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文人学者 > 李清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李清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李清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李清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刘小川著

出版社:北京中作华文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09-08-01

书籍编号:30401572

ISBN:978753213606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6753

版次: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文人学者

全书内容:

李清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第一章 趵突泉边的少女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在汴京城升任礼部员外郞,山东济南城里的李府热闹了,前去祝贺的人踏破门滥。


京官高于地方官,朝廷礼部员外郎又是京城高官,仅次于礼部侍郎。在宋朝,六部之一的礼部,除了尚书和传郎,就数员外郎官大了。


礼部掌管教育、礼仪。


济南李府这样的士大夫之家,几十年的书香门第,富而能贵,门风甚好。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也出自名门望族,其拉上三代,从她父亲到她的曾祖父,皆为金榜题名的进士出身。


李清照十二三岁,曾随父母远游,去过汴京、洛阳。车马往返几千里,她饱览齐地的野性风物和中原的部市盛请,幼小的心灵受到良好的滋养,


她启蒙甲五岁识字,七岁诵《诗经·国风》,十岁抚瑶琴,已能让懂音乐者动容。父母疼爱她,以她乐于接受的方式教育她自


李清照长得快,十三岁已近六尺高。体格匀称,面目晈好。


少女平时待在甩门深院中,逢着节日、好天气,也会出现在门外或城外,被她的一群姐妹们簇拥着。她显然一枝独秀。高挑姑娘总是走在前头。


她也很会玩儿,啥都想试试。扑蝶摘花、踢毽球荡秋千是小儿科了,她还爬树翻墙,还学会了游泳。贵族少女,这可是不多见的。左邻右舍对她曾有非议,及至见她一天天的品貌端庄,待人温和,既不是玩起來就不着边际的野丫头,又不是弱不禁风的娇小姐,而是健康,清丽,楚楚动人。邻居们观察着李清照,改变看法了,他们评价说:李清照是名门之花,究竟与众不同。


李格非对这个女儿爱如掌上明珠。


他多年在外地做官,回济南的时候并不多,却发现女儿很依恋他,性格也“体”他。他讲述那呰汴京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的时候,女儿的眼睛睁得很大,民长的睫毛扑闪着。


其实,李格非本人,也是宋代的风云人物之一……


他曾对妻子王氏说:清照敏于词,精于琴,神采娴静而举止利落,真有名暖之风。


王氏笑道:清照好学上进又贪玩,连我都有些纳闷呢。


李清照将满十六岁的那一年,写下了一首小词《如梦令》,这位母亲吃了一惊。王夫人把女儿的词作寄给汴梁的丈夫,李格非回信说,京城的名士如晁补之,对这首《如梦令》大加赞赏。王夫人一髙兴,把丈夫的信给亲友们传阅了。不料几天之内,李清照随手写下的曲子词,就在济南的许多人家和公共场合广为传唱。小词写她与伙伴们到溪亭去玩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鸷。


寥寥数语,写出湖上的风光和女孩儿们的疯玩。


李清照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


女伴们约她到湖上荡舟玩耍时,会说:争渡,争渡!男孩儿则开玩笑说:争睹,争睹!


李清照出现的地方,总有异性争睹……


次年,她父亲李格非在京城升了官,做了礼部员外郎。


济南的官绅们很兴奋,互相传递着消息,纷纷派遣夫人到李府走动,其中有真心祝贺的,也有人伺机巴结,以图日后。


有些个官绅人家,还打起了十七岁的李清照的主意,巴望攀上儿女亲家。


媒婆一串串的,冲着李府满脸堆笑而去,垂头丧气而归。她们对提亲的人家回复说:李家的闺女骄傲得很,怕是看不上咱们济南的公子哥儿,要到东京去觅夫家。


媒婆的话一向很有传播性。


济南城有两种人被勉眺了,一是经验丰富、成功率高的大媒婆,二是各方面条件好、自视甚高的富家子弟。


城南有“名媒婆”唤做孔二嫂的,三十岁,一张瓜子脸,两片薄嘴唇,人道不过几年,身价已是不菲。她说成一户上等人家,少则十两纹银,多则几卜两。


这孔二嫂从鲁地嫁到齐地,丈夫早亡,她畏惧邻里闲话不敢再嫁,却暗里与人相好,另置宅子弃了公婆家。和她相好的男人是个衙门里的小人物,孔二嫂借他肩膀上了高枝,施展魅力结识了一帮官绅与执绔,吃酒猜拳闹翻天,也能舞几笔文墨,来几句子日诗云,表明她俗也俗得,雅也雅得。


忽一日,有个纨绔为孔二嫂指点财路:何不用她的灵动脑瓜子、超速薄嘴唇试试媒婆的勾当。孔二嫂拍拍嘴儿叫声好,收拾行头干起来了,穿了行装黄裙子,系了稻目的粉腰带,头上插着玫瑰花,摇着细身子敲朱门走柴门,水蛇腰共红唇白牙、唾沫星子共舞。一年之内,她竟撮合了十余家,大半是富家儿女。孔二嫂三个字不腔而走,“业界”传她名头,儿童唱为歌谣:孔二嫂,不得了,张口银子知多少?而历城纨绔们背地里胡乱猜测她的成功绝招,一个个脸都笑烂了。


这孔二嫂挣钱却另有动力:尽孝。挣来的银子,一摞摞的封好,托人梢回她在鲁地莱芜的老家去。


孔二嫂在历城两南的一条小街上有宅子,距李府不远。她想挪到柳絮泉的上等街区,还得做成几宗大媒,挣来一堆黄金白银。出入朱门何等风光,把东家女嫁给西家睇,好事也做了,银子也赚了,阴德也积了,名头更响了……


孔二嫂干媒婆这一行很起劲呢,俗话说得好,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一般媒婆做大媒,说不动时,要来她家请她出山。


这一天,有个小媒婆给孔二嫂带来了一个人物,历城罗通判的三儿子,人称罗公子,三少爷。阔少们中间他有个诨名叫罗三招,为人豁达而又精明,仿佛事事有三招。场面上一般尊称他罗公子。他父亲罗通判,有开封府的背景,善于花鸟画,能写蔡京体诩曾在端王赵佶的府上走动,又为蔡大人捧过砚墨。


宋代的通判作为地方大员,兼有督察太守的职责,太守也忌他三分。


罗公子白净面皮,修长身材,二十几岁的人了,考了一名举人,谋了一份闲差,便于历城地面上盘梪,坐等门荫,挑个肥缺。他年纪轻轻有此盘算,对外只说要准备上汴京参加三年一度的礼部考试。其实他不想考进士。黄金榜上题名,却从县尉、主簿干起,放到穷乡僻壤磨勘三年,复回京师待官,前景渺茫,委实不划算。他父亲在历城是个人物,放到京城去就很不起眼了。这罗公子也善书,练的是菹子功,三岁近墨池,捏笔二十年,写得一手漂亮的苏体字、黄体字,临《寒食帖》、《松风阁》几乎能够乱真。拿到字画市场上去,能蒙过内行。他生性好耍子,动脑子,吹拉弹唱,踢球关扑,指点别人财路官路;又是个垂涎美色的主。他也迟迟不定亲,公然宣称耍几年再说。即使是在公子哥儿的队伍屮,讲这种话也是有些惊世骇俗的。不过,以他罗希亮的显赫门第,还怕讨不来好娘子?一般的官宦人家小姐,凭媒婆说半天,他瞅一眼就要走人。历城上流社会几度传他的“罗一眼”千金小姐们很有些怕他:八字合了,门第配了,还得婀娜风流人他的罗一眼……她们郁闷、忿恨,倒想瞧瞧,他罗通判的三公子能娶个啥样美娘。


孔二嫂闻说罗公子登门,暗忖此人来头菸大,八成配得上李清照,于是,她的脸蛋笑成一朵花了。


时为阳春三月,罗公子戴个刺绣幞头,穿一身锦衣,腰间悬一只玉麒麟,手中握一把名家题字的折扇:面上是个书生,脚步却像汉子。


站在自家院门外的孔二嫂,迎上前含笑施礼说:久闻罗公子大名,今日有幸一睹风采。


罗公子笑道:你孔二嫂也是名不虚传啊。


他环视宅院,又说:你这院子,和你这人一样整齐。


孔二嫂乐了:当不起当不起,公子高门大院的,倒夸我这陋巷里的小宅子。再说公子风流俊朗,济南城里数一数二,我一个没人要的黄脸婆,哪敢配公子的整齐二字?


这时候小媒婆插嘴了,她个头小,左边飞一眼,右边望一望,满脸堆笑说:依我看呐,孔二嫂和三公子,都当得整齐二字!


三个人过院子人厅堂,仆娘奉上炭火小壶茶。厅堂正中挂着名家字画,墙边的漆器上放着两只鸳鸯香炉,香烟袅袅。


品过三口茶,言归正传。小媒婆强调说,她已经为罗公子和李家小姐合过八字了,十分般配。其实这话她不用说。如果男女八字不合,罗公子今日也不会登门。她说这话意在别处,强调她的功劳。


孔二嫂何不知晓?她喝着茶,只拿眼去瞧罗公子。


罗公子会意,探手人袖,拿出五两纹银来。这见面礼相当不菲了,小媒婆老眼发亮,大媒婆只瞟去一眼,合乎礼数地起座,敛柱称谢。


银子是递给孔二嫂的,孔二嫂分出二两给了小媒婆。这叫“头媒钱”,日后做成大媒,牵过头绳的媒人银子要增加。


小媒婆千恩万谢地走了,三寸小脚出了院门。按行规,孔二嫂这等人僻:媒人步骤细节要保密的。看家本领不能外泄。


罗公子低头品茶。


孔二嫂问:公子吃出茶味儿了?


罗公子咂舌道:东莱香茶。


孔二嫂赞道:公子好茶嘴!


茶嘴酒舌关扑手,是中原、山东俱流行的市井赞词。


下午的春阳照着院子里的春花。仆娘悄无声息地走过院子。她是个兼做粗活与细活的“包年生活伎”,契约一年一签。


罗公子打开折扇又合上,说:家父已发话,这门亲事若成,定有重金酬谢。


孔二嫂下座再称谢,一拳一掌置于右腹部,粉拳紧贴葱指儿,同时双膝斜着一屈,连同面部的灵动眼风,一气呵成,大方而媚气。


罗公子仰面一笑,很爽快的样子。


炉香袅袅上画梁……


孔二瞍说:公子的折扇,奴家看些个。


她不看则已,一看惊呼:哎哟哟,黄山谷的真迹!值得三十两银子!


罗公子点头微笑。


孔二嫂盯着折扇,想出了一招:扇为媒。


黄庭坚的书法,吸引李清照的眼珠子不在话下;罗公子风流倜傥,孔二嫂巧舌如簧,两边“夹击”,将高傲的李家小姐缚住,情丝姻线捆她个严严实实,往大处说呢,逛历城通判家接上了礼部员外郎的府第,门当户对,强强眹合,仕途家族两兴旺。


孔二嫂说:凭我的感觉呢,这事有六七分把握。李格非的诗书府第,不比那些寻常仕宦之家。我孔二嫂去做明媒,你罗公子须有暗招配合。我多方打听过了,那李清照是万人不人眼的,可一旦人了她的媚眼儿,也是万人拦不住。告诉你吧,我已得了准信儿:李清照这桩婚事啊,一半要山她自己做主。


罗公子沉吟道:扇为媒……


孔二嫂含笑提示:阳春风光好,踏青又斗草。


罗公子一拍扇子:有了!


孔二嫂说:一招不够,得有三招。


罗公子笑道:二嫂莫非以为,罗三招在江湖上是浪得虚名?


孔二瞍忙摇葱指:奴家不敢。


她一双亮眼儿圈定对方的白净面孔,瓜出齐地土话:公子甚风度,恣矣,能矣!李清照若嫁公子,兀是忒享福。


受到夸奖的男子说:但愿事成,皆大欢喜。天色不早了,小弟别过。


孔二嫂忙道:公子且留步,奴家备了薄洒小菜。


罗公子说:今日就免了吧。改日小弟做东,丰乐楼上宴请二嫂。


孔二嫂说:丰乐楼号称济南第一楼,我自然是想去的。不过,公子既来寒舍,喝一盏茶就走,我这心里横竖难妥帖。嫌我的酒不好菜不香么?贵公子不吃民女饭……


罗公做为难状:这个……


孔二嫂笑道:公子有个好茶嘴,莫非并无好酒舌?


罗公子笑道:酒舌茶嘴关扑手,亦是罗三招。


孔二嫂大乐:好呀,奴家与公子先扑上一回。扑啥呢?


罗公子说:扑这对青铜鸳鸯。


孔二嫂问:你若扑败了呢?


罗公子说:这把有黄庭坚题诗的扇子归你。


于是,二人持衣挽袖扑将起来,拿一枚银元在吃茶的桌子上扑,以正面背面赌输贏。通常各抛三手,也有抛五手的。银元抛向空中,落桌旋转几十圈,这一抛,技术含虽高。然而济南城中称关扑手的,还要抛得漂亮,抛得高,在拇指食指上显露功夫。


男女各三扑,鸳鸯炉易主。


孔二嫂嗔道:公子果真厉害,今日扑不过你。这招财进宝的鸳鸾炉就归你吧。


罗公子将折扇一挥:权且寄下吧。功成之日我再来取,额外送你一对白瓷鸳鸯香炉。


孔二嫂喜出望外,上前一小步,盈盈作礼。


这时日色已向晚,那煮酒的浓香随着仆娘的脚步声飘了上来。


李清照的家,在济南城趵突泉旁。


济南也称泉城、历域。人口约三十万,堪比扬州、益州(成都),盛产绢帛、茶酒、珍珠、异木等,富庶称冠于山东。北宋三百二十州,济南属大州。民风彪悍。山水优雅。大明湖千佛山令人迷恋,吸引中原的官员、富商和文人墨客。


闻名天下的七十二泉当中,数釣突泉最为壮观。


趵突泉是北宋名臣曾巩命名的,曾巩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也是欧阳修的学生,苏东坡的朋友。趵突二字,含喷涌之意。趵突泉的三股恒温泉水喷出来,标高近三十米,眼下约合八九层楼的高度。《水经注》说,趵突泉“水涌若轮”,那水柱之大,就像车轮子似的。


距趵突泉不远,有柳絜泉,也称漱玉泉。李清照家的院墙,紧挨着柳絮泉边的柳阴长道,春日里,泉声柳絮,环绕着济南首屈一指的诗书仕宦之家。


做上了京城高官的李格非,原是北宋后期苏东坡门下“后网学士”之一。而东坡的名望在全国无人能比。李清照十七岁时,东坡去世已一年,他遗留下来的文稿、书画、器物,大官巨贾不惜重金收购。天下读书人,则无不学东坡。民间俗话说: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铱。


李清照从小锦衣玉食,家里的气氛又特別宽松。父亲像苏东坡那样为宫[直,日常主活中亦追随师尊,排斥束缚人性的二程理学。


李清照是在唐宋大文人的光照下长大的。山东是李白的第二故乡,而杜甫游大明湖历下亭,曾留卞名句广海右此亭古,济南名上多


历史上的齐国,也鬯经富得流油;赃邻的鲁国则是孔孟之乡……


李清照的成长既有大环境又有小环境。


李府称不上济南城里的一流豪宅。李格非虽然为宫多年俸禄丰厚,却不敛财。家里园子七八亩,正房十几间,临街有座观泉小楼,女孩子们也登楼观望街上的行人。李清照宥姐妹数人,一个弟弟叫李选。她没有哥哥。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是前朝宰相王挂的女儿。


家中女眷多。连同管家、丫头、仆从,有三十多口人,仆人总比主人多。而济南的亲戚常来李家,走动或居住。李格非从京诚回济南时,每日更显宾客盈门,宴饮不绝,歌舞不休。歌伎们是李家请来的历城官伎,表演雅乐,演完了就走人。李清照也是在音乐声中成长的。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美的元素,自由的元素,以不易察觉的方式环绕她。


她的性格有点野。长蜚戏称她野姑娘。


平时家里人多热闹,园子也不小,她扑蝶捉鸟荡秋千,满园子疯跑,撒卜银铃般的欢笑。她自幼不缠脚,光脚板近六寸,几乎比“三寸金莲”大了一倍。有个小脚表妹疑惑她的天足,担心她将来嫁人困难,她说:天足才有韵味儿,小脚麻烦太多。


一群姐妹当中,李清照的绣花鞋是最大的。


她走路的姿势很具风韵,速度比小脚女人快得多,像夏季的一阵风。


她身高近七尺,约一米七的个头,长腿,细腰,削肩膀,脖子的线条十分优美。杏眼,杏唇,玉齿,鼻—户直溜。她爱穿月白色的长裙,喜欢玛墙佩饰,髮发上随季节而变换着鲜花。她能吃玫瑰花,嚼荷花桂花,吸吮鸡冠花……她也做女红,掖长绣荷包。十六岁那一年她为自己画过―张像:凭窗闲坐,意态悠远,腕系粉红荷包。是兼工笔带写意的那种画风,不料被人临摹,传到外面去了


她上街溜达时,公子哥儿个个发愣。


趵突泉、柳絮泉这一带,总有些年轻后生无事闲逛,若能爵她一眼,便可向人炫耀几天。


李清照曼妙的身影,镶嵌在喷射的泉水间,定格在男人的睡梦中。


泉水喷溅。美色四溢……


泉水和少女交相辉映。


父亲李格非在京城升大官李清照几乎成了济南城的“天价宝贝”。媒婆穿梭,公子翘首,仕女注目。奇怪的是,连李清照的六寸脚也成了舆论追捧的对象,说是具有盛唐女子风韵。李清照的小脚表妹颇郁闷:她受尽了缠裹脚布的苦,却没有受到几句称赞。


这位小脚表妹后来嫁给秦桧。


李清照沣不在乎外面各色人等的追捧,


她只是玩。园子里玩够了,她玩出家门,玩出城门。


理瑶琴,捧书卷,下围棋,也是她玩耍的内容自凡是她喜欢的东西,均与做功课无关。所有的事情都是她的赏心乐事。她偷尝父亲的窖藏美酒,曾喝得酩酊大醉。她还玩彩戏,研究打马图。她拥有一间漂亮而宽敞的书房,却从不写应付考试的文章。


李清照的一年四季都是美好的。


她十六岁写下的小词《浣溪沙》,在济南城的闺阁中广为流传: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


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沉水,适她喜欢的一种燃香。


她的闺房中,有各式各样的香炉,有像狮子老虎、小猫小狗的,有仙人球或荷花形状的。香烟袅袅。香躯袅娜。


静有静的味道。动有动的风姿。


济南李清照,动与静皆诮。


少女的情窦何时初开?没有人知道。也忤十二岁,也许十五岁。她平时贪玩,玩起来就把情窦给忘了。


或是玩得正起劲,踢毽子,促迷藏,打雪仗,荡秋千……却忽然有一缕情丝飘来,惹发她的一团团春情。


春天比较明显。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


十七岁这一年的春天,李清照的春心,朝着撩拨人的春声春花春阳,动得很明显了。


三月初的一天下午,家里来了客人,两个贵妇人带来一个青年公子。李清照的母亲王夫人陪客人逛园子,欣赏海棠、玉兰,那锦衣公子四处张望。他是个乡贡进士,也曾被人“榜下捉婿”,他不肯扪心思想娶李清照。他长得一般,有一张不容易被人记住的脸,才气也寻常。他以自己的富裕家庭为炫耀资本,总是认为自己风流调傥,配得上李清照。进了李家园子,他急于寻找那传说中的倩影。王夫人待之以礼,却并不叫女儿出来与客人们见面。类似这“有志青年”的求婚者她见得多了。


三个贵妇人和这位锦衣公子走到海棠下,几棵红海棠开得正艳。阳光照着绿叶扶疏的园子,忽见一个月白色身影,从绿叶红花后的秋千架下奔出来,两条长腿鹿子,般到故夭,满头的乌发有钱散乱,绾头发的金钗落人草丛。她手上还拿着两只绣花鞋呢,清丽面影一闪,奔园门那边去了。


有志青年激动万分,结巴了:李、李……


那修长而灵动的少女跑到园门前,停下了。她倚门回首,朝海棠树下的母亲和客人望了一望。刚才她在花叶间打完秋千,忽见家里来了陌生男子,提了鞋便跑。


《点绛唇》如此描画: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剗金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青梅本无味,少女心中有滋味。


这滋味的散发却是泛指,并不具体针对某个男性。


可是那个乡贡进士,在李家的后花园一睹李清照“和羞走”的俏模样,就认为少女的羞趣是冲着他来的,回家仍是激动不已,志气高涨,牛气冲天,口口声声非李清照不娶。他母亲无奈,只得请了媒婆到柳絮泉的李府正式提亲,遭到王夫人的婉言谢绝。


有志青年垂头丧气。此后若干年,他向济南人蛮有把握地夸耀说,李清照的著名小词《点绛唇》是专为他写的。


而李清照并不知道这些事。


济南域里,不知有多少青年公子为她的才貌所倾倒,以致食无味,寝难眠,举止怪异,神魂颠倒。


有人冒昧提亲,有人暗中想招……

第二章 相亲的故事


三月中旬的一天,李清照又出城疯玩了。


—身轻衣心情好,扁舟短棹任逍遥。


茫茫湖面上的红衣少女,钓鱼吃鱼,捉虾戏虾,埋头见缄水,仰面见青天,李清照不怕落水,十三岁那一年她就学会游泳啦,夏日里也曾连人带裙子扑腾浪花,扑得浑身痛快了,才潜人青纱帐晾干衣裳,随行小厮远远地站岗……


今日玩到自头偏西,湖边停着她的巾车。


巾车向城门,小厮搀鞭,马蹄踏踏。一群玩伴有坐车的,有骑驴的,有长跑的。各色衣衫儿映照官道两边怒放的野花,官道上停着许多车马,踏青的男女三三五五,野池里撒欢尖叫、不想归家。


酒店茶肆生意好,小贩提篮满地跑……


李墙照玩了一天已经玩够了,对帘子外面的热闹景儿爱看不料。她今天是野姑娘呢,她耍得远,而一般闺女只能耍出城门楼子。李清照要耍到天边去。“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巾车内镶了小铜镜,她捋捋鬓犮,补补淡妆。平时画妆是画着玩儿的,历城大小闺房中流行过各种画法:咸阳妆,汴梁妆,临淄妆。李清照自创南唐昭惠后的云高髻、鬓朵妆,元夜灯如昼,她跃娆于济南街头的人群中。她又尝试素面朝天,“洗妆不退唇红”。她活出少女的各种模样、各色滋味。


谁让她是李清照呢?名门闺秀四个字,别想栏她的撒欢腿。母亲叮嘱过,车行途中,可别铎易打帘子。礼部员外郎的闺女哩,珍重芳姿不打帘子。然而李清照哪管这些,打帘望望美少年,美少年也会探头朝她望一望。


波此望一望,心中很舒畅。


望不出故串也要望的,这可不叫“白望”。


李清照走一路望一路,这是她秘而不宣的保留节目,出城回城都要望,打帘子手臂都酸了,她还是要望。


十三女儿开始望,望到十七岁了,越望频率越高。楼上眺望,路上张望,榻上想望……这究竟是咋回事儿呢?为何她一年年望了又望?


李清照读柳永、张先、晏殊和晏几道……艳词悝语撩拨人哩,


宫道旁的校亭中,有个白面男子,正凝神抚琴,琴声澝越、悠远。亭上却有四个书写于绢帛的苏体大字:以字会友。


李清照想:这人有些古怪。


她叫小廝停下巾车,听琴,观字。


那亭中的男子头戴幞头,身穿紫袍,脚下一双丝鞋,抚琴的动作甚潇洒,指尖送出融和饱满的春光。围观者不少,却是看热闹的多。有人摇尖说:听不懂。


长亭里走掉一拨,又围拢来几个……抚琴男子抬头,微微一笑。他分明看见了巾车上端坐着的李清照,只一掠而过,光并不停留。


美少女暗暗有些恼呢:他居然不看我!


高挑个儿的少女下车了。顷刻有阔少议论:谁家小姐这么招眼啊?


阔少发议论不拘场合,十几个脑袋齐齐地转向李清照。她的男女伙伴们簇拥上来,显然以她为中心,越发显出她的尊贵。她的巾车,她的马匹,都不是寻常物件呐……阔少啧,责称赞,寒士频频叹息。李清照的心中涌动着一股自豪。她这,,亮相,身后风景失颜色哩。可是那亭中的男人兀自抚琴,喉咙里哼哼唧唧,仿佛她根本不存在。


李清照只投去一瞥,那男人面孔已映人她的脑海,连同他的举土风度,因他骄傲不瞧她,那形象又悄悄放大。


狂士自古就有,莫非眼前是一个?


李清照自幼谏书多,联系晋唐宋了。


离抚琴人几步之遥,她停下脚步。


那紫衣男子浑无知觉,琴声转急促,当心一划如裂帛,琴弦几乎要断成两半2


紫衣男子仰面轻叹:知音少,弦断有淮听?


李清照忍不住接话了:众人听你弹琴,你偏说知音少。岂不是故作轻狂?


男子瞟她一眼说:小姐出此语,倒是有点轻狂。


李清照瞧瞧那“以字会友”四个字,嘴角略含讥诮,说:且问贵公子,书法师承哪一家?


男子望空作答:师承百家。


李清照笑道:你这话似是而非。唐宋许多大书家,随便挑一个就足以让你学上半蜚子了,你怎敢说师承百家?


男子这才正眼瞧她,打量她片刻,目光像手指,从头到脚拂过她的全身。他徐徐说道:小姐这句话有几分功底。不过细究起来,也是似是而非。师承百家乃是泛指,不拘泥于哪位大书家。何谓大书家?一味拘泥颜柳苏黄,哪里还有长江后浪?


李清照点头道:有道理。公子嘴上功夫了得。


紫衣男子笑道:小姐开口是绵里藏针,蜜中有剌。好,好,让你瞧瞧俺的笔底风云。


那亭中的白面男子呼来宣纸砚墨,在三尺宽的琴桌上铺开。他身边的琴童,此刻变成了书童。


众人围上去,议论说:帅男靓女互相叫板,有得好戏看……


男子下笔飞快,眨眼挥成一张条幅。他自己看满意了,方抬头说:诸位,怛凡识得这书法文章的来源者,罗某愿与他结为友朋,诗酒切磋。


李清照笑问:公子姓罗?


男子微笑回答:不才罗希亮。请问小姐芳名?


李清照细眉一挑:我姓哈你就不用问了吧。


叫罗希焭的紫衣白面男子躬身道:男不问女,合礼,合礼。


围观的群众发出一阵笑声。


李清照想:此人还比较幽默……


这时,却有纨绔模样的人嚷遒:女问男,忒稀罕!大伙儿说说看,他俩稀罕不稀罕?


群众乐得嘻嘻笑,几人同声答:稀罕!


罗希亮写的条幅,是苏拭的名帖《橘颂》。


李清照歪着脑袋细看了一遍,想从中挑点毛病,却发现不大容易。显然是一幅临摹名帖的好字,笔势逼近原作。李清照想:我和父亲都写过《橘颂》,横竖只写得三五分。


罗希亮很随意地望着李清照的漂亮而孔,拿孔圣人语录嘲笑她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李清照露玉齿微微一笑:吾闻之,大约三十年前,神宗皇帝下手札,复起苏子膽于贬谪之地黄州。子膽大师在北上途中,卜居于常州,买田于宜兴,他老人家高兴了,随手写下这传世名帖。


罗希亮说:小姐与苏轼,看来缘分不浅呐。


李清照说:你把苏体字写成这样,几乎能乱真,亦难得。


罗希亮忽然不做声了,摆弄着他手中的折扇。李清照忍不住去看他漂亮的手,心下纳闷:这人怎么不说话了?


罗希亮打开折扇,李清照眼睛一亮:黄庭坚的书法真迹!


她心想:此人真有瘅来头,偏拿苏东坡黄庭坚炫耀。黄庭坚是她父亲的朋友呢,又是苏门学士之首。


她微笑着等罗公子开口哩。


不料那罗希亮摇摇头说:只呵借男女存别,罗某不能与小姐交游。


车清照一愣,皱眉头说:谁愿意和你交游啊?


她想:这不是耍弄人么?


官道旁的长亭内外,几十个人,多半都在瞧耍子。李清照还带着好几个玩伴呢,这会儿他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纨绔的表演空间又显现了,那阔少怪声怪气说:少年男女交哈游啊,直接交颈多痛快!


众人大笑。


李清照气红了脸,扭头便走。


她听得身后说:罗某得罪了。


她边走边抛下一句:不干你事。


李清照的巾车上路了。车儿颠颠,心儿颟颡……适才言来语去的正在兴头上,却来个突然中止。很不爽。李清照打帘回望,那紫衣白面后生也在呆望她的漂亮巾车。


阳春三月里,十七岁的姑娘家,心里初绽一朵花。


驾车的小厮仿佛知道她的心情,只凭马儿慢慢走。夕阳已西下,远山近水笼轻纱。巾车走出老远了,李清照还想打帘回望,伸出去的手又缓缓垂下。伙伴们要说她的笑话。


官道拐弯了,回盟都已经望不见了,周遭落入空旷、寂寥。举目望去,满目春花染轻愁……


这时候,忽闻琴声破空而来,毫不费力地赶上了她的车驾。


他埋首弹。她侧耳听……


一曲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凤求凰》远远地传来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李清照命小圃停车。马蹄声住歌声悠扬。


好个罗希亮,歌喉婉转而清亮。他吐出的每一个字都含了磁性与魔力,不相千的听者也会为之动容的,何况氛围中的李清照!


旷野里的花与草铺向天边。


一曲《凤求凰》,几十年回荡……


然而李清照哪里知道,潇洒抚琴,挥毫亮扇,百步歌唱,乃是罗希亮精心策划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