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军政领袖 >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梁启超著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01

书籍编号:30383660

ISBN:978750742344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33775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军政领袖

全书内容: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序例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清代学术概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一、本书完全依照西方人的传记文体,记述李鸿章一生的事迹,并加以评论,使今后的读者,对他这个人有所了解。


二、中国的旧式文体,凡是记一个人的事迹,或者用传,或者用年谱,或者用事略(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都是记述生平经历和事迹的,不做是非褒贬的评论,如果有也只是附于文章后面。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实际是史马迁首创的,《史记·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都是这样的。后世人缺乏历史见识,不敢跟着学。我愚钝不敏,偷偷把司马迁的写法拿来一试。


三、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一不和李鸿章有关,所以为李鸿章作传,不能不以做近代史的态度和笔法来写。我对于时局稍微有些见解,不敢隐讳,目的不是给前人看,而是给后人看。只可惜时间太短,身边没有一本书可参考,因此书中记述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日后有机会补充修正。


四、关于江南之战,记述湘军事迹很多,似乎有些跑题了;但淮军与湘军的关系极其复杂,如果不这么写就不能充分展现当时的形势,望读者谅解。


五、《中东铁路和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都全文转载下来。因为李鸿章本人事迹的前因后果,与这类公文的关系很密切,因此宁愿使文章拖沓,也全部收录。


六、李鸿章在中国背负的指责和诽谤很多。我与他,在政治上是公敌,私下里也只是泛泛之交,当然不会有心为他抱屈辩护。所以书中有不少为他开脱辩护的语言,很多与时下的论调不一致,这完全是因为作史者一定要禀着公平之心来写。否则,就会失真也有失公允。英国著名首相格林威尔曾呵斥为他画像的画家说:“画出我的真实面目来!不要失去了我的真相。”我写这本书,自信不至于遭到格林威尔那样的呵斥。李鸿章若泉下有知,必然也会含笑于地下说:“这小子是我的知音。”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既望作者自序


(一九O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译文部分


第一章 绪论


天下只有平庸的人不被责怪,也不受赞誉。如果一个人被全天下的人憎恨,那么他可说是超乎寻常的奸雄了。虽然,天下说这些话的,大部分都是平常人,千百人里也难找出一个非同寻常的人,那么,以平常人的眼光和见识来评论非常之人,是可信的吗?所以,享誉满天下的,未必不是被人厌恶的伪君子;遭天下诽谤的,未必不是伟人。俗话说:盖棺论定(即死后才给一个人下结论)。我看有不少人死后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对他的评价也还是没个定论的。各自认为自己所评论的是非没问题,那么,后世的史家或论者将如何从中甄别鉴定呢?如:有的人被千万人赞誉,同时也被千万人诋毁;对其称颂达到顶点,对其诽谤也达到顶点。他今天所遭到的诋毁,正好可以与他当初受到的赞誉相抵消;他今天所受的赞誉,正好与他当初所受的诋毁相抵消,像这样的人,那是什么样的人呢?回答是:这种人可以说是非同寻常的人了。他是非常人的奸雄,还是非常人的豪杰,我们暂且不论,而看他所处的位置和所做的事情,就不是平庸之人的眼光和见识随便可以信口雌黄的。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可以读我的这本《李鸿章传》。


我敬重李鸿章的才干,我惋惜他见识的不足,我又同情他的遭遇。李鸿章曾环游欧洲,在德国面见当时的宰相俾斯麦,曾请教地问道:“作为一国的大臣,想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做事,但满朝的人与自己意见不合,大家合力阻挠,束缚你的手脚,此种情况下,仍想不放弃自己志向,应从何处入手,怎么做呢?”俾斯麦回答说:“首先要得到皇上的支持,有他支持你就获得了特别权力,那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李鸿章说:“比如现有这么一个大臣,他的君主无论什么人的话都能听进去,君主身边的近臣和侍卫人员,又经常狐假虎威,借主子名义把持着大局。那处于这种情况的人该怎么办呢?”俾斯麦深思了良久说:“作为大臣,如果他是以忠诚之心操劳国事,估计就没有不被君主理解体谅的,只有与妇人女子共事,就不好说了。”(这些话是从西方报纸翻译过来的,普通华文如《星轺日记》所登载的内容,因有所忌讳而不敢全译)对此,李鸿章沉默认同。唉,我看李鸿章胸中的气闷不快和牢骚忧郁,不是旁观者所能理解的。我因此批评他,我也因此理解他。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李鸿章


自从李鸿章在全世界扬名以来,五大洲各国各界,几乎只知道李鸿章,不知道有中国。简单地说,可以说李鸿章就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代表人物了。以甲国人的身份来评论乙国人的事,是必然不能得知其真相的,原因自不必说,但若举出重要人物,李鸿章确实是中国近四十年来第一流的重要人物。读中国近代史,势必不能不说到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的人,也势必不能不参见中国近代史,这是有识之士都认同的。所以我现在这本书,也可命名为“同光以来大事记”了。


不仅如此。大凡一个国家今天之现象,必然与它之前的历史有因应关系,所以,过去的历史是今天现象出现的原因,而今天的现象是之前历史发展的结果。以李鸿章与今日中国的深切关系,那么要想评价李鸿章这个人物,就势必要以高远而准确的眼光,观察中国数千年来政权变化更迭的大势、中国各民族的此消彼长与兴衰的发展方向,及当今中外交涉中的隐情内幕,如此才能了解李鸿章在中国历史上所处的独特位置。孟子说:知人论世。世情世事固然不容易评论,而人难道是容易了解的吗?


今天中国的一些时评家,往往以平定太平天国、平定捻军叛乱为李鸿章的功绩,以数次与外国的谈判议和为李鸿章的罪过。我以为这种功罪评价都有失妥当。过去,俾斯麦曾对李鸿章说:“我们欧洲人把抵御异族入侵当作功绩。为保全一家的利益而自相残杀,是欧洲人不赞赏的做法。”李鸿章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叛乱,可说是兄弟间同室操戈,兄长得胜罢了,如果以此为功劳,那天下兄弟们都会忧惧不安啊。国人因为国耻,积愤已久,痛恨与外国的和议,从而把怨恨都迁怒、集中到李鸿章一人身上,事出固然有因,然而如果设身处地想想,在一八九五年二三月份、一九〇〇年八九月之交,假使这些批评者也处在李鸿章的位置,那么他们的举措和行为,果真就能比李鸿章表现出色吗?对李鸿章批评指责的人,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嬉笑怒骂,图一时口舌之快罢了。所以,我对李鸿章对于中国的功罪评价,恰恰是与此不同的。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李鸿章与俾斯麦交谈


李鸿章现在已经去世了。国外的评论者,都把李鸿章当成当今中国的第一人。有人说:李鸿章的死,势必会带来中国局势的大变动。李鸿章果真可称得上中国第一人与否,我不敢说,但现在年龄一般在五十岁以上的人,三四品以上的官员,没有一人比得上李鸿章的,这个是我可以断言的;李鸿章的死,与中国全局有无关系,我不敢说,但现今政府失去一个李鸿章,如同虎失去其伥,失去得力助手,瞎子失去说唱的本领,可说是情势危险,前途堪忧,此后麻烦事会越来越多,这个也是我敢断言的。而我又希望外国人对李鸿章的评论有失其真,假使这些评论是真的,那么以我诺大一个中国,只靠一个李鸿章来支撑吗?中国还有病愈的时候吗?


西方有哲言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像李鸿章这样的人,我不能不称他为英雄。虽然,他是时势所造的英雄,而不是造时势的英雄。时势所造的英雄,是平常的英雄。天下如此之大,历史这么久远,何时何代没有时势?所以读一读二十四史,像他李鸿章这样的英雄,可说是为数众多,车载斗量;而造时势的英雄,阅尽历史,往往千年也不出一个啊。这就是我中国历史一直以来因循守旧、缺少创造活力、终不能大放异彩、震撼世界的原因。我写这本书时,胸中自始至终有着这种感慨。


历史学家评价霍光时,常感叹其不学无术。我认为李鸿章之所以不能成为非常的英雄,也因这四个字。李鸿章不了解国民之间相互依存的原理,不通晓世界的大趋势,不懂政治的民生之本原,在十九世纪这个竞争进化加剧的时代,只知道做些添补缺漏的改良工作,苟且偷安,不为休养并扩充国民实力做些事情,把国家建成威名远扬的强大国家,仅仅捡拾了点西方的皮毛,取水却忘了源头,就此自足自安,甚至还凭借自己的那点小才智,想与世界上著名的大政治家抗衡,让出大的利益,却争竞蝇头小利,这不是他不鞠躬尽瘁,但这于事何补呢?孟子说:在尊长面前大吃猛喝,却讲求不要用牙齿啃干肉,这就叫做不知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说得很对啊。李鸿章晚年所做的事桩桩失败,都因为此。尽管如此,这又何必深加指责他?他李鸿章本来就不是一个造时势的英雄。大凡一个人,生于一个社会当中,总会被这个社会数千年来所形成的思想、习俗和观念所束缚而不能自拔。李鸿章没生在欧洲而生在中国,没生活在今日而生在数十年前,先于他而生和与他同时代的人,并没出现一个能造时势的英雄来引导他、帮助他,而当时中国所孕育培养的人物,也就是这样了,自然不能把责任归咎于李鸿章一人。况且他的遭遇也和他的心志在当时形势下难以得到实现有关吧?所以我说:我敬李鸿章的才干,惋惜李鸿章的见识之不足,而哀怜李鸿章的遭遇。但自此后会有沿着李鸿章的道路有所成就的人吗?时势既然已变,那能称为英雄的,自然与以往也不一样,希望他不要用我为李鸿章开脱的话来自我宽恕。

第二章 李鸿章所处的历史位置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的关系


清朝历史与李鸿章的关系


要评定李鸿章这个人物,就要对李鸿章所属的国家,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这两个方面,都不能没有深刻了解。


一是李鸿章所属的国家,是一个数千年来君主专制的国家,又正好赶上专制政体发展到成熟,达到极限的时代;


二是李鸿章所处的国家,是满洲人入主中原成立的统一国家,又正好赶上杂居和统治已久,汉族权利逐渐恢复的时代。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宣统元年李鸿章像大清银行兑换券


评论家们动不动就说:李鸿章是近代中国的权臣。我不知道他们所谓的权臣,这个说法界定的标准是什么。即使如此,如果把李鸿章与两汉的霍光、曹操,明代的张居正相比,与近代欧、美、日本那些所谓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大臣们相比,那李鸿章的权利则远远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假使李鸿章果真是个权臣,那回顾古代中国的权臣,他们都是专权独断、擅自作威作福、挟持君主、天下人不敢正视,从而动摇江山社稷的人,而李鸿章却是忠直不二,并无非分野心,这也可说是纯正的大臣了;假使李鸿章果真是个权臣,那看近代各国的权臣们,他们都是雷厉风行、改革政务、按自己意愿把持操纵、不回避嫌猜和责难的人,而李鸿章却是因循守旧、不自振作、缩头缩尾、无所成就,这可说是个庸碌的大臣了。即使这样,李鸿章所处的时代,还是与他们有很大的不同的,在此我试着与读者一起放大、放明我们的眼光,上下古今,逐一分析。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这是全天下的人所共知的。虽然,这个专制政体,也在因循着进化论的原理,渐渐发展并发达起来,到现代中国,开始走向圆满,所以所谓权臣的权力,到今天几乎被剥夺削除完了。回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的三桓(季孙、孟孙、叔孙),晋国的六卿(智氏、赵氏、韩氏、魏氏、中行氏、范氏),齐国的陈田,都可说是千百年来最大的权臣了。那时候可说是纯粹的贵族政体,大臣对于国家来说,是万中取千,千中取百,一层层选拔上来的。如同一棵大树,树枝如果太强大,必然会伤了树干,这是势所必然的。自两汉起,天下成一统,中央集权的政体逐渐生成,但其根基还没稳固,所以外戚掌权的祸乱特别严重。像霍光、邓骘、窦宪、梁冀这些人相继而起,其权势炙手可热,王莽趁机篡夺了汉朝的江山,此时还带有贵族政治的特点,可说是贵族政治的余波了。如果没有相当的家世门弟,绝不敢有掌握大权的非分之想。范晔在《后汉书》中说到张奂、皇甫规等人,虽功劳盖世,名声传四海,举手投足间,几乎可决定天子性命,但面对天子还是不顾形象地恭敬跪拜而毫无后悔之心,这就要归功于“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的作用了,这理应如此吧。然而此时贵族掌权之风气并未衰落,所以如没有贵族的出身和资历,是不敢有不轨之二心的。这可说是权臣的第一种类型。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儒家创始人——孔子


至董卓以后,各路豪杰纷纷而起,曹操趁机窃取了高位,靠武功成为权臣的应该说是从曹操开始的。此后司马懿、桓温、刘裕、萧衍、陈霸先、高欢、宇文泰等人,都是走的这条武功夺权的道路。这是权臣中的第二类。又如秦朝的商鞅、汉代的霍光、诸葛亮、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张居正等人,都出身于平民家庭,并没什么家世背景和依靠,却能凭自己的才学被主上赏识信任,从而委以大任,得以实行自己的志向,全国上下都俯首听命,一时间大权在握,无人可及,其权势几乎相当于近代君主立宪国家中的首相了。这是权臣中的第三类。还有一类层次在下面的权臣,他们花言巧语,讨好献媚,取悦主上,窃取国家的大权,却带给百姓祸乱和悲惨命运,如秦朝的赵高,汉代的十常侍,唐代的卢杞、李林甫,宋代的蔡京、秦桧、韩侂胄,明代的刘瑾、魏忠贤,都是些气度狭小,见识浅陋的强盗一样的人物,其实不值得充数的。这些是权臣中的第四类。以上四类,可以说把中国数千年来所出现的权臣,都大致包括进去了。


简言之,越是古代权臣越多,越到近代权臣越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权臣势力的此消彼长,和专制政体的发展进化成比例关系,而中国专制政治的发达,应有两大原因:一因传统儒家思想的渗透教育,二因雄才大略之君主的谋略和努力。当初,先哲孔子看到周朝末年贵族政治所存在的极大弊端,就思考着如何通过一个明君来安定天下,所以在贵族势力恣肆猖獗时,他就著书立说,建立起儒家思想这个理论体系来教化民心,并一再解释、谆谆诱导,强调其作用和意义。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


西汉建立后,叔孙通、公孙弘等人,开始承袭、完善并利用儒家思想,以此树起君主的权威。汉武帝尊崇标榜六艺,而罢黜百家之思想学术,专门弘扬儒家思想来教化并统治天下,天上地下、天子与臣民的尊卑关系更加明显,天下人才开始认识到权臣现象是应该被指责诟病的。之后两千年来,都以此儒家思想作为国民教育的核心思想,宋代学者又进一步补充、弘扬这种思想,使之基础更加稳固,凡是上流社会的官员、名流,及洁身自好的人,无不悉心学习,检点自己的言行以遵守之。儒家的思想和义理既然已深入人心,自然就消除了人心中的野心和飞扬跋扈之气,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儒家思想。如汉代的诸葛亮、唐代的郭子仪,到近代的曾国藩、左宗棠及李鸿章,都是受此思想影响很深刻的人。加之历代的君主,有鉴于国家兴亡之原因和补救之方法的思考和研究,其方法日益完善周密,所以贵族势力的权柄,到汉代末年几乎已消失殆尽。汉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对待功臣,都给予优厚的俸禄,却削夺其兵权;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对功臣,则是抓嫌疑定罪状,甚至满门抄斩,虽然做法和宽忍程度不同,但削弱其兵权以巩固自己作为君主的无上权威则是相同的。到了近代,天下采取郡县制度,土地世袭制也被取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互相牵制,而皇帝则可执一条长鞭随意对他们进行统御。即使在朝中当十年宰相,在地方做官被封疆千里,但皇帝的一纸诏书一朝传令下来,就可能被削夺官职,束手就擒,被小吏押送,与平民百姓没什么区别,所以身居重要地位的人几乎没多少能有幸获免的,只好以持盈保泰来保全名声和身家性命,并以此自勉,难道是他们的性情修养比古人更好了吗?实在是势态所逼啊。因为以上两个原因,所以心存骄傲和野心的人就有所顾忌,不敢透露释放其志向,天下也就因此得以安定了。而那些洁身自好的人,则常有如履薄冰之感,并以此为警戒,不想身居要职以避嫌疑,即使有国家大事,明知道自己应坚持原则,应有所担当,也不敢首当其冲地去力排群议,违抗圣旨。俗话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满朝人士,都是明哲保身主义者,非一朝一夕而成,而是由来已久,逐日形成的。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封建社会的金榜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封建社会追求中庸的知识分子


到了本朝(清朝),又有一个特别的原因。本朝源于中国东北的一个部落,逐渐强大,龙飞崛起,进而入主中原。以其数十万人的一个外来民族,统治人数上亿的汉族人,他们不可能没你我之区别,这是形势造成的。自从在云南、福建和广东设立三藩,任命降将为封僵大吏,结果造成尾大不掉、致使其犯上造反的危险形势,竭尽全力才将其平定,之后威权才又归于统一。所以两百年来,只有满人成为权臣的,而汉人中则没有。如鳌拜、和珅,如肃顺、端华等人,大致上可与前代的权臣相比的,都是满人。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清朝八旗兵


算起来历次重大战役,除定鼎中原开国那一次战争,算起来历次重大战役,如平三藩、平准噶尔、平青海、平回部、平哈萨克布鲁特敖罕巴达克爱乌罕、平西藏廓尔喀、平大小金川、平苗、平白莲教天理教、平喀什噶尔,出兵几十次,都用八旗兵,用亲王贝勒或满人大臣督军。平常,无论是内阁还是封疆大吏,汉人多处于备用的从属位置,对于国家政事,更是没有过问的权力。如顺治、康熙年间的洪承畴,雍正、乾隆年间的张廷玉,虽有尊贵地位和很高声望,但不过是被人利用的臣子罢了。其余百官,更是微不足道的人物。所以咸丰朝以前,文武官员之重要职位,汉人从来没担任过(将帅中偶尔有一两人,则是汉军旗人)。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同治帝在位第三年(1864)清政府将太平天国镇压下去。


到洪秀全、杨秀清造反发难时,赛尚阿、琦善都以大学士身分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八旗精兵远征,结果延误了战机,使敌人实力得以发展壮大,至此才知道八旗兵已经落后不可用,汉人从此被委以重任的时机开始来临。所以金田战役,实际是满汉权力此消彼长的关键时期。到曾国藩、胡林翼等人,起兵于湖南、湖北,成为平定江南的中坚力量,但朝廷还是命令满人以大学士身份担任钦差大臣。当时朝廷虽不得不倚靠汉人,但岂能因此就对汉人推心置腹呢?曾国藩、胡林翼全力与满人搞好关系,每当有军中事宜向朝廷请示汇报,总要请满人领衔;遇有军功,必要推满人为首功;上报奏折,总要等满人同意了才发,其谦谨虚心固然可敬,但内心的苦衷也实在可怜啊。看《曾文正集》,自攻破金陵(南京),平定太平天国后,他每天都战战兢兢,如芒刺在背。以曾国藩的学识修养之深厚,尚且如此,更何况自信力不如曾国藩的李鸿章呢?所以我说:李鸿章之地位,比起汉代的霍光、明代的张居正,及近代欧洲、日本等所谓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大臣,还是远远不同的,形势造成了这样啊。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张居正,大胆改革,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的内阁首辅,使明王朝重现生机。


说到李鸿章的地位,更不可不明了中国的官僚体制。李鸿章历任的官职,是大学士、北洋大臣、总理衙门、商务大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表面上看,可说是位极人臣了。尽管如此,本朝自雍正朝以来,政府的实权,掌握在军机大臣手里(同治以后,地方督抚的权力虽然日益增强,但也要看掌握在谁人手里,不可一概而论),所以一个国家政治举措上的得失功罪,军机大臣首先要负主要责任。虽然李鸿章作为总督、巡抚,与平常的总督、巡抚不一样,但要把近四十年来政务上的失败,都归罪于李鸿章一人,那么李鸿章也理当有不能完全接受的理由。现试举同治中兴以来军机大臣中有实力者如下: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案语:在这个表中,满汉权力之消长由此可见一斑。太平天国和捻军作乱之前,汉人并无真正的掌权者,文祥和沈桂芬两人,实为汉人掌权的开始。其后,有李鸿章、翁同龢两人,孙毓汶、徐用仪又接其后,他们各人的贤能才智暂且不必讨论,总之同治以后,不只封疆大吏,汉人已占多半,就是内阁中枢,汉人的实力也迅速增强了。到一八九八年八月之后,形势又发生变化。这其中的内容,说起来话长,因与此书没直接关系,所以不详细介绍了。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翁同龢


由此可知,与李鸿章数十年来共事的都是哪些人。他们的贤能与人品不便细说,但总的来说都不是与李鸿章同心同力同见识同理念的人。李鸿章面对俾斯麦所说的话,确实是真的啊。况且还有只会奉旨办事的军机大臣,还有别的人,这就是我之所以怜悯李鸿章的原因。只是我这个观点,并不是有意偏袒李鸿章而为之开脱,即使李鸿章果真有实权,能尽心力实行其心志,我认为他的成就也绝不可能超过今天的成就。为什么呢?因为李鸿章本就是个没有学识的人。而且,假使李鸿章为真豪杰,那他凭借自己所取得的地位,怎么不能够巩固增强自己的实力、广泛培植自己的力量来推行自己的政策于天下呢?像格莱斯顿、俾斯麦,难道就不会遇到阻力吗?因此,为李鸿章做辩护也似乎不应该了。虽如此,如果把中国政府政策上的某种失误归罪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本人也有罪不当辞、不值得同情的一面,但那些执政误国的内阁大臣们,反倒有理由推诿逃避责任,而我中国四亿人中放弃国民责任的,也将不再自觉意识到自己的罪责。这就是我所看到的李鸿章的处境、为他有所辩护的原因。至于他的功罪和人品影响,请允许我在最后讨论。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李鸿章的家世


欧洲势力的东扩


中国内乱的发生


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关系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父亲名为李进文,母亲沈氏,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李瀚章官至两广总督;李鹤章、李昭庆都投身军旅,立有战功;李鸿章排行第二,生于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正月五日。自幼在普通私塾里读书,准备科举应试;二十五岁时,中进士;道光二十七年进入翰林院,那年是丁未年。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李鸿章、李瀚章家族合影


李鸿章出生时,法国大革命的风潮刚刚平息,盖世英雄拿破仑被流放到异国的孤岛上死去。西欧大陆的风波平息,局势得以稳定,各国不再互相侵略,而是养精蓄锐,把野心和目标投射到东方。于是数千年来一统至今的中国,就开始了多事之秋:伊犁划界条约,与俄国人在北方失和;鸦片战争,与英国人在南方造成事端。可说正是世界多事之秋、各国正需人才的时候。加上瓦特新发明了蒸汽机,大型轮船军舰,可冲涛破浪,万里之遥被大大缩短,天涯之隔如近在比邻;苏伊士运河开凿成功,东西间距离骤然缩近。西风东渐,西方势力开始逐日向东方发展,这势力奔腾澎湃,如狂飙,如怒潮,击石拍岸,顿时天地日月为之变色,其力量猝不可挡,也无力对抗。即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涉最艰难的时代。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拿破仑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瓦特


再回过头来,看中国国内的情况。自乾隆朝以来,开始盛极而衰,民生凋敝,官吏腐败骄横,国内的麻烦事日渐增多。乾隆六十年,湖南、贵州爆发了红苗叛乱;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势力蔓延到五个省区,前后持续九年,(嘉庆九年)耗资军费两亿两白银,才只是平息了严峻的形势而已。同时,又有海寇蔡牵等人,以越南为巢穴,侵扰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所到之处,烧杀掠夺,大肆蹂躏,到嘉庆十五年,才被平定。而天理教李文成、林清等人又起来作乱,振动滋扰山东、河北一带;在陕西,还传来万行五变乱的警报。道光年间又爆发了回疆张格尔叛乱,边境安危受到惊扰,官军大举进攻讨伐,整整七年时间才平定。嘉庆、道光之间,国力开始衰败,民心躁动不安,而满朝上下又多醉生梦死之人,还在安闲自得,一片歌舞升平景象,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了,还像视若无睹或者知而不言,有识之士却早已心怀忧思了。


李鸿章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李鸿章安徽合肥故居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可说是一部流血牺牲的历史;所谓的人才,也多是杀人的人才。纵观古往今来的大事,只有动乱时才出英雄,和平时代则没有英雄出现。一直是这种情况。到道光、咸丰末年,所谓的英雄们,才开始磨刀霍霍,跃跃欲试,以等待大显身手的时机。中国自从有国家以来,就没有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的先例,百姓一直是被官吏所欺凌逼迫的,那些受到暴政和官吏的欺压,求告无门而无奈的人,他们的反抗方法,只有两个途径:小则罢市,大则造反作乱,这也是情急之下的无奈之举。如果易姓受命于天,改朝换代,也被视为平常事,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出身于无赖平民,今天是盗贼,明天就可成为神圣的君主,唯有强者值得崇拜,其他不值得一说。有这个风气,也就有这个人心,所以历代平民揭竿起义的事件,不绝于史册。其间有太平百数十年的,不过是因为经历前次祸乱,杀戮太多,人心思平,厌恶了战争;又人口骤减,谋生不再艰难;或者君主统治有方,以小恩小惠笼络民心得些威望,弥补些不足,姑且得到一时的安稳而已。实际上国内引发动乱的种子或者说隐患,从来没有灭绝过,稍微有点可乘之机,就再次揭竿而起。所以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实在是用血腥写就、用肝脑涂抹而成的,这是不可隐讳的。本朝既兴起于关外,入主中原,统治众多汉民,以我汉民向来自尊自大蔑视他族的心理,自然心上有不满不快。所以从明朝灭亡以后,其遗民中就有人组织了秘密党会,企图造反、光复汉人统治的明朝江山,二百多年来从没灭绝,甚至蔓延到十八个省,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