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你不知道的姚明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嘘!你不知道的姚明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姚明是一本书,等着你来读。颜强强力推荐!
作者:齐小侠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01
书籍编号:30400006
ISBN:978712215256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73101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文体明星
版权信息
书名:嘘!你不知道的姚明
作者:齐小侠
ISBN:978712215256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嘘!你不知道的姚明》这样的一本书
□插画/COMMA-采芯
序 每一个周日的清晨
很多个周日的清晨,我都会早早起床,放弃难得一天慵懒睡眠的机会,打开电视,等待姚明和火箭队比赛的开始。
这或许是我最后的一个电视收视习惯,每周固定有一天,固定的一个时间,固定地享受一种固定的快乐。自姚明退役后,我发现我的生活中,不再有这样固定的电视习惯。说得夸张一点,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网络化,甚至越来越移动网络化时,电视这种主流传统媒体,对我们生活的控制力,在每天下降。当一个周日清晨到来时,你打开电视,看不到姚明的比赛,一个上午似乎凭空多了出来,你恍然若失。当此后每一个周日的清晨,都不再令人期待,你的习惯便会渐次消失。
心理学告诉我们,养成一个习惯,三周二十一天即可。消除一个习惯,时间也差不多。姚明曾经是你我生活中的习惯,这样的习惯消失的同时,带走的,不仅是姚明那不可复制的记忆,同样也包括你我的青春。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有那么四五年时间,每个周日的清晨,我和很多同行朋友或非同行朋友一样,都忠诚地守候着电视度过。那样固定的快乐,并不见得都是因为姚明独霸了NBA,或者姚明带领着火箭队又取得了多大的胜利。作为一个前篮球和NBA编辑,我没有特别看好姚明的职业前景。记得在姚明成为姚明之前,杨毅和我说过姚明少年时代膝盖的伤势,这或许对他的职业前景,是一种致命的约束。不过每个周日或者周六的清晨,能在接近三个小时时间内,看姚明的比赛,看一个中国人,在曾经神话一般的NBA篮球世界里搏杀,这是过去十年,观看体育赛事最大的快乐。
尤其当这些比赛,对我而言,更只是观赏的快乐,而不是工作,这样的快乐就更加纯粹。我一直觉得自己从事体育媒体行业,运气不够好。刚入行没多久,乔丹在盐湖城那神奇一投The Shot余音未了,NBA就开始停摆;艰辛地做了4个赛季,看着NBA赛事收视率和受欢迎程度不断下降,也实在腻味了美国职业体育的模式化复制流程,决定去欧洲长驻报道足球时,姚明参加NBA选秀了……
在英国定居期间,我发现有一家电视台,Five,大概每周二以及周四的凌晨,会转播一两场NBA比赛,不过那时段确实惨了点——伦敦和美国东部六小时时差、西部九小时时差,我试着看了两场,其中包括姚明那0分2篮板的首秀,体验之差,和在国内看欧冠赛事一样糟糕。
直到回国之后,周末周日上午能看到一场姚明和火箭的比赛,差不多每周不断,这才重拾NBA的乐趣。特别是回国之后,已经没有人还记得我也曾经是个篮球编辑,看姚明的比赛,不再有工作压力。
然而这样的简单纯粹的快乐,并没能延续更长时间……体育迷都是贪心的,这就像是一段恋情,一段永远不愿意终结的热恋。我们都不愿意姚明老去或者姚明受伤,我们都希望这样每个周末的享受,能够永远地延续下去。
当习惯不再是习惯,当周末周日上午,不再有姚明,NBA和篮球一道贬值了。正统的媒体,不愿意这么说,然而事实便是如此。姚明退役之后,我当然还是会看电视,却不再有定时定点收看的收视习惯。篮球依旧有趣,NBA也总能制造出各种新剧情,但那种曾经亲密的关系——当然,那也只是因为姚明的存在,我们自以为是的亲密关系,都成为了历史。于是当我翻阅起我的同事张强先生这部著述时,心中感慨良多。我下载在pad上、办公室电脑里、手机中,稍有时间,便会看上一段。我感觉,这翔实客观、视角独特的记述,不仅是一个中国人在美国顶级职业体育联赛打拼的一段时光,更是你我已然流逝的青春。我也从事这一行,却阴差阳错,未能躬逢其盛,张强先生高质量的著作,给我们带来的,不光是重温往事的流连,更有着审视一段历史的冷静与深邃。
十多年前在《体坛周报》入行时,张强先生和苏群先生、徐济成先生,都是我当编辑时诚惶诚恐约稿的对象。因缘际会,当我十多年后转入网络媒体,我们又成为了同事。一位驻外记者的艰辛,哪怕在网络无限缩小时空距离的今天,仍然是外人不足以知道的。每天都有疯狂的截稿时间,都有找不到宽带线或无线网络的焦躁,都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迷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张强先生精心写就了这样一本作品。十年来,关于姚明的各种书籍,足以在书店里单开一个书柜了,然而鲜有著述,能像张强先生这样,从一个保持相对距离的媒体人角度,审慎扎实地带领我们,走回那一段中国体育乃至中国社会最辉煌个体的最辉煌生命之中。
在这样一本著作面前,我深知自己没有资格代序。诚惶诚恐,为了那一个个我们共同度过的周日清晨。
颜强
2012年9月9日
前言 追寻一个真实的姚明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写这篇序的时候,正在美国迈阿密,风轻云淡,满目棕榈,初春时节在这片阳光之州的东南一隅,肆溢成盛夏时分。一如以前经常居住的休斯敦,甚至天气更为和煦、舒适,难怪这里成为退休人士的天堂。巧合的是,一年前的三月底,正在养伤的姚明跟随休斯敦火箭来迈阿密打客场比赛,就在美航球馆那间狭小的客队更衣室里,我最后一次正式采访姚明。球馆外,比利斯坎湾的海浪汹涌拍击,球馆内的姚明凝神静气。那时,姚明退役心思彻定,不作他想。
○一年后,同样在三月末,在迈阿密,我终于在历时太久之后,杀青书稿,安然写最后的自序。一天前,在美航球馆见到随达拉斯小牛来打比赛的易建联,后者神情有些落寞,尽管阿联一直在竭力调节自己的心态,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多次挤出笑容。他这个赛季练得很勤、很苦,小牛上下都看在眼里,引以为赞,但是依然极少得到上场机会,在球队的地位彻底边缘化。姚明退役之后,“中国力量”式微,反而是只具有中国血统的华裔美籍球员林书豪成为最大热点。回望昔日中国球员在NBA的最大一面旗帜姚明,既有风光之感,更添惆怅意味。
○于是,就有了这篇觅探“旧游”之作,或者干脆地说,本书试图尽力还原姚明在NBA职业生涯的真实风貌,寻探围绕他球场人生的根枝蔓叶,揭秘巨人背后的焦点热议。
○NBA有一句老话是“生意就是生意”,如果在这个联盟呆久了,你会觉得不虚,确实来不得半点感情或人情。即便姚明一直是火箭的“香饽饽”,俱乐部的“非卖品”,但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1年,还是被摆上“货架”,只是因为存在重大伤病隐患,无人问津。被一些人视为不尊重中国人的火箭老板莱斯利·亚历山大,其实对姚明礼遇有加,最后对于姚明和麦格雷迪彻底绝望,还是被现实所逼。
○很多人说老外真诚坦率,但如果在美国住久了,你或许会发现老美比中国人更擅长客套,说场面话,真正行事却是“心黑手辣”,毫不容情。贵为俱乐部特权球员的麦格雷迪,职业生涯后期逐渐被火箭“废掉”。2011—2012赛季,我分别在纽约和迈阿密两次碰到麦格雷迪,相继做了采访,麦格雷迪面上大赞姚明不断,惋惜他们囿于伤病未能取得很大球场成就,遗憾巨人过早退役。但其实在姚麦搭档后期,两人形同陌路,貌合神离,姚明甚至一度私下里大骂麦格雷迪不绝。如此,姚麦成为NBA史上最失败的组合之一。
○让人最为惆怅的自然是姚明的伤病,我在本书第二章也着墨最多,用力最大。这就像是一个宏大而悲剧的“系统工程”,姚明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平步青云,步入巅峰,也舞剑自伤,怆然跌落。他因为增重和强壮许多,成为内线杀器,可因此留下致命隐患,最终足部无法承受巨大体重而屡屡“崩溃”。姚明代表国家征战数次亚洲和世界大赛,赢得美誉如潮,声名企及巅峰,可力有不逮,身不可受,最终酿就终极悲剧。
○我算不上姚明的朋友,只是在多年的采访中作为记者,和姚明有着不可回避的工作关系,老熟人而已。所以,我写不了姚明的吃喝拉撒,所谓的零距离,但这样的身份或许也帮助了我,不会刻意为姚明粉饰鼓吹。我和姚明也无过结恩怨,只是正常的工作关系而已,不会特意去黑姚明,故意说他的坏话。我只是尽力去追寻真实,还原一个真实的姚明,靠我这些年的现场采访积累,也靠为本书做的大量采访。
○不敢说这本书是最为内幕和最为客观的一本书,但以我粗浅了解,这本书或许是写姚明中最为用心用力的一本。如果说这次写姚明是一桩不小的调查事件,我也初尝作为调查记者的艰辛和快感。为了还原历史,几乎访遍和姚明有关的人,无论NBA管理层、教练、球员,还是相关的其他人士,有一些没有采访到的遗珠之憾,但绝大部分采访到的素材足以支撑本书。随着采访深入,内心渐趋踏实,一些真实的人事呼之欲出,脉络清晰,日益接近追寻真实的主旨。
○写这本书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以前多年现场采访姚明和火箭,现在算是总结和回顾,与往事告别。
○感谢姚明和休斯敦火箭带来的过往难忘岁月,感谢对此书有帮助的所有人。我依然在NBA现场采访,继续浸淫和感悟,若有时机,再来神会。
齐小侠
(张强)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毕于迈阿密
你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姚明
姚安鸿/休斯敦中文电台主持人
以后,我也不会再做休斯敦中文电台了,
很显然姚明的生活中心会离开这座城市,
到时候也不会有太多媒体来这里。
而我将恢复自己的生活,继续在富国银行工作,这才是我的老本行。
汪敏/中国青基会副秘书长
记得汶川地震之后,姚明从美国回来,
脚伤还没有好利索,就和我们一起去四川。
早上5点多,姚明就起床和我们一起过去了,由于他的个子太大了,
在路上,他一直坐得不是很舒服。我们去了广元、绵阳等地方。
到了晚上,他坚持要找几个学生聊聊天,而不是在很多人面前演讲。
他想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们聊聊天。而这些学生的故事,也让他很感动。
唐荣/“雪艳·姚基金”小学校长
姚明的队友斯科拉也来学校看望我们,
我知道这和姚明有很大关系,
他给我们学校每个孩子都捐了一套运动服,
全校的孩子们都开心坏了。
你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姚明
朱芳雨/广东宏远队员
和姚明做了这么多年的国家队队友,
让我受益最多的还是他高度的职业精神,
每一场训练和比赛他都很拼命,这也是我们国家队的一大财富。
北京奥运会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尤其是对阵美国和西班牙,
姚明的斗志燃烧到了极致,虽然两场都输了,
但我认为那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最出色的表现。
朱汐/《体育画报》记者
出人意料的是,
姚明决定打电话给我,也是为了帮我在采访时省点钱。
过了约定的时间,我开始催他的宣传总监。
很快,电话铃响了,那头传来了一个刚睡醒的声音,
不停地抱歉,“刚才在沙发上打了个盹,谁知道睡着了。”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姚明……
陈圣音/劲爆体育主持人
2003年哈尔滨亚锦赛,有一次我去姚明的房间,
当时只待了一会儿,几位国家队队友都来找他签名。
当时的姚明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呼吸空间。
当房间里面没什么人的时候,姚明眼中含泪——
是真有泪花,对我说:你觉得我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吗?
张英/搜狐体育记者
其实,在我们抵达休斯敦的当晚,姚明效力的火箭队有比赛,而且是本赛季的首个主场。
虽然刘翔下塌的四季酒店与火箭队的主场丰田中心近在咫尺,
但我们(包括姚明经纪人章明基在内)都以为当晚是见不到姚明了。
当时,旅途劳顿的刘翔已早早上楼,为入睡做准备。
酒店大堂里只剩下章明基、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时任上海莘庄基地副主任杨培刚,
他们还在研究第2天的行程安排。
让人意外的是,火箭队比赛结束,
章明基就接到了姚明的电话,“我要过去看看刘翔。”
于是,姚明就这样驾临了。
姚明
我感觉中国球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打到二十五六岁,还打不出来的话,然后就过于认命。我也是在这个年龄段,我要抓紧时间,打出一些东西。我希望自己不要“认命”。
XX/医生报告上的未署名医生
如果你不接受这个手术,恐怕你到50岁的时候也走不了路。
姚明
我又没有死,现在我正喝着啤酒,啃着炸鸡呢,你以为怎么了,是一个葬礼?
达雷尔·莫雷/火箭总经理
没有了姚明,是对我们俱乐部的一大打击,我们都很难过……勤奋,谦卑,幽默,聚焦胜利和团队,全力争夺总冠军。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姚明文化。
姚明
没有流泪,是因为我对退役已经有着充足的思想准备。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是美国负责太空计划的政府机构。
※发展联盟:NBA的二级联盟,也是人才库。有很多球员从发展联盟进入NBA,并表现出色,比如查克·海耶斯,还有华裔球员林书豪。
※德比:原为赛马比赛用语,“德比大战”形容“来自英国德比郡赛马之间的比赛”。后被引申至体育比赛领域中,可以形容两支同城球队之间的比赛,也可以形容来自同一个国家运动员之间的比赛。
※Rivalry:原意是“竞争,对抗,对立;竞争行为,对抗行为”,在NBA则专指带有个人恩怨情仇的个人对抗,一般发生在巨星身上,小人物没人关注。
※应力性骨折:一种过度使用造成的骨骼应力性骨折损伤,当肌肉过度使用疲劳后,不能及时吸收反复碰撞所产生的震动,将应力传导至骨骼,可引起小的骨裂或骨折。
※顶薪:一名球员与自己母队或者另外一支球队所能签下的最大合同。
※硬球:Hard Ball,这个热词出处是2009年1月,克里斯·马修斯推出的著作《硬球——政治是这样玩的》。马修斯用“硬球”这个概念,指的是政客在权势角力中手段直接,强悍出击,做派强硬,这和软球(Soft Ball)追求的犬儒风格显然迥异。
第1章 退役之谜
早在被雅虎体育退役之前,姚明就曾多次表露出可能离开赛场的迹象。在和作者的一次私下交谈中,姚明露出少有的悲观。落幕之前,他曾挣扎地左右互搏。一场离别,变得如此扑朔迷离。
01 是及时雨?还是酸雨?
意气风发的时候,人或许并不认命。轻裘快马,又怎会衣锦夜行?
2007年3月,休斯敦的暖冬已经过去,穿短袖即可出门,风轻云淡,很是舒服。休斯敦是全美第四大城市,仅次于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但城市大而空落,并不精致。这里有很多石油大公司,有“世界能源之都”的名头,但可观的景点甚少,唯一出名的就是NASA,是这座城市的最大一张名片,在市区最北边,开车去比较远,也不好玩,当然航天迷和太空迷除外。不过,休斯敦的天气好,四季如春,冬天光阴极短,其他时间气候宜人。来这里居住,带一两件厚衣服即可,绝大部分时间着短袖即可,身心都可以比较放松。
姚明的心情很好。
因为右膝胫骨骨裂伤停70天的姚明,终于脱下黑色护具,在客场和骑士的比赛中复出,他在前两场刚回来的比赛中算不上出色,更谈不上惊艳,但“动静很大”——在克利夫兰和波士顿,他两次受伤,先是篮下重重摔倒,后是右手中指受伤,把火箭吓得够戗,但幸运的是,都是虚惊一场。姚明很放松,在更衣室里和围在身边的记者们谈笑风生,嘻嘻哈哈。很久没见,无论姚明和媒体都有很多话要说要问,更衣室里最醒目的也是姚明衣橱这边,一大堆人,浩浩荡荡的“姚之队”,想不注意到都难。火箭其他人都是见怪不怪,做着各自手头上的事情,并不理会。
姚明一派轻松。
有记者问:火箭现在输球,你在这个时候复出,感觉自己是及时雨吗?
姚明笑了:及时雨?我可不是宋江,也不是及时雨,就前两场比赛来说,我打得不太好,倒不像是及时雨,更像是酸雨。
那时候,姚明不“认命”。命运对于姚明来说,或许只是个空泛的词语。私下问他,他半开玩笑地说:“我可是无神论者,不信这个。”2006—2007赛季的前一个多月,整个NBA都在讨论姚明的表现:他会拿下自己职业生涯的第1个MVP,冲到NBA的巅峰,彻底颠覆人们对这个中国大个子发展极限的判断吗?
那个赛季,转播NBA的TNT电视台经常播放一个宣传片:火箭训练师大卫·马哈把皮球传给助理教练汤姆·希柏杜,后者把皮球喂给姚明,最后小巨人投篮。周而复始。最终,电视屏幕上打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褒扬姚明,“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那个时候,中国的CBA正在季后赛阶段,姚明没事就在网上看比赛,画面比较卡,但他比较有耐心,经常等待缓冲看比赛。一场比赛看下来,考验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耐心,如果不是特别关注,压根就不会像这样耐着性子。更衣室里,有事没事,姚明就会和中国记者聊CBA,他说要向八一队致敬,向科比学习。那个时候,八一在总决赛里3比1领先广东,拿到赛点。科比·布莱恩特连续4场砍下50+,不断谱写得分神话。心骛八极,宇宙洪荒,说着说着,就扯到了中国篮球运动员的性格上面。“我感觉中国球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打到二十五六岁,还打不出来的话,然后就过于认命,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这样想,也就没什么动力打球了,结果,就那样了。”姚明感叹。闲谈不假,但表情认真。
这是有感而发。
一年前的日本男篮世锦赛,中国男篮主帅、来自立陶宛的名帅卡斯劳斯卡斯·尤纳斯直言中国更多球员需要走出去,去海外锻炼。中国篮球不仅需要在NBA势头正旺的姚明,有希望冲击NBA的易建联,也需要王治郅、刘炜这样的球员去欧洲打球,在更好的篮球平台锻炼,然后回来反哺国家队。老尤的这番话,说到了姚明的心窝里。姚明说中国球员在面对世界强队的时候,最缺乏信心和勇气,而这些都和他们缺乏海外比赛经验有关,“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中国球员到海外打球,NBA也好,欧洲也好,只要是高水平的联赛都可以。而且,我感觉中国球员早就应该出去了。大家都在说2008年奥运会要取得好成绩,而我们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一些在高水平联赛打球的中国球员,光有我一个并不够。”中国球员走出去的少,顶级球员所在的俱乐部不放,他们自身的实力与高水平联赛相比尚有差距,很难入别人的法眼,等等,这些都是因素,但姚明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很多球员在到了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其实很年轻,但“显老”,打不出名堂之后就会有些保守,缺乏往前冲、改变环境的勇气。姚明说:“这种性格阻碍了很多球员的发展。”
半是感慨,半是加勉。说到最后,姚明自言自语:“我现在也是这个年龄左右,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努力打出一些东西。我希望自己不要‘认命’。”
命运那个时候,好像就是在天上的风筝,一头在空中翱翔,另一头的线圈被姚明控制,收放自如。那个时候,姚明有信心,有底气。
02 查克·海耶斯的那一刹那
2011年3月28日,迈阿密,美航球馆。
当海风海浪呼喝不绝拍击着比斯利湾的时候,球馆内的姚明正在客队更衣室里摆弄着手里的iPad。
这个时节正是迈阿密一年一度的电声音乐节,主会场就在美航球馆北面的双世纪公园内,球馆外人潮如织,人山人海。这样类似国内赶集的场面在美国并不多见,但因为这个国际音乐节破例。球馆外,音乐轰隆不断刺激着耳膜,球馆内却异常安静。热火的更衣室宽大豪华,寂静无声,勒布朗·詹姆斯、德维恩·韦德等巨星都躲在里面房间不出来,只有个别替补在换衣服,显得房间更加空旷。这也是NBA的一个惯例。球员的更衣室会在赛前一个半小时开放,媒体可以进来采访,然后在赛前45分钟关闭,让球员和教练心无旁骛,集中注意力进行最后备战。NBA规定球员赛后必须接受采访,可赛前并没有这样的硬性规定,球员可说可不说。一般来说,大牌都不会在赛前说话,也不会在更衣室里长时间露面。这是习惯,也是身份的体现。另一头的更衣室还不到主队的三分之一大,呈狭长的条形状,火箭球员坐在里面,满满当当,面前的衣橱小得可怜。
问姚明:这里的衣橱怎么会这么小啊?
姚明努嘴说:“嗨,还行吧,客队都这样,基本上都差不多。”
姚明坐在自己的衣橱面前显得有些滑稽,他身材太大,衣橱更像是一个放衣服的小格子,和以往在火箭更衣室里那样宽大的衣橱,反差鲜明。这其实也是NBA的文化,球馆内主队更衣室宽大舒适,客队更衣室通常狭小逼仄,一支球队的二十几号人就在里面穿梭,都是超出常人的大个子,可想而知有多么别扭和不舒服。倘若湖人这样的超人气球队来迈阿密打比赛,采访的媒体人员多,赛后的客队更衣室更是如同“下饺子”,接踵摩肩,热汽蒸腾,各种味道鲜活而出,香水味、腋臭、臭袜子味道等等,五味俱存。
但对不起,对待客队就是这样,也是NBA内部不成文的规则之一。老一点的球迷都知道当年波士顿花园球馆对待客队频出“盘外招”,地板凹凸不平,不开空调等等,无所不用。这样的“花招”在现代NBA基本绝迹,也为规则不容,但让主队舒服、客队不舒服的“原则”,多多少少都有,更衣室空间大小可谓是最大例证。
白色的iPad搁在姚明硕大的手掌里,仿佛是袖珍的iTouch。那个时候,iPad2刚出来不久非常热销,很多NBA球员都买了,爱不释手地尝鲜。问他怎么不买最新的iPad2,姚明轻轻摇着头:“这个就行了,很好用,我不喜欢赶潮流,我也不是这样的人。”姚明不时询问着更衣室里的上网密码,宽大的右手略微有些笨拙地在屏幕上点击,折腾了半天才上网。
来迈阿密,姚明不是为了打球。早在2010年12月,他就被宣布赛季报销,后来又动了左脚固定的手术,等到腿脚利索脱离拐杖后,他3月下旬出现在丰田中心,为队友加油助威。来迈阿密,是继续做超大号的啦啦队长,也是为下一场火箭打76人去费城的时候,姚明顺道去定制一双保护自己左脚的特质鞋子。
姚明一边拿着iPad浏览网页,一边和我说话,偶尔我的音量高了,他还提醒说:“小声点,他们都在准备,还要打比赛呢,不要影响他们。”问他还是否有可能复出,如果是会在什么时候,姚明慢吞吞地说:“现在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多少有些敷衍,倒是在被问起队友海耶斯最近大出风头,拿了三双,阿德尔曼多次表示海耶斯应该进联盟最佳防守阵容的时候,姚明抬起头,若有所思地说道:“呵呵……这个联盟,总是有一些球员被低估,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不是每个球员天生就是天才,不是每个球员一生下来就被追着捧着,不像我们今天面对的三个人……有些人奋斗了一辈子,奋斗了很长时间,为的就是短暂的一刹那。呵呵,我不是说海耶斯是一刹那。有的人为了成功,就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但是得到的成功却是非常短。要做到这一点,要多么大的毅力,多么大的坚持,多么大的热爱。”说到最后一句话,姚明几乎是一字一顿,很用力地让字蹦出来。
追问姚明:海耶斯自己也感慨他是没有经历选秀的球员,经常拿10天的短合同,在NBA发展联盟也打过,打拼得不容易……姚明的语速依然很慢,“但是,你知道吗?这些没有被选秀的球员,拿过10天的合同,然后被买断,去发展联盟打球。这些,等到他成功的时刻,都是作为成功喜悦的催化剂、添加剂,使他成功的时刻得到了更多的喜悦,更多的感慨。就是这样……”
03 一次少有人知的悲观
几天前,在丰田中心亮相的时候,姚明对于是否复出的问题还遮遮掩掩。被问起恢复是否一切良好的问题时,姚明的态度不咸不淡,“是这样,一切都挺正常的。”但似乎也在埋下伏笔,“现在还不能过于乐观,万一到时候又有问题了呢……现在还是平常心,尽力去做自己的事情,到时能不能复出再看。”但在迈阿密,跟队的中国记者就我一个,环境随意,姚明似乎更愿意敞开心扉。谈起自己的伤病,姚明语气沉重,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才缓缓说道:“唉,现在怎么说呢……怎么都乐观不起来,因为每一次手术都说很成功,每一次检查都说很好,医生说没问题了,可以打了。可是每一次打球,又来了。可能,这就是命吧。每次都说好了,好了,你们也都说没问题了,然后,又是不行了。唉……”
采访过姚明很多年,还是第1次听到他如此悲观凄凉地说话。心事拿云的那个姚明,似乎在多舛的职业命运面前低下高扬的头颅,满腹惆怅。似乎飞机舷窗外的层叠云团,目力所及,但遥不可及。
聊得很深入的时候,直接问他:“估计你心里都差不多有决定了,是退还是不退?现在,外面不少人说你要退了。”姚明看着我,甚至是盯着我,“这样说吧,我要选择自己的死法,不让别的东西来决定我,而是我自己来决定。我退还是不退,你自己就猜吧。”我接着问:“那就是退了啊。”姚明笑着说,“那是你说的,不是我说的,对吧?”笑得多少有些凄楚,有些不踏实。
已经成为休斯敦招牌之一的姚明,退役,损失方自然不只是中国
话至阑珊处,姚明退意昭然:“我觉得吧,中国篮球还是不要再指望我了,希望应该放在下一个能进NBA的球员身上。”我说,“可是目前两三年内,中国球员很难有进入NBA的。这也是中国篮球圈的一个共识,现在并没有特别好的年轻球员。”姚明回答说:“没有是没有,但是希望还是在年轻球员的身上,我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哈……”姚明说他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上面,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需要好好学习。他很愿意谈CBA,提及CBA的一些裁判现象,姚明直陈他们上海男篮绝对不会做裁判工作,搞所谓的“潜规则”,“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原则,我们肯定不会破坏它,因为我们想长期地搞好一个俱乐部,而不是一时。尽管CBA和这边的NBA差距很大,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但我还是想要一个好的管理和制度,这样才更有保障。也许,现在看不出多少好处,甚至还会吃亏,但时间长了,我觉得还是大有好处的。我既然做了这个俱乐部,就要把它做好做正规。”
不知道聊了多长时间,火箭媒体主管尼尔森·刘易斯冲着我打了一个手势,意思是更衣室对媒体的关门时间已到,我点了点头,走出客队更衣室。我说:“多谢了啊,姚明。”姚明说:“不用,你要是没事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