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艺术家 > 改变建筑的建筑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改变建筑的建筑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改变建筑的建筑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改变建筑的建筑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英)约翰·斯通斯,陈征译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2-01

书籍编号:30394351

ISBN:978755142067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67496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艺术家

全书内容:

改变建筑的建筑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建筑师塑造我们的生活空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伟大的建筑作品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精神振作,而拙劣的作品则会使我们感到寂寞痛苦。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曾经说过“建筑始于你把两块砖小心地叠在一起的时候”。然而两块砖叠在一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极少数富有创造力的建筑师能够显著改变属于我们的建筑环境,包括教堂、画廊、办公楼和社会住宅。本书精选了具有上述特质的一些重要建筑师,他们的成就包括质疑设计流程和材料选用、创造新颖建筑结构,一直到推动激进理论发展,仿效和重新诠释以往的建筑风格。


当我们试着去理解建筑师对于我们周围建筑环境的影响时,学习和理解一些重要建筑师的思想和创意,可以改变我们在任何城镇上漫步的观感。这些先锋建筑师常常(而且继续)怀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也驱使他们在周围环境中铭刻下新的现实构想,并把他们的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仅限于图纸上的涂涂画画。


这些建筑师设计的创新结构深深地影响了建筑的发展。建筑师在现在和过去的同行们工作的基础上,秉承传统或者突破传统的束缚进行创作。这些影响促进了建筑史上两大重要流派的出现。


所谓建筑其实就是一个容身之处,而伟大的建筑是通过设计,使空间能够包容、接纳、擢升并激励身在其中的人。


菲利浦·约翰逊


第一个流派就是古典主义建筑,即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帕拉第奥时期到18、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时期,再到更近一些的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极权统治时期,以及20世纪后期的后现代主义的几个世纪里,他们一再成为西方建筑灵感的源泉。


第二个流派就是现代主义建筑,这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初,打破传统而又激进的建筑新概念。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等人的理念彻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而时至今日,我们还在努力理解他们对于后世复杂深远的影响。


正是因为帝国大厦、悉尼歌剧院和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等杰作使得建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建造具有标志意义、雄伟壮观的建筑成为一种潮流,而这些建筑通常也是旅游胜地。优良的建筑可以,也必然丰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建筑结构,除非我们决定回归洞穴生活。


改变建筑的建筑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改变建筑的建筑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古罗马建筑的复兴者 菲利普·布鲁内莱斯基


1377—1446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卒于佛罗伦萨。


唤醒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于古罗马建筑艺术的关注。


菲利普·布鲁内莱斯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最重要的建筑师,他在那时就开始深入接触即将统治欧洲建筑艺术达数百年之久的古罗马建筑艺术,尤其使他闻名天下的是位于佛罗伦萨的天主大教堂圆顶。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编年史家瓦萨里(Vasari)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他是上天派来复兴建筑艺术的使者。”这个“他”指的就是这位对欧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佛罗伦萨建筑师菲利普·布鲁内莱斯基。几百年来,人们忽视这种艺术,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没有条理、胡乱建造、缺乏设计的建筑物上。这些建筑物充斥着荒诞不经的念头、恶俗的装饰,毫无优雅可言。


从瓦萨里饱含贬义的称谓“哥特式”中,我们可以知道布鲁内莱斯基所承袭的建筑风格还是遭到了他的诟病。虽然奇特华丽的装饰风格在布鲁内莱斯基事业的早期还是很流行的,但他也是那些致力于重现古罗马艺术的杰出思想者和艺术家中的一份子,也正是他,将这种理念引入了建筑界。


据说布鲁内莱斯基和雕刻家多纳太罗(Donatello)结伴而行,前往罗马参观古罗马遗迹,认真研读了罗马作家维特鲁威(Vitruvius,卒于公元15年左右)所撰写的《建筑十法》一书中的建筑理论和图样。这也促使他将一种理性的建筑方法重新引入建筑,即建立在数学计算之上的建筑法,同时也鼓励他设计不同于当时流行风格的、更为简单的建筑结构。他开始根据前人的经验合理使用古典的建筑风格(多利安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


这种新颖、清晰的建筑风格早在他第一个主要建筑任务中,即1419年建造于佛罗伦萨的育婴堂(即孤儿院),就显露无疑。育婴堂简洁、几乎对称的平面布置标志着一个重大的进步。


在一次为圣母百花大教堂(即佛罗伦萨大教堂)前的大洗礼堂设计堂门的比赛中,布鲁内莱斯基输给了雕刻家洛伦佐·吉贝尔蒂(Lorenzo Ghilberti)。然而,之后又举行了一次比赛,目的是找到一位能够为大教堂设计圆顶的建筑师。在意大利最有权势的美第奇(Medici)家族的支持下,布鲁内莱斯基赢得了比赛,据说是在他将一只鸡蛋立在一块光滑的大理石板上之后。


该教堂最初的设计源于一个世纪前,设计者为这个教堂设计了一个跨度为45米(140英尺)的硕大圆顶,甚至比罗马万神庙的圆顶还大。当时根本不具备完成如此工程壮举的技术力量。例如,罗马的万神庙由混凝土建成,但是配方早已失传。


布鲁内莱斯基用一个由上千万块砖组成的八角形大拱顶解决了这个难题。工程自1420年开始,用了16年时间完成。这个大圆顶不但是佛罗伦萨城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美丽建筑物,而且也是结构工程学的重要代表作。布鲁内莱斯基还设计了佛罗伦萨城内其他许多教堂和圣地,包括朴素无华又极富影响力的圣斯皮里托教堂(1428年)。


改变建筑的建筑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佛罗伦萨大教堂圆顶(圣母百花大教堂),布鲁内莱斯基最著名的遗作。

哥特式大教堂


在1140年至1250年间,一种崭新的建筑风格出现了,这是建筑师、石匠和神职人员共同合作的结果,将对整个欧洲产生影响,并成为中世纪晚期的建筑特征。如今这种风格被称为哥特式,其主要表现在法国天主教堂设计和工程建造中的宏伟成就上。


人们普遍认为,哥特式建筑风格源于1140年巴黎郊区圣丹尼斯教堂唱经楼的设计。和许多后来出现的哥特式杰作一样,我们并不知道共同构想和建造这座教堂的工匠大师、结构工程师、石匠和雕刻师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正是因为一位雄心勃勃且有权势的神职人员——苏杰院长(Abbot Suger)的努力,这个工程才得以实现。


这种风格最初被称为“法国式”,“哥特式”一词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带有贬义,用于形容这种风格的非正统性和野蛮性。这个名称却一直沿用至今。哥特式建筑风格由罗马式风格发展而来,并且逐渐替代了后者。不同于罗马式建筑风格的粗犷、坚固,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三点上:尖形拱门、肋状拱顶和飞扶壁。圣丹尼斯教堂集这些元素于一体,建筑形式极其新颖别致。这些哥特式的结构特点融为一体,互相作用,从而使整个建筑物更加明亮,也使建筑物整体看上去更加高耸峻拔,似乎可以通往天国,增加了教堂会众对于教堂的敬畏赞叹之心。


哥特式建筑风格尽管也被运用于其他各种各样的建筑中,但主要运用于天主教堂的设计,尤其是12世纪和13世纪巴黎周围地区,即法兰西岛地区教堂的重建。各个城市展开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竞争,为了胜人一筹,他们寻求能够超越前人的建筑方法,结果导致许多建筑结构需要多个世纪的时间来完成。


里昂大教堂(始建于1160年左右)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早期代表作。相对于之后上百年时间里建造的亚眠主教堂、鲁昂主教堂、巴黎圣母院、博韦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里昂大教堂比较简洁。博韦主教堂尚未完工的教堂正厅高度最高,达到了48米(157英尺),甚至超越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和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大殿。然而,沙特尔主教堂(始建于1194年)通常被视为哥特式建筑最伟大、最成熟的代表作。


一座哥特式的教堂就是一个石化的宗教。


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


哥特式建筑风格逐渐发展变化,石墙为精美的窗花格所替代,几乎隐没在斑驳的玻璃墙里。例如,巴黎宫廷礼拜堂(1248年)是极度装饰阶段的代表作,有时指的是“辐射式”的代表作,享有同一盛名的还有兰斯大教堂(约1211年)。


法国周边国家建造的哥特式大教堂主要有英国的坎特伯雷教堂(1175年)和德国的科隆主教堂(1248年)。后者在高度和宽度的比例上远胜于其他任何教堂。


在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浪漫主义复兴了哥特式建筑风格,包括“新哥特运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位于伦敦的国会大厦,1835年由查尔斯·巴里爵士(Sir Charles Barry)设计。

新古典主义奠基人 安德烈亚·帕拉第奥


1508—1580年,生于意大利帕多瓦,卒于意大利梅瑟。


开启了被称为“帕拉第奥风格”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威尼斯建筑师安德烈亚·帕拉第奥在文艺复兴时期设计的一系列别墅开创了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欧美各地被广为模仿。他常常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


虽然一开始,帕拉第奥在威尼斯附近的帕多瓦给一个石匠当学徒,前景并不乐观,但是多亏了一位开明富有的赞助人特里西诺(Giangiorgio Trissino)的支持,他才有机会前往罗马研习古建筑遗迹,事业稳步上升。帕拉第奥原名安德烈亚·彼得罗(Andrea di Pietro),是特里西诺替他取了这个充满古典寓意的名字,他也以这个名字享誉至今。


改变建筑的建筑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由帕拉第奥设计、位于维琴察的优雅的卡普拉别墅(1566年)屡次被模仿。


帕拉第奥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是在维琴察度过的,这个小镇离帕多瓦和威尼斯都比较近,而且帕拉第奥最著名的建筑杰作也位于这个小镇,包括卡普拉别墅,也被称为圆厅别墅(1566年)。这是一种典型的新型乡村住宅,在16世纪逐渐成形,其结构明亮通风,四面是由巨大的古典柱所构成的门廊,里外贯通,同时将周围景观与建筑自然协调地融为一体。


新古典主义


指的是从文化的不同方面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潮流,但是这个词也特指18世纪欧洲和美国复兴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热潮。


卡普拉别墅的楼层平面完全对称,环绕中间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圆厅的是绘有大量壁画的圆顶,这个灵感来自于罗马万神庙。这里,古罗马建筑的各个元素被系统地运用,从而使建筑物既明亮又优雅,营造出一种简洁感。这些想法全被详细记录在一本内容丰富(受到广泛研读)的专著《建筑四书》里。帕拉第奥在1570年出版了该书。


帕拉第奥大多数工作是受贵族委托建造别墅和宫殿,但是他也为一些重要的教堂建筑进行设计,包括圣马焦雷教堂和威尼斯的救世主教堂。然而,帕拉第奥最后的杰作却是一座剧院。奥林匹克剧院位于维琴察,主要由石头座位所组成的半圆,这是受古罗马竞技场的影响。工程始于帕拉第奥生命中的最后一年,由同行威尼斯建筑师文森佐·斯卡莫齐(Vincenzo Scamozzi)完成,而斯卡莫奇也建造了一个非凡的、视觉幻象永存的舞台。


帕拉第奥的建筑作品,尤其是别墅,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建筑风格因为富家子弟的游学旅行而在欧洲散布开来,逐渐形成了一种建筑风格,即“帕拉第奥风格”。“帕拉第奥风格”在18世纪再度繁荣,影响力广泛深远,从美国南部诸州大种植园到华盛顿区的白宫,甚至是现代的郊区住宅开发都可以窥见“帕拉第奥风格”。

英国“帕拉第奥风格”缔造者 英尼格·琼斯


1573—1652 年, 生于英国伦敦,卒于伦敦。


将古典建筑艺术引入英国。


首位英国著名建筑师英尼格·琼斯将“帕拉第奥风格”引入英国建筑,从而使英国建筑重新与欧洲大陆同步。他的建筑作品精致优雅,标志着新古典主义传统从此在英国长期占据主流地位。


英尼格·琼斯出身于伦敦一个卑微的天主教徒家庭,父亲是成衣匠。他最初为大型奢华的宫廷娱乐活动或假面舞会设计布景和服装。在工作中,他建造了活动所必须的一些复杂巧妙的结构,因而逐渐学会了建筑,但是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习。琼斯也通过这份工作结识了一些贵族,他们委托他建造房屋,并且资助他出国游历。


琼斯去了意大利两次,特别研究了帕拉第奥的作品,他阅读了帕拉第奥的著作《建筑四书》,并作了密密麻麻的注释。1615年,当完成对意大利的第二次游历返回英国时,英尼格·琼斯升任至一个很有权势的职位——工程总监,负责监督皇室居所和其他宫廷建筑工程。他正是以这一身份积极参与了圣保罗大教堂重建工程的早期设计,而且在参与考文特花园的修建工程中,他将意大利式市场或者说广场概念引入到了英国。


他的第一个重要委托就是为詹姆斯一世(James I)的妻子,来自丹麦的皇后安娜(Anne)建造在格林威治的居所。居所整体设计简洁、朴素,深受意大利建筑的影响,居所粉刷的外墙一反传统,与伦敦红砖或者木制建筑形成鲜明的对照。


改变建筑的建筑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位于格林威治的皇后居所的建筑风格深受琼斯意大利之行的影响。


1619年,宴会之屋工程开始启动,目的是修建被烧毁的那部分结构。该工程也是重建怀特霍尔宫这个宏伟工程的一部分,之前无人做过。宴会之屋被设计成一个宽敞的建筑物,适合举办假面舞会和其他为詹姆斯一世和他的儿子查理一世(Charles I)上演的重大礼仪活动。宴会之屋的建筑结构借用了罗马大教堂的大殿,而琼斯曾任布景设计师的经历也使他设计的建筑非常适合戏剧演出。


这座建筑物也因当时欧洲最著名的画家鲁本斯(Rubens)在天花板上绘制的“神化的詹姆斯一世”而闻名。这幅画对查理一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决定将欧洲大陆高水平的文化引入自己统治下的这个思想守旧的国家。琼斯所设计的帕拉第奥式建筑,墙面设计复杂巧妙,十分和谐。然而,无论是天花板还是建筑物整体,都表明英国的统治过于奢华浪费,受外族影响太深,这一切遭到了臣民的反对。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了宴会之屋前的断头台。


琼斯的后继影响力和建筑作品的内在质量使他在建筑史上名留青史。他的设计打破了落伍的都铎式建筑式样在英国的统治地位,引入同时代的意大利建筑理念,为新古典主义在英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罗马巴洛克风格的倡导者 杰凡尼·劳伦佐·贝尼尼


1598—1680年,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卒于意大利罗马。


意大利巴洛克艺术的首席雕刻家和建筑师。


杰凡尼·劳伦佐·贝尼尼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绘画、雕刻和建筑领域均已入室登堂,他的创作充满革命性、戏剧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示在公众面前,在欧洲各地广受赞美和模仿。


贝尼尼出生于那不勒斯,父亲是一名雕刻家,他自己也成为罗马这个教皇之都最著名、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破除人们对于古代范本的崇拜,创造出自信且充满活力的结构,促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即巴洛克艺术的形成。


贝尼尼对于建筑学的不朽贡献在于他领悟了建筑学中所包含的雕刻元素。对于一系列的委托,从建造喷泉到小教堂,他采用了综合法,将一直被视为属于不同领域的雕刻和建筑融为一体:小教堂里的圣人雕像被视为是基于建筑鉴赏力而为,而一个建筑结构,例如喷泉,也可以建造得如同任何一个雕刻作品般肉感丰满。


这种方法在他第一个重要委托中就已显现出来,即修建圣彼得大教堂的教皇大殿华盖。这个华盖位于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教堂的主祭坛之上,由20米(66英尺)的豪华青铜柱支撑。从舞台设计中获得的经验促使贝尼尼开始从经验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同时在设计中关注光线和背景。


众所周知,贝尼尼是第一个能把建筑、雕刻和绘画如此完美地融为一体的人。


菲利普·巴勒迪努齐


华盖充分展示了建筑物结构的潜力,这也是贝尼尼在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和柱廊设计中所竭尽全力想达到的。巨大的椭圆形广场被巨型柱子环绕,这些柱子组成的两个半圆形柱廊从正面看,犹如一双准备拥抱的手。


改变建筑的建筑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被尊为贝尼尼最伟大的杰作。


贝尼尼对于建筑几何学[与此同时,他的同辈弗朗西斯科·普罗米尼(Franscesco Borromini)也在促进建筑几何学发展]的灵活运用也体现在罗马圣安德烈教堂(1658—1670年)的设计中,教堂的立面由两堵内凹的墙组成,后面是一个椭圆形的外凸门廊,内部呈椭圆形,宽度大于长度。贝尼尼认为这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但是今天,人们普遍认为除了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之外,“神志昏迷的圣德列萨”(1647年)才是他的巅峰之作。雕像位于罗马圣马利亚·德拉·维多利亚教堂一间科纳罗小礼拜堂内。深受欲望折磨的圣女雕像被安置在仿真衣饰的大理石底座上,又戏剧般地被一束自然光照亮,将一切创造性的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令人印象深刻。


贝尼尼和普罗米尼充满戏剧张力的作品为一种流畅的建筑风格即将在欧洲(尤其是天主教国家)流行一个多世纪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于当代建筑师来说也越来越重要。

古典伦敦的设计师 克里斯托弗·雷恩


1632—1723年,生于英国威尔特郡东诺伊尔,卒于英国伦敦。


圣保罗大教堂的设计者,也是英国最著名的建筑师。


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一直活到高龄90岁,建筑生涯长久,因而也使他成为英国最受人尊敬的建筑师。在伦敦1666年大火后的重建工程中,他对其建筑结构影响重大,而且他的杰出代表作是位于伦敦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圣保罗大教堂。


雷恩最初在牛津大学瓦德汗学院作为一名学者崭露头角,他在科学、数学和古典文学均有涉猎。他倍受尊敬是因为他在天文学上的实验和研究,他也因此在25岁时赢得了第一个教授职位。


在继续进行科学上的学术研究时,雷恩将建筑列入自己众多的成就之中。他的处女作是为彭布罗克学院修建的一座小礼拜堂,也是牛津大学中世纪建筑群中的第一个古典主义建筑。之后,1663年,他又修建了牛津大学内的谢尔顿剧院。剧院弧形正面,优雅且壮观,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至今仍是牛津大学校区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666年,一场大火席卷了整个伦敦城,80%的住宅、教堂和市政建筑被毁。雷恩在灾难中窥见了机会,他向查理二世(Charles II)递交了一份踌躇满志的计划书,建议对伦敦进行完全彻底的重建,用宽敞宏大的大道取代之前狭窄的中世纪街道。虽然他的计划书没有被采用,但是1669年,他却因此获得了一项任命,担任国王御用工程总监,特别是负责50多座教堂的重建工程,包括古老的圣保罗大教堂。他也负责设计了这次灾难的纪念碑,一个高达62米(203英尺)、多利安式的纪念柱,位于起火地伦敦桥附近,这个纪念碑至今尚存。


几何图像当然要美于任何不规则。


圣保罗大教堂的外观是如此的卓尔不群,让人很难理解这座建筑物和之前的教堂以及英国其他教堂之间的差异。经过多次修改,任命委员会转变了观念,最终认可,一个具备来自异教的古罗马建筑元素和意大利风格的建筑应该可以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基督教教堂建筑。圣保罗大教堂不但庄严雄伟,给人印象深刻,而且优雅精美。


雷恩设计或者负责监工的许多教堂既富有创意,又精美雅致。他也设计了位于格林威治的皇家天文台,他在从事建筑之前是一位天文学家,所以这个工程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合适了。他最后的作品中包括格林威治医院,即现在的前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格林威治医院位于泰晤士河边,主体是两幢楼,面对着皇后居所,这是由雷恩之前的英国古典主义先驱英尼格·琼斯所设计。


如果说英尼格·琼斯将新古典主义引入英国,那么雷恩则将其发展成一门富有独创性、新颖而含蓄的建筑艺术,使英国的建筑独树一帜,区别于欧洲本土绚烂热情的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


改变建筑的建筑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自完工300多年来,圣保罗大教堂仍然是伦敦游客最多的景点之一。

古典主义室内设计大师 罗伯特·亚当


1728—1723年,生于苏格兰法夫地区柯科迪,卒于英国伦敦。


新古典主义一种成熟形式的倡导者,尤其是在室内设计领域影响巨大。


英国古典主义建筑师的三巨头指的是英尼格·琼斯和克里斯托弗·雷恩,最后一位是罗伯特·亚当。罗伯特·亚当无意于发表鸿篇大论,他更关注发展精巧细致、具有特定主题的室内装饰。他的作品广受欢迎,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亚当式”。


亚当出生于苏格兰,父亲是建筑师,在爱丁堡开有事务所,生意红火。亚当通过在事务所工作,逐渐习得了建筑技艺。在26岁时,他前往欧洲大陆游历,意大利是他游历的重点。在罗马,他邂逅了德国艺术史家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温克尔曼正在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发掘现场狂热地做研究。在那儿,亚当也被皮拉内西(Piranesi)研究的古文物上异乎寻常、稀奇古怪的雕刻所吸引,跟随他学习了一段时间。


四年后,亚当返回英国,开始萃取这些影响中的精华,形成一种新的、兼收并蓄且更为成熟的古典主义。帕拉第奥的追随者们主要从古罗马艺术中寻找灵感,而且认为必须遵循维特鲁威(Vitruvius)和帕拉第奥(Palladio)建筑专著中提出的抽象规则,但是罗伯特·亚当却从自己的游历、博闻广见和许多其他的建筑风格中,如希腊式、拜占庭式和巴洛克式,汲取精华,用于自己具有特定主题的装饰方案之中。例如,伊特鲁里亚人花瓶上的装饰图案被他用来设计奥斯特里公园(1761年)豪华古宅里的“伊特鲁里亚房”。


富人们热衷于这种新的建筑风格,所以亚当的委托任务纷至沓来。当时,他和弟弟詹姆斯(James)在伦敦共同经营了一家事务所。两兄弟设计、建造或者装饰充满时尚感的居所,经常需要到场监督工程。有时,他们还充当开发商。


改变建筑的建筑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伦敦霍姆宫里令人叹为观止的悬臂式环形楼梯。


不同寻常的是,对于他们建造的房屋,人们给予内部和外部同等的关注。兄弟俩通常会亲历亲为,负责装饰和家具,还经常自己设计家具。1777年,罗伯特·亚当设计的、位于伦敦的霍姆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霍姆宫是伦敦的一处豪宅,是从另一位建筑师那里接手过来的,它的内部精彩绝伦,特别是玻璃圆顶下悬臂式的环形楼梯,精巧细致,令人叹为观止。


1770年,兄弟二人开始建造巴思的普尔特尼桥。这是一座石桥,两岸均是店铺,显而易见是受佛罗伦萨的老桥和威尼斯的里亚托桥的影响(罗伯特曾经游览过这两座桥),但是却以英国人特有的朴素、含蓄风格来修建。


罗伯特·亚当的作品比帕拉第奥更为正式,美国人竞相模仿,但由于独立战争后的爱国理由,“亚当式”成了“联邦式”。他遗作中的另一个要素是他对于室内设计的重视。在他之前,没有人将室内设计放在与建筑设计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他之后,也没有人总是这么做。他还创新地将建筑和时尚融合在一起,至今还是争议不断。

古典主义建筑


古希腊和罗马的建筑对于西方建筑影响深远。就像他们在法学、哲学、医学和文学等领域里做的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总是倾向于在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古文明中寻找自己的根源,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过分挑剔的。正如“古典”这个词所表达的含义一样,对于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理解和欣赏具有极强的回溯性。


古希腊建造了各种各样的建筑物,但只有伯里克利时代的神庙建筑才被视为典范,尤其是帕特农神殿。帕特农神殿坐落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是一座为雅典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多利安式神庙。公元前447年,波斯侵略者劫掠了雅典城,之后伯里克利开始兴建这座神庙。神庙采用开放式的柱廊和三角楣饰,至今仍是最知名的建筑物之一,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引发了各种形式的模仿,从宏伟的市政建筑和博物馆到郊区房屋的装饰元素,都以帕特农神庙为模仿原型。


然而,直到18世纪,伴随着人们考古认识的细化和不断发展,古希腊艺术和建筑才和之后的古罗马艺术和建筑清楚地区分开来。多亏一些先驱们的研究,例如居住在罗马的德国艺术史家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人们对于古希腊文明有了更狂热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于广义的古典主义,这些研究进一步巩固了希腊文化的地位。希腊文化在德国和美国具有重要地位,希腊建筑的美学特质也包含着民主愿望和人类美德。


以前,对于古建筑的理解主要源自罗马以及那里的许多遗迹。由于菲利普·布鲁内莱斯基等文艺复兴早期的名人对这些遗迹重新认识、评估,所以这也成为后辈艺术家和建筑师们必定研究的对象。


广场建筑是罗马人高雅城市建筑的代表,而气势磅礴的古罗马斗兽场圆形剧场(始建于公元70年左右)则展示了罗马人在工程方面的实力。然而,万神庙却是如此地独具一格。万神庙建于公元2世纪,上方是一个巨型穹顶,宽度约43米(141英尺),用不同密度的混凝土建成。神庙中部是引人瞩目的圆形大厅,伴以笔直的门廊。


由于罗马工程师和建筑师马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Marcus Vitruvius Pollio,据说生于公元前75年,卒于公元15年)的努力,古代建筑的许多知识和原理得以保存。维特鲁威写成了《建筑十书》(他也因此出名),该书在文艺复兴时期和之后广为传阅。他在书中阐明了来自希腊建筑先例的三个所谓的结构,即多利安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奇特的来源)。


使我们变得伟大、甚至不可企及的唯一途径乃是模仿古人。


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


虽然只有为数不多的建筑对后世建筑产生了影响,但是关于古希腊和罗马各个时期建筑的详细研究却更加完整、多层次地展现了古代的建筑。

新哥特式先驱 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


1781—1841年,生于德国柏林附近,卒于柏林。


以多种历史主义建筑风格重塑柏林建筑。


普鲁士人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是德国最伟大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师,他对拿破仑战争后柏林的重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