迫回师广州,重设大本营于韶关,改道北伐。陈锏明在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于6月16日起兵发难,炮轰孙中山先生的住地观音山。虽说孙中山先生化装逃离险地但孙夫人却在出逃的路上小产,永远地失去了她和孙中山先生的爱果!对此,孙中山先生痛心疾首地写下了这段话:
文率同志为发国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死入生,失败之数,不可缕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
1922年,又是孙中山先生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
在孙中山先生避居上海期间,回顾了自己多年来和封建军阀斗争的亲身经历,开始认识到南北军阀的背后,都有帝国主义在操纵。他进而又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口号提得正确。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批评开始心悦诚服地接受。为此,他邀请李大钊南下,共同商讨救国之途。
李大钊南下上海,和孙中山先生多次晤谈,讨论了“振兴国民党以便进而振兴中国”的“种种问题”。期间,李大钊于8月下旬赶赴杭州西湖出席中国共产党召幵的特别会议,做出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建立联合的统一战线的决定。接着,李大钊由国民党元老张继介绍、孙中山主盟最先加入国民党。旋即,陈独秀、蔡和森等一批共产党人以个人的身份相继加入了国民党。这对孙中山先生实行国共合作、改造国民党、唤醒民众、建立自己的武装……坚定了革命的信心。为确立并实施“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恰在孙中山先生在革命征途再现柳暗花明之机,王昆仑、黄日葵等四人来到了上海。他们相继“接触了学生联合会、各马路联合会、总商会等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并得到了他们不同程度的同情和支持。接下来,他们就想拜会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亲耳聆听对“驱彭”运动的教诲。但是,由谁做引荐人才能见到蛰居上海的孙中山先生呢?他们终于找到了时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谢持。由于谢持对王昆仑前期革命有着重大的影响,有必要做一扼要的介绍:
谢持原名振心,字铭三,于1876年生于四川富顺。他早年在故乡就读,遂又以教书为业,走教育救国的道路。1907年,加入同盟会,因谋成都起义,未发事泄,被通缉潜往上海。武昌起义后,四川重庆宣布独立,他出任都督府总务处处长等职。宋教仁被刺之后,他与同乡——曾和汪精卫行剌摄政王而名噪一时的黄复生相约北上,谋炸窃国大盗袁世凯,事泄被捕,不久获释,避居日本,遂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总务部副长。从此,他一直跟随孙中山其右,并成为元老和亲信。在陈炯明发难观音山之前,谢持任总统府秘书长。在孙中山避居上海期间,他代行秘书之职,处理日常事务。
王昆仑等是如何找到谢持的呢?在此之前,王和谢并无交往。
像他等之身份,在暗杀成风的冒险家的乐园上海贸然求见孙中山,谢持是不会通禀的。事后推论,很可能是黄日葵。
黄日葵在中共党内的地位较高,且又和时在上海的张国焘等要人稔熟。这时,张国焘以中共领袖人物的身份经常出入孙中山先生的官邸,自然和谢持等人时相过往。由张国焘——或其他中共要人牵线是合情合理的。
是年岁末,王昆仑一行四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莫里哀路孙中山先生的私邸,由当时任孙中山秘书的谢持引见,见到了孙先生,宋庆龄同志也在场另外,当时负责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元老——后右转为西山会议派的张继也在座。多年之后,王昆仑回忆起这次拜见孙中山先生的时候,依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当时我见到的第一个伟大人物是孙中山。我对他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印象很深。
孙中山先生随着救国之主义的变异,他的革命战略也由倚靠军阀武装平定天下转为唤起民众,建立自己的军队。因此,他认为要彻底实施北伐,首先打垮实力最强的直系军事集团,就必须在北京——尤其是北方革命的中心北京发动各界百姓,掀起工运、农运、学运等革命风暴,动摇直系的社会基础。同时,争取、分化直系实力派冯玉祥。因此,当“孙先生坐在他办公桌前的大靠椅上,听取了我们汇报北京学生的情况后”,他对王昆仑等四人做
了如下史有所记的指示:
“彭允彝的问题,不只是教育界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光反对彭允彝很不够,要反对他的主子曹锟、吴佩孚,还要反对曹、吴的后台老板帝国主义列强。你们的斗争,也不是北京一个地方的事,而是全国人民的斗争。”
多年之后,王昆仑回忆起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教诲,还激动不已地写道;“孙先生一席话,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因为他认为孙中山先生讲话的实质是:“对中国来讲,要独立,要反对军阀,打倒列强;对世界来讲,就是要反对帝国主义。”当时,孙中山先生讲的虽然“不是用这些词,但实质如此,我们很长一个时期相信这个。”
王昆仑的思想有此变化,还有严酷的斗争现实给了他很大教育。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北洋政府第三十届内阁是短命的,合计支撑了十天。换言之,在王昆仑一行四人到达上海不久,就获悉了内阁的倒台。在王昆仑的认识中,筹组下届内阁的时候,彭允彝不会再入阁出任教育总长。但是出他所料的是,王正廷为国务总理的第三十一届内阁宣布成立的时候,彭允彝依然是教育总长。因此,他认为孙中山先生有先见之明,决心跟着孙中山革命终生。同时,他也想到同行的黄日葵在火车上和他说的话,认为共产党人在“驱彭”问题上的看法,和孙中山先生的见解相近。
也就是在这次会见中,王昆仑第一次见到了雍容华贵的孙夫人宋庆龄女士,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多年之后,当他回忆起这次相见的时候,用无比景仰的口气写下了这段话:
当时,宋庆龄同志不是以大人物夫人的面貌出现,她在一旁娴静地谛听着孙先生:司我们的谈话,然后熟练地用打字机打下来3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第一次见到有这样不平凡的女性,真不愧为中山先生的革命伴侣,使我们肃然起敬。
这时,素有太子之称的孙科也在上海,他听说北京大学来了几位大学生,向父亲求教“驱彭”之事,甚感兴趣,遂主动约见了王昆仑等四人。关于这次会见,未留下任何史料。俚是,从王昆仑及有关人士的回忆可知,他们这次相见谈得十分融洽。其中,王昆仑和孙科由此建立了不错的私人友谊,孙曾主动要王做自己的秘书。王虽以大学尚未毕业为由婉拒,值为王日后成为太子派的骨干打下了基础。
王昆仑自从见到孙中山先生以后,对心中的伟人越发地景仰了!为探寻救国之主义,特别想单独拜见孙中山先生。不久,他们四人在上海的活动做了不同的分工,他在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之后,贸然叩开了谢持的家门。谢持惊诧地问道:
“汝筠同学,有什么事情吗?”
“我想单独拜见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