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人百传:十大帝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中华名人百传:十大帝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王波编
出版社: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5-01
书籍编号:30381113
ISBN:978753730983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55325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历史名人
版权信息
书名:中华名人百传:十大帝王
作者:王波
ISBN:9787537309837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历史是人创造的,人是在历史中生存、发展和演进的。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古往今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过无数的著名人物。这些著名人物既有帝王将相,也有风流才女;既有民族英雄,也有汉奸罪人;既有搏击时代风雨,高扬时代精神,推动历史前进的正面人物,也有保守泥古,枭凶歹毒,为人类不齿,阻碍社会发展的反面人物。他们曾经指点江山,显赫无比;或运筹帷幄,叱咤风云;或金戈铁马,威震环宇;或美艳绝伦,倾城倾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时下,以著名历史人物为对象的传记著作和以著名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影视文化,争奇斗艳,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欢迎。为了满足广大读者迫切需要了解认识著名历史人物的渴望,我们紧紧抓住“名人效应”这个最能体现著名历史人物价值的切入点,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精心挑选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00位名人,将其置于全新的视角之下,按《十大帝王》、《十大宰相》、《十大军师》、《十大将帅》、《十大奸臣》、《十大宦官》、《十大军阀》、《十大枭女》、《十大美女》、《十大名妓》分类单人立传,详述其生平事迹,充分挖掘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或揭露鞭挞其龌龊卑鄙嘴脸,尽理其神秘内心世界,收历史风云舒卷到眼底,展人杰雄才大略在面前,绘妖娆妩媚之态于纸上,通过描述刻画这些名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展示五千年历史的动荡变迁。
本丛书是数十位专家、学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希望它能成为图书百花苑中的一枝新葩,给您带来美好的感受与回味。
编者
二〇〇二年五月
编委会名单
主 编 王 波
副主编 廖小微 李 强
编 委 王 波 廖小微 李 强 张永生
李 勇 陈 阳 唐德春 金智学
骆秉全 王子朴 贾丽娜 朱九星
郝家荣 王世红 金圣叹 杨思侠
罗小旺 尚九玉
千古一帝谜一样的人物
——秦始皇赢政
点评:
关于秦始皇的身世,两千年来,众说纷坛,史无定论。有人说,他是吕不韦与赵姬的私生子,也有人说不是。
关于秦始皇的功过,两千年来,也无定论。他筑长城,修阿房,造陵墓,焚书坑儒,行酷法苛政,役使天下臣民如役狗,有人称他为天下第一暴君,是千夫所指,与桀约并列。他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废分封,五郡县,统一度量衡和钱币,使书同文,车同轨,立法创制,历两千年而不衰,功莫大焉,因此又有人奉他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说他生性残暴,心狠手辣,草管人命,不为过。可他又讷谏如流,大肚能容。
秦始皇赢政,就是这样一个谜一样的人物。
身世成谜 少年多磨难
秦始皇的先世,始于传说中的女修。她是东方某地的一个纺织姑娘,因误食了一枚玄鸟(燕子)蛋,怀孕后生下一子,取名大业。大业的后代有一个叫伯益的,与舜同时代,协助禹治水,为舜驯服鸟兽,主持畜牧,被舜赐姓赢氏。经夏而商,女修后代的一支辗转迁徙,由西而东,来到了神州大地的黄土高坡,在那里繁衍生息。西周中叶,赢氏又出了一个畜牧专家——非子,周孝王封他为“附庸”,准他在秦(今甘肃清水县)筑城邑,号称“秦赢”。西周末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危难中秦襄公护驾有功,被封为诸侯,平王把岐以西已被犬戎所据的地方赏赐给他为“封地”。
春秋时期,秦致力于在西方的发展,到文公时拥有了全部西周故地。公元前7世纪中叶的穆公,史称“春秋五霸”之一。他全力经营西方,“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在中华大地的西部实现了局部统一。不过,这时的秦尚被中原诸侯拒于盟会的大门之外。
进人战国时期,山东六国或先或后,程度不同地进行了地主阶级改革性质的变法,秦献公也进行了一些社会政治改革,缩小了同中原国家的差距。公元前360年,秦孝公即位,他痛心疾首于“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屈辱地位,决心深化献公的改革。他深知变法图强,人才为先,于是下令求贤,一时各国贤才云集咸阳。孝公重用来自魏国的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比之山东六国的变法是一场更全面更深刻的地主阶级改革,它迅速改变了秦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从此秦以强国姿态驰骋于历史舞台。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始皇“继六世之余烈”,“六世”即是以孝公为首来计算的,贾谊充分肯定孝公奠定了统一六国基础的历史地位。孝公之后的五世是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后来称始皇的赢政在赵国邯郸出生了,因生于正月故取名为正,史书中多写为政,又称赵政,是因秦与赵同祖,故姓赵氏。他的父亲异人,是昭襄王的孙子,孝文王的中子。异人既是秦国的王孙,其子为何又在邯郸出生呢?原来异人是以质子的身份居留在赵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质子是用于外交的一种手段,出质或是为了求和;或是为了乞援;或是为了瓦解他国的联盟,以出质表示亲善,使结盟的一方背约于对方;或为暂时不想大动干戈而派出质子以缓和关系于一时。昭襄王采纳范阳“远交近攻”之策,韩、赵、魏是第一批打击目标,韩又是主攻矛头所指,异人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质于赵的。质子的身份本来就不高,异人出质的背景使他绝不会受到赵王的礼遇。异人的生母夏姬得不到太子安国君(日后的孝文王)的宠爱,子以母贱,异人正是在国内受不到重视,才会被派到两国交恶的赵国去的。从国内他不可能得到什么接济,因此他在赵“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衣食住行都很寒酸。他在赵期间,秦多次攻赵,作为质子,他的处境危险,成天提心吊胆。他每当想起那些同父异母的兄弟在国内养尊处优的生活,心理实在难以平静。尤其是想到自己既非长子,又是庶出,长期出质,与王位无缘,前途渺茫,心清更是愤懑苦闷。正当异人穷愁潦倒之际,突然吉星高照,他碰上了吕不韦。
吕不韦,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州)大商人,经商有道,买贱卖贵,家累千金。他往来各国从事商业活动,洞悉各国统治集团内部和各国之间的政治风云,使他不仅具有生意人工于算计的精明和狡诈,而且历练出政治家高瞻远瞩的识见和胆略。一次,他与父亲同来赵国时,偶然见到了异人,立刻敏感地意识到这个落魄王孙“奇货可居”。回到住处,他与父亲进行了一番意味深长的探讨:耕田获利是十倍,赎卖珠宝获利是百倍,而立一国之君获利将是无数。于是他决计在异人身上进行一次赢利“无数”的政治投机。
吕不韦找到异人,对他说:秦王年老了,我听说太子安国君最宠爱华阳夫人,能够左右太子立继承人的,唯有华阳夫人。你兄弟20余人,你是中子,一向失宠,长期出质于外,即使大王去世,安国君继立,你也没有与长子和久居国内、旦暮围着父亲转的诸子一争高下的优势。接着他表示愿意拿出千金来,一部分供异人广结亲朋宾客,改塑形象,提高威望;一部分购买奇珍异宝,自己带到秦国去为游说打通关节。异人听后大喜,当即顿首致谢,并许诺如果日后得到王位,“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人秦后,走的是裙带路线,对华阳夫人的弟弟和姐姐贿以珍宝,晓以利害。他针对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生怕失去荣华富贵的心理,对他说:你拥有的一切,都是仰仗于华阳夫人,而她无子,一旦安国君去世,长子傒登上王位,华阳夫人必然失势,你就危若累卵,性命堪虞了。阳泉忙向他求计。吕说,现在在赵为质子的异人极欲回国,情愿做华阳夫人的儿子,华阳夫人若认他为子,立为嫡嗣,将来由他继承王位,这样一来异人无国而有国,夫人无子而有子,“终不失势”。在华阳夫人的姐姐那里,吕不韦则是要她根据女人的心理向妹妹进言:以容貌取悦于人,年老色衰爱弛。如今你深得太子宠爱,但是无子,应该在诸子中选一个既贤且孝的认作儿子,趁自己在太子跟前还说得起话的时候,请求太子立他为继承人,这样纵然丈夫死了,儿子为王,你终身可享尊荣,将永不失宠于秦。吕不韦力荐异人是最佳人选。华阳夫人经弟弟和姐姐双管齐下的游说,加之得到吕不韦以异人名义进献的奇宝珍玩,于是对安国君大吹枕边风,安国君终于立异人为继承人。
与此同时,时局也在急剧变化着。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爆发了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国大名鼎鼎的猛将武安君自起指挥秦军攻占了韩国的野王邑(在今河南省沁阳县),彻底切断了韩国腹地同齐上党郡(郡治在今山西省长治市以北)的联系,上党的形势遂危急起来。郡守冯亭举郡降赵,试图以此换取韩赵结为一体,挡住秦国的进攻。于是,形势迫使赵国同虎狼之秦进行正面的军事抗衡,以争夺军事要地上党。
赵国派名将廉颇到长平指挥战事。廉颇不愧是经验丰富的杰出将领,他根据敌强我弱的战略态势,制定了坚壁固守的作战方针。秦军在取得了几次微小的战绩之后,在赵军坚韧的防守面前便再也无法前进一步。直到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军依然十分艰苦地在长平相持,秦军的将领们还看不到胜利的曙光。
当时的秦相范睢,为了改变秦军在前线久攻不克的局面,决心拔掉廉颇这颗大钉子。他派人持千金潜人赵国行反间计,散布说:“秦国人就怕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统帅,廉颇好对付,他就要向秦军投降了。”结果赵王中计,撤换廉颇,代之以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率军冒然出击,陷入秦军重围。
两个月以后,陷人重围的赵军援尽粮绝,《史记·白起列传》说:“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赵括困兽犹斗,亲率锐卒出壁与秦军搏战,中箭身亡,赵军大败,40余万兵马向秦军投降。秦军统帅白起以防止“赵卒反覆”为由,除放掉240名年龄尚幼的战俘外,40余万降卒尽被坑杀在山谷之中!
就在秦赵两大敌国在长平满怀仇恨拼死厮杀的时候,在赵国的邯郸,一位赵国的“豪家女”正孕育着一个秦国王室的后代。在充满了仇恨的惨烈气氛中,一个幼嫩的新生命,就要诞生了。
历史在这个可以说是由两大敌国共同缔造的生命的背后,搭设了一幕极为壮烈和复杂的社会场景:诸侯割据,森严壁垒,使关隘阻隔,严重阻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人员的往来。
后来的史书记载了在当时未被人注意到的一件事情:这个秦王室的后代,在长平大战结束三个月后,于邯郸城内叭呗落地了。他,就是本传主人公——后来统一了中国的秦始皇。
长平之战后,秦继续进攻,兵临邯郸城下。赵王欲杀异人,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以重金买通守城官兵,仓皇逃出邯郸。回到秦国的异人依吕不韦之计,穿上楚国的服装,去拜见出生于楚国的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大为感动,对异人怜爱有加,改其名为子楚。
子楚脱离穷愁潦倒的困境,走向秦国权力顶峰的期间,他的儿子赢政在邯郸出世,并度过了童年。赢政的母亲是在长平大战那年(前260年)嫁给异人的。关于秦始皇之母的出身,一说是“赵家豪女”,另一说是吕不韦家的歌姬,这使得秦始皇的出身问题成为千古之谜,引发了史学家至今仍没有最后结论的大辩论。
早在吕不韦立异人为嫡嗣成功之后,便着手安排异人的婚配。他在邯郸诸姬中挑选一名美貌出众的赵姬,并和她同居。赵姬能歌善舞,很得吕不韦的欢心。当他知道赵姬有孕后,便拨动他的如意算盘:“我要是把赵姬献给异人,如果生一个男孩,是我的亲生儿,继承王位,就是吕氏的后代。这也就不枉我倾家荡产下这个赌注。”于是,吕不韦精心作了安排:他请异人喝酒,席间让赵姬歌舞,并命赵姬不断向异人敬酒,异人被弄得神魂颠倒。酒席散后,异人请求吕不韦送赵姬给他为妻。吕不韦假装发脾气,异人苦苦哀求,吕不韦“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对于这段历史,《史记·吕不韦列传》有记载: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即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说(悦)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自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对于这段记载,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可靠的传说。例如王世贞的《读书后记》便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这是吕不韦自己有意编造,他想用以暗示始皇,知道他才是真正的父亲,应该使他长保富贵。第二种认为是吕氏的门客们为了泄愤,骂秦始皇是私生子,并使天下的人知道秦国是比六国先亡(转引自郭沫若:《十批判书》)。这种推测也是不足信的。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断言,《史记》这段记载“确实是莫须有的事”。他提出了三点可疑:“第一,仅见《史记》而为《国策》所不载,没有其他的旁证。第二,和春申君与女环的故事,如同一个刻板印出的文章,情节大类小异。第三,《史记》本文即互相矛盾而无法说通。”对于以上三点疑点是可以消除的:
第—,《史记》的记载有不少为《战国策》所不载,没有旁证,照样保持《史记》的真实性。如《史记》载之尉综事迹为《战国策》所不载,于是有人认为“不足尽信”(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第456页《尉缀辨》)。近年在山东银雀山发掘的一号汉墓中,《尉绦子》一书,充分证明了《史记》的记载是可信的。
第二,春申君与女环的故事出于《战国策·楚策》。《史记》所载的故事与此相类似,并不能否定《史记》记载的真实性,只能说明这种斗争手段在当时是被不少政治上的风云人物所运用的。
第三,并没有自相矛盾。司马迁说吕不韦“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此“姬”即为“赵豪家女”,这完全说得通。钱大听也解释说:“不韦资助之,遂为豪家。”
有鉴于此,班团干脆称秦始皇为“吕政”。宋代裴驷在《集解》作了解释:“吕政者,始皇名政,是吕不韦幸姬有娠,献庄襄而生始皇,故云吕政。”某些学者对秦王政为吕不韦私生子一事持否定的态度,无非是想抬高秦始皇的声望,其实没有必要。说秦始皇是私生子,并不影响他统一中国的伟大形象。历史上常有这样的人物,出身是卑贱的,而所干的事业是伟大的。伟大的人物是私生子,不乏其人。
公元前259年赢政出生。这个孩子全然不像他容貌姣好、歌喉婉转的母亲,他长着饱满的天庭,一张大大的。虎口",一对眼球突出的“马目”,鼻子高高隆起,挺着“鸳鸟膺”——鸡胸,而且声音嘶哑似豺声。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度过了一段一生中最为艰辛的日子,因此他对母亲怀有特殊的感情。赢政出生后,父亲正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奔忙,幼小的他没有得到父亲的关爱,反而饱受父亲的牵连,在没有安全感中战战兢兢度过了童年。父亲逃离赵国后,留在邯郸的他和母亲朝不保夕,东躲西藏,在他的周围是长平大战被秦坑杀的40万冤魂的亲属们充满怨恨和敌意的目光。这段艰辛的童年生活,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永远的伤痕,给他的性格打上深深的烙印:冷酷、偏狭、多疑、残忍、贪于权势,强烈的报复心等,当然还有坚毅、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
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秦昭王在咸阳死去,太子安国君柱即位,是为孝文王。孝文王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至此,子楚的秦国储君地位已完全被法定化。随着山东各诸侯国的使臣至咸阳吊唁秦昭王,赵国对赵姬母子的态度也有所转变,终于将赵姬母子放归秦国。
于是,随母躲藏了6年的赢政,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秦国的土地。
秦始皇是秦人的后裔,却降生于异国他乡;他的父亲是一个质于赵国的落难王孙,几度周折后,才时来运转,走上了红运;他归秦后当上了王储,史书却偏说他是大商人吕不韦的私生子。拨开扑朔迷离的历史迷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历史伟人苦难的童年。
剪除吕不韦 铲掉嫪毐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56年)秋,咸阳城里笼罩着一片肃穆哀伤的气氛。为秦国统一大业立有殊勋的昭襄王驾崩了,举国悲输。独有一位年近十岁的少年,内心里却暗藏着说不出的喜悦。这种压抑不住的欢快心情,从他一踏上秦国的土地便油然而生了。是为祖父安国君立为孝文王而欣喜吗?不是。是为父亲立为太子而庆幸吗?也不是。使他感到欢乐与荣幸的,是因为他脱离了那可怕又可恨的赵国都城邯郸,回到盼望已久的繁荣、兴盛、温暖、亲切的秦都咸阳。
这欢乐的少年,就是随母一同归国的未来的秦王赢政。
或许是上天安排,50岁的太子安国君继位,是为孝文王,子楚立为太子。次年,服孝一年正式即位仅3天的孝文王去世,子楚即位,是为庄襄王。
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人为所致?继孝文工短命之后,庄襄王享国也仅有三年。十三岁的赢政继立为秦王,日不韦由丞相尊为相国。因秦王年少,国家大事表面上由太后和吕不韦共同主持,实际上军政大权皆由吕不韦操纵。面对秦国统治集团中强大的赢氏宗族,吕不韦以“仲父”的身分,驾驭年少的秦王。这不仅符合他与赢政原有关系,也可表明他能够象管仲辅佐齐桓公那样,辅助秦王赢政称霸中原,实现先主的未竞之志。
事实也正是如此,月不韦执政期间,秦国在内政、外交和军事上,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对内他继续贯彻奖励耕战的政策,不仅对有军功者赏爵赐田,还对百姓实行纳粟拜爵,以此调动农民增产粮食的积极性。他惟才是举,广招宾客游士,经他推荐重用的李斯、甘罗、蔡泽、张唐、蒙骛、王的等,都为秦的强盛立有殊功。他重视开发水利,用韩国水工筑渠三百余里,“溉泻卤之地四万余顷(合今约二百八十万亩),收皆亩一缠(合六斜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汉书·沟恤志》)。在庄襄王执政期间,他还采取了“赦罪人……布惠于民”(《史记·秦本纪》)的改革措施,增强了民众团结对敌的凝聚力。
然而,秦王政还在少年。他虽然庄严地端坐在高高的王位上,但却不能管国事。因为秦国宫廷早有规定:22岁行冠礼,然后再亲政理事。在此之前,由太后临朝称制,朝政则由相国吕不韦处理。
在少年王成长的过程中,秦国已经日益强大起来。经过自秦孝公以来各朝君主的文治武功,关东六国已宛如秦的六个郡县,天下一统已成必然之势。历史把统一的重任降临在少年王的肩上。这种大好形势,时常激励少年工产生一种“天降大任于己”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其貌不扬的少年王渐渐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我赢政一定要继承先辈的威烈,横扫六合,一匡天下!从此,“一匡天下”就成为秦王政毕生追求的宏伟事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渴望轰轰烈烈地施展才能,早日实现“一匡天下”的宏伟理想。
可是,秦王政面临的国内形势并没有给他提供大展宏图的可能。尚未亲政的赢政已面临两大权臣:一个是吕不韦,他凭借相权,凌驾于秦王之上,另一个是谬募,他伙同太后,妄图取秦王政而代之。渴望有一番作为的秦王政具有强烈的权力欲,绝不能容忍王权旁落。于是,秦国君臣之间矛盾日益激化,竟使秦的统一战争也黯然失色!
吕不韦的势力由来已久。秦王政即位后,吕不韦国立君、拓土有功,仍继任相国。秦王政少年时已尊称他为“仲父”。不仅如此,吕不韦和太后还有着极其暖昧的关系。这样一来,吕不韦的权势如日中天,炙手可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满朝文武大臣无不承其旨意,不取稍有件逆。
秦王政对吕不韦专权擅政极其不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深刻。一天深夜,挑灯夜读的秦王政在潜心阅读韩非子的著作。韩非子崇尚君主集权专制统治,主张君主以法、术、势治理国家,驾驭臣下。秦王政对韩非子极为仰慕,非常信服他的理论。这时,他正在阅读《定法》篇。韩非认为:秦孝公任用商勒变法,设立法度治理秦国,秦由此国富而民强,然而却忽略了群主的驭臣之术,造成君王不能有效地驭制臣下的局面。虽然国富兵强,兼并战争不断获得胜利,但胜利果实的相当一部分却被一些权臣窃取,他们的封土和势力伴随着开疆拓土的胜利而不断扩张,从而大大影响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数十年也没能完成帝王之业。读到这里,秦王政浓眉紧锁,脸上露出强烈的不满和仇恨之色。现在的吕不韦权倾当朝,与应侯范睢(秦昭王时的名相)和穰侯魏冉(昭王时权臣)何其相似。
他的封邑不也是随着攻城略池的加速在不断扩大吗?决不能任凭他这样发展下去!“君无术则弊于上”。韩非的这句话在他心里久久地轰鸣着。秦王政的心在呐喊:“我要把权力夺回来,牢固地掌握生杀大权,用强权统治秦国,剪灭六国,尽快统一天下!”
吕不韦以杰出的才干两辅秦王,任秦相已长达12年之久。他苦心经营了十几年才有了的权势和地位,是绝不愿放弃的。吕不韦已经觉察到秦王政对他的不满。为了向秦王政显示他在秦国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不可凌犯的权威,他就在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也就是秦王政即将亲政的头一年,导演了一出“悬书示国门,一字奖千金”事件。
这一天,秦都咸阳城门前成千上万的人议论纷纷,群情激昂。原来,吕不韦将他召集宾客们编著的《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市门,并宣称如果有人能修改书中一字,就奖赏千金。可是,众多围观者就居然没有一个人出来增损修改一个字,挣这诱人的千两黄金。《吕氏春秋》是按日不韦的意志。由众宾客设计出来的一个统一王朝的蓝图。借大一部分,洋洋20余万字,绝不可能没有一个字值得增损修改。之所以没有人出来动一个字,是人们不敢,大家都畏惧吕不韦的权势。吕不韦在秦王政即将亲政时,导演“悬书”、“奖金”事件,无非是向秦王政示威:看谁敢背悻我相国的意志!这一事件表明,吕不韦企图长期控制秦王政的野心已溢于言表。于是,秦王政与吕不韦的矛盾就公开激化了。
吕不韦专权如此,而伙同太后专权的嫪毐集团,其势力竞发展到与吕不韦集团不相上下的地步。
嫪毐凭借与太后的特殊关系,成了泰国政权圈子里的暴发户。
嫪毐过去不过是一市井无赖,以淫乱而远近闻名,有“大阳人”之称。太后淫乱的欲望也很强烈,眼看秦王政逐渐长大成人也不想稍有收敛;而这时的吕不韦,一则已渐渐年老体衰,二则害怕他和太后私通被秦王政发现,于是便想出一条妙计,找淫乱出名的嫪毐代替自己与太后私通。有一天,吕不韦向太后讲一段市井笑话:在一次民俗节上,嫪毐献了一奇技。他用他的大阳具插在桐木车轮里,搅动车轮滚来滚去。市人见了他离奇的表演无不掩口大笑。这段笑话果然引起了太后的极大兴趣,忍不住马上打听起嫪毐来了。这正中吕不韦的下怀,他趁机献计:让人拔去嫪毐的胡须和眉毛,诈说他因犯罪做过“腐刑”卜、种破坏生殖器的刑罚),以便送太后宫中作宦官,侍候太后。
太后有了嫪毐,简直如获至宝,十分宠幸。嫪毐便利用太后的宠爱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他用几千奴隶经营手工业和商业,很快成为大富豪。嫪毐一时荣宠无比,那些想当官上爬的,都趋炎附势,投到他门下做客。他的门客多达千余人。他们经常为他出谋划策,效尽犬马之劳。嫪毐还贿赂权贵,朋比结党,权势日盛一日,他的党羽窃取了宫廷卫队长、掌管京城的内史等要职。太后还利用专权的机会大肆搞赏嫪毐。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太后封嫪毐为长信侯,将阳山(太行山东南,今河南武修一带)赏赐给他;不久,又将太原郡赐给他作封地,称作毐国。
眼见自己的势力急剧膨胀,嫪毐迫不急待地要取秦王政而代之。一天,他趁太后在淫乱后的兴头上,就把自己急于取代的想法和盘托出。自从有了嫪毐,这个淫乱的太后才获得最大的满足。所以,她早已渐渐置亲子之情于不顾。嫪毐一提出“取代”,太后就马上许诺:“只要秦王政一死,就立我们的儿子(太后与嫪毐生有两个儿子)为王。”以后,二人又多次密谋怎样寻机杀掉秦王政。
有了太后的许诺,嫪毐就觉得秦王之位归嫪氏只不过是早晚的事了,所以更是骄横暴恣,无所忌讳。一天,嫪毐伺宫廷侍中等近幸贵官赌博饮酒。有个叫颜泄的赌徒赢了,浮妄想耍赖,二人就争吵起来。嫪毐瞋国大怒,叱骂道:“你算什么东西,我是秦王的假父,你这不识高低的下贱坯子,居然敢跟我斗嘴!”被骂的贵官一气之下,跑到秦王政那里告发了。秦王政早已风闻嫪毐与太后的丑迹,对他们的篡夺野心也已有觉察。听了告发,秦王政虽然没动声色,但心里却恨不得马上将嫪毐抓来五马分尸!
实力雄厚的吕不韦长期控制秦王政;势力急剧膨胀的嫪毐又急于取秦王政而代之。吕嫪两专权集团也就难免要勾心斗角、争权夺势。他们的矛盾尖锐得很。这样一来,秦国的政令竞无法统一,官吏们无所适从,不知究竟亲附吕不韦好,还是听嫪毐的好。而其他一些诸侯国则想利用吕不韦与嫪毐的矛盾来削弱秦国。这一切表明,吕不韦、嫪毐两大势力的发展不仅严重地侵夺了王权,并且已到了分裂秦国,断送秦国统一大业的地步。
面临这样的局面,秦王政为了实现他“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就必须铲除前进途中的一切障碍;他的品性则决定他铲除嫪吕两大集团的手段将是果断、残酷无情的。
秦王政即位之时只有13岁,一个还需要家庭慈爱与关怀的年龄。可惜,家庭给予他的并非是慈爱与关怀,伴随他从少年走向青年的是一幕幕母后先后与权臣、市井无赖淫乱、专权的丑剧。连自己的母亲也从道德上欺骗自己,从政治上背叛自己。生活与政治的残酷无情迫使年轻的秦王政感觉到人间没有什么亲情、关怀、慈爱与同情、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为了各自的私欲而不择手段的仇恨、利用和残杀。这些经历使秦王政自幼就养成的多疑、少思寡义、残酷无情等品性更趋于固定。这样的品性在很大程度上恰恰与以铁的手腕集权,以暴力统一天下的时代要求合拍。
为了加强王权,早日成就统一大业,秦王政已下决心要不择手段地铲除吕嫪势力。秦王政深知铲除这两大政敌的阻力很大,他时常告诫自己,既要果敢,又必须有节有度,以确保自己稳操胜券。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秦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