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懂历史上那些皇后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一口气读懂历史上那些皇后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追寻王朝政治变幻的隐秘导火索,尽现历代红颜的深宫奋斗史。
作者:陈健著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01
书籍编号:30402909
ISBN:978751390237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31251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女性人物
版权信息
书名:一口气读懂历史上那些皇后
作者:陈健
ISBN:978751390237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言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朝代更迭不断,而在历朝历代中都存在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就是帝王的那根肋骨——皇后。
一入侯门深似海,举首回望双重天。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子凭母贵、妻凭夫贵的传统思想,在古代,一个女子的幸福标准首先从“她嫁给了谁,嫁入了怎样的人家”来衡量。尊贵莫过帝王家,那些嫁入帝王家的女子们,不仅保住了一生的荣华富贵,而且也为自身的家族带来了荣耀。而在这些女子中,最为尊贵的就属皇后了。
皇后,是伴随着帝王一生的唯一女子。为什么说唯一呢,因为即使帝王后宫三千佳丽,皇后的位置却只有一个,也只有皇后有资格和丈夫同墓穴共棺椁。这对于后宫的女子来讲,已是最大的恩宠与荣耀了。
我国从前秦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有历史记载的大约共有九百多位皇后,其中包括追封的、被废的,等等,她们生活在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身边,凭借着自身特殊的地位和身份,或建言献策,辅佐君王安邦治国,或因私欲给皇帝施加压力,影响决策;她们有的安分守己、安居后宫,有的诱惑帝王耽于声色,误国误民;有的干预朝廷,垂帘听政,有的则直接登上帝位,取而代之……
本书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从历代皇后中挑选出行为处事最为麻辣且广为人知的十一位皇后——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妇好、以人为彘的吕雉、专宠后宫的赵飞燕、北燕遗媛冯淑仪、铁腕红颜萧燕燕、千古贤后长孙氏、日月当空武媚娘、贤如良相马秀英、扶持三朝孝庄文、奢靡独断杏贞、风雨飘零婉容。
本书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如评价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后时,一方面肯定了她们在历史上的功绩,另一方面也揭露、批判了她们狠毒残暴的行为,使读者对她们的功过是非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全书文字生动流畅,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皇朝政治风云的变幻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宫廷斗争和后宫生活,也可以从本书中略知大概。那么,请你关上电脑,放下手中的遥控器,翻开这本书,看一出真实、鲜活的历史宫廷大剧吧!
作者
商梦 将军皇后的神秘魔咒
那位将军是皇后
公元前十二世纪,正值中国殷商时期,商作为当时一个较大的国家,拥有几个附属部落。妇好,便是其中一个附属部落的公主。
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商并非是最大的方国,或者说,并不是那时候最强的。它之所以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一方面是由于它是一些小部落的联盟,而另一方面则是联姻的功劳。在当时,两个方国和部落想要联合,最常用的手段便是联姻。在政治方面,联姻不仅仅体现在两邦相交上,还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算得上是“一本万利”的全方位社交活动。
方国:指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根据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
我们的主人公武丁虽然贵为皇子,但当时的皇权并没有达到封建社会那般鼎盛,他自幼生活在平民区中,健康、自由地成长着。与此同时,在一个坐落于殷商周边的友好部族中,有一位公主也正自由地在草原上驰骋。她,便是妇好。
此时的妇好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但她没有像其他女孩子那样羞涩娇弱。相反,她正聚精会神地观摩一场狩猎,这是她最大的爱好。
一阵清风拂过嫩绿的原野,掀起一阵涟漪。远方的小鹿正在低头啃食着青草。突然,一支利箭悄无声息地向它飞去,箭尾带着的轻微呼啸声,惊醒了还沉醉在草香里的小鹿,它挣扎了一会儿,倒下了。
猎狗呼啸着朝目标狂奔过去,将倒下的小鹿包围,等待着主人的奖赏。一位年轻妇人正不急不缓地骑马走来。此时,不知从哪儿钻出一个小女孩,雀跃地向着小鹿飞奔而来。
女孩刚要靠近小鹿,也不知道这鹿从哪来的力气,突然抖动起来,似乎是想要挣扎着站起,这个动作吓得小女孩一个劲向后退去,但她没有注意到脚下的石头。
随着“啊……”的一声惊叫,女孩便要向后倒去。这时,一个男孩突然从女孩身后冒出来,伸出一只手臂,将她揽在怀中。男孩居高临下观望着怀中的女孩,女孩心如鹿撞,明媚的大眼睛也在观望着这个男孩。
男孩将女孩扶起来,小心地向小鹿走去,看着呼呼直喘的小鹿,男孩从腰间抽出一把尖刀,熟练地插入小鹿的要害处,小鹿不动了。男孩微微一笑,扛起小鹿,向骑马的女子走去。
“族长果然好箭法。”男孩赞叹道。“让你见笑了,我们部落虽然善骑射,但终归只是一个小部落,要不是大殷庇护,或许我们早已经被其他部落所吞并了。”女子说完不禁黯然。
这个小男孩便是武丁,而这个骑马的年轻女子便是妇好的母亲,这个氏族的族长。那个小女孩呢,自然就是年幼的妇好了。
武丁,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著名军事统帅。他是商王盘庚的侄子,商王小乙的儿子。武丁在位时期,曾攻打鬼方,并任用贤臣傅说为相,妻子妇好为将军,商朝再度强盛,史称“武丁中兴”。
自从这次传奇般的邂逅后,这个温柔刚毅的小男孩便在妇好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妇好总是会回想起那天相遇的情景,似乎还能感受到那天拂过耳边的清风和他坚实的臂膀……这种甜蜜的思念,不仅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淡漠,反而如同一杯陈年美酒,随着时间的积淀而愈加醇厚。
公元前1250年,商王小乙逝世,武丁继位,成为商朝第23位国王。而他登上王位的第一件事,就是迎娶妇好为妻。原来,他也早已对妇好一见倾心,现在,他终于有能力为自己心爱的人做出承诺了。
“我若为王,你必为后”,虽然妇好并不是武丁的第一任妻子,但却是武丁的第一任皇后。虽然在现在看来,未免违背了“从一而终”的标准,但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却已经难能可贵了。
武丁继位后,便立妇好为后,掌管后宫。由于妇好出身母系部族,属于部族中的公主,所以妇好嫁给武丁之后,这个部族便归顺殷商,由武丁接替管理。
殷商时期,正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饥饿、战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武丁刚刚继任,面对国家的四分五裂,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这一切,都被妇好看在眼里。
一日,武丁又站在宫院内把酒望空,时而轻叹,时而眉头紧锁,似有满腹的心事。妇好见到武王如此,自然是痛在心间。他身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整个国家,整个社稷的担子,压得他快要直不起身了。
她轻身走到武丁身后,双手环抱住面前这个让她安心的男人,“不知道主公因何事而哀叹?”妇好语音轻柔,好像生怕自己的话语让他再感觉到负担。
武丁没有说话,依然看着天上明月,过了好久,武丁轻叹一声,向东一指,“东有夷方、薄姑、莱诸”,然后向西一指,“虞、瞿、嚣诸方国”,之后向南一指“毫,安虎方在列”,最后,他整个身体转过来,面向妇好,双手抱着妇好的肩膀说道:“北有鬼方,羌方,犬戎。”此时的局势如此紧张,东南西北都有强敌对自己的家园虎视眈眈,这个残酷的现实,让妇好这个还没有接触过战争的女人立刻紧张起来。如何帮助丈夫解决这个难题呢?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已经到了立夏时分,据妇好立后已经过去几个月的时间了。
这天,一个家将神色慌张地从王宫外赶来,一见到武丁,便单膝跪地,手中拿着北方唐(殷商的地名)的战报,原来是唐遭到了鬼方入侵,急需增援。事态紧急,武丁当即派出几位武将前去增援,之后却久久没有得胜的消息。要知道,自己派出的几个武将比敌方要强得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商朝有句古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自从北方战事传来之后,武丁一直愁眉不展,请当时的祭祀进行占卜,得到的答案是:乱世出英雄。也就是说,要想打胜这场仗就要出其不意,派遣一个从未上过战场但是却有领导才能的人。
这个人是谁呢?武丁在大殿一边踱步一边权衡着人选。这时,官人送来了妇好主动请缨的消息。武丁先是大吃一惊,但转念一想,妇好虽没有打过仗,却并不是胆小怕事的妇人之辈,从小受母亲言传身教,对排兵作战也颇有研究。再者,作战的部队中有很多是妇好以前部落的士兵,指挥起来也更得心顺手。想到这儿,武丁决定同意妇好的作战请求,由皇后代己出征!
此时两人正值新婚燕尔,贸然让自己的女人完成这么危险的任务,武丁还是放心不下。在妇好临行前再三嘱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并派手下的一员大将羽对她进行协助和保护。为的就是一旦发生不测,先要保护妇好的安全。
但这次武丁显然是多虑了。来到战场的妇好,跟皇宫里贤良淑德的皇后相比如同换了一个人,原本的端庄贤淑变得冷静睿智,青罗绣带变成了钢铁铠甲。只见她手拎一把八公斤重的铜钺矗立于战马之上,如同一个军队的旗帜一般,引领着军队的作战。
在妇好的少女时代,小妇好时常会听大人们讲一些排兵布阵的事情,明白在敌弱我强、敌多我寡的时候,以什么样的阵势冲锋能取得最好的结果。此时,这些宝贵经验终于在现实的战争中得以实现,妇好也忘记了自己的女儿身份,仿佛自己生来就要在战场上陷阵杀敌一般……
结局可想而知,妇好带领士兵大获全胜,连以前对妇好持怀疑态度的两位将领,也被妇好的气势所折服。武丁更不用说了,对妇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传奇祭祀
自妇好初战告捷,一时间妇好在朝中的声望急剧升高。而妇好也因为在战争中的良好表现,受到了武丁的额外嘉奖,武丁赐予妇好一座城,这座城边就是妇好出生的部落,这份赏赐不仅是对妇好出征的奖赏,更是丈夫对妻子的爱护,这份温情的赏赐,也让妇好高兴非常。
商有三大祭,春祭,祈生机;祖祭,祭祖祠;秋祭,祈收成。除了三祭外,时常还会有占卜和祈愿还愿之类的小型祭祀:战争要祈卜,喜丧要祈卜……总之,那时候几乎所有大事小事都要来一卦问问神灵的意思。因此,主持祭祀成了一件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神圣的事情。
妇好虽为皇后,除了熟识兵法外,对祭祀占卜也非常感兴趣。平日里不仅向老祭司学习祈祷占卜之术,还亲自主持过小型祭奠活动。老祭司也很喜欢充满灵性的妇好,将毕生所学都教与妇好,期望妇好能够接过自己的衣钵成为大商主祭。
当时的祭祀并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只是求神问卦,除了祈福外,还要记录一些琐事,将卜辞和琐事都记录在甲骨之上。在殷商墓中出土的龟甲中有大部分是卜辞和琐事的记录。
《易经》上书:“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鬼方作为当时殷商联盟势力边外的一个大方国,其活动范围已经深深影响到了殷商的安全。自鬼方与犬戎联盟之后,常常以各种方式对大商边境进行联合侵略性突袭,严重影响了大商周边安全。
这一天,犬戎族长带领一队人马,在边境进行骚扰袭击,让边境战事很紧张,此时镇守苪的是妇好的另一员大将——禽。
为了早日结束战乱,武丁决定亲征鬼方与犬戎,此战若是战胜,对于商朝来说北方会享受较长时间的安定,有利于殷商的发展。但若战败,后果也是不堪设想。这场战事关系到王国的生死存亡,在出征之前,妇好亲自主持了这次祭祀。
但这场战斗又岂是一次祭祀就能占卜明白的呢?战争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了给敌人致命一击,武丁派出了自己的最强阵容:妇好为主将,羽为右副将,镇守苪的禽为左副将,而武丁亲自出征督战,以鼓舞士气。
此次御驾亲征的上千人马浩浩荡荡,只等一声令下,就奔赴前线,抗阵杀敌。与此同时,武丁已经在进行内政大臣的人选考虑,这位大臣要有一定的建设性,对于殷商的发展要有独到的见解,能自立发展殷商经济。毕竟现在处于战乱时期,武丁因为时常参战的关系,对殷商的发展难免会有耽搁。此时,谁能担起这个重担呢?
其实,这个能发展殷商经济的大臣人选武丁早已心中有合适人选,这个人便是武丁流落民间时候认识的一个奴隶,傅说。
傅说本是一介筑墙奴隶,在武丁流落民间之时,便与傅说结识,傅说对于国家发展颇有见地,武丁想要重用于他,但碍于身份阻碍,不好委以重任,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大家信服他呢?
这天,武丁在朝堂之上,对众位大臣说道:“我昨夜做了一个梦,梦里说有一个人会给大商带来繁荣。”大臣们一听便叽叽喳喳地议论了起来。随后,武丁叫人拿来一张兽皮,在兽皮上做了一幅画像,让人依照画上人的形象,寻找能够拯救大商的梦中人。
首先是从内宫开始逐个排查,接着是各个大臣,然后再下到各个地方官员排查,最后在各个城镇进行排查。商国虽小,但要想仅凭画像就找到一个虚无缥缈的人,真是大海捞针一般,转眼半个月过去了,还是一点线索都没有。
入夜,武丁在王宫的花园中赏月,手中的清酒随着手的摇晃,在杯中打着转。由于前一天的祭祀,妇好没有立即回到自己的城中,而是在宫中留宿,正巧看到了这一幕。
“未知君因何而愁?”妇好的声音自庭院的门庭传来,打破了武丁的沉思。
武丁将那张画有傅说形象的兽皮拿出来,“此君名说,傅家之奴,颇有城建之才,却奈何身份地位卑微,有才无处可施。”武丁说完看向妇好,妇好略微一笑,莺语道:“未知君有何意,可知其处?”武丁的心事一直都无法瞒过妇好。
“此人现在傅言(地名)为奴,明日我便要测其所处,北方战事已不得推辞,你我也好早日前往苪地,以抗鬼方。”武丁的话语中有着说不出的坚决。
妇好没有说话,但是在武丁看来,这便是她对自己最好的支持。
次日,妇好再次起坛,占卜画中人——傅说的所在地。祈卜之后,妇好将卜辞刻于甲骨之上,呈于武丁,卜辞上果然如武丁与妇好约定的那样。
就这样,武丁派人直奔傅言,将傅说这个奴隶找出来,并加封宰相,主管建设发展之职。这一切做完之后,武丁携妇好,带着羽一同向苪进发。
妇好与武丁刚刚到达苪时,就赶上了鬼方偷袭。武丁当机立断,立即派一个小队迂回包围,切断对方的撤退路径;妇好则从侧面插入,进行骚扰式攻击;另外,羽所带的亲兵分成两队,一队直接偷袭鬼方大后方,到犬戎进行突袭,另一队加入到正面防守,以保住城池。
武丁知道,这是一次激烈的战役,一方面是倾国而出的精兵强将,一方面是鬼方与犬戎的强强联合。鬼方不仅与犬戎结成战略同盟,还与羌方的关系暧昧,如果不连根除掉,势必会给大商带来极大威胁。要想打破这一僵局,犬戎是最好的突破口。
武丁的判断是正确的,当时犬戎部落的势力并不是很强,羽带领五百亲兵到达犬戎部落之后发现,这里正规部队并不是很多,大部分士兵都已经前往正面战场,后方十分空虚。这次偷袭给犬戎一个重创,以羽胜而告终,这次胜利也让僵持的战事有所缓解,将商与犬戎的分界线向后者推移了三十里,直逼鬼方边境。
与此同时,妇好由侧面突袭也是战果显著,直接扰乱了鬼方与犬戎联合起来的战略部署,使得敌方对于此次进攻陷入被动,最终在与武丁的前后夹击下,将敌军全部歼灭。
战斗持续了七天。
初战告捷,武丁、妇好和羽、禽四人回到苪地,进行了一次战事商讨。禽认为,虽然犬戎已经撤退,而且将边境向后推移,却是不得不除的钉子,而且相比较鬼方和羌方两国,犬戎部落虽然勇猛,却是三个敌国中最弱的,正处于防御最薄弱时期,正好乘胜追击,不能让它再有喘息之机。
而羽则认为,此次事件,鬼方应该算是始作俑者,它现在能与犬戎相互勾结,就一定会与羌方联盟,再次对殷商构成威胁,所以鬼方必除。
这两个建议让武丁左右为难,自己的兵力不足以同时对付两个部落,舍弃哪一个呢?这时,一直沉默的妇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她认为,战争固然重要,但现在更重要的是对饱受战乱之苦的子民一个交代,尽快进行恢复性建设,让子民休养生息,将苪建成边防大城,使鬼方以后不敢再与殷商为敌,而不是逞一己之强,将子民再次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妇好的仁慈睿智,再次让武丁惊讶不已,因此他采纳了妇好的意见。
说到殷商的制度,实际上殷商当时是属于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第二天,犬戎派来信使,希望与殷商化干戈为玉帛,与殷商联盟,成为殷商的一个隶属部落。虽然武丁知道这只是犬戎的缓兵之计,但暂时的忍让可以为百姓换来暂时的和平,这个交易还是值得的,这也是妇好最想看到的结局。
解决完了边境战事,武丁立即带领妇好返回了都城。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正值乱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们去解决。
不爱红装爱武装
经过这次激烈的战事,商朝与四大诸侯国之间形成了微妙的默契,由此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进入了历史上的武丁中兴初期。昔日跟随武丁南征北战,为国家稳定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们也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其中,最大的奖赏,莫过于割地封侯了。
众所周知,殷商有四大侯国,自商汤建国就有分封诸侯的先例,封侯制度在武丁时期已经较为完善。封侯就是指将有功之臣,家属和有能力的人分封土地,独立管辖,每年向都城缴纳税收。这样不仅方便管理,也帮都城减轻一些经济和军事负担。但如果不是自己信任的人,也容易发生占地为王的叛乱事故。所以,能得到封侯的奖赏,自然是得到了最大信任的忠臣。
自武丁回都之后,便将北方一个大城封给大将禽,这座城便是商朝后期的北燕国。而之前赠与妇好的那座城池,因为重新划定边界的关系,成了最靠近夷国的战略要塞。一旦妇好这个城被夺取,那么夷方入侵商朝就会长驱直入。但武丁对妇好信任有加,不仅没有换掉这个封地,而且派兵七千成为妇好亲兵,一切由妇好调度。
一般,从政治上来讲,君王不会允许附属国的军队比主国的军队多于三分之一。而此次给妇好增兵七千,此消彼长之下,妇好的军队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这个比值。这不仅是武丁对妇好的信任,更是相信妇好的能力,希望她能守住这个要塞之地,以保大商平安。这种理解与信任远比花前月下的浪漫要来的实际得多,也厚重得多了。
也正是武丁对于妇好的信任和爱恋,才让夷国无机可乘。有妇好坐镇,再加上重兵驻守,大商边境真可谓固若金汤。虽然夷国在武丁时期同样兴盛,但是奈何地域狭小,在征服东方诸小国和部落之后,对于殷商这个庞然大物却是没有一点办法,对此,妇好功不可没。
古语说:欲攘其外,必安其内。自武丁重用傅说之后,傅说也不负众望,对周边城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改工作,在他的精心规划之下,整个殷商看起来如同铁桶一般坚固。有了这样一层安全保证,武丁才开始进行国家的内部发展。由于常年战乱,整个社会气氛较为低靡,民不聊生。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傅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生产发展中来。
在傅说的努力下,民间畜牧业和生产业的繁荣达到顶峰。由于战争的原因,铸造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尤以青铜、黄铜产量最高,其次是铁器,最后是祭祀物品,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进步。
但这种短暂的和平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武丁中兴中期,发现夷国边境有大规模军事调动,武丁立即命妇好进行严密监视,并且做好反击的准备。
这并不是武丁小题大做,夷国确实在全面调集军队,并在几天之内在妇好所在的城池外全速聚集,似乎是要与殷商来一次生死对决!
战场上,殷商的武器明显要比夷国的武器强很多,冷兵器时代的刀尖泛着凌冽的光芒,辐射着阴冷的寒光,肃杀之气瞬间弥漫在战场之上,妇好挥动手中的钺,向前一指,口中喊道:“杀!”所有的士兵都向敌方冲去。
钺: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
虽然妇好一向主张和平共处,但她也明白,一味的忍让并不是和平之法,对于那些被暴力冲昏了头脑的人来说,给他们点教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不轻饶!
这场夷国主动挑起的战争,以夷国的惨败而告终。妇好的名声一时间传播开来,一般的小族再也不敢靠近大商一步了。
战争过后,妇好着实厌倦了战争无情的血腥。她默默地回到殷都武丁的身边,连续几天为战死的英灵进行祈祷,期望他们得以升天享乐。
依旧是那个庭院,依旧是夜色朦胧,武丁独酌于庭院之中,一天的祭祀之后的妇好留于宫中陪伴武丁。
武丁一声轻叹,吐出口中浑浊的酒气,月下是自己温柔美丽的妻子,妇好。而妇好,也只有在武丁面前才会显露出温柔的一面。是啊,在平民的眼中,她是高高在上的王后;在武将的眼中,她是杀伐决断的将军;在众臣的眼中,她是威严神圣的大祭司;在后宫的眼中,她是功高专宠的东宫……只有在武丁的眼中,她才是温柔的贤妻,是单纯柔弱的女人。
无法想象,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才会做到妇好这样,在外得体于人,在内贤良淑德。有妇好的陪伴,武丁似乎很高兴,这也是他最放松的时候。但他们的谈话却和亲亲我我没有一点关系。
“西方诸侯虽未有动,却甚是威胁,若鬼戎之辈联盟,我方虽有余力却也有损失。”那时候,距离殷商西方最近的一个部落是氐族族群,也就是后来比较庞大的氐族部落,还有就是在苪的南部,有一个骊山氏部族,对商的威胁较大。
西方诸族常年混战,不知道什么时候战火会烧到殷商,这也是武丁所苦恼的原因之一。因此武丁时常会跟妇好在一起研究当前局势,这似乎成了他们表达爱意和沟通的最好方式。自从妇好进入战场以来,对于战争已经了然于胸。除了对排兵布阵有很深的研究以外,对于外邦的分布和潜在威胁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哪里会出现战事、哪里暂时是安全的都有深刻的见地,是武丁最好的倾诉对象。
“夫君,妇好愿携兵西征,平诸侯。”妇好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武丁轻轻搂着妇好,此时,一切都在不言中……第二天,武丁命两位武将,连同妇好一同前往西方平诸侯,以妇好为主将,两位武将为左右侧翼,并且调集三千兵马一同出发。
妇好以逐个击破的方式先与较近的部族进行联合,击杀较远的部族,这样既可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也可以使得较近的部族在战争的时候不会对商朝有所威胁。这些战术都是来自妇好的心血。
每个人的爱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人认为爱是朝朝暮暮,抵死缠绵;有人认为爱是心灵相通,精神至上。在妇好看来,爱就是要想他所想,忧他所忧,一个女人的价值如果只停留在美色上,那又如何能够长久呢?
武丁情深,妇好义重
在殷商北部的太行山脚下,坐落着数个游牧部落和一个较大的方国,土方与众小部落居住在草原,以游牧为生。本来与殷商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部族,却因为土方的蛮人对殷商进行偷袭而变得水火不容,而他们的目的也很单纯,就是掳掠物品和奴隶,这种行为岂是大商可以容忍的?
可想而知,武丁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为了杀一儆百,他第一个目标就是这个以土方为首的太行山部落群。
但此时正值妇好产后,身体并未完全恢复。大将羽镇守南方,禽出征西方,其他的各个武将也都各有分管事宜,算来算去,想要真正平定北方诸族就只能请妇好出战了。
让刚生产完的妇好出战,武丁哪里舍得。但妇好明白,凡事要以国事为重,此时自己不挺身而出,还有谁能够帮他呢?只要有他这份不舍之心,也就心满意足了。
由于刚刚生下小王子,此刻又要带兵出征。武丁来到妇好的领地暂时住下,一是对妇好的关心,二是看看自己的孩子。两人在深夜探讨当前的战略局势,说到北方太行山部落群的时候,妇好和武丁的意见有些不一致。
妇好认为,擒贼先擒王,只要攻下土方国这个群龙之首,其他的部落就如同待宰的羔羊,虽然有风险,但收益巨大,值得一试。而武丁认为:应该先平复土方国周边邻邦地区的土著部落,然后再攻克土方,这样土方失去了小部落的支援,如同失去牙齿的老虎,尽管它会反扑,但是却已经构不成威胁了。但武丁其实还有另一方面的考虑,妇好刚生产完,如果贸然发起大型战争,怕她吃不消。如果先攻打小的城池,也能给她一点修养的时间。
妇好看出了武丁的心思。但一周之后,妇好说服了武丁。毕竟,对于战略部署,没有谁能比妇好更有经验的了,经历了数十场战役的妇好,已经初步掌握的行军布阵的基本经验,虽然不像后辈军事家那样系统,但是这却是上古时期的军事启蒙。武丁见到妇好的执著,也就不再坚持了。
经过了短短不到半个月的休息,妇好再次换上戎装,前往北方太行山地区进行对土方的围剿。妇好知道,这次如果要是不除此国,日后必将有大患。所以,尽管因为生产身上疲乏不堪,但是在敌人面前依旧英姿飒爽,没人会怀疑她的战斗力。
土方是属游牧民族,擅长骑射,马背上的功夫很好,所以来去自如,如何找到他们的弱点,一网打尽呢?
对此,妇好想到了八方围剿大阵。她领兵先将敌人团团围住,再将围剿的大阵打开一角,网开一面,这些节节败退的土方兵将见有漏洞可钻,于是纷纷退出大阵,逃往自己的大本营。此时,妇好乘胜追击,直捣巢穴,彻底挫败土方。很快,土方战败。之后,土方周边的部族也一同归顺,整个太行山便落入殷商版图。
没过多久,妇好又再次出征,讨伐西北羌方。甲骨文中有一条卜辞写道:“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意思是说征妇好三千兵马加上自己的军队万人一同讨伐羌国。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在上古时期,一场战争参战方最多只有千余人,此次派一万三千人前往讨伐,可见武丁对于羌方的灭国之心。自此,商朝从开国到此时整整扩展了三倍有余,其中有二十多个国家是妇好一人打下来的。
随着妇好参战次数越来越多,殷商的地域也开始庞大起来,俨然成为了当时周边最大的国家,再加上那时候风调雨顺,连年丰产,使得殷商到达了高度繁荣时期。
但妇好并没有怎么享受到自己的战斗成果,便去世了。
在妇好死后,武丁在她的墓穴上盖了一座祠堂,以供瞻仰和祭祀。武丁对妇好的感情很特殊,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